两个情人

犯罪片美国2008

主演:杰昆·菲尼克斯,凡妮莎·肖,MoniMoshonov,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导演:詹姆士·格雷

播放地址

 剧照

两个情人 剧照 NO.1两个情人 剧照 NO.2两个情人 剧照 NO.3两个情人 剧照 NO.4两个情人 剧照 NO.5两个情人 剧照 NO.6两个情人 剧照 NO.13两个情人 剧照 NO.14两个情人 剧照 NO.15两个情人 剧照 NO.16两个情人 剧照 NO.17两个情人 剧照 NO.18两个情人 剧照 NO.19两个情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0 15:23

详细剧情

理纳德(杰昆•菲尼克斯JoaquinPhoenix饰)因病理原因被未婚妻抛弃后长时间无法解脱,居住在纽约父母公寓中的他曾多次尝试自杀。理纳德的父母正考虑与好友科恩一家搞干洗店联营,科恩家的大女儿姗德拉(凡妮莎•肖VinessaShaw饰)爱上了理纳德,但理纳德却爱上了偶遇的金发邻居蜜雪儿(格温妮丝•帕特洛GwynethPaltrow饰),然而不幸的是,蜜雪儿正与一位有妇之夫的律师罗纳德(伊莱亚斯•科泰斯EliaKoteas饰)陷入婚外恋。理纳德在爱情的煎熬中痛苦不堪,曙光与黑夜交替出现,让他无所适从。\r\n本片是导演詹姆斯•格雷即“纽约三部曲”后的第四部作品,也是金球影帝杰昆•菲尼克斯的息影之作。

 长篇影评

 1 ) 一维男的全方位剖白

你所知道的很多是事实却不是真相,真相有时不在事实里,而是在一些早已远离事实本体的时间线里。

木心说,生活,是安于人的奴性和物的奴性的交织。很多一维世界里的男人,可能有时需要尝试理解他无处安放的囚禁和被囚禁。

男主L常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又长期活在禁闭又守旧的犹太社群里,这个社群从不关注个人感受个人隐私,更多是作为种群的抱团生存,一生为财富为名声为面子所囚禁,男主的父母和社群甚至只想内部的子女来联姻,家族每个人太寂寞,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寂寞的,哪怕一点儿亲情、爱情、友情,也会很快被环境吸干。男主被吸到什么地步呢?他这么有才华的一个孩子,被父母强迫去读他绝对不适合不喜欢得law school,读不下去中断了,最后沦落为帮家里店铺跑腿的屌丝,后来遇到很爱的未婚妻,竟然被父母强迫婚jian发现有基因问题后,被强行分开,导致了他后来的跳河自尽。男主投河自尽失败后回家,毫无尊严的被父母讨论他的精神疾病,他多次自尽的历史,这一次竟然一点时间都不给他就叫他出来应付晚上和联姻家的晚餐,父亲有句很经典是“We want you to join”,强调了we,这种家庭的长辈向来是如此,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迫给孩子,而不是问“do you want to....”,母亲像监视动物一样监视他,多次趴在他房间门外地上拿镜子反射里面,偷窥他,一维世界的女人几乎个个是残疾人,不是这种监视偷窥狂,连他洗澡都想看,要不然就是压抑自我情感的癔症神经病,完全没有人关心他需要什么,没有人关注他每次恋爱都全力以赴却次次失败的感受,不真心期待他幸福,只是装圣母,打嘴炮,这就是事实。

真相却不是这些事实,他在无聊的面子聚餐上,逗旁边的小孩,这个”小真相“被来自同一种家庭同一个社群的后来的妻子看到;他在给家里的店铺做快递的时候,对着店员表演搞笑的哑剧,这又是一个真相,但是看到的他的父亲毫无感受,还催他赶紧去送快递,无聊的家族小生意比不上他儿子瞬间的快乐重要;他和痴迷的女神去pub玩,完全不是平日那个父母眼里的乖儿子,他像纽约的很多离开守旧社群的正常人一样,也会尽情的shake,这又是一个真相。。。无数的小真相展现出L其实也有正常人的一面,即使这一面受到巨大的压制,即使他和传统一维社会的男性没有什么差别,这个真相也令他备受煎熬。面对也渴望爱渴望亲密渴望自由的真相,他既要面对,喜欢的女神和男友亲密时,他自己的青涩和嫉妒;他还要面对自己长期与现代生活隔绝,在纽约这个花花世界里对于消费主义的不适应,那杯女神约她的餐厅里,一杯很多人都会喝到的餐前酒,还有拿着一卷存了很久的私房钱换来的卡地亚钻戒;这一层真相套在更深层次,他无限渴望挣脱一维无爱世界,奔向正常人世界的追求里,他当然不可能抵挡住恋爱带来的挣脱一维世界的,任何可能性,所以他和一维世界每一个生命一样,飞蛾扑火的在恋爱里磕来撞去,说着那些可笑的承诺,他没有高维人类世界里,人们正常的爱,的,能力。

他只是一个傀儡。

傀儡,傀是人字旁+鬼,一个人鬼同体甚至被鬼控制的人;儡,畾是指古代的一种牢靠的大笼子,儡是指被禁闭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却从未做出过自己想要的真正的选择,从未为主宰自己的命运做出过努力。家族里每个人都在利用他,甚至是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他妻子的父亲,被碾压到,连自尽都被嘲笑,那种封建社群的空旷冷寂、暮色沉沉,实际就是一座坟墓。

于是核心的真相成现出来:一维世界的人,陷的太深,骗自己骗他人骗的太多,跑的再快也追不上任何生命中重要的人,用再大的力,喊的再大声也打不开一扇新维度的门,无论为他人付出什么,做什么决定都是错,对方感受不到爱,没有那种动人的氛围,没有爱的感觉,背负着一个个虚假的身份,无论这名头是,丈夫,是父亲,是妻子,是母亲,其实只有禁锢和被禁锢,只能活在一出又一出始终幻灭的幻想里,没有一个身份适合自己,所以一维人终究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男主角,他和任何高维世界里的人一样,他不想为了家族为了社群放弃自我,他一样渴望活出自己的颜色。第一次恢复个人色彩,时间很短,但是氛围很美,他意气风发的穿上最帅气的suit,完全不care怪异的母亲在旁边异样的打量他,然后配着美轮美奂的音乐赴女神的约,即使这个约,女神不是只约了他。。。赴约的过程,在没被更深的真相打醒前,这段依然成为他最顶峰的片段,整个过程和一个正常男人赴自己深爱的女人的约会,毫无差异。他只是想做个自由恋爱的正常人。任何自由的正常人,可以自由爱的正常人,都具备那样的时刻,那样的魅力,而他,却不停的被打回,与自由世界,格格不入的,家族囚禁里。

毫无爱意可言的一维环境,浓烈的封建管束和不尊重,长期表明他与正常世界的价值观是颠倒的,他不被许可自由恋爱,不被尊重个人感受,他的幸福,父母完全没意识要在乎,父母连偶然遇到的来他家片刻的女神,也没什么礼貌,仅仅因为她是偶然进入的外人。他们只接纳社群内部的熟人。

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的挣扎,分裂,夸张,极端,抑郁,各种措手不及,各种错误预估另一个维度里,正常女性的,喜好。长期传统家族的封闭,造就了很低的情商,无法看出他人行为的真相,如果不能靠搞笑逗乐欺骗他人,他根本无法被正常社会接纳。他就像一个残疾人,没有感受过正常的家庭情感,那种正常的爱,父母过着毫无乐趣的普通生活,父亲偶尔看看连续剧,一年最有乐趣的事,可以拿来和儿子炫耀的事,只是去俱乐部游个泳而已,母亲靠社群空虚的社交维持生命力,备胎sandra的性冷淡风,也不断的向他强调仪式的重要性,在各类庄重的仪式中,她们看不到那种荒诞感,看不到因为重视虚假的仪式,而逃避的真实生活感触,感受力被压制,他看不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连使用电脑上个网都被母亲监视,这一切都暗示了他与正常人类的高维世界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距离。

人之初性本善,多数人只要能脱离恶性的一维环境,脱离环境里低级生命的监视,学会用自己的感官观察自己观察世界,就能重回人类灵魂,离开守旧世界的监禁,于是他和很多很多普通人一样,遇到女神,连全部放弃家族放弃社群,一走了之,也愿意。这完全是人类本性,他一样渴望救赎。

与人的奴性抗衡之外,也有与物的抗衡的部分。长期被囚禁换来的仅仅是物质的小安稳,从藏私房钱看来,他长期的财务由父母控制,父母的长远考虑也仅仅是,一个医疗保险,这种动物式养法在很多一维环境里都看的到。安稳的生存条件,在人性渴望自由渴望做正常人的挣脱里,显得很渺小,他依然奋不顾身的倾家荡产去买那枚钻戒,人始终是情感的产物,即使是残缺的人,一样最渴望情感上的亲密感,那是人存在的最重要证据。

有不少细节值得关注。他在努力的想要做一个正常人,他不想被看不起,在向女神告白时,他顷刻之间暴涨的的荷尔蒙,简直已经让他崩溃,比较怪异的在与女神make love的时候,像疯子一样说奇怪的话,一句真情实感也说不出来,还在高潮的时候,像电视剧里那样,夸她长得美。。而女神爱的已婚男告白时说了这两句

他说这两句前,一进门看到生病的女神,就因为心疼,默默的哭了,这才是正常人爱自己女朋友的表现。

于是悲剧男主本来正常的主观性,那种失落感,那种不稳定,极致的失衡与痛苦,都在两个世界强烈的对比里,呈现出来。甚至连每一次的欺骗sandra,那个备胎,他都对sandra演的毫无违和感,这种表现在高维世界是觉对不会有的,他只是想如果最爱得不到,至少也能有个垫底的,他试图为自己装配一个又一个人格,试图有已婚,这个新身份,却仅仅一个拥抱,就发现这个身份是假的,他最终从顶峰退回到接受,他不爱的sandra,只是因为这个没人爱的孩子,想有个新人格,而已。也正如卑微的sandra送他的礼物,那个手套一样,看起来是保护,其实让触觉被隔绝,他所存在的世界常常隔离着各种阻碍,让他的真心不被触摸到,谁想要玩隔着手套得触摸游戏,没有任何人能够抵挡真实情感,从他的视角看,这些人就像一些毫无意义的影子,甚至无法让他通过影子看到他自己。高维的人完全不需要太刻意,哪怕只采用自然光,也可以借由两个维度特有的光线的明暗强弱来看到这类人的内心。在他的世界,他几乎从未获得过阳光的直照,他总是处在阴影中,他在思想上他的情感长期是与高维世界隔绝的,稍后,当他从女神那里看到真实的人的情感,仅仅是她那些低谷期的倾诉,已经足够让他看到高维世界里正常人的乐趣,他从女神那里感受到的东西愈多,就愈来愈多地感到阳光,不断地加深光与影的博斗,低维封建囚禁与高维正常世界的搏斗,然而他真的是个悲剧,搏斗刚开始就因为能量过于悬殊,被停止了,如果他通过sandra看到欺骗感情的他自己,像高维人那样,他可能不会那么冲动的,扔掉送给女神的戒指,转身拾起来又送给sandra.一维世界里的男人做些可怕的事,演戏给不爱的人,不把对方当人看,往往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没有维度来反射他们的内心他们的行为,没有高维度的人来提供那可贵的维度,让他们看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珍贵维度的缺失,能量的囚禁,能量的不流通,和珍贵人格的被克制,使得他每一次恋爱都暗藏巨大的恐怖结局,而这,正是一维世界里多数男女恋爱的真相,他们总专心于毫无持续和缺乏真正情感核心的虚假激情和片刻玩乐,却不能看懂那不代表他们的爱情,即使没爱,人也可以有那些廉价的东西,然后长期经历短暂乐趣背后漫长的情感缺失,枯竭,和自我世界的被彼此坑害,被各种面子理由操控,被彼此送入更加平庸的实际人生。高维世界的人,越成长越丰盈,一扇又一扇新的门为他们打开,而他们却是相反的,when they grow up,their hearts dead...一扇又一扇门依次在他们面前关上。

于是在这样的悲剧之外,我看到了另一种和结局完全不同的可能。那正是高维世界里的人长久拥有的意志:抵死反抗,也不把心藏起来。

如果女神后来选了他,给了他最需要的时间,越是他懂得更多时感受也更多时,光和影也越来越趋于平衡,纵使生活在特定的界限里,总处在一维世界惯有的囚禁阴影下,各种无意义的家族面子,面具婚姻,虚弱的亲子关系等等,假设他将进入人生最差的境地,于是不如就回归人间总有的一种半阴影的常态:光依然有渗入的空间,光,象征着开放、自由,包容,解放,愉悦,真爱的光,总在和象征着封闭,传统,无爱,虚假代表的阴暗斗争,也会令他的人生丰满立体,维度高级复杂起来,只要他的人生能够被高维的阳光照射到,哪怕这光芒来自高维人的俯视,也不影响这种光的补充,他只是需要一个维度而已,一个反射而已。 即使借真正女神的眼睛看高维世界,这个世界也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我相信,真正的女神,不会觉得低维世界的他是可怜的,她自己就是完美的,她仅仅代表了更真实的人,更真的爱,更好的文明。

俯视不代表歧视。

冷静的,不掺杂过多个人情绪,克制的沉着的看待低维世界,也依然可以看到他那种努力审视,与旧有自我搏斗的美感,就像举足轻重的全息出一国史诗一样,这里从来没有什么皇帝,这里只有被时代被社会被家庭愚弄的玩偶,活在每种文化每个小家为利用他而编织的童话故事里,他以为他是个皇帝,其实他只是有个身份,这场虚假的童话故事总遇到观众无情的拆穿,颜色艳俗却枯黄,身份只是那扇永远关不上的门,逃不开的可怕剧场。想必他下辈子也只是想做个健全有爱的平凡人,而已。一维的封建氛围,对人类情感人类的感受的不尊重,也不只限于哪个时代,这个维度就是整个地域。最难的事就是站在几乎所有人的角度来讲述一个故事,我们不想站在永世的伤心中,或许站在阴暗世界里的寒冷的他,就是曾经失去的,谁的珍贵碎片。

站在某个角度望下去,总有一种说不清的乐观,逐渐没有偏见,没有诋毁。就像爱和对错,或者艺术与政治,是可以分开的,

于是总有无限的祝福:

所以不如祝福他,不放弃对自己终极问题的探讨,有空间去思索人生虚假,人品奇差,毫无良心的欺骗同为一维世界枯竭的对方的,原因。有一天,借由高维世界的光,走出一维世界。让封建和现代,低维和高维两种能量两种光线能够在各自的世界调和出一套共同的配乐,他和你可以重现两个世界融合着升级入高维世界的圣景,即使在低维世界的他,也可以重新体验那种无条件的爱,是人生境界重获的唯一条件。

Tell your heart to beat again !

 2 ) Two lovers and the master class of James Gray

FIFIB有James Gray的回顾展,并在周日安排了他的master class。主持人用法语提问,格雷用英语回答,有法语翻译。根据他的英语回答和我的理解,尝试做了些记录,及一些与《两个情人》有关的问答。

首先格雷说他觉得这不是什么master class,就简称class好了,或者叫idiot class也行。他是个健谈而幽默的人。又声明不想成为一个品牌,如果说他有某种风格,并不是他多么有原创性,多么刻意为之,而是因为他所喜爱的东西构成了他,而他又呈现了出来。说道原创性,他提到我们都从别人那儿偷师,他在拍《星际探索》的时候看了很多科幻电影,并举了一个偷师的例子,是库布里克套用了一部冗长、无趣而又年代久远的默片的一个片段,人在太空舱里倒立行走。他说尽管人们认为《2001太空漫游》多么地具有革命性和原创性,但库布里克还是会借鉴前人,只是从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他认为真正的原创性是从个人内里生发出来的,inner of person。并强调非常不喜欢fresh这个评价用语,fresh、 rotten,这些都是网络评论的用语,一部影片可能看上去形式上很fresh,但是故事和内在观念上可能rotten(老套)极了。他认为形式没有那么(着重)重要(form is less important),而根据形式去评价作品往往是更容易的方式。而他所看重的更多是个人的声音,电影的情感(personal voice, emotion of film)。

他又举了一个在形式上很简单却非常动人的例子,是卓别林的一部影片(他详细描述了场景,可惜我记不得了)。他评价道,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镜头,完全没有炫技,so simple but so complex,so beautiful, so moving。这个时候他还说道,如果用艺术(art)这个太大的词,他表现得有些”怯于“谈论艺术,艺术是来拥抱人的,我们用它来挖掘人的精神层面,并拓展我们的同情心(extention of our sympathy)(这儿我不确定自己完全理解了)。

中间有一段他谈到他来自一个可能不算快乐但依然联结在一起的家庭,父母、哥哥(or弟弟)及他四个人,但在他开始读大学的那年,他父亲有了些法务问题,他妈妈因为癌症去世,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这个family unit完全崩塌了,他当时没有处理这种创伤,但他最近发现,他将之都投射到了电影中。这是种奇怪的感觉,convey yourself to others。后来他提到拍有趣的电影当然也是好的,但是不能一直都处在浅层经验里,不能一直都是关于吃蛋糕或巧克力这种愉悦的味觉经验中,不然就太表面了,我们总要处理一些更深刻的个人经验。但是市场是不允许个人存在的(market tries to destroy individual on everyday bases), 也让个人的声音消失,给人人带去同质化的东西。

主持人问了不少与他新片相关的问题,他说《星际探索》不是一个IP,而迪士尼给了他很多支持,几乎没有可以抱怨的,但他认为这个电影的一个缺点是他没有放入足够的愉悦(joy)在电影里,但生活中是有不少愉悦的。

谈到Two lovers的那场三人去高档饭店用餐的戏,格雷说Michelle问Leonard"Really?You have a girlfriend?"的语气里是有愤怒的,其实他没有想到要在这句台词里加入愤怒,而是Gwyneth加入的,而他认为这种愤怒让他们的处境更复杂,说明Michelle是想利用他(use him)来”刺激“她男朋友,而这则让Leonard的处境更让人悲伤。(我怎么把这段写得这么言情化)

他提到美国电影的风格其实很多时候是由表演风格决定,Style of American film is mostly depended on the style of acting。 这儿他举了希区柯克的例子,讲了不少,没听懂啊。他就表演讲了不少东西,其中一个细节是two lovers里的一场天台戏,他们拍了30多场,其实拍到14场的时候已经ok了,后面出来都很不错,但是他们就像做表演实验一样,又拍了好多场,惹得制片人不高兴了。

观众提问环节有个观众说去年和他在马拉喀什电影节上见过,他很喜欢two lovers,其中有很多向《后窗》致敬的地方。问题问的是啥,没有听清。格雷说,我确实喜欢希区柯克,也可以说有向《后窗》致敬之处,但是内核其实是受《爱情短篇》的启发,这是更密切的reference。他发现关于欲望(desire),已经有很多浪漫喜剧型的影片,他想做不一样的,于是有了two lovers。他认为欲望是一种幻想的投射,可以同时拥有肤浅和深刻两面。还举了一个他和他夫人第一次在一个晚会上认识的例子,如果那天晚上她是穿着另一个风格的礼服,可能他就不会去搭讪,虽然仍然是同一个人,好像很肤浅,但事实往往就是这样。

 3 ) 游戏精神

看了《Two lovers》(中文翻译成了《两个情人》或者《劈腿情缘》),失望是多少有点的。同样是有关讨论一颗心的归属问题,它既没有《Closing》(《偷心》)那样的浪漫而令人揪心,又不及《Matching point》(《赛末点》)那样的性感和意味深长。不仅如此,它还让我觉得很憋气。

简单点说,这个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在解除一次婚约的阴影中过着平庸的生活,此时周围人有意撮合他和一位乖乖女,黑发姑娘(电影海报下半边这位),但是男主人公其实并不来电(除了他男性荷尔蒙爆发的时段);同时,他迷恋上了新来的女房客,由Gwyneth扮演的金发姑娘(电影海报上另一位),金发姑娘具备典型的令人沉醉的流浪气质和眼神,以及通常这类姑娘的通病——与他人的情感纠葛。这并没有影响男主人公深度地沉醉在对她的迷恋之中,在甜蜜之中的男主人公用所有积蓄给金发姑娘买了钻戒却被告知她还是选择了别人。而男主人公在短暂的失望过后索性非常环保地将戒指送给了还算倾慕于他的黑发姑娘,黑发姑娘如获至宝两眼泪光闪闪,由此展开一段后果不堪设想的婚姻…

我想一定是男主角Joaquin Phoenix在经典电影《角斗士》中那个心狠手辣的太子形象塑造得太成功了,以至于他一出场我就觉得他不是好人,而他出现种种懦弱的迹象的时候,我又不大相信,总觉得这哥们儿心里应该还憋着一股狠劲儿。很不幸,他没有。被心爱的女人抛弃之后,他一点也没有重新振奋自己生活他日再重新寻求真爱的劲头,反到不负责任地将对很多女人有巨大杀伤力的钻戒貌似真诚地送给了他不爱的那个黑发姑娘,估计心里想的是,“好歹还有一个备用的”。

电影在黑发姑娘的感动情愫气氛中就结束了,用膝盖也想得出来这二位婚后的生活不会多么幸福美满,而酿成这样后果的就是男主人公和黑发姑娘本人,赖不到金发姑娘。

虽然并不是每件例如情感之类的事情都可以套用“游戏精神”这样冰冷的字眼,但规则总是有的,当然世间也总是有概率不低的不幸事件。总的来说,让我觉得很不快的是男主人公破坏了我以为的规则:

1. 具备最基本的游戏精神。推广到生活中即来到人世便该好好活着,享受作为一个“人”的种种乐趣。当然不好说人生有没有“通关”这一说,如果说人生中有一道道小小关卡,也许可以理解为诸如考试升学求职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经典”人生课程的完成。只是活完最后一天,可能大家就真的都“玩完了”。我还是觉得每个人的关卡可以不同,不必都要搞定相似的迷局,但至少还应该尽力吧,也至少要本着在过程中销售乐趣的心态。男主人公没什么大事,不缺胳膊断腿,但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我实在不理解,怎么看也不属于“文艺青年”的范畴,又不像在装什么,总之,难受。

2. 对自己扮演的游戏人物要负责。游戏软件是会储存玩家历史记录的,不要以为每次都重新玩过,或者索性不设定玩家姓名就没人知道你做过什么——很明显,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帐,“掩耳盗铃”这招只适用于有记忆障碍的患者。男主人公从一次取消婚约,跳入到偶遇的迷恋本来并不离谱,可他硬要把这样的迷恋纳入到他婚姻的游戏中,失分之后又转而借助戒指开始下一局婚约游戏,我很纳闷难道这样的游戏很好玩么?当然,作为经常在游戏过程中推到重来的处女座成员之一,我“对玩不好就重来”这一套的体会是“下一次也未必就能玩好”,好在这只是在游戏中。我们喜欢推到重来的因素,不仅是“不接受失败、追求完美”这么冠冕堂皇,更多时候还蕴含着“明知还有一下次机会,这次表现不好也没关系”的放任心态,加之每次出局之后都没有对上一次失败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很难真正有所长进。想想也是,除了人生之外,所有的游戏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玩家总是可以重头再来,如果真的有一款只能玩一次或者几次的游戏,大家都心里有数你能不能玩得转,就像心知肚明自己能不能活出个人样来一样。

3. 懂得“游戏只是游戏而已”这个终极原则。谁也不必痴迷其中,了解这一点大概是不会出现那么多网瘾少年的,这也许才是游戏精神的高层次——拿得起,放得下。玩的时候投入,不玩的时候就去你大爷吧,果真做不来的事情就不要强扭那个瓜了,死扛着就那么有意思么?倒不如去寻找下其他游戏,或者干脆承认自己没有游戏细胞,这又有什么可丢人的?反倒是男主人公这样将“需要身边有一个女人”这种游戏玩得如此之难看要好些,活着就没有其他乐趣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很舒畅的。不过都是废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很清楚,人生不是可以重来的游戏。于是在开始之前生怕自己不认真,挫折之后又生怕自己太较真。久而久之,一脸稚气的孩子们都被训练成久经沙场的玩家,每每彼此不期而遇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对方“一颗平常心”的淡定眼神,而后转身迈步相忘于江湖。

 4 ) 哪种才是爱情?

       刚刚看完这部影片,缓缓叙述的故事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我的心也随着剧情的发展猜测着,害怕着,期待着,结局虽在意料之中,但还是纠结着郁闷着,不知做何表述。
       一个男人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的态度与选择,让人觉得真实而又无奈。
       一个是光彩照人的美女,爱玩,嗑药,与一个已婚男人保持情人关系,可种种这些都不会削减男主对他的迷恋,为博美人青睐,可以在舞池中展现并不高超的舞艺,可以夸张自己的工作,可以为了一个短信而编造理由推掉其他约会,可以放弃事业,可以离开父母·······
       一个是温柔质朴的平凡女,也许也有其他闪光点,但是男主看不到,也没有兴趣挖掘,虽然没有感觉,但不影响男主的邀约、亲吻、激情与敷衍。
      对待爱的人疯狂承受着种种不平等,而又将不平等施加于爱他的人,这样做值得吗?大概心之所愿甘之如饴不存在什么平等与计较。
      哪种是爱情呢?是那种舍弃一切也要追求但却不得,还是攀高不得的退而求其次?
       无奈的故事让人心酸,感叹。我们是谁的求之不得?又是谁的退而求其次呢?

 5 ) 纯屌丝永远追不上女神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作品,才看完热热闹闹的《我们结婚吧》,骨子里的花痴劲儿才刚刚有点翻涌的症状,又接着看这部把现实赤裸裸的摔在你面前的骨干戏,确实让人清醒不少啊。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u/1167336560

             我并不知道这是杰昆的息影作,我只觉得他面熟,但想不起来他演过什么作品,也许正是因为对他荧幕形象的模糊性,所以在观看此片时完全被他那敏感,多情,颓废和痛苦的演技折服,他真正演绎出了一个“纯屌丝”的形象。当纯屌丝爱上女神,童话的结局就是《101次求婚》里黄渤追到林志玲,屌丝完美逆袭,现实发生概率1%。现实的结局就是《两个情人》里杰昆在女神失意时偷袭,满足积压已久,急不可耐的欲望一次,而后便被女神永远抛弃。值得庆幸的是,纯屌丝还有一个主动投怀送抱的女人,于是,纯屌丝把原本买给女神的戒指转送给她,皆大欢喜,两全其美。

            之所以说《两个情人》很有诚意,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基本不给我任何romantic幻想的空间,每一个情节设置都近乎骨干到极致。

            首先,纯屌丝第一眼见到格温妮丝帕特洛就爱上她,我只想说,是个男人都会爱好不好?如果国人无法理解,那么如果让林志玲,或者范冰冰,再或者舒淇当你的邻居,出现在你的面前,还那么愿意掏心掏肺的与你结交,你是男人你爱不爱?你冲动不冲动?能有机会你还不急不可耐的爬上她的床?

           再次,当纯屌丝发现女神格温妮丝帕特洛是人家的小三,受挫至极时又有其他女人投怀送抱,于是可以马上说出“我喜欢你”然后直奔主题XXOO解忧。男人的心灵和身体是可以分开的,心里爱不爱并不会影响身体做不做爱。

           最后,纯屌丝会为了心中的女神不顾一切,从最开始就不会有好结果也不屈不饶,奋勇向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爱他疯狂的女人呢,一个良好的事业起点,他全部都不要,任性的要跟女神飞去LA,直到女神出尔反尔还要给他报销机票钱,他痛苦得当场落泪,跑到海边扔掉买给女神的戒指。我当时就想,不会吧,这戒指不便宜哟,纯屌丝也如此大气!?直到后来他回到家中,选择摆在他面前的事业和女人,把那枚戒指转赠给现实中的女人,简直不能再接地气呢。

          出场的时候,纯屌丝就是一个为了爱情几次自杀的人,却每次死到临头又喊救命。他住在父母家中,为父亲的洗衣店打工送衣,他觉得生活就像死了一样。他本身就是一个懦弱却又多情的人,像他这样的男人是没有办法创造大事业的,而且他自己也不想。他只需要像他父亲安排好的一切行走就会安稳,心中却让然有不甘心。直到出现格温妮丝帕特洛,这个让他重新燃起生活激情的女人,虽然给了他当头一棒,但也让他醒悟不少,现实和理想有时候只能选一个。

           

             

             

 6 ) 满足性幻想重要,还是过日子重要?--电影《两个情人》

看美国电影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熟悉美国社会的过程。前段时间在圣路易斯见过一个被犹太家庭收养的广西孤儿爱丽,那个女孩告诉我说刚刚参加过犹太青少年的成人仪式bat mitzvah,正式成为华裔犹太姑娘。学会一个新词以后,我就琢磨着以后应该找机会参加一次类似的活动,看看信仰比较保守的犹太人通过怎样的仪式让孩子成人,并承担起宗教责任。

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机会以前,电影《两个情人》(Two Lovers)已经让我的愿望得以实现。电影中,男主角伦纳德(Joaquin Phoenix)在女朋友桑德拉(Vinessa Shaw)弟弟的bat mitzvah上兼任摄影。整个场景更像一次规模比较大的生日派对,祝福声此起彼伏,但看不出特别的宗教色彩。

伦纳德和桑德拉两家的父母同为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犹太人,同样经营干洗店。子女的结合也意味着生意的整合壮大,对集体归属感极强的犹太人来说,这样两全其美的好事怎能放过?四位长辈当然极力撮合。伦纳德的父母说着带外国口音的英语,妈妈露丝看着极为眼熟,但我一下想不起来这个女演员是谁。

桑德拉属于主动进攻的一方,伦纳德显得犹犹豫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电影中最直接的解释由桑德拉提供,她告诉伦纳德,有一次在洗衣店看见他邀请妈妈露丝一起跳舞,觉得特别可爱。我不知道其他女孩见到此类情景后是否也会产生巨大好感,但桑德拉确实爱着伦纳德,她愿意照料他。伦纳德需要照料,他患抑郁症。电影一开头,他曾经投海自杀。伦纳德的左胳膊上几道伤疤仍然清晰可见,那是割脉后留下的纪念。

导演安排桑德拉如此这般无条件地爱上伦纳德,等于在说,怎么着?他有这样的运气,观众你还能有什么不服?其实在我眼里,一个像桑德拉这样的女孩可以等着一个比伦纳德出色很多的小伙子来追求。她在辉瑞公司工作,性感漂亮,绝非仅以心灵美见长。伦纳德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干着份给干洗店送送货的工作。虽说爱好拍照片,但从摄影作品中我看不出来他能藉此而别开生面。不过,这无法阻止伦纳德心有旁骛。两人刚做完爱,伦纳德就开小差,视线透过窗户只抵天井对过的房间。米歇尔(Gwyneth Paltrow)住在那里。

金发美女米歇尔在曼哈顿的律师事务所做助理,她跟一个有家有口的律师罗纳德相好,他出钱帮她租下了伦纳德家对面的公寓。两人互相能看到对方,格局跟希区柯克电影Rear Window相似。不同之处在于,Rear Window充满悬念,《两个情人》中只有伦纳德无谓的来回振荡。他对米歇尔一见钟情,只要有可能,永远都选择将桑德拉抛至脑后;每当从米歇尔那里失望而归的时候,桑德拉从来都是他寻找安慰的来源。

所有这一切都在妈妈露丝的注视中,但她没有任何生硬的干预,只有无尽的关爱。很多电影描述过母亲和成年儿子的关系,在我的视野所及,露丝可能是最知道怎么爱护成年儿子的妈妈。镜头推到特写的时候,她的那张脸终于让我想起来英格丽∙褒曼。露丝长得特别象褒曼。

米歇尔对伦纳德特别有好感,愿意视其为知己和兄长,他却拼命要做情郎。终于有一天,米歇尔意识到跟律师罗纳德不可能有前途,她决心离开纽约,到旧金山的朋友那里去,伦纳德立即跟进。他们打算由我最喜欢的美国城市迁至我第二喜欢的美国城市,照说我不应该有太多意见,可这个私奔计划的破绽实在太明显。伦纳德连用电脑订机票这种事情也逃不过父母的注视,他哪里有能力应付未来?他可以取出压箱底的钱为米歇尔买戒指,但以后的生活怎么办?他怎样才能满足米歇尔听歌剧、喝白兰地亚历山大这种高档鸡尾酒的需求?

伦纳德偷偷整理行李的时候,我特别注意着,哪些是他必须带走的物件。值得一提的包括药瓶和照相机,那正好显示出伦纳德生活的两面:一个伦纳德需要靠药物维持基本正常的生活,另一个伦纳德仍然不愿放弃幻想。

电影的结尾,在拼命吹出的肥皂泡破灭以后,伦纳德被迫回到桑德拉身边。以后他能好好过日子吗?很难预测。要知道,他连迷途知返也算不上,只因为无路可走才想着回家过日子,可怜的姑娘桑德拉对其中的变故毫不知情。我只希望内疚感能驱使着他和桑德拉一路走好。

演员Joaquin Phoenix曾两次获得过奥斯卡提名,他曾扬言《两个情人》将是最后一次演电影,此后将投身音乐。果真如此,那未免可惜了,虽说角色本身并不惹人喜爱,Phoenix的表演仍然很棒。从电影的演职员名单中,我看到露丝的角色由Isabella Rossellini扮演,她是英格丽∙褒曼和意大利导演Roberto Rossellini的女儿。

 7 ) 《两个情人》之观后:对人生而言,理性只是维持生活的那一根稻草

对人生而言,理性只是维持生活的那一根稻草

首先得说一说看这部电影的缘起。多年前看过杰昆的《her》,当时只是把这部电影当作一般的人工智能电影来看,很新奇。如今,将近不惑之年,再看《her》,已是剧中人。人们常作人生规划,我想想这不过是一种想象罢了。每一个十年,是一个时代,算不上沧海桑田,却也是时代变迁,甚或是巨变。人生的下一个十年,真的很难预料自己会向左,还是向右。总之,未来是不确定的。过去已既往,未来只在想象,当下却怎么也抓不住。不知,这是否是映和了《金刚经》中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her》中杰昆的表演,那种与世事格格不入的孤独和忧郁,真不知道他本人真是这样的,还是在表演。他的那种灰色的情感与剧中的灰蒙蒙的天气相互映衬。以心观世界,心里的灰暗,把天空也照成了灰色。正是感叹杰昆的表演,真正第一次想要了解这个演员。自然就会找他的所有电影来看。

接下来要说的是《两个情人》。

《两个情人》,这部电影比《her》要早5年。介绍里说这部电影是杰昆的息影之作。时间证明,杰昆,一个如此独特的演员,能够演绎《小丑》这样角色的伟大演员,没有在盛年息影,真是吾等之福,因为可以看到如此精湛的表演;也是吾等之痛,因为杰昆的角色确实让人心下纠痛。有一点担心的是杰昆本人一直在这样的精神角色中走下去,会不会真的走向自我崩溃。

《两个情人》正是比《her》更让人纠痛的电影。

表面看来,《两个情人》是左右为难,理想与现实,激情与理性等等一系列俗套的情感纠葛的爱情电影。如果是换着一般的演员来演,也许可以这样评价。但是由杰昆来演,则要另作评价。

看这部电影,有一个潜在的基础就是不能把杰昆(角色叫“莱纳德”)当作正常的爱情选择来看。在电影的故事之前,杰昆因为与未婚妻因为病理原因无法正常生育孩子,感情被迫中止。这段感情对杰昆来讲是真正刻骨铭心的,(杰昆开始跳水自杀时潜意识里又出现未婚妻离去的告白,以及它一直保存未婚妻的照片。说明这段感情对他而言,是不能放下的。),他也因此而陷入了抑郁症不能自拔(剧中说是精神分离症)。总之,杰昆是一个患有重度抑郁症的人。

这样的人有很强的不安感,一直想逃。他的母亲,一个真正爱自己儿子的妈妈,在剧情的最后段,当杰昆想要与蜜雪儿逃的时候,妈妈表现出无比的爱与包容,“莱纳德,你要离开吗?.......这是你的家,你任何时候回来都行。”其实。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妈妈的观察中。自杀是精神彻底失序的行为。逃,还是比较清醒的认知。逃,得有一个缘起,有一个理由。很多时候是无所逃避与天地之间。正是这样的一种困境,让他这样的人喘不过气来,想要呐喊,但是真正发出声音来却是暗孤泣。

了解了他的精神境况,再来分析行为表现就有了立足点。

两个情人(汉语讲情人多少有点贬义,这正是这样一个重视道德立场的文化的狭隘之处。)首先说桑德拉,一个理想的女性。桑德拉与莱纳德的相遇实际上是桑德拉的“预谋”。可见,这个外表温柔的女子,实际上内心是极有主见的。她想要结识莱纳德的初衷仅仅是因为在纳德家的洗衣店偶然见到莱纳德邀请他母亲跳舞的场景,最直观的感觉判断莱纳德是一个“很可爱”的人。桑德拉温柔,漂亮,善解人意,家事殷实。当她越接近莱纳德越发觉得莱纳德是一个单纯的人,表里如一,尽管她知道他有自残的经历,依然想要照顾他。她想要照顾他。这个温柔的女子内心该有多么强大。

蜜雪儿,一个永远只会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团糟,毫无主见,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莫名其妙的女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除了外表而一无可取的女人,却能激发莱纳德的勇气。对!就是是勇气!莱纳德的生活最缺乏的就是勇气。实质上蜜雪儿能吸引住莱纳德的根本原因不是漂亮的外表,而是她的孱弱。蜜雪儿是一个灵魂虚弱的女人。正是这些,激发了莱纳德生活的勇气。

在桑德拉和蜜雪儿之间,很显然的,莱纳德选择的是蜜雪儿。看似是莱纳德想要照顾蜜雪儿,实际上,是莱纳德能通过蜜雪儿的孱弱激起自己生活的勇气。很遗憾,蜜雪儿这样的女人是危险的,蜜雪儿最需要的不是情感的照顾,而是有人给她“交房租”。任何时候,普通的男子见到蜜雪儿这样的女子都是要躲得远远的。可惜,莱纳德这样的男子不缺乏别人的爱,恰恰相反,而是需要付出爱(莱纳德想要表达的爱,本质上是一种强过命运的强力意志)。只有在付出“爱”的体验里,莱纳德才能拯救自己,把自己从那种向下堕落的下坠感中吧自己拉扯起来。

在一般人看来,莱纳德不去选择桑德拉这样的女子,杰昆是该死的。但是,前面已经说明了,对于莱纳德不能以正常的理性去分析。

剧情发展到最后,蜜雪儿终于还是选择了给他交房租的人。莱纳德独自在海边向大海走去,剧情可以有两个写法:一种是莱纳德直接走向了大海。命运中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但最后却还有选择生死的自由。这是悲剧!

而电影选择了另一个发展,当海水涌上来的时候,莱纳德退却了。独自孤泣,这不是忏悔的眼泪,是无力的孤泣。他捡起了沙滩上桑德拉送给他的手套和准备送给蜜雪儿的“惊喜”。此时,吉他音乐响起来。吉他舒缓的的音乐实际上具有相当大的欺骗性,好像是莱纳德最后在理性上终于明白了真实的生活的意义。但是实际上,这一切对莱纳德的人生而言,理性只是维持生活的那一根稻草。

重新回到家里。家里一切依旧,众人依旧欢声笑语,莱纳德推开门,轻轻走进坐在墙边。这一逃一回,好似只是出门去“打了个酱油”搬的平常。妈妈转头看见儿子,那微微变化的表情,儿子给予妈妈的眼神的回应,这短暂的眼神交流中,妈妈知道儿子“回来了”。

当莱纳德给桑德拉戴上戒指时,他哭泣了。他告诉桑德拉是“喜极而泣”。但他们拥抱在一起时,莱纳德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他无喜可感。

在汉语中,哭与泣本不同,哭有声音,是一种向外的情感表达。哭可以有声调俯仰,所以是一种理性的表达。哭,相对于别人,相对于天地。哭与歌可以混同而为狂歌当哭。泣往往没有声音,是一种向内的情感表达,泣只是为自己。莱纳德,只要泣,没有哭。莱纳德的内心的那片阴霾正好遮住他孤泣的灵魂。尽管妈妈理解他,包容他,但却不能驱散那一片阴霾。

莱纳德的精神“疾病”从精神分析视角来看是抑郁,亦或是分离症。在西方医学里无解。在禅而言,是一种我迷我执。无论是与桑德拉或是与蜜雪儿,都只不过是一个相。理性也好,激情也罢,都不会是莱纳德能超脱那片阴霾的方法。他的那片阴霾的缘起处是自我与命运的纠缠。

世人总想超越命运,却不知不昧因果处是解脱。


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师云:"汝但问。"

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我已免脱野狐身。住在山后。乞师依亡僧礼烧送。"

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斋后按送亡僧礼火化。

——载《五灯会元.百丈怀海禅师》

 短评

无所谓什么理想或者是现实,无论最后选择什么,一声不吭的离开、逃避不能逃避的现实都不应该是正确的选择。Leonard太过于理想主义了,而他的情人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理想主义。现实像一把重锤,把Leonard的梦捶打地支离破碎,妥协与将就是他唯一的出路。

5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私奔失敗並不可恥,可恥的是私奔對象的情夫說要「原諒」你。sometimes two lovers,always one couple. 成年人的愛情就是選擇與被選擇的零和遊戲。

10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我就是不喜欢Gwyneth Paltrow 我从来也不觉得她好看 更没觉得她演的好

13分钟前
  • 🥺
  • 还行

i see myself in Leonard, and the night view of sea looks so familiar like what happened yesterday.

18分钟前
  • Fran
  • 还行

I've been to Sandra for a long time,and now,I'd like to be Michelle for a while...btw,the music is fantastic

21分钟前
  • 亲爱的我呀
  • 还行

你牵手的人是否是你爱的人,你迷恋的人是否也是真爱。看完这片子后,我越发觉得我的生活也是多么神似的fucked up

22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我有两个情人,一个叫理想,一个叫现实。

24分钟前
  • Faith
  • 推荐

缓慢沉闷到我有几次欲点击×,勉勉强强看完了。杰昆•菲尼克斯的息影之作就不能有点质量?男女主都不是我喜欢的演员,厌恶男主的性格:厌世、自卑、磨叽,竟然还敢劈腿!还有脸被女人拒绝后,专投另一个女人的环抱!买戒指时想着一个人,怎么就能把戒指再给另一个人?退而求其次的那个“次”,真悲哀

29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较差

当时刚上映看了后只打了三颗星,今天重看已是脑残粉模式全开。

3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Joaquin在鹅毛笔里面我就觉得很像小乔Jonathan Rhys Meyers,如今真是老了啊。最后那段音乐伴随着他的眼泪,让人觉得悲伤。我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是另一些人。

35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完美,即便常有以暗调为基底的爱情片,本片依然是罕见的杰作,黑暗疯狂又灵动,影片对整个视听上的情感调度如一场飓风,暴雨与短时的晴朗总是交替进行,整个影像虽总是冷色调,但我们从声音的风雨中感受到了最强烈的亲密,格雷甚至能将一列地铁平淡无奇的轰鸣变成炙热的火焰,不愧杰昆演完想息影。

37分钟前
  • TWY
  • 力荐

重看这片子就觉得这样的屌丝为什么有人会爱上啊哈哈哈哈(之前明明还是给了四星说男主演得好哈哈哈

41分钟前
  • Dita
  • 还行

断断续续三天才看完。这个关于摇摆的爱的故事不太decent但挺伤感的。pheonix的演技真精准,喜欢这样细腻的表演。

46分钟前
  • ninesongs
  • 还行

这么伤感啊,别总是让男人扮演受害者好不好,劈腿的往往都是男人。也不要责怪女人的多变,本来就没那么爱你,还不是出于寂寞?

48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Gwyneth好漂亮啊好漂亮@_@

49分钟前
  • 吐=槽。呢=哦
  • 推荐

非要等到 爱的人不爱了 就去爱自己的身边找温暖 这行为其实真心可耻

52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James Gray看起来简直是从“旧好莱坞”直接来到现世的人

56分钟前
  • tomshiwo
  • 还行

总以为那次遵从内心的选择会是一次成功的逃离,我们真正想要的或许根本就不是疗伤,而是重新学会去爱的本领,所以我们可以大方又笨拙,保持着尴尬又假惺惺的浪漫,把爱情重新倾注向另一个人,就像此前那次做爱,就像生活总是呈递来最意想不到的遗憾。被男主的性格带偏,太像本人。

60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本片很好的反映了爱情上的选择性情绪,优柔寡断,摇摆不定,替代效应,很有侯麦《面包房女孩》的感觉。

1小时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还是不要试图去拯救一个fuck-up. 当一个fuck-up觉得自己可以拯救另一个fuck-up时,they fuck everybody up.

1小时前
  • Laura13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