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婚礼

爱情片法国1989

主演:凡妮莎·帕拉迪丝,布律诺·克雷梅,卢德米拉·米卡埃尔,弗朗索瓦·尼格雷特

导演:让-克洛德·布里索

播放地址

 剧照

白色婚礼 剧照 NO.1白色婚礼 剧照 NO.2白色婚礼 剧照 NO.3白色婚礼 剧照 NO.4白色婚礼 剧照 NO.5白色婚礼 剧照 NO.6白色婚礼 剧照 NO.13白色婚礼 剧照 NO.14白色婚礼 剧照 NO.15白色婚礼 剧照 NO.16白色婚礼 剧照 NO.17白色婚礼 剧照 NO.18白色婚礼 剧照 NO.19白色婚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8 00:59

详细剧情

中年的弗朗索瓦(布鲁诺·克雷默)是名哲学老师,他和风度怡人的妻在小镇里过着中规中距的生活。然而他的学生,17岁的少女玛蒂尔(凡妮莎·帕拉迪丝)出现了,带着少年人少有的成熟和不羁。 弗朗索瓦带着挽救堕落少女的心情走近她,却难以抑制的被玛蒂尔的热情和聪慧所吸引。他们相爱了,激情四溢,刻骨铭心。可是当玛蒂尔要求弗朗索瓦离开妻,与她一起时,男人退缩了,他想到了年龄,婚姻,道德,身份,想到了太多的琐碎。 再次绝望的玛蒂尔用激烈的方式破坏老师的生活,颠覆了他的事业与婚姻,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当人们再次发现她的时候,她的房间里写着“弗朗索瓦,这里就是海。”

 长篇影评

 1 ) 我太爱你了,只想把自己隐藏起来

比尔纳梵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吧。


弗朗索瓦拒绝她,不,你才17,而我,再过10年就是个老头了。

马蒂尔说,你要这么说的话,你现在就已经是个老头了。



他究竟做什么选择才是正确的?抛弃妻子吗?这么做我会厌恶他。远离她吗?可是他办不到。

办不到啊。步步惊心。抗拒不了她笑容里的诱惑,抗拒不了她独特的才思。天真又危险的女孩。他打开窗,伸出手,迎接她年轻的身体。

但又不能和她在一起。

弗朗索瓦一再对马蒂尔强调说,你才17,别人会怎么想?他们不会同意我们在一起。我们靠什么生活?爱情吗?

她抬起脸,你可以搬过来和我住,或者我们一起出去租房子。我可以扮作你的女儿。我可以一直不出门,躲起来,谁也不会看见我,没人会知道我的存在。

(我这么爱你,情愿把自己隐藏起来。做你见不得光的秘密情人。只有你知道我,只有你找到我。你不愿意吗?)

她低下头,对他说,你没发现我这是在恳求吗。



----《水仙和彗星》----


法国片《白色婚礼》。17岁的马蒂尔,爱上了47岁的男教师。她总是随便地在一个男子面前脱下衣服,让自己的裸体像开满花朵的树枝一样纤细伸展。但她对他说,生命里有太多幻觉,我因为清醒而看不到任何希望。她的眼睛带着淡淡嘲笑,看着她眼前深爱的这个年老男子。

神情孤僻的年轻女孩最终使软弱的男教师家庭破碎,并且被调职处置。她在墙壁上写下一行字:海洋。这里有海洋。

那个演女孩子的演员,是法国著名的歌星,后来嫁给了强尼·德普。这是一个她有深刻印象的演员。他在一部关于连环杀手的电影里扮演侦探,临死之前把两枚硬币捏在手心里,等待别人把它们放在他的眼睛上。这是读过生死河的时候要付给船夫的钱。这个结尾她记得。


--------


(我忽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上映日期是,1989年,11月8日。)

 2 )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截关于过去的档案,
让他不忍将她放弃,
一次关于生命的对话,
让他不由自主的被她吸引,
一段关于潜意识的论述,
让他看到了她独有的聪慧,
他爱上了她,
爱上了这一生中,第一次让他觉得异乎寻常的人,
爱上了这个只有17岁,却深知人类生命的无力,
直接洞见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东西的她。

然而他不懂,他根本不懂,
他不懂一个17岁女人的爱,
他不懂她爱得那么纯净、绝对、彻底,
他不懂透过一切年龄、身份的表象,
爱情只是两颗孤独心灵的彼此贴近。

他爱得被动,爱得犹豫,爱得世俗,
爱得像个被嫉妒冲昏头脑的傻小子,
爱得像个被年龄吓到裹足不前的笨老头。
他得到了真爱,却无力去爱,
年龄的悬殊,外表的差距,身份的不切合……
让他失去了爱得勇气,
她的关于过去生活的叙述,
让他质疑爱的真诚,
她用17岁的身体和稚嫩模仿妩媚女人的诱惑,
让他觉得她是个小妖精,
太擅长男女之间的那套把戏。
他得到了真爱,却擦肩而过,
除了做爱的瞬间,他再也抓不住她给的爱。

当他接到同在敦刻尔克的电话,
当他踏进简陋的出租小屋,
当他看到静静地躺在小床上,在白色被单下她的惨白的脸,让她忆起童年时穿着的少女裙,
当他从窗口瞥见自己授课的教室,
当他拿起记着他的地址与电话,封面上写着“Pardon”的,她曾经辗转得到的他的书作
……
她实现了所有关于爱的誓言。

刹那间,他被击中……
如果可以,他愿意付出一切让时间倒流,
他要紧紧抱住他的心爱的17岁的小小新娘,
永远、永远都不轻易放手让她离开。

然而他失去了,永远的失去了,
失去了这个世界上唯一与他如此契合的心灵,
失去了他的挚爱。

在黄昏的那片白沙滩上,
他明白了她的心智远比17岁的女孩成熟,
她早已洞悉了生命的本质,爱的真谛,
早在他们相识的瞬间,她便看透了他的心灵。
他们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两颗孤独却默契的心,
在茫茫人海中,她找到了他,让他爱上了自己。

在黄昏的那片白沙滩上,
他羞愧,他后悔,
他以教授哲学为生,还小有成就,
那颗世俗的心却跟不上她的步伐,
她走了,留下那片海伴他终老,
失去了她,他的生命再无意义。

L'OCEAN, FRANCOIS,
IL Y A L'OCEAN.

 3 ) 残缺的生命屏障

他看着她站在讲台前,听她认真而生动的为他阐释,音乐从四周响起,他静静注视着她,无法逃脱命运的撞击。
他轻轻拨开扇窗,看阳光流泻遍她全身,她美好而年轻的身段;
她拉住他的手,对他说,我爱你。
她说,你怎么知道十年后我们会怎样,也许你会死掉,也许我会死掉。哪有那么长时间的夫妻,我爱你,你需要勇气;我爱你,抛弃掉我的高傲来爱你。请你也爱我,因为我这样的乞求你。

我们站在一个缺口的角落,惊喜的发现,你就站在我的面前,带着残缺的精神意志,与我一样,我们走到一起,真爱便产生,即便破碎不堪,仍然是你我手中的珍宝。

我可以为你做什么,我只能一直爱你,我要你知道,无论我用多卑劣的手段,无论我以何种勇气,无论我是否可以拥有爱你的能力,我都会坚定的爱着你。因为除了爱你,我没有察觉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是碌碌无为的平庸挣扎,不是吗。

我想你把我看做一个绝望的影子,我想你把我映射到你人生的轨迹,我想占有你,正如你可以完全占有我一般。我想你慢慢扣住我的脖颈,我想你眼神专注的看着我,让我窒息,让我看着你眼中只有我自己的影子,就这样死掉。我给你一片海,一片只属于你的海,一片我用生命描绘与捍卫的海域,你来驰骋和遨游。请你就这样同我纠缠在一起,不要有片刻的犹豫。

生命只是个载体,承载住我的精神意志,我不热爱我的生命,我亦不以我的聪慧而骄傲自豪,当我遇到你,这一切才得以启动,让我感知你的呼吸,你的眼神,你的生命,你的爱。我不认证我存在的意义,但感知你一定是我活着及死去的全部意义。

当我们肉体分离,仍然有爱的意志纠缠在一起,抛却掉所有生命中附加的价值,我们仍然清醒感知到相爱。

相爱是唯一生存下去的理由。

爱着你是我不计一切后果的坚定,永久的行为,直到死去。

因为,你知道,我的生命,永驻破碎和残缺的屏障,我需要你。或者我也不需要你。我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对你爱的证明。

我没有能力束缚住你。请允许我抛却生命来最后一搏,请记住我的尸体,带走我的爱,带走那片海。求你,让我爱你。

 4 ) 注定悲剧的爱情——白色婚礼

电影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一对年龄相差三十岁的师生之间的禁忌之恋。这段恋情为世人所不容,最终以少女自杀为结局。老少恋由于极富戏剧性而常常受到编剧们的青睐。比如《美国丽人》也含带这一主题。不过两部电影大不相同,《美国丽人》中的少女只是配角,影片主要探讨中年危机的问题。而《白色婚礼》则将主角间复杂的情感放在第一位。

先看男主角弗朗索瓦,一位中学哲学教师。根据我的推测,他的年龄在五十岁左右。弗朗索瓦生活平淡,日复一日。他作为一名教师,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收入,妻子是一名撰稿人,夫妻和睦。弗朗索瓦过着典型的中产阶级的生活。他的过去可以推测一二——如果没有女主角马蒂尔的出现——他的未来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再看女主角马蒂尔,她的生活和弗朗索瓦截然不同。马蒂尔父母离异,父亲是位精神病医生,母亲有自杀的习惯。由于家庭破裂,自小缺乏关爱和管教,她十一岁便同哥哥们染上毒瘾。被警察发现后,哥哥们被关进戒毒所,出来后去了印度并再无联系。马蒂尔由于年幼没有被抓,于是通过卖淫赚钱满足自己的毒瘾。如此堕落的生活,马蒂尔过了整整三年才靠自身的力量脱离出来,离开巴黎,转学来到弗朗索瓦所在的学校。但她的生活依然不正常。她和巴黎的旧友保持联系,不时在家中搞些糜烂的聚会,把整个房间弄得乌烟瘴气。她几乎从不上课,旷课次数已达被开除的边缘,但她毫不在乎。

在我看来,男女主角之间的相互吸引首先来自于上述两种生活背景之间的巨大反差。

马蒂尔年轻,苗条,白皙,美丽。片中有个很美的镜头:马蒂尔趴在床上,赤身裸体。洁白光滑的背部勾勒出完美的曲线。弗朗索瓦缓缓撩开窗帘,夕阳的余晖透过窗玻璃照射进来,与紫色床单融合成一束神秘的淡紫色光芒,闪耀在马蒂尔娇嫩白皙的肌肤上。马蒂尔缓缓睁开双眼,朦胧的视线仿佛刚出生的婴儿般纯洁。如此画面,连我这个小女子看了都心驰神往,更何况是男人!美,当然是吸引弗朗索瓦的一大因素。

而年轻,对一个年过半百的男性则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点与《美国丽人》中探讨的中年危机颇有共同之处。年轻不仅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相较于弗朗索瓦一尘不变的生活和审美疲劳的婚姻,马蒂尔的年轻和神秘好像是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他的生活。不羁是青年人的专利。十七岁,怎样的青春年华!一个十七岁的美丽少女,无论她表现得清纯可人,还是放荡狐媚,都具有令人不可抗拒的魅力,这魅力来源就是青春!马蒂尔浑身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如朝阳般的青春活力,似乎能让弗朗索瓦瞬间年轻十岁、二十岁、甚至三十岁……我想,在马蒂尔身边,弗朗索瓦已全然忘却了自己的年龄。

反观马蒂尔对于弗朗索瓦的感情,则更像是一种依赖。一个少女对于长辈渴求其所缺乏的关爱。马蒂尔曾对弗朗索瓦说过:“已经好久没有人像你对我这么好了!”。弗朗索瓦对于马蒂尔的爱护疼惜是发自内心不求回报的,这自然使马蒂尔依赖于弗朗索瓦。相信这点只要细想一下马蒂尔的成长背景和经历就不难理解。

若光是如上述所谈,还远不能使俩人关系达到影片中的地步。

历经磨难使马蒂尔比同龄人早熟得多。加上她聪颖过人,小小年纪便开始思考人生,并迷茫于人生的意义。她自有一套对于人生的理解,这使弗朗索瓦对她十分欣赏。而马蒂尔所拥有的迷茫,其实弗朗索瓦同样拥有。马蒂尔问:“大家每天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其实弗朗索瓦即便到了五十多岁,对此问题依然困惑。在马蒂尔年少的心灵中,不循规蹈矩,及时行乐就成了最佳答案。这只能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女脑中浮现的简单答案,并且她有足够的资本付诸实施。但弗朗索瓦成熟得多、考虑问题复杂得多也周全得多。他明白一切没有这么简单,他无法与现实隔绝而去过一种异想天开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他与马蒂尔不同,他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再过十年,他就是步入老年了。他无法想像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和一个二十七的女子如何共同生活。对于人生同样的迷茫在精神上使俩人走到一起;共同寻求爱的欢乐以兹慰藉。但年龄、背景和经历的巨大反差使俩人在思想上产生了本质的差别。马蒂尔无法理解弗朗索瓦的顾虑,天真地说不管弗朗索瓦是老了还是丑了都会爱他;而弗朗索瓦已无法跟马蒂尔解释清楚他的想法——两人之间的鸿沟此时才真正显现出来,这是这场禁忌恋注定悲剧的根本原因。

扬言分手后,马蒂尔所做的一切都清晰表现出一个青春期少女的任性和自负。她与不同的男生关系亲密,并故意要表现在弗朗索瓦面前以激起他的嫉妒。她屡次电话骚扰辱骂弗朗索瓦的妻子,并找人砸了那位可怜的妻子所在的书店,同时威胁妻子的编辑,使编辑不敢刊登妻子所写的文章等等……这一系列的报复行为出自一个十七岁少女之手,再结合这位少女从小的经历和家庭背景,其实是很好理解的。

最终弗朗索瓦无法忍受马蒂尔肆意破坏他的生活,将她拉进教室并打了她。可马蒂尔却用楚楚可怜的声音恳求道:“我爱你,弗朗索瓦。”。最终,弗朗索瓦无法自持,再次与马蒂尔陷入情欲不可自拔。

弗朗索瓦与马蒂尔之间的感情,是一种混杂着父亲和女儿之间的亲情、两性间的情爱、强者对弱者的可怜及弱者对强者的依赖、精神上同样迷茫的两个人之间的相互慰藉……的一种相当复杂的情感。这种复杂的情感使他们各自在这段感情中无法清晰定位自我,这段感情也无法为世人所容。最终弗朗索瓦被校方警告并调离原来的学校。他离了婚,与马蒂尔也分开了。一年后才接到警察的电话,发现了学校对面的小屋里马蒂尔的尸体。原来,马蒂尔在这段时间里一直透过小屋的窗户望着弗朗索瓦上课的身影。但她再也没有打扰过弗朗索瓦的生活,她从不出门以至于弗朗索瓦在这一年中都不曾见过她,虽然他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如此接近。

马蒂尔在墙上留下了一句话:“这里就是大海,弗朗索瓦。”这与之前马蒂尔说她母亲自杀后的体验相呼应。母亲说:“真美!宛如浩瀚的海洋。我融化其中,无比惬意……”我想,这是自由的感觉,或是幸福的感觉。马蒂尔每日望着她心爱的男人,仿佛置身幸福之中。此时,我不禁哀叹这位少女的不幸命运。上帝抛弃了她,魔鬼占据了她的生活和她的心灵。她了解这一点,所以不再打扰心上人,为了不伤害他。但,至死也不愿与他分离。

禁忌之恋,这注定悲剧的爱情。

另:两位演员的演出极其精彩。女主角凡妮莎·帕拉迪丝出演此片时仅十六岁,便以剧中精湛的演技赢得凯撒奖最佳女主角奖。不得不说这是位天才少女,并且及其美丽诱人。

 5 ) 哲学的现代性困境

女孩爱上的不仅仅是他这个人。更是他的智慧,他的生活,他的成熟,以及他身份背后的某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男主是一个哲学教师,为什么不是英语教师。就是因为哲学是追求终极意义上解释世界的方法。而女孩家庭不美满,父母不在身边,母亲反复自杀。她孤独,自己卖过淫,即便拥有同伴也只是肉体的关系。她需要一个出口,一个现实生活解决方案,也就是老师背后的哲学体系。 她最开始学习的是哲学。苏格拉底所言:“哲学就是爱智慧。”而老师的智慧在她的世界里打开一扇窗,她爱上智慧,也爱上了老师。其中有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这就是暗示了她之后的各种行为都是出于自己的本能。是相比于男主妻子更纯粹的存在,是相比于婚姻更加让人着迷的爱情形式。 在这里,男主妻子的身份是一个书店的店员,象征着即便是拥有书本的理性和知识,也无法比过感性的潜意识里的冲动。最后书店的玻璃被撞碎,也象征着理性的破灭,感情的爆发。 对于男主来说也是一样,即便是引导他人进入哲学之门的导师,也无法把守理性的大门,沉沦到爱欲之中。他学会嫉妒,学会欺骗,做出了所有老师和丈夫都不应该做出的违背道德的事情。但他没有把这种道德的破碎外化,也只是仅限于两人之间。到了最后,他看见女孩自甘堕落,到处勾引男人,尤其是在他不可侵犯的课堂上卿卿我我。他怒不可遏,把她拉到无人的教室,她走近,扇她,她走近,再扇她。她说出那句:“我爱你。”击破了他所有的道德底线,无论之前的打电话,嫉妒,还是任何的伤害,都在那一刻化为爱的动力。那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是感性最后的狂欢,是世界末日来临前最后的抒情。他在象征威严权力的教室里和她做爱,不顾旁人的目光。 但即便如此,道德还是把他拉回正轨,个人的理性击溃之后还有社会的理性归训着他。但女孩没有,她蔑视一切约束,但那个男人是她唯一的约束。她搬到男人的附近,只求偷偷看他,不做让他难堪的事情,直致香消玉殒。 这是爱情遭遇现实的挫折,这是感性被理性压制的结果,这是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这是哲学在现代的困境。

 6 ) 纯白色的热烈

第一次一口气把一部电影看了三遍.第一遍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看了一遍,法语听不懂,基本不知道人物对话什么意思.仅仅靠人物的表情眼神和动作来理解.可就是这样,我依然喜欢上了这部电影.于是去找字幕,重新看了一遍,这一次,内心的表达和感情对上号了.看完以后,久久不能摆脱余味,总想再细细把玩一下,于是乎看了第三遍.

89年的法国电影<白色婚礼>.

故事不稀奇,惊世骇俗不为伦理所容的师生恋,一个事业有成波澜不惊的哲学老师,一个成熟不羁历经沧桑的少女,这种故事多得满地都是.

弗朗索瓦,以哲学为毕生事业,他的妻子自己经营书店.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组合,哲学和书店,这两个都是我的梦想.妻子卡特琳娜也并非肤浅庸俗之流,对丈夫的事业和想法是理解的.在整部电影里,她是最完美最无辜的.

马蒂尔德,有一个精神病医生父亲,一个隔天就自杀的母亲,两个贩毒的哥哥,自己年幼时就吸毒做妓女.她是最不干净也是最干净的女孩.就像她在弗朗索瓦的关于潜意识的课上说的,人都是命运的奴隶,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在17岁的年龄,就比任何人都清楚生活的无意义.

弗朗索瓦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她与生俱来,那种残酷的通透,平静的流血.我想他是被她的"哲学"所吸引,她能轻而易举地透过纷纷扰扰看到最本质的残忍,他看到了她的智慧和晶莹,她的叛逆,她的拼写错误,她逃课,都是表象.她太明白什么才是真的,对于那些世人无聊的游戏根本没必要浪费时间.当弗朗索瓦,她的哲学老师把昏迷的她送回家时,她终于找到了她的意义--就是这个男人,是她生命里唯一的温暖.

如果她只聪明而不单纯,她应该选择用她的聪明为自己谋一份好的生活,她完全做得到.

如果她只单纯而不聪明,她应该选择做一个温柔的小女人,跟一个好男人过一辈子.

可惜,她聪明到足以看透一切,却又单纯到只要他.

我宁可毁了你,也不能不爱你;我宁可被你毁掉,也不能不被你爱.

在这场感情里,平静坦白的永远是这个少女.无论她的行为有多么叛逆,无论她的报复有多么疯狂,她在他面前,永远是那个最本真的女孩,哪怕他扇她耳光,哪怕他看不起她.

她最后选择自杀,是意料之中的.他们每次做爱都那么剧烈那么绝望又那么美,在弗朗索瓦的妻子离开他,他也移居另一个城市后,她依然悄然跟随他,在一个每天可以看到他上课的房间里渡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我想这段时光是她一生最美的,什么都没有,只有她对他的爱,最后溺死在这片纯洁如白羽毛的爱里.

弗朗索瓦看到那具他昔日深爱过的身体,现在已经变成尸体,看到这个女孩留给他的遗言"这里就是海",他的哲学完整了,他的心也死了.

我想安妮宝贝里的那些穿着白棉布裙的叛逆女孩的原版应该就是这个Vanessa演的马蒂尔德, 苍白的透明,过早的沧桑,却又永远不会长大.

 短评

直到最后一刻才明白为什么命名为“白色婚礼”

9分钟前
  • 益暄
  • 推荐

80年代末,理想主义的幻灭。1989年的电影,我还能对法国说什么,无话可说。一个中学老师,年近五旬,爱上了一个17岁的女学生、父亲犯事母亲自杀兄弟贩毒的女学生、曾经出卖身体但却精通哲学,习惯思考的女学生。他爱上了,就必然有了死的味道,浪漫的味道,而死,一定是属于女人的,注定的

12分钟前
  • 无对象表象悖论
  • 力荐

悲觀愛情片,一位哲學老師François愛上了他的一位17歲「任性的」問題學生Mathilde的故事。François和Mathilde之間的情感于情於理都不被認同,但愛的魔力總是那麼悄無聲息。「你見過多少長久的愛情?我愛的是你,其他一切都無法改變這一點。誰知道十年後的我們會變成什麼樣,也許陰陽兩隔,或許你死了,或許是我。我愛你就像之前從沒愛過其他人。」 任憑你一直撤退,直到逃去敦克爾克。我一直跑向你,直到死亡也不能使我放棄。樸實無華的場面調度、細膩柔和的燈光佈置、簡約的構圖和散淡的敘事,呢類風格的電影我中意。

14分钟前
  • 阿蚊
  • 推荐

痴迷于一人而碍于世俗规则,亡。要以感性的视角和意识来处理,不然完全会失去意义。

18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摄影很棒, 但电影剧本似乎过于克制, 无论是男老师还是女学生, 他们的内心的波澜, 电影似乎只展现出1/10, 不过这也是法国现实主义电影常规的表现方式, 也微妙的让人喜欢不起来. 现阶段的我还是更偏爱戏剧性, 也更中意表演艺术的表现力.

19分钟前
  • 梦旅人
  • 推荐

怎么说呢,世界上很多东西是无法去解释的或者根本解释不通、就像两个人相爱一样、两颗悸动澎湃的灵魂缠绕在一起结果却变成了一个天一个地。

22分钟前
  • 伊麗莎白
  • 推荐

再次想到特吕弗的名言“电影中的情侣都是病人。”

24分钟前
  • 高小梵
  • 推荐

这个片子是要再次表现一些时候男人的软弱与自私么。我得想想。

26分钟前
  • 推荐

不伦恋题材包裹下的存在与虚无议题讨论。相信自己不孤独的人,回到家面对的是空荡荡的房间和妻子彻夜不归的留电;相信爱是唯一的人,向爱人倾诉自己不堪往事时立刻被打脸。除掉嫉妒和占有欲作怪,也许这两人相爱的基础在于他们一样绝望。这就是海,只有死是确实的。

29分钟前
  • 沉默の玩
  • 还行

17岁的Vanessa Paradis真是个精灵。这个电影其实还好,主要是因为有了她,所以加了分。英文字幕看着有点累。

33分钟前
  • cream.cx
  • 力荐

看過的最學術的文藝片和最文藝最唯美的學術片…從片頭講笛卡爾的那堂課 到下一次弗洛伊德的無意識轉為主角 François關於西蒙娜·薇依神秘哲學的書化作暗線 到最後留在牆上那句意味深遠的遺言“海洋,弗朗斯瓦,有海洋” 我們也隨著這段琢磨不透的愛 從意識到無意識再到謎一般的海洋深處 不斷下沉…

37分钟前
  • H.弗
  • 力荐

或许正是因为她自小就熟悉男女情事,所以在她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如此清楚和执着。她的过往确实不能让人容易相信她,但是她从未放弃这段爱情,哪怕玉石俱焚,这便是她对爱情的态度。而这,往往是大多数人不能也不敢做到的。

4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对哲学老师弗朗索瓦来说,是少女花丛中,伸出一只手。对堕落少女玛蒂尔来说,是看得见你的地方,就是大海

4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少女的爱恋总是激进的,她们的思想在身体逐渐成长的同时愈加膨胀,她们认为眼前爱上的那个人就是生命的一切意义。马蒂尔尤甚,或许因为幼年的经历,使她对陪伴自身的那份温暖倍加珍惜,她抱着玉石俱焚的执着追赶既定的宿命,直至溃烂,直到粉碎。我何必要爱上一个十年内就能忘记的人?弗朗索瓦,你就是我的海。

48分钟前
  • 糖罐子.
  • 推荐

"我何必要爱上一个十年内就能忘记的人."

51分钟前
  • June
  • 力荐

“ 弗朗索瓦,这里就是海。 ”过度美好而又极尽偏执的爱很美很痛。无论色调还是十七岁的Vanessa Paradis干净的身体都极像油画一般。★★★★

52分钟前
  • Q。
  • 推荐

男主角,这位哲学老师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放侯麦的《绿光》看,而“绿光”正是他与少女玛蒂尔达关系的写照,美妙却转瞬即逝。

53分钟前
  • 赛珞璐
  • 推荐

一看到电影我就被吸引了,女主角长得像张韶涵,又有点像俄罗斯名模vlada,男主角身材气质都很有质感。 片子是89年的,可是说是2000年以后的我都相信。法国电影一向喜欢出妖蛾子,没想到80年代还是正常的。 原本真以为是部好片,又没想到。。。看到一半,男老师发狂掀桌子,女学生一树梨花压海棠,给我吐得哗哗的。 我还是看我的低能港剧去吧,至少那些愚蠢的台词可以让我乐一乐。

58分钟前
  • 🗣
  • 还行

不是因为她是个天才,而是但凡一个妓女都会懂生活的虚无。

60分钟前
  • Bonjour
  • 推荐

又名,甜蜜的复仇。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想你的时候,下酒。

1小时前
  • 眠去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