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

爱情片英国1979

主演:约翰·科林,托尼·丘奇,娜塔莎·金斯基,彼得·弗斯,约翰·贝特,汤姆·查本,罗斯玛丽·马丁,布里吉德·艾琳·贝茨,珍妮·比拉斯,杰拉尔丁·阿祖尔,斯蒂芬妮·特雷耶,埃洛迪·沃诺,本·里克斯,利·劳森,莱斯莉·邓禄普,西尔维亚·柯勒律治,维罗尼克·阿兰,理查德·皮尔森,安妮·蒂拉德,卡罗琳·皮克尔斯,苏珊娜·汉密尔顿,阿丽尔·朵巴丝勒,大卫·马卡姆,帕斯卡尔·德·布瓦松,迪肯·阿什沃斯,吉米·加德纳,基思·巴克利 ,约翰·摩尔,帕齐·罗兰兹,皮特·本森,莉娜·罗克莎,杰克·斯蒂芬斯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苔丝 剧照 NO.1苔丝 剧照 NO.2苔丝 剧照 NO.3苔丝 剧照 NO.4苔丝 剧照 NO.5苔丝 剧照 NO.6苔丝 剧照 NO.13苔丝 剧照 NO.14苔丝 剧照 NO.15苔丝 剧照 NO.16苔丝 剧照 NO.17苔丝 剧照 NO.18苔丝 剧照 NO.19苔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2-21 01:03

详细剧情

  苔丝(娜塔莎·金斯基 Nastassja Kinski 饰)出生于英国乡村的一个小农家庭,一天她的父亲听说自家是古老贵族德伯维尔的后裔。这个传闻,让苔丝的一生发生了剧变。因为有一个姓德伯维尔的有钱人家就住在不远,父母让苔丝前去攀亲。  苔丝的美貌让德伯维尔家的少爷阿雷克(利·劳森 Leigh Lawson 饰)心生邪念,他夺走了苔丝的贞洁,让苔丝怀上了孩子,然而孩子却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在德伯维尔家的这段悲惨经历,让苔丝失去了当时社会最看重的贞操,当她在牛奶厂遇上安吉尔(彼得·弗斯 Peter Firth饰),以为安吉尔是她的终生伴侣时,却在新婚一夜因为告知安吉尔自己的过往而遭到抛弃。对爱情对生活已经绝望的苔丝,此时又遇上了家庭的变故。面对阿雷克的再次追求,苔丝别无选择。然而,苔丝的命运仍然急泻直下……

 长篇影评

 1 ) 《苔丝》:德伯维尔家族的挽歌

《苔丝》:德伯维尔家族的挽歌 /范达明/

罗曼-波兰斯基作品《苔丝》海报

影片《苔丝》与其说是“现代人的创痛”1,不如说是“近代人的挽歌”,即近代人对古代人——后裔子孙对自己世袭贵族世家的挽歌。朱虹同志根据哈代自己在小说中说的“现代主义的痛苦”一语而得出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对主要生活在19世纪的哈代(1840—1928)来说,他所理解的“现代主义”一词的内涵,正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现代主义的痛苦”无非就是“资本主义的痛苦”罢了。它与我们20世纪的今人(本文纸面稿写于1982年。——2005年3月4日补注)心目中的现代主义概念完全不相同,至少是不完全相同的。因而其推论——哈代是“英国小说中现代主义的一个先驱”2——亦难说得通了。从文学术语上讲,哈代反映他所在的那一资本主义时代的小说,只能是地道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他的世界观亦决定了他不可能超现实地进到我们今天的(对他说来是未来的)现代主义。站在我们今人的立场,从历史的术语上说讲,哈代的包括《德伯维尔家的苔丝》在内的一系列作品,都是典型的近代主义的——这正是哈代的“现代主义”一词的真正内涵。

英国诗人、小说家 托马斯-哈代(1840—1928)

哈代作品具有典型时代意义的地方,并不在于他超时代的先驱意义,如果避开其前期作品美化宗法农村社会的保守意义,恰恰在于他作为一个主要生活在近代英国农村市镇的小说家,以其大部分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其同时代英国资本主义农村社会的活生生的现实图画;而一部世界近代史正是从标志英国萌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农村圈地运动书起的。到19世纪初叶,原先英国广大的自耕农作为一个阶级就已不复存在;到影片《苔丝》反映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正是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的时代,农村土地与牧场全都集中在少数农业资本家如《苔丝》中的亚历克少爷、克里克老爷之流手里。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农民赤贫而成为资本的雇佣劳力;英国农村彻底完成了资本主义化。像影片所展示的那样,蒸汽机的广泛采用,已不只在城市的轻纺工业,还深入到连接各大小乡镇的广大区域,表现在已习以为常的火车商业运输与客运交通业上,在资本主义农场麦收时节夜以继日的脱粒上。这就是影片主人公们活动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正当此时,苔丝家作为经济生活来源的惟一重要的条件、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工具的一匹老马在驾车途中被一辆邮车撞死了。其实这撞死只是一次偶然事故。没了马却终究是必然的命运,因为它不被撞死早晚也得劳累病死。马之死正如后来苔丝父亲约翰之死的命运是一样的,它为苔丝一家一开始就罩上了一层死神降临的阴影。跑商贩的没有了马,就意味着全家濒于赤贫的饥饿线。企图再得到一匹马以重温昔日平定生活的父母,偶然间被告知并确证了自己高贵门第的出身而开始寄存幻想。凭着一个徒有虚名的“德伯维尔”的姓氏,苔丝因此父母之命,去巴结有钱的高贵本家亲戚了。 这里影片(第二本)写到的罗利费酒店的一场是很重要的。它揭示:一位到了穷愁之极的母亲如何在无奈中会想出靠自己亲生女儿的美色去做摇钱树的办法来的惨状。母亲琼对约翰说: “杰克,我有办法了!”“我说,听我说。”“我听说这事以后一直在想,我有个办法。”“我说,有个姓德伯维尔的阔太太就住在特朗维茨。”“……她很有钱。”“……叫苔丝去攀这门亲吧。”“既然我们是一家人,干吗不来往?说不定就此苔丝能找到一门好亲事。” 在回家路上,琼又直接对女儿说:“……都是一家人嘛!他们要揭不开锅,我们就会收留他们的。人总有得意、倒霉的时候。苔丝,你就去找她一下,求她帮帮我们的忙。”“……凭你这脸蛋她一看就会样样依你的。” 于是“自然之女”的苔丝就因此为金钱为资本所污染了。不过,德伯维尔太太是个瞎子,她根本瞧不见苔丝的“脸蛋”;觊觎其脸蛋乃至整个身子之美色的是其儿子亚历克少爷。亚历克其实就是金钱与资本的化身,代表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本质。因此在我看来,亚历克奸污了纯洁的苔丝而使她身失名裂,只是新崛起的资本本质对天赋的自然本质实行改造的外化与象征罢了。这里不能也不该只从亚历克个人的放肆的道德去解释,而更应用资本的本质、资本的力量、资本的统治去解释。亚历克与苔丝根本不是堂兄妹的真正亲戚,也没有男女之间的真正爱情;有的只是资本的从头到尾的赤裸裸的奴役!然而苔丝就其本性讲是个融于“自然之女”,而不是个屈从“资本之女”。于是,在屈从资本作为那一时代的本质与必然要求同“自然之女”的苔丝的本性,就处在不协调的对抗中。哈代找到了集中在苔丝身上及其与周围人关系中的这一对抗性的矛盾,也就找到了作为“这一个”的苔丝的悲剧之真正的社会历史亦即时代的根源。固守融于自然的本性还是屈从资本的统治,不但表现在与她相继有直接关系的两个男人亚历克与安杰尔之间的一定性格的差别上,也表现在她本人在这两个男人之间的选择与徘徊上,而且自始至终地作为苔丝内心的一种极度痛苦的矛盾冲突贯串在她一生的短促命运中——这决不等于说苔丝因而是无原则的;恰恰相反,苔丝作为哈代心目中的一个“自然之女”、“一个纯洁的女人”3,渴望融于“自然”而反对屈从“资本”,正是她的最高和最后的原则;然而客观现实又时时使之原则碰壁并选择失当,以至不得不使她为最后实现其最高原则而付出了全部生命的代价! (1)当苔丝面临着为全家生计去做工还是攀高门时,她宁可选择去做工;但她最后还是无法不承父母之命,还是走向了特朗维兹的那个冒牌德伯维尔的有钱“本家”的宅邸,“自然”还是屈从了“资本”。 (2)当在与农场女工卡尔争吵时,她以其已自觉的门第高贵与人格的尊严,在芸芸众生的男女农工的晚归队伍与亚历克的马背两者间,她天真地、不设防地、自主地选择了后者。正如一老头在后面嚷嚷的:“刚跳出火炕,又进了虎口!”这里,在苔丝看来是“自然”的、得以脱俗的选择,恰恰正好就是受“资本”的污染的选择。 (3)当她把真正的爱情给了安杰尔,母亲曾为此写信要她对自己过去受污失身的事一定保持沉默,她却在向安杰尔告诉与不告诉这两者间选择了前者。这里,她遵从“自然”本性诚实陈述的自己的过去,却在安杰尔眼里成了她破落贵族后裔必然堕落并屈从“资本”的罪孽了。 (4)当安杰尔因此离弃她后,她在为全家生计走投无路之际,又“背弃”(或者说“报复”!)安杰尔而重新委身亚历克。这一选择以“自然”屈从“资本”为代价而使之内心充满痛苦。 (5)当安杰尔再度出现并要求与苔丝重归旧好,她又无穷痛悔,终于选择极端手段杀死亚历克,以此作为对安杰尔“赎罪”与反悔的“见面礼”,作为对安杰尔的至死不渝的爱之真诚,重又追到安杰尔的身边。这一最后的选择,真正是以“自然”之复归而克服了“资本”的再次污染,它是苔丝作为“自然之女”的最后证明,却也因此最终毁灭了她这一“自然之女”的自身的一切! 上述分析证明,正是在苔丝命运的每一个十字路口,苔丝以其“自然之女”的本性在资本统治下的每一次实际的选择,正一步一步地把自己逼向了绝路。这样,苔丝的悲剧似乎就作为一种命运而不可避免了。

罗曼-波兰斯基作品《苔丝》导演工作照之一

罗曼-波兰斯基作品《苔丝》导演工作照之二

影片基本上忠实于小说原著,将苔丝的悲剧命运主要是从爱情关系上来展开,所以亚历克和安杰尔就成为观众与评论者的注意中心。哈代没有一刀切地把亚历克与安杰尔绝然分开。亚历克固然是恶魔,是“资本之魔”;可安杰尔亦绝非纯洁的“自然之男”。他是个空想主义者,一个软弱的知识分子。他因追求世界的纯洁而不敢面对现实——这包括苔丝甚至连同他自己在内的到处被资本所统治、所污染的“一个损毁的星球”的现实,他虽爱苔丝并娶其为妻,却又轻易离弃之而放任不管。他离弃她的理由,暴露了他的在资本时代下的男女实际上不平等的深刻偏见——既然双方在婚前都有所失节之举,何以他的眼光只盯着妻子一方而不见到自己呢?他的空想最终导致他既在巴西找不到事业上的出路,又在爱情上反复无常而最终导致失去了苔丝——这个爱他爱到愿意为他去死的真正妻子。苔丝被他离弃而感叹“一切都是空的!”一语,既是对她自己也是对安杰尔的命运的客观评价。 同安杰尔与苔丝在资本统治与自然本性冲突中苦苦煎熬与挣扎不同的是亚历克,他是平静而自信的,甚至包括他的突然之死在内。作为近代英国资本主义鼎盛社会的本质的代表,他相信“资本之魔”力量无穷。亚历克初见苔丝时就有一句话:“美是要付出代价的。”它含双重意义:一是对亚历克这样的资本化身来说,金钱可以买得一切——除了房屋、土地、牲畜、机器之外,还可以买得高贵的装潢门面的姓氏,乃至婚姻和美色。他对苔丝的美色既然垂涎,他自然愿意也深信可以凭他的金钱所买得。另一是对苔丝这样的乡下美丽姑娘而言,上帝既然降美色于她,又使之受穷,她就得心甘情愿为金钱而出卖美色。这双重意义皆从资本本质之“万能”而来,是资本眼中的必然逻辑。亚历克所作所为的每一步都逃不过这个资本的逻辑。依据这个逻辑,他志得意满,逍遥泰然。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4 然而苔丝无畏地蔑视这种资本的统治一切的现实关系。她固然有其天真、软弱与无可奈何的一面,她更有直接地起来反抗的一面。她的反抗是美与崇高的;然而她的单个人的反抗的弱小,其结局却必然是悲剧的。 有人认为既然亚历克是统治的,为何他最终还是成了苔丝的“刀下鬼”呢?其实,亚历克的被杀只具有偶然性,只是亚历克对苔丝的本性的误会与失算,他确是陶醉在“金钱万能”的自鸣得意中,真指望苔丝会“像个太太的样子”了。然而苔丝自己多少也明白,她充其量只是杀死了亚历克作为资本本质的一个外壳而已,而其灵魂实在并未泯灭。在他倒在血泊中的死尸后面,耸立着还在正常运转的资本国家的强大的全套机器——刑警与监狱,法庭与绞刑架,它们一个个铁青着面孔,在亚历克死后仍执行着亚历克的意志:它们使苔丝成为了亚历克的陪葬品。 那么,什么是苔丝遭至毁灭的具体的第一个根源呢?一些评论家总喜欢只在亚历克与安杰尔这两个男人之间去东寻西找。其实,亚历克也好,安杰尔也好,他们作为单个人只是后发并连锁反应的第二位的根源,只是作为男人方面,以爱情命运的方式,分别代表着在资本条件下的现实的与空想的两个根源。在此之上还有一个先决的历史的根源,它即我们一开始提及的苔丝一家突然像出土文物一般地被屈甘姆牧师考证出来的那真正贵族姓氏的根源。“德比菲尔”本姓“德伯维尔”——一个真正的诺曼贵族的姓氏,“曾经是当地的大户人家,是威廉王御前骑士——派根·德伯维尔爵士的嫡系子孙。”正如牧师对约翰所感叹的:“全英国像你们家这样的真不大容易找得出第二份来哪。”5 对此,哈代自己是十分明确的,不但他把自己的小说书名写做《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中文直译为《德伯维尔的苔丝》,张谷若中译本称《德伯家的苔丝》,姓氏音译做了缩写并加了一个“家”字;这个“家”字加得好,其含义应有作为姓氏之“家族”、“世家”之意)6,而且哈代在全书扉页引用莎士比亚作品的一段语录上,更突出了这一点。(语曰:“可怜你这受了伤的名字!我的胸膛就是一张床,要给你将养。”)苔丝全家(主要表现在母亲身上)被告知了这个真正贵族的伟大姓氏后,就企图借此挽回现实生活的厄运使自己所失去的一切。这是向后看,是企图搬来已是古老陈迹的亡灵来做扭转现实命运的杠杆,似同哪一可怜的穷汉在绝境中找到了什么法宝以图一夜间便发家致富的幻想一般。苔丝母亲琼于是似乎有了“办法”;其实“聪明反被聪明误”。富于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因此发现可以凭此“贵姓”去攀的那同一“贵姓”的富贵本家亲戚,其“德伯维尔”的姓氏却是花钱买来的!哈代以此残酷的事实有力地粉碎了穷苦农民小资产阶级的世袭的血统论思想的虚妄性,以及它与已经以“资本”为统治为正宗的现实时代的不容性。历史根本不会倒转。哈代在书中写道:“诺曼的血统,没有维多利亚王朝的财富做辅助,又算得了什么!”7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地指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8 正如影片借助一位牧师在约翰的墓碑前感叹的那样:“真是‘富贵浮云’,是啊,真这样!”——这不但是对约翰这位派根·德伯维尔爵士的最后一个嫡系子孙已成亡灵的悲叹,也是对一切“富贵”的悲叹,因而也是对尚是现实的“资本”社会阶级虽富贵一时,但亦终究要如浮云般消散的预感! 无疑,哈代是以他认可的“自然之女”苔丝与“资本”普遍统治的现实的冲突,来试图寻找出路的。但是苔丝没有出路,命运把苔丝戏弄了一番后,只给死路一条;因此哈代看出了这个“资本”的星球,因而也是被“资本”所“损毁的星球”的不合理。影片最后让我们看到,正如原著小说所写的那样:“那时候,东北远处的天边上已经有一道白光,在双柱之间可以看见。”9哈代也许在盼望一个新的光明的星球的来临。但是哈代并不明白新的星球该是怎么样的。在哈代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之表,流露着一层因对未来无以把握、对往昔的美好又难以追回,以致最终听凭现实黑暗面吞没自己的悲观主义的宿命色彩。《苔丝》是一声悲叹;是对曾显赫一时的古老的德伯维尔这个真正的贵族世家的日趋没落并伴随其最后一个嫡系后裔子孙约翰及其女儿苔丝的毁灭而毁灭的一曲挽歌! 应该说,波兰斯基推出的影片《苔丝》,对哈代原著的基本精神还是忠实的(例如片中为人称道的亚历克被杀,由女仆望天花板血迹作间接描写,就是来自小说的),因而改编亦是成功的,包括金斯基的表演在内。为此,我很难接受倾向美国影评界评片观的邵牧君同志对该片改编认为是“唯美主义”加“商业化”,从而是等于对原著的“歪曲”的结论10。只是,依据本文论述的中心观点,也是哈代的自己的观点,改编者让影片在片名上除去了原书固有的“德伯维尔”这个贵族姓氏,则是不能容许的。这也许是当代的电影家波兰斯基终究要比近代的文学家哈代浅薄一些的地方。 1982年10月3日至8日写于Y.C. 附注一:本文原载《锤炼》工人文丛(湖北宜昌市工人文化宫内部出版)1982年第1辑第64—68页。 附注二:欣喜的是,在对哈代原著小说《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及其书名的翻译上,近年来在图书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持与本文观点完全相同的中译本,它是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的一个修订新版本,书名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两位译者孙致礼与唐慧心为此在该版本的“译后记”里还有一段表述,兹录于此:“首先,关于小说的书名。一百多年来,美英出版的这部小说,一概题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张谷若先生在他的中译本中,将“德伯维尔”简化成“德伯”,因而他的标题为《德伯家的苔丝》;而我国后来出版的诸译本则进一步简化,统统题为《苔丝》。其实,小说的女主角苔丝本姓“德贝菲尔”,后来经人考察,发现她家原是“德伯维尔”爵士世家的后代。正是这一考察结果,不仅没给苔丝带来任何好处,反而给她招来了不幸,以致最后含冤而死。显然,哈代采用《德伯维尔家的苔丝》这个书名,实则包涵着辛辣的讽刺意味。因而,为了充分尊重原作,我们这次修订,也趁机将书名改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见该书第526—527页) 范达明 2005 年3月4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武林门并附注 注释: 1 朱虹:《〈苔丝〉——现代人的创痛》,载《文汇月刊》1982年第8期第86—88页。 2 同上。 3 原文为“A Pure Woman”,此系哈代为自己这一原著添加的副书名的用语。(2005年3月4日补注)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253页。 5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版中译本第13页。 6 一些影评家草率地给哈代的原著小说乱取书名是不慎重的,已造成混乱。如邵牧君在《关于哈代和电影〈苔丝姑娘〉》(载《电影画报》1982年第2期第30页)一文中称原著为“《苔丝姑娘》”,不过后已在另一篇文章中做了改正;章伯青在《〈苔丝〉从小说到电影》(载《电影画报》1982年第5期第11页)一文中则称之为“《苔丝》”,并又在括弧里称“中译名为《德伯家的苔丝》”,这无疑是咬定哈代的原著书名一定是《Tess》(《苔丝》)了。 7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第26页。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254页。 9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第534页。 10 邵牧君:《评影片〈苔丝姑娘〉》,载《文汇月刊》1982年第8期第83—87页。

罗曼 波兰斯基《苔丝》剧照(13幅)

像影片所展示的那样,蒸汽机的广泛采用,已不只在城市的轻纺工业,还深入到连接各大小乡镇的广大区域,表现在已习以为常的火车商业运输与客运交通业上,在资本主义农场麦收时节夜以继日的脱粒上。

哈代作为一个主要生活在近代英国农村市镇的小说家,以其大部分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其同时代英国资本主义农村社会的活生生的现实图画。

当苔丝面临着为全家生计去做工还是攀高门时,她宁可选择去做工;但她最后还是无法不承父母之命,还是走向了特朗维兹的那个冒牌德伯维尔的有钱“本家”的宅邸,“自然”还是屈从了“资本”。

影片基本上忠实于小说原著,将苔丝的悲剧命运主要是从爱情关系上来展开。

在苔丝命运的每一个十字路口,苔丝以其“自然之女”的本性在资本统治下的每一次实际的选择,正一步一步地把自己逼向了绝路……

她固然有其天真、软弱与无可奈何的一面……

她更有直接地起来反抗的一面。她的反抗是美与崇高的;然而她的单个人的反抗的弱小,其结局却必然是悲剧的。

有人认为既然亚历克是统治的,为何他最终还是成了苔丝的“刀下鬼”呢?

其实,亚历克的被杀只具有偶然性,只是亚历克对苔丝的本性的误会与失算,他确是陶醉在“金钱万能”的自鸣得意中,真指望苔丝会“像个太太的样子”了……

当安杰尔再度出现并要求与苔丝重归旧好,她又无穷痛悔,终于选择极端手段杀死亚历克,以此作为对安杰尔“赎罪”与反悔的“见面礼”,作为对安杰尔的至死不渝的爱之真诚,重又追到安杰尔的身边。

然而苔丝自己多少也明白,她充其量只是杀死了亚历克作为资本本质的一个外壳而已,而其灵魂实在并未泯灭……

在他倒在血泊中的死尸后面,耸立着还在正常运转的资本国家的强大的全套机器——刑警与监狱,法庭与绞刑架,它们一个个铁青着面孔,在亚历克死后仍执行着亚历克的意志:它们使苔丝成为了亚历克的陪葬品。

影片最后让我们看到,正如原著小说所写的那样:“那时候,东北远处的天边上已经有一道白光,在双柱之间可以看见。”哈代也许在盼望一个新的光明的星球的来临。但是哈代并不明白新的星球该是怎么样的。

 2 ) 《苔丝》:我只跟从我爱的。

无论如何,亚力克都是个好人。
他一开始就对这个来认亲的表妹,有一种格外的呵护:
给她摘草莓吃,给她戴上鲜花。

尽管他的长相不够善意。
但是如果一切美德都能靠长相判断,那么美德也太简单辨认了。

他让苔丝未婚先孕,他诚恳地向苔丝求婚。
尽管他的求婚在那个时代显得迟了。

但是在那种情况下,
他怎能不将自己俯身到底,俯身到爱呢:
夜晚柔和的月光,寂静的森林,各种虫类鸟类都愉快地睡着。
何况这之前的日子,他总在苔丝的附近将目光投向她?

当苔丝准备离开时,他赞美苔丝的美丽,觉得苔丝不应该留在闭塞的乡间。
当苔丝被克莱尔抛下时,他又千方百计的帮她,并娶了她。

然而女人的爱并不因为好而到来。
苔丝深爱着克莱尔。甚至克莱尔因为无法容忍她有未婚先孕的经历而抛下她时。她也爱着他,而无视亚力克在她身旁布满的善意。

的确,女人的爱并不因为好而到来,
但是,如果爱太远,她也是等不急的。

在长时间得不到克莱尔的回音后,苔丝和亚力克在一起了。
可是,一旦女人的爱到来了,她也就和爱在一起了:
她杀死了无辜的亚力克,
她和克莱尔过着逃亡生活。

当她在冰冷的岩石上睡着,
当警察在她周围等着逮捕她,
她已经爱过了。

 3 ) 苔丝

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像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这一切悲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

新兴的工业化和都市文明给古老、乡土的威塞克斯地区带来了冲击,揭露了禁锢众思想、强调贞洁、压抑妇女社会地位的虚伪道德。苔丝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心灵纯洁的美丽姑娘苔丝的悲剧是丑恶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4 ) 复仇的勇气

前两天看完电影《苔丝》,对苔丝最后的杀人行为,看法一直有点矛盾。后来发现,是受了一些之前的评论影响。

【一】

有评论说,“表哥虽然QJ了苔丝,但一直表示负责,也愿意结婚,马也买了,海景房也让她住着,怎么前夫一回来,就把表哥杀了…”确实,QJ在当代法律(包括古代法律),都罪不至死,而且犯罪者还一直表示“需要钱找我,我可以和你结婚,我对你负责”,这就让绝大部分男性女性都觉得“这人还可以”。

尤其是后来苔丝非常落魄的时候,表哥一直追着她要帮她,相当于是在绝望关头救了她,这也会让人产生“这男的还不错,有情有义”的错觉。

但我想了两天,发现不对。

“男的把一个女的QJ了,然后表示愿意负责,就表明这个男的是好男人”,这是一个多么可怕多么深入人心的观念!赞同的人有没有想过,这女的原本也不想跟这男的在一起啊,她不想“被QJ然后被负责”啊!男的明明是施暴者,通过施暴强迫女的变成他的属物,这竟然是被很多人认为是“负责人好人”的行为!

太可怕了!

背地里的逻辑就是,女的只要有人给她钱,照顾她吃穿,和她结婚,那不管这人是谁,不管他用什么手段,尤其是不管这女的喜不喜欢这人,“她就已经应该知足了”。

女人的人生标准,就是这么低,有人愿意买,就是幸福人生了。

【二】

还有评论说,不明白苔丝看上安吉尔(娶了她又抛弃她的男人,简称前夫)哪一点。我一开始也不明白,后来我明白了。苔丝是自尊心很强的人,她厌恶表哥,因为表哥一直拿她当一个漂亮尤物,是“物”,不是人。表哥赞美她的容貌,一上来就不管她喜不喜欢,强行示好,最后还把她QJ了。

这些都是自尊心很强的苔丝极度厌恶的。

如果这些手段放在自尊心不那么强的女人身上,“想找个有钱人嫁了”的美女身上,那就两厢情愿了。但苔丝完全不是。苔丝“宁愿去做工”,也“不愿去攀阔亲戚”,这在一开始就表现得明明白白了。

而安吉尔,给了苔丝最想要的尊重。

安吉尔因为苔丝对生活的思考而注意到她,对苔丝的示好都是小心翼翼,恭恭敬敬,想抱她一下,都找了好久的机会,每句话都温温柔柔。后来又非常真诚地请求苔丝做他的妻子——表哥是先玩弄了苔丝,再说“我可以负责”,而安吉尔是跑回家征求了父母同意,表示非苔丝不娶,然后跑来求婚,并且婚前没有任何轻浮的行为。

这每一步,都戳在苔丝心上。

最后让苔丝不顾一切坦白的那个新婚之夜,也是安吉尔先拿出传家宝,给苔丝戴上——虽然表哥是富豪,但表哥只给苔丝吃个草莓,买个帽子;安吉尔虽然只是牧师的儿子,但一出手就是最最珍贵的传家宝——这换哪个女的不感动?

更破防的是安吉尔稍后先坦白了自己“不光彩的过往”,如此坦诚,苔丝能不感动吗?一感动,悲剧就来了,最幸福的时刻变成悲剧的开始。

苔丝想要爱,想要尊重,不想要被当成猎物。她以为安吉尔这里是深刻的爱,谁知道这年轻烂仔,只有一点点肤浅的“爱”。表哥喜欢她美丽的外表,安吉尔看似爱她的内心,其实也不过是爱那顶“纯洁美丽的帽子”。

【三】

苔丝的复仇。

苔丝为什么要杀了表哥?表哥救了她,救了她全家,为什么要杀他?

我一开始想不明白,后来我理解了。

苔丝一生悲剧的背后原因,是封建思想,是社会的歧视,但表面的始作俑者,是表哥。苔丝不想做什么超越时代的反叛女性,她只想在那个时代里,在自己短暂的一生里,做个虔诚的信徒,做个纯洁的好女孩——这没有任何错。

并不是每个女性都有责任扛起改变世界的责任,生而为人,追求此生的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我一开始太苛求苔丝了,我不理解她为什么不去思考,害她的不是表哥,是整个社会的观念,为什么不扛起反抗的大旗努力活下去。

后来我理解她了。时代的旗子不是一个人能扛起来的,尤其是一个又穷又苦的女子。她只能找到害自己的最直接的凶手,就是那个表哥。如果不是他的QJ,苔丝本可以和安吉尔做一对快乐的神仙眷侣。即使没遇到安吉尔,她也可以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按照自己想要的标准,做一个纯洁善良的女人。

表哥一手毁了这一切,不恨他,恨谁?

所以,苔丝杀了他,为自己报仇。

比起“被夺走贞操最后没办法就妥协了、跟着那个人过一辈子”的较软弱的女性,苔丝亲手杀了自己的仇人,已经是非常非常勇敢了。

“当年你QJ我的时候,我胆小怕事不敢报仇,现在我受够了。我一辈子的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还装成大善人,我全家的人还感激你,社会不谴责你,反而辱骂我。我受够了。我宁愿杀了你,然后去上断头台,也不愿意背着这一身屈辱继续活下去。”

还有一部分遭受这样的悲剧而自杀的女性,苔丝也比她们更勇敢——要死至少带上仇人一起死。

有些人有自杀的勇气,但没有复仇的勇气,只敢把枪口对着自己。

苔丝有复仇的勇气,她知道复仇之后等待自己的就是死亡,但她去做了,她成功了。并且在死之前,和一生所爱之人度过了几天珍贵的时光,够了。

【四】

安吉尔,安吉尔究竟应该如何评价。

安吉尔是个被社会观念支配的人。他一开始表现得很反叛,抛开牧师家庭的身份,不像哥哥们一样去念牛津,而是去学养奶牛,去做农民。可惜男人的反叛只停留在反叛社会身份,男人的反叛只局限于他自身。一涉及到女人,他又回到了社会时代的局限里,把贞操看得比天重。

他跑去巴西,受了苦回到家,悔恨自己对苔丝的抛弃,然后去找她。我一开始觉得他很不要脸,也觉得他毁了苔丝当时安稳的生活。但后来我想明白了,男的如果良心不发现,那他永远不会痛苦。当他良心发现的时候,就是痛苦的开始。

他良心发现去寻苔丝,一路上的痛苦、见到苔丝然后被拒的痛苦,所有的悔恨,都在扎他的心。

尤其是,苔丝最后杀了表哥,被巡逻队带走吊死,他也知道这一切的帮凶是他自己,这痛苦就更深了。该,就让他痛苦地活着,在漫长的痛苦中过一生,这比杀了他还要好。

而苔丝所谓的“安稳生活”,根本就不快乐,像温水煮青蛙,迟早要把她煮死。与其窝窝囊囊过一辈子,不如手刃仇人再死掉更痛快。

分析到这里,原来苔丝并不是任人宰割的社会牺牲品,她努力过、反抗过、挣扎过,最后成功复仇。她是一个勇敢的女性,她用仇人的血和自己的血,唾弃了吃女人的社会。

 5 ) 小记

【从来不会写标题好着急!!!><

在这之前看了中文版,感觉不是很好。同是诱奸的故事,我反而更喜欢《复活》。因为既不记得《复活》的详细情节,也不记得《苔丝》的,其实这样讲很不负责任;没有证据的空话都是不值得信任的。

很早就盯上Polanski,今天一看果真了不得。我怀疑之前看书时可能代入太多的其他主观因素。今日之后【先得看完呼啸山庄啊= =】我真的该拜读一下原作了【可惜这次被带入的是电影给的美感和“先入为主”】。

==先是关于选角和剧本的一顿狂说:
Kinski演的苔丝太美了!!!神情中一丝落寞在影片开头就成功抓住我的心。难怪埃里克(原谅我不能用原文的英文)百般尝试就想接近这个假表妹。埃里克和Clair的演员也好,虽然不够颜美,但绝对够charming!!!台词也写的超级棒。一整部看下来没有多余的话,简简单单,却意味深长。

我特别喜欢苔丝和Clair的对话。
苔丝想告诉Clair自己的过去,对话很简单:大致意思说我们家是破落贵族,而你不喜欢这样的背景,所以我不能嫁给你。天啊!!!对于Clair来说,这种话多可笑多幼稚,他只想搂着苔丝"say you will be my wife! Say! Say it!"而作为旁观者我感到好心痛好难过。明明你想说的不是这些,你想说的是...但你不能。

还有之后他们成为夫妻,最后Clair鼓起勇气去找她。

对于埃里克,前面教苔丝吹口哨那个!!!好吧...我也学着吹可是木有成功=’‘=

情节之间跳接很快。搞得我很想看190分钟的那个版本...毕竟删掉的是被迫删掉的,导演本来的意图被盖掉了部分。还好,剪得很清楚很简洁,比如孩子怎么出现了,镇子上的人对苔丝不太友好的态度,很隐蔽但是很明白。不用猜只求细心。【加油啊!!!】

==几个场景美爆了
第一就是开头一群白衣少女跳舞唱歌。

第二是Clair抱着苔丝过河。第一次表白。
妈呀简直太美了。虽然Clair对苔丝做的事情是无法原谅的,但是我觉得那时候的Clair实在太纯净太正太!!!他说我抱了前面三个你的女伴过去,就是因为这样的话我就能和你独处了!!!两个人想要接近却又有所顾忌,看着画面就能听到心跳噗通。不会画画可是还是想画下来。一边画一边觉得自己也快窒息了。苔丝就像只受惊的小鹿,却乖乖地躺在Clair的怀里,实在太有爱了!!!

....还有好多太零碎...><不写了

==ETC
白光那个有网友写了...虽然我还是不怎么太了解。我想起le blanc,估计这之中有互通的部分。

音乐给的不多。但是给的极为精准。和动作准确同步。完整补全用画面没办法说明白说清楚的事情。

...


==Finale
绝对是我的top 10.

看完其他版本的再来说说好了~
等BBCing...


==滚去看原著!!!

 6 ) tess,让爱情失去方向

                                    

                 然而如今
                 如果可能
                 我会比鱼还冷,还哑,还聋。

                          叶之


  这是我曾经非常喜欢的一段话,今天看Roman Polanski导演的《德伯威尔家的苔丝》的时候,忽然想了起来。苔丝的故事,一个传统古老的关于爱情与背叛的命题,依然有着永不过时的震撼力。那是对女人所独有的启示,对上帝的蔑视,对信仰的质疑,对命运的控诉,充斥在这平淡漫长的讲述中,当然几乎所有的波兰斯基的影片都不会令人好过,他的人生轨迹的失真导致他的创作执著于人性的阴暗面和对苦难的挖掘,结局也总是看不到出口的黑暗,令人绝望。苔丝,这个无处可去的女人,让我看到了自己,女人无论走到哪里遇到的都是男人。印象里最深的部分是,苔丝独自到野外埋葬孩子的场景,阴郁的天空,大面积的灰色块笼罩着整个画面,令人有步入地狱的错觉。苔丝把自己做的十字架放在孩子的坟边,作为庇护.她固执的认为是自己的罪让孩子失去了被神庇护的资格,她被上帝残忍的抛弃了.色彩的瑰丽多变,光效的戏剧性变化是波兰斯基电影独特的视觉风格,由此来烘托人物情绪和命运的基调,而不是依靠喋喋不休的控诉.对于命运,主人公出人意料的毫无怨言,但是却为了一段可能并不值得的爱情誓死反抗,对于上帝的信仰的破灭,在对爱情的憧憬中再次得到升华,而最终还是走向毁灭,从云端到路上,从纠缠来离散,永远太短暂,时间原来是欺骗.影片中基调最明亮的一段,是苔丝与克莱尔相爱的部分.那段过河时的表白美的另人感动,奶牛场的几个女工都对牧师之子克莱尔抱有好感,而克莱尔却对苔丝一见钟情,两拨人在河边相遇了,女工们扶着岸边的杂草亦步亦趋的走,克莱尔看到她们,把她们一一抱到岸边,第一个女子激动不已,第二个女子紧张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第三个女子对苔斯说自己要紧紧的搂着他,而到了苔丝,她却坚持要走过去.克赖尔却说,自己之所以抱了前面三个,为了就是最后这一个.我想任何一个女子此时都会被这样的表白打动.因为之前,对克莱尔的形象塑造的太完美,以至于后来,当新婚之夜,台丝道出自己心中的秘密时,克莱尔的反常,就那样轻易的抛弃了苔斯时,我突然很想笑,因为他的做法和那个贵族的阔少没有本质的区别,男人终究还是男人,什么爱情,不过是欲望.一定要死,要伤,要残忍,要无可弥补的才是深刻的,值得珍惜的吗.后来,我也曾想过,为什么苔丝一定要杀人才能私奔呢,因为她明白如果不杀死对方,就不足让克莱尔相信她依旧是爱他的,她爱他有多深.她可以为他杀人.当然这样的举动的确感动了克莱尔,却伤害了观众的心,我不要看到那么傻的苔丝,因为她就像我自己,像每一个愚蠢的为爱牺牲自己的女子.如果爱情需要用死来证明才可以,那么为什么牺牲的总是女子.我这样的斤斤计较会被某些人讨厌,那些理想主义的爱情慕道者是不屑于我观点的,可是苔丝死了,她的纯洁还有什么意义.苔丝如果在该计较的地方未曾失去判断,也不会一次次的重蹈覆辙.而男人如果能够用对自己的标准对女人,爱情的理想才成为一种可能.


           

 短评

这个版本给我的感觉是Alec倒是有情有义,结果被无情的苔丝杀掉了,所以看完后找不到原著想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6分钟前
  • cepheid
  • 还行

《冷血惊魂》是身体向空间的不断延展,那么《苔丝》则是一种被视为身体的空间意识,就在那场创伤性的,苔丝与亚雷克的“强暴”之后(就在“关键时刻”,维多利亚式的,象征着道德的浓雾恰逢其实地到来,波兰斯基不仅复刻了道德律令掌控下的含蓄创作,这一幕的消失也证明了它将不断出现),波兰斯基使用了一个相似的,以空间为主导的,情色与恐怖并存的场景:苔丝将自己闭锁在房间之内,亚雷克在外面请求进入。影片也对应着苔丝本人的不断自我闭锁——现代主义的创痛。波兰斯基版《苔丝》的问题和它的优点一样明显,他过于沉浸在对于情感的描写之中从而令剧情成为了仓促的表演。

7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被父母的虚荣、亚力克的淫欲、安吉的爱情,逼上绝境的苔丝,是个真正的天使;好姑娘总是遇上坏男人,越好的姑娘遇上的男人越坏。真邪门。

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Tess你这一辈子好不值。你在追求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11分钟前
  • 深深
  • 推荐

不比原著逊色的翻拍。猥琐表哥其实挺像个白瑞德啊,倒是那天使小白脸,不明白女主角看上他什么了。

12分钟前
  • 小霞君have fun
  • 推荐

金斯基好美,故事好惨!看的时候忍不住边流泪边痛斥男淫!!哈代你真是妇女之友,拥有多么悲天悯人的苦痛心灵~

13分钟前
  • 37°2
  • 推荐

苔丝用美貌和纯真完成乡土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摆渡,她要死了,身后太阳正在升起。

16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利用一颗草莓完成了最初的诱惑……

20分钟前
  • 汽水|不core不得嗨
  • 力荐

8/10。被嫌弃的苔丝一生。晨曦映衬下农民聚餐、光线中漂浮的尘雾、乱风吹皱起荒山野草、红日从巨石阵升起,颇收油画与剪影之功效。波兰斯基挖掘原著主题的电影化实属完美,去掉了宗教环境和行刑场景,哈代点到为止之处都明确揭示。不明白安吉尔哪点好,草莓、学口哨、架马游林的性诱惑不及他过水一抱。

21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苦情肥皂剧。真没劲。

2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苔丝这妞很不靠谱

29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利用上海电影节看了4K修复的170分钟版本,原以为会很闷,结果看得整个人都被带到大银幕里面去了,跟着苔丝的命运一起颠沛流离。太他妈好看了,两个自私的男人,其实我能说我更欣赏德伯少爷么?他毫无疑问是个流氓,但也是个真小人,总比伪君子强太多。

33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苔丝但凡有一丁点儿的世故或精明,就不会以这样的悲剧结局。可是她偏偏纯洁而天真,忠于自己的内心,只能一步步迎来自己的不幸命运。

36分钟前
  • 秋熙
  • 还行

这个片子里的很多东西,诚实、纯洁、自尊、信仰什么的,当今世界已经很难看到了。

39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被上帝同时给予贫穷和美貌的姑娘,几乎都是悲剧胚子。

41分钟前
  • 57
  • 推荐

波兰斯基在视觉上完美再现了原著,摄影如油画,布景服装美得令人心醉。几段激烈情节作了省略,金斯基表演内敛克制(不逊于[德州巴黎]),与全片沉静忧伤的基调水乳交融。| 苔丝遭诱奸时漫涌的雾气;渗过天花板的一抹血痕;晨光熹微,苔丝独卧于巨石阵中,一袭红衣,苍茫雾散,终不能违抗命运。(9.0/10)

4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马也买了 钱也拿了 就算结婚了人家还打算负责到底 还养你全家 好吃好喝海景房供着 最后所谓的真爱回来了就把人给杀了?…… 表哥:我有一句mmp……

48分钟前
  • 闲看花落
  • 还行

很琼瑶的情节,没有一个很正统的所谓反派,却有最惨的结局,让人不免唏嘘!三小时的片子并不觉得长,波兰斯基也可以很传统~摄影太让人赞叹了,音乐和服饰也非常古典美。金斯基真漂亮,十几岁的少女就是肌肤吹弹可破神马的,结果一搜竟然有和波兰斯基的八卦,汗。。。

5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安吉对苔丝非但有一种肉体上的占有欲,而且有着知识分子对于无知者的高傲。所以一个知识分子男人对于女人的要求就更加的苛刻,除了肉体还有道德,文化等等挑剔的条件。而且这种挑剔的借口还是以很华丽和道德的名义提出来的。 摘自http://www.douban.com/review/2890

55分钟前
  • 推荐

什么是真正的悲剧?就是真爱、欢愉、富足、荣耀、平静、安宁,人生所希冀的都不得拥有。贫穷、饥寒、困苦、窘迫、鄙夷、凌辱、流离、走投无路,人生所不欲遭逢的都碰上了。甚至连不该死的人都死了。到头来,全剧却找不出一个可以怪罪的坏人。这就是真正的悲剧。简直可以高呼道:吃人的礼教道德啊!同时

57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