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指教

综艺大陆2021

主演:关锦鹏,曾赠,德格娜,钱宁黄,王一淳,梁龙,吴镇宇,吴中天,包贝尔,相国强,宁元元,韩雪,王文也,王暘,蔡康永,毕志飞,郝蕾,王晶,方励,陈祉希,郭子凡,黄明昊,胡杏儿,惠英红,李诚儒,孟子义,牛骏峰,潘斌龙,齐溪,荣梓杉,涂们,温峥嵘,薛凯琪,喻恩泰,杨千嬅,曾黎,张晚意,张雪迎,郑艺彬,朱志鑫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2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3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4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5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6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3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4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5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6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7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8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19导演请指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15:19

详细剧情

  《导演请指教》是腾讯视频推出的影视导演竞技真人秀节目,共10期,由王晶、方励、陈祉希、郝蕾组成制片人团队,柯蓝担任经理人。  该节目由四位行业制片人,集结16位蓄势待发的导演,号召数十位演技精湛的实力演员,共同创作影视作品,直面真实行业生态,最终16位导演争取最优拍片机会,角逐年度最具价值导演荣誉。

 长篇影评

 1 ) 建议影评人凭申论成绩持证上岗

我觉得这个节目策划的本意是好的,扶持新人导演嘛,展映他们的短片还有他们拍摄期间的花絮,让制片人、影评人和观众看到他们的价值。

但是怎么就执行成了这个样子呢?三个字:不专业。

第1期就不尽如人意,有短片质量的因素,有评论质量的因素,也有综艺本身设计的因素——比如“离席键”的设置,显然是为商业片量身打造的,因为只有商业片的价值才可以用上座率衡量。如果“挑选最优秀的商业片导演”就是本节目的价值取向,那倒也没什么问题,但比起节目大名《导演请指教》,格局就显得比较低,变成《商业片导演请指教》了。其他内容别人说了很多,我这里就不展开了。

第2期, 《回到伯勒根河》 竟然直接用了《黑骏马》的草原片段。当然,导演并没有去隐瞒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理解拍短片只有两天时间来不及去拍草原大外景。如果这部短片是商业放映,那么交了钱买了版权,都没问题。但在导演比赛里这么做是公平的吗?节目竟然允许这样的短片真的参赛?那不就变成比谁有钱买版权、谁有关系借版权了?观众要是觉得这片好,那是觉得你导演的那部分好,还是觉得你买的、借的那部分好?这件事也不是没有别的路可走,给所有导演的限制都是一样的,没有时间去拍外景,不能换个剧本吗?

第3期,《售》直接被爆出与希区柯克的《最佳房屋》及该片原著小说高度雷同,导演后来也出来解释,说是听别人讲过,没有仔细去查。这个事是不是真的已经不重要了,已经充分展现了导演和节目的不专业。

最后来说说影评人的不专业。咱就拿《奥斯卡最佳短片》映后评论来说吧。很有趣,太有趣了。

首先我要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奥斯卡最佳短片》的。它至少是有独立的想法,这表现在两方面:它的主题是试图反映电影创作常被干涉的社会现实,然后它的故事用一种比较夸张、荒诞、无厘头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影评人们是怎么评价的呢?

1.王旭东老师

王旭东老师基本上是隐晦表达了一个负面观点(大意是“你这送去奥斯卡真能得最佳短片吗?”)。这个就太咬文嚼字了,人家只是在用“奥斯卡最佳短片”比喻一部好作品,又不是说真能得奖。不过,他这么说归根到底其实是觉得片子不好,这没什么问题,但由于他没有提供任何论证,导致大家无法与他讨论。那咱在这也就不跟他讨论了。

2.孟中老师

孟中老师对短片持正面观点,我与他在这方面是一致的。他对钱导演的很多评价(结构完整、风格二次元)我都认同。但是他也颇为激进。他把导演想表达的“创作不应受到干涉”,解读为“创作不应讨好他人”——这就属于过度解读了。不,其实是错误解读。为什么这么说?试想:如果一个导演创作就是想讨好他人,那么你现在说这句话,是不是在干涉他的创作?——当你发现你的解读与导演的表达矛盾了,说明你解读错了导演意图。

然后接下来他就不是就片论片了,而是开始发表对电影业的看法了,比如:

“中国电影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讨好观众”。好家伙,这话也真敢说。作为一个副教授、硕导,应当知道你的所有观点都要经过论证。我不知道你的学生给你的论文里写一句“中国电影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老师教得太差”,但没有任何论证,你会不会放过他?

“讨好观众只能获得一时的票房,不能获得方励老师说的一百年的电影”。搬方励老师出来,好话术。但是真的不能兼得吗?《指环王》《黑客帝国》哪个不是呢?

归根到底,孟老师是这样的观点:

电影创作是不可以干涉的,除非你要讨好观众。

讨好观众是不可能有好电影的,因为什么电影好是由我定义的。

3.危笑老师

危笑老师算是最有趣的一位吧。

他也是对本片持负面观点。因为“本片情绪外露,而不内敛”。且不说这一点事实上是否成立,即便成立又怎样呢?前面我们问:电影就不能讨好观众吗?这里我们问:电影就不能情绪外露吗?

当然看到后来个人访谈时我们发现他不是批评“情绪外露”,而是认为片子“情绪混乱”。说实在的这个我还是同意的,因为短片里有一个角色,一开始是干涉创作的大牌演员,在缺乏过渡的情况下,变成了一心帮助剧组的人。看上去短片导演是既想批判干涉创作的人,又回忆起自己与一些朋友在剧组相亲相爱的点点滴滴,导致矛盾的情感汇集到一个角色身上。如果危笑老师是这个意思,那么我是同意的——但看来危老师的表达能力属实欠缺。

4.总结

这些影评人的行为很能说明现在影评界的一些问题。

第一,有观点无论证,代表:王旭东老师。这个时候你其实就跟喷子没有区别,因为你无法被反驳。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被老师教育过:如果这个问题你答不上来,就闭嘴听别人答。

第二,在论证时混淆事实描述与价值判断,代表:孟中老师、危笑老师。

当你要论证一个作品好与不好时,论据最好是用事实描述。什么是事实描述?孟老师说的“结构完整”,危笑老师说的“情绪混乱”,这些是事实描述。这些描述是可以被事实检验的。当然,检验的过程包含一定主观性,但大体上是有客观标准可循的。这样可以保证论据可检验、观点可检验。这是理性人展开讨论的一个基础。

你不能用诸如“这个电影讨好观众了”“这个电影情绪外露了”这些价值判断来当论据。它们主观性太强,不存在客观标准。这是喷子展开互喷的一个基础。想用价值判断做论据也可以,你可以说因为这些理由所以我不喜欢(你管得了观众爱看啥吗?——《主角与配角》),而不能说因为这些理由所以片不好。就像你可以说自己喜欢长发女生,但不能说短发女生都不是好人。

这些问题反映的是这些“专业”影评人的逻辑的缺失。对此我的建议是,中国职业影评人应当凭托福写作或申论写作成绩持证上岗。至少高考议论文得拿50分。

 2 ) 综艺被鹅玩明白了

第一集:

烂到根上了。

请了四个制片人,方励、王晶、郝蕾、陈祉希。一个专门制片不太好看的文艺片AKA方励;一个专门制片品质一般商业片AKA陈祉希;一个多年烂片导演AKA王晶;一个主业是演员的新人制片AKA郝蕾。

请问这个阵容的意义何在?有些人的意见根本不想听ok?看了第二集之后,目前觉得王晶还行。

隔壁桃搞的绿灯会成员,好歹也知道请四个不同的工种——演员舒淇,作家(编剧)刘震云,导演陈凯歌,监制陈思诚。

四个人都有优秀作品(陈思诚除外,但他起码也拍出过票房爆款),有行业地位,猜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批评电影,以及给出意见。

再说请的一些导演。关锦鹏、王文也、吴镇宇、蔡康永、包贝尔这些人缺曝光缺资源吗?以及这个阵容里的大部分人有展现过任何电影才华吗?组成这个阵容的意义又何在?

鹅你扪心自问,你请毕志飞的目的,是为了给他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还是给观众和所谓影评人再一次嘲讽他的机会?

隔壁桃都知道找6位各不一样青年导演,有喜剧有艺术有商业类型,拔高一下主题,鹅你这是在做什么??

再说下短片质量。第一集出来的两个,都挺差的,但相国强本人让人感到不适。每个导演给2天时间,拍一段粗制滥造的凑数短片,有啥意义啊。完了每个人对着垃圾在那儿品,又是在干什么??这是在帮助电影还是把电影踩在地上践踏啊?

整个节目给我一种强烈的粉饰感,大家都知道鹅做这个节目根本就不是为了电影、导演,也知道很多导演就是没有才华,更知道有些制片也没有资格坐在他们现在那个位置上,却还要假装我们是在真的看电影、欣赏电影、批评电影,太可悲了。

第一集就充斥着吵架、意见、冲突、烂片导演的逆袭、导演和黑粉的和解……鹅,虽然你不尊重电影,但综艺真是被你给玩明白了。

第二集:

专业鉴影团能不能滚出去,用你搁那儿当爹呢??一群老学究,迂腐又自恋。

特别烦那种动不动就内涵观众的高资态。垃圾导演有拍出更好审美的电影影响观众吗?唯利是图的投资人难道没有迎合大众审美吗?又有多少所谓影评人在恰烂钱?行业烂成什么样了你们心里没数吗?还搁那教育观众呢,看看你们自己吧。

对于毕志飞的各种攻击,有多少是因为他拍得真的差,又有多少是因为他是毕志飞?道貌岸然的一群人在线拜高踩低,太难看了。包贝尔都被衬托得无比真诚。

一群所谓影评人,以乐队主唱给综艺节目拍的短片为素材,讨论电影的艺术和大众的问题,真的蛮好笑。

第三、四集:

严重怀疑曾赠的《爱情》就是整个节目里,为数不多的、能看的、值得讨论的短片了。对着这种质量的短片去争论、吵架,才显得不那么SB.

陈祉希觉得自己肩负重任,要帮助中国电影崛起,因为综艺节目上的短片而迷失自我、痛哭流涕;方励也觉得自己肩负重任,情绪激动。而真正拿钱投拍过优秀电影、帮助过艺术片导演的王晶,看着他们不说话。

 3 ) 吵吵闹闹的节目,生出了一座恬静的花园

《导演请指教》播出四周了。

虽然是个拍电影的竞技综艺,但它本身好像要比里面拍摄的众多短片都富戏剧性。

剧情可谓是跌宕起伏。

第一周播出,节目里导演、制片人、专业影评人、普通观众吵成了一团,节目外自媒体们犀利嘲讽:

第二周,张雪迎重现紫霞仙子wink的预告片一出来,网友戏言“是反诈中心APP看了都要直接报警的程度”,然而短片完整播出后,风评又变了:

哈哈哈哈,笑不活了,家人们。

第三周,影视圈二代PK,影人点评如欣赏国王新衣。而后满级大佬光临新手村,一支《人间烟火》降维打击,又又又引爆了话题度。

在这一片热热闹闹、纷纷扰扰之中,本周的节目给了我们一整期安静品味的时刻。身为同班同学的德格娜和曾赠,在主题赛阶段都交出了一份动人的答卷。前者作品厚重,后者作品细腻,虽然德格娜导演获得了更多的票数,但我还是想聊聊让我共情更多的《明月的花园》。

少女无疾而终的暗恋与悄无声息的成长

非典肆虐的2003年,少女明月停课在家。

她经常偷偷去看一个男生打球,这个男生和她的偶像穿同款球衣。她学着别的女孩子的样子,脱下常穿的运动服,换上红裙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见他,却没有引起他的分毫注意。

伤透心的明月进到了邻家老人的花园,老人跟她打招呼,给她吃造型别致的糕点,同她交流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这里很妙的一点是,虽然两个人存在着巨大的年龄差,但留学的背景和患病的状况,让久经世故的老人和不谙人事的少女之间展开平等对话的桥段,变得合理且动人。

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这其实是很大的命题,也是很难处理的问题。任何关于人生的观点,都很有可能被当代网友当成是鸡汤文学处理。任何企图教导他人如何对待人生的人、书籍、电影都可能会被我们打上“爹味”的标签。

片子里的老人虽然说出了“健康和学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这样的话,但他不是在向明月灌输他的价值观,这更像是他自己的喃喃自语。一个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潜意识里会觉得健康是最重要的,能帮助他对抗疾病的学习也是最重要的。

至于明月,老人的话让她意识到原来她所遇到的事情是有另外的思考方向的。把对偶像的喜欢投射到别人身上,为什么不能投射到自己身上呢?于是她结束了暗恋,选择去学习,去充盈自己,去喜欢自己。

《明月的花园》在我看来不是一个讲暗恋的片子,暗恋只是一个引子。也不是一个教导观众在爱与梦想,健康与学习这两种价值观之间二选一或者给它们排序的片子。它的核心,是一个三分自卑,三分迷茫,三分浮躁的少女,如何找到内在的力量,从而在心里筑建了自己的花园的故事。

非常赞同影评人杨超对于明月自我介绍的解读,从“我叫杜明月”到“my name is mingyue du”,从最初的满不在乎到最后的郑重其事,这是多么亮闪闪的成长弧光啊。

基于女性视角的情感表达

院线里每年都会上映几部青春片,纯真的爱情,深厚的友谊,热烈的梦想,百折不挠的勇气,俨然成为了当下青春片的主旋律,也成功地取代了“分手、打胎、车祸”的狗血套路,成为了青春片新的流量密码。

可是,也有不一样的青春侧面吧。

那种孤独的自卑的,好像整个世界都找不到和自己相同频率的人。

那种平淡的乏味的,除了上课,吃饭,写作业,生活里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那种迷茫的浮躁的,不知道背单词、学习是为了什么,应付考试,还是应付家长?

这些被忽视的情绪在《明月的花园》里有很好的表达。

片子以少女明月作为叙事主体,大量的镜头视角都是从她的眼睛看出去的。甚至作为一个美好男性形象出现的陈宥维都没有获得一个帅气的特写镜头。因为明月总是远远地看他,害羞地看他。

这样的拍摄手法,让人很容易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明月躺在房顶瓦片上听歌时,我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悠远的蔚蓝的天空。

少年哼着歌从明月身边经过,钢琴曲响起的那一刻,望着他消失在巷尾的背影,我也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酸涩。

明月穿上红裙子,走到屋外。阳光洒下来,在少女的脸上划下明暗的界限,青春的美好喷薄而出。她从手指缝里看太阳,绚烂的阳光也刺伤了我的眼。

谁说私人记忆观众无法共情?

整部片子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明月终于意识到老人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一边抹泪一边大口吃着老人给她的糕点。没有台词,但能感受到画面里全是传递出来的情绪。有懊恼,有遗憾,有坚定,有释然。

看完了曾赠导演的几部短片(节目里的两部+她的毕业作品《明月的暑期生活》),最大的感受是,她是一个多么细腻的人啊。也不刻意煽情,但那些细微的情绪会在观众心里慢慢滋生出来,蔓延到四肢百骸,最终让人热泪盈眶。

取悦观众是结果,不是目的

节目里还有一些评价在说《明月的花园》故事性不强,节奏平淡温吞,让人没有观看的欲望。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在看的《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书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为了单场脱口秀的炸,去讨好观众,疯狂互动,那这场秀即便是炸了也是无意义的成功。

套用到这里来说,就是,如果为了获得更多的观众投票,去给剧情增加一些喜闻乐见的冲突、矛盾,那么即便是赢了,也是一场无意义的成功。

《导演请指教》赛制的目的,对于导演来说,应该是通过拍短片赢得观众的喜欢从而磨砺自己,而不是赢得观众的喜欢。练好了自己,拍出来的作品自然能取悦观众。取悦观众是结果,不能是出发点。

最后,想说,应该少有导演来这个节目是为了赢得比赛,大多是为了成为越来越好,越来越厉害的导演。

所以曾赠淘汰了也没什么遗憾,以后导演这条路还长着呢。毕竟,大概率还是会被捞回来的。哈哈。

 4 ) 第一期哪吒闹海主题,相导短片很好看呀,为啥这么多人说看不懂。。。

腾讯的演员请就位我看了两期,今年变成以导演为主的竞技综艺。这个改动挺成功,因为看演员请就位我就发现,演员演技是一方面,导演编剧想表达什么往往比单纯谈论演技更加有趣。

演员竞技,受到剧本导演影响,好的演员在不咋好的剧本里也难以发光,资历一般的演员如果用对了地方也能小有惊喜,所以比演技,公平性不好衡量。而以相同或者类似的主题or元素,进行完整的短片作品PK,就更为直观和可比。

不仅仅能够探讨演技,也能探讨导演想表达什么,故事展开是否有趣,摄影方式,镜头语言,背景音乐使用等等更多维度的内容。

——分割线——

然后我想讲讲相国强导演的短片——哪吒闹海

黑色幽默,我很喜欢。

确实有一定程度对观众的不友好,但也没影评人说的那么差。五星的话我给四星。

孟中说向导哪吒闹海精神内核是哪吒和其父亲的冲突。而包导短片差段落,我特别同意。

我认为包导应该增加的片段是:李哪吒父亲帮外人不帮儿子,儿子故而委屈跳楼。

——分割线——

哪吒闹海(1979)原剧情:

首先分析前先科普一下原电影大致情节。

哪吒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出生,其父为陈塘关总兵李靖。太乙真人见哪吒潜质大,赐混天绫和乾坤圈,收其为徒弟。

陈塘关因大旱多日,百姓向东海龙王进献吃食求雨。东海龙王不满足于牲畜祭祀,派巡海夜叉点名要求童男童女。巡海夜叉在岸边抓住哪吒小妹妹进献,被哪吒得知将其痛打。

龙王派出龙三太子敖丙惩戒哪吒,不料被哪吒抽筋。龙王不忿,又奈何不了哪吒,遂告状李靖。李靖惶恐得罪神仙摊上大事,让哪吒道歉,哪吒拒不道歉。

龙王又欲告天庭,被哪吒戏耍,只好作罢。

后东海龙王联合三海龙王水淹陈塘关,以百姓性命逼迫李靖杀哪吒,李靖心生杀意。哪吒见父如此,心理难过,为了父亲及百姓不受牵连遂自杀。龙王退水。

哪吒死后,其灵魂被太乙真人收回并用莲藕重塑肉身,将其复活。加赐风火轮,还混天绫和乾坤圈。三头六臂的哪吒最后向四海龙王报仇成功。

剧终。(全长1小时)

原电影精神内核解析:反压迫、反强权、父权抗争

反压迫、反强权——东海龙王

父权抗争 ——1 龙王吃人,李靖不反抗,哪吒反抗

2 李靖让哪吒道歉,哪吒不肯

3 龙王欲杀哪吒,李靖递刀,哪吒自杀

哪吒是革命者,坚持心中正义,不受父权影响。

——分割线——

相导作品角色内底与精神内核都与原版电影高度契合。

男主角李拿(“拿”重庆话谐音哪吒的“哪”)——哪吒

李拿坚持内心正义,希望通过帮助违建房内群众,以求树立自己的威望。这里和原作相比,做了一些引申,拓展出“哪吒”的政治理想。

男主父亲李靖——李靖

李靖靠曾经修建违建房将其出租,庇护了租不起正常房的群众,以此形成威望。对比原电影李靖陈塘关重兵,庇护其下百姓。

赵龙——东海龙王

赵龙通过与黑恶势力勾结,拆迁征地,形成不正当得利,百姓忌惮。后被警察抓获倒台。原电影东海龙王是被哪吒打败。

网红小芳——小妹妹

这里将小妹妹改得非常世俗,我个人认为导演在强调弱小百姓趋炎附势。

七嘴八舌的邻居及朋友——陈塘关老百姓

原电影没有表述老百姓立场,相导短片倾向于暗示老百姓不会感谢为他们牺牲的革命者,甚至与其划清界限,转而屈从于真正的实权者。

警察——天庭

不解读

向导短片内核解析:

李拿坚持心中正义,不受父权影响。

引申:讽刺百姓麻木,依附权势(其实这也是父权的影响),不感谢真正帮自己的革命者。

上面聊到父权,正好就详细解析一下。以下父权概念用自知乎作者John Hexa

很多人都不清楚“父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以为就是家里老爸那种说一不二的权力。实际上这个词的原文“patriarchy”,指的是“家长”,“家(族)的首领”的特权。

一家之中,“父权”在家长,一个聚族而居、分工协作生存的宗族里,Patriarch就是指族长。如果是“四海皆兄弟、天下尽子民”的政治体制,则Patriarch就是指“君父”——皇帝。

那么被翻译为“父权”的patriarch实际上是什么呢?

指的是那些掌握了历史路径的优势的“家长”们拥有的特殊权利。

一种历史赋予先在者的、蕴含在传统、惯例、既成事实、成文法律、职场资历、官职序列里的权力(power)。

挑战的父权是什么?

父亲认为正确的,而儿子觉得不对的部分。

概念升级一下,即统治者认为正确的,革命者认为需要改进的部分。

为什么我说“讽刺百姓麻木,依附权势”也是父权的影响?

假设你是清末的一个具有进步意识的年轻人,从小家父亲长辈说了算、家族族长说了算、国家就小皇帝老太后加权臣说了算。但是你真心觉得国家风雨飘摇、老百姓过得太苦,国家需要大变革,根上烂了甚至要革命。

这时你是否揭竿而起?你的长辈你的家族考虑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否会灌输给你,不要招惹有权有势之人,更不能挑战统治阶级的意识,你会遭到打击报复,严重的话会失去性命或者殃及池鱼,导致家里其他人付出惨痛代价。你只需要忍着,就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那么多数人选择听从长辈意识,安分做人,这叫从与父权。而一些反抗者,因为风险加剧,或许根本没有下一代。被剩下的从与父权大多数,延续几代,变成麻木依附权势的群体,成为鲁迅口中吃人血馒头的群体岂不是很自然的现象?

这不就是父权中不正确的部分日积月累所产生的影响吗?

哪吒反对父权,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反对的由于愚从继承下来的不正确的部分。

——分割线——

更多有意思的小细节

相导版的哪吒闹海和原电影精神内核一致,我们来看看向导版短片中有许多有意思的情节:

男主李拿为了受欺负的小芳,打了赵龙。

李父态度是什么?

拿拐杖打李拿,说他惹是生非,摊上大事。

周围群众的态度是什么?

对李拿说,你要遭,赶紧跑。

赵龙员工把失业原因归咎在李拿打伤老板,转而攻击李拿父亲。

周围群众见父亲生病,又让李拿去给赵龙道歉让他消气。

有人力挺李拿吗?没有

小芳的态度是什么?

没有任何感谢。

为了流量编造情感纠纷。

并拒绝帮自己初期的李拿澄清房东房客关系的要求。恼羞成怒嘴里还诽谤李拿打人强奸。

赵龙倒台后,又转而说李拿是自己的英雄(李拿太惨,下雨是在说老天都哭了吗?)。

李拿妄图主持正义形成的威望,在这群乌合之众面前,变成了天棒闯祸,滑稽,搞笑。

巧不巧,向导短片开篇一段话

书曰:群体不善推理,但急于行动。——乌合之众(冥冥之中可能有相关性)

这里再说说短片中冷幽默片段:

警察台词:法治社会,打输了你在医院躺起,打赢了你在这里蹲起。

父亲李靖两次拿塔特写。短片出场单手拿中国塔模型。短片结尾地被征收,伤心拿起中国塔,李拿把埃菲尔铁塔模型放到父亲另外一支手里。(ps:这里我要笑死了)

回到短片结尾处,父亲收到拆迁通知书,代表着父权瓦解。父亲哭,儿子笑了。

父子也算是和解。

——分割线——

总的来说,我看的很高兴,很high,但是第一遍确实由于信息太多有点费力。

我也能理解制片人所说的相导对于观众友好度不高。

不知道向导是不是由于当老师的缘故,表达欲太过强烈。导致18分钟的短片想说的东西太多,最需要表达的内容又表达得不够极致,太多地方蜻蜓点水,让观众自行了悟,了悟太多会让一般观众产生疲倦。

短片节奏太快,情节太多,像一个开了倍速播放的电影,观众初看难以跟上,好多东西我也是看第二遍时才get到。

但是相对于于包导,情感表达过多以及父子矛盾缺失,将精神内核改成相信父母与他人真心爱你,真爱可以发电的主题。和原电影内核父权反抗洽好相反,就显得稚嫩太多。

包导的短片如果我是编剧,我在补上李哪吒父亲帮外人不帮儿子,儿子故而委屈跳楼。(被打者父亲可能是李父公司大领导,事关李父工作问题)在父亲的请求下,在亲情的牵绊下,儿子选择道歉。最后一个镜头转到校园暴力再次发生,男主漠视着走过,是否会会引发更深度的探讨呢?

说着说着,怎么有点像电影熔炉的结局,哈哈哈。

相导的短片与原电影比对,相对完成得工整,引发人们思考更多,在我个人看法里还是更喜爱后者的。这个片子让我想到了管虎导演的杀生,汤姆·提克威的香水。

我也是看到相导说有的电影需要建构特别丰富的情感,他的短片可能是建构了一个丰富的话题空间,所以制片人的观点和他的表达不在一个世界。他说有一部分观众是特别懂这个片子的,讨论价值特别大。加上之前看过相导的少年巴比伦,有滤镜加持,才能够再看一遍,顿觉挖到宝藏。

相导能收获懂这个短片的观众,应该是比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更快乐的事。相导加油!

豆瓣小透明长篇首答,内心还有点忐忑。

本文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END——

 5 ) 中国电影之悲哀

第一篇《哪吒》两个导演的作品在我看来不相上下。但是过分的夸包贝尔的作品我觉得很虚伪。在我看来模仿的《你好,李焕英》里面的双线叙事,内容也不说了,就是后面莫名其妙地那个男主就跳楼了,我当时看的时候没看懂为什么。

第二篇,梁龙的《疯狂外星人》这个作品我没看之前就知道是这个结果,因为大众对龙姨的偏见,也反映了大众对所有人存在偏见的。我看疯狂外星人的时候很投入,仿佛投身在其中,我在里面每一个环节我都在思考这个意义到底是什么,所以真的看进去了。里面表现的梁龙对于摇滚对于世界的看法。但是没有播放完,很遗憾。

所以,也让我很难过。我一直认为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文化存在是引导大众的,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大众的口味。这也是反映了目前中国影视行业的现状。一味地迎合大众口味,的确可以获得很高的票房,但是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能对人的价值观产生什么影响呢?唯一个人认为可以影响的就是大众的自我满足感。但是文化的另外一层深意引导大众,发人深省,这个我们在慢慢丧失。

 6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关锦鹏:能!

不想聊节目本身或节目中的一些言论,有赞同也有嗤之以鼻,怕我聊着聊着就气炸了,只想基于本周已经放映的几部短片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哪吒闹海》 ★☆

一个并无新意的故事,主线依旧是讲过又讲的内容,细节处亦没有意外没有惊喜,被导演自以为是的技术所充斥,这是相国强的自恋。

技巧的展示是脱离故事和角色的,以致于一个短片都有不少废镜头,大量展示技巧只显得导演缺乏安全感,这是相国强的自卑。

拿自恋掩藏自卑,巧舌如簧,各种解释,尽显傲慢,这是相国强的自负。

《哪吒》 ★★☆

相对于《哪吒闹海》,对于原本故事的解构更加有意思,只可惜即便双线叙事一样没有惊喜,双线设置的意图和双线人物的关系,都是昭然若揭的。

在故事结尾已经《鸟人》化之后,字幕之后又紧急掉头,从对世界抗争到与世界和解,不是不可以,而是不应该那么突然,从我个人的喜好来说,还不如勇敢一点,把两个结局反过来剪,猛撒一把子绝望,毕竟会把观众救出火海的人太多了,而会敢于把观众推下深渊的人太少了。

说到底,还是包贝尔的电影审美问题。

《疯狂的外星人》 ★★★☆

哪有什么外星人,只有一个个被人群抛弃的孤独者罢了,而当孤独者们聚在一起时,则是一个在黑白中产生色彩的温暖故事。

梁龙作为一个导演新人,他是勇敢的,摇滚式的勇敢,他的短片里并没有多少炫技的操作,导演技巧其实是稳稳的,却又是不安全的,充满了个人风格。

一个新人导演能够建立标志性的个人风格,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我唯一不太满意的是他插曲使用太多了。

《新小城之春》 ★★☆

首先说,看作品前的毕志飞导戏片段,让我觉得他完全不适合导演这个工作,没有信念感,亦没有责任感。

而最终呈现的作品,相较于《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和《魔亲》,毕志飞是进步了的,而且几乎是大跃进式的进步,从几近于0到了及格水准,能让人在看的过程中不会如坐针毡,甚至有不少技巧的使用是言之有物的,是充满了导演思维的设计。

只可惜,这部作品的确像太多作品了,却唯独让人看不到毕志飞自己在这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思考。

《读心》 ☆

从剧作上就已经是失败的,根本构不成一个完整的电影结构,无因亦无果,故事讲得非常无趣,更无所谓角色性格或者角色魅力了。

而王暘作为导演,从作品中更是看不到她多少调度能力,镜头语言非常乏味,别说是作为电影短片,哪怕是作为电视剧中的一个片段,都拍得相当差。

截止目前位置,王暘是表演最差的一个,甚至连把好演员放在能够展现她魅力的位置都做不到,硬件软件皆无。

《爱情》 ★★★★

截止第二期为止,最成功的的改编,对《大话西游》的解构抓到了灵魂,然后在此基础上新写的故事又有自己的思考,更难得的是曾赠化技巧于无形,会用镜头讲故事,在没有台词的地方,在留白之处可以让观众慢慢品味,能够把观众的注意力紧紧抓住。

而且,短片之前的片段中呈现出拍摄时遇到的那些诸如暴雨、群演问题,短片中几乎看不出来,在短片之外的现场调度、现场管理也是相当成功的。

要说遗憾,镜头设计、画面调色还有可以精进的空间,不过我相信,以曾赠目前展示出的能力,只要给她更多时间,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能说,坏猴子签约导演的眼光还是牛逼。

《记》 ★☆

用搭景而不是实景拍《想见你》可能是整部短片最聪明的一个决定,但是选择了舞台感形式感那么强烈的方式,却没有从故事、表演、摄影去调整配合,就是无效的聪明。

从短片成片中,从导戏花絮中,都能够看出吴镇宇是具有导演意识的,但是他的导演意识非常有限,而且还不能有效地传达给工作伙伴,效率低下。

已经不是第一次当导演了,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失败了,吴镇宇不可否认是一个好演员,但是从作品出发,他绝不是一个好导演,逢年过节也别放给亲朋好友看了,都那么熟了就放过他们吧。

《回到伯勒根河》 ★★★

已经逝去的黑骏马,听闻干涸的母亲河,对蒙语名排斥的新一代,无一不在诉说从哪儿来,暗中又欲说还休到哪儿去,温柔、质朴的表象下还藏着倔强,德格娜至少在表达和技巧上是统一的。

而且,的确,在独立电影当中,类似的命题实在是太多了,只能算是达到了平均水准而已。

最遗憾的是,在一个由一家三代女性支撑起的故事里,没能让我看到更丰富的女性主义表达,三代人各自的形象都有一些标签化,哪怕不做形象创新,而对她们身上所背负的东西有更多表叙也好啊。

《五行书院》 ★☆

改编的不是《西游记》,而是豫章书院事件,但是豫章书院事件被以这样的方式改编,只让人感觉宁元元没理解没思考,就像电影里吃排骨不吐骨头一样,只是粗糙地借了个壳囫囵吞下,看得人差点噎死。

整个故事呈现出的视角之混乱,让人根本触摸不到角色,中间甚至还跑偏去讲校园霸凌,更有多处前言不对后语,用悬浮的方式堆砌社会事件,没有反思与态度,只有满满的投机主义。

这不是拍得最差的一部,是最让我感到恶心的一部。

《我的外星女儿》 ★★☆

与其说改编了《快乐星球》,不如说只取了原IP名中的“快乐”和“星球”作为关键词。

故事有一些《美丽人生》的影子,用童趣包装悲伤,但是远没有那么高级,越往后面情感和情绪的表达就越直给,最终就越来越像现在烂大街的“哭片”了,显得太过讨好观众了。

总体来说,编剧好于导演,剧本上有一些亮点,王文也的导演技术表现上可以挑出瑕疵了,不过这样不成熟的导演技巧,又似乎与故事本身的纯真感有些契合。

《售》 ★★☆

有惊喜吗?有,第三幕的反转揭示“钓鱼”本质所带来的的惊喜感,尤其在听到原本的剧本后更加惊喜,吴中天是一个懂得做减法的导演,不仅是故事层面的精简,更是视听表达上的克制,这种克制所带来的力量感的背后是充满思考的。

有遗憾吗?有,只有第二幕的吴昊宸接住了涂们老师的对手戏,第一幕和第三幕都显得有些太过演了,而且影像的调色也显得太电视了。

这个故事,感觉很适合扩充成舞台剧,但是如果扩充成舞台剧有感觉会失去故事的简约之美,我好纠结。

经豆友提醒,我去看了涉嫌被抄袭的《希区柯克剧场》第3季第23集《最佳房屋》,相似度的确非常之高,是在故事核心和角色动机没变的基础上转换了叙事视角,但是也不可否认在导演手法和风格上是存在差异的,吴中天更克制和刻意,而唐·泰勒(本集并非希区柯克执导及编剧)则更絮叨又自在,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抄袭的对象应该是亨利·斯莱萨的原著小说。

不过话说回来,短片中我最喜欢的第二幕,恰好是并未抄袭的部分。

基于以上原因,扣除故事的加分,现在的评分仅针对吴中天从短片中表现出的导演思维和导演技巧。

《人间烟火》 ★★★★☆

关锦鹏已经太久没有作为导演有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了,这一部改编自《胭脂扣》的《人间烟火》,一下子便将节目中的其他导演秒杀得彻底了。

《人间烟火》四分痴缠三分诡谲三分自在,既继承了《胭脂扣》却又并不相同,最不同的便是那三分自在,这其中也是已经64岁的关锦鹏导演在时隔34年后再捡起这个故事时多了洒脱与释然。即便不去深究导演的各种精巧设计,只简单地看这一个故事,也一样看得人如痴如醉,在自我表达和观众感受之间形成了平衡。

看短片时并没有哭,但是在看完再回想短片中的那些画面时,不自觉地泛了鼻酸。

《奥斯卡最佳短片》 ★★☆

好遗憾,最终不是以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不然讽刺意味会比现在呈现得强的多,无论是号称有电影梦想却又想赚钱还为私事耽误拍摄的导演,还是号称要扶持新导演却想着法儿蹭热度搞事情的节目,又或是号称有更高表演追求实则演技烂还对拍摄横加干预的演员,而不会被个别评价为“全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钱宁黄的改编思路和其他导演还挺不一样的,其他一部分导演是对原IP或多或少的解构,另外一部分导演则是只借用IP之名而拍另外的故事,《小时代》在这个短片中的作用就是“观众能对剧情台词倒背如流的公认烂片”的象征物,也可以是《天机·富春山居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爱情公寓》,只是碰巧导演最熟悉《小时代》而已。

不过,我还是觉得,钱宁黄其实选孟子义会比选黄明昊更合适,黄明昊的角色应该是一个烂片无数的演员,当然,更合适的或许还是节目中同以导演身份出现的包贝尔。

《罗密欧还活着》 ★★

我既不熟悉《水浒》,更不熟悉京剧的相关戏,反倒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反而被提及更多。

我很喜欢蔡康永,喜欢到甚至对《“吃吃”的爱》都抱有滤镜,然而这一部我不喜欢,我看完后始终觉得这个故事可能更适合放在和当下有些距离的时代,然而视频直播、抽帧摄影、大量旁白等又太过现代了,这便给了我一种满是错位的不适感。

吴中天对原剧本的改动给作品加分了,那么康永哥的改动则是扣分的,这大概是59岁的他的恻隐和不甘,如果是29的他可能就不会这样了。

《阿基米德的晚餐》 ★★

改编自《三十而已》,我觉得改编思路上最有趣的一点是提取了阶级矛盾作为短片主题,这一点来说是聪明的。

王一淳做的最好的一点,表象上的收,实际上在给,情绪上不断堆叠、不断递进给得很足,并没有让人会在某一刻情绪断掉,情绪足到会让人忽略剧情上的bug,即便事后是经不起细想的。

然而,王一淳给的情绪太多了,富人的恶来自愚昧、穷人的恶来自富人,这样的设定连《寄生虫》都会因此被诟病太过类型化,现在的短片更像是为了配合某个热搜而生。

《超时未送达》 ★

只用了一张《天堂电影院》的海报,便宣称改编自《天堂电影院》,讲爷孙情的电影那么多,凭什么让人相信这是该改编自这一部呢?

从第一个室内镜头拍到屋里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悬浮,这是一个外卖员的房间?而到了室外,几个上海空镜,男主角的旁白,有《小时代》的味道了,那一刻我突然释然了,因为我对这个短片已经没有期待了,韩雪口中的“现实主义”实在是讽刺。

坦白说,韩雪是一个完全不适合导演这个工作的人,既没有导演思维又没有导演技巧,片尾那一长串的人名,只能感慨,资源都被浪费了。

《巴德玛》 ★★★

相较于《回到伯勒根河》,在老无所依这一主题上,德格娜走得更远了,尤其让我感到舒服的一点,是她终于在短片中加入了不少女性主义的元素,虽然不多,却是给电影添彩的。

不过,这一回她的镜头不够干净利落,或许是因为第一部短片遭遇到的质疑让她产生动摇了吧,如果有更多时间让她打磨,也许会更好吧。

《明月的花园》 ★★★★

曾赠依然带给我惊喜,她的镜头依然会讲故事,这一回她讲关于青春的故事,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却都不是她说的重点,而是在说悸动与不羁、迷惘与坚定、获得与失去、abandon与ability。

从《爱情》到《明月的花园》,曾赠一直都是浪漫、轻盈的,很多人更喜欢《爱情》,而我更喜欢《明月的花园》,前者是大众化的,而后者是更加私人化的,曾赠也许因为是自己青春回忆而不够理性,但是她适度的感性却让我能够在其中找到一些自我投射。

《半镜》 ★★

比《超时未送达》有进步,但是进步很有限,韩雪还是不会用影像说故事,虽然用了不少电影化的手段,却带着强烈的电视感。

《半镜》依然延续了韩雪在《超时未送达》的悬浮,一部意在表达对乳腺癌女性关怀的故事,乳腺癌只是作为一个名词存在,这便脱离了故事最核心的部分,更是对“真实改编”的严重跑题。

这部短片女性主义吗?首先我承认有擦到了女性主义的边,试图以男性想象的方式来跳脱男性凝视,但是短片并未真正诉说女性的所思所想、女性的诉求表达,从我对女性主义的理解来说,这不是女性主义。

《匹配》 ★☆

从《我的外星女儿》到《匹配》,王文也的想象力更进了一步,社交软件具象化的设置是有趣的,然而视听反而是大退步的,镜头语言显得有些乏味甚至粗糙,叙事节奏更是相当拖沓冗长。

《匹配》中的所谓爱情是基于谎言开始,而不是在新的环境中重新相爱,而最大的失败点,则是核心悬念根本构不成悬念,整个故事的惊喜感毫无。

作为一个爱情短片,却完全无法让人心动,我都不心动,我怎么相信故事中的他们会重新心动、重新在一起呢?

《观察者》 ★★★★

《观察者》作为一部科幻悬疑片,无论是科幻部分还是悬疑部分,钱宁黄交出的答卷都让人满意,科幻部分不用特效加成就建立起了令人信服的世界观,悬疑部分更是让人一路猜一路惊喜。

相较于前一部作品《奥斯卡最佳短片》,钱宁黄这一次更加节制也更加干净利落,在为表达和反转铺垫的同时,再注入情感元素,刚与柔交织,节奏感也更加明确。上一回让人在入戏和出戏之间反复横跳,而这一次我几乎一直专注在故事中,并且还不断去试图探寻故事的真相,就此,我会对钱宁黄未来的作品有所期待。

《观察者》完全有扩展成为长片的可能,如果真的拍成长片上映了,我愿意买票观看。

《甜点店之恋》 ☆

喜剧可以不只让观众笑,但是得先让观众笑,而《甜点店之恋》是一部完全不好笑的喜剧,不仅不好笑,还分外悬浮,四个角色之间彼此完全不熟,家人不像家人,恋人不像恋人,该有的情感链条都没有。

蔡康永作为作家,写这么一个无趣的故事已经很不应该,而作为导演,且不说选角失败,让电影的表演体系混乱,甚至连前后戏之间的衔接都处理的非常有问题,每一场戏明明都有作用,却让人感觉充满了废戏,哪怕只有13分钟的片长都让人觉得十分漫长。

即便不将《甜点店之恋》当做喜剧片,当成爱情片也许没那么差,但也是相当差了。

《音乐之声》 ★★★★

在最后一个镜头之前,我以为《音乐之声》是一个近未来、软科幻故事,直到故事最后的底翻出来,故事中的角色都是蟑螂,而反转却又都是经得起推敲的,让我感到诧异的同时又倍感惊喜。

王一淳以往的导演作品,其实都带有非常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音乐之声》则明显看到了她的突破和进步,把女性主义的关怀融入故事于无形,缓缓流畅着一股温柔。

作为一个新人导演,成熟的个人视觉风格、具有空间化的电影感,是王一淳在我眼中最大的优点,而且还能感到她还在不断强化自己的优点、补足自己的缺点,也是一个会让人期待新作的导演。

《烙花散》 ★★

《疯狂的外星人》的时候,我表达了我强烈的喜欢,《烙花散》则着实让我喜欢不起来。

从前一部作品到这一部作品,梁龙的个人风格一以贯之,都具有强烈的形式感,《疯狂的外星人》的荒诞感和节奏化给了形式感平衡,然而《烙花散》的布景、摄影、表演都太过舞台感了,于是便向着一个方向无边无际的偏离,最终让人感到失控。

两部短片看下来,唯一让我一致的感受,是孤独。

《不准笑》 ★★

不像《甜品店之恋》那么难笑,但也并不怎么好笑,喜剧不好笑就已经注定不及格了。

更可怕的是,像大多数自以为很好笑的喜剧片一样,只有情节没有故事,没有故事角色更是无法建立起来,只有扁平的标签。

包贝尔作为导演的调度,甚至还不如上一部,好多个节奏点上都感觉差了半寸。

《不差钱的事》 ★

我都可以抛开不好笑这件事来评价这部短片了。为什么要有这个镜头?为什么他要这么干?为什么故事会是这个走向?为什么故事的剪辑顺序要这样?整部短片给了我无数个为什么,却由始至终都没有给我一个解答,荒诞和荒谬根本不是一回事啊喂!

《哪吒》让我对相国强的印象,是他是一个一切为炫技服务的导演,然而到了《不差钱的事》,不仅炫技没了,从摄影、剪辑、调色、故事逻辑、行为逻辑,都让人一脸莫名其妙。

与其说相国强拍了一部喜剧短片,不如说这部短片本身的存在才是喜剧吧。

PS.对于节目的评分会基于各短片的平均分而浮动,之后节目更新应该也会继续更新我个人对各部短片的评价,不过,万一哪天我懒得再写了,那也就坑了。

 7 ) 普通人看完第一期的感受

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看的节目,第一印象,这个棚子可能跟《演员请就位》一个棚子吧,换了风格,李诚儒甚至可能还坐在去年坐的椅子上。哈哈,请来的人,特别是专家,看起来很有噱头,但真没什么代表性。反倒是那些拍过独立电影,或者还没成名的导演让人期待。

第一期两部作品高下立见,竟然还有一学院教授明着护犊子?

所谓导演在短片中的作用,应该是让人更多感受故事而非感受导演的存在。他倒好,灯光、表演、剧情啥的,无所不让人感受到他的存在。没想到,一个电影学院的人,竟然还要在这种地方炫技?当大家都是白痴嘛,看不懂镜头语言。

还自我标榜想表达的观众不一定理解,故作深沉。牛X如姜文会这么说话不。作为大众电影,你让觉得观众不够精彩,作为自我表达,你也不够深刻和独特(“我们香港都有五六十部”)。

包贝尔真聪明,上来就降低大家的期待值。夸别人如何如何有经验而自己还在学习。其实都上过几部院线电影了,也足够有野心。

和上一部对比,包贝尔的镜头真是小心翼翼,看不到什么刻意而为之的存在,很稳。形式上,两条线中间的隐形逻辑也让观众能接受。表达上,情感挺简单也很饱满。最重要的是,他的几个演员都让大家进去了,当然了男主还是差了一点点的,我觉得李诚儒故意不夸奖,但是说的不无道理。

这综艺应该又是借电影自有以来的矛盾,来刺激大家,让制片人,影评人,导演,演员讨论电影的各种维度(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电影服务于市场还是服务于个人),在这个角度上,还是有些意义的。以前是在网上炒,现在面对面了,挺好的。

就是有些小肚鸡肠的人确实挺让人恶心的,有些学府,以前还挺向往的。

还是很期待一些有才华的独立导演。以上。

————————————————

接着说,有的朋友特别说出来,电影并不是用来感受故事的。当然,肯定的,电影诞生至今出了多少流派,多少风格,电影是一门艺术,当然不光是为了说故事而存在的。可以表达情绪,可以只是实验性的影像,可是是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我说上面的话是基于第一个导演的作品,他要告诉大家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我的意思是,他想说故事(这是个大前提),但又想炫技。我的观点是,他两样都没做好。 看梁龙的作品,我还是抱着期待的。说实话人的影响力就摆在那,你可能会对成名已久的人高度期待,也可能会对臭名昭著的人越看越不喜欢,这就是你活在社会必须要经历的,对吧,这也是公平我觉得。 梁龙的片子激起了大众和影评人的两极分化,这是小片段折射大时代。如今的时代,就是这样的状况。观众已经习惯了用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去阅览一部作品,在他们看来,他们花了钱,就是要买到精神上的满足,就是要刺激到自己的敏感部位。打个比方就是,我就是花钱去电影院买一下“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精神食粮,如果邪恶赢了,我会不高兴的。 然而电影除了是商品,更是一个艺术品呢。这个争吵由来已久了。 现阶段的现实就是,根本无法做到 大众 耐心地去理解一个艺术作品。很简单,都是你情我愿的。你愿意取悦大众,你有那个满足大众精神的本事,你就去做,像吴京那样。你想表达自己,取悦小众,取悦自己,那你也就去做。这两种结果,你负责就行啦。 与我个人而言,梁龙的作品我是看得进去的,是沉迷在影像里(而非故事里)的。但是比赛就是这样,大众不接受按照规则就得中断,你不服气也没用,除非你可以改变规则。这也是目前大环境的现状。 我也很喜欢那个投资人的说法,这样的人是有情怀的,可敬的(当然假设她言行合一)。我作为投资人当然是知道这样的东西不挣钱,但我愿意允许它存在,我愿意用挣来的钱亏个九牛一毛让这个东西流传下去,让需要的人拥有它。 毕志飞的悲哀在于,他除了有一个臭名在前,还不会做导演。我的理解是,导演是一个电影的核心,是一个艺术品的主人,怎么可能让所有人按照合理性“想怎么修改都可以”。如果连这份独裁都没有,我认为很难是一个成功的导演。 如果没有一个计划,演员也跟无头苍蝇似的,也不知道怎么安排。那除非你跟王家卫一样,总有绝对权威,临时改动也要必须服从。那可是你的东西。 当然了也可能是他的性格和过往让该配合的人不那么配合,该尊重不那么尊重。既然以前已经是这样了,现在你想证明自己,你再去迁就每一个人,用所谓的道德去互相尊重,又有何用?让自己越来越臭罢了。照我说,开头的时候就应该拍案而起,喊:“这事就这么定了,找我说的做!” 毕志飞的改编作品我认为讨论的空间不大,看过费穆原版的《小城之春》也看过田壮壮的《小城之春》,毕志飞这版改编真的没法拿出来说。演技叉叉,剧情叉叉,摄影应该是个老手,但是和剧情的结合也叉叉… 来个以小见大以偏概全吧,这个综艺一定是辩论永远比作品好看,话题也是行业人士和热爱电影和影视爱好者的热心话题。 但是,我还是相信会出现一些让人惊叹的短片作品。

 8 ) 离席键注定了你开分绝对不超过4.3!(每期更新)

光离席键这个设置就应该打一星,这是对电影的不尊重,你们要选的是导演!而不是短视频制作者!过度迎合市场的低追求快捷产物无疑是给观众喂屎!

第一期内容————

相《哪吒闹海》4.0结构松散,剧情空洞,一些没有必要的台词和晃个不停配速都不匀的移动镜头,调色、剪辑、配乐就不谈了。

包《哪吒》6.4医疗科学性产生质疑,三个月的诊断怎么来的,母亲的这个体型怎么生出7斤7两。男主的妆容前后不统一,雀斑妆很突兀。这部片子最大的优势是所有的配角真的好,被欺负的小姑娘是我最喜欢的。劣势是的缺两条线的关联度没有那么高,隐藏剧情连埋坑都没有。

梁《疯狂的外星人》7.3全程抓眼球,技法用的很舒服,黑白色调也好看。中间小男孩画画的场景做的太漂亮了,国内影片中很少有这样的审美高度,音乐家做电影也是有优势的,配乐刚刚好。唯一的问题是女配的演技很一般不如广场舞大妈。

毕《小城之春》4.2毫无生气,没有看的欲望,情节推动和台词设计很蠢。就是个复刻何来改编之说?李诚儒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演员也非常生硬。而且逻辑在哪里先生怎么知道他们之前有关系而写信给友人?

~~~~

一些所谓的导演真的是说的比导的好太多了。

而鹅厂一如既往的靠那些手段去恶心人。

只希望在恶心人的时候起码能做到你们企划里说的那样,把好作品留在台上,搬进电影院。

第二期内容————

王《读心》5.1 一看就是女性导演。从编剧到对白都特别直白单调。布景也不舒适过于花哨。最重要的是浪费了杨千嬅。 曾《爱情》7.1 正好是王的反面,镜头语言无性别差的导演水平,自然和舒适,那么简单就给出了“爱情”那么大的主题。

吴《记》5.9 没有在一部短片里面体现结构,悬疑气质做的还可以。

德《回》6.8 人物很生动。他们对德非常严格,这些要求完全没有用在对其他导演身上,他们新吗也不新啊,虽然这部综艺确实应该让我们看一些新的技法,但你应该对每一个导演都这样要求,而不是捏软柿子。

宁《五行》5.7 学生气,太幼稚了。剧情的走向也比较矛盾,最后的立足在惠英红也不对,这段舞蹈很明显的模仿了《燃烧》。

~~~~

影评人大多数评论还是很有思考性的。

果然开分4.1,实至名归,鹅厂就爱犯众怒来搏出位,他的目的又达到了。

第三期内容————

王《外星人女儿》6.0 很普通,题材和技法上都很普通。打动不了我。

吴中天《售》7.5 导演思路清晰,结局利落。这个分数是给影片本身。最后的镜头感确实联想到了希区柯克然后发现被爆出剧本涉嫌抄袭…

关《胭脂扣》7.6 最具电影质感的影片,叶童大加分。请问男主什么背景?他接不住叶童的戏的。

钱《小时代》6.9 像宁浩的感觉了。故事挺完整的。非常不赞同危笑的评语,伟光正?国产电影最不缺的东西。个人认为电影不需要伟光正。

蔡《人生入梦》6.8 没有给透,死了一半。最后的两个特写解读不出。

第四期——

王一淳《阿基米德的晚餐》6.8有寄生虫的感觉,镜头调度还是很成熟的。但是温峥嵘的戏大同小异没什么意思。对于某些人说电影要真善美的理念不与认同。问题出在这部片子里面温的几个表现面没有可性度。

韩雪《超》4.5 题材老旧,调色不统一,运镜像偶像剧。男演员没带妆?您逗我呢?完全没有感动到我,她只感动了他们自己。

(韩雪非常聪明,她选了王晶,她知道自己适合商业片。王晶被选少自己没有其他竞争。队友有蔡康永有诗意,理解她,同样会说话。两个队友后期都会辅佐她,C位坐稳)

被淘汰导演里面比较可惜的是钱导,这人挺有意思的。还好观众票够高,观众的眼睛血雪亮,钱导加油💪

【第二阶段】

果然是方励打郝蕾,能不能不要那么好猜?让跑道让的有点明显。

王一淳给郝蕾讲的两句内容构思:一个小女孩出于虚荣心去指认了一个不确定的凶手。第一感觉像《狩猎》。

德《巴德玛》7.2 完成度很高,整个调度非常舒服。

曾《明月的花园》7.5 韩雪看看人拍的质感,手持和画面相得益彰。杨超和席瑞的解读非常的完美。这部片子也非常的美好。不要去随意出拳,电影不需要这样的解读好嘛。

韩《半镜》5.0 相当普通,结尾也是生硬。同意孟中评论的一部分,就是这部不是女性电影,电影主题也不是靠影片字幕去表现。总体来说还是她说的比拍的好。

王《狼来了》5.5 很完整,虚拟空间这个部分做的不错。我倒是看进去了,但确实太冗长了,对白很单调。两位主演很吸引人。

钱《观察者》7.5 概念很不错,氛围吸引人,就是细节上漏洞很多。主要是世界观融入的很好。

蔡 4.0 很蠢,完全不能逻辑自洽,价值观更是不对,也不是喜剧。唯一得分是音乐。(蔡康永的淘汰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们队伍里面有韩雪,他选喜剧赛道吃亏是不言而喻的)

求求你们不要再cue朱志鑫了!每个都叫他点评,凭啥啊?

王一淳《音乐之声》7.7 这样的成本拍成这样相当不容易。问题是蟑螂是四害诶,所有的文学艺术都在说蟑螂也是生物有活着的权利,把最底层最垃圾的人比做蟑螂(比如《寄生虫》,但这种起码是隐喻),而这部片子几乎已经明喻了,恐怕会有其他未知的副作用会冒现。(很难描述这种隐慌,类似于“泛滥的”良善或许是另一种残忍)【记得之前读剧本王的片子很像《狩猎》,或许因为某人东窗事发怕受牵连,知道看这综艺的人眼不瞎一眼能认出抄袭,所以连忙改了个本子】

梁龙《烙花散》5.5 运镜、剪辑太奇怪了。某人的台词根本不符合片子的气质。

宝贝儿《不能笑》5.9 这个点还蛮有趣的,拍的挺单薄的,典型的小品喜剧。朱志鑫特写那段哭很一般没有张力。那个龙长得很像爸爸呀!还有那个远叔叔少剪他。

相国强(忘了什么名字了)4.5 讲个朝阳群众那么啰嗦,节奏和剪辑和上一部一样还是烂。炫技真恶心,还想模仿盖里奇。过分的傲慢,你说你拍的好你傲慢有些人还能服你,你拍成这样心气还那么高,把观众当傻子,让人气愤。

宁元元《不说话》5.9 不通顺,越来越慢,人物关系不明确。演员很好。(这部点评环节最有意思的是李诚儒有意无意的说了李梦曾经的黑料:超级难合作。但你也要看宁的背景啊。有些人就是看人下碟。所以像宁、王这样的导二代和韩这样的,还需要新人导演扶持吗?如果有二期请把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导演吧) 吴镇宇《阅》5.0 重复率太高,逻辑不通顺,李俊杰二穿就错了。最后就变成了狗血剧,人物也看起来做作了,特别是薛凯琪。

第五期

下线公映加入评分,宣发部份很真实,给每个人选择一部看片的权利却很片面,有的片子只要我愿意我可以都看,所以这一点是不符合市场的。

德《两匹骏马》7.3 电影感很好,女演员表情特别生动,丁真也被用的很好。这部片子口碑一定不会差,但票房很难高,因为这样的文艺片对于观众的耐心是很苛刻的,就算看完也不会推荐其他朋友去看,害怕被骂(你怎么叫我看一个没剧情的东西,拍的啥?),不是所有人能get到这种情怀。对于短片来说还有相当的上座率,一旦延长到90分钟以上的电影就很容易把矛盾放大了。

ps:陈铭说的有共情。我从第一期开始用的都是投影看,但色调肯定也没办法恢复到创作者原有的调色。很遗憾。

王文也《初恋》7.0 很美,很美好。画面和演员都很美。男演员的脸真有质感。两个问题:女孩等时间的时候不应该快切,可以就一个镜头或者叠影,快切破坏了年代感。包括后面喝可乐的剪辑手法也偏现代化了。还有就是服化道也不是太符合8090年代的风格。

ps:这部综艺曝光量前三的:王文也,陈址烯、朱志鑫。

钱宁黄《查尔斯》4.0 实体世界不应该有那么多动作。节奏也不好。一个小时9毛9,女友充值两小时?没戴上就开始倒计时了,这是黑店吗?两位演员的演技太水让整部片子很假,杨超点评还是挺准的,所以还有一个漏洞是男的女的看的是同一个,大家都在看同一个人而不是选择自己想看的人,做的一摸一样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有没有想过有的人可能不是想要钱的生活,反而在压抑的生活中向往自然,这才是最纠结最可怕的地方。

ps:求求你们不要再相信陈址烯的ip了,拍自己想拍的好吗?

吴镇宇《阿英》5.0 节奏过慢了,拖泥带水。水的影像很美但是确实长了,对耐心是极大的考验。最后拥抱的镜头里那片三层海很美,像某影的海报。能理解内核是正常人比海默症以往的更快的点,但是一切形式都很好,就是没有内容。

韩雪 《撑伞人》4.0 还是用这样的套路去骗观众的眼泪,特别是老人家麦丽素那段,真是道德绑架。这种题材的评论都会嘴下留情。xq的场景大面积的血也很假。苏也撑不起这个女主。

王一淳《日出之前》3.9 细节挺差的,开行李箱用耳朵听?做前台电脑不开?开箱不戴手套不怕有指纹?悬崖边这个位置会有监控?影迷见面会台上直接接电话?男主能不能剪掉那头扎眼的头发,想到了《上海堡垒》里的鹿晗。这部片子是目前为止打的最低分,因为一切从开头就是错的。

曾赠《到我了》5.7本以为是多重人格类似《致命id》,结果只是生活琐事的多人多面,情节不抓人,节奏也不紧凑,非常普通。那些吹的人真的没有看过《致命id》这种类型片吗?竟然觉得有趣?ps:字幕滚那么快的意义是?

包贝尔《漫长的离别》4.5 这个弟弟的演技实在太烂了!包贝尔对流量艺人的扮丑的刻板印象就是前刘海遮着眼睛,也不怕开电瓶车看不见路。编剧不接地气,内容也蠢。如坐针毡。如果不是另两位演员真的看不下去。对于指被抄袭的《纸船》,看了,《纸船》拍的很好,但抄袭就比较牵强。ps:某远闭嘴吧你就,甚至怀疑你是靠包黑红的,一开始责骂后面狂捧,可真是一场好运营。

————————

决赛

钱宁黄《错误选项》6.6用《鱿鱼游戏》做了一个普世的故事,配乐弱了些。

德格娜《借光》7.0 用《杀戮》的本子拍了个北京故事。结尾很棒。但因为短所以塞了所有《杀戮》的冲突的话就密度高了,导致重拳变成了败笔,北京大爷按情理和逻辑不该那么冷静。其他细节都已经很棒。

王 一淳《最佳女主角》5.0 还是套别人的本子,融了很多别人的情节,区别是一个俗套的故事,真实感也不够,在决赛看这片真的很失望。

曾赠《辣椒炒肉》7.5 成熟的构思和技法,确实张珏的塑造比主演更合适。唯一不太理解是为什么其他人那么排斥男主好像没有交代,仅仅是因为他特别拧巴吗?

包《大嘴巴子》5.5很绝望的题材,有讽刺,内核很棒但是拍的很低级,演员都挺好的很真实。

韩雪《旱鸭子》5.4比之前的好,可还是“哗众取宠”,但到了哭点却完全没法共情。就是有故事却没能力能拍。

年度价值导演情理之中。

这个综艺可以学习到一些宣发方面的小知识。对于电影方面学习不到啥。

这个综艺最大的问题是剧本的原创性。如果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子,那么获奖也不过是偷窃罢了。

 短评

第一集的想法:影评人真的挺可怜的,脑不够好,一辈子依赖自己的嘴,又没有动手的勇气和机会,其实蛮值得同情的……导演至少都有个长处在那,相国强脸皮厚,一直用同款笑容来化解,然后继续输出那些名词,久了就会有人信他;包贝尔脑子挺好,用「我买了你的课」,一下子就扭转了场面,扮猪吃老虎。制片人们倒是都蛮好,至少都是好的观众,会被好的东西打动,也可以一眼认出不ok的,唯一劣势在于不太会说话,不会扯名词,不过他们也不需要。这个节目挺好的,比脱口秀大会还drama,年度喜剧综艺。

3分钟前
  • 林西拿
  • 还行

第一期看完,可以说被伤得最深的还是北京电影学院,学院派危。专业影评人一个个高高在上,面对风评不好的导演会先入为主,平等交流秒变艺考现场。面对观众的质疑,立刻用所谓的专业审美去教观众学会欣赏。连助演演员也会看人下菜碟,人间真实了。这台上台下百态可比短片本身有趣多了

4分钟前
  • 𝓜𝓪𝓭𝓲𝓼𝓸𝓷
  • 较差

不乏好的小片子,第一轮的吴中天、曾赠;第二轮吴中天、关锦鹏相继退赛,曾赠想拍一把个人情怀,观看欲望本就所剩无几,再给韩雪恶心了一把,彻底要弃了…

5分钟前
  • 抑尘
  • 较差

拍电影和教电影的别把大家笑死好吗。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说上一个短片因为是电影学院摄影系拍的,既然是学院的技术是不会差的。上戏表演系的评委说,技术跟学校没关系,改行的多了是,然后镜头切到底下两位来参赛的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生……怎么会有这么搞笑的场面,鹅是真懂。

8分钟前
  • 冷水浴缸
  • 还行

关锦鹏要拍《胭脂扣》的改编,郝蕾的疑惑就是我的疑惑,可以但没必要。但王晶说的戳到我了,“当年因为条件或者什么其他的关系,你有的话没说完,再拍也未必不是个好事”。王晶太懂了,或者说有阅历的导演太懂有阅历的导演了,对电影的执念让他们成为他们。

9分钟前
  • 炯之
  • 还行

资本请指教,后台请指教

10分钟前
  • 青蛙人
  • 较差

大家都在假装拍电影,假装讨论电影,甚至算不上一场好看的秀,挺可悲的。

11分钟前
  • 至尊寶
  • 较差

韩雪说:请来韩红做音乐,请张艺谋的团队做摄影。这b又让她装到了,可惜演员都没演明白,就跑去导演了,她真的让人讨厌

14分钟前
  • 偷心贼
  • 很差

首先,是冲着郝蕾来的。相国强的片子有点普通,但不至于像纸片人嘴里的那么差;包贝尔的片子也没那么好,至少不像纸片人嘴里的那么好。两个人背后的资源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单看影片职员表就能看出来,包贝尔的名单里连后期公司都有首席执行官;相国强的名单连帧率都不高……呈现的节目效果就是有钱谁都可以拍电影,不管情节多荒诞,一样会有人捧。节目精彩的部分就是不同意见的人互撕,纸片人带有色眼镜评影片,像极了他们被观众透过有色眼镜去评判。

18分钟前
  • 浆糊面子
  • 较差

各位导演们真就是:出走半生干行活,归来仍是学生作业。

23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较差

还没演员带劲,唯一有意思的点就是北电和上戏的battle,要是都像这水准,电影哪还有未来?

24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较差

只有香港导演点评在线,也有那个资历,比如王晶 ,尔冬升,其他都是什么牛马导演,特别是李成儒,演了一辈子影视剧都没有 上个节目吐槽个嘉宾更有看点,也是个可悲的人生

29分钟前
  • ilihrtejsh
  • 较差

这一季节目唯一的亮点就是每一集中孟中老师的点评,尤其是在面对韩雪的时候,其他全员好感败光,只有孟老师刚正不阿,粉了!

32分钟前
  • 韧勉
  • 较差

嗯,我觉得国内的电影学院应该全都关门。

34分钟前
  • Yeun
  • 很差

看了之后居然觉得郭敬明以前导的都比这些二流坯子导演的还好哈哈哈

35分钟前
  • F了个K💨
  • 还行

年度笑话综艺,郭敬明在500平的房间里用8k设备投屏看估计都要笑出鸭子叫。

37分钟前
  • 判官
  • 很差

这大概就是中国电影的末日了吧。

41分钟前
  • 是海妖呀
  • 很差

这综艺好啊!看完第一期料想到铁定骂声一片,但这不就更证明了咱这行妥妥的一泡污粪嘛……大家都来瞧瞧我们这华丽的袍子下面都是什么登西啊~

45分钟前
  • 闪电杰克
  • 推荐

暴露了各学院影展多年来自嗨式的审美问题哈哈哈哈

50分钟前
  • 小叶无光
  • 较差

那个相国强拍的东西这么稀烂怎么好意思在那里说那一大堆啊还说别人是讨巧大众我就直说了现在这么多的烂片烂电影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群有些莫名优越感的业内,总觉得自己比大众要高贵,总觉得大众审美没有自己高级你要真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我就不说什么了问题是你只是烂而已你以为你是王家卫,其实你只是毕志飞

55分钟前
  • 👾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