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楼孤魂

恐怖片大陆1989

主演:陈希光,潘婕,韩小磊,管宗祥,李振峰

导演:梁明,穆德远

播放地址

 剧照

黑楼孤魂 剧照 NO.1黑楼孤魂 剧照 NO.2黑楼孤魂 剧照 NO.3黑楼孤魂 剧照 NO.4黑楼孤魂 剧照 NO.5黑楼孤魂 剧照 NO.6黑楼孤魂 剧照 NO.13黑楼孤魂 剧照 NO.14黑楼孤魂 剧照 NO.15黑楼孤魂 剧照 NO.16黑楼孤魂 剧照 NO.17黑楼孤魂 剧照 NO.18黑楼孤魂 剧照 NO.19黑楼孤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10:19

详细剧情

  文革中,少女小菊一家遭人迫害,小菊本人被吊死在自家,凶手将现场伪装成自杀……一晃十几年过去,一部电影正在紧张的拍摄,录音师霍峰(陈希光 饰)对现场效果不甚满意,带女主角于红(潘婕 饰)回住处做音效。霍峰所住的旧楼面临拆迁,大多数住户早已搬离,只留下老领导老林、无业青年由飞以及霍峰三家。于红在楼内看到异样幻象,霍峰的录音设备也采样到诡异的响动。二人调查这栋楼的历史,获悉小菊的冤案,始明白小菊那地下室的冤魂在人去楼空之时向当年的凶手索命。老林与由飞身上先后发生意外,于红发现导演郑磊(韩小磊 饰)亦与当年的凶案有关,并最终决定帮助小菊复仇。

 长篇影评

 1 ) 中国式鬼片最高境界《黑楼孤魂》,我们曾经也将恐怖片玩出了花!

“中国式鬼片”——因为“鬼片”题材方面的敏感性,而诞生的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点的专有名词,然而其中调侃的意味十足。

这几年国内的恐怖电影让人生“畏”,不是因为它太恐怖了,而是恰恰相反,一看是国产恐怖片,大大都纷纷避而远之了,因为很大可能性又是一部烂片,编剧导演一边在想着法子制造恐怖,另一边还想着怎么为了guo shen而‘自圆其说’,想想也是够难为人的,而像这样的恐怖片他还能叫恐怖片吗?

内地首部立体声录制影片

有年代感的海报

不过凡事也无绝对,中国式鬼片竟然也有过牛掰的时候,堪称中国式鬼片最高境界的《黑楼孤魂》,将恐怖片玩出了花。而《黑楼孤魂》成为那个年代刚刚实行的电影审查制度下第一部被打上“儿童不宜”标签的影片!

首部‘儿童不宜’影片

影片采用了独具创意的‘戏中戏’结构。

  • 来看影片故事。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害的冤魂寻找凶手复仇的故事,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在‘特殊时期’一位父亲抑郁而终,临死前在医院托孤把女儿小菊托付给一位朋友照顾,而这位朋友却为私吞财产将小菊谋杀于小楼地下室,并伪装成上吊自杀的假象,多年以后,一个电影录音师霍枫和女演员俞红在此录音之时意外发现了这个地下室,并逐渐接近当年事情的真相,而有一股不可控的力量似乎也在蠢蠢欲动……

  • ‘戏中戏’影片结构

《黑楼孤魂 》采用了非常典型的‘戏中戏’结构模式,也可称为称‘片中片’,如果更专业的话叫做套层结构,只是在本电影中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运用方法:结尾处一群精神病患者在医院病房聊着刚刚电影所演绎的故事,而讲故事的患者就是故事中那个“凶手”。

旁边听故事的患者都是影片故事中的演员,录音师也在、小菊也在,而女演员则实际上是个医院的护士,她正推着摆满各种药片的推车走进了病房……原来,“黑楼孤魂”的整个故事都是这一群精神病人的离奇想象。

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结构设定带来的反转确实很有新意,如今再看这部影片,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的电影人就已经有如此超前的想象力!!

影片的主题具有双重或多重意味,奠定其中国电影发展史先锋性地位。

片中女明星极具时髦感的装束

  • 《黑楼孤魂》的大胆尝试具有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为早期独立制片电影,《黑楼孤魂》的拍摄过程和后期上映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保证影片可以guoshen的前提下,它已经做到了可以做到的最好的程度了。

相当具有超前性的‘鬼娃娃’

  • 影片的隐喻颇多,仍有很高的观赏性。

影片中“你们这些拍电影的,就知道教育别人”,这可能是对往年‘说教式’影片的一种嘲讽;女演员俞红说:“千万不能让他(凶手)死,这部影片还没完,它对我很重要。”几句台词就赤裸裸的展现了一种几近于疯狂和病态的欲望……影片中像这样带有隐喻性的台词或者镜头很多,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同样也是它独特的地方。

  • 中国商业电影的萌芽,一个成功的开始。

《黑楼孤魂》上映于1989年,传说电影初上映时还在影院吓死过人,其恐怖程度可见一斑,只是真实与否可能有所争议,但《黑楼孤魂》的火爆一时却是事实,据说当时影片卖出了350个拷贝,它的单价是1万,而影片的投资只有70万,作为我国最早时期的独立制片电影,《黑楼孤魂》在商业层面的成功对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最后说点关于内地电影这些年的那点事吧。

《黑楼孤魂》影片原版100分钟,很可惜目前已经找不到任何这个版本的影像资料了,根据导演梁明所讲,为了guo shen,影片中删掉了太多关于那个“特殊年代”的镜头和一些更加血腥恐怖的画面,关于这点怎么说呢?我们这30年来好像都在原地踏步呢,说多了都是泪……同作为影迷大家自行体会吧!

我们属于哪个颜色?

这部国产‘鬼片’到了31年后的今天还能具有观赏性,不知是应该庆幸,还是应该感到悲哀!?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我们再见!

 2 ) 和谐社会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6.8分的评价未免苛刻了,1989年拍摄的恐怖电影,虽然和同时期拍出《沉默的羔羊》这样经典惊悚片的美国还没有可比性,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的非常具有探索精神。一些惊悚桥段也许现在看起来已经司空见惯,毫无违和感,但在当时我相信绝对是首开先河的,还有它的音效和极具荒诞意味的结尾。如果没有经过后来那么多国外经典恐怖片的洗礼,在当时看一定是耳目一新的。这部影片给很多70后留下极深的“阴影”,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认为这部中国八十年代末拍的恐怖电影要比九八年棒子国拍摄并谓之经典的《女高怪谈》好看不知多少。电影的情节设置的简洁巧妙,毫无拖沓,观众看的时候气氛紧张但并没有负担。看了影片的另一篇影评,对小菊最后报仇的方式分析得很好,我在看的时候也以为最终会是坏人得到法律严惩的和谐局面,没想到小菊还是用了自己的力量复仇。这样的不和谐结局在今天肯定是得不到广电总局批准的,当然那得是在广电总局不禁止拍鬼片的前提下。
虽然技术有限的特效现在看来有点可笑,但文革这样的时间背景制造了最好的恐怖气氛。我相信最后的荒诞结尾是有深刻寓意的,这样意想不到的结尾在当时真是大胆的尝试,我也很喜欢。

 3 ) 为什么它会吓死人

吓死过人、童年阴影、大陆第一部鬼片云云,如此多的噱头,如今看来在恐怖方面不过如此。 但它的音效剪辑故事的节奏讽刺意味现今仍不过时,它成为许多人八九十年代的阴影有如下原因:1故事发生在八九时年代破败的筒子楼很能引起城市居民们的共鸣。2国产恐怖片在当时的空白,比起如今饱受日美恐怖片摧残而练就铁胆的我们来说,片中在当时新颖的手法足矣把人们吓个屁滚尿流。3比起现今接受各种科学信息轰炸的我们,那时的人更迷信。4鬼魂在文革那个混乱年代死去,更能引起刚从文革的阴影走出来的人们的共鸣。 虽然恐怖手法现今已"泯然众人矣"了,可是它的讽刺意义在现今仍是高超的,可见电影具有时代性,虽然技术会过时,可好的片子的想法和对人性的探索永不过时。

 4 ) 《黑楼孤魂》| 国产恐怖片也曾有过春天

89年的国产恐怖片《黑楼孤魂》可以说是国产恐怖片的巅峰之作。不要问我后来呢,我也很好奇之后我国恐怖片是怎么能做到十几年止步不前的。在那个没有特效,没有那么多明星的年代,写实的画面,走心的表演,用心设计的剧本,是如今难以逾越的水平。

据说原版上映后吓死过人,被迫下架了。原版结尾有一句说,文革中作恶的人,冤魂不会放过你们的。电影看完以后心挺凉的。推荐大家去看,避暑降温良心产品。我觉得一部恐怖片要是能让人感觉到“人心比鬼神还要恐怖”,那么这部恐怖片就是成功的。黑楼孤魂就做到了。

影片采用了戏中戏的设置。端庄美丽的女主角,帅气逼人的录音师,都卷进一场谋杀案。导演在成为导演之前,在文革时期杀过一个小女孩,把她的尸体挂在房梁上,用绳子挂在门栓上,拉门抽绳,伪造出反锁门自杀的效果。

录音师在拍戏的时候对现场楼梯音效不满意,带女主角回他住的旧楼去录下楼梯的声音。在回放的时候,录音师听到了奇特的声音。后来女主角看到了导演谋害小女孩的幻象。

导演真是道貌岸然的典范。小女孩的爸爸在文革中入狱,妈妈生活困难。后来她爸爸病重,让导演帮他照顾女儿,导演却图财害命,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片头借龙套专业户李耕之口说:“你们这些拍电影的就知道教育别人,轮到自己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话糙理不糙。这个拍电影歌颂亲情的导演,却是个杀人犯。

录音师和面容和蔼的老师傅聊天的时候说:“国家都疯了,更何况人呢”,也是真的什么都敢说。这时候女主角又一次通灵,发现这个老师傅在文革的时候,强奸了这个被害小女孩的妈妈,所以小女孩的妈妈才跳楼自杀的。

从这个通灵镜头开始,小女孩就展开报复了。洗手池里的血,橱窗的门,被鬼附体的布绒玩具。老师傅从楼梯上滚下来死掉。当时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特效,这个玩具也做的不怎么精致。偏偏就是这种写实风格的拍摄,生活中每天都能看到的东西,在那个年代成为许多人的童年阴影。

录音师着手调查当年小女孩到底是为什么死的,他找到了一位当年的办案警长。那位警长说,从现场看不出来一点他杀的痕迹,但是死者脖子上挂的钥匙,却在麻绳外面。

这些蛛丝马迹虽然被发现了,但是由于文革时期公检法被砸烂了,根本没法管。警察说,那个年代死的人太多了,怎么管得过来。

法律和执法人员都不能维护正义,所以只能冤魂自己来给自己报仇了。

抢走小女孩家金佛的胖子,看着从地下室里飘出来的美元,胖子一路捡钱,一路走进地下室,却发现美元全部变成了纸钱。胖子到此处精神失常疯了。

讽刺的是,在录音师想要找到证据指正导演的时候,女主角居然很认真的说,千万不能让他死,电影还没拍完呢,这部电影对她的前途很重要。

录音师独自拿了一把枪,去地下室跟冤魂谈判,想让冤魂相信他,能把导演的罪行诉诸法律。但是冤魂并不相信。这时导演和胖子都出现了,录音师让他们快走,以免冤魂报复。结果自己双耳流血躺倒在地。过来找录音师的女主角也被鬼吓晕。

女主说有冤魂要报仇,医生们都以为她疯了。导演知道她疯了的消息之后,关注的点居然是:“幸好她的戏演完了”。

另一边,导演冠冕堂皇的在礼堂演讲说:“这部电影意在唤醒人们的良知,已经达到了促进我们古老民族的真诚善良的美德。”

女主终于从医院出来,她给录音师说,大家都以为她疯了,可是她并没有。觉醒后的女主角,带着小女孩冤魂录的磁盘说,走,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报仇。

磁盘自己跳出来,滚到了导演的车轮下。导演没仔细看,坐上了汽车后座。汽车开始前行,歪歪扭扭,导演才发现原来前面根本没有坐司机。磁盘把导演带回古宅,冤魂附身玩偶,吊死了导演。

如我们所熟知的,国产恐怖片的真谛就是不能有真鬼出现。国产恐怖片结尾有三宝:神经病,致幻药,合伙演戏吓宝宝。

本片编剧使了一个小心机,结局可以有两种解释。一个是这些都是一群精神病人的幻想。这个可以用来给无神论交差。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如果是一群人的幻想,怎么可能幻想的一模一样,一群神经病人怎么交流出这么一场流畅的大戏。

所以只能用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就是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之后,这些人都疯了。护士推了小车进来说:吃药了。

病的是那个年代,病的是人心。录音师无意间对女主角说过一句话:“你通灵看到的是过去,我录音录到的是未来。”

不知道可不可以这么解读,过去的那些残忍和扭曲,在不远的未来都得到了相应的结局,哪怕是用冤魂的方式报复。善恶终有报,那些不幸的冤魂,最终也都会平息。

 5 ) 吓死过人的电影---------黑楼孤魂

    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到了《黑楼孤魂》。对这部当年赫赫有名的电影的唯一记忆,除了简陋的电影院门口那水粉画的海报和海报上故弄玄虚的情节介绍,就是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说某某白天看了,晚上都不敢去厕所拉。某某晚上看了,不敢一个人回家啦云云。后来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小道消息,说是在电影院里把人都吓死了。《黑楼孤魂》描写了鬼魂复仇这一主题,今天看来当然不新鲜。但对于当时接触不到任何港产鬼片的观众,还是有第一次吃螃蟹的感觉的。更可贵的是,国家广电总局后来明令禁止拍鬼片,也不许电影里出现鬼的形象。不知道是怕违背我们的无神论信仰,还是吓死人的流言产生了副作用。如果是后者,说明这部电影当年的影响还是蛮惊人的。重要的是,它将很可能作为中国大陆解放后空前绝后的鬼片而存在了。历史上说不定还要给它留个一席两席的位置咧。

    围绕着电影的记忆和故事给了人很温馨的感觉,再想到终于要搞清楚这吓死人的电影究竟怎么个吓人法了,又有一种千年之谜终要破解的兴奋感。基于这些正面情绪,电影怎么样倒次要了。

     电影情节比韩剧都简单,文革时期,一个家庭破碎了,临死的父亲把仅剩的财产和小女儿—小菊托付给自己20多年的朋友。但是这位朋友却图财害命,害死了小菊,还伪造了小菊自杀的假象。到了80年代,住在这楼里的一位录音师和一位女演员(她同时是有特意功能的鬼线人(或称灵媒))发现了这桩冤案。最后自然有怨抱怨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在鬼魂就要杀死“导演“---也就是杀死小菊的凶手的时候,情节安排录音师阻止小菊,理由是应该让人间的规则—法律来处罚他,并让小菊提供证据。这要在今天,肯定拍成小菊引导大家找到证据,最后法办凶手,还小菊以公道,章现我司法的公正严明。但是电影里,小菊却对这种阻止大发雷霆,不仅震伤了录音师,还害的女演员差点进疯人院。最后女演员嘴巴上说要小菊帮助以人间的规则惩罚凶手,实际上法律并没有以任何形式出现,导演最后还是在黑楼----当初他杀小菊的楼,在小菊的恐吓和索命下一命呜呼的。说明人间的规则还是不管用,不如鬼魂索命有效。这里面是否体现了对司法体系的一种讽刺不敢说,但是这样拍,挺大胆的。特别是今天看来,如此藐视法律的作用,人间规范的权威,把鬼的规则置于人的规则之上,不论有意无意,尺度都比较大。也许正是顾虑让人联想到人间规范不如鬼的规则,国家才不许拍鬼片?

    就吓人的级别而言,本片不能和现代高科技手段打造的美国恐怖,和心理悬疑的日本恐怖片相比。但是电影一上来几个镜头就把鬼魂冤屈的由来交待的清清楚楚。剪接干净利落,表现出了一定的专业水准。而且早早就开始吓人的桥段。没有任何故作深沉,任何让人费脑筋的地方。对比如今羞羞答答,硬要说自己是艺术的《夜宴》们,有一种坦率、真诚的可爱。坦率的讲,几次闹鬼,气氛造的都很好。黑楼里狭窄的地下室过道,墙壁上的涂鸦,破败的楼梯,配合一片死静或者幽灵音乐,居然可以让人看了觉得心里很不舒服。这很可能是熟悉的文化背景起了作用,这样的破楼,在我们小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见过,甚至住过,或许还听过类似的鬼故事。我原来的母校,这样的楼就有好几栋,有的现在还住着青年教师。除了黑楼残破的压抑感推波助澜,电影还很聪明得把吓人的重点放在声音效果上。主人公是录音师,几次发现有鬼都是从无意中录下的音里。刻意制作的鬼叫突然出现,还是让人不由得裹紧了被子。还有几次主人公要和鬼沟通,特意带上耳机去听鬼的声音,前前后后的铺垫,让带上耳机的寂静和等待,变得揪心。另外一个桥段是浴室,当年试图强奸小菊母亲的一个凶手,也住在黑楼里,他是在浴室里看到鬼。之前他一步一步审视浴室的段落,显然受了美国电影的影响,造足了恐怖紧张的气氛。最后导演在阁楼上恐慌的等待一段,分明是国产《沉默的羔羊》。但80年代毕竟是80年代,经过精心调整,不输日式恐怖片的恐怖气氛把观众的胃口掉的老高,可一旦可怕的东西真正出现的时候,科技的落后,道具的粗陋就显现出来了,让人失望。想来当年到了这种时刻,女孩子肯定都是蒙着眼睛的,所以道具太粗糙,也显不出来。里面的导演在拍片的时候,说了句,“就70万“,说不定这就是当时拍片的预算呢。这么一想,也就平衡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结尾,实在匪夷所思。所有人物都出现在疯人院里,小菊站在一边,把玩着钥匙(片中恐怖道具之一),而女演员则成了护士,最后镜头在她推来的药车上定格。不知道什么意图?是让大家别太当真,一切不过一场戏,还是有点什么别的想法?实在分辨不出来。也许只是为了应付电影检查,故意颠覆自己的叙述。Anyway, 我总算看到了儿时闻之色变的《黑楼孤魂》,和儿时不同的是,那时我会为了部有点恐怖元素的侦破片整晚睡不着,现在,我却可以睡得更加香甜。人,的确总在变。

 

 6 ) 梦魇与禁忌 —— 摘录自戴锦华《隐形书写》关于《黑楼孤魂》的批评

梦魇与禁忌

—— 摘录自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第二章 消费记忆与突围表演 P76

(为避免歇斯底里杯弓蛇影的网站自我审查和自我阉割,原文中那个众所周知的词汇用“十年”代替)

事实上,在80年代文化中,“十年”始终是“一位”最为重要的在场的缺席者与缺席的在场者。一方面,它必须小心地绕过礁群,一个近在咫尺却难以进入的历史时段的雾障;另一方面,它又成为一个不断被借重的“历史时段”与“事件”,因为它潜在包容着某种特定的“历史断代法”,它始终可以成为某种权力话语摆布现实的“说法”,某种社会“共识”得以生产、再生产的原材料。只是这必须以“过去完成时态”割断,成为一个拒绝被质疑、追问的对象。于是,在八十年代的主流叙事作品中,“十年”始终作为一个朦胧的血色背景,作为序幕,作为被叙事件及任务的史前史,为一个特许发生的”例外“、”悲剧“,制造”病态“、“怪诞”的往昔空间。在其中,“文革”像是一个关于创伤的记忆痕,或一夜梦魇所留下的苍白的面色;或者说,它更像是一种集体性的“前意识”。叙事的过程则是一个对创伤记忆疗救或者不如说是遗忘的过程。但它又必须是“不能忘记的”;不是为了“活着,并且要记住”,而是为了保留为某种“空洞的能指”,用以不断地将难以解脱的现实困境还原为灾难性的历史成因,为种种现实的政治文化策略提供其合理性的“阐释”。或许可以说,“十年”作为一个转喻的禁忌和对禁忌的转喻,始终不断地在以转喻的方式繁衍膨胀。

然而,禁忌又毕竟在不断地被重申。在中国电影最后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直面“十年”时代的影片屈指可数,并大多命运多舛。《枫》、《芙蓉镇》均一度遭禁映,前者还在言辞激烈的抨击中被迫修改。禁忌的划定,极为有力地加强了大陆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某种斗牛士式的“突破禁区”的热情,以及市民心态中特定的“禁书”,“禁片”情节,引发了一种对“十年”“真相”、“珍闻”,对当代时代悲剧,内幕,秘闻的空前的,不间断的关注与热度,并在不断地强化,制造一种特定的政治文化“窥视癖”的类型。当八九十年代之交“文化工业”,市场及消费机制开始介入大陆的文化体制时,类似的政治文化现实指示出一个已经创造完成的,极为广大的读者/观众“群落”,标志并暗示出一个潜在的,特定的“卖点”,一个可资发掘,利用的消费心理,一种政治窥秘与亵渎所提供的消费快感与消费方式。

事实上,不是精英知识分子的写作或主流文化范本,而是一个在80年代具有边缘性的通俗类作品——恐怖片《黑楼孤魂》(导演梁明、穆德远,1989年)——有趣地标明了一个多元决定的文化临界面。这是一个孤魂复仇的“鬼故事”。事实上,影片蜕化于一部美国恐怖片《幽灵》( The Changeling 1980,豆瓣中文名译作摄魄惊魂)。但这在划定的搬迁区即将被拆除的旧楼的地下室(一个关于记忆的象喻)间出没的,冷血复仇的孤鬼,却“换成”了一个在十年岁月中遭虐杀的小姑娘的冤魂。于是,影片的恐怖感(或曰消费快感),便不仅来自于“鬼故事”的惊吓效果,而且来自于十年亲历者“政治迫害情结”(在某些时候甚至成为某种被虐与被害妄想)的共鸣,放大和叠加。影片巧妙地触动了一个作为禁忌的“事实”,即在“十年”岁月中,普通人对过剩权力的分享,如何制造着暴力,虐杀。但这与其说是一种质疑,不如说是一次移置,因为在这一幽灵复仇的故事中,“十年”场景已由一种政治场景转移为欲望场景:遭复仇的对象之一,曾因淫欲而强暴了小姑娘的母亲,将她逼上死路;而另外两个人则因为觊觎小姑娘的遗产(金佛像)而虐杀了她。幽灵的复仇手段之一,是从洞开的地下室之门中,让呼啸的旋风,裹携着成团的美钞,使贪欲者无法自禁地追随着步入杀戮之地。作为一种文化潜意识的呈现,影片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结构为性别场景。因为故事情境中的孤楼,是一个”看得见过去,听的到未来“的象征空间:一个偶然在此地录制影片音效的女演员,恐怖地目击到历史场景中的暴力,而她的恋人(录音师),则惊讶地在录音带中听到未来的声音——幽灵复仇的暴力场景。有趣之处在于,女人在这里“看到了”男人对女人的施暴:强暴,劫掠,虐杀;而男人在这里听到女人对男人的侵害:小姑娘的冤魂如何残忍地逐一向男人复仇。但在这里,“十年”梦魇/旧日的暴力场景/男人对女人的施暴是不可见的。除了女演员恐怖变形的面孔,观众一无所见;而复仇场景/女人对男人的戕害却清晰地展露为一个完整、可视的过程。女人每一次对历史中暴力场景的目击,总是发生在她即将与恋人步入亲昵的时刻,恐怖每每使她奔逃而去,使男人美梦难成。一个有趣的临界点是,对“十年”禁忌的触动,畏惧(因为它仍然是不可见的)与消解,被官方说法所阻断的记忆,成为恐怖出没的幽灵,成了对拜金,欲望的暧昧态度,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男性心态和与既由权力又由女性诱发的阉割恐惧的潜在流露。这一切有效而有趣地组合在一个文化消费形式之中 。

无独有偶,类似模式几乎成了八九十年代之交为数不多的恐怖片(诸如《午夜杀手》1991,《雾宅》1991)的通用模式:复制美国大众文化(平装小说,好莱坞电影)的基本情节,但其中精神分析式的童年创伤情景被转换为一处“十年”时代的创伤记忆;阴谋与杀戮的直接动因则常常是前精神分析式的“谋财害命”。而更为有趣的是,《黑楼孤魂》的结尾处,被述情景“还原”为一个医院内的病房,恐怖的鬼故事“还原”为一次病房中的“扯淡”;而伴随护士的一声吆喝“吃药了!”摄影机镜头摇落在一车五彩缤纷的药片上,推出字幕:“完”。于是,“十年”记忆与政治潜意识中的恐惧,被指认为一种病态,一种间或可以被治愈的疾患;而拜金与欲望责被转换为理性范畴内部的非理性因素,一种尚可被接受和理解的“常识“。类似恐怖片因此而展示了一个文化的临界面,其呈现和印证着当代中国的政治禁忌(”十年“记忆)在初兴的文化市场机制中被赋予了特定的消费性,预示着90年代文化对经典意识形态的消费将与对另一禁忌即性爱(以男权话语为基准的)的消费,与暴力/色情(”永恒“的商业文化的操作原则)相联手。此间一个有趣的症候点是,类似通俗之作中的”十年“书写,无疑将男性再度确认在历史及欲望主体的位置之上,女性则更远地被放逐到客体位置及历史的角隅之中。

 短评

原来最狠的不是鬼,是人啊,是阶级斗争啊。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

5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三星半;80年代的国产恐怖片真是百花齐放,想象丰富创作大胆,氛围营造极好,孤楼、暗雾、楼梯、玩偶、落叶,看得寒毛直立,不比如今所谓恐怖片只会笑场;结尾的逆转,估计也是迎合主流吧,否则怎能公映,不过也暗指那段吃人历史不是荒诞不是梦境,也不是疯子的臆想,的的确确存在。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毫无疑问,要是玩儿声效跟氛围营造乃至故事创意,国产恐怖惊悚完全能独步全球,可惜现在瞻前顾后的太多,审查因素,镜头语言,概念设定都差了太多。。。好传统没保留下来

11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三星半,那个年代的国产鬼片拍的相当渗人,结尾被河蟹了,看了河蟹还是比较考究的

14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什么好素材拿来天朝来拍都会变味,都会被审查和体质那一套彻底毁的差不多了,当年这部恐怖在类型、声效和恐怖氛围营造方面已经相当不错,尽管细节还存在一点过于生硬的地方,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冤有头债有主吧。最后的结局大亮,简直就是天朝当下所有院线恐怖片的鼻祖啊。★★★

1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最有意思的一段是65分钟处当录音师装好录音枪双手端着走向阴森的地下室时用的配乐居然是《2001太空漫游》里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20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录音师和戏中戏的点学的是德帕尔玛的《凶线》,结尾精神病院学的是李翰祥的《销魂玉》。

2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结局太他妈雷了。。。。

22分钟前
  • shakingx
  • 推荐

第10放映室强烈推荐~~刚看完了,真相很强大(在电影上映的那个年代绝对是神作!)

27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推荐

1989.。果然那个年代什么都有点盼头 。后来不解释╭(╯^╰)╮

30分钟前
  • 名字没想好
  • 还行

女演员能看到过去,录音师能录到未来,导演是凶手,最后,大家都是神经病……

3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吓人的点到底在哪里?

3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男主苦口婆心地反复劝导女鬼说:小菊,你不可以这样。

40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这片很牛啊!在那个年代还能上映说明历史一直在倒退!!

43分钟前
  • 水罂粟 [兽女]
  • 推荐

对文革的提及--"公检法瘫痪,能结案就不错了""整个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对伪君子的嘲讽--导演道貌岸然的虚伪演讲.和对弱者的同情--法律不可依靠时以特殊手段实现正义.这类表达放在今天首先过不了广电这一关,80年代的恐怖片都能拍到这种程度.致上敬意

45分钟前
  • 跑跑
  • 还行

”该吃药了“

47分钟前
  • 李可笑
  • 较差

以前看的时候听说是大陆最最恐怖的恐怖片,有几个场景恐怖氛围做足了功夫,整体感觉一般,然后关于文革的沉重反思少不了!结尾或许才算是最大亮点——这个片子是“中国大陆特色”恐怖片的源头。

4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印象比较深的国产恐怖片,拍成这样已然很优秀了,讲述文革对普通人的迫害,受害人化身鬼魂伸张正义,说是恐怖不如说是善恶有头,而结尾那个精神病院的场景简直神了,堪称神来之笔。

51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这句搁今天,肯定通不过;一开场的几个镜头就让人无比压抑;而最精彩的还在结尾,看到最后1分钟,有惊喜。

54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神州岂此千般罪,黑楼原藏万种邪。十年横扫牛鬼神,尚余此处一孤魂。死不瞑目碜绿光,便有精生鬼娃娃。举国皆疯,该吃药了

56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