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笑

喜剧片香港1994

主演:刘德华  林青霞  徐锦江  斯琴高娃  吕良伟  于莉  

导演:黄泰来

 剧照

刀剑笑 剧照 NO.1刀剑笑 剧照 NO.2刀剑笑 剧照 NO.3刀剑笑 剧照 NO.4刀剑笑 剧照 NO.5刀剑笑 剧照 NO.6刀剑笑 剧照 NO.13刀剑笑 剧照 NO.14刀剑笑 剧照 NO.15刀剑笑 剧照 NO.16刀剑笑 剧照 NO.17刀剑笑 剧照 NO.18刀剑笑 剧照 NO.19刀剑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7 16:11

详细剧情

  横刀(徐锦江)、名剑(林青霞)和笑三少(刘德华)是三个齐名江湖的武林高手,但因志向有别,三人走上不同的路,横刀投身朝廷,名剑与笑三少则为争天下第一相约决斗。  笑三少被帮内叛徒诬陷曾深夜入宫奸杀皇妃偷盗宝剑,被不明真相的横刀和四大护卫追捕,为洗清冤屈,笑三少开始同情人蝶舞一起走上躲避追捕、查证实情的征途。历经千难万险,笑三少终于查出名剑之嫂彩衣为保名剑天下第一,倚仗其独特的武技,借诈死七年的“名流花”教主燕敦煌之手和朝廷、横刀及他抗争。计谋失败后,暗恋名剑的彩衣自刎身亡,但在临死前,却依旧惦念著名剑与笑三少决斗的事。

 长篇影评

 1 ) 刀见笑复仇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涉及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里,钮承泽说,人之所以不快乐,不是任何外在原因,而是内心里面的贪嗔痴。换句话说,任何人都不是你的终极敌人,你的敌人是你自己,是贪嗔痴三毒。《刀见笑》说的也就这么一事,故事分了三段,玩了一把结构,顺着来又倒回来,好比花式洗牌。看似眼花缭乱、技艺高超,但说到底,它还是洗牌,观众要看的是打牌。

三段故事的线索就是一把刀——一把传奇的菜刀,屠夫、厨师和刀客三个角色,个个使刀。菜刀从打造诞生、派上用场到意外流落,引发了一连串的恩怨风波。它本该是刀刀溅血,结果稀里糊涂,令人啼笑皆非,原来它就是一把老老实实的菜刀。

人言拍广告出身的导演喜欢飘着玩、飞着拍,从来不着地,他们只想在短时间里套牢观众,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插入新颖的动画形式,恐怕也只有他们才干得出来。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如果只看前面十来分钟的脏差乱,那等剪辑速度和视觉爆炸,大概三十岁以上的观众基本会被吓跑。好在,到了“俏江南”部分,《刀见笑》终于认认真真在拍电影了。俏江南是《刀见笑》里最出彩的一段,菜刀的神奇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段有市井气息更有江湖传奇,大有古装版《食神》的意味。不说讲究刀工精细、渲染刀法神奇等做菜场面,哑巴身份告破、大反派震撼出场乃至于安插剪纸和线条动画,这些细节都让人印象深刻。

复仇被人们称为最原始的正义,由复仇生出了《赵氏孤儿》,成长为武侠小说里的孤独浪子。《刀见笑》的江湖感并不在“天下第一”,那只是一个玩笑。它的江湖感依然在俏江南,身怀绝技的不一定是要刀客剑客,他也可以是个厨子。在我看来,跟传统江湖距离最近,同时也颠覆得最彻底的正是这一段。从古至今,普通百姓不敢对抗皇权,只有痛恨作威作福的阉人阶层,从周星驰的指骂到《剑雨》里的调侃,这种风潮至今未消。让名不见经传的厨子去手刃阉人大恶棍,这简直太火爆了。

穷极手段的哑巴,他可能暗地里想过仇人的千百种死法,正劈、斜斩,千刀万剐、鞭尸扬灰,但他惟独没有想过,对方可能自己死了,还死得无比滑稽。这个仇,不用他报了,这才是最恐怖的复仇结果。复仇到处可见,但真正的复仇往往是不会有快感的。因为你一直为别的东西活着,不为自己活着,为那份嗔受罪。完成复仇的那一刻,自己的复仇生命也就宣告结束。

为了复仇,哑巴完全把眼前的美味佳肴忘在了脑后,他所想所做都是严重的背离。毕竟无论是仇人还是师傅,是个人,他终究是要死的,只是死法各有不同,历史长河滚滚,多数人无需去在意遗臭还是流芳。挂在悬崖上等死的人尚且会品尝一颗鲜嫩的草莓,再好的美食却敌不过一个人的心魔。这方才是《刀见笑》尝试解构的一类东西,去掉贪嗔痴,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淡忘眼前的人与事,且笑笑而过。

压轴的第八道菜,片中难以描述其做法,一伙人没能学到。其实无论电影里还是电影外,那正是关于命运的隐喻,鱼都成了桌上餐还在盆中逍遥自在游,死到临头还一无所知,当真是讽刺入骨。【玩家惠】

 2 ) 刀见笑:中国电影从SB到NB还有漫漫长路


这是一部风格定位都显得(另类?独特?不伦不类?)的电影。和那些让人根本没兴趣评论的小成本恶搞电影比,它显然更雅致,但和那些可以让影评人顶礼膜拜的艺术电影比,它又太粗俗。对它的评论也在NB和SB之间跳跃着。

这部片子说起来和我还有一些渊源,否则我可能也不会关注它。但这和我打四星没有关系,因为我给《唐山大地震》也先打了四星,然后在评论中狂批了一通,显然我和冯导不熟。我的打星都是相对宽容的,但评论却会比较狠一些。因为真的好电影用不着我来赞扬,而真的烂电影也犯不着花功夫去评论。

当年此片的唐制片和乌导找到我,希望我为一部还未定名的电影写一个故事。那时候,他们似乎希望看到一个风格强烈的,不流俗的,有些西部武侠风的,甚至有些“反武侠”的电影故事,比如他们多次提到“双旗镇刀客”。

但当时我看到这要求就已经犯起了嘀咕,于是问他们这样一部电影究竟卖点在哪里,要给谁看,赚谁的钱,让谁去叫好,又准备挨谁的骂,这些问题没有想好,这样的故事实在是难写。

于是制片和导演似乎也迷惑了,他们也在犹疑。显然他们不想要通俗平庸的片子,但是又没有办法无视市场去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其实这也是许多中国电影人的困境:恶俗,挨骂,个性,也挨骂,至于票房,那就素浮云……高高的飘在天上,需要仰望。

所以后来一是因为对这故事找不着感觉,二是时间不足以全心投入,所以我推辞了这活儿。其实中国那么多职业编剧,导演不找,要找写小说的,可见对故事极为看重。他们希望我介绍作者,于是我推荐了一朋友,就是唐胖子。

唐胖子的小说风格,恰恰是有些反英雄反严肃,比如他的小说《寻枪》(不是姜文那寻枪,只是同名奇幻),就是一位英雄后人成了个平凡小人物,去寻找当年英雄祖先留下的神枪的故事。

想想刀见笑中的“寻刀”,唐胖子,你丫真是太偷懒了!

作为一个曾经混过编剧行的人,深知编剧的无奈。从最初的豪情万丈,誓要拯救中国电影界,勇夺诺贝尔金像奖,到后来被洗脑风暴,被集体创作,数易其稿,最后完全认不出这本子是谁家孩子,一心只想快点交稿拿钱了事的消沉。电影成功了也没有几人知道编剧是谁,挨骂时要跟着导演一起陪斗。

正因为如此,为香港公司做了两年专职编剧后,我便对编剧这个行业敬而远之,其实奢求自己的本子一字不改当然是非份之想,又不是你付人家制片人导演钱,所以个性太强的人不适合当编剧。有时候编剧最重要的素质不是创意和风格,而是圆滑和妥协。许多编剧的确也就是个死打工的,负责把导演制片们的想法记录下来,最后整理成稿,基本也就是一文秘的活儿,遇上强势的导演,更是完全不需要编剧有想法,只希望编剧听话。

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名导有名星,却没有名编,就再正常不过了。出名如宁财神,也是因为有之前网络作家的底儿,风格还被锁死在武林外传上,有谁知道他其实最擅长的是李尔王式的悲剧呢?许多出名的电影故事都来自作家小说改编而不是编剧原创,这基本上就是可以自由独立的创作和按字数收钱的区别。

国内电影圈我不熟,不知各导演对于故事和编剧的态度,从我和唐制片与乌导的短暂接触,我相信他们是非常看重故事的那一类,当然,看重故事不代表编剧就遇了明主,因为有时候导演自己就已经把故事编好了,编剧揍是个打字员。

其实一想这也正常,我要是当导演,我也不请编剧,让他改个本子他还跟你讲编剧的尊严,有说服他的功夫我自个儿都写完了。所以编剧出身的导演,手下更没有编剧的活路。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这样风格才纯粹,一人做事一人当。最怕的就是大杂烩,一番头脑风暴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妥协了,最后这电影究竟是谁想拍成这样的,没人知道。

刀见笑中也能看到这种无奈,个性对商业的妥协,风格对票房的妥协。选择走喜剧路线,本身就是为了生存,假如真拍的跟双旗镇刀客或东邪西毒似的个性文艺范,只怕直接就挂了,因为除非你只为去拿国际大奖,否则买票的观众你伤不起啊。

假如忘记票房,去掉恶搞的部分,这电影会变成什么样?哑子厨师那一段最受好评,但那恰恰是恶搞最少的部分,而是情节矛盾冲撞最强烈,观众情绪被调动最紧张,人物形象最鲜明,伏笔悬念最巧妙的一段。这段中的“喜剧”所在是哑子费尽心机报仇,不惜自残杀师,仇人却在他就要报仇时先掉茅坑死了,这同时也是最悲的部分。观众的情绪就在这起落中得到了释放。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也不是靠无厘头恶搞,而是靠故事矛盾冲突制造的喜剧,这种喜剧显然要高一层,也更难写。

所以《刀见笑》中不是没有好故事,只是精彩分布不均,三段式的故事有些为三段而三段,并没有达到个个精彩,故事的联系也并不是经典的三段电影那样咬尾蛇般互相推动,互为因果。而只是“从前有座庙,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庙……”

让少三两最后恍然大悟的那戏,里面寐娘的情夫出现的突兀,最后的“BOSS战”居然是在没主角相的少三两和一个与主线情节无关的无名小配角之间展开的,而电影真正的高潮,在哑子那就结束了。少三两夺美那段,情节紧张性无法和哑子复仇那段相比,所以观众在电影结束后觉得提不起神,这是很正常的。

假如改一改,将寐娘情夫跳楼砸中少三两这一“关键巧合”好好利用,把哑子真正引入这个故事,跳楼的是哑子,大胡子一刀仙是追杀他的刀客。少三两为救哑子和寐娘,终于鼓起勇气,像个刀客似的站起,要用哑子的刀与一刀仙决战。

两人在沙尘中对立,少三两用他平时杀猪时练就的刀法砍倒了一刀仙,一刀仙赞叹道:“好快的刀!”但少三两留了一刀仙的命,因为他说:“我不杀人,只杀猪。”

少三两目送哑子和寐娘带刀离去,自己拿着一把普通杀猪刀,以“天下第一刀”的形象继续面对蜂拥而来要争夺宝刀的武林众刀客……最后哑子拥着寐娘,将那把刀远远抛落山崖……

当然,唐胖子可能会说:“你这都改的什么啊,这也太俗套了吧,我早想到了,真要照你这么改,被骂的更凶。”

的确,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故事才是最好的,但最后结果如何,都只有观众说了算。姜文在让子弹飞之前,《太阳照常升起》也一样因为“除了看不懂之外哪都好”而被冷遇。所以中国电影从SB到NB还有漫漫长路,但对真正的巨人来说,那也只是一步之遥。


附:回去翻了一翻硬盘,找出07年信件中为这电影构思的一个故事,我早就忘记它的存在了,也贴出来供大家娱乐一下:


你好:
 
从您发来的文档中我总结了一下它的要素:
 
 
1、一部有意思的商业类型电影。
 
2、希望在这个类型模式中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和有价值的观点,摆脱武侠片俗套。
 
3、一部的更有趣,生动,情节性强新观念武侠片。
 
4、中小成本,也许是记录片风格
 
5、笑中有泪的喜剧 真实与荒诞结合(这倒好象是我擅长的风格)
 
 
结合起来,我想象中出现的是一部武侠版的《疯狂的石头》,呵呵。
 
从要求“有意思”这个角度来看,以前的我们的构思的确还有很大距离,“有意思”的电影不可能仅仅是在细节方面,还是要从基本人物情节设置上找戏剧性和冲突。
 
这几天在寻找思路时,我突想到了王小波的《红拂夜奔》,倒好象挺符合这些要求:有趣、摆脱俗套、有商业元素、有感情戏、有真实与荒诞、也可记实片风格。
 
不如打碎过去的旧框子,重新组合一些想法:
 
 
《你才是英雄》
 
在未来城市里,人们懦弱怕事,见义勇为的人早就消失了。记者阿甘想为电视台找这样一个典型,就是找不到。他甚至让人假扮很笨很菜的歹徒象故意成全一个“英雄”,但即使这样也无人出头,他深深感叹。
 
科技的发展使人可以回到过去,阿甘看着电影《大英雄》,突发奇想,想回到过去去采访那些历史上的侠客们,电影中表现的主角,带一部真实的记录片回来,来让人们找回侠的精神。
 
于是阿甘带着摄像机和各种高科技用品回到一千年前,《大英雄》所表现的那个时代,寻访电影中的侠客李靖、苍髯公、侠女红拂。
 
当他把这些人一个个找出来时,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三个人根本不是电影中表现的那么帅气潇洒,也是卑微低俗的市井小民。李靖是个酒鬼,人称大醉虾,苍髯公倒是喜欢充好汉,可惜空有威武外表、没有什么真本事,是个草包。红拂开了个酒馆当老板娘,完全钻到钱眼里了,酒里掺水,爱占小便宜。
 
阿甘完全想象不出这三个人怎么会被写入历史,成为大侠的。
 
反正古代人也不知摄影机是什么,阿甘举着摄像机开始了他的记录生涯。苍髯公整天捧着把刀,摆出一副侠客的样子,说是家传宝刀,说出鞘必饮血,所以从来也没有出过鞘,好象已经锈死了,其实他一点本事没有,而且穷的要命,经常半夜去田里偷土豆。

李靖也是个市井无赖,嗜酒如命,为点酒钱东骗西骗,骗了苍髯公的刀想把它卖掉换酒钱,还想连苍髯公的胡子也剪掉换钱。红拂最看不起他们两这样整天瞎混的人,古代把这种小混混就叫做“侠客”。满大街都是这样自称为“侠客”的混混,是个胆小如鼠的家伙,结果就是成天打架斗殴乱七八糟。
 
当阿甘有一天对他们说:你们将来会成为大英雄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你才是英雄!你们全家都是英雄!”
 
阿甘眼看这部记录片要失败,不甘心之下,就又开始故计重施,没有英雄就制造英雄,故意给三人找点麻烦,一开始是找人摆扮混混来调戏红拂,结果李靖最先跑来报名要扮演混混,调戏中被红拂暴打。

阿甘又想办法在六扇门捕快铁手冷血无情等人到来之时故意挑拔,说李靖红拂苍髯公是义军的地下组织,结果六扇门一听,吓得从此再也不敢惹这三人,对他们恭敬的不得了,大家不知怎么回事,于是有了各种传言。
 
这时是隋朝末年,天下英雄并起,争夺天下,但老百姓反感战争,而且大多数“英雄”只是在为了自己当上皇帝而驱使人们流血,所以英雄在这个时代是个贬义词。各路势力都在尽力拉拢这些市井游侠,鸡鸣狗盗之徒。当他们三人是唐军的暗探的消息传出去后,这一天唐军真的找上门来了。
 
被追杀的唐王李世民在一个风雨夜闯入红拂的店,他被王仁则的高手紧紧追赶,本来想去少林寺,结果买不起少林寺门票被打出来,只好逃来洛阳。听说这三人是唐军的暗哨,便来投靠。
 
三人吓傻了,红拂开始和李靖苍髯公商议把李世民交给六扇门换赏钱。阿甘极心反对,说你们鼠目寸光,这个人是未来的皇帝,你救了他,将来永世荣华富贵,还拿出少林寺的电影给他们看。

而红拂这时为李世民的英俊所迷恋,但红拂貌丑气质又差,李世民避之不及。红拂也开始支持要把李世民留下来。

三人为了名利或姻缘,决心保护李世民,但事先逼他约了协议按了手印,如果将来他当了皇帝,三人各要什么官职封赏,为了谁的官更大三人还大打出手。
 
这次王仁则的高手追来,三个没有武功的人为了逃生活命上演了各种战法,阿甘现场指导他们学习游击战法,看各种相关电影,机关战地道战地雷战、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总之完全不是大侠们的那一套,高手们被这种小混混的战术弄得晕头转向。
 
最后李靖苍髯公红拂阿甘李世民五人逃出客栈,但五个人只有两匹马,李靖和苍髯公为了抢马先打了个你死我活,最后只好两人骑一匹马,红拂要和李世民骑一匹马,阿甘没有马,不过他有飞行滑板。

后面追兵紧至,眼看追上,李靖和苍髯公跳入猪圈躲藏,而红拂为李世民挡了好几箭,最后李世民看红拂将死,嫌红拂太重,把她一脚踢下马去,自己逃走了。
 
红拂一片痴情换来的就是这种结果,她被抓入大牢,王世充放话,要把她凌迟处死,要是李世民等人不来救,就是一辈子缩头乌龟。
 
李靖和苍髯公商议要不要去救红拂,结果他们又为了谁去而打了起来,表面上是因为争英雄救美的机会,其实他们清楚谁去谁就是死。为了让对方不去他们互相算计,给对方下泻药等各种招数,最后李靖偷了苍髯公的刀绑起苍髯公自己去了法场。
 
行刑之日,一阵风沙之后,李靖很酷的站在了法场上,说:“不要逼我出刀,这把刀出鞘必饮血。”

高手们笑着说:“我们倒想见识见识。”逼过来,李靖想拔刀,可刀早就锈住了。高手们把他打得连滚带爬。最后要绑起来和红拂一起受凌迟,要受刑时李靖大呼小叫,各种要求,完全不象个英雄,围观群众都对他扔香蕉皮,说:“你能不能表现的象个英雄!”李靖大骂:“你们才是英雄,你们全家都是英雄!”连躲在人群中偷拍的阿甘都很无语。
 
刽子手把李靖的刀一脚踢飞,刀在空中飞旋着落下,却被一个人接住,正是苍髯公。高手们又举刀杀来,苍髯公目露寒光,突然将那把几百年没有出鞘的刀拔出了鞘,果然是出刀必饮血,高手们被如砍瓜切菜,苍髯公大战大军,群众们都以为这回要HAPPPY ENDING了,结果苍髯公踩到香蕉皮滑倒,不得以举刀投降。
 
三个人都被绑到凌迟柱上,互相大骂对方连累自己,群众们又开始摇头。阿甘想去救他们,却被捕快冷血告知不可干预历史,原来冷血也是穿越而来的时空特警。阿甘就要眼睁睁看着朋友死在面前,十分焦急。
 
正在这时,李世民的大军杀到,打败王世充,救下三人。
改朝换代的时刻来临了。李世民要按协议封三人高官,结果三人都说:“你这个没义气的家伙,天下人都是你的棋子,跟着你混太危险,我们还是去当小混混吧。”

李世民急了,说:“各位英雄……”

三人一起回头骂:“你才是英雄,你们全家都是英雄!”
 
 
 
 
 

 3 ) 只说预告片(4星是给预告片的)

在《苏乞儿》之前看了乌尔善导演的新片《刀见笑》的预告片,确实是眼前一亮,可以说是最近几年国内最好的电影预告片之一。本片导演乌尔善作为国内最好的广告导演之一,他开始拍摄剧情电影,确实值得期待。希望这个电影出来,能给那些在市场上浑水摸鱼的电影和电影人当头一记闷棍──电影,是这么拍地~~

http://www.56.com/u74/v_NTgzOTg0MzI.html
(该链接已经修复,可以观看)


预告片的首要功能还是为了促销电影,所以预告片不管是不是炫、酷、奇,但如果不能刺激起最大基数的观众的消费冲动,就不能算是好的预告片。

《刀见笑》这版预告片就有这个问题,虽然从视觉艺术角度来说很牛屄,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个预告片在传播效果上是有问题的。它最大的问题是观众不知道你这电影到底是在卖什么──这部电影针对的观众群体是什么?里面出现了众多元素,但它主打的是什么?最让观众期待的是什么?这些信息量传递的都不是很充分。

从网上的一些留言来看,有不少观众都在期待或以为它是一部古装喜剧片。但从预告片来看,《刀见笑》和《十全九美》、《功夫熊猫》(应该是《熊猫大侠》,骚瑞)这种古装恶搞山寨涂鸦片儿又明显是不一样的,因为预告片里虽然有一些喜剧元素,但更多的还有悬疑、动作、武侠、复仇、夺宝等等诸多元素,故事走向存在着诸多可能,对于不期而遇的观众来说,这个预告片在90秒时间里塞这么多信息进去,估计很多人就直接晕菜了。

不过考虑到这一版预告片只是前导预告,等后面的正式剧场版预告出来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这些信息。

从预告片里能看出来,《刀剑笑》这部电影的视觉风格是非常独特的,起码在中国电影的范畴里是没有先例的,值得期待。只要正片的故事上不出大的纰漏,配合这种真正可以称为“凛冽”的影像风格,相信这部电影的基本质量是可以保证的。

 4 ) 《刀见笑》:节约标兵的成绩单



广大影迷乃至于武侠片影迷对《刀见笑》众多斥责其实可算是鞭子抽在马蹄莲上,这部电影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导演拍给观众看的,而是拍给下一个可能投资他的老板看的。他用这么一段至少动静还不小的视频,证明了自己的执行力和画面底线。从这点来说,他没错,当然他为此挨再多骂也没错。

《故事会》上的那个故事倒不差,但也不饱满,要想拍满90分钟,光靠活顺是不够的。常规来说,可能得把主要人物多少充实一下,然后哪怕加一点点其他的线索。真正强调到宿命的部分,要调动各方面戏剧力,所以怎么也要给人物点互动的空间。

《刀见笑》当然不会走这样的路子,不过是为了创新,而是因为要极端地耍花招。极端到,刻意违背电影观众的观赏本能。

这里还不光是拼命剪得快。

少三两家是什么样的,没人见过吧,少三两住的那个城是什么样的,也没人见过吧。妓院里没有拍到房间,没有拍器皿,没有拍楼梯通向哪里,没有拍其他人的行动路线,甚至你看不清墙的边缘,看不到这个房间的大小。你只能看见一堆变形的特写,看见叠画出来的各种元素。不太能确定这个空间的存在。

空间感本来就是观众进入电影虚拟世界的一个基本依靠,大致知道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大致知道人是从哪里移动到了哪里,后面就可以放心相信其叙述的“真实”。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电影的开场会用航拍,会用中景的横移,哪怕用几个空镜头交待一下时间地点。

但这样做的问题是,要实在地制景。

之前觉得第一层把少三两拍得跟个畜生似的,是乌尔善没有慈悲,后来咂摸下是自己想多了。慈毛悲,人物立定所处什么的,他根本不在乎。他就是要尽可能拿一切手段来干扰观众基本感官,以最粗暴的方式,来回避掉一些不能交代的信息,不让他们有机会去按照习惯来看这个片。

胖的脸,嗷嗷的叫,过大的罐头音乐,刻意让人头晕的晃动,鲜艳刺眼的大红色,还有少三两那个状态,都是导演的招儿。(喜不喜剧就当是冷笑话了)他不是不知道这样会恶心到人,但就是恶心了你,你才没功夫去计较为什么来来去去人就在那里打转。钱,也就这样省下来了。反正导演假装自己好嗨好嗨地在前面晃,多少也能带着点人往前跑。福瑞斯家的甘什么都不说,也拉了好几百号呢。

妓院,餐馆,大公公的家,该都是一个棚。斗鸡场,铁匠铺,独孤决斗场所,是另外同一个能看见天的地儿。每一场戏之间的切换,都是用突兀的脸或者声音来接,视听技巧被用到这种境地,不知道自己不会有点不爽。灭门,屠马,玄铁前史,这些必须要出现又不好做的段落,就换个方式来藏拙。不是他要玩,是不得不玩,那么索性走远一点。动画那段因为刻意血腥重口,其实还是有点效果的。

个人比较多注意一点的,是表演部分。演员给出来的表演信息放得不讲究。除那些夸张的台词,到了为交待而交待的地方,节奏就像石灰样蹭蹭往下掉。且可能同样是为省钱把该拍五条的拍两条,明显演员走神的样子也不剪干净了,张雨绮转大腿那么慢吞吞的速度都不转一下画面。这种片子装绝对没问题,但装到有点茫,确实是不能收工的,板子都该打在导演身上。


对于电影内容本身来说,也看不出导演确实有什么“我要说”的东西,当然,这一点也不用苛责他。只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制造出来了一部奇怪的电影,不知道会不会带出个坏头。也许有人会问,真的要省到这个程度走偏锋吗?确实要。熊猫能碰到的新线那个主动把上下集变成三部曲的制片人是存在于双色球的几率里。对于新导演来说,他必须证明他在某个方面的绝对特殊。而跟钱有关的事,是谁都看得懂的。希望他到了不用太束缚的环境里做的《画皮》,能有真正的实力显出来。

唯一只担心的是,眼里没有观众尚且是一时,心里没有爱可能是一世。因为,他也可能永远期待着对更大的势力递出属于他自己的,用预算单做出的名片。

 5 ) 谈风格之前 先把故事讲好吧!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在评价《刀见笑》的时候,很多评论者都站在了电影产业或者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高度上进行评价。其实这未必是什么好事。别忘了,在看电影的时候,你首先是个观众。

《刀见笑》属于那种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作品,即使我给了两星,我仍不得不承认本片在影像风格以及多类型杂糅创新上确实有很大的进步,并且远远甩开《十全九美》、《魔侠传之唐吉可德》等古装恶搞喜剧几万条马路。但我始终无法认同这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在风格化的同时,这个故事讲得实在太糟糕。《刀见笑》好像一个乾坤袋,导演拼命的往里面塞各种自认为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并且毫不节制。塞得太满袋子总会爆掉;点子多了情节难免松散。三段的电影却显然没有更密合的衔接,更像是想到哪就说到那。拍得随意,观众看得着就难免心烦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浪关于国产电影的调查。有百分之七十多的网友投票认为中国电影的问题在于剧本,显然,大家都对当前剧情空洞的国产电影带着一口怨气。不过光赖剧本也有点委屈人家编剧,因为除了有个好故事之外,能否把这个故事讲好无疑是更重要的。而这,则是导演的工作了。

拥有多年广告导演经验的乌尔善,对影像确实有着独特的敏锐。这也是很多人大赞影片风格的原因。不过,他也面临着其他所有转行电影圈的广告导演所面临的问题。一部广告三两分钟,一部电影90分钟。长度的变化需要的是风格的统一,整体的协调。这不是一个短片合集,这是一部完整的电影。你能在这部《刀见笑》里找到不少有趣的细节,但整体看,它却是松散的,抽风式的。导演显然犯了很多处女作导演的通病,就是想说的太多,电影长度又太短。第一次当导演,积攒了几十年的想法恨不得一股脑都在这一部电影中表现出了,好玩的段落、有趣的对白、搞怪的人物。可惜这样的作品却常常落下个乱码七糟,不知所云的骂名。

《刀见笑》吃了个大亏,在于导演把最烂的一部分放在了最前面。包括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同样认为第一部分厨子的段落是个败笔,或者由于资金的原因,导演不得不把那部分处理得非常舞台化。但是演员的拙劣表演与碎嘴子式的对白,与那些劣质山寨喜剧又有什么差别呢。搞不懂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把表演弄得那么过度夸张,尤其那个数来宝少年,这都21世纪了,为什么还要说些古时候的冷笑话。其实整个电影看下来也并没有那么差,尤其安藤政信的段落,为影片加了不少分数。可惜,这是一部完整的电影,不能只看一部分,劣质的部分无疑为毁掉整部影片。

一把菜刀贯穿始终,暗讽人世的贪嗔痴。故事寓意很深,导演野心也很大,三段式不能说不好,这不也是潮流么。问题在于导演并没有处理好这个三段式的故事,三个故事之间除了在传递一把菜刀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呼应。你可以把他们拆开打散,三个故事就完全独立了。当然这没有问题,谁也没规定三段式的电影在故事之间必须紧密联系。但从观众角度,显然希望看到三个故事有更多的互动和联系,并在结尾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那种剧情反转式的快感,无疑是极其愉悦的。这未必是个缺点,但无疑是种遗憾。

虽然很多人尝试从武侠片或古装电影的变革上去分析这个电影,不过从题材上。这首先是一部喜剧片。导演也试图以各种方式逗观众笑。一路看下来,笑料则来自一个蠢蠢的屠夫与一个碎嘴子数来宝,瘦瘦的唐胖子与那群傻乎乎的俏江南学徒。他们以各种拌丑作怪说俏皮话来取悦观众。本片的贫嘴程度堪比郭德纲的各种影视作品。靠耍嘴皮子逗观众笑无疑是喜剧电影里最低端的一种方式,而拌丑出怪相更是可以回溯到默片时期。好的喜剧应该靠剧情的巧合、错位与误解来制造喜剧笑果。就好像刘别谦的《你逃我也逃》。再比如三谷幸喜的《魔幻时刻》,反复舔舐匕首的佐藤浩市在片中始终很严肃,但是,他越严肃,故事才越搞笑。因为这种有趣来自情节上的错位,而只靠出怪相搞笑的电影,未免有点太怀旧了吧。

《刀见笑》确实强过当前许多山寨喜剧,在影像风格上也确实特点鲜明。如果乌尔善导演有新片,我仍然会去影院看。但这不妨碍我讨厌这部电影,因为观众没必要、也不应该为一部失败的实验作品买单。

 6 ) 《刀见笑》:本片北美分级PG13,因此家长们就不要带小朋友看了;


在3月份公映的诸多国产电影中,《刀见笑》可能不会是票房最好的,也不会是口碑最好的,但它一定是会引起最多争议的一部影片。作为一部在影像风格和叙事手法上都极具风格化的电影,《刀见笑》不会让所有观众都喜欢,但对于正在急切寻找新鲜血液的中国电影来说,它出现的意义已经远大于其可能带来的票房利润。

本片导演乌尔善虽然是第一次执导商业类型影片,但他在进入电影行业之前,就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广告导演之一。正是因为这种从业经历,乌尔善对于本片的视觉风格把握具有一种非常鲜明的个人印记,完全不同于以往中国电影所带给观众的视觉经验。从本片目前听到的观众意见中,“脏”是一种代表性的批评意见。但就我个人观点来说,这恰恰是一种视觉风格的体现。可能有些观众的视觉经验是通过看古装电视剧养成的,因此对于《刀见笑》的视觉体系不能适应。

片中的人物造型虽然因为成本限制并没有做到多么靓丽,但基本是符合人物背景的。杀猪匠少三两和铁匠唐胖子的造型虽然在部分观众看起来会显得有些“脏”,但这实际上应该是导演所刻意追求的(铁匠唐胖子是老演员游本昌扮演的,能化妆化到观众认不出来,其实很花功夫很花钱)。对于一部成本上受到诸多限制的低成本电影来说,这种人物造型除了受到导演美学的限制外,应该还受到了制作成本的限制。

(听来的一个段子,为了省钱,片中几个主角的衣服都只做了上半身——因为上半身要拍近景,要能经得起电影银幕的放大,所以必须要花钱做好细节。下半身的部分只在全景中出现,所以美术为了省钱就做的相对糙了点。)

至于说影片的画面风格,即使排除掉成本因素,我觉得在大部分场景中,《刀见笑》已经在国产古装片的范畴中做出了很大的突破。一部电影的视觉风格是由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而具体到本片,我觉得在低成本的重重限制之下,导演乌尔善仍然将不同场景的视觉风格处理的非常丰满,作为一个导演已经交足功课了。

(还是听来的段子,据说本片因为成本限制,实在搭不起景,于是妓院和酒楼用的是同一个景。为了保证视觉上的差异性,除了美术外,灯光的处理也由很大帮助。所以妓院的戏全是夜戏,而酒楼的戏基本都是白天。看过片子的观众应该知道,这两个场景在视觉上的差别有多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作为一部视觉元素非常丰满的古装片,它的制作成本据说只有六七百万人民币,这一点令诸多业内人士都感到惊讶。对于正在迫切寻找新导演的中国电影行业来说,导演乌尔善无疑用此片令人惊讶的成本控制体现出了他身上的商业潜能。

(继续听来的段子,据说某制片人看完《刀见笑》后,冲出去打的第一个电话就是给老大说,咱们片子的导演找到了。然后乌尔善就要拍下一部古装电影了。)


《刀见笑》作为一部风格化电影,充分体现了导演乌尔善的视觉能力和商业潜能。但作为一部影院公映影片,《刀见笑》在故事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遗憾,所以可能在故事上受到的争议可能会是最大的。

中国电影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我觉得是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电影技术的大部分环节都是可以通过花钱来解决的,对于号称“不差钱”的中国电影来说,技术环节的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那么当摄影、音效、特效等等环节都基本过关了以后,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故事了。

我们一直在强调,故事要“接地气”。这个所谓的“地气”,我觉得就是能够和观众形成互动关系——银幕上的故事能够让观众心有所动,观众的喜好和口味能够影响银幕上的故事创作方向。

而这一点,恰恰是现在电影故事的死穴所在。电影故事的叙事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掌握的,但如何把握这口气,则是和诸多因素息息相关的。说的直白点,电影故事的气质就是我们国民的气质,如何在当下这种极端分裂的国民气质中,寻找到一条拥有最多共同点的妥协道路,我对此是悲观的。

具体到《刀见笑》这部电影,因为低成本的因素,导演反而拥有了一种表达上的相对自由,因此他可以摆脱过去中国低成本古装电影所必须的“恶搞喜剧”窠臼,而是开始在这个规定套路中努力加入一些导演自己的话语。虽然从目前的效果来说,这种方式有点两头都没靠着,但导演的这种努力还是从气质上彻底改变了这部电影,让它彻底不同于以往的那些低成本古装恶搞喜剧,而是成为了一部拥有独特气质的古装武侠片——虽然我觉得“武侠片”这个定义和分类也挺不靠谱的,但还真想不出什么更贴切的类型来概括这部电影。


本片在宣传过程中刻意突出了“武侠片”的类型符号,但如果我们按照传统武侠片的期望值去看这个故事,可能会感到有些失望——在《刀见笑》的故事中,并没有出现传统武侠世界中的侠客,这个故事仅仅只是借用了中国武侠传统的江湖设定,以及用戏说的方式提到了所谓的“金古梁温”四大江湖门派,但就其故事核心而言,导演乌尔善并没有刻意去追求讲述一个传统的“武侠故事”,更多的叙事重心还是试图借用一个传统电影类型片的模式,来讲述一个导演自己心目中的传奇故事。

对于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来说,如果观众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类型片消费体验,那么对于这部分观众来说,《刀见笑》就会是一部带给他们惊喜的电影。因为对于那些类型片观影经验比较丰富的观众来说,如何在传统类型元素的重新组合中摆弄出新花样是他们所期待的。具体到《刀见笑》这部电影,传统武侠类型片中的几大重要叙事元素,如寻宝、复仇、争霸以及退隐等都已经包含在《刀见笑》的故事中,但在导演乌尔善的电影世界中,这些武侠片等叙事元素却被他组合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以至于本片的整体风格和故事模式都已经让我们不能再草率地将《刀见笑》划归到“武侠片”的范畴中了。

这种创新对于一个正在迫切寻找新鲜血液的行业来说,无疑是积极的信号。特别是对于中国武侠片这个正在逐步走向衰落的电影类型来说,这种混搭了世界电影各种最新风格的类型创新,无疑会对武侠片重回大众视野起到重要的帮助。但对于还在逐步发展和成熟中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如何让众多观影消费经验并不丰富的普通观众接受这种全新的电影风格和类型,可能是影片发行方和观众所共同面对的难题。

但无论如何,导演乌尔善对于饥渴的中国电影来说,他的出现是一个好消息。



(我的名字出现在了片尾的感谢名单里⋯⋯如果名字在感谢名单就不能写影评的话,那以后不管谁拍电影只要把我名字写在片尾感谢名单里,我就只能闭嘴了⋯⋯估计很多电影公司会觉得这主意不错⋯⋯)

 7 ) 《刀见笑》:送你一把开心刀

地震、海啸、核辐射,这么多闹心的事一起来,实在是一盐难尽,在这当口,能有部喜剧电影看看,是件好事,但对《刀见笑》(乃至整个大陆电影市场)来说,被突发新闻吸引了太多的注意力,而且本就是传统的票房淡季,虽然公映日期从去年11月推到今年3月——不过正所谓“弱片无档期”,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使我对《刀见笑》的票房前景实在不敢看多。

这并不是唱衰影片的艺术质量,浓烈的个人风格已然注定了《刀见笑》是一部口碑两极分化的作品,不过我还是力图冷静的梳理一下影片的得失——我不是代表,我的意见仅对我个人负责。

我看完《刀见笑》后的第一感觉是:这是内地第一部公映的尻片(考虑到cult翻译成“邪典”引发了诸多非议,那我索性用音译)。此片在多伦多电影节放映时,被设置在“午夜疯狂”单元里,在这个单元里,据说曾放映过三池崇史、冢本晋也、《指环王》之前的彼得·杰克逊等人的作品,由此看来,从“重口味”的审美趣味上来看,《刀见笑》已经获得了国外同行的认可。

“重口味”直接体现在了影片的视听风格上。高密度的剪辑节奏,MV式的用镜方式,这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导演乌尔善十年广告片的拍摄经验——我甚至想起了同样玩广告出身的大卫·芬奇,《社交网络》那种节奏恐怕只有丫能玩得出来。由于预算的限制,《刀见笑》基本未采用全景、远景,而是大量的近景和特写拍摄(用导演的话说:“镜头拉开就穿梆”),不过此一取景方式与MV视觉风格相得益彰,倒不突兀。而影片为应对三段式的叙事结构,也采用了不同的色调,同时着力凸现了“粗鄙”的质感,糙爷们糙画面,臭汗哈喇子满银幕流,这恐怕也是绝大多数女性和文艺青年不接受此片的根本原因。在音乐上,《刀见笑》大量使用了Hip-hop嘻哈、Rap、电子、金属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也是重口味十足。

“重口味”还体现在影片的叙事结构上。当然,把《刀见笑》跟昆汀相提并论是太忽悠了,虽然采用了套层式的叙事结构,但《刀见笑》并没有采取昆汀、宁浩式的多线索叙事,而是用一把菜刀串联起了三个在时间线索上依次倒叙的故事,并在结构上使用了插叙的手段,从而形成了三个故事大套中、中套小的俄罗斯套娃式结构。但即使是这样,在叙事手法上,《刀见笑》已经算国产电影中的翘楚了,国产电影一般在叙事结构上循规蹈矩,这可能跟中国观众对结构的创新接受程度低密切相关。

在影片的主旨层面,影片里的三个故事分别照应了“贪、嗔、痴”三个佛家说辞,在画面上用了鸡、蛇、猪三个动物来象征——估计这跟导演的蒙古族血统也有关。既有这层浓厚的宗教背景,应当也算“重口味”吧(想想我们的电影审查政策,你懂的)。

影片故事改编自《故事会》里的《菜刀传奇》——是的,《故事会》,一本大型高端文化读物。我没有讽刺的意思,《故事会》里流转着大量的民间故事和市井传奇,“小说”一词怎么来的?唐传奇从何处诞生?但凡熟悉点中国小说史的人,都不应忽视《故事会》。毛主席说过:“卑贱者最聪明”,贩夫走卒方有大智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电影《刀见笑》从《故事会》里找素材,那是正道。不过《菜刀传奇》里有四个小故事,现在影片只保留下中间那层哑巴厨子的故事,其余两个皆为原创。坦率的说,全片最出彩的就是这个哑巴厨子故事,少三两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结果没吃成;独孤成弑父杀兄想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命丧黄泉;这两个都毫无悬念可言,没啥戏剧性。唯有哑巴厨子复仇的好戏,一波三折,牵出一段前情恩怨不说,还有着令人意想不到(同时充满反讽)的结局。在我看来,若《刀见笑》就把哑巴厨子的故事做足,搞成90分钟,一定比现在的影片更好看。这也应了“民间故事不可改”的原则,什么叫“民间故事”?那是万千大众口耳相传,经过无数不知名作者润色加工过的故事瑰宝,增一分嫌长削一份叹短,最多改改时空背景什么的,故事筋骨万不能动,一动就散黄子(《赵氏孤儿》可做前车之鉴)。

哑巴厨子的成功跟安藤政信的精彩表演也密不可分,这才是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日本人演中国戏,官话说得比中国演员还地道(想想《无极》吧,日韩演员一板一眼的模仿普通话,特区的演员反而要配音),这股狠劲倒是跟哑巴厨子的性格很类似。女一号张雨绮也算“本色”演出,再加上影片中“俏X南”的植入,倒是八卦谈资十足。

要说影片的短板,恐怕拼贴的过多是个大毛病。玩杂糅不要紧,但这跟做菜一样,食材才是根本,杂糅无非是调料,调料不能喧宾夺主——观众们来享受视听盛宴,那是来“吃”菜不是来“吃”盐的。

《刀见笑》已经被20世纪福斯公司买断了,所以我们在片头可以看见熟悉的探照灯标记,影片也是由福斯同步在全球发行、上映;导演在影片还未公映的情况下,也被陈国富相中,成为《画皮2》的导演,从这两点来看,导演的功力和影片的艺术质量其实已经得到了证明。

整部《刀见笑》,最让我鸡冻的就是游本昌老爷子饰演的铁匠给长得像尤达大师的儿时大厨拿出绝世玄铁时说的那句话:“我给你打一把开心刀!”此言一出,整部《刀见笑》就亮了,当时我开心得一拍大腿,大喝一声:“麻痹!”(这里是赞语而非三俗)后来听说,“开心刀”三个字是来自游本昌老爷子的即兴创作。

回想当年看武侠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让我们一起唱《笑傲江湖》到天亮吧!”义薄云天、豪气冲霄,多少江湖事,尽付笑谈中,但现在淡然一句“开心刀”,连《笑傲江湖》都成了无聊的傲娇。

我若有这把开心刀,给盐也不换。

 8 ) 野心太大,过度混搭

我承认《刀见笑》是比较特殊的一部电影,里面塞满了编导的一堆想法。打从观众坐下,他们就难以想象接下去的几千个镜头会如何爆炸,导演又是如何往死里地拼贴混搭,西方音乐和FLASH动画,完全不在话下。这部电影不需要确立风格,它只想着打破风格。然而好话到此为止,这些统统掩饰不了猪头蛇尾的恶劣评价,我想了半天,看来看去,它就像一只大肚青蛙。前期宣传叫得响亮,出现了前卫先锋三段式后现代解构主义等滑稽解读,白痴程度堪比片中的无知屠夫,只会杀猪一般的干嚎。而正是因为这一段“痴”,我对电影的好感度锐减,痛苦纠结各种雷。

说来说去,这纯粹就是卖相问题,怨不得别人。中西合璧杂交配种固有理论可行,但未必就能立竿见影,产出优良品种还经济实用。你把电影搞得像辐射污染过的,那是何必。如果有心调整一下,事也不必至此。电影开头就想给观众一个下马威,眼花缭乱多牛逼,脱缰野马收不住。岂不料,自己倒是先跪下了,意图太明显。先别说《低俗小说》怎么玩了,人家是把帮派电影解构掉,这《刀见笑》解构的类型莫非是中国式古装大片,但五个关云长几桌鸿门宴,这时候明显未到。要玩黑色幽默也可以,但拜托不要让演员在那上蹿下跳大喊大叫的了。有碍观瞻不说,难道一边也在解构朱延平?又或者说大叔大妈爱他们?菜刀没疯狂上,这观众倒是先给刺激疯了。

乌尔善明明可以老老实实去拍个故事,好好利用安藤政信一段,可他偏偏想要其他的,而且还要很多很多。当然了,谁都会犯错,但一个导演不懂得收放节制,反而野心大过天,这个还真是不妥。回到电影,我不觉得《刀见笑》的问题出在脏差乱、屎尿屁或者是三段式,包括有被恶心惊吓到的人物造型,这些可能是错漏,可能就是导演想要的,但最致命的败笔无疑是白痴屠夫一段。它充分暴露了导演的错误判断,过度强调混搭,以为能赢取一部分观众人群的欢心,却没有想到它可能吓走更多的人。要只是内容烂也还好,偏偏它还完成得很糟糕,剪辑混乱、表演夸张。张雨绮卖力地跳,另几位卖力地叫。最终,在莫名其妙死掉一个人又莫名其妙出现一个人后,这段闹剧方才落幕。充满讽刺的是一整段落居然作为影片轴心骨,贯穿了始终。而多数人最中意的厨师一段,却只是个尴尬的中间过渡。

不是玩火自焚还能是什么,这像极了厨师的苦心复仇。忍过了前面的不知所云,终于有点好戏要上演的样子了。结果呢,人自己死了,片子自己给捣烂了。努力了很久,最后只是一个屁,一个美丽的还出现了山寨侠侣的响屁。气归气,我相信没人希望出现这样的结局。作为知名的广告导演,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的处子作,《刀见笑》实在难以让人满意。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乌尔善个人的电影起点,他未来也许还有可为之处。毕竟,你要知道以他现在的起点,那很容易进步。别的不说,如果回看日本中岛哲也的第一部电影,没几个人会想到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这才不是打赌,是能耐。【羊城晚报】

 短评

剧本结构很出彩,即片方所谓的"套娃式",第二段"嗔"尤为出色,故事的走向很是精彩,简笔画Flash很有爱;但其他两端形式化过于严重,剪辑也乱,表演也乱,明显是模仿港产喜剧却又不得要领的结果。

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看过留脚印

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没学会走就开始跑的典型!看之前看了图文宾木匠的影评,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惜结果还是受伤了。这些MV导演耍的花活就好比碘盐,就算它卖的再火爆,你抢购的再多它也不能当饭吃,它永远只是佐料,我们要吃的永远是有营养的主食,拜托讲好故事先!★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很差

三星半。故事很武侠,风格很Cult,甚至有些恶趣味,和导演是广告出身有关,喜欢的人会肯定尝试,不喜欢的人会觉得没有美感。从类型片角度而言,和《剑雨》一样,都在向传统武侠回归。

12分钟前
  • 阿德
  • 还行

五颗星都给安藤政信那段故事的编剧,太厉害了,别的编剧都是屎!!!!!!!

14分钟前
  • 维他命B
  • 力荐

天朝版《中华小当家》

17分钟前
  • StanGoD
  • 还行

安藤好帥氣,再加上腹肌神馬的;張雨綺好媚,眼神腰肢都在蠱惑你;場面好華麗,故事好穿越,一個裹著N重身份的武俠片~

1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有些人物造型略恶心,某些情节也是。

20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漫画风格

25分钟前
  • Carf
  • 还行

重口味,就像吃了一口不那么新鲜的猪血,不咽可惜有点滋味,咽下又有点噎人。

26分钟前
  • 何碰碰
  • 还行

脏乱差 地沟油电影!看到MTV、Flash和快打我就彻底看不下去了…还不如去年MTV转型的《决斗刹马镇》~~

3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很差

故事的高潮在哑巴厨师报仇

33分钟前
  • mmhh
  • 还行

之所以没给5星,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导演因为种种限制还有能量没能发挥出来。期待他的下一部电影。

34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开头混乱。中间可看。结局无力。

38分钟前
  • Dr.Young
  • 还行

俏江南血泪史

40分钟前
  • 卡夫卡🇨🇳
  • 还行

整个故事讲的太散,段落之间缺乏更紧密的联系。影像上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第一段的剪辑,该快的不快,该慢的不慢。不过片方最推崇的造型和美术,确实达到了他们所宣传的怪与奇,但是否有人喜欢,就再说了。第一段太白痴了,只有安藤政信那段勉强能看。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武侠喜剧,手法够荒诞。开始一定要坚持住,别退场,20分钟过后还是不错的

44分钟前
  • Suave
  • 还行

痴嗔贪(影片讲述顺序)——>>贪嗔痴(真正的时间顺序),人生难逃这三字,可惜恕我眼拙,根本没看出首尾环绕。“痴”的故事太白痴了,倒扣一星。安藤政信那段真不错,正儿八经去拍不挺好的,非要像拍广告那样碎(破碎)、花(花哨)和飘,可惜了。

45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贪嗔痴是为人性,脏乱差又名江湖。一把菜刀的前世今生。

4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肥胖的”大公公“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最恶心的人物形象设计,杀猪匠“少三两”又和《麦田》里贪生怕死的”辄“一样聒噪、令人厌倦。其实可以说,除了安藤政信和吹笛二人组外,这部电影里的大多数角色形象都缺乏美感,而这些角色穿插在中间的美食段落里,简直可以令人反胃到想吐。电影不是烂,是恶心。

48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