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多和莉丝

剧情片其它1968

主演:塞尔希奥·克莱纳,Diana Mariscal,María Teresa Rivas

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2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3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4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5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6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3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4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5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6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7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8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9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3

详细剧情

  在Jodorowsky的所有我们能看到的电影里——除过之后的《獠牙》跟《彩虹贼》,这部他早期长篇电影《凡多和莉丝》相比起他大名鼎鼎的《鼹鼠》,《圣山》和《圣血》显得十分不起眼。    不过这部影片维持了Jodorowsky影片一贯的光怪陆离,开始的镜头就是侧躺在桌子上的莉丝生吃掉一朵花,整个故事是一对情侣凡多和他腿有残疾的女朋友莉丝一起去寻找传说中神秘的“Tar之城“一路上的经历,途中不断的有不同的怪人诱惑凡多离开双腿不能动的莉丝,甚至还有凡多的母亲,而他们却好象一直都无法离开原来的地方——酷似煤矿的小山,途中还时常出现他们的幻象(时间太久,记不清楚具体的,大家自己看),在找到了Tar之后,凡多却终于忍受不了莉丝,将她暴打致死,后来他十分懊悔,按照莉丝生前的愿望将她埋葬,在坟头上放上了一朵花,并自己躺在她坟墓旁,直到落下的树叶几乎将他埋没,至此,影片在异常欢快的音乐中结束。    不过也许是由于对宗教的生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据说这部影片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电影节首映的时候观众被吓的四散而走,是因为受不了影片中残忍的镜头,不过看了这部影片我居然莫名其妙的感伤起来,我都不知道我该去想些什么,而Jodorowsky也由此开始他被放逐到海外拍片的生涯,不过之后才有了更经典的《鼹鼠》,《圣山》和《圣血》,也更富有反宗教的意味,相比起《凡多和莉丝》更加被观众认同。    可能此片仅仅是他古怪念头的最初尝试,虽然情节很古怪,可倒也不至于不知所云,凡多和莉丝他俩寻找的这座“Tar之城”是个异常奇妙的地方,所有的城池在大灾难降临后都被毁了,只有Tar还矗立着,所以人们传说只要到了Tar,就可以获得食物跟美酒,甚至可以获得永恒;到了Tar,才可以真正理解生命,可以爱也可以被爱,会着迷于未来,而且,Tar永远不会遗弃任何一个人…如此完美的地方,可以看成是个严重理想化的境地,接近理想国的过程自然有荆棘和劫难,更要经受意志的考验,而只有知道如何达成理想的人才能最终实现理想,一开始,凡多和莉丝相信只要找到Tar莉丝一定可以重新走路,而他们所有的问题也都会解决,所以说凡多和莉丝可以说是失败了,尽管他们找到了他们的目标,但最终还是被湮灭在了对过分理想化的Tar的畅想中,这也是我觉得这个故事还存在了一丝凄美味道的原因,凡多和莉丝的爱情悲剧可能正因为他俩的迷茫,虽然有生活的方向,却并不知道如何去达成自己的理想,最后演变为绝望,末路,自我以及互相伤害,这多多少少也印证了那个年代青年的心态——尽管Jodorowsky可能并没想这么说。    精彩的配乐也是Jodorowsky所有影片的共同特点,可惜只找到《鼹鼠》的原声,包括本片在内的其他几部的原声只好继续寻觅了,我尤其是特别喜欢莉丝唱的那首“当我死后,将我埋在….”,曲调很是优美,声音也很有质感,尽管有那么点感伤,好象预知了这可怜女人的结局一样。    还有就是,片头的那些画,我不知道它们是否也是宗教画,也不知道是否因为没有看明白那些画造成我对本片理解的偏差,所以希望懂的朋友给我解答吧,对于这样的影片我只能介绍,而尽可能的少去评论了。

 长篇影评

 1 ) 我想"tar"可能是指导演自己擅长的"塔罗牌/tarto"的埃及语出处..tar的意思就是"道"......

非常有趣的超现实主义电影,改编自导演自己排演的戏剧,拍摄的唯一目的就是展现自我,毫不顾及观众,费解但象征意味极为浓烈...粗砺的沙漠画面中有布努艾尔超现实主义杰作<黄金时代>的影子...事实上导演本人确实是布努艾尔的信徒,而且本片的后期制作得到了布努艾尔在墨西哥期间拍摄的所有电影的剪辑师卡洛斯.萨唯奇的大力帮助....本片编剧费尔南多.阿拉巴尔后来自己也拍摄了<疯马>等著名cult片,并在2006年法国超现实主义黑白片<阿维达/人形动物园>中客串角色,还受到<阿维达>的两位导演的极力推崇....感觉超现实主义电影的这一支血脉就这样磕磕绊绊的延续下来了.....

 2 ) 木偶剧片段

树在叶子中搜寻避难所,

房子在门中搜寻避难所,

城市在房子中搜寻避难所;

同样的事情如斯循环:

树变成了叶子,

房子变成了门,

城市变成了一座房子;

很难明白,

很难不去低头哀叹。

我对这段话的印象十分深刻:它似在描述一个瓦解的世界及破碎的幸福。人们再也忍受不了原来的世界体系、原本的痛苦而无味的生活了,只想着打破这种常规,哪怕任由其一点一点瓦解。

虚无缥缈的Tar,令人痛苦的现实,缺失的幸福,荒诞的朝圣之旅,醉生梦死的短暂狂欢,孤注一掷的绝望…凡多和莉丝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原本是树,却在叶子中寻求庇护所;他们原本是房子,却在门中寻求庇护所;他们是城市,却在房子中寻求庇护所…就这样,一点一点地,他们来到了人类社会的边缘,生活的边缘。

最终,他们确实来到了Tar , 这个原本虚无缥缈的地方,实现了没有痛苦的生活,实现了爱与被爱…通过死亡。

这或许就是瓦解的最终结果。这是个最坏的,或许也是最好的结局。黑白影像是让人如此记忆深刻,一切仿佛历历在目。

这或许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3 ) 活着还是死去?他留给观众一声叹息

生与死的话题,是很多人都喜欢讨论的。为什么喜欢讨论,因为这样的话题充满变数,且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可以概括。虽然很多话题都具备这样的属性,然而生与死这种话题更甚,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可以大加思索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就是有关这个话题的集成,《凡多和莉丝》是一部非常奇怪的电影,凡多和自己的残疾女友莉丝一起去寻找传说中的塔尔之城。在那座神秘的城市,有着一切人间的幸福以及人们的追求向往。凡多和莉丝对于这样的传说深信不疑。凡多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莉丝则希望治好自己的腿疾。于是,两个人出发了。

一路上,凡多和莉丝不断地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或是让莉丝感觉到恐惧,或是让凡多遭受到诱惑。很多很多的情况之下,两个人的关系起伏不定。凡多好几次都想要摆脱莉丝自己独自离开,然而好几次却又都折返回来重归于好。两个人不断地折磨着彼此,又不断地修复已经被伤害了的感情。然而传说中的塔尔之城却依旧是没有任何的消息。

凡多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煎熬了,对于希望的渺茫以及对于莉丝的歇斯底里。凡多逐渐的丧失了理性,他最终杀死了莉丝,然而在莉丝死去的那一秒,凡多幡然悔悟。他埋葬了莉丝之后,在坟头插上了一枝花。凡多静静的躺在坟头,时间逐渐老去。

本片看起来光怪陆离,实际上也是光怪陆离。然而这确实创作者的本意。如果我们将电影粗浅的分为艺术电影与普通的故事片的话,那本片毫无疑问是前者。作为一部艺术片,我们没法彻底的领悟到创作者自身的情感波动,更多的时候我们所能想到的,所能看到的仅仅是电影本身。然而电影本身却因为创作者的思维波动产生的时候,这种观影体验确实是很难受的。

完全的理解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的话,就需要多次反复观摩影片,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是做研究的学者,他们没法对于一部影片为了了解到其核心思想而反复观摩的。就《凡多和莉丝》而言,反复观摩实际上也是一种折磨。倒不如我们用一种视角来寻找与之相关的部分,这样虽然无法彻底理解影片的全部内容,但也能打开一个突破口。

影片一开始以莉丝吃掉一枝花为开篇,到最后的结束部分是凡多在莉丝的坟头放了一枝花为结尾,这样前呼后应的处理方式让影片显得很连贯,同时也能很好的串联起来整个电影的主体,什么主题呢?就是一开始我们讨论的话题,生与死。

凡多和莉丝可以看作为一个整体,表面上他们是一对情侣,实际上可以看作为一个人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肉体,另一部分是灵魂。肉体和灵魂是无法分家的,分开后则意味着他们其中的某一个要死去。凡多想要离开莉丝,,我们先不去区分凡多到底是肉体还是灵魂,单就这种离开做一个归纳,凡多想要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分开,或者是凡多想要尝试一种新的生活,这种生活中包含着生死当中的一个。单纯的生或者是单纯的死都没法独立存在的。因此,凡多的尝试注定失败。

莉丝代表着什么?思想还是肉身,生或者是死,这都不重要了,莉丝代表着一种存在,这种存在需要依附在凡多身上,然而看似莉丝掌握了凡多的行动轨迹,然而一旦凡多离开了莉丝,莉丝依旧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因此,用情侣的关系来描述这种相互依存的整体是非常客观的。

两个相互依存却又无法割舍的整体是没办法分开的,然而当这样的一个整体无法达到整齐划一的时候,凡多最终选择了杀死莉丝,而自己却没有办法独立于莉丝而存在,因此,凡多最终也迎来了自裁。

这就是本片可以解释的某一种核心观点,或许创作者对于生与死的讨论没有这么简单,或许创作者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而最终用本片成功的传达了自己的这种思想,然而对于观众而言,一部电影总是需要找出一种核心思想来总结的。如果没有,抓住其中的一点也是可以的。生与死或许不是本片的中心思想,但是可以借代概括本片的某一个部分,这就足够了。

我们没法找到一种普遍的价值观来衡量所有的事情,有些事情注定无法逃离,就如同凡多和莉丝那样。生与死本来就是一个大循环,生生不息才得以最终进行。然而对凡多和莉丝而言,这种生生不息的变数太多了,因为这么多的变数,死亡或许才是一种出路,逃离循环是可以的,结束循环也未必难说。

……

你好,再见

 4 ) 这个导演是个牛逼人

看过他的三部曲。其实导演杨是个神秘主义哲学家。他的很多东西,都是有神秘主义倾向的。比如遁地鼠,圣山等。
了解禅宗和庄子的人,可能看这个导演的这些影片,才会有感觉。
比如圣山,就是寻找圣人的过程和启示。呵呵

 5 ) 简介了 不是目的 也不是过程 而是你自己知道的东西

简介了 不是目的 也不是过程 而是你自己知道的东西

男人与女人
你们到底是什么样子
导演的道出

 6 ) 很多不懂--吃个小螃蟹

第二次看这种黑白宗教类型的片子,第一次是《第七封印》,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虽然宗教题材加上黑白画面和少言寡语的角色是典型的闷片招牌,但是看过之后却感觉畅快非凡,大有清喉润肺之功效。不过……由于影片中大量的宗教意象与暗示,而抛开导演的宗教观点来谈论死亡和电影太过苍白,所以一直按着没敢妄加评论… 今天看了西班牙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凡多与丽丝》,除了宗教之外,丽丝和凡多的爱情以及一些列的疑问让我不吐不快。于是趁还没有忘记和混乱之前记录下这一些文字以供和大家探讨。

先来介绍一下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第一次看到他资料的时候被震了。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剧作家,电影导演,演员,作曲人,制片人,同时还是比较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和精神治疗医师。16岁时开始发表诗作,17岁开始参与哑剧、木偶剧演出,24岁赴巴黎学习哑剧义素,曾参与马歇•马叟剧团的巡回表演。花费了超过15年的时间来研究塔罗牌,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心里治疗体系,基本原理是用艺术表演作用与病人的潜意识从而达到心里治疗的效果。
也许是天赋太过禀异,佐杜洛夫斯基的电影中重斥这大量颠覆传统的宗教信息,传说和暗喻,据说《凡多与丽丝》在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电影节上映时由于影片怪诞惊人的镜头观众们都被吓得四散逃走,并引发了骚乱。因此,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走上了长期的海外流亡拍片历程。

《凡多与丽丝》讲述的是一对恋人寻找“塔尔”国的故事。影片的开端,诡异的宗教画和耳语般的话外音描述了一个叫做“塔尔”的理想国。传说只要到了“塔尔”,就可以获得美酒和食物,幸福与永恒;可以领悟真正的生命,爱与被爱,并知晓未来,而且,在“塔尔”永远不会遗弃任何一个人。

丽丝,有洁白的肌肤和妩媚的眼睛。当她侧趟在床榻上食下一朵白玫瑰的时候,仿佛可以闻到满身从体内溢出的芬芳。导演说丽丝代表着人类的纯洁。
凡多,头上带着铝制的漏斗,有点像那个伴随桃乐丝(《绿野仙踪》里的小女孩)一同冒险,勇敢善良,却因为没有 “真心”而伤感的铁皮人。这个男孩有些先天的愚顿总是带着些痴疯的癫狂。
因为丽丝的双腿不能走路,所以他们决心找到“塔尔”国,过上幸福的生活。

最初的旅途,颠簸而幸福,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你真的爱我么?”丽丝很认真的问。
“是的,我不想你死。我会为你做很多的事。”凡多回答。
“凡多,你真好。”“不要离开我,我只有你。”丽丝总是对凡多反复地说着,好像一条温顺地小狗一样依附着主人。
丽丝说:“我只有你”的时候,我总是禁不住的伤感。看着两个病态的人互相帮扶着在迷宫的地图上颠颠簸簸的去寻找一个不存在的理想国总是让人有些心酸。
而且这实在是算不上一段好的爱情。
时常癫狂的凡多总是伤害到柔弱的丽丝,而丽丝的顺从又是那样的彻底,甚至是过分,像是受虐之后所产生的病态一样,伤的越深就越是依恋。
当凡多伤害丽丝的时我都会想起一句话:“爱你,折磨你,折磨你到死,才知道我有多爱你。不然,我永远也不会知道。”
导演说凡多折磨丽丝是为了体验。体验强烈的爱和拥有,同时也体验自己造成的巨大的伤痛。就像DVD封套上的那幅海报一样,丽丝的身体上图满了仿佛邪恶的巫毒符号般字母,而那些字母都组成一个单词:Fando(凡多)。
凡多在儿童时期被剥夺了一切,一切权利和拥有。追求浮华的母亲亲手葬送了凡多的父亲,陪伴他童年的只是一面可以敲响的圆鼓。制造些小吵闹就是他唯一的权利和快乐。当长大之后这种缺失投射在丽丝身上就变成了强烈的控制和占有,像是一个顽童的试验一样,只有看着对方不断的忍受自己的伤害还能体会到那份真实的爱情。
而丽丝的懦弱同样来自于童年的阴影——幼奸。这个事实让丽丝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对于成人世界的陌生和恐惧让她把凡多当作了躲藏屏障。只有凡多在身边世界还是安全的,不管凡多怎样的暴虐和疯狂,她始终紧紧的依恋着他不能放手。

人的一生会因童年的境遇而产生重大的差异,这一点是心理学的共识。作为精神分析医师的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更是深刻的了解这一点,他把这种认识推广到了整个人类社会。他说我们成人世界一直都在破坏着生活和人性种的纯洁,这是一个充满了恋童癖的变态社会。
而在这个变态社会下生活的每一代人也必定是畸形的。

最喜欢丽丝与凡多的对话,有时很儿童却往往动人。
当凡多和丽丝经过一处墓地时,丽丝唱了一首忧伤的歌“我将死去,没有人会记得我…”凡多听了,眼神深情,说:“我会记得你。我会带着花和狗去祭你,在葬礼上低唱一曲《死亡多美妙》。”
画面突然在“死亡多么美妙~”的音乐中变的欢快起来。凡多与丽丝随着快乐的音乐模拟各种死亡的神态。他们如此的欣喜和投入,仿佛面对死亡时真的可以如此惬意。
然而快乐是短暂的,随之而来的是深切的忧伤。“死亡多么美妙”一直伴随着他们寻找塔尔的路程,仿佛有谁在冥冥之中指出了一个去向。

在寻找“塔尔”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这些突然冒出来的人们总是想要把凡多从丽丝的身边带走。
第一次,废墟中的贵族。我想也许他们代表着短暂的激情。贵族们随着燃烧的钢琴所演奏出的曲子无所事事地扭动着身躯,一群无聊地夫人们将凡多带走加入了他们捉迷藏地游戏。他们用声音、以及肉体来吸引凡多的注意,凡多抚摸着这些不知名的女人的身体在游戏中沉迷。当蒙着双眼的白沙被取下时,凡多才发觉这些肉体的引诱不过是为了满足无聊的人们空虚和丑恶的心灵,他只是被人取笑的对象。感到羞愧与愤怒,于是他回到了丽丝的身边。
第二次,泥浆中的人群。我觉得这应该象征着困境。泥泞的河流中趟满了停滞不前的男女老少,在恶臭的泥浆中抚摸自己与他人的身躯。我的感觉这个意向是在反映甘于现状与同流合污的人们。凡多把丽丝从身上放入泥水中,“你不能走但是可以站。”他说着调皮的离开了丽丝并向她道别。无助的丽丝只能抱紧双臂哀求凡多“回来凡多,我需要你。”
看似一个恶作剧,其实暗喻了凡多向丽丝提出的一个问题和他自身的心理选择。将丽丝像个包袱一样的抛弃在困境当中,这种轻松让他感到快乐。“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情愿留在这里呢?”凡多像个孩子一样等待着丽丝的回答,但是强烈的爱让丽丝的召唤很快发生了作用。凡多返回身将丽丝抱出“看我多好,回来领你了。”那种真缜怪的语气既无奈又甜蜜,真实地戳动人心。
第三次,皮鞭与强权。这一次阻挠出现之前,凡多已经离开了丽丝。离开是在“困境阻挠”的后遗症作用下发生的。凡多找了一个生气的借口把丽丝抛弃,独自逃跑的路上遇到了强大的对手。一群拿着皮鞭和保龄球的强壮女人挡住了凡多的去路,繁多的父亲也加入了她们。这是一次强大的权利和压力的镇压,父亲代表了传统的势力,而皮鞭女则是社会群体中把持力量、口碑与准则的代表。本应在坟墓中枯朽的父亲跳出来把凡多丢进尸坑,然后与皮鞭女们一同肌肤相亲,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现实,保守与强权势力的联合镇压。
当然之后还有很多次,穿着华丽贵服装的男人们,也许代表着虚荣和谎言;吃个不停的母亲,代表着盲目的物质追求……种种诱惑之后,最终凡多都留在了丽丝的身边。
但是,他们却始终在原地打转,从没离开过矿窑一样的山谷。

我想可能“塔尔”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有时它叫做理想,有时是爱情,有时是荣誉或者其他更多。我们每个人都曾踏上寻找塔尔的路程,在前进的过程中克服国过困难和阻力,有时甚至是来自父母与全世界的背离。也曾有很多人都孤注一掷的坚定下来。但是究竟哪一条路才能真正把我们引向那个无忧的国度?究竟塔尔在哪?是否有一颗孤注一掷的决心就够了呢?
曾经在凡多和丽丝刚刚启程的时候,他们遇到过一个行为诡异的教士。
凡多问:“这是去塔尔的路么?”
教士让凡多看了看周围,每一个岩洞里都有尸体,每走一步都可以看到垂死挣扎和喘息的人。
教士说:“你说是就是了。”
凡多立即兴奋地说:“这就是塔尔!”
于是大家一起开怀大笑。
当“塔尔”成为如此迷茫的一个存在,真正的“塔尔”是否只是我们为了继续生活的一个理由。

最终,凡多因为无法遏制的愤怒将丽丝杀死,当他清醒的时候,人们已经把死去的丽丝当作圣人一样棺殓,并且每个人都用剪刀取走了丽丝身体的一部分吞下以求开化。悲伤的凡多按照莉丝生前的承诺将她埋葬,带着狗去丽丝的坟头放上了一朵白色的玫瑰花。他躺在她坟墓旁,脑海中出现了健康的丽丝,牵着他的手一同奔向葱郁的森林。“回答我,丽丝,”凡多反复的念着她的名字,直到落下的树叶几乎将他埋没,也许直到生命的终结。
或许,死亡也是“塔尔”的一个隐喻?
唯有死亡是终止一切痛苦的终极;理想国和追逐是虚无的,唯有死亡才是真实。这种观点倒是和《第七封印》中英格玛·伯格曼的思想倒是十分的贴近。

当然,也很有可能以上这些都不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想要表达的(=。=)其中太多的宗教元素和超现实的暗喻我都无从解释,只能把自己的这一系列的发问呈现在这里,希望真正看懂的朋友能够帮助我理解。

原文地址:http://www.i35mm.cn/filmreview/919

 7 ) 佐老爷子,你还想让我多爱你

完全活在二人世界里的两个疯子在寻找塔尔之城(生命的至高美好)的路上发生的故事,他们受世人排挤,受怪人喜爱,又经历了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经历了信任和欺骗,从至死不渝的相爱走向了灭亡。

有无数的精彩的台词经典无比,寓意丰厚的语言已经够让人留恋,如果再逐个剖析内容就太多了,同时导演用的各种分镜以及似乎不明所以的配乐都颇具癫狂艺术美感,黑白的镜头给人以强烈的年代感并加强了“午夜电影”的感觉,从哪方面看都实在是艺术佳作。

然而无论是哪里的词条,无论是关于佐杜洛夫斯基还是他的某些作品,内容都太过单一,甚至有许多重复,这或许符合美好的东西都想占为己有的心理,但让我了解他的地方也太少,这样一个疯癫的老头实在太可爱太让人惊喜了,你无法不被他能够一眼穿透灵魂的魅力折服,他为了艺术和自己的精神、灵魂,一直在走着旁人看起来边缘且极端的道路,难以想象这部影片中那些疯狂的作为会让当时的群众以多么恶毒的语言和行为来攻击他(真正的异装癖本色出演、一个礼拜被强暴七次的街头女当女主、割开布娃娃的下体塞幼蛇……太多了),但反而更让我站到他那一边,这是神的魅力啊。

 8 ) 那凝固似十字架的爱情

巨喜欢这个片子。当然和那三部曲是不同概念的比较,所以也无谓之比较而已。

杨德早期长片,开片就是丽丝躺在床上吃下一朵花的情景,全片黑白,不能只是一个美字能够形容,所有的一切都很美,包括丽丝在内。

凡多带着丽丝寻找传说的中神秘之城,路上凡多一次次的受到诱惑离开丽丝,每当此时,丽丝总是在原地不能动弹的唯独口中不变的喊着“凡多,凡多。。。”唯一庆幸的是凡多总是在最后想起丽丝而回到她的身边,此时他们相拥的画面带着足够大的幸福以及不死的爱情。以各样的方式回到她的身边,那不离弃的拥抱如同一个凝固着的十字架将他们深深栓在一起,他对她是如此热爱。

途中的幻想,包括他俩一个个怪异静默的瞬间,和互相写满名字的身体,全是爱情中最最完美的神话。

最后凡多将丽丝暴打致死,只有毁灭才能真正体会,带着狗和鲜花去看丽丝,这是曾经答应她的。他真的爱她。



作为超现实奇葩的此作虽比不上他的后三部曲,但是我真的巨非常喜欢,与那三部曲无法比较,从《圣血》的初识cult到后来《圣山》的美丽,而到最后《鼹鼠》的如此超现实,终是不能自拔的陷在杨德的影像世界中。而F&L带着强烈黑白色调的宗教气氛透露着一个荒诞但是美丽的爱情。最终死于毁灭死于决绝。

庆幸的还可以欣赏一遍导演评论,那么将更好的理解里面的各种哲学,宗教,性,爱情,甚至塔罗等等的元素。

建议收碟,里面还包含杨德一个早期短片,自编自导自演。而且还附带导演评论,我觉得他的片子看了之后再看个导演评论版理解的会好很多。

 短评

很多電影的母本。構圖能力不錯。

7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佐杜洛夫斯基真是疯了一辈子啊,这要是在中国,早被拉出去续了不知多少回了,直到最近的《诗无尽头》还让儿子与侏儒做爱(当他儿子也挺不容易的)。。“死亡多么美妙,死亡多么美妙,我会去祭你,带着花和狗,带着花和狗”

8分钟前
  • 独自退场
  • 推荐

8/10。咀嚼鲜花的莉丝灵魂纯洁,凡多却要虐待捆绑获得拥有的快感,他贪恋肉身两次想抛弃灵魂又寻回,蒙眼双手抚摸女性亲吻男性从而遭到贵族的嘲笑,皮鞭女们拿着保龄球攻击他代表当权者的镇压,圆鼓/父亲肚子里剖出的小鸟是追逐幸福的虚无,最终群众为莉丝举行棺殓肢解分掉了她的身体以求圣子的庇佑。

10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妖人才露狰狞。一定要看评论轨。附送的纪录片很好,有妖怪和莫比斯的交情

12分钟前
  • 大刚
  • 还行

相比不如他的《圣山》和《鼹鼠》,有些地方感觉还是有点粗糙,效果也不及后作。

16分钟前
  • 合纥
  • 还行

喜欢开头的 我是钢琴家 少掉一只手可以变成画家 另一只为断了 我可以变成舞蹈家 两条腿也砍掉 我可以变成歌手 再割下头 我的皮可以做一面鼓 烧了后 我可以变成一片云 云消雾散 我会变成雨 去塔尔

17分钟前
  • ffffff
  • 力荐

果断放弃,没必非要喜欢你喜欢的片

19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如果你成了钢琴家,就砍掉你的手;如果你成了画家,就砍掉你另一只手;如果你成为舞蹈家,就砍掉你的一双脚;如果你成为歌唱家,就砍掉你的头

24分钟前
  • 香蕉屎⊙
  • 还行

“笼子里出生的鸟,认为飞翔是一种病!”“对鸟而言,自由飞翔本是天性,却因为笼子的禁锢,而竟爱上笼子,丢掉向往自由的天性,并认为这是一种保护。”

28分钟前
  • 孔乙己
  • 力荐

五颗星,曾写过一个简短的感受,我只能说她太美,那种凝固的如同十字架的爱情让我羡慕。

31分钟前
  • hongyanbaifa
  • 力荐

丽丝被剥夺了行动能力,思想也未能幸免。看似强者的凡多,也不过是被蒙蔽双眼的愚弄对象。技法超炫,意识形态也弹眼落睛。当废墟里的文化象征也遭到摧毁,末日审判开始降临。挣扎在泥淖中的信仰,遭到肆意的破坏、残酷的暴行、冷血的迫害。发指到生前被吸血、死后寝其皮食其肉。自由被他们玩弄于股掌间

34分钟前
  • 麻麻睇
  • 力荐

开头以为是[吃花的女孩],道具不错。导演一贯的风格,形式大于内容

38分钟前
  • Eccentric Cat
  • 还行

一次痛苦的观影经历

39分钟前
  • 末学
  • 力荐

我觉得凡多与丽丝跟雏菊有些感性上非常像的东西,而且这种感性是我非常喜欢的,尤其在看的时候,不用理性思考,跟着直觉走的感觉真棒

43分钟前
  • 电影怪
  • 力荐

嗜怪徒必看美到极致!后劲儿略微不足

44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浪漫死了,这片讲的是男女爱情之路上所能遭遇到的一切,如果你是本片的主角,你又会怎么做呢?本片之所以处理成黑白影像是因为导演想激发我们的想象空间与加强观众回忆本片的效果。至此,我已经把高分左杜洛夫斯基电影全看完了,接下来就坐等2013年的《La Danza de la Realidad》了,大师,来年再相会

47分钟前
  • Jiajiachan
  • 推荐

7。不小心快进了半小时竟然一直没发现。。

48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I will die,And no one will remember me"Yes, Lis. I'll remember you.I'll visit your grave.And at your funeral,I'll sing in a low voice..

5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Many his later cult elements. May be too long, story is simple. Quite a few things to learn. No comment on the love theme itself.

55分钟前
  • Melchizedek
  • 推荐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导演的电影长片处女作,影像内容已初具其邪典另类的风格,好些诡异奇特的情节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仍旧可以看到类似的桥段。—— “第一章” 它会征服你,决不抛弃你;“第二章” 塔尔在他的头脑里面;“第三章“ 孤独的男人总是有人陪伴;“第四章” 当我想要将自己和她分开… —— P.S.:为看这部电影花了我好些时间。

6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