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星战场

动作片美国2012

主演:泰勒·克奇,琳恩·柯林斯,托马斯·哈登·丘奇,威廉·达福,萨曼莎·莫顿,马克·斯特朗,多米尼克·韦斯特,塞伦·希德,詹姆斯·鲍弗,布莱恩·科兰斯顿,波利·沃克,达里尔·沙巴拉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

播放地址

 剧照

异星战场 剧照 NO.1异星战场 剧照 NO.2异星战场 剧照 NO.3异星战场 剧照 NO.4异星战场 剧照 NO.5异星战场 剧照 NO.6异星战场 剧照 NO.13异星战场 剧照 NO.14异星战场 剧照 NO.15异星战场 剧照 NO.16异星战场 剧照 NO.17异星战场 剧照 NO.18异星战场 剧照 NO.19异星战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05:55

详细剧情

  曾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著名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带来全新力作《异星战场》,一部以神秘壮丽的火星为背景的史诗动作冒险巨制。影片根据埃德加·赖斯·巴勒斯于20世纪初创作的经典科幻小说《火星公主》改编,故事 讲述美国内战时期,饱受创伤的前军官约翰·卡特(泰勒·克奇 Taylor Kitsch 饰)无意间穿越到了火星。由于引力不同,约翰成为了力大无穷、弹跳如飞的“超人”,也因此卷入当地几大族群的冲突,周旋于美丽的公主德佳·索丽斯(琳恩·柯林斯 Lynn Collins 饰),英勇的盟友塔斯·塔卡斯(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 饰)与狡猾的敌人萨博·赞恩之间。然而地球上战火纷飞带来的痛苦,早已让约翰无心恋战;虽然几大族群都将他视为能够拯救火星的关键人物,可他真的能抛下过去,担负起保卫人民的重任,拯救这个水深火热的世界,扭转异星战场的命运吗?

 长篇影评

 1 ) 至少人设喝场景很好

剧情没什么特别的新意,主人公偶然找到通往外星球的通道,到了外星球遭到野人族绑架,通过自身特异功能得到拥戴。

然后不出意料的爱上一个女公主,为了爱情,帮助女公主与邪恶势力周旋,最终在受拥戴野人族的帮助下,剿灭了邪恶势力,粉碎了神的意志。

最终,通过人类的智慧重新获得通道钥匙,与女主角相爱永远。

值得称道的是电影的人物设定以及场景的设计,堪称精彩。将现代的科技与复古的智慧结合的很到位。

 2 ) 由<John Carter>谈运动捕捉(motion capture)在电影里的作用

运动捕捉(motoin capture,后文简称mocap)在科研领域大概有接近20年的时间,真正大规模用在电影领域,大概就是5年左右的时间。自从在《阿凡达》(Avatar)里一展伸手,开始为大众所熟悉。之后的好莱坞大片里,几乎每部电影有用到mocap技术。之所以想拿<John Carter>这部片子来说运动捕捉,一是它刚上映,大家关注都比较高,二是这里面同时用到了三种运动捕捉, 分别是肢体运动捕捉,表情捕捉和动物运动捕捉。广义上的运动捕捉应该是包括这三大类的,不过大家平时说的mocap技术基本上是指肢体运动捕捉,也就是只捕捉四肢和躯干的。要捕捉人的表情,难度在于其复杂程度,肌肉多,建模难度大,而同时表情丰富,需要的精度比较高(这可以看我同学写的另一篇文章,是从<听听历险记>谈面部表情 。

动物捕捉难度在于没有固定的尺寸和骨架模型,大到大象,小到蚂蚁,这基本上很难有固定的模型,现在比较多的动物捕捉也就是狗的运动。在<John Carter>里,制作组就曾试图采集骆驼的运动数据来模拟Tharks他们骑的“犀牛”的运动。



第一部广泛使用mocap技术的电影是Sinbad: Beyond the Veil of Mists, 这是一部2000年的动画电影(Feature Animation)。面部表情缺失很严重,运动也很单调,基本上是以简单的走路,跑步,跳跃等运动,角色之间的打斗也比较简单。而且当时的渲染的技术确实让人汗颜,整体的画面比起现在的<玩具总动员><汽车总动员>来说,差距太远,不过这也是由当时的技术限制的。

 

《极地特快》(Polar Express)也是一部大量采用mocap技术的电影,其中我们的汤姆汉克斯(Tom Hanks)还同时做了若干个角色的运动表演。但看完了这部动画电影以后,人物的动作确实显得僵硬,这也是后文里即将要提到的mocap的一个致命缺点。




正如前文所说,在近几年的大片里,mocap几乎如同吃饭离不开筷子一样,在每部电影的制作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夸张的说,它的出现,让无数人“闻风散胆“,一方面,演员认为自己的饭碗不稳了,以后的电影已经和真人演员告别了,另一方面,动画师认为自己要彻底下岗了。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这两种人都没有下岗,而且也基本肯定的说,这两类人不会因为mocap而下岗。相反,mocap技术在电影里的应用还需要依靠这两类人。虽然呈现在屏幕上的是虚拟角色,可是捕捉到的真实演员的运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角色的表现力,好演员依然是电影里至关重要的因素。不过可能偶像派的演员会有影响,实力派的演员则可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而对于动画师来说,mocap采集到的数据不可能直接应用到虚拟角色上面,基本上都要有动画师的后期处理,甚至有些不能被捕捉的运动,依然要靠动画师的传统关键帧的手段来实现。

mocap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对于行业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在我们却没有看到它具有颠覆传统生产流水线的实力。事实上,在如今的电影制作流程中,它的角色是十分尴尬的。很多导演都不喜欢用mocap,重要的角色都是要动画师一帧一帧的手调每个关节。皮克斯在<汽车总动员>里打出的标语是"纯手工动画,无运动捕捉"的标语("100% Pure Animation – No Motion Capture!")。深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mocap有若干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

1. 预算限制。一套教学级别的设备下来大概是100万RMB,工业级别则另说了,要看导演想要什么样的配置。对于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来说预算承受不了。现在商业产品做的最好的是Vicon和Motion Analysis两家


2. 场地限制。mocap采集数据主要靠两种途径:光学捕捉和感应器捕捉。光学捕捉又分为有标记(marker-based)和无标记(marker-less)两种,现在成熟的商用产品基本上是marker-based,它精度高,marker-less正处于科研到工业应用的过程。为了避免可见光的干扰,一般采用的是红外线来捕捉marker的运动。所以前期的mocap依靠光学捕捉,它必须要在室内固定的场所进行,要搭建红外线的发射器和感应器,这极大的限制了mocap的应用。而除了光学捕捉,通过磁场和加速度感应关节运动也是另一种技术,它不受场地限制,但精度有问题。


3. 表演限制。mocap如果采用光学捕捉的话,当被遮挡的光学感应器太多时,系统就无法正确的分析此时演员的姿势。这个缺点限制了演员不能做过于复杂或迅速变化的运动,进一步限制了mocap的实际应用。


4. 无法实时判断效果。现在的大部分mocap系统已经可以实时的用与表演者相同的骨架模型来观察运动效果了,可是无法实时的呈现出最后虚拟角色上的效果。如果失败,则需要重复拍摄,如果涉及多个角色,则多个角色均要重拍.


5. 能捕捉到的运动有限。mocap只能捕捉真实角色可以做出的运动,但是很多电影里面,主角是很牛的!!!于是超自然的运动也是无法捕捉的,需要动画师自己来制作。


6. 运动难以修改。捕捉下来的数据难以修改,如果修改一部分的话,会显得和剩余部分不协调,失去自然。而如果去改变全身动作的话,又成本很大,这和动画师完全手调就区别不大了,效果还没有后者好。再比如很多导演喜欢用Retiming这个效果,这对于mocap的数据来说挑战就很大,因为mocap的数据说到底是离散的帧数据,要去做retiming就要去重新采样,容易出现失真的情况。


7. 运动重定向(motion retargetting)困难。运动重定向也就是把捕捉下来的运动数据重定向到虚拟角色上面,这在前10年还是很热的研究课题,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但是依旧没有完美的解决,现在还有人在做。当真实角色和虚拟角色相差太多的时候,比如<John Carter>里真实演员和Thark之间的骨架有明显的不同,单纯的拉伸四肢会导致明显的运动失真(比如走路的时候支撑脚会有滑动,称为foot-skating,也比如两个角色之间握手或者打斗,或者角色和外部环境有接触的时候,失真很明显就看出)。在皮克斯的《汽车总动员》里,遇到非人物的角色,给运动重定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虚拟角色和真实演员存在差异,即使骨架的拓扑结构是一样的,比例不一样也会有很大的问题)


以上的缺点限制了mocap技术的应用,但是这也不代表mocap就没有它的地位了。正如前文所说,绝大多数的好莱坞大片都采用了这个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比如说在<阿凡达> (Avatar) 里卡梅隆用来捕捉面部表情只用了一个摄像头,在<John Carter>里,他们就用了两个摄像头同时来捕捉面部表情。而同时随着科研人员不断的提出各种方法来改进mocap数据的处理,mocap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了实际的电影制作里。





(<John Carter>里的面部表情捕捉)

事实上,除了真正将捕捉到的运动附加到虚拟角色上面,mocap技术现在正在更广泛的用在电影制作的其他领域:

1. 给动画师做Reference。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应用。虽然说捕捉的数据不能直接应用在虚拟角色上面,但是给动画师做参考还是有价值的。

 


2. 做Previsulization。这是大家不太熟悉的一块,现在电影在真正上摄像机拍之前,导演是需要把剧本按照故事线先来个草稿,这个时候不需要精确的动作,也不需要高标准的渲染合成,也不用复杂的模型和贴图,主要目的是场景的布置和摄像机的定位。这个时候虚拟角色的运动一般就用mocap来做,速度很快,很多导演都愿意用这个。现在的Previs已经应用很广泛了,已经有很多公司专门为电影做Previs



(<怪物史莱克>Shrek的Previs的效果)


3. 做群体运动仿真(Crowd Simulation)或者背景角色的仿真。群体仿真里面,像<John Carter>里面的Tharks,制作组就用mocap采集了大概800个不同的人的运动片段,然后再附到群体中单一角色上,这样做出来的效果更丰富,自然。



(<John Carter>里Tharks的群体运动的仿真)

mocap技术发展到现在,基本上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或者也是瓶颈期。大家除了提高帧速、感应器数量、摄像机数量等硬件之外,突破性的创新还没有。mocap的未来发展,一是要看电影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比如走入立体放映的话,对于mocap来说还是有优势的,二是要看能不能解决运动重定向的问题,能否提出简单有效的方法来把捕捉到的运动数据重定向到任意的虚拟角色上,三是要看自身技术能否有创新,除了光学捕捉和感应器捕捉之外,如果能有其他捕捉方式,则有可能会进一步提升mocap在电影制作里的地位。


欢迎大家来踩我的个人网站,嘿嘿

www.motionsynthesis.org

(豆瓣上不能贴图,恩)原文发表在我的校内上:

http://blog.renren.com/blog/238158471/812364639?frommyblog

 3 ) 痴醉于另一个次元的Virginia

三星半,跪求豆瓣半星系统尽早出台
  
玩游戏的人特别有感触,看小说的人也一样,这电影说的就是另外一个世界,虚拟的,却让人特别神往的世界。
  
显然John Carter就是深深迷恋Barsoom(火星),以至于只想回到火星去。当然这也不能怪他,1868年的美国,也不过尔尔,破房子破瓦的怪不得人家着急要穿越。没办法,谁让原作小说《火星公主》写于1917年呢,估计是穿越小说的鼻祖了吧,后来的《星战》《阿凡达》都是借鉴了这部小说的元素。所以看到四只手的高瘦外星人时请不要激动大喊这货不是阿凡达么!反过来想想是阿凡达抄的这货吧。
  
皮克斯出来的动画导演Andrew Stanton(《海底总动员》、Wall-E等),算是首次弄起了真人电影,等于是步了Brad Bird的后尘,片末还顺带感激了祖师爷乔帮主。不过导演的确在真人电影上还是嫩了点,前有Wall-E这样的优秀作品,恐怕压力山大,看下了全片,感觉的确不如《碟中谍4》,票房什么的,先考虑回本吧,2亿半不是那么好收的。
  
男主角Taylor Kitsch算是模特出身,后来靠《胜利之光》打响了名气,之后加盟休·杰克曼主演的《金刚狼》,出演“牌皇”帅气无比。之后他又击败乔·哈姆、乔什·杜哈明等人拿到了本片男主角,今年他还有两部大片《超级战舰》和《野蛮人》,估计也会成为年度男星之一。一袭长发说不好要掀起长发美男的再兴,果不其然,电影开场没多久就各种露点,卖肉卖得不遗余力,狼女基佬们有福了。
  
除去这位帅哥,老牌英国男星Dominic West和Mark Strong也在电影里双双出演反派,前者刚愎自用暴戾成性,后者阴毒狡诈千面娇娃,两人演技双双迸发,和男主打得火热从头打到尾,辛苦了!此外不得不提一下酱油角色James Purefoy,这位英国男星也在他短短的酱油时间里客串了一位帅气的王子,他对男主娇嗔卖萌多次要求其挟持自己的戏份堪称经典,这华丽丽的男小三,闪瞎多少基佬腐女的钛金狗眼哟!最后还要提到年度劳模塞伦·希德 Ciarán Hinds,这货绝对能和女劳模Jessica Chastain的辛勤程度有的一拼,去年他和Mark Strong一起演了《锅匠》,今年新年伊始就有三部电影上映《黑衣女人》《恶灵骑士2》还有这部里演女主他爹,英国男星真是鞠躬尽瘁啊。
  
再来说说女主Lynn Collins,不得不说还是前凸后翘身材宜人的,再加上那蓝蓝的眼睛深深的肤色(当然了人家是Red people),真是美艳不可方物,无怪乎John Carter英雄难过美人关,家也不想回了。
  
除了卡司令人满意之外,电影(也可以说是原著)还是成功地意淫出了火星上的一片繁荣的景象,三个势力Zodanga,Helium,Tharks之间虽然战火纷纷,但火星其实也是有山有水,有篱笆女人和狗的,虽然不及阿凡达,宏大的世界观还是令人满意的。从剧情上来说,基本还算合理,只不过可能小说的年代久远,还是被烙上了深深的地方印记:Virginia从头到尾被男主和一干人等喊个没完,中士是有多热爱自己的故乡,作者是有眷恋脚下的土地,不过思乡情再怯,亡妻丧子再痛苦,也敌不过火星公主的美貌,John Carter还是决定在另一个次元重新做人,好比一场突如其来的春梦,就这么决定赖着不走了。至此剧情还算有高潮,特别是最后结尾小反转,还给人小惊喜了一下,此外,人设也很有爱,特别是四只手的Tharks那支,蓝血怪物都有点小萌,更别提那只飞毛腿导弹狗了,果然这年头是个电影就要弄只宠物出来卖萌,从《艺术家》《初学者》到《抗癌的我》,这不,连外星狗都要出来卖萌救主,挡都挡不住。此外,那些Tharks宝宝们也挺萌的,简直是猪猡再世啊。
  
从技术上来说,电影的3D真的是比较坑爹,鄙人看的IMAX版也没多少视效增强,3D的效果比较一般,连往屏幕上扔东西这种低手段3D都省了,完全不能和《雨果》比,不过平面二维视效还是可以的,有几个画面特别赞,比如John Carter纵身跃起一刀斩下Tharks的恶头目那一幕,真是干净利落帅气大方,一丝多余都没有,剪辑也值得赞一下。视效算是能值回不少票价,音效也还是可圈可点的,John Carter一人匹敌万军之师时的音效加上他埋葬亡妻的画面闪回,还是看得挺让人鼻酸的,从技术上来说,虽然不如《阿凡达》细腻,但是已经算是上乘之作了。
  
不过电影还是没能给人惊喜,故事本身就有点老套,英雄成就霸业抱得美人归,要讲出新意还真不容易。不过考虑到这毕竟是暑期档序幕的开山之作,三月份低迷的票房也需要被震一震,这部电影的价值还是有的,再加上对乔帮主的致敬,以及通篇的科幻复古,腐基宅们还是有不少感动的点,我想曾经沉迷于另一个虚拟次元的人,看这部电影应该还是会有一点点触动,能理解为什么John Carter和作者,都如此痴迷于另一个不存在的幻想空间,就像小时候总想着能穿越到古装电视剧里变成一位帅哥或者美女,拥有盖世的飘逸的功夫,快意恩仇仗剑江湖。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有这样一个幻想中的美好次元,美好刺激,令人不能自拔。或许在另一个次元,我们才能实现那些,曾经失落的梦想。

 4 ) 《异星战场》:到火星当超人

        穿越题材全球火爆,去年伍迪•艾伦玩了一把文艺范儿十足的穿越,《午夜巴黎》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这部《异星战场》故事的关键点也是穿越,说它拾人牙慧实在是有点冤,因为它改编自大概100年前的小说,要说玩穿越,它比《午夜巴黎》、比国内扎堆的穿越宫廷剧都要久远。可是,电影的效果却差强人意,观影过程昏昏欲睡,如果把账算在题材上面,也只能感叹生不逢时了。

        《异星战场》故事的主人公约翰•卡特从地球穿越到火星完全是一次偶然,来到陌生领地后,发现自己身轻如燕,一蹦三尺高、一蹦十丈远,俨然另一个超人。片中给出的解释是骨骼密度与火星环境的一种不易说清的比例关系造就的。随后,在火星上三方势力的博弈中,一出现就显得天赋异禀的约翰•卡特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挫败了坏人的阴谋,而且抱得美人归。就是这么俗套的故事,导演在此过程中穿插了诸多主人公悲伤过去的闪回镜头,意图应该是想拉升故事的深度,拓宽人物塑造的广度。不过于故事整体来说,这些安排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作为展现外星球异族大战的商业片,本片有不少的大场面,在如今科技已臻成熟的情况下,场面制作无可非议,但也仅此而已,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段落。留下少许印象的有两处:一是火星飞船,有状似蜻蜓的翅膀,人员可以站到甲板上,是真正飞“船”的概念;二是奔跑速度超快的火星萌狗,这真的是一个卖萌的年代,《异星战场》里的萌狗除了跑得快,再有就是丑得很。关于本片的其他印象,只剩下各种似曾相识,《超人》、《阿凡达》、《泰山》、《星球大战》……

 5 ) 美国片有共性,但也有个性(喜欢非主角苏拉和乌拉)

    影片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创作的小说,原小说发表于1912年。本片根据该系列小说的第一本改编而来,讲述美国内战时饱受创伤的前军官John Carter(泰勒·克奇扮演)莫名其妙地被带到了火星,由于引力不同,约翰成为了力大无穷、弹跳如飞的“超人”,随后被迫卷入了当地居民几大族群间的一场空前冲突。这是约翰·卡特这个人物第一次以真人电影的方式登上大银幕。而他登上大银幕的这一年,也恰好是这套小说的100周年纪念。

 
    这部由曾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著名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带来的全新力作是一部以神秘壮丽的火星为背景的史诗动作冒险巨制。回顾预告介绍中所描述的:然而地球上战火纷飞带来的痛苦,早已让约翰无心恋战;虽然几大族群都将他视为能够拯救火星的关键人物,可他真的能抛下过去,担负起保卫人民的重任,拯救这个水深火热的世界,扭转异星战场的命运吗? 答案是肯定的,他能!美国人很擅长拍摄这种英雄主义的大片,总有这么一个人——总在关键时刻——总能力挽狂澜,大多数情况下还有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或者说美丽智慧勇气三全的美女搭对手戏,这就是美国片的经典表现手法。
 
    看这部影片时让我想到了《勇敢的心》威廉.华莱士与伊莎贝拉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波斯王子:时之刃》达斯坦与阿拉姆特公主塔米娜的故事。背景都很宏大,结局却有悲有喜。悲剧的表现手法更强于完美的故事结局,正因为如此《勇敢的心》成为了很多人心中至高无上的经典。同样在这部影片中也大肆宣扬着英雄主义、自由意志、荣誉、权利、团队、爱、激情等等,观众的情感被推向了高潮。
 
    有人说它好看,也有人说它不咋地,众口难调嘛,什么事情都存在着褒贬不一的两面性。这部影片就我个人来说还是感觉还不错的,在如戈壁滩一般荒芜的火星上导演有描绘出美丽神秘的洞幻奇幻世界;在人物表现方面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很鲜明,有四只手的外星人造型挺可爱的,尤其是他的肢体动作;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穿插着过去与现在的交替,让人忍俊不禁地想到了外国版的《月光宝盒》,还有很细腻的人物情感描绘,比如忠诚跟随不离不弃的火星狗“乌拉”,虽然它长得像河马一样难看,但是它很丑也很温柔,忠诚而又勇敢。如果我以后再养只狗狗,我会取名它叫“乌拉”。比如“苏拉”和她首领爸爸的微妙情感同样为之动人,大智大勇的首领会让放弃权力不顾自己安危不顾族人背叛放逃约翰和他的女儿,这是一个做父亲的本能。你有见过会哭的火星人么?苏拉爸爸在看到约翰与火星公主拥吻的那一瞬间所流下的眼泪绝非鳄鱼的眼泪,当苏拉为父亲轻轻擦拭眼泪时的一个小动作足以轻描淡写却又是画龙点睛地描绘出一个女儿对父亲所有的爱和敬重,这似乎是轻如鸿毛却重如泰山。
 
    有时看外国片是需要很用心的,否则的话可能你到最后十分钟才知道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外国片的细节可能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这个影片的开始提到约翰意外的死亡及死后的种种奇怪的要求正是为最后人物的再现作出了很好地铺垫。(我看出来了,我就猜他没有死,是假毙!——自鸣得意地说)亲爱的你,看出来了么?当约翰重新躺在墓穴,手拿神器念着古老又神秘的穿越口令时,爱的责任和伟大陶冶着每个观影者的心灵。
 
    ps:感谢牙医同学luilui和他亲爱的老婆瑶瑶小姐的邀约,谢谢你们一起分享了一部好的影片和一个愉快的周末晚上。

 6 ) 异星战场 John Carter观后感

作为迪斯尼的大作,先谈谈总体感觉:
1、思想方面:编剧认为这个世界的背后是有一股力量在操纵着的,在剧中就是那些神使,这个我认同,芸芸众生,大多数是被操纵的,意识到或没意识到,事实就是这样,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少数人。
2、拍摄方面:我一直很注意电影镜头的美感,因为电影是用影像在说故事的艺术,如何分镜头真的很讲究,整部片子我没感觉到有什么跳跃,很流畅,很舒服。
3、世界观逻辑:可信,从逻辑上说得过去,是合理相像。
4、音乐:与情节结合紧密,能满足故事描述的需要。
5、特效:逼真,比张纪忠的西游记好多了,想起那个张猪头就让人恶心。
结论:观众花钱看科幻电影就是为了做一个美梦,梦醒后,伸个懒腰,但愿常梦不愿醒,异星战场就是我不愿醒的一个梦。

 短评

最后影片的符合是John Carter from Mars的意思,音乐和特效不错,逻辑是硬伤,女主片中造型还是比较正的。喜欢这一类的片子所以还是推荐。

6分钟前
  • 阳_Supertramp
  • 推荐

woola!3d效果差点 剧情白了点 不过经典科幻小说终于走上大银幕还是让人欣慰的 多么经典的穿越

8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應該早點出的,在阿凡達甚至星戰之前拍,那得到的評價也許高點。泰勒很帥嘛,為嘛我好幾次感覺自己看到Depp了,之前看劇照時並沒有這個感覺。馬克叔最近老露臉嘛。我比較喜歡白妞所以對紅妞公主無感。

9分钟前
  • 彼岸之葵
  • 还行

迪斯尼的

12分钟前
  • Brandon
  • 力荐

至少看的过程中 没有要离场的念头

17分钟前
  • CHEN
  • 还行

比预期好点就勉强推荐一下吧,娱乐片还图个啥不就看看视效么?虽然3D效果很一般IMAX音效也中规中矩,但男主小帅,加上特技和大场面,已经算是值回票价了。这年头是个电影都要弄只狗来卖萌,外星狗都不在话下。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另一个美好次元,只不过Virginia喊太多次,代入感就少了。

2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100年前的经典科幻小说,阿凡达及星战系列都曾借鉴过,可惜太晚拍成电影,失去新鲜感拍的也不够好,擅长动画片的安德鲁驾驭不了史诗级别的长篇,本以为这系列会有前传后续,现在看迪士尼能否收回成本都是回事。想表达的信息量过大导致比例有点失调,乱入的凯撒和安东尼很有爱,火星公主丑到让我泪目。

23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还行

继布拉德·伯德之后,皮克斯又一动画大腕投身真人电影,但可惜电影绝对不可能取得《碟4》那样的成绩。在片尾出现的“谨以此片纪念激励我们所有人前行的史蒂夫·乔布斯”的字样,是否是首部好莱坞大片向苹果教主、皮克斯创始人致敬呢?

28分钟前
  • tintin76
  • 还行

100年前的小说,改编之后却像各种类型片的混搭。早在1931年,米高梅就打算将约翰.卡特的故事拍成动画,可惜样片不理想才放弃了计划。迪士尼这次就应该拍成动画片才对,可惜了安德鲁.斯坦顿这位动画天才。

3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此☆☆☆☆☆仅献给乌拉

35分钟前
  • 樊仁兢
  • 力荐

至少各个星球的狗都很忠心⋯⋯

38分钟前
  • RITA
  • 较差

宣传上有点吹牛逼。纯粹一部简陋的让人犯困的电影。

40分钟前
  • 向阳花
  • 较差

故事呢•••确实太老套•••而且典型的米国英雄主义•••一人打死一军队啊•••但是人家的四星完全是给男主角的脸的!!!嘻嘻~

42分钟前
  • 螺蛳粉兔
  • 推荐

改编自《火星公主》(正好出版一百周年),导演是Wall-e和《海底总动员》的导演。电影的口味很经典,即便有人评价为低俗趣味,也是非常大气的,非常值得一看。

44分钟前
  • 与拉玛有约
  • 推荐

3D 也是差到我想不到,剧情不连贯,男女主角性格不突出,偶尔几个笑场的亮点让我提醒自己坐在荧幕前——别睡着阿!看科幻的人如今真是无片可看了!

49分钟前
  • WellIgotone
  • 较差

科幻外衣,内核却是挥之不去的西部情怀,生命因热血而更加美好。ps:火星生物都太萌了嗷嗷嗷我也要养一只woola!!

51分钟前
  • 手拥兵♬
  • 推荐

看完这部片子,才能真正体会到阿凡达的剧本和卡梅隆大神的指导水准有多么恐怖。当年大家都说阿凡达故事简单情节老套,而这部剧情糟烂的异星战场连讲好一个简单的故事都做不到。女主角是比金刚狼里面漂亮太多了。另外迪士尼最近几部3D电影最3D的部分都是片头那个迪士尼标志。。。

54分钟前
  • 猪大腿
  • 还行

感情戏真多余 怪兽戏太少 不是凹凸曼 别揽瓷器活儿

56分钟前
  • O盐盐er
  • 还行

刚看了IMAX 3D《异星战场》,特效很强,场面壮观,男主帅气,女主漂亮,火星狗很萌,绿火星人很逼真,火星风景很像犹他。不过剧情比较老套。如果没有《阿凡达》在前,这电影应该会很火。原著小说《火星公主》小说有十一部,够拍好几部续集啦。但真担心迪斯尼收不收得回两亿五千万美元的巨额投资。。。

59分钟前
  • 北星
  • 推荐

文戏和逻辑都简单粗暴得让人难以忍受,原作年代久远和低龄受众群并不能成为借口。好在场景设计和特效值回票价,如男主单挑大军穿插回忆那样的几场戏也挺不错。卖肉男主小帅,又见萌狗,《危机边缘》光头观察者难道出自这里?其实我还挺想看第二部...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