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

爱情片大陆2018

主演:周迅,秦昊,杜江,张子枫,邓恩熙,边天扬,吴彦姝,谭卓,胡歌,胡昌霖,李春明,穆龙,刘靖宇,高炳然,白素娟,刘思博,常海波,李勇,刘笑语,赵芙丽,建圳,郭德诚,王靖宇,孙萍,李泽宇,仇硕康,艺涵,李昊芳,王子璇,王远达,于建波,张俊宇

导演:岩井俊二

 剧照

你好,之华 剧照 NO.1你好,之华 剧照 NO.2你好,之华 剧照 NO.3你好,之华 剧照 NO.4你好,之华 剧照 NO.5你好,之华 剧照 NO.6你好,之华 剧照 NO.13你好,之华 剧照 NO.14你好,之华 剧照 NO.15你好,之华 剧照 NO.16你好,之华 剧照 NO.17你好,之华 剧照 NO.18你好,之华 剧照 NO.19你好,之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01 10:21

详细剧情

  生死离别,红颜薄命。告别了命途乖离的姐姐,袁之华(周迅 饰)带着些许落寞的心情和丈夫以及姐姐的儿子晨晨踏上归途。临走的时候,她从外甥女睦睦(邓恩熙 饰)手中接过一封邀请函,这是姐姐袁之南初中同学会的邀请。在久别重逢的老友欢聚环境中,被众人当作之南的之华无法坦然道出姐姐去世的事实。她选择先行离去,途中却又与姐妹俩的旧相识尹川(秦昊 饰)重逢。在此之后,之华以姐姐的名义给尹川写信,重温青葱时代的记忆。与此同时,待在老家的睦睦和之华的女儿飒然(张子枫 饰)接到了尹川的来信,出于对母亲过往的好奇,她们以稚嫩的笔触写了回信。  喧嚣匆忙的电子时代,两代人分出三地,重绘他们逝去的岁月人生……

 长篇影评

 1 ) 专访秦昊:有些感情,有了阅历才能理解

从娄烨的电影开始,记住秦昊,也记住了秦昊所代表的一种电影质感。

见到真人,感觉比镜头中更明眸皓齿。加之亲厚,和气,会很大度地容忍他人的谬误或措手不及,不免觉得与他交谈是如此安全、舒适。

那天还没机会看电影,但简单聊上十来分钟,也能多少感觉到尹川近在眼前,与秦昊形成一种奇妙的叠合。

当下写信的人很少,你怎么看待用这种“古老”的视角去呈现一部现代电影?

秦昊:我觉得这是导演的一个认知。在我们看剧本的时候,拍的时候,都有说当今已经很少人写信了,那你是怎么想的?导演就说,“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笑)。我可以认知他的就是,我太太那边,过生日还需要我写信,所以,拍我们理想化的东西出来,我觉得也是可以的。

可能很多人会问,这会不会是《情书》的延展?

秦昊:其实没有什么(延展)。从审美体系上,有点一脉相承,但这就是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你以前会写信吗?

秦昊:写得不多(笑)。

那你觉得在之华与尹川之间的书信往来里,藏着现代人缺少的什么情怀?

秦昊:我觉得这个就是。而且剧本是导演写的,电影里尹川写了一部小说,导演也写了一部,快发表了。所以很多地方,我在情绪上、行为上,觉得有些模糊、不理解的,就会去问他,尽量多靠近,多理解。他会说,这场戏写的就是他自己(笑),他会给我他的答案,帮我完成尹川这个角色。

这些往来信件中,有没有哪些词句让你难忘或感慨?

秦昊:忘了(笑)。拍完这部戏(的时间),太早了。但我记得,拍摄当中,信写了很多遍,因为有些时候,写完一遍,导演觉得这个词用得不是那么恰当,就会用另外一个词。包括后期在做声音时,信怎么读?用什么情绪来读?饱满一点还是平淡一点?我们都是一点点试出来的。

这是一个“慢了半拍”的故事?你怎么看待人生的这种错过?

秦昊:慢半拍,还有错过,只是电影当中的一个部分。剧本是以之华(周迅饰)的姐姐之南在大学的毕业演讲作为结束的——那是真真正正打动到我的——她说,同学们再见,我们未来会有荆棘,会有坎坷,但是我们一定会迎来我们的新生活什么的,你会看到一个鲜活的新生命对未来的向往,而在她的一生中,却经历了这些,失去了生命。你会想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之前和现在,你18岁时的梦想和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有些人幸运,有些人遗憾,当时真的打动了我一下,让我流泪了一下

所以拍片时会让你想到自己的一些过往?

秦昊:拍戏的地方是大连,我成长的地方在沈阳,很相像,拍戏时在冬天,所以一切环境对我来说都似曾相识。

有人评价电影“温暖且有力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秦昊:对,这部戏无论是遗憾还是错过,都还是一部很温暖的电影。

你与周迅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演员,这次过招感觉怎样?

秦昊:我跟周迅合作非常愉快,特别舒服。她是我见到过的最没有攻击性,又可以那么舒服、自然地得到你给她的反馈,然后给你真诚回馈的女演员。两个人在那边,你给我,我给你,合作很愉快,很享受。

与此相反,与胡歌拍了场最激烈的戏。怎么个激烈法?

秦昊:那场戏对胡歌来说确实特别激烈,因为那场戏很长,全部演下来,不喊停的话,可以演20多分钟。六七页的剧本,台词全部都是他说(笑),我的台词就只有几句,所以大多数都是他在那边发泄。我看那场戏时也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演,那我就真实地生活在那个状态下,然后随着他说的话,跟他在一起,看能不能碰撞出什么东西来。监制陈可辛导演也很重视,特意飞到大连来看。拍了很久,从白天拍到天黑了,从小酒馆出来的时候,问监制觉得怎么样?(他)点点头,“特别棒”,那我和胡歌差不多就踏实了。

这样的长镜头会越拍越有感觉还是越拍越疲?

秦昊:肯定是越拍越疲的,但你只能尽量地去调节自己的情绪,和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尽量不要流露出疲态就好了。

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与《怒放之青春再见》后,你跟谭卓再次相聚,据说只有几场对手戏?

秦昊:她唯一的对手戏就是和我(笑),还有胡歌,就是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她见我第一面也没认出(笑),一愣,我说,“我啊”,“啊,你怎么这造型啊?!”我说,“你问导演,问监制去”(笑)。以前都合作过嘛,没有什么可紧张的,需要怎么怎么样的,还像以前一样,很自然舒服地合作就好。

在《妖猫传》等电影中试过非常狂的表演后,你这次又是怎么拿捏收的尺度?

秦昊:这个角色就是要收,就算你想不收也没有放的可能性。这个角色,找一个再年轻的演员,或者没有阅历的演员,都很难完成,因为他不会理解尹川和之华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真的只有到一定阅历了,或者是有了家庭,然后你才懂得说,有些时候男女之间不是只有爱情,或者只有暧昧,或者只有单一的这种什么情,它可以有另外一种的,而这种(情),可能只有已婚男人、已婚女人知道。惺惺相惜也好,共同回忆的认知也好,真的要有人生阅历的人才能理解这种情感。所以我当时跟导演说,这个剧本真的每看一次,都会发现不同的新东西,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我相信在电影院也是,小一点的观众,没结过婚的,可能都会觉得不理解,但真正有过生活的,有过阅历的,可能会体会到另外一种感受。

这些年不管是大制作还是小制作,你进进出出都非常自如。

秦昊:我没变过啦(笑)。我接戏一直就是三点,我喜欢的角色,我喜欢的剧本,我信任的导演。从头到尾,这个标准没有变过,今天还是这样。可能有段时间,我碰不上好的故事,但网剧给了我好的故事、好的角色、好的导演,那我也去做。当然了,当中会有一些我认为是好的,就是拍到一半的时候,哎呀,我判断错了,但是每到那个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拿人家钱了吗?签合同了吗?别废话了,拍完算了(笑)。

 2 ) 《你好,之华》——你也好,世界

电影开局是很普通的,差点要让我以为是一个中年出轨的《昼颜》再现。 然而很快猜测就被推翻,这不是那种套路。

虽然名字是《你好,之华》,但主角仿佛不是她。亦不是死去的姐姐或者年少时的暗恋对象,侄女和女儿仿佛也不在中心点的位置,更不用说其它人。或者应该说,每一个人都像主角,但又不是。

没有能猜到下一幕的标准流程剧情,也没有激烈的冲突和主线。但吸引人的点始终贯穿着。“想要继续看下去”的意愿越来越清晰。

我以为会不耐烦,却看得渐渐更专注。

这不是一个走标准爆米花生产线的片子,虽然放在其它剧本里狗血的要素一个不少。却半点不肯沾那些粘稠的卖点。

也没有什么恶有恶报或者皆大欢喜的小团圆。仿佛只是白色窗帘被风掀起时,你路过了某间教室,看到有人站在那里,手指随意流畅的拂过了琴键。不是肖邦也不是莫扎特,亦不是贝多芬或者巴赫。

不是任何名曲和流行乐的篇章。

你却不知不觉的听完了。

你想鼓掌,又觉得仿佛太刻意。而奏者没有谢幕,甚至没有与你示意。只是短暂的互视一瞬,各自掉头走开。

不去想为何相会,亦不去想何时再会。

只是结束时片中每个出场角色都好像褪去了负面的情绪,各自笔直的前进了。就连逝去的女子也鲜活起来,虽然在这片子里,她一开始从世间败退谢幕。但结尾时她唯一留下的东西,仍然是曾为命运斗士的期望之证。

这片子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一个人心底都有一片坚不可摧的圣域。然后各自为了这片不可侵犯之处而探求、而尝试,而奔走。

就好比会在广场上跳广场舞,稍一按摩扭到脸,已经老态龙钟的老奶奶,其实会用英文跟人交流修道院与凡尔赛宫。还会“不小心”遗落下口红。

想起以前跟人聊过的一个理论:

每个人自幼都抑制不住的以为自己应该被上天青眼有加,特殊对待,然后终有一天要从梦境中清醒。重新面对自己存在如蝼蚁这个事实。

或早,或晚。

但蝼蚁亦有浩瀚的爱和尖利的恨,心底亦有万壑千岩,在这一点上,被上天宠爱的或被背弃的,都十分平等。

然后,在认知自己可笑的微渺之后,变成方寸间的舞者。 每天重复着汲汲营营的求生,然后从磨砺道路的间隙里搜寻着吉光片羽,用来修补维护自己的圣域。 在心底焚起弥天大火,持续燃烧着不肯平庸不愿磨灭的骄傲。

持续着与漠然世界的战斗终生。

 3 ) 所谓青春就是那个令人心动的季节,我想让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青春!

看完《你好,之华》后,我陷入到强烈的怅惘中,这是一种混合着忧伤和迷茫的复杂情绪。我没法把这种情绪描述得特别清晰,因为它本身就是暧昧不明的,代表了多种可能性,就像电影本身一样。

有人说《你好,之华》绚烂地展现了一个凋零的生命;也有人说它演绎的是错过和遗憾;于我而言,它既是一首对青春的赞美诗,更折射出了中年人的无奈和平庸。

我曾写过一段话:“衰老的标志并不是头上多了根白发,眼角增加了一道皱纹,而是你开始接受自己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不再挣扎、没有激情、还觉得人啊不都是这么过一辈子的嘛!”

我们祝愿别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其实是祝愿对方永远都有感受生活的热情,而不是麻木地度过每一天。我们歌颂并赞美青春,是因为青春代表着活力和无限的可能。就像电影中,之南在中学毕业典礼中所说的那样:

“相信中学时代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将是终生难忘,

也无法取代的回忆吧。

如果你问我未来的梦想和目标,

我一下子也没法说得特别具体,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好,

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的人生选择丰富多彩。

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

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

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

在那样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都会想起这个地方。

这个让我们觉得自己的梦想还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这个让我们所有人都平等,尊贵,闪耀的地方。”

岩井俊二说,所谓青春就是那个令人心动的季节。那么中年呢?我想,大约就是很难再让人心动的季节吧。

中年生活大都聚焦在眼前的苟且上。有一次我去武汉玩,排队买油条夹烧卖时,正巧听见两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聊天,她们饱含激情地控诉着单位30来岁的中年同事们脑子里只有房子、车子和孩子,简直无聊透顶。

作为一个30多岁的中年人(我觉得自己还是青年人哇),我听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暗自庆幸因为穷又单身,所以没有房子、车子和孩子,满脑子想的还是诗和远方,因此侥幸逃过了被年轻人嘲笑。

可看看身边那些有房有车有孩子的中年朋友,也理解他们的压力。毕竟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睁开眼就有一堆的账单等待支付,他们不得不向生活低头吧!有人曾总结,公司的领导从来不敢骂90后,因为这些年轻人挨骂了会辞职;但骂80后就没事儿,他们被骂只能忍着,不敢轻易跳槽,怕槽没跳好,变成了跳楼。

认命的中年人脸皮会变得越来越厚,哪怕被人指着后背说,看,他活得好像一只狗啊,也只是笑一笑,狗有什么不好呢?大家都喜欢狗。那些能感受到中年危机的朋友反而是没有向生活妥协的人,他们害怕自己人生的可能性会越来越窄,才会有危机感。

可无论认命还是不认命,中年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意味着:梦碎的时刻。年少时我们都能轻狂地说出自己的梦想,因为无知者无畏。人到中年后,大部分人在现实的啪啪打脸下清醒过来,明白梦想终究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你好,之华》里那个穿着白衬衫、红裙子、扎着马尾辫拥有无限可能的美少女之南,人到中年后发觉她的可能性是嫁给了一个家暴自己的丈夫,最后她选择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之南的妹妹之华在中学时代暗恋转校生尹川,尽管被拒绝了,那种属于青春的心碎却让她铭记一生。后来,她嫁给了一个程序员,还生了一个女儿,可她不会想到丈夫只因一条发错的信息就摔碎了她的手机,还把妈妈接到家里小住,并牵回家两条大狗,作为对她的惩罚。一地鸡毛的生活里,给尹川写信成了她逃离的出口。

少年尹川打得一手好篮球,写得一手好文章,被自己所爱的女孩夸赞:“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作家。”他果然当上了作家,还写出一本叫《之南》的书,可人到中年后,却身陷失去创作激情的泥潭里,还被人亲人嘲笑,你在上海呆了这么多年,究竟都干了些啥。他的情敌,也是昔日恋人的前夫也讥笑他:“人生很复杂,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你好,之华》其实该叫《你好,青春》或者《你不好,中年》。

虽然岩井俊二迷恋青春,希望自己整个人生都是青春,可他依然对中年人手下留情了,这也是电影治愈系的地方。

影片结尾,之华和丈夫和好了,看得出来,丈夫还是很爱她的;尹川也在探访昔日恋人的过程中找回了写作的冲动;而之南,当孩子们读出她的遗书时,我们发现她选择自杀,其实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抗,她要将生活这只笔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任由生活宰割。

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曾说,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局限和阵痛,都希望保留自己作为生活篇章作者的自主性。这是人之为人的精髓。自主使得我们每个人负责根据某种连贯的独特的个性感、信念感和兴趣,塑造自己的生活。它允许我们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驱使,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权利框架允许的范围内,成为他塑造的那个自己。

最后,愿大家都活成最好的样子。

 4 ) 《你好,之华》是中国版的《情书》吗?

岩井俊二和村上春树或许是中国文艺青年最熟悉的两个日本文艺符号。《情书》这部近乎完美的青春绝唱我自己也看过许多遍。

“岩井俊二+周迅+陈可辛”、“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华语电影”,这些自然是让国内文艺青年异常兴奋的标签,但日本导演能否适应中国水土,之前还是有些疑虑的。

不过随后,今年金马奖入围名单公布,《你好,之华》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周迅)、最佳女配角(张子枫)和最佳原创剧本(岩井俊二)三个最有分量奖项的提名,这说明电影在编剧和表演层面上是可圈可点的。

事实也证明了金马奖的眼光。坐进影院,开场音乐响起的一刻,对岩井俊二水土不服疑虑立即消除了。

在本片中,周迅不再是《如懿传》中靠一个人的演技苦撑的大女主,无论是她扮演的之华,还是张子枫诠释的、在姐姐的美貌和能力阴影下的“猪猪女孩”,以及秦昊的失意作家和胡歌演的渣男等等,所有人的演技都在线。

虽然《如懿传》和《你好,之华》都是下半年才上映/上线的作品,但毫无疑问,今年可以称为“周迅年”。

周迅作品产量很低,但她在每一部中都能树立一个个性鲜明的经典形象。与以往相对架空的形象不同,这次她终于有了一个足够“日常”的角色。从夫妻吵架、照顾家庭的琐碎,到几场情感戏她都完成的特别到位。

在电影一开场她的表演就非常动人。在之南的葬礼上,岩井俊二给了周迅本片的第一个面部特写,她面色哀伤、憔悴,情绪低沉,整个眼睛是刚哭过的那种真实的浮肿,而这个浮肿明显不是化妆带来的效果。

从电影海报版面的均匀分配就可以看出,《你好,之华》其实是一部群戏。由于清新的气息和涉及到几代人的感情故事,所以有人把《你好,之华》定义成岩井俊二式的“青春片”,这其实不太准确。

青春片大概有两种类型:讲述个人成长与青春悸动的纯爱类青春片;以及“解构”前一种青春片的“残酷青春”类型。在华语片中,《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蓝色大门》、《闪光少女》等属于第一种类型。

而岩井俊二的电影,虽然画面清新,但内容上远比纯爱类青春片更沉重,他所刻画的始终都是“残酷的青春”。这一方面源于他本人(或许也是日本人)对死亡的迷恋,另一方面是,他习惯于把个体放置在更宏大的时间性和时代性背景中。

《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梦旅人》,他的每一部剧情长片几乎都被死亡和哀悼的阴影所笼罩。《花与爱丽丝》或许是通俗意义上的纯爱电影,但他随后迅速拍了《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把死亡写在了片名里。这样说来可能只有《四月物语》算是比较纯爱的题材。

《燕尾蝶》讲述的是日本“后工业”时代废墟中的青春、爱欲和死亡的故事;《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关涉网络时代个体的孤独、伤感和残酷。

《情书》更是一个经典的现代人精神寓言。尽管我们把它当做一部爱情片来看待,但片中没有一个人曾经哪怕片刻得到过互相喜欢的、对称的爱情。用戴锦华在《电影批评》中的总结来表述:

“秋叶茂深深地爱着博子,博子却无法忘怀男藤井树,秋叶茂的女弟子绝望地爱着老师,却深知自己没有机会取代博子。少年树曾绝望地试图引起少女树的关注,……但当女藤井树终于了悟并怀抱着同样的爱时,男藤井树却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小樽的邮差显然爱着女藤井树,但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加上年迈的、逐日与电子游戏机为伴的爷爷和中年丧夫的母亲。这几乎是一个被孤独者所构成的世界。”

正是这份岩井俊二独有的情感错位,以及作为线索串联全篇的书信,让国内观众误以为《你好,之华》是一部中国版的《情书》,但实际上,导演只是借用了情书中的若干基调和元素,虽然同样是关涉悲伤与遗忘,回忆与自我寓言,但两部电影的视角却不尽相同。

《你好,之华》是不是《情书》的中国版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电影中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完成度;二是它与《情书》在内蕴上的差别。

本片并未局限于为中国观众量身一部中国版的《情书》,因为它无论从色调还是镜头语言上都延续了岩井俊二一贯的特色,没被完全被大连的东北风情裹挟。

岩井俊二在采访中也透露,场景、道具等“本土化”方面的工作,他都全部交给中方的工作人员来处理。也就是说,中国元素并不是电影的绝对中心。

换一个角度来说,岩井俊二的意图不是要书写中国人的青春,而是释放一种更为普世的能量。典型的日式青春是岛国特有的那种孤独、绝望、后现代的、向死而生的青春;而合乎逻辑的中式青春大多带有“被政治化”的时代色彩。《芳华》、《阳光灿烂的日子》,包括《中国合伙人》才是中国人的青春,因为我们的青春里必然印刻着那些动荡的时代、热血的时代以及改革开放的时代所特有的痕迹和底色。

其次,与《情书》单线条的爱情片式“自我发现”路径不同,《你好,之华》的视角是“亲情的”。

这一点导演在开头就已经用镜头语言点明。

在《情书》的开场,博子仰望“天国”中的藤井树后,在长镜头注视下缓缓走远,消失在镜头里。而在《你好,之华》中,众人参加完之南的葬礼驱车回家后,摄影机在极高处(天国)俯拍,注视着一家人走入室内。

这分别表现了一个人的告别与一群人的告别,后者显然是以之南的视角来叙述的。

与开头呼应,在《情书》的结尾,博子对着雪山呼喊,终于完成了与爱人的告别。而《你好,之华》的一家人,也在结尾再次重聚;之南的子女终于有勇气打开遗书,勇敢面对母亲的离开。

从表面上看,两部电影存在着一种暗恋/明恋的对应关系,但本片并不是《情书》的延展,用秦昊的话说,在导演的审美体系上虽然有一脉相承之处,但在具体的展开上是各自独立的。

首先,有别于《情书》单线的恋情叙事,《你好,之华》不是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尹川虽然在最初告白时遭遇挫折,但他们在大学时代又再度相遇、相爱。直到之南临死之前,甚至在遗书当中,两个人始终都是互相属意的。

其次,《你好,之华》虽然借用了《情书》以书信的错位表现情感错失的元素,但所有角色都是在之南去世后,以“回顾”和“悼念”的方式去演绎,而不是直接“参与”其中的。

在《情书》的结尾,博子从拒绝遗忘,到接受爱人的死亡,并将哀悼的任务传递给女藤井树。而在《你好,之华》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传递过程。在之南从天国的注视下,家人以及昔日恋人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对她的追悼工作,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你好,之华》中累积了大量书信的错位、情感的错失、生命的延续和回忆的堆积,或许它不如《情书》深刻,但远比《情书》更为丰沛。

虽然影片中所有人都在写信,但英文片名《Last Letter》——最后一封信,显然指的是之南的遗书。有趣的是,中文片名是《你好,之华》,但之华其实从未收到过一封开头为“你好,之华”的信。无论是尹川年轻时代的情书,还是如今的通信,开篇都是“你好,之南”。这暗示出,“你好,之华”看似是一种表达“开始”的问候,其实在说“之华”如何去“结束”,即在姐姐去世后,走出姐姐生前,以及她的去世所带来的阴影。

之南的遗书是当年的毕业演讲稿,这份演讲稿是之南写就,而后经由尹川之笔修改而成的。从这个重要的设置来看,今天的岩井俊二似乎不再是《情书》中那个透露着刺骨的、绝望孤独的现代寓言家。

这封遗书代表着死亡,但就像每个人的人生,它虽然是由我们自己在独自创作,但又是经过别人的参与而得到修改的;人生的每个重要参与者都在修改着这份遗书。之南的人生曾经被尹川一笔一笔用心刻画得很美;也曾经被前夫张超一次一次残忍地撕毁。

年少的之华说,“姐姐就是感冒的传染源”,的确,在本片中,她从未现实在场,确是所有故事的起点。而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无论他人以何种方式参与,自己都是那个情感的传染源。

 5 ) 《你好,之华》用了哪些高级的视听语言技巧?

岩井俊二+陈可辛+周迅+一众黄金配角,没有人会不期待这样阵容的《你好,之华》。看完电影可以猜想到,这是一部镌刻着岩井俊二强烈个人印记的电影,监制陈可辛充分尊重了导演的创作主张,基本只帮忙弥合了一些中日文化上的差异。

《你好,之华》和1995年岩井俊二的长片处女作&成名作《情书》都以一封阴差阳错的书信为由头,缓缓展开一段相遇和错过的青春故事,框架类似,但人物关系更为复杂。中间这二十多年时间里,岩井俊二的作品一直在唯美和残酷两个极端之间游走,时而小清新,时而重口味,到了《你好,之华》这里,像是他对自己过往创作的一次回望和升华,尤其是补上了《情书》时期的遗憾。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充满日式文艺情怀的故事,真能融进中国当下的本土情境里?东北城市大连,能拍出北海道小樽的清新和空灵吗?

对岩井俊二来说,能。

岩井俊二毕业于油画专业,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参与过许多广告和MV。他对色彩、光线、调色、配乐等视听美感的追求到了疯狂的地步,久而久之形成一套独特的岩井俊二美学。他的《梦旅人》《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以视觉见长的经典电影影响了一批文艺青年,直到现在,很多摄影教程里还写着“岩井俊二色调”之类的字样。

在岩井俊二的首部华语片《你好,之华》里,同样存在一系列隐秘的视觉符码。电影既复古哀伤,又温暖治愈,在视听方面呈现出一种高级感。他是怎么做到的?

【基调色:之华蓝】

很多电影都有基调色,比如《情书》就以白色为基调,一方面代表哀思,一方面也代表初恋般的纯洁。《你好,之华》的基调色是淡淡的蓝色,甚至还诞生了个专有名词叫“之华蓝”。

之华蓝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周迅在开拍前买来一大堆各式各样蓝色的指甲油,问岩井导演哪个色适合之华,导演挑了一款淡蓝色,周迅惊喜:导演跟我想的一样!这个淡雅的颜色就是她读完剧本后对之华这个角色的印象。

之华这个人,像她自己在信里形容的一样,在人群里不是很显眼,可能不是很容易被人记住。但就是这一抹淡淡的指甲油色,说明之华也是个有小心思、有小幸福的人呐

于是周迅在片中的指甲油色就成了《你好,之华》全部宣传物料的主题色。

甚至在昨天的首映礼上,周迅也特别穿了“之华蓝”色的外套和系带凉鞋。

围绕着这个颜色,片中所有人物的穿搭也都意外和谐起来了。与之华关系越近的人,就越显现出“之华蓝”。当时发布海报后,许多网友都问这些好看的羊毛衫有没有链接……

不仅衣服,片中许多场景也被刷上了深浅不一的蓝色,比如之华父母家的栅栏,之华之南小时候家里的门,学校里的围墙,帮之华收信的老人家的门等等,都是蓝色的。整部电影多数时候的色调也是偏清冷的。

当然电影也不能一味往上堆砌蓝色,岩井俊二还用了补色,也就是蓝色的对立面橘色。一冷一暖形成对照,可以用来丰富色系搭配、区分不同时空、表达不同情绪等等。上面的羊毛衫就能看出来。另外,80年代东北流行的红砖房+蓝色铝合金窗装修组合也被岩井导演敏锐地捕捉到了画面里……

冷暖色调对比的手法,在《花与爱丽丝》时期就有了。《你好,之华》里最打破整体清新淡雅色调的一场戏就是胡歌在酒馆里那场了,因此他的衣服、布景、调色都充满世俗和蒸腾的气氛,与青春时期的纯净美好格格不入。有观众看完说感觉这场戏有点“跳”,那就对了,谁叫胡歌演的是个渣男呀。

这样看来,《你好,之华》似乎也可以套用另一个片名——《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

【恋爱的点睛之笔:红色】

在《情书》里,岩井俊二特意将两人书信往来的信箱漆成大红色,放在小清新画面里很夺眼球。这个信箱是一段秘密恋情浮出水面的开始。

《情书》讲的是女主角博子艰难走出失去爱人藤井树的痛苦,一开始她穿着黑色的衣服躺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地上,心情低沉;等到后来她再次跑到雪地上喊出那句著名台词“你好吗?我很好”时,已经换上了红色的毛衣,象征着她终于放下过去,迎来新生,也开始尝试接受新的感情

《四月物语》里令人印象最深的道具是榆野卯月的那把红伞,象征少女春心即将如雨水般倾泻而出。

《你好,之华》里,少女时期的之华扮相虽然有点土,但也暗戳戳换了好几身衣服。她对尹川初生好感时穿的还是一身绿色衣服,帮忙送信时开始穿粉色,最关键的告白时刻便换上了岩井俊二的“恋爱认证色”红色。

而且还是“冲破”了占据主导地位的蓝色而告白的,真的是很勇敢了~

鼓足了如此大的勇气却还是失败了,小之华哭得让人心疼。

【偏日式的取景】

决定在中国拍摄之后,岩井俊二考虑了许多城市,一开始想选择一个温暖的南方小城,因为感觉之华这样的人应该是疏远一线城市的喧嚣气息的。最后之华生活的城市被定在了大连。

岩井俊二的母亲曾生活在大连,他对这座中国城市有好奇和向往。另外从历史角度来看,大连曾深受日本影响,所以很多画面看起来确实有点日范儿。

一个典型是大连的城市布局以广场为中心,街道普遍狭窄,在一些地方还能看到这样的斜顶老房子,门口有个小院落,跟《情书》里小樽的住房类似。这要是换成一堆挤在一起的30层居民楼,可能就是另一种“天水围”的味道了。

成年之华走在街头的镜头,能看到背景里霓虹闪烁的小广场、密集低矮的楼房、电线杆、古老的绿邮筒。岩井俊二并没有选取任何地标性场景,选的都是这样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角落,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脱离地域色彩,放到其他国家也能成立。

家庭内景部分,剧组都是租借的真实人家,并非美术布景。可以看到岩井俊二选择的都是装潢淡雅干净、比较有书卷气的家庭,他做的唯一改动就是稍稍减少和调整了摆设的物件。

回忆部分的校园布景、服化道参考了中国80年代的真实样貌,毕竟中日学生服装风格有很大不同。但岩井俊二还是偷偷塞进了一些个人喜好,比如岩井俊二喜欢的素色透光窗帘,最适合作为少男少女互诉衷肠的背景了。

【糖水片标配:大逆光】

岩井俊二非常喜欢用自然光,且经常将主角置于逆光中,不惜让脸部看起来有点黑。当然,有时候也能勾勒出美丽的轮廓光,这现在几乎成了小清新糖水片的标配,给人青春美好的感觉。

《花与爱丽丝》最美的镜头,苍井优在逆光中翩翩起舞。

《你好,之华》同样如此,窗外总是阳光明媚的。

【大全景抒情段落】

可能是油画出身的关系,岩井俊二电影里时不时会出现一些非常有油画感的独立段落,背景瑰丽宏大、色彩艳丽饱满,人物只占很小一块。这样的画面往往承担的叙事功能不多,主要就是抒发情绪,美得令人惊叹。

比如著名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开场,站在绿油油的稻田里的忧郁白衣少年:

《四月物语》和《花与爱丽丝》里,樱花的存在感有时简直比人还要高:

《梦旅人》结尾就不用说了,美成绝唱:

相比之下,《你好,之华》在追求画面唯美上有所克制,更接中国地气,但偶尔还是会有很岩井俊二的独立段落冒出来,比如晨晨放飞小鸟的镜头:

没有近景和特写,只有一个仪式感的大全景,却是全片最大的泪点之一。后知后觉刚刚开始面对死亡的小男孩晨晨向天国的妈妈寄去一封信,上面写的也是问候藤井树的那句“你好吗?我很好”。这一刻,这个小男孩长大了。

【与《情书》的细节呼应】

作为升级版的《情书》,《你好,之华》在若干细节上都呼应了《情书》。

比如一开始就是之南的葬礼画面,镜头机位很低,观众眼前布满洁白的花瓣,前来吊唁的人们只剩远处影影绰绰的身影。让人想起《情书》的开头也是博子躺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也是她即将前往心爱之人的葬礼,机位由低到高一点点升起。

两个藤井树、之南尹川在中学校园里都被周围人撮合,但都没有真正在一起——两对青梅竹马都曾一起担任学生干部,都一同去过图书馆,可他们之间的情书都没能传达成功,最后也都擦肩而过了。

藤井树的“情书”是一沓借阅卡

少女时期的树曾在雪地上发现一只死去的蜻蜓,小男孩晨晨也在地上看到一只死去的小鸟,他们彼时都还不明白所爱之人的死亡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连博子的感冒也被少女之南继承了——她们都用一个口罩把自己隔离于仰慕者的关怀之外,表明都是对爱情比较迟钝和木讷的女孩

在《情书》里,藤井树在医院里回忆父亲去世那场戏,一束光将回忆和现实串联起来;

《你好,之华》尹川重回校园后,恍惚中也在走廊的一束光里看到了昔日之华之南的身影,然后才反应过来她们是之华之南的女儿。

早年岩井俊二在创作《情书》剧本时,就是听中村由利子的钢琴曲得到的灵感。多年来岩井俊二一直想邀请她合作,这次《你好,之华》终于达成心愿,中村由利子将岩井俊二亲自创作的配乐完美演绎了出来。

【更复杂的人物关系】

《你好,之华》里面的许多人物关系都可在以往作品中找到影子,比如睦睦和飒然,之华和之南,她们是互相分享秘密的小姐妹,但也怀揣各自的小心思,就很容易想起《花与爱丽丝》和《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等片里的姐妹花设定。

但中国的特色是家庭联系更加密切,三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要比日本强得多。因此《你好,之华》展开了一幅更加宏大的家庭关系画卷,衍生出更多支线情节,不仅描述之华少女时代和成年后的情感,还连带着体现了女儿和婆婆的懵懂恋情。相比之下,《情书》里虽然也有父母的戏份,虽然也是散淡的穿插多线叙事,但配角们的形象要单薄得多。

而之华和尹川多年后的再次遇见,更呈现出一种超乎爱情和暧昧的感情,用秦昊的话说就是上了一定年龄,有了一定阅历之后才能领悟到的感情。这大概也是岩井俊二对爱的新一层领悟。

“人生啊,不是随便扒拉扒拉就可以写清楚的。”之南的渣前夫如是说。他真的很渣吗?其实也不一定,感情的事情,谁都说不清。

据说片中那本名叫《之南》的小说,岩井俊二真的写出来了,并且也有意拍成电影。或许那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中学时代的之南、之华、尹川究竟经历了什么。

今天还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叫《最后一封信》的新条目,似乎是日版的《你好,之华》,由松隆子、广濑铃、福山雅治、神木隆之介主演,阵容同样强大,不知是否能成真。《你好,之华》+《之南》+《最后一封信》,看来这么多角色在岩井俊二脑海里又发生了许多新的故事,我们看到的还只是开始。

(何小沁/文)

 6 ) 叩问时光匆匆,你的青春住了谁?

23年前,一部《情书》成为了小樽这座北海道小城的名片,令无数文艺青年们魂牵梦萦。片中藤井树重回校园用宝丽来Alpha1拍下教室与操场的情节,掀起了宝丽来相机的风潮,成为史上最成功的电影植入广告之一。《情书》堪称现象级的成功,也让岩井俊二的名字被中日影迷铭记,成为青春片的旗帜性人物。 23年后,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故事的发生地从北海道迁移到了中国大连,而《你好,之华》依然“念旧地”以书信作为载体,讲述的依然是两个时空下的双生花故事,依然是暗恋与相逢,依然是遗憾与错过。

片中不难看出导演对《情书》的自我致敬,书信中出现了“你好吗我很好”的经典台词,尹川持着相机重返校园的情节也与《情书》相似。 但与《情书》不同的是,《你好,之华》的情感表达更为温润与成熟,岩井俊二并未执着于讲一个动情的纯爱故事,而是用《燕尾蝶》式的群像去刻画三代人的情感框架,最终将几条线收为一股,看似平淡无奇的情节,在临近尾声的念遗书场景中,却积累出强烈的情感宣泄。 《你好,之华》像是导演对《情书》的一次回望,也是对《情书》的深挖与拓展。

回望岩井俊二的作品,他独具一格的影像质感,不仅源自于唯美的摄影和灵动的配乐(这既得益于与老搭档们的默契合作,也是岩井俊二出色的审美体现),更要归功于他最大的杀手锏:身为男性,却对女性的情感和心理有着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四月物语》里,松隆子一遍遍地骑着单车经过熟悉的街道,飘落的樱花沐浴着春风,见证了一段渴望又胆怯的暗恋。

《花与爱丽丝》里,海风中散落一地的扑克牌和纸杯做成的芭蕾舞鞋,藏满了隐秘的少女心事。

《情书》里,少年藤井树扣在少女藤井树头上的纸袋,小小的恶作剧立即鲜活地刻画出懵懂的青春情愫。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里,诡谲多变的类型片拼贴和连环反转的骗中骗剧情,包裹的依旧就选择自由/压抑的女性自白。

即便是跳脱出“小清新”标签的《梦旅人》《燕尾蝶》等作品,女性角色仍是影片的核心。

日本和台湾亦涌现出不少模仿意味浓重的青春题材作品,却难有能够望其项背的。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只是依样画葫芦,长镜头配上ins风滤镜,逃不出甜腻糖水片的窠臼。这些作品空有其形,而没有学到岩井俊二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自然清新与矫揉造作之间往往只是一墙之隔。 再看看近年来,国内院线出现了一批挂着情怀却充斥着狗血情节的青春片,《你好,之华》对于大陆的院线市场而言,可以说是一股清流。 因为,关于青春的话题,相逢和告别,圆满或遗憾,无论多么肤浅稚气,都能打动正在经历青春和曾经历过青春的人。而文艺腔之所以令人反感,是因为无病呻吟,是因为矫揉造作。岩井俊二镜头下真实而青涩的故事,永远都能够唤醒观者人生际遇里的点滴触动。

回落到《你好,之华》本身,片中同样不乏专属于岩井俊二的动情时刻。 之华笑着对扈老师说:“你知道我暗恋的男同学有多过分吗?”一瞬间阳光斥满了房间,还有被塞得满满的突然袭来的回忆。笑盈盈的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甘与怅然,她想起了30年前,偷走她目光的少年,一起分享过的水果罐头,帮他转递的几封情书,还有为他流过的眼泪。 即便是片中只有寥寥几笔的角色,人物的情感依然鲜活。无论是与扈老师夕阳恋的婆婆,还是深夜出逃时突然恸哭的小侄子晨晨,都各得其所,不喧宾夺主,成为群像故事的一部分。 在制作动画长片《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前,岩井俊二曾应邀为招聘杂志《TOWNWORKS》拍摄了一组动画短片《城镇青年》,算是练笔之作,却也能瞥见几分端倪。短短五六分钟的作品,却个个余味悠长,清新隽永。小小的片段之外,似乎还有很多的故事未完待续。

《你好,之华》也并非岩井俊二第一次尝试非日语影片了。 《纽约,我爱你》中格格不入的短片,或是有些走火入魔的《吸血鬼》,无疑都是失败的产物,从日语语境转为英语语境带来的不适尤为明显——但这个问题似乎是东亚导演们的通病,即便是王家卫、朴赞郁等大导在好莱坞试水时,同样难以摸索到个人风格与欧美制作班底之间的平衡。 然而在去年年初,岩井俊二为雀巢拍摄的韩国广告片《昌玉的信》,让我看到了导演身上更多的可能性。短小精悍的家庭小品,由几个稀松平常的生活碎片所组成,爆发点精准狠。虽然是韩语对白,却能让任何一名东亚观众都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因为岩井俊二欲说还羞、绵里藏针的东方式情感表达,放在整个东亚市场都是具有普适性的。 《你好,之华》的中文语境移植同样是合格的。张子枫和周迅的出色演技功不可没,前者将文艺腔台词念得自然不造作,后者第一次去演绎一个平凡的中年主妇,都值得称道。

久未开嗓的周迅,也为影片演唱了主题曲《样子》。

有些事 像是有安排 有些事 却来得突然 一如那个 名之为缘分的家伙 青春的影 兜兜转转 流进人群 聚聚又散散 回望过去 是否转错了弯 有些人 奔跑得太快 而有些人 却慢了半拍

这首歌,或许就是对《你好,之华》,对岩井俊二,对青春最好的注脚。 而我也十分庆幸,青春里住过一个叫岩井俊二的导演。

 7 ) 孤独是内向者微小如尘埃的秘密

作者自绘

本文首发于one

十八岁的时候,当我第一次看《情书》,看到渡边博子对着雪山喊:「你好吗?我很好。」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前十八年的人生里,我只有一场在我身体里游荡的暗恋,那是我有关孤独最初的体验。

二十五岁的时候,我学舞蹈的姑娘为我跳了《花与爱丽丝》结尾爱丽丝跳的那场天鹅舞,而后我们在机场分手。我原本以为自己没事,一再强抑着平静,直到她发来消息:「你已经失去我了。」那一刻,我再也绷不住,在机场嚎啕大哭。

这两次经历里,岩井俊二始终是那个与记忆勾连着的名字。我看过他的小说和电影。写小说的岩井俊二和拍电影的岩井俊二不尽相同。写小说的他非常细腻温情,电影里那些言之未尽的情愫,在文字里都开始了呼吸。

《情书》

但拍电影的岩井俊二,似乎更善于展现青春里孤独又微小的境遇。他的镜头对准的主角大多都是内向者,《情书》中的藤井树,《四月物语》中的榆野卯月,《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莲见雄一,《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中的荒井花,《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中的皆川七海。

岩井俊二自己就是一个内向者,他曾说:「我写过一次歌词,我觉得很害羞,还没办法做到,比如说我爱你,我很爱你。」

内向者是成长里最容易被边缘化的一群人。人们赞美热烈与开放,规避内向的价值,认为孤独是可耻的。但多数人都曾经是,或在某些时刻是内向者。只要我们还没成为生活里那个毫无悬念的英雄,内向的经验就一直都在。

而今在岩井俊二的电影里,我已不再会被青春里那些无聊的举动感动到热泪盈眶,可对内向者的共情,却时常让我窥见到某一部分的自己。岩井俊二这个名字俨然已经成了某种符号,我们依赖它辨别同类,审视自身。

岩井俊二的电影是内向者的自我挖掘。

作者自绘

一个人去看了岩井俊二的新片《你好,之华》。

上午场的电影,影厅里不过寥寥四五个人。我坐在三排,前排有个男生也是独自一人,在影片的后半段一直在抽泣。

电影里睦睦对尹川说:「你要是我爸爸就好了。以前过得很苦,但我相信用我妈妈名字写小说的人,总有一天会来带我们走。虽然你现在才来,但我知道要是妈妈泉下有知,也一定会很开心的。」听到这里,我没忍住鼻子一酸,湿了眼眶。

人类的悲喜,有的不能共通,有的可以共通。而关于孤独的体验,我相信能够共通。前排那个哭泣的男生,在某个瞬间,我们是一类人。

《你好,之华》

故事并不复杂,关于生命中的缺憾与误会,关于或早或晚的谅解,关于青春和成长,关于时间这回事。年龄越大,越容易被简单纯粹的故事打动。

每一个内向者心底,大多有过暗恋的故事。即便内心已经汹涌如海,表面上也要装作云淡风轻。《四月物语》中有段对白:

「你很出名啊。」「是吗?」「对我来说,是的。」

《你好,之华》的画面只表现了尹川与之南在少年时期暗恋的情愫,却并没有给他们在大学时的爱恋和分离以镜头。人生的痛苦,一种是尚未得到,一种是已然得到。可是我们更愿意去描绘前一种痛苦,因为它还没被现实里的无奈所裹挟。人生里已经有太多让我们去周旋的东西,还被念想着的痛苦,就让它明净一些吧。

前段时间重新读了岩井俊二的小说《情书》,被触碰到内心柔软之处:

爷爷指着院子里长着的一棵树。「种那棵树时,我给它取了个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名字吗?」「不知道。」「叫阿树。和你一个名字。」「骗人!」「那棵树是在你出生时种的,所以给你们两个取了同样的名字,就是你和那棵树两个。」「什么?」「没人知道。这种事偷偷地做才有意义。」「真的吗?不是刚编出来的吧?」「不是说了吗?偷偷地做才有意义。」

写信就是偷偷地做才有意义的事。岩井俊二选择再次用信来承载青春里有关惆怅和惋惜的东西,仿若是对二十三年前《情书》的回应。

《你好,之华》

之华是内向者。她不擅长在公共场所说话,但她会给尹川写信,把自己日常里的欢愉和难受,事无巨细地告诉了他,却不留地址。在写信的时刻里,她还是十多岁时暗恋着尹川的那个姑娘。

倾听者不必有太多的回应,很多话能写下来被看到,对内向者而言就是一种治愈。对所爱的人进行的独白,让我们消弭对被拒绝或被遗忘的恐惧。「我爱你」这个念头盘桓着,另一头系着倾听的对象,他在感受中真切地存在。爱恋彻彻底底成了一件多么自我的事情,这是我们在生命中为数不多的自我的时刻。

尹川曾经每写完一段小说,就抄在信上寄给之南。他问睦睦:「她都看了吗?」睦睦说:「反反复复地看。」此刻,他才放下,和生命和解。

《你好,之华》

之南在初中毕业的演讲里说:「今后我们都会想起这个地方,这个让我们所有人都平等尊贵闪耀的地方。」

这个地方,我们叫它青春。青春里的某些人和事,就像颜料,为我们涂抹了曾经的城市,和往后历历在梦中的景物。

作者自绘

岩井俊二的作品里,我还喜欢《燕尾蝶》。

《燕尾蝶》是关于孤独的大梦。与岩井俊二的《华莱士人鱼》和《庭守之犬》等反乌托邦小说一样,他设定了一个残酷的世界,叫「圆都」。

女孩原本没有名字,从小沉默寡言。她的妈妈是妓女。在她妈妈死后,她被其他女人被倒卖了几次,最后被遗弃到一个叫固力果的妓女那里。固力果收留了她,并对周围的人说:「从今天起,她是我妹妹。」

固力果的胸口有蝴蝶纹身。她告诉女孩,她和两个哥哥梁开和梁魁来到日本之初,以盗窃为生。梁魁走散了,梁开死于交通事故。梁开在日本没有名姓,没有身份,死时只是一具无人认领的尸体。她想到自己死的时候,大概也如此,所以才去纹身。这样就算死了,纹身也可以当作特征,算作是自己的身份证。

《燕尾蝶》

固力果旋即在女孩的胸口画了一只蝴蝶的幼虫,并在下面写下「凤蝶」,告诉她:从此你叫凤蝶。那天晚上,凤蝶躺在被窝,在心里反复念着自己的名字,她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内向者的世界照进了光。

固力果会带凤蝶去见飞鸿,朗和阿龙等人。他们和固力果一样,都是外来移民。在圆都,人们对于外来的移民并不友善,唤他们叫「圆盗」。他们的家由废旧卡车改造而成,是聚集各种破烂的宝库。

这些温暖的圆盗们,打开了凤蝶封闭的内心。凤蝶跟着他们在垃圾场里寻觅可用的物件,和阿龙学习拳击。一到晚上,卡车的四周就会布满彩灯。人们觥筹交错之际,固力果在其间唱邓丽君的《南海姑娘》。唱罢,就让凤蝶载着她回家。

《燕尾蝶》

须藤的死改变了他们平静的生活。朗在须藤腹部伤口里发现了一盘《My Way》的磁带,他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万元日币的磁性数据。伪造日币的手段被破解。

发了意外横财之后,飞鸿,固力果和凤蝶搬到了城区。飞鸿租下了一大间仓库,给固力果做Live House。Live House的演出很成功,马希唱片公司的星探发掘了固力果,她如愿被包装成了明星。但为了固力果的发展,飞鸿被拘禁。在拘禁期间,凤蝶常常会来看望他,并亲自做饭带给他吃。在无所依傍的现实里,她已经逐渐习得坚韧,会去照顾他人。

《燕尾蝶》

当飞鸿从监狱中出来后,他蓦然回头的画面被定格。他怔住,看到固力果的宣传画在街头升起,没有人知道此刻的他是惊愕还是欢喜,抑或是惆怅失落。固力果托经纪人对飞鸿说:「我已经尽力了,飞鸿你也要加油;对不起,我成了歌星,甩了大家。」

凤蝶理解飞鸿的煎熬与挣扎。此时的凤蝶,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人小心翼翼保护的女孩,她已经愿意去捍卫自己珍视的东西。她铤而走险,向朗要走《My Way》的磁带,准备伪造日币,重新买回Live House的仓库,想让飞鸿与固力果,还有乐队成员们回到当初。可惜她失败了。

《燕尾蝶》

电影中最可怖的桥段,是凤蝶走过鸦片街的过程。岩井俊二用了足足三分钟来记录。镜头下的鸦片街如同人间的地狱,街道两旁的身体,扭曲狼藉,佝偻劳嗽,秽不可见。但凤蝶坚毅冷静。

鸦片街的尽头是医生的诊所。医生给凤蝶纹身时,她回想起了幼年的记忆:蝴蝶在局促的房间里找不到出口,她一直在呼唤妈妈。但她的妈妈赤裸着躺在床上,旁边躺着同样赤裸的男子。蝴蝶最后被窗子夹住,折断的翅膀飘落而下。

和《沉默的羔羊》中克拉丽丝记忆深处的那只羔羊一样,这只折翼的蝴蝶,也成了凤蝶的成长里恐惧与自卑的潜意识。当她和固力果一样,在身体上纹上蝴蝶时,也预示着她开始正视这些如渊薮的记忆。她终究克服了胆怯。那些你孤独和内向的时刻,也是你更有力量的时刻。

《燕尾蝶》

影片结尾,凤蝶指着自己身上的蝴蝶纹身对固力果说:「幼虫变成蝴蝶了。」性格中柔弱蜕变成坚硬,是一个内向者成长中最细致入微的经验。

作者自绘

《燕尾蝶》的另一条叙事线索是梁魁。

他稳坐圆都的流氓宝座,一直在寻找须藤带走的那盘磁带。手下的毛虎等人去追查到固力果和磁带的瓜葛后,挟持了她。

固力果说出了磁带的下落,他们最终找到了朗。影片中决斗的场景如黑泽明的电影一样。毛虎众人在朗的家门口摆开了阵势,而朗没有怯懦,反而选择和他们独斗到底。一大帮黑社会的团伙最终都被消灭。

《燕尾蝶》

这不正是我们对世界的希冀么?这略带传奇色彩的决斗就像寓言,有着坦率真诚的寓意:好人只有拥有比坏人更多的智慧和勇气,方能在恶势力面前依然固执地选择捍卫自己的梦想。

我们愿意保留这份纯真的希冀,是因为我们知道现实并不总如人所愿。飞鸿曾告诉朗,固力果成了明星,实现了他的梦想。朗听后没有说什么,反而扔给了飞鸿一把枪,对他说:用它来保护你的梦想。但飞鸿并没有成功,他去救固力果的途中,被警察发现,在牢狱中折磨至死。

《燕尾蝶》

我们成为更有力量和智慧的人,无一不是在拼尽全力。毛虫在成为蝴蝶的历程,要挣脱那个顽固的茧。它不可能借助外力,必须依靠内在的力量去突破限制与束缚。成长就是这样一种内向的经验。

很多年后,凤蝶也许会想起飞鸿对她说过的话:「天堂是存在的,只是没人去过。当你死时,灵魂会飞向天空。碰到云的那一刻,就会变成雨落下来。」他说的时候,雨突然落下,他转而自语道:「如果人的最终归宿是天堂,我想这里就是天堂了。」

《燕尾蝶》

在这世间,只有在内向的罅隙里,我们才会谈论起灵魂。在外在过于喧嚣的噪声里,我们感知不到灵魂的频率。在我们内向独处时,灵魂才会悄然走近。

但是,倘若灵魂是落下的雨,我们也不将孤独。因为即便我们微小如尘埃,我们的灵魂也还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带着雨水,和这土地上最珍贵的咸味。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一点儿乌干菜(微信号:NarratorZhang)。一个野生建筑师的书写,记忆,想象,建造。作者:章程,野生建筑师,青年写作者,简洁有趣,知行合一。盖过几栋房子,写过几篇文章,得过数次国际建筑设计大奖

约稿及合作请联系我个人微信号:Odysseyrush。豆瓣号:夜第七章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和豆瓣:)

 8 ) 如果能呈现自洽的剔透世界,是否接地气这事也没那么重要吧~

1.

坦白说,点映之前我并未对本片有太多期待:

当时曝光的海报里,陈可辛、岩井和周迅三位大佬齐齐出镜,其他的演员却并未出现,多少给人一种一口气把最大的三个卖点给交代干净的企图感,这感觉本身的确很不“岩井”。

预告片透露的信息也卖相不够好:手写的信、钢琴、周迅正经到有一些刻板的念白、人到中年的某种惆怅和落魄......一切符号的堆砌,很容易理解成是看厌了的那种俗套国产青春片的调性,或是照着《情书》写的一次努力接地气却别扭的命题作文。

但坐在电影院里半个小时后,确切说是少时回忆的篇章展开后,我改变了想法:

比起很简单的故事,这是部细节与节奏取胜的电影,非常典型的岩井风。以及极度精巧的结构,许多角色之间都有明显或隐秘的互文关系,将残酷刻意隐藏后的坦坦荡荡的温柔。你若求真,或会觉得这温柔是矫饰,但心存一片琉璃世界的话,会觉得折射处的剔透光芒颇合心意。

至于手写信等过分古早味的事,确实脱离所谓现实生活,但戏做得够好,节奏够稳,营造出一片自洽的剔透世界,又何必过分在意真实与否呢。

至少我完全入了戏。

2.

与《情书》一样,故事本身没什么特别,重点在于观众跟随影中人去寻觅过往情感时心情的每个落点。

事实上我个人并不像别人那么地喜欢《情书》,固然层层揭秘的结构是十分好的,藏在冬季回忆里的少年情怀也是令人熟悉的,但是我太小心眼吧,无论是多年前还是现在,都会把视角和感情带入渡边博子,即便博子对着雪山喊出了那句经典台词,能看出编剧想让她释然,但我作为观者,却始终觉得作为替身的她的情感并未有个好的归处。

我总是会对因往事蒙尘而显得美好的主角感情产生怀疑,却对替身和配角有莫名的同情。我觉得《情书》的故事对博子非常不公平。

而《之华》却是配角与主角交相辉映的故事。

姐姐之南是青春里理所应当的主角,影片的线索里她却被虚写,被处理得像影子。这个人物有纤细易碎的悲剧美。妹妹之南则是一直以来的配角,故事里曾是姐姐的影子,却被实写,她可爱、纯良、一点恰到好处的狡黠,不一定拥有完美的爱情,却有大部分普通人大致美满的一生。

以姐姐的死作为开头,讲的妹妹的生活。《之华》整体结构是姐妹两人性格与命运的一段互文。她们或许根本是一个人的两面。这种经典文学里太熟悉的笔法,被岩井太过熟练地用了一遍,有种很完整的结构美。

3.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段落是,秦昊演的尹川找到之华这里,两个人坐下来揭秘的片段。起初略带喜感,然后电影前半部分的一些悬念,不管是观众心里的还是尹川心里的,这时都得到了回答。当情感的浓度达到最高的时候,镜头突然转到之南的儿子晨晨放飞小鸟,讲出《情书》里的经典台词,表面上塑造了晨晨的真实性格,又似道出此时尹川的心声。这太妙了。

我此时甚至有点莫名地眼眶湿润,好像也并不全是因为剧情,而是为了这个镜头的转接造就的、类似在一出交响乐里听到绝妙的合乎心意的一个小乐章的那种感动。

4

最后说几笔演员。

当然是冲着周迅去的。而秦昊除了假发外都很好。尹川与之华坐下来揭秘的那个段落,他台词上稍微有些瑕疵,但庆幸导演没有让他重演,两个人默契微笑,接着继续讲,这瑕疵反而带来一点生活里有毛边的紧张感,也觉得两个人都真的入了戏。

张子枫反而是片子里是最让人舒服的演员,她每次出现都是十足在角色里的状态,那段与少年尹川在路口的戏,每个无措和希翼的表情都是对的,镜头也很听话地围着他们转,是“多希望我与你才是世界的中心”的心酸无奈的感觉。我起初以为少女的情窦初开是相对好演的,但现在并不容易,她不动声色地表现出一个聪明的小女孩的狡黠与期盼,鲁莽与可爱,期盼与失落,毫无斧凿感,且有种本质上的可爱。

 短评

外衣是你好之华,里子是再见之南。

7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张子枫值得金马女配的提名!邓恩熙真的很水灵!胡歌是个惊喜,很帅,演技也好。所有演员都很不错。整部电影还是偏向日系。

8分钟前
  • BAzINGA
  • 推荐

看预告片觉得寡淡单薄降低了预期去看,没想到更加失望,心里是很遗憾的,同岩井俊二的某些单薄的作品一样,贩卖一个情绪却单薄的可笑。大故事是好的,也动人,可惜没有更好的细节填充,特别像已经有了许多虫洞的连衣裙。我最不喜欢的处理是视角问题,以之华进入,后半段却直接旁落到尹川,将周迅晾在一边,这种转移是很不舒服的,再加上演员的配置,周迅演这个线索角色是天生吃亏。执行层面里,首先剧本的本土化做的很差,书信这么重要的核心,没有想到聪明的办法让它成立,剧本也没有在这种元素上真正的起到故事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情书、遗书、小说这样文字道具通通都只是他们本身,没有深深嵌进故事最重要的情感里。场景也很荒,依赖于生活讲故事却非常失真,尤其三十年前。许多场戏其实应该更有“人气”,现在变成了为了干净而干净。演员们也无亮点

10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把现实中粗鄙丑陋的一面打磨抛光,只萃取精华。岩井俊二非常文明,压着拍,抻着拍,让角色们悄悄说谎,彼此成全,含蓄留白,各个体面,也让电影本身透露出高级的疏离感,虽然手法是转基因嫁接。

1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人生啊不是随便扒拉扒拉就可以写清楚的啊,可是我就是要活成一首漂亮的散文诗!台词几乎一半都有笑点!周迅一如既往的好,胡歌很惊艳,邓恩熙真是美出了一片天!

14分钟前
  • Himno
  • 推荐

3.5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里算不上好,但也不差。里面的“时空信息传递”、“替身与错位”,看似是《情书》的反面,实则挖掘的是家庭代际的空间,引出稍显过满的群戏——每个角色都有互文关系。演员方面重点夸下金马提名的张子枫,没想到她竟是戏眼,两次落泪都是因为她。

1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1.很纳闷张超是何方神圣能从尹川那里抢走之南,直到看到胡歌是张超,我就懂了呀!2.很好奇东北也能找到这么清新的小街道,原来导演是选择性的遮住了场景才拍出了这个效果😂 3.请问剧里之华的私服是什么品牌,好好看!!最后很开心现场见到岩井和周迅~

22分钟前
  • 弥生
  • 推荐

映后问答环节,问出了自从看到海报就搁在心里的问题:周迅涂那种蓝颜色的指甲油有什么用意?导演答,指甲油是周迅自己的选择,他也很喜欢。片子的好处、各种美好细节都是岩井流常规操作。其实之南这个人物的人生选择不太能捋得顺,但周迅张子枫胡歌的表现都那么好,集体扛起一颗星。音乐都是导演自己操办,就像小说作者自己配插图一样,不管技术怎样,感觉一定是最对的。最后发现演职员表中,赫然就有一个名字叫“之南”,我和身边的姑娘都小声惊呼起来。那是那晚感觉最奇幻的一刻。

23分钟前
  • 张天翼
  • 还行

导演自己编的剧,就是这么一气呵成!棒!配乐好评,从开场的在殡仪馆的配乐至结尾字母的配乐,都很棒!张子枫演技好评,周迅演技好评,胡歌演技好评。演晨晨的男孩演的不错。温亲,但又告诉我们人生终有必需面对的事情。强烈建议,能把那个毕业典礼的演讲稿发一个完整版出来。

28分钟前
  • WeiYi
  • 推荐

飒然暗恋着同桌,但她不愿意说出来;之华表达了爱慕之心,仍然也没能修成正果。你说或不说,你都是他故事里的配角,毫不起眼。尹川和之南是初中同学,大学又再一次相遇,终究是有缘无分;婆婆想和英语老师再续前缘,可对方却不解风情。三个时代,四段感情,有过暧昧和相爱,又归于错过和遗憾。再深的感情,也抵挡不住缘分的交错。之华被尹川伤了心,尹川又失去了之南。张超伤害了之南,又得到了另一个人的爱。相爱未必能够相守,爱过也未必能爱到最后。结婚不意味着幸福,能让你幸福的人你却没有和他结婚。于是,你还是想着那朵白玫瑰,那个床前明月光。你写过动人的情书,也写过精彩的小说。但人生很复杂,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2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几乎没有带着任何的既定印象和期望去看这个片子。少年时代情书留在我印象当中的画面是白和粉。现在在看你好之华,画面则是平淡的灰。这是一个中年版以及老年版的情书,也是少有的从头到尾周迅都在做配角的故事。如果说情书给我们的印象是纯爱,那么这部电影留给我的印象则是无奈。而在成人的世界里面,不强求,顺其自然,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岩井俊二依旧维持了音乐和感性的双水准,故事里桥段设计的精妙,毕业宣言从头贯穿到始终。在不同的情境下,同样一段发言稿却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焕发出不同的意义。因为周迅,所以五颗星推荐。胡歌在里面奉献了少有的欠揍型表演。哈哈哈

34分钟前
  • 小川叔
  • 力荐

这个片子充分说明了《情书》要是没有柏原崇会多无趣,没有柏原崇你给我个刘昊然也行啊,对着那个土味男同学我完全召唤不出青春回忆好吗!而且秦昊浑身上下也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猥琐气质(感觉给之南上完香后简直会从遗物里顺走一件内衣撸一辈子),要听他每天给我朗诵刚写好的小说我情愿被胡歌杜江家暴一下吧,信女要从今天开始双手合十静静等待日版的福山雅治了!

35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太失望。后半段的故事线乱成筛子,岩井俊二还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故事吗?水土不服严重,怎么能指望日本导演拍出八十年代的年代感呢?睦睦对尹川那一番突如其来的表白心意像横生出来的怪胎,这走向太奇情了,看了一本书就幻想中认爹了?

40分钟前
  • 后自愈
  • 较差

留白部分给了人无限的遐想,人物塑造给了人深刻的印象;岩井俊二有一种独有的灵气和直觉,知道在何时进入细节何时转向广阔的世界观然后何时在切换回细节,对影像的嗅觉也是敏锐的,在《情书》中的遗憾和心心念念都集中在了《你好,之华》里。开头的葬礼和结局的“情书”首尾呼应,是对生命惋惜也是向死而生。在电影的落地上陈可辛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摄影和选景甚至部分演员的状态以及情感的共情会让你恍惚这是一部日本电影,但人物面对的困境却让人回到现实。胡歌的人物留白和父母一辈的情感以及两代孩童之间的某种情感链接是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而正是这些看起来是闲笔的情节却在关键时刻迸发出了非常强大的能量。期待岩井导演的那本延伸小说。@181101·Beijing

45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用《情书》&《花与爱丽丝》的元素讲了一个全新故事,同样的书信沟通、暗恋甚至感冒,《情》的「身份错位」在《你》再度出现,通过几组关系拓展开来。真正的主角是成年后的之南,虽没有出现却无处不在。在手机时代,以信为媒介,没有产生距离感,能讲得通。

4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一部关于错过的故事,色彩非常美,胡歌也有参演,看完电影满脑子都是胡歌演的那个张超,一个傲娇的渣男,佩服胡歌的演技。

51分钟前
  • 醒了吗
  • 力荐

现在人到中年的周迅就和如懿一样,不争不抢,沉稳自由。在别的演员满脸刻着“我很会演戏”的时候,她在钻研“纪录片式的表演”,她的表演越来越细微,越来越不着痕迹,见好就收,一点不贪,看起来毫无企图心。之华这个角色就像陈可辛说的“她不像《如果爱》里的孙纳,是有的演的,之华根本没的演”,因为人物太生活化了,太平淡了,更像是个配角。这样的角色和如今的周公子就这么完美地贴合到了一起。

54分钟前
  • 王筱驴
  • 推荐

7,仍然非常岩井俊二的风格,包括细腻的情感与好听的音乐。导演仍然用他的方式讲了一个慢故事,挺难得的。其中有几场戏的处理非常厉害,演员的发挥也很棒,包括张子枫,也有明显的提升。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华语电影,我对这份答卷表示非常满意!熟悉他的影迷会知道他写起剧本非常随意,我也做好了再看一部“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的心理准备,但这次他为中国观众准备了一个既非常岩井俊二又很完整易懂的故事(可能也归功于陈可辛监制的把控吧)。周迅原来也可以演这样“普通”的角色啊,看了那么多古灵精怪的她,之华居然可以演得那么舒服。还是要表扬剧本,每个人的故事穿插融合,毫无生拉硬凑感,人物都立体了故事也完整了……不太会说好话,但真的还能喜欢岩井俊二30年。

56分钟前
  • 全是奶
  • 力荐

张超这个角色的自省能力超过他的阶层了

59分钟前
  • 轮子到底滚不滚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