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算

大陆剧大陆2006

主演:柳云龙,高明,宋春丽,祝希娟,王宝强,王奎荣,于娜,石兆琪,陈数

导演:柳云龙

播放地址

 剧照

暗算 剧照 NO.1暗算 剧照 NO.2暗算 剧照 NO.3暗算 剧照 NO.4暗算 剧照 NO.5暗算 剧照 NO.6暗算 剧照 NO.13暗算 剧照 NO.14暗算 剧照 NO.15暗算 剧照 NO.16暗算 剧照 NO.17暗算 剧照 NO.18暗算 剧照 NO.19暗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1 15:19

详细剧情

本剧包括《听风》、《看风》和《捕风》三篇。  第一篇《听风》故事发生在解放初期,国家秘密机构701成员安在天(柳云龙)费尽千辛万苦找来有超常听觉天赋的瞎子阿炳(王宝强),让他协助政府找出在台国民党与其在大陆的残余势力联络的电台,以便掌握情报将他们一一歼灭。第二篇《看风》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初,留过洋的爱国数学天才黄依依(陈澍)因为迷上安在天,随他来到701为国家破译密码,其个性也因环境的改变发生变化。第三篇《捕风》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的上海,潜伏在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安在天的父亲钱之江(柳云龙)为了将事关同仁生死存亡的情报及时送出,斗智斗勇与众国民党人士展开斡旋。

 长篇影评

 1 ) 生错时代的黄依依

在家里养病期间唰唰唰翻看完麦家的新作〈风声〉后,我立马拖来晶晶把搁置了许久的老片〈暗算〉拿出来重温。
令我如此久难忘怀的是剧中一个叫黄依依的女子,我看电视剧就有这么个毛病,想象力太过丰富,总能由此及彼的把毫无关系的情节联想到自己身上,然后大肆感慨一通,记录成文纯粹为了方便因念头太多而记忆力减退的脑袋,勉强算是人生某一阶段踏过的脚印。

黄依依这个人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归纳起来说,就是一个大写的真字。她无愧于一个真情真性的女人,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她都选择了真实的面对。单凭这个字,就值得我一生努力学习。

姑且不论如今大街小巷如瘟疫横行般的娇柔做作现象,就拿我这个平时还自诩为直肠直肚的人来说,一拿黄依依的真来做对比,也要马上羞愧的低下头去。她的真在下面两个情节中可见一斑。

其一是她表白未果时,安在天劝慰说,我把你当亲人,当同志,当朋友,当妹妹。。。等等等,言下之意是就不把你当爱人,你死了这心吧!当时黄依依泪流满面是这样回答的,我爱你,就是爱你,我没办法像有些人一样把这样的爱假装成是兄妹之情,我办不到,也不会这么办。我不禁为此击掌称好,这是多么令人听着爽快地话。我一直不屑于这类虚假暧昧的兄妹情,这不是不被喜欢那方的缓兵之计就是被喜欢那方自私的虚荣心作了祟。男女之爱就是男女之爱,爱就爱不爱就不爱,人的感情又不是过滤器,哪那么容易说转化就转化呢?还不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把戏。或者你放不下就不要放,不要骗自己说放下了,随后义无反顾地把暧昧进行到底,纠缠来纠缠去就能纠缠出一个天长地久的结果来吗?还不是虚掷了光阴,折腾了自己。

其二,是对待汪林的态度让我唏嘘不已。这个汪林毫无疑义是个极端下品的男人,软弱,自私,无情无义等等劣迹不胜枚举,聪明如黄依依自然是没有爱上他的可能,和他的苟且之事,无非是想狠狠做贱自己罢。她爱的人不说爱她,而她却爱到没有自尊没有自我却依旧无法自拔,她恼恨这样的自己,却又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只能用这样的自残让自个获得点报复的快感。在后来东窗事发后,组织为了保护她,只对汪进行了下放处理,而她却选择了别人无法理解的毫不领情的方式来帮助这个她从没有爱过的男人,原因是他是无辜的,所以所有的恶名唾弃理应她自己来承担,因为她不爱他,所以她觉得自己的所做所为的确有罪。
看到这一段,我有扪心自问过,自己能否做到她的份上?人是软弱的群体,他们总能为自己的舒坦找到许多的借口掩饰,这个社会也的确有许多事不是承担个责任那么简单,而是要面对舆论社会周遭的非议,我们在乎别人的眼光所以尽可能在人群里塑造出一个伪完美的自己,一个人要有多大勇气才能面对自己的良心而撕下粘在外面的面具呢?我自问没有这个勇气,我自问我还无法完全坦然别人对我的看法。

黄依依做得到,终其生她追求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感情要远远大于别人的目光,世界的评价。

 2 ) 《暗算》中的唐一娜与黄依依之我见

钱之江这个角色表面上与谁都不亲不疏,却又在有意无意间与周围的人作推心置腹状。他与唐一娜配合默契的探戈,就使唐一娜对他暗许芳心。 如果钱之江是独身的话,唐一娜一定会投怀送报,以圆自己男才女貌的才子佳人梦。 正是这着妙棋,使得在最后的困兽游戏中,唐一娜都毫不犹豫地支持钱之江。顺便说一句,比起《母亲是条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我觉得于娜演这个角色驾轻就熟,简直太符合她娇滴滴的小姐本质了。 钱之江表面不动声色,手中急速转动的佛珠却说明了他内心汹涌澎湃。,心中筹谋算计,因为处身在一个危险的环境里,他只能摸摸眉毛,整理军帽,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 爱上了安在天的女人,可真的就的苦命呵! 安在天,他英俊冷静,魅力超群。可是他不是为情而生,他是为国家利益,为密码破译而生。儿女私情放一边,个人利益丢脑后。 他小心地掩饰着对黄依依的感情。其实,对黄依依,他是动了心的。 他说:“我不是石头,不是木头,不是铁,不是钢。”假以时日,如果黄依依一直守候在他身边,付出的感情是会有回报的。 黄依依太不知检点了。汪林早就在言语之间对她进行了挑逗和暗示。想一想,你如果爱安在天那么深,又怎能在深夜和另一个男人饮酒作 乐??? 是她自己一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怨不得旁人。 每次,安在天从外面回来,都会给她带一些小礼物,显而易见,他的心中是有她的。 黄依依是一团火,既烧伤了自己,也烧伤了旁人。如果,她能矜持一些,能含蓄一点。能改掉自己任性的一面,也许,她与安在天就能终成眷属。 正是她无所顾忌地大声宣扬自己的爱情,到处嚷着自己爱安在天,反而推开了安在天,那毕竟是一个保守的时代。 幸亏她死了,否则,过几年,文化大革命一来,首先批判游斗的就是她。破鞋,水性扬花,作风不正,还有通敌叛国之类的帽子都会扣在她头上,到那时候,坐飞机,阴阳头等一系列的游行都会让她受不了,还可能会连累安在天,所以,她死得早,反而不见得是坏事。 我极其不喜欢黄依依,极其讨厌她,比较起来,唐一娜反而比她可爱些。

 3 ) 黄依依的感情线比较清晰,讨论一下安在天的感情线索

10年前看过暗算,最喜欢看风。但当时有很多疑惑,10年后再看暗算,还是喜欢看风。以前的疑惑似乎也得到了解答。发出来和童鞋们一起讨论:)

电视剧和剧本里,安在天的感情线是一条隐线,相比于黄依依高调出位的明线,非常的委婉和克制,也正因为此,才更显得隽永美丽。简单来说,安在天对黄依依的是从欣赏/利用开始,到拒绝彷徨,再到动情而不自知嫉妒而不自觉,最后到接受和表达。

先说欣赏和利用。

在数研所里,黄依依高调亮相,作为一个女人最容易吸引男人的外在条件,相貌,黄依依是相当出色的,而且也是在安在天欣赏范围内的,有铁部长作证。作为安在天的养父,最了解他的人,熟悉安在天对女人外在的评判标准,要不是胡部长的介绍连他都认为安在天中了美人计,由此而见,黄依依在安在天(纯男人层面)看来,这个女人确实是很美的。再说才情,黄依依和安在天初次见面的攀谈略显轻佻,但她一看到试卷的快速切换,进入工作状态时专注认真,反差之下天才特质稍有显露,立刻吸引同为天才的安在天,后来通过旁人也一步步证实了黄依依是真格的天才,冯诺依曼的助手,数学教授,周总理点名归国的爱国科学家等等。此时的安在天,可以说只是被作为天才的数学家黄依依吸引,而不是一个男人被一个美女吸引,他满脑子想着的都是如何让她去701,如何帮助国家破译光密,除此以外别无其它。那些暧昧的互夹红烧肉的片段,祖冲之像前的祭拜和对话,飞机上的握手,沙漠里默认自己是黄依依的食物和水,汽车上的身体依靠等等,统统都是他的手段,为了圈住一位性情飞扬的天才数学家,为他所用去破译光密,安在天用美男计勾引了黄依依,扣准黄依依的小女人心理进一步发酵两人之间的暧昧,利用黄依依对他的好感把热情浪漫头脑简单的黄依依骗到了701.

有一点要着重讲一下,沙漠中默许没有接受保密教育的黄依依放歌后,安在天这位资深特工也对着象征着自由的天空扯开了嗓子,我想这是导演和编剧想要传递给观众的一个信息,安在天并不真的只是一部国家机器,他的天性也是向往自由跳脱飞扬的,只是为了国家的大爱压抑了自己的天性,从这一点来说,他本质上和黄依依是一样的,他和她从思想上,天性上和自身特质上,都是匹配契合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不铺垫这一点,后面他的彷徨,犹疑和情动就没有根基,无从谈起了。

再说说拒绝和彷徨,动情而不自知。

拒绝的部分在剧中表现的非常直白,不赘述了。只提一点,安在天毫不留情的评论带着小红帽的黄依依是一条伏尔加的鱼,险些使黄丧命。不羁如黄,被别的男人老婆打而浑然不觉,而安在天只是一句话,就害得她送命,这种反差和对比,凸显了安在天在黄依依心中的分量,也让安在天明白这个绰号之于黄依依,绝不是世俗理解那般肤浅简单,是一个不可触碰的伤疤,是一段不可提起的过往,等同于小雨之死于安在天。他和她,都是有秘密和故事的人。

从什么时候安在天开始彷徨的呢?电视剧中,我觉得是黄依依半夜到宿舍表白被他拒绝,后来眼看着汪林送黄回家后,安在天一边吸烟一边沉思作为分界点的。这段中,导演和编剧其实已经隐晦的给出了安和黄最后的结果,爱而不得,彼此错过。试想想,如果那天晚上黄如果能再忍耐一阵,等着安在天挨不住冷回到宿舍,他们的结局会不会有不同?如果安在天能先于老汪找到黄依依,送她回家,他们的结局会不会不同?上天不止一次的给了他们机会,最终注定只能错过,这就是安在天和黄依依的命运,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黄依依病倒后,他想去看望她,对着小雨的骨灰,给自己编织了去看她的理由,为了光密我需要她,701需要她,工作需要我要去看她,别无其它。乍看很合理,一个深爱亡妻的男人对心爱妻子的解释,但仔细想想,如果他真的问心无愧,纯粹出于工作需要领导关心下属去探望,需要和小雨诉说吗,心里没有鬼为何要解释?而且为何对小雨的诉说,又那么的底气不足和心虚?从这个时候开始,安在天对黄依依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上下级,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了,多了一些感动,牵挂和心疼,开始有情了。但他不愿意正视也无法正视,因为701众人谣传安在天中了美人计假公济私的流言蜚语,因为自己亲手杀死小雨,尸骨未寒就另觅新欢的荒唐,更因为凌驾于一切儿女私情之上的国家利益光密尚未破译的责任和使命。

从这次以后,黄依依收敛了,她勤勤恳恳的用701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客气而冷清的对待安在天,和他保持一定距离,而此时的安在天呢?工作上,两人越来越惺惺相惜,犹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意犹未尽酣畅淋漓。生活中,心疼她大病初愈,送她去木工房,出差给她带礼物,还特意叮嘱要自己吃别给小松鼠,在办公室里深情叫她依依,问她恨不恨自己,回到701不到半天就敏锐地觉察到黄依依有事(事后也证明了他第六感神经质般的正确)。试问一下,这是一个正常的男上司对待女下属的方式吗?这里面真的没有掺杂任何一点儿男女私情?导演柳云龙说没有,那我只能说是柳云龙自己的理解,但剧中的安在天,眼角眉梢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演绎的全是情,灵魂伴侣的惺惺相惜之情,对心爱女子的包容宠溺之情,眼见一个天使因为自己失去神采和棱角,坠落凡间的怜惜之情,采用美色勾引利用的愧疚之情。这也是为什么白发苍苍的安在天始终不明白他和黄依依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感情,因为这个情不是从男女之情而起,却以男女之情而终,多种情愫揉和掺杂在一起,包含太多,已不是小义的男女情爱所能涵盖了。

这时安在天已经心动,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或者内心深处他已知悉,但对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小爱永远服从于大爱的信仰让他不愿意正视。

黄依依和汪林苟合的东窗事发,让安在天爆发了。他吃醋,他愤怒,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汪林,堂皇的杂种,软骨头。他把自己的嫉妒和愤怒用老汪危害国家利益的幌子作为包装,让701所有人,徐院长和他自己都相信了,这么毫不留情面的处理老汪(处理张国庆还提到党龄抵三年的罪,对老汪是毫不留情)保护黄依依,仅仅因为他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谁影响了破译光密,谁就是他安在天不共代天的仇人。可惜,一句内心独白出卖了安在天。在亲眼看到黄依依大清早从汪林宿舍出来奸情坐实的情况下,他依然希望老汪勇敢的抬起头,铿锵有力地回答没有,哪怕是无耻的狡辩也好。这不是一个男人因为自己心爱女人出轨而吃醋愤怒,同时本能的拒绝相信想要逃避现实,那又是什么?

嫉妒而不自觉。

因为对老汪的愧疚,善良的黄依依希望帮助老汪,以破解光密相要,两人夜谈后不欢而散。第二天黄依依自杀了,安在天看完了黄之前给他的21封情书后,心有灵犀的赶到宿舍撞开大门,把依依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此时此刻,安在天不得不正视自己对黄依依的感情了,他主动想要讲诉小雨的故事被黄依依制止住。看黄依依愧疚如斯了无生趣,他给已频临崩溃的她指了一条生路,拯救黄依依自己和老汪。有人说,此时此刻安在天依然是在利用黄依依,他的目的是想要推动黄依依尽快破译光密,究竟是不是这样呢?ok,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往下看。

在得知黄依依在周末去后山看望放羊的老汪后,一贯冷静深不可测让人捉摸不透的安副院长有一种被毁灭的感觉,当天晚上就去了黄依依的房间,阴阳怪气的开场,一大通国家利益至上的说教被依依义正言辞的驳回,最终带着怒气回到家后,望着打赌说要用来煎鱼的右手不可自抑的颤抖。我想,安在天被自己的愤怒和在意吓到了。他终于意识到老汪和依依还有往来这件事,让他感到的是痛彻心扉的失望和无法抑制的醋意。他那么毫不留情的处理老汪,说穿了就是因为他在吃醋他在介意,而且介意到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程度。这也正面回答了刚刚的问题,安在天提出黄依依如果能尽快破译光密,就能够拯救老汪,不是利用。他知道黄依依想单纯地帮助老汪,所以用老汪的转世问题许诺,让黄振作起来,以免她再走死路。若他对依依无情只是简单利用,完全可以像徐大姐一样简单明了直接处理老汪,然后公事公办告诫黄依依即可,不会去宿舍找黄对峙,也不至于如此失态了。

光密终于破了,按照承诺,依依可以带走一个人。树林里,安在天看似轻松真诚的在安排黄依依和老汪的调令,也表达了老汪已离婚,依依可以合法的和他在一起了。说实话,很多人会以此为据,说安在天对黄依依没有感情,因为黄依依要离开而倍感轻松。但要我说,这里安在天表现出来的这种轻松,是故意而为,是言不由衷口不对心。这也是为什么回上海的前夜,安在天告诉黄依依,他不是石头,也不是木头,更不是钢,他明白她对他的感情,但这段感情是不会有结果的。

他已经完全明了自己对黄有情,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阻碍,动机不纯(中了美人计)和国家利益(破译光密)都不存在了,唯一的阻碍是小雨之死。小雨是为了安在天的信仰而死的,安在天把小雨变成了他的同志和最得利的助手,最后因为国家利益亲手杀死了小雨。所以他不忍也不能再如此对待黄依依。他不能再像对待小雨一样,用他的爱留下黄依依,让黄依依变成他的同志,也不能保证将来是否还需要在爱和国家利益之间再做一次选择,他要毫无风险的保全她,就只能亲手去成全她,带着老汪离开701,找一片适合她栖息的林子去生活。这是成全之爱,是超脱肉体的灵魂之爱,是大爱。

黄依依却没有走。究其原因,用黄依依自己的话来答复吧:‘’离开701,这样我就可以远走高飞,到一个没有他存在的地方了却一生。可是。。。。。。每每想到我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直到我们都老去,在另外一个未知的世界里,也许相逢对面都不相识,一想到这,我就心就像被割开了一样,真的会很疼。‘’

黄依依主动留在了701,安在天是惊喜的,徐大姐转述了黄依依病中依然喊着他的名字时,安在天做了最终的决定,接受并主动回应这份感情。他主动找到她,帮她收衣服,温柔的叫她依依,做了含蓄的表白:如果同为701的树,那么起码我是老树,你是小树,我就是想着能为你挡挡风雨。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剧情发生了,她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爱也不回应,剧中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小雨之死,深深伤害了黄依依。

最终,黄依依的生命如一出闹剧般荒唐地被一个泼妇终结了,导演和编剧前面做的伏笔最终被证实了,安在天和黄依依两个人命中注定是爱而不得,彼此错过。从黄依依变成植物人到溘然逝去,安在天的反应不用再详细解读了,我相信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的绝望,颓然,无力和深情。如果再有人说这是一个男人的良心发现,和情无关,单纯是愧疚,那么安在天实在有成为佛陀的潜质,心中有大善,皈依吧。

题外话

黄依依因为小雨之死受到伤害,拒绝了安在天的表白,这个转折实在出人意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网上有童鞋说黄依依一直在区分代表国家机器的 “你们”和代表安在天个人的“你”,小雨之死让她明白了对于安在天来说,根本没有区别,“你”就是“你们”,“你们”也就是“你”,永远没有黄依依期望中的“你”来回应她的爱,爱的根基没有了,所以她开始自我放逐。我觉得这个理解有一定道理,对于黄依依这种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子来说,非1即0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掺不得一丝杂质。诚然她可以接受安在天的表白,顺理成章的和安在天一起生活,得到肉欲之爱,但她明白,安在天对她的爱,永远不可能像她期望般圣洁无它,他会永远爱国家爱事业先于爱她,这对黄依依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但是,对于安在天亲手杀害小雨这个事情,黄依依是有过猜想的(到701后和徐姐聊天时曾提到),并非完全出乎意料。她这个180°大转弯的态度完全用此解释是说不过去的。并且黄依依最终选择了留在701,也算是对这条隐形战线的部分认可,即使做不到安在天那样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对于小雨的牺牲以及安在天的痛苦,应该是可以理解一部分的,如果从这方面去考虑,上面的解释就有些牵强了。只能解释成天才的心思普通人难以揣摩,黄依依就有这种逼仄的蛮横和固执,或者换一种说法,不为世俗所容的坦诚和天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情理念,像极了一个疯子和婴儿。

 4 ) 《捕风》的意义以及其他

   看了douban上的很多篇关于《暗算》的评论,发现大多都是写《看风》那一章的,可见无论是什么电视剧题材,到底还是爱情最有人缘儿。而被写的最少的第三段《捕风》,是我的最爱。
   从主旋律一些的角度讲,如果说《听风》通过阿炳的个体悲剧讲述国家安全工作者在监听电台个工作上,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看风》通过爱情至上的黄依依表现安在天因经历太多革命的残酷之后封闭、隐忍的精神世界;那么《捕风》在极限的时间和极限的空间展开的步步惊心的敌我斗争表述,不仅是《看风》、《听风》两章中那个性情隐忍、风度翩翩、外冷内热、年轻有为的安在天的性格形成的注解,不仅是把已经观看过前两章,情绪在因此渐渐蓄积的观众,在最后一部彻底推向高潮的情节安排,也是把《暗算》整部剧集的思想水平拔到一个相当高度的部分----实际上我们都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不是三个章节的故事的组合,尤其假设缺少了第三部《捕风》把一切渊源呈现出来的话,那么第一部《听风》就成了瞎子阿炳的残障和无知引起的伦理剧,而第二部《看风》则更成了破解密码不过是个壳儿,一女如何爱一男不成而那位男士其实早已动心不过是因以前的记忆用理智封闭了自己的普通爱情故事。
    那么不再空说这些结论性的话,下面我想我自己的角度看《捕风》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毫无疑问《捕风》中的主角钱之江是极有魅力的。对于军统电台那个刁蛮到人人头疼的唐一娜来说,钱之江是仪表堂堂、风度翩翩、业务能力一流、正人君子的钱总;对于电视机前的我们来说,钱之江不仅仅依然拥有唐一娜眼中所有的优点,更是智勇双全、心理素质超级稳定的革命者。所以剧集第三部钱之江这个人物的设置,把任何一个有正常的视觉审美、精神审美系统的观众都牢牢抓在了电视机前,通过钱之江的一举一动,把我们带回了30年代初血雨腥风的上海,表现了那个时代革命工作者艰难、危险、残酷的处境。让我们观看整部剧集后先是对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者有了情感上的强烈认同,对于成年之后知晓了这一切真相在经历了妻子小雨的牺牲后的安在天,密不透风几乎冷血的的性格的形成有了“情有可原”的理解,那么瞎子阿炳那一部的种种就就同样容易领会了。
   所以说,《暗算》三个章节的故事,也是个倒叙的、揭密的过程,而情节最紧张、人物情感最充沛、作品思想最荡气回肠的《捕风》也就无疑成为了整部《暗算》情节推进的高潮,和想要表述的情感的精髓部分。

   当老年的安在天,跪在上海龙华烈士墓父母的遗像前恸哭,我们似乎也无法责怪一旁那个其实客观上只是想完成采访任务的记者对这一切的不疼不痒。因为所有听起来不可思议的故事,因为保密工作纪律都象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被死守了多年,刀尖上的舞蹈和701的与世隔绝,那记者没有亲身经历又怎能领悟其中经历了的人,人生因这所有的残缺与BT?
   
   所有的女生都为黄依依的惋惜,怪安在天的冷血,不能早一点做个明白人;说安在天在第一部中对阿炳妻子和那药房男人的处理是盛怒之下的国家机器的人,也大有人在;只是一个人如果经历了童年父亲自己无法明白的自杀,母亲之后三年的又一次恐怕也是不明不白的的牺牲以及成年加入保密工作后,妻子死在自己眼前而无力挽救,恐怕也实在热不起来了。除了以701为家,以密电工作为自己存在的唯一意义,还有什么人生的选择?

   写了这么久《捕风》中的故事对童年安在天的影响,其实也让我想起了《伊万的童年》。同样是被战争、革命摧毁的童年,其实安在天比伊万还要惨一些。伊万至少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应该恨的人是谁——是德国侵略者。而身为国民党高级军官和军医院第一麻醉师的儿子,安在天恐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曾经都想不出来自己到底应该真正恨的敌人是谁。而自己一直幸存到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很多年的人生,也毫无另外的选择了。童年安在天对一切发生在眼前的残酷的茫然,成年安在天对于自己的感情世界的封闭,以及对于他人感情对与701工作的损害的不可原谅,在老年的安在天跪在双亲墓前,都清晰的凝结成了他从出生起也许就不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而这就是革命工作所必然的代价。


   第一次写,写的不好。本来想从纯剧作创作的角度和大家分享自己对《捕风》的青睐的,最后还是大跑,跑到精神分析安在天的童年去了。谢谢观看,完。
   

 5 ) 《暗算》是典型的人保活

其实《暗算》的剧本相当之差,简直无以复加,编剧再三修改,也改不掉原著的诸多弊病。这是一份描写革命时代的剧本,但就像所有其它那些几经改编的革命文艺一样,在革命时代的原始语言中,它从本质上就是一份极端反革命的剧本。

在这份本来应该是颂扬无名英雄的剧本里,凡人都是卑贱的,天才都是高尚的。革命就是天才的活计,没有天才就没有胜利。但天才们并没有怀才不遇。剧本告诉我们,他们根本不懂革命,也根本不愿革命,只有通过革命者安在天伪装成其父兄的努力,他们才终于出山。在安在天的层层诱惑下,天才们略施妙计,便保证了革命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但是,剧本又告诉我们,由于天才充满人性 - 换句话说,也就是充满弱点,而革命者却充满鬼性 - 为了革命不惜任何代价,于是天才们必须死,革命者一定生。这不仅是一死一生而已 - 简直就是革命者以天才们的死来换得了自己的生:在组织的关怀下,阿炳被妻子逼得自杀,黄依依则干脆被疯子打成植物人。我们都知道,作者真正想说的是,革命者安在天如此暴怒如狂,也不过只是追究了两个凶手的罪恶;他将永远无法甩脱自己的罪恶,和滋生他这种革命凶器的严酷制度的罪恶。

在这份本来应该是盛赞天才无敌的剧本里,天才们又都是无能的。同样无能的革命者本可以伸出巨掌,将他们救出苦海,却选择了冷眼向洋,任其生灭。天才是心理残缺的人。阿炳不让马吃草却叫马儿跑,夜夜和衣而眠,苦等天上掉儿子。剧本告诉我们,正是在他和组织的双重压力下,林小芳以外遇求子,才造成了最终的悲剧。而安在天在阿炳婚后,一直对他不闻不问,直到他死了,才突然发难,以革命的名义,进一步逼死了林小芳。换句话说,革命者是一点好作用也没起;黄依依生性风流(作者想必忘了,她的青春岁月是在美国社会气氛最为萧索肃杀的麦卡锡时代度过的,她在彼时彼地也一定是个异端中的异端),一意孤行,她对革命者安在天一见钟情,并抱着与其私奔的幻想来到保密单位701,结果凤求凰而不得,退而求其次亦不得,与培训中心主任汪林(这是作者为了证明制度的非人性,而着力塑造的一名生活苦闷、了无长处的共产党干部)的艳遇最终成为死结,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安在天及其革命任务大踏步的前进,而自己的生活与情感却大踏步的倒退。剧本告诉我们,正是在安在天见其心死而不救的铁石心肠,造成了黄依依最终的悲剧。而小雨之死在悲剧末尾的重现,只不过是革命者害人害己,一生无能的最后注脚。

大家看看,不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吗?

和一切以翻案为纲的大小翻拍剧相比,《暗算》本来是一份相当格式化的反革命电视剧剧本,完全没有新意。在这种情况下,最终摄成的电视剧竟然变成了一部沉郁而雄浑的革命史诗,不能说不是“人保活”的切实反映。是《暗算》的导演、监制和演员齐力撑起了这一张毫无疑问是反革命的文艺黑旗,并用他们的血将其染成了鲜红灿烂的颜色。在这种意义上,电视剧《暗算》无疑是富有革命性质的。

在这场革命中,作为导演、监制兼演员,柳云龙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在这些努力里面,将第三部《捕风》置于前两部之后放映,尤为点睛之笔。如果没有第三部对三十年代共产党人斗争生活的描述,前两部中再好的表演也将成为白费,因为它只是单调地把革命者重塑成冷冰冰的国家机器,把他们的信仰雕琢作要人命的金刚无常,而全不解释革命者是怎么来的,国家是怎么来的,哪里来的信仰;也不解释为什么要有革命者,为什么要有国家,信仰是什么东西。而这些正是第三部的内容。

正是因为有了第三部,前两部的铺垫才有意义,《暗算》才成为一个丰满的剧本,一本完整的故事,一段可信的传奇;也正是因为有了第三部,全剧末尾响起的国际悲歌才有意义。老年安在天躬着身子,慢吞吞地在上海摄影棚的大街上踱步,他向远处望着,望着,街上突然闪出了从反动派追剿中靠易容术和同志掩护死里逃生的父亲钱之江,刚刚在黄包车里坐定,突然被一路跑来的小安在天撞到了。小家伙转眼跑开,车子缓缓前进,父子两人短暂地对视了一眼,这一眼那么短却又那么长,一直看到了安在天的老年。他躬着身子,慢吞吞地在街上踱步,在父亲的注视下笑着,又慢吞吞地走开了。在这一整段场景中,扑面而来的国际歌声,是激昂雄越的天外之音。

不仅是《国际歌》的运用,整部《暗算》的音乐处理都十分到位,就像各角色的选择和柳云龙的发挥一样,气闲神定,举重若轻,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正是他们英雄般的演绎,把丢弃了的理想再度拾起;正是他们英雄般的演绎,让遗忘了的英雄重归故乡;正是他们英雄般的演绎,使一部唯天才论的庸俗反革命戏最终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也使我们明白了物极必反本来是自然的真理。因为革命者是真实存在过的,也是真实存在着的,就像这个国家,就像支撑她的信仰,就像热爱她的人民。任何意图诋毁他们的文艺作品,不论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还是循循善诱口口相传,到最后的最后,都只会变成一撮永远无人提起的垃圾废末。扫掉这撮废末的,将是黎明时最初的阳光。

 6 ) 《暗算》:为组织人翻案

 中国自“文革”后,反思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在中国的实践时,最流行的主题是批判中共革命的无人性。关于传统道德的失落的哀叹几乎都是在这个主题下展开的。
  
  《暗算》这部电视剧,在前几年引起了思想界的广泛注意,刘小枫、甘阳等人都出面诠释这部作品的内含。甘阳似乎持一个矛盾的观点,一方面他认为阿炳、黄依依等是自然道德的体现者,是值得歌颂的,但同时又赞美有信仰的组织人,特别提到了全球性的秘密组织共济会成员的信仰追求之美。
  
  中共作为有追求的秘密组织,其性质与共济会,是有类似之处。
  
  作为组织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依自然感情行事,这可以看成冷酷无情与无人性,也可以看作有崇高的信仰,这本身是一枚钱币的两面。文革后,我们都是从无人性来批判组织人,而缺乏从有崇高信仰的角度来评价组织人。
  
  而《暗算》中的安同志,几乎就是一个标准的组织人,他的行为逻辑不是他的自然感情,而是组织的需要。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他可以牺牲他的一切。这样一个人,我们怎么来评价呢?是个无人性的异化者?还是有崇高使命感的信仰人?
  
  《暗算》第一部《听风》,神奇人物阿炳是个自然人,他只知道娘对他好,安同志对他好,他不能理解组织以及组织使命的概念,他的行动是建立在报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虽然为组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他本身不是组织中人,而只是组织的一个工具。安同志是一个组织中人,他操控了阿炳,让阿炳在报恩的观念下为组织工作。
  
  《暗算》第二部《追风》中的黄依依是个天才的数学家,解密工作非依靠她这类人不可,但她只是自然人,具有自然感情,所以她不理解组织为何物。她参与解密工作只是为了获得她的爱情。而安同志是组织人,他的行为不是出于他的自然感情,相反往往是违反他的自然感情的,为了组织需要他可以亲手枪杀自己的妻子,为了组织需要,他也可以压抑对黄依依的自然感情。黄依依比阿炳聪明的是,她终于开始理解什么是组织人,并且开始自觉地把自己变成一个组织人,这样她留了下来,但不再与安同志发展感情了。
  
  如果说文艺作品一般是歌颂具有自然情感的人的,《暗算》中,自然道德感的代表人物阿炳与黄依依,塑造得很可爱。但《暗算》也塑造了安同志这样一个组织人的形象。在自然人与组织人的激烈冲突中,我们似乎也理解了组织人的行为逻辑。安同志是不会闹情绪的、安同志是不会感情用事的,他是真正顾全大局,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于达成组织的目标。
  
  组织人的最重要基础是信仰,没有信仰,人都是会顺从自己的自然感情的。只有在崇高的信仰的基础上,人才能压抑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一部机器上的螺丝钉,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一个事业没有组织人,几乎断无成功的希望。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然人都是闹情绪的天真小孩,只有组织人才是能克制自己达成使命的成年人。安同志就是一个从不感情用事的组织人。
  
  《暗算》第三部的《捕风》,直接描写了地下工作者,也就是组织人的行为方式。一个伟大的事业,如果没有一大批把信仰放在自己生命之上的组织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人是远远比自然人自觉与完善的人。
  
  在为组织人翻案之点上,《暗算》揭示了中国共产革命纯洁性的一面。在自然人与组织人激烈的冲突中,我们看到了革命的逻辑、组织人的逻辑,以及组织人的信仰与牺牲精神,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革命者的精神追求。
  
  《暗算》不是简单化地讴歌中国共产革命,也不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作品。但实际上它为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牺牲生命的仁人志士作了一个最有力的辩护。
  
  一代组织人的理想主义行为,不是简单的丑化与漫骂就可以一笔勾消的。历史是非常复杂的,理念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不要太小瞧了我们这些理想主义前辈--组织人。

 7 ) 我们总是爱上不一般的人,却忘了他也是一般的男人

我小学的时候数学极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有时候代替老师讲课,出两道题,点两个同学上来演算,算完了再讲述一遍答题思路,最后由我评分。有次有个女同学题目彻底的做错了,但是她一边讲一边更正,讲述的过程又特别漂亮。我当时就给了她70分,我说,虽然题目做错了,但讲得特别精彩,值得及格。老师当场就打断了我们的进度,重新给了零分,然后他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说,数学是精确的学科,容不得一点的天真烂漫恣意随性。

这大抵就是我学生时代的状态,成绩好老师有一点的纵容,但太随性又博不到大人们的满意。所以第一次看《暗算》的时候,黄依依几乎是我最热爱的那种类型的女性。在那个黑白灰的年代里,她一身长裙,穿着风衣,围着鲜红的大围巾,头发上随意的绑着绸绢,跟人说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光。我永远忘不了关于她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刚认识安在天的时候,她笑眯眯的去找他要他招他,她扬着下巴说我自我介绍一下啊,我是从美国回来的数学教授、爱国知识分子、周总理接见过我。走吧,带我去你得房间。安在天当时的表情简直是目瞪口呆,接着,黄依依问你们招人干什么啊,安说做一个数学家和一个公民都应该干的事。黄忽然间笑串了气,她说,咱能别那么酸吗。然后下一秒钟,当她看到了安随手放着也可能是故意放着的试卷,她几乎是没有转折的进入到了忘我的境界。她就是这样,随性的时候真实俏皮,专注的时候又精细的找不出破绽。

另一个场景是去了701的黄,为了打发平时无聊的时光她去找警卫班的战士们下棋,她掏出一沓少见的布票,然后大喇喇的说你们谁要是赢了我,这一沓布票就归他了。大家听了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只见她更带劲的来了句,谁要是输了,就得去山坡上给我摘朵戴头上的花。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黄戴着满头的鲜花乐颠颠的去食堂吃饭。

这几乎是最美好时候的黄依依了,心里有爱,还未出口,出尽风头,只是因为碰到一个人,能跟自己在精神上沟通,她要让他看见。她与安在天之间的对话,行云流水;她最强的算盘,与他势均力敌;她所有的长处与话题,几乎都与他棋逢对手。她怎么能不心动不爱他呢,他几乎满足了她对爱情和灵魂伴侣的一切幻想。

大概七八年前,我第一次看《暗算》,我自以为是坚定的在我的日记本上写,我认为安在天一定是爱过黄依依的,甚至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肯承认。那时一起看的哥们信誓旦旦的跟我争论,他说,我以一个男人的视角告诉你,他不爱她,而且爱不上她。黄依依的爱情太浓烈太疯狂了,她需要的太多,正常的男人会轻易仰慕,但永远无法最后爱上。

他们满足不了她的爱。

安在天不是一个一般的人,但是,他是一个一般的男人。

所以,他能在精神的宽度和广度上欣赏她,力排众议的支持着她,但是,他无法在感情上面回应她。

所以,他会对小査说“如果黄研究院真的喜欢我,她怎么还会跟别人上床呢?”

所以,他会轻易的说出她是伏尔加的鱼。所以,他会在黄依依只是因为博爱的对张国庆施恩的时候宁可相信她是再次与一个有妇之夫好了。

安在天是一个孤独的人,黄依依明明已经触碰到这种孤独的实质,但是,她只懂得一种爱人的方式,不得其法,充满蛮力。她亦步亦趋的表达爱,自轻自贱的抵抗爱,患得患失的虚构爱,最后,决绝心死的拒绝爱。

她把爱说的轻巧自如神如信仰,所以,你回应给我的那些暧昧的兄妹之爱,虚伪的同志之爱,我都不要。

宁可作践自己没有后路的不要。

七年前,我在看完了《暗算》之后抄了一句剧中的台词,是黄依依对安在天说的:我知道爱你是一条死路,但我以为我会死里逃生。

后来我翻到那一页,发现我还在旁边写了一句:

分开并不代表不相爱,不相见也不代表已忘记。

多年以后,你是否还相信,我们在茫茫人海之中所求的那一个,灵魂伴侣。



 短评

安在天和黄依依都是受害者,他们爱着的党,国家和人民是受益者。而当受益者——人民评价他们时,不仅不感恩,还骂安在天是木头,黄依依是婊子,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6分钟前
  • 十里八乡俊后生
  • 推荐

应该算是看过的国产片里最好的一部。最喜欢是黄依依这个角色。柳云龙稍嫌自恋了一点。

7分钟前
  • CodeName.A™
  • 力荐

柳先生还真自恋

9分钟前
  • 七 仔
  • 推荐

听风很神奇但是阿炳的死真是宿命般的悲惨。看风我爱黄依依这个女子爱到骨子里,她怎么能这样精灵而忧伤地美丽着。捕风荡气回肠,在罗雪从钱之江身上取出情报时落下泪来,没有了你,我什么也没有了。还有那一曲探戈。总之,好片。

13分钟前
  • 落 微
  • 力荐

只有最后一个故事能看。至于前面的,我只能说,柳云龙你是自恋狂麽?!==

18分钟前
  • 然潘
  • 推荐

麦家、柳云龙故弄玄虚而已。听风和看风以红军时期破译工作为蓝本,捕风就是改编融合钱壮飞和熊向晖的故事。

22分钟前
  • Die Katze
  • 较差

神作!

23分钟前
  • 豆友2790706
  • 力荐

国产剧有的缺点它可能都有。然而这个自恋的主创拍出的电视剧处处透露出『讲究』的味道,这是国产剧中罕见的。

25分钟前
  • 针水坊
  • 力荐

难忘阿炳与黄依依。

28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看过的国内为数不多讲逻辑、信科学的军事题材电视剧

30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黄依依刚开始是爱自己,非常自信地爱,后来,一次次地遭拒之后,她才顺着爱自己的思路,细细端详安在天的好,看一次发现一点好,而她对自己的爱,随之湮没进去,再也出不来,那是黑洞,也是迷宫。

32分钟前
  • 旷清
  • 推荐

看过小说你就知道剧本写得有多好。

36分钟前
  • 闲人
  • 推荐

电视剧比小说好

39分钟前
  • 何生生
  • 推荐

我怎样才能让你明白我如何爱你?我默默忍受,饮泣而眠?我高声喊叫,声嘶力竭?我对着镜子痛骂自己?我冲进你的办公室把你推倒在地?我上大学,我读博士,当一个作家?我为你自暴自弃,从此被人怜悯?我走入精神病院,我爱你爱崩溃了爱疯了?还是我在你窗下自杀?

44分钟前
  • 大卷发
  • 推荐

一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的电视剧,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从中解读出许多意味的电视剧---不仅仅是爱情,也不仅仅是革命,还有更多......

48分钟前
  • 一撮茶
  • 力荐

这是柳云龙最好的一部片子,而陈数是最成功的黄依依,如她所言:自己已经完全被黄依依这个人物附体了。她就是黄依依,不再是陈数。

50分钟前
  • 豆友1120428
  • 力荐

麦家把版权又卖给了电影了,说实话这部剧一点也不比《潜伏》差,但评论界不知怎的决定把好评都给了后者

52分钟前
  • 小龙人orwell
  • 力荐

风筝之后,再看第二遍暗算,已是初看的十二年之后。惊叹这部剧还是依然还是让人欲罢不能,谍战剧的顶峰之作,确实当之无愧。

53分钟前
  • PingKe
  • 力荐

97/100:没有前两部分的铺垫成就不了捕风的超越和升华,但若只有捕风此剧终究也不过停步于“精彩”的层面。故事起于平庸,步伐缓慢,但却是踏实地一步一步迈向神境。它就犹如结尾奏响的国际歌一般,无比浑厚,无比苍凉,胜过千言万语,盖过无数俗人试图从剧中找出的组织的罪恶或是国家机器的冷酷。

57分钟前
  • 阴暗中的绝望
  • 力荐

柳云龙一个白羊座演了一个摩羯座,敢再挑战点儿么?顺便黄依依绝不是天蝎,射手的可能性大,次选是金星在白羊的双鱼,AB血。有些小细节蠢了点儿,为黄依依加一星

60分钟前
  • Miss. 肾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