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

剧情片大陆2013

主演:冯远征,戴立忍,冯波,杨旸,钱学格,司源,马精武,胡晓光,余少群

导演:王竞

 剧照

大明劫 剧照 NO.1大明劫 剧照 NO.2大明劫 剧照 NO.3大明劫 剧照 NO.4大明劫 剧照 NO.5大明劫 剧照 NO.6大明劫 剧照 NO.13大明劫 剧照 NO.14大明劫 剧照 NO.15大明劫 剧照 NO.16大明劫 剧照 NO.17大明劫 剧照 NO.18大明劫 剧照 NO.19大明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4 20:19

详细剧情

  明朝崇祯15年,全国内忧外患,大将孙传庭(戴立忍 饰)临危受命带着妻子冯氏(冯波 饰)来到潼关抵抗李自成的军队。与此同时游医吴又可(冯远征 饰)怀着济世救人之心来到潼关拜访师傅——药局提领赵川(钱学格 饰)。大敌当前,孙传庭军中士兵染上怪病,同时还要面对崇祯皇帝(余少群 饰)的催促出兵和潼关豪绅顾清远(马精武 饰)等人的自私敛财。赵川因施救不力以身殉职,吴又可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靠着不同寻常的治疗方法与孙传庭惺惺相惜。最后瘟疫终于被控制住,但是国家的病症能否被战争治好吴又可和孙传庭都无法预料。  本片主题曲由BossaNova女王小野丽莎演唱,这是小野丽莎首次用中文演绎自己的歌曲作品。

 长篇影评

 1 ) 中国也能拍出不输英国的历史片

华语电影里关于瘟疫病毒最好的一部电影了。北电教授王竞,代表作《万箭穿心》拍摄地就在武汉。明朝瘟疫,孙传庭大将一把火把感染瘟疫的全烧死,历史争议人物,内忧外患,瘟疫治成,大明亡了。个中诸多细节,放到今日都能一一对应。

孙传庭一脚将陈相公踢开:“天下糜烂,流贼四起。百姓从贼,全因饥寒所致。百姓饥寒,全因无地可耕所致。得人心者得天下,你以为人心是什么?人心,就是粮食,就是源源不绝的后备兵员,这就是他李自成输得起十回八回,而我孙传庭一回都输不起!”

文/东SIR

公众号:抛开书本

初识此片在CCTV6,甚喜影片的真实感,以强大的历史真实虚构整个故事。

书本上没有记载孙传庭与吴又可的这段相遇,而影片对每个人物、对那个时代历史背景的描写又几乎都有明明确确的史料可供背书。

1

片中崇祯说:“开封重镇苦守三月,每天死的都是朕的子民啊。”一副忧国忧民状,这实在是崇祯的原貌。

崇祯十六岁登基,勤俭克己,剪除巨阉魏忠贤,掌声一片,其每以明君自况,然其又御下严苛、生性猜忌,晚年几与全臣为敌,煤山自尽无一臣相随,愤然留下政治遗言“朕非亡国之君,而诸臣皆亡国之臣。”也因为其生性猜忌,早前是在孙传庭把闯军打得灰飞几乎烟灭之际,将孙传庭无辜入牢,闯军死灰得以复燃,才有了影片中的危局。才有了影片开始时孙传庭以其入狱前情形度闯军,信心满满的说以五千兵卒足以灭之。

然孙传庭去到潼关,亲临一线,始知闯军壮大神速绝非五千兵卒可敌,再要增兵加粮,猜忌成性的崇祯又疑其欲拥兵自重,坚不增兵拨粮,只催其火速出兵。这一君臣相疑,君有心悬子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野心,却无用人不疑的宽广心胸。臣有忠君爱国,解救黎民的雄心,却也有君疑其不忠,国不以其爱的苦楚。在影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2

再比如影片中有孙传庭向乡绅筹款,乡绅中带头大哥以百两银子敷衍之,此情景亦可见于明史。崇祯也曾向臣下筹款,首辅便以百两银子敷衍之,次辅扬言毁家纾难,回家贴告示于宅“此屋出售”,世人于此等事断不糊涂,会于此时向次辅大人购宅,于是帝王想要的捐款便望穿秋水又天荒地老了。

3

片中吴又可感叹“逃是死,不逃进军营医不好也是死。”此情景便是日后孙传庭的宿命,影片后大约一年多孙传庭兵败潼关,想逃回朝廷必是死,于是冲入敌营,以身殉国。可叹,其以身殉国,国不以其忠,崇祯以其败未做任何封赏犒慰其家人,反疑有诈。

4

影片中基本没有文官的画面,实际上在大明危急存亡之际,文臣也实在无甚作为。明在孙传庭之外,还有些许殊死一搏的机会,如以吴三桂关宁铁骑回防京师或崇祯南走去宁,效法大宋,绵延大明国祚。内阁或恐清军起兵犹豫或以“君王守社稷”祖制拒行。此些法于大明困兽犹斗,放手一搏,不是全无胜算。崇祯死前二天愤懑的写道“文臣个个可杀”。

(关于崇祯为何没有南走,一直中国历史留给后人最可想象的谜之一,未必全是内阁相阻,吴三桂不回师也曾有各种解释。然内阁在此时全无作为则是确实。)

5

取代文臣站在君王身侧的是太监,大明最后的时刻,陪崇祯赴死的是太监王承恩,甚至到后来的南明,东林党与阉党各种党争,真清军来袭,东林党大佬有降者,而阉党每多战死或追随君王辗转艰难逃亡直至缅甸,于明廷之忠言,阉人倒是身先。如以上所见,影片中的各个细节都可以在真实的史书找到注解。

可以这么说影片用真实的史料堆砌一个个历史人物,历史背景,构写了整个故事,故事固然是虚构的,然而因其是以真实的历史资料堆砌而成的,所以观众对那个时代的状态,那个时代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尤为逼真。

反观我们某些历史题材作品,人物服饰精准到针眼线脚都是原物高仿,发型眉梢凭肉眼难辨真假,还佐以口音乱真入耳。然而对人物的精神面貌,所处时代的精神面貌却是不求甚解,或名人光环傍身或胡乱想象脸谱化表演,哪怕拍个真实事件也是离题万里,观之劳神伤目。

法人笛卡尔言“我思故我在”同样一个人存在、一个时代存在、一件事存在都是因其思想过或者是其有可供思想的精神存在过,外在的呈现只是帮助观众更好的沉浸到作品表现的时代中去理解内在的东西,而现在好多作品本末倒置的对外在东西一丝不苟,对内在精神胡乱潦草,这样的所谓真实离作品该传递给观众的真实是格格不入的。

《大明劫》为这些作品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以精神世界的真实入手,以还原人物、时代的精神世界为最主要目标,拍出可细品、可深思、可借鉴、可反思的历史题材作品。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2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云舒

作为一名伪资深明史爱好者,这种电影出来当然是要支持一下了。大明的灭亡不想多说,土地兼并、流民泛滥、赋税沉重、军队纪律涣散、崇祯志大才疏、百年一遇的瘟疫、千年一遇的小冰河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万历的抗日援朝、天启的党争,总之就是四个字”气数已尽“。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听到旁边有一对情侣聊天,男的说这电影太难看,看得想睡觉。女的说我觉得还可以啊,挺细腻的。在短暂的不屑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那一段历史,大多数人评价电影的标准只是好看吸引人而已,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大多数豆瓣高分的电影票房都不太理想。

作为一部历史片,我不得不说预告片坑了我,描写战争的场面也就开头那3分钟,剩下的都是围绕孙传庭杀戮救国和吴又可济世救国的争论。在吴又可去寻找他的老师的时候,女2号云舒出场了!

不得不说,云舒刚出场的时候还是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那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古代的女子出嫁后都是从夫姓的,可能由于她丧夫的原因这里还是叫她小名吧。云舒的名字应该出自于明朝的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出生乱世,先丧夫后丧父,独自抚养一个小孩。那份淡定与从容,完全诠释了这个名字。

这里插个小故事,记得上学那会我同桌看到这个句子来问我是什么意思,前排那同学跑来凑热闹,一看说,这还不简单嘛,就是说一个人怎么哄他骂他都没用,自己家的院子都懒得打扫;自己要去那也不知道,成天傻乎乎的坐在院里看天上的云飘来飘去。。。

这场戏里面女人的戏份比较少,圣母式的善良并不能改变什么。孙总督的老婆对敌人的同情换来的却是自己差点没命。云舒也从开始的坚持留下来到最后选择跟冯远征离开潼关。估计也是意识到在这乱世之中,个人的作用实在渺小。一个良将不能拯救大明,一个医生也不能。历史永远会朝着他固定的轨迹前行。。。

 3 ) 大明王朝之薄暮

影片对白

李天佑:先生医术精湛,要不然跟我们一起投奔闯王,将来得了天下也好衣锦还乡。
吴又可:世代更替,谁知道是福是祸?

孙传庭:从今而后,潼关没有贺家军,只有大明军队。(斩杀贺人龙之后)
崇 祯:如今孙传庭手握陕地军政大权,若他也不受控制,该怎么办?

吴又可:在太医院期间,整天看那些庸医弄权,实在是不想混了。又可又担心忘了行医的本份。
赵 川:原来如此,只是做游医风餐露宿的,各种的艰辛,实在非常人所能担当。

孙传庭:想当年,我把李自成打得只剩一十八骑的时候,我身上穿的就是这甲胄。如果不是这几年这些闯贼做大的话,我跟它早就安享太平了。
【补充孙传庭把李自成打败只剩十八骑】(崇祯十一年(1638年)初,过天星、混天星的起义军从徽(今甘肃徽县),秦(今甘肃天水市)等地经凤翔将通向澄城时,孙传庭指挥其部分五路合击该起义军于杨家岭、黄龙山一带,捕杀二千余人,又在(鹿阝)州(今陕西富县)以西、合水以东的方圆三、四百里的深沟峡谷内采用分兵堵截,机动设伏的战术再败起义军,并打退了驰援陕西起义军的马进忠、马光玉所率领的宛、洛之部后,又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至此,陕西境内的起义军几被镇压下去。)

赵 川:这些年药材越来越少,医官的薪俸也是时有时无,我看这惠民药局也快有名无实了。(赵川的医馆缺药无力为百姓治病时叹息)

赵 川:又可啊《伤寒论》历尽千年,不能因为侥幸治好了几个患者就对医圣不敬啊。如此狂妄忤逆实为我医家之大忌。医道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岂能混同于道术?用一个邪气作解释?
吴又可:正是因为医道乃人命关天的大事。我吴又可才不愿意将错就错。

崇 祯:混帐!当初信誓旦旦说五千精兵足矣,到如今居然要朕追加钱粮,还说什么兵新募,不堪用。开封重镇苦守三月,每天死的都是朕的子民,岂容他从容练兵?!
王承恩:老奴斗胆,若果真如孙传庭所说的粮饷不足、兵士未经操练,那出关迎敌未必能有胜算呢。孙传庭所率的可是我大明朝唯一的精锐了。
崇 祯:开封不保则京城不保,倘若给了钱粮还不出兵,岂不是又养了一个贺人龙?着兵部再催其出关。

孙传庭:又是催我出关的。
监军副使乔迁:上边提到给咱们的防饷和补充增兵没有?
孙传庭:只字未提。

顾清远(豪强劣绅):督师啊,在座各位的名帖都附在外面的那些孝敬上。宴后送到府上,望大人笑纳。
孙传庭:多谢各位乡绅款待,传庭驻军潼关,还得多仰仗各位鼎力相助。
顾清远:那当然啦。督师言重,为国分忧实乃我等份内之事。
孙传庭:诸位!实不相瞒,潼关军饷两缺。但国库空虚,皇上无力拨调。今日本督来此实为募饷之事。还望各位解囊相助!
顾清远:国家有难,理应鼎力相助。但不知督师需要多少银两呢?
孙传庭:以目前之势至少缺饷十万两白银。
顾清远:十万两。这么多啊。督师啊,不是我们不愿意,这灾荒大凶之年,我们有些家业不假。可开销也大,朝廷里的各种孝敬也总的打点。实在是匀不开啊。
孙传庭:倘若潼关不保,各位手中的田亩、家中的金银财宝、妻儿老小也都保不住吧?到时候还不是都拿去孝敬闯贼了?
顾清远:督师所言极是。来啊,白银五百两,不成敬意...朝廷方面我再打发人送个折子上去。也许皇上会多给我们拨些粮饷下来的。
孙传庭:这些,是你们给孙传庭的。这些,是你们给大明朝的。大明朝如果灭了,你们给我孙传庭有什么用?


孙传庭:二分守备,八分屯田。大明开国至今,军户就是以此为生。守屯结合,寓兵于农。
监军副使乔迁:这些屯田现在都到了地方豪强手里。屯兵制名存实亡。
孙传庭:所以我们要勘探田亩,核定军户人数,追缴这些豪强历年积欠的军粮,以补库银。

吴又可:云舒,潼关战祸将至又临大疫,你们母子二人在这儿实在是凶多吉少,还是跟我一道走吧。
赵云舒:你也不嫌我晦气?夫孝未尽又守父孝。

孙传庭:照你说,天地之间的疠气和雾气一样不可捉摸?
吴又可:正是,人在呼吸间不经意吸入疠气转化为疫邪,盘结在体内的膜原之中。而伤寒之邪则是通过肌肤传入,就像浮云飘着没有根基,下药即除。但是疫邪藏在膜原就根深蒂固了。
孙传庭:七年前,镇守潼关的总兵尤世威就是因为军中大疫才败于闯贼。唉~今日瘟疫又重现此地,难道天要绝我?我问你,我若是让你治疗,你可有把握?
吴又可:回督师,我吴又可只是一介游医,才疏学浅不可能担此重任。
孙传庭:唉~刚刚说得斩钉截铁,真要委以重任又临阵退缩,怪不得我大明有今日之祸。都是因为你们这些人面对国家存亡之际不敢挺身而出。你说你多年来寻找瘟疫传染之理到底所求为何?倘若学不能致用,那学又有何用?
吴又可:这可是数十年一遇的大疫!我吴又可也只是治愈过单个病患,毫无控制瘟疫蔓延的经验。
孙传庭:那位赵提领我虽未谋面,但也知道他是救治伤患以身殉职。你也号称是学医之人,可惜你没学到他舍身济世的医道。今天晚上你收拾一下,明天一早到军营来见我。回营。

赵云舒:那些当官的话你无需当真,姓孙的那么说无非是为了激你入营。
吴又可:逃是死。到军营治瘟失败也是死。倒不如像先生那样以身殉职,死得其所。
赵云舒:他要真的认为我爹的死是为国为公,那为什么到最后陪着我爹的只有那顶破草席。
吴又可:大疫之年,也许这就是医者的宿命吧。

赵云舒:还是要入营?
吴又可:额,我开了个方子,你和孩子务必坚持每天煎服,以防传染瘟疫。
赵云舒:达原饮。
吴又可:我想孙传庭说的并非没有道理。我学医这么多年,到底所求为何?好啦,你赶紧回去睡吧。我呢还得再想想明天进入军营以后应该怎么办。
赵云舒:也许你留在潼关也是天意吧。


吴又可:若想要我治疗此役,我有几个条件。
孙传庭:讲。
吴又可:其一,先师赵川因公殉职,他家留有孤女,还请督师重金抚恤。
孙传庭:准。还有呢?
吴又可:在我施治期间,无论我的方法如何不被其他医家所接受,中途不得换人。
孙传庭:准。
吴又可:吴又可愿领此命,以毕生所学与瘟疫一搏。不成不退。
孙传庭:吴又可,你可知道什么叫做军中无戏言。
吴又可:吴又可明白。
孙传庭:那好我让你放手去治。任指挥使,你一定要全力协助。此次治瘟事关战事成败、大明存亡!倘若成功,你吴又可名垂千史;若失败,你我将和这数千官兵一样死无葬身之地。

孙传庭:要安抚患病军士,传我的令,病死军户视同阵亡,所欠赋税一律免除。
任琦意味深长的眼神(开始去乱葬岗挖尸体换上军服冒充军士得瘟疫而已减免赋税)

赵云舒:这么多病患就靠你一个人,行吗?
吴又可:以往从来没有同时治过这么多病患,病人传变又如此之多,好在督师对我信任,我也只能尽全力了。
赵云舒:孙督师已经派人送来了钱粮布匹,多谢你还惦记着我们孤儿寡母。你这要是需要帮手的话...
吴又可:你一个女人,在军营实在不便。你等一下...这个呀是我这次治瘟疫挑选出来的一些病例的手稿,你看啊你把它带出去。万一我要出不去,你把它整理成书,也许后人用得着。这次治瘟非同小可,倘若失败,未必我能活着走出这个兵营。
赵云舒:你不要说这些丧气话。
吴又可:我呀得去看我的病人了。来,戴上这个。记住,这个地方不能再来了。有了这个别人不会拦着你。潼关也不能久留,赶紧走。如果这次失败,军中疫情蔓延,此城必破。云舒,如果我这次能活着出去,我一定带你和孩子回苏州。


孙传庭:按你估计,把全军粮饷都算进去,能够让我们撑多久?
粮官(也许是之后被烧死的王令吏):最多三个月。
孙传庭:混账!
监军副使乔迁:督师,这也不能全怪他。告示已经贴出去三天了,地方豪强至今还未补齐粮饷。属下带人去勘测田亩,也常遇到恶奴阻扰。
孙传庭:收不回粮饷,收不回那些被霸占的屯田,就收人。


——这些天乔迁带着人马丈量我们家的田亩,还打伤了我们家家奴。这孙传庭放出话来,再不交田交粮饷,就要抓人了。
——我家地也被丈量了。我家地也被丈量了。(众人)
——去他娘的。莫非他真的敢动咱们?他翻了天了。
——咱们托周阁老给皇上的折子该收到了吧?我倒要看看,这大明朝到底有没有王法。
——有天王老子在,怕他个球 咱们联名告死他。
顾清远:各位,大家所占屯田数目,正在经历司汇总。等造册完毕,孙传庭拿到账本,会怎么样就很难说了。
——是啊,您给出出主意吧,我们都听您的。(众人)这大主意还得您拿啊。
顾清远:出来吧,这些年你在我们这儿没有少得好处,该做点什么了吧?(任琦与豪强勾结)


孙传庭:王令吏呢?
监军副使乔迁:督师,刚抬走那具烧焦的尸体就是王令吏的。
孙传庭:死无对证。明知道这些豪强劣绅强占军田。该征的不能征!该杀的不能杀!投笔从戎十几年,我到底为谁而战!?为谁?!

孙传庭:任琦,以百姓冒充兵士尸体骗领抚恤,该当何罪啊?

闯军甲:绝对没错,他现在是官军的医官,我堂哥亲口告诉我的。
闯军乙:义军正闹病,闯王正为这事犯愁呢。谁要是把他弄到手,那可是头功一件。

孙传庭:吴医官
吴又可:啊,是督师啊
孙传庭:这么晚了还没歇息啊
吴又可:一个兵士白天训练的时候骨折了,我去照看一下。您还没有歇着?
孙传庭:帐内闷热、烦躁,出来透透气。——又可先生,就我粗通的医道,大黄乃虎狼之药。我见你给那些重症病人用量之大,这个中道理是否可告知一二?
吴又可:噢,大黄性烈可以杀人,故而医家都称之为将军药。重症用险药,铤而走险方有生机。
孙传庭:若有差错,该如何?
吴又可:督师,这世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当断则断,错过一线生机,就生死两隔了。
孙传庭:说得好,说的真好。用药如痛用兵,需有胆有识。值此乱世,得遇先生实属万幸。
吴又可:督师明知道又可的医理与常理定规相悖,可又让又可放手一搏,又可谢这份信任。
孙传庭:唉~乱世难为呀!我能信你,可是又有谁能信我呢?

吴又可:抱歉兄弟,恐怕这次我不能跟你们去了。还有病人等着我回去呢。你们赶紧逃吧。
闯军甲:怎么!给官军治得,给闯军就治不得?
吴又可:兄弟,在我眼里没有官军闯军,只有病人。
闯军甲:哼,全是屁话,带走!
——三弟,你把我们也带走吧。
闯军甲:带着你们就走不了了。

孙夫人张氏:爹,女儿今天来看您了。再过一阵,传庭就要出征去打闯贼,为您报仇。求您的亡灵保佑他旗开得胜。

——督师有令,有敢通匪闹事、擅离患区者,一律格杀勿论。(军士传令召集重病患集中与牢笼中)

顾清远:督师即日出征,我等特备薄酒为督师送行。望督师旗开得胜收复失地。
孙传庭:好!那就为收复失地干一杯。
众豪强:来,干杯...(众人)
孙传庭:收复失地...哈哈哈哈收复失地...我今天晚上就先把你们侵占的土地都给收复了吧。
......(军士入场,押入任琦指挥使)
孙传庭:你们不但私占军田,居然还敢以他人冒充因疫而亡的军户冲抵赋税。其行可诛!押下去!
顾清远:哈哈哈哈哈 就凭任琦的空口白话,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
孙传庭:问得好(割喉乡绅头目后)念!
——查乡绅顾清远勾结卫指挥使任琦,私占军屯田三百五十顷,斩!清退田亩,补缴钱粮,所查家产如数充公......(军士一一下令)
孙传庭:你们四十三家都是害国之贼!斩首示众,家产充公。
(陆续拖走斩首)
孙传庭:天下糜烂,百姓从贼,皆因饥饿!百姓饥饿皆因无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心吗?人心,就是粮食!就是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这就是为什么他李自成可以输个十回八回,而我孙传庭连一回都输不起。


吴又可:督师,恕又可不识抬举,夫人琴声曼妙,但营中有事放心不下,实在无此雅兴。
孙传庭:何事放心不下?
吴又可:大军即将出关,重疫区还有百十余重病患。唉,又可担心,大军一旦拔营,那些病患难以压服。如果瘟疫复燃,势必前功尽弃。
孙传庭:又可兄所虑甚是。但今晚我们只谈诗情,不谈疫情。

(任琦“戴罪立功”锁上重疫区的门,准备屠杀重病患)
孙传庭:得失谁算寻常事,挥剑斩却家国愁。(孙传庭写字)
吴又可:督师心中充满杀气,令人不寒而栗。
孙传庭:为臣者别无选择,只有报效国家,马革裹尸。又可兄,容我私问一句,你觉得大明朝气数已尽了吗?
吴又可:《黄帝内经》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其中道理又可以为皆是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我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

——弟兄们,孙传庭要烧死你们,想活命的跟我往外冲啊!(任琦发现点火开火后)跟他们拼了!(不多久,全部中枪...)

——查明贼首李天佑,聚众谋反在前,勾结任琦煽动兵变在后,罪无可恕,开刀问斩。(出关前斩首祭旗)


孙传庭:明日便要出关,多亏你帮我控住疫情,尚可一战。
吴又可:督师控制疫情的方式实在是比吴又可有效。
孙传庭:那些染病的士兵,如果我带着他们,非但打不了仗,还有可能传染整个军队。如果留在这里,则有后顾之忧。那些闯贼一直在旁边窥伺我们的一举一动。倘若后方爆发瘟疫,出师必败!我并非嗜杀之人,但孰轻孰重总得有人做出决断。
(吴又可点头,转身欲出营帐)
孙传庭:吴医官,你随我出关,做我的随军医官吧。
吴又可:吴又可是一个不知轻重的人,恐怕很难担当此重任。
孙传庭:战事当前此事不容推辞。你回去清点药材,明日随我出关!
吴又可:嗯...
(吴又可带着孤儿寡母悄悄离去,留下一封信给孙传庭)
信的内容:督师如晤,王朝兴衰唯有医道长存,又可有心无力唯有不辞而别。乱世苍生各有宿命。(又可顿首)

——督师,还追吗?
孙传庭:别追了
——你不是担心他去投靠那些流寇吗?
孙传庭:他有他的路要走。传我的令,出关!

孙传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叹息:“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再度对狱吏乎!”

 4 ) 中国传统文明的基本症候

社会是个复杂集合体,认识这种复杂,不同观点因经历和眼界看到的只是有限方面。历史则是尘封的社会,探讨历史兴衰,答案不在历史课本里所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或者玄乎的天道气数,而是细节层面的个体命运、具体事件和社会症候,若干个这样的真实细节拼图出来,就能够描述一段历史,并力趋还原。

表现当下的社会,人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新闻,从领导人会议到股市房价,这种充满现实感的一手二手材料随手拈来,大家不以为意,甚至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都显得有些重复和冗余;表现一段历史,除了不太大众的学术研究,主要手段就是讲故事了。一般历史故事,选材更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政经形势飞机大炮这样宏大的东西,一俟宏大则便于扭曲,仅成一种话语,而且不好理解。因此,能选择独特社会症候作为切口,能够体现具体环境中个人、集体命运的历史题材文本,价值较空洞的宏大叙述来得更高。

就普通观众而言,名将孙传庭的知名度或许不低,但吴又可和《瘟疫论》这样专业的东西就非人人知晓。真实历史当中二人可能并无交集,电影当中潼关瘟疫、吴在孙的军营治病的故事或许只是编剧需要,但能够选择这么一个独特的切口探讨明亡旧事,算是别出心裁,以身喻国,以病喻乱,将孙吴二人置于以“挽救”为主题的同等历史使命下,可谓以小见大的极好隐喻。这种戏剧化呈现虽不是信史,但这种以一管窥见全豹,在个别社会事件当中集中展现明末社会诸多矛盾的手法,比那些整天讲朝廷官员和政经局势的文本,高明许多。

著名汉学家孔飞力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可谓个中典范,此书算是费正清一脉中国研究的扛鼎之作之一,近年知名度颇高。老孔以翔实的史料和扎实的论证,选取了“妖术”这样一个社会症候作为切口研究乾隆晚期的中国,让人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病灶和传统中国的政治有了一个很具体的认识,毫无疑问这是严肃历史研究,但其精彩程度远超任何编剧的故事,因为它将中国传统社会的问题落地到了具体的事件上,不仅可信而且便于大众理解。《大明劫》在精神旨归和方法论上至少和《叫魂》有些交集,因此注定这电影在智力水平和三观上起码属于中上水准,甩拜金商业大片和一些无脑电影N条街。

明亡的原因在老百姓眼中无非是又一次兴衰交替的改朝换代,在官方意识形态里则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固有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加上其他各方观点,众说纷纭,《大明劫》从主题上无疑也要处理“明因何亡”这个大问题。基于历史的复杂性和电影叙事的限制,在两个小时内说清这个问题殊为不易,但我个人觉得此片通过将恰当的戏剧化处理(设定瘟疫的背景和孙吴二人共处的环境),给出了说得通的答案——片中的不少情节,实际上反映出来明末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加上片末孙吴二人总结性的台词,“明因何亡”的答案已经揭示:明亡,实则亡于传统中国社会发展到明代难以解决的基本问题导致的社会溃败:

1.中央权威和地方势力的固有矛盾在极端条件下的激化。

自秦代正式确立郡县制开始,中央和地方的分权、以及双方事权和财权匹配的问题就出现了。简而言之,中央自然希望地方能以更少财权承担更多事权,而且帝制天生又是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但中央集权越严重,地方就越少财权,承担事权时只好变相横征暴敛,削弱朝廷合法性。这在王朝强盛没有太多紧急情况时,尚能控制,不致威胁政权稳定,但在明末内有流寇外有异族的艰难岁月,就成为无法解决的问题。片子一开始崇祯皇帝放孙传庭出狱剿匪,一来孙确实精明强干,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贺人龙这样的地方军阀借剿匪之名行自身坐大之实,古代山高皇帝远,时间一长则无法掌控。剧中崇祯在京开始担心孙传庭在陕西稳固势力,对中央形成威胁,因此不断发信催促出潼关与农民军作战。明末的战争、自然灾害和严重积弊导致朝廷打仗财政吃紧,自然要地方出粮出钱,而地方又是战争的直接受害者,更无钱粮,于是和中央矛盾重重,再加之总有不少奉行实用主义的地方大员以战争绑架中央,自己坐山观虎斗,这无疑会把整个朝廷置于更大的风险当中。

2.帝制条件下专制皇权和官僚集团无法克服的矛盾。

中国悠久的中央集权体制里,皇权和官僚之间相互利用和博弈的关系,皇帝靠广大官僚管理国家,官僚靠皇帝提供自身行为的合法性。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官僚内部是层层向上负责,而非对百姓负责,因此鱼肉百姓远比得罪上级要好办;官僚集团整体则为皇帝办事,只要能够有效帮助皇帝坐稳位置,那种不致激起农民起义的横征暴敛和贪污腐化,皇帝是默许的,康熙深谙此道,他公开讲过“天下没有不贪的官”——这也算是官僚集团为主子卖命的红利。由于科举制度和封建土地关系,官僚集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器和中坚力量,皇权会随改朝换代变更,但官僚集团异常稳固,皇帝换了自己则仍旧为官做事,支撑整个社会。这种矛盾在历代体现为皇权和相权的博弈,众所周知,明朝是专制皇权的高峰,朱元璋废相导致皇权和相权更无法平衡,这样的政治体制是无法处理棘手问题的,因为没有一个稳固的地主官僚集团,很多事无人做,很多社会矛盾无法缓冲,遇到明末的极端历史条件,只有死路一条。片中马精武饰演的潼关豪绅头目,就是这个官僚集团的代表,他们既是大地主同时也是官僚集团利益的代理人,孙传庭在捍卫皇权需要征缴军饷时,他们可以阳奉阴违,甚至售卖官军烧掉账册,这就是皇权和官僚集团的利益你死我活的冲突。中国历史上无数的改朝换代让整个官僚集团认清了这一点:皇帝可以随便换掉,但自己才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人。事实如此,到了清兵入关,首先投降的就是这些满口忠君爱朝廷的官僚集团,而凭借这个掌握话语权和生产力的阶层的投诚,清朝迅速坐稳了江山。

3.现代意义上“想象共同体”的缺失导致无法实现社会动员应对危机。

中国在20世纪建立现代化民族国家之前的漫长的历史当中,人们观念当中只有江山而无国家,只有朝廷而无政府,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民族、国家、政府的概念完全是西方的舶来品,正是这些产生在近代西方文明中的概念,可以有效地将人组织动员起来推动社会进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中的共同体》一书论述了形成诸如“民族”这样身份认同的重要意义,没有现代概念里的民族、国家、政府这样的概念和身份认同,意识不到大家是生活在一个社会当中的共同体、他人的命运和自己相关,人们思想上就没有集体的观念,进而社会形成不了组织机制,无组织机制则整个社会就无法实现动员,遇到自然灾害、外敌入侵、疾病瘟疫则不能集合最大多数人去应对。《大明劫》设定了一个将传统中国各种艰难情况至于一体的环境(战乱和瘟疫是直接表现,明末的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则是大的历史背景,没有突出而已),人们在乱世当中根本没有身份认同,这种情况到了抗战时依然存在,不少老百姓认为日本人来了也只是改朝换代而已,这样思想水平的民众自然无法实现有效动员,社会危机根本不能应对,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详细考察了鸦片战争,结论是:这是一场前现代国家和现代国家的战争,双方不在一个发展程度上,前现代国家根本无法有效动员国民,而现代战争是个大规模动员的复杂行为,因此中国的失败,败于没有社会发展阶段的落后。片中出现的李天佑的角色值得玩味,他是个读过书的人,应该算是接受传统士大夫意识形态洗脑的底层知识分子,但由于明末社会矛盾加剧,他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下行,生活无着只好“官逼民反”,他的台词体现了“有江山而无国家”的观念,他对吴又可说:“你不如随我投了闯军,将来打了江山,也好衣锦还乡。”李天佑的角色实际上和闯王帐下的谋臣李岩很相似,李岩是历代农民起义当中底层知识分子的代表,和他的前辈吴用、朱升、刘伯温一样,他也提出来“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样能够直接反应农民诉求的斗争口号,如果李自成没有失败,他将又是一段开国元勋的传奇。这些底层知识分子是受过代表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洗脑的人,他们渴望成为官僚阶层的一员,但是面对朝廷的危机,他们选择站在造反派一边,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无疑在扇传统中国意识形态当中忠孝仁义的核心价值观念的耳光,同时恰恰证明了传统中国居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破产,固然有文天祥史可法这样意识形态的捍卫者,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吴三桂和洪承畴这样“有奶就是娘”的选择,所谓“天道、气数”这些词,或许只是这些意识形态卫道士用来投靠新主子的借口。靠这样的意识形态和这种意识形态教育出来的知识阶层,自然极少其舍身取义,不会引导民众完成建立想象共同体,更不会承担领导和组织社会动员的重任,这一任务,留给了近代国门洞开被迫学习西方的现代教育、科技和制度的中国人。

4.传统中国社会专业分工、行业进步和科技积累之无法实现

电影中设定一个以身殉职的医生赵川,固然起到了衬托主人公吴又可英明神武、反映瘟疫杀伤力巨大的作用,但这个角色更多让人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技艺在面对社会重大问题时的无力。吴又可这个角色,外表是一个明代游医,实则灌注的是现代人的思维,其实也是现代观念和观众观影愿望在“穿越”到历史环境中的投射。他大胆否定传统医方,敢用猛药,知道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知道将病患隔离分类……这完全是是一个现代医生的做派——但这种现代文明的做派,恰恰令人感到中国传统技艺的悲哀。正如“李约瑟之谜”:中国文明悠久科技发展很早,不少科技和发明长期引领世界风骚,但元明以后中国社会和科技几乎停滞不前,这是因为中国的科技成果多停留在经验总结水平上,没有向抽象世界和规律探讨的跃升。此言不虚,中医就是这种情况的集大成者,所有中医的验方基本都是常年累月的治疗经验,对这种经验的解释,都是些“气血寒热”之类比较难以理解的说法,必须通过长年的积累方能得到,而西方医学强调试验和观察,无疑更利于学习普及和学科本身的积累,解决现实问题的效率更高。片中最后说吴又可开创的瘟疫学研究领先西方200多年,其“达原饮”配方在非典当中收到奇效,这实际上是令人颇感悲凉的事情——中国人不乏先进的科技成果和聪慧的大脑,但这些智慧结晶只是被少数人学习或者束之高阁,知识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积累、普及和提升,罪魁祸首则是家天下的专制主义:因为任何的知识普及、行业发展都会导致民众智力进步和社会多元化,这些都是专制统治之梦魇。

西方的科学所具备的分工、专业和便于系统化学习的特点,无疑是西方文明领先的重要原因,但这种西化的特质,吴又可居然神奇地具备,活脱脱一个现代医生。关于“李约瑟之谜”的陈述,中国在漫长的传统儒家意识形态指导下,将科技商业手工业这些和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直接相关的领域斥之为“奇技淫巧”(尤其是程朱理学之后人为“人心”第一,轻视技术进步),从业人员被划为下九流,社会优质的智力资源投入不到这些领域当中,政府不提倡加之人为阻碍打压,这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则是科技水平在宋元之后几乎很少实质进步——而这从根本上和专制集权更有关系,皇帝要消除老百姓造反甚至进步的可能性,于是愚民,以道德伦理内容垄断教育、以科举钦定内容固化知识结构、以焚书坑儒和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在这种环境下,文化不得昌明,而科学和技术这些生产力的推动因素长期处在简单经验积累的原始状态,无力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片中医生赵川固守组训,以伤寒药房治瘟疫,最后死无葬身之地,他的命运实际上是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中国技艺的命运,在长期固步自封和因循守旧当中,毫无解决实际复杂状况的能力。

电影结尾吴又可和孙传庭讨论大明前程,孙说大明朝是否真的已经无药可医?吴则引《黄帝内经》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大明朝积弊已久,非一剂猛药可以医治。细细想来,积弊已久,实际上不是明王朝自己的问题,而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到明代,其社会运转和文明内部无法克服的根本问题呈现出的严重溃败。中国传统文明也和这个老迈的庞大帝国一样,自身更新和重塑的能力慢慢消减下去,甚至统治阶级还在极力扼杀促成这种自新能力的种种可能,这些颓败之势,当然明末的一些思想家如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已经看到问题所在,也努力发出了自己呼吁革新的声音,但社会整体未启蒙,顽固势力又及其强大,于是有清一代也延续明朝衣钵,将残酷的专制皇权推向顶峰,清代这个表面上看起来疆域广大、开创盛世的王朝,实际上始终麻烦不断,财政亏空、官员腐败、农民起义、民族矛盾等问题迭出,而凭借传统中国儒家意识形态和智力资源,根本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中国社会开始被动地接受西方文明,后来算是奋起觉醒的洋务运动还是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终败于全面西化的日本,才导致新文化运动一代知识分子对传统中国文明的全面反思和鞑伐。有趣的是,近代中国面对西方文明始终强调保留中国文化本位,结果是非但西方没学成,自己的传统也没有很好保存,反观日本,从器物到制度全面西化,自己的民族传统却完好留存下来——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问题:传统的中国文明发展到明清,已经开始全面拒绝吸收和更新外来元素,所谓“中学问题西学为用”只是一种抱残守缺的借口,但中国文明和中华民族一样,从来都是一个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的动态共同体,在汉唐时期这种吸收融合做得好,对待多元化的态度比较宽容、专制程度较轻,文明得以快速进步。当然,为何宋以降中国的这种大气和多元不复存在,文明进入固步自封的阶段,这个问题更为复杂,一个简单的理解则是唐之前中国在文明形态和生产关系上是全面领先周边的,但随着周边民族吸收中国文化的进步,双方差距缩小,中国文明的优势不复存在——而这种结果,或也反证了传统中国儒家意识及文明形态本身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电影《大明劫》设置是极端条件下的一个事件恰恰是明末中国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症候;一叶而天下知秋,名医吴又可只能做到有限控制乱世里的一场瘟疫,最后还要靠孙传庭毁灭性的杀人来彻底根除,名将孙传庭面对一个内忧外患的孱弱王朝也只能疲于奔命内心痛苦,去奔赴一场注定失败的棋局——无论是吴又可还是孙传庭,个人再英雄也无力对抗社会积弊已久的系统风险和固有问题。大明没有亡于崇祯、李自成或者多尔衮,大明亡于传统中国儒家意识形态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发展程度,如果要简单归因,程度不断加深的专制皇权和中央集权帝制统治就是终极原因,一个敌视民众、不能为大多数人谋普遍福利、视天下为一人所有的制度,不会让所有人对它共同拥戴、贡献智慧力量,只会导致争权夺利和改朝换代,大明因此而亡(此后的大清也不能幸免),这才是大明之劫,同理,如果任何统治者继续行愚化民众、敌视进步、固步自封的策略,必将重蹈大明之劫。

就像电影《大腕》里关之琳问葛优什么是“境界”,葛优扔石子说:“你能看这么远,我看的比你远,泰勒看的比我远,佛看的无限远。”诚如此言,以我现在的水平,或许只能理解到如上所述的浅薄境界,我一个业余观众没有实力去评判这电影的演员演技如何,镜头如何、电影语言等专业问题,但这部电影能引发思考,在我心里这就是好片,一部值得多看几遍的电影。

 5 ) 一些历史和人物背景

明毅宗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距离农民军占领北京还有两年。

这一年,农民军横扫河南,包围了号称“八省通衢”的开封府。

彼时的开封,不仅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是中原的腹心,更是海内能够比肩京师、南京的“一线城市”。一旦开封有失,朝廷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遭受多重的巨大打击,本已相当糟糕的形势也将进一步走向糜烂、乃至不可收拾。

放眼天下大势:东虏在关外已成气候,多次破边墙入塞饱掠,辽东、华北官军应对不暇;西南地区的土司叛乱此起彼伏,吸引了朝廷大批军力;其余内地官军大多武备废弛、不堪一击。只有三边军镇(延绥、宁夏、甘肃)的边军由于多年以来持续与蒙古作战而维持了一定的战斗力。局势如此,朝廷只得继续依靠以三边军镇为核心的秦军集团作为对抗农民军的主力,以解开封之围。

至于主帅人选,朝廷则想到了曾在镇压农民军过程中“大显身手”的前陕西巡抚、现监狱服刑人员孙传庭。

三年前孙传庭与时任兵部尚书杨嗣昌矛盾激化,遂称病告休。不料杨嗣昌落井下石,声称孙传庭谎报病情、推托王事。遂引得崇祯帝大怒(估计孙本人演技也不太行),下诏逮捕。

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刑满释放人员孙传庭,就这样被历史的行程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影片的叙事,也就此徐徐展开。

主帅人选已定,自然少不了陛见奏对。一如影片所述,孙传庭对皇帝表示,镇压农民军只需五千精兵足矣。影片借此展现孙传庭韬略满腹、胸有成竹,实有捧杀之嫌。实际情况是孙在大牢里待了三年,不了解外部情况的变化,以为农民军还是当年那些无组织的流民,对敌方实力估计严重不足所致。

更有甚者,孙传庭还在皇帝面前立下了“三月平贼”的军令状,沦为后世笑柄。

并且,孙传庭在到任后发现时局的发展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料,便立即上疏反悔,将“五千精兵”改口为“两万人马”,结果遭到皇帝严辞拒绝。

后两件事,影片中都没有涉及。

影片的叙事范围,便是自新任三边总督孙传庭到任至其第一次出潼关期间所发生的故事。(孙传庭就任督师发生在其第一次出关之后,不在影片叙事范围以内,因此片中人物对孙传庭的“督师”称呼有误,这也是影片的疏漏之一。)

在这一阶段,孙传庭主要的工作是两件事情:一是抓紧练兵,二是拖延出兵。这两点在影片中都有展现。背后的原因,还是官军的实力不足导致。自崇祯十四年九月至次年二月,短短半年时间,两任三边总督傅宗龙、汪乔年相继率秦军与农民军决战,结果先后兵败身死,秦军有生力量遭受严重打击。到了孙传庭接任时,所倚重的竟是高杰、白广恩这样的农民军降将,可见官军的实力已是捉襟见肘。

影片重点表现了孙传庭的刚愎自用与草菅人命,固然容易令人对其作出“杀伐果断”的评价,但结合历史上其后来在河南地区的表现来看,这其中更是暗含了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偏执乃至疯狂。

崇祯十五年九月,经过了数月的准备和休整,孙传庭终于无力承受朝廷方面的不断催促,正式率军出征解开封之围。影片叙事的主体部分也到此为止。

而随后一幕中跳转出现的孙传庭战死的尸身,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即孙出关后一战而败亡。

实际上,孙传庭战死于本次出关的一年之后,战死的地点也不是在替开封解围、与农民军决战的战场上,而是在潼关这个他最初出发的地方。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真实的历史,比影片更加精彩,也更加残酷。

崇祯十五年九月,几乎在孙传庭出关的同时,开封的城防也终于到了崩溃的边缘。经历了农民军的数月围困,城中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普通居民大批饿死,官军则公然食人。河南巡抚高名衡、巡按御史严云京眼见守土无望,竟自掘黄河大堤水淹农民军。农民军既散,而开封全城皆没于水,居民死者十之八九。事后,崇祯帝念及二人“守城劳苦”,竟然不予追究。时人有诗“赞”曰:绣衣使者(巡按御史严云京)出奇算,中夜决堤使南灌。须臾盈城作鱼鳖,百姓尽死贼亦散。

十月,孙传庭率部于河南境内冢头遭遇农民军。孙事先设下计谋,命总兵牛成虎部诈败,其余各部设伏,农民军中伏遂败。不料官军竞相争抢农民军所遗财物,放弃追击乱作一团。农民军趁机反杀,大破官军,孙传庭率残部退回潼关。

崇祯十六年五月,在经历了大半年的恢复之后,三边总督孙传庭正式就任督师兵部尚书,总督陕西三边、山西、河南、四川、湖广、贵州、南直隶江南江北军务。八月,孙传庭率部再出潼关。农民军采用诱敌深入战略,故孙部初期得以高歌猛进,不数日即占领洛阳。此时孙传庭左右建议暂停进攻,立足洛阳稳扎稳打,孙终未采纳。一方面因为朝命难违,另一方面可能孙本人也意识到一旦农民军主力打回来洛阳根本守不住,不如继续前进寻找战机。

出洛阳后,由于进入了农民军控制的核心区域,孙传庭部开始屠杀百姓。自汝州、宝丰至唐县,数百里之地,数十万居民,皆为官军屠戮一空。

无从得知孙传庭的真实想法,可能是从入寇内地的东虏之处中得到的启发,通过最大程度降低对方控制区的人口,来达到削弱对方实力的目的。

不同之处在于,东虏于内地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官军无不一触即溃,无需担心追兵,故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掳掠人口财物而从容出塞。

而孙传庭由于害怕农民军追击,担心携带大量人口无法脱身,便就地屠戮民众。

这便是“克复失地”的“王师”,在本国土地上的所作所为。

相比于可以治愈的瘟疫、可以肃清的变乱,这才是真正的劫难。

数百年来公认的荣华富贵之地河南,在经历了黄河决口和孙传庭屠杀的双重蹂躏之后,从此一蹶不振,一直没有恢复元气。

不管孙传庭内心所想到底如何,他的所作所为都已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九月,官军进入郏县,农民军认为决战时机已到,遂遣精骑切断官军粮道。孙传庭部署官军分路撤退,企图再度打通粮道。但由于军心不稳,官军争相退却,农民军乘势攻击,歼灭官军数万,孙传庭再次逃窜。

十月,农民军进逼潼关,官军已成惊弓之鸟。一日之内,潼关天险即告失守,孙传庭死于乱军之中。

次年正月初一,农民军首领李自成于西安登基,国号大顺。

影片的结尾,孙传庭战死沙场,而吴又可则归隐山林。似乎在试图阐明:兵者,杀人之法也,终归是末途;医者,乃活人之道,故得以长存。

但影片没有展现的是,仅仅两年之后,在吴又可归隐的那片世外桃源般的江南土地上,南下的东虏将掀起新一轮的腥风血雨,制造一起又一起规模不亚于孙传庭河南屠杀的惨案。

乱世中的人命,终归只是如草芥一般。

 6 ) 心有修罗,天下都不过是一个屠宰场

这篇影评撇开吴又可,单说孙传庭
作为一代名将,孙传庭也清楚这所谓的“一代名将”在皇帝老儿的眼里和一袋防火沙的区别其实不大,无非是哪里有错点哪里,黑锅你背送死你去的救场角色。但难能可贵的是孙传庭在了解了自己的炮灰本质之后,还能一条心为崇祯打了十多年的仗,这次大明王朝遇上了危机,被从监狱里捞出来安一个头衔然后顶上前线简直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结果到了前线不查还则罢了,仔细一盘算,孙传庭简直要哭了,这哪里是炮灰,这分明就是来给敌人送经验的。当初皇帝老儿面前一时嘴快说了个“五千精兵足矣”,到了潼关,杀了贺人龙,发现自己面前摆着一个奇大无比的烂摊子。要装备没装备,要兵源没兵源,要补给没补给。
结果老天爷还要来插上一杠子,不折腾他一把不算完。
你们他妈的在玩我?
孙传庭是愤怒的,因为他不知道该为谁而战。
我蹲监狱,所有人都跑来踩我,我来守城,所有人都来给我添乱。
打个毛线的仗?
“什么是民心?粮食就是民心!!这就是为什么李自成能输他个十次八次,而我孙传庭一次都输不起!”
孙传庭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OS一定是“我X你妈”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如果没有吴又可,估计孙传庭是挺不到爆发那一天的。
占了我的屯田是吗?面子给你们给足了,还不领情。不好意思,那就不要怪哥哥心狠手辣,乃伊组特,小赤佬,老子也要默默的在乱世生存下去啊。
扣一顶大帽子然后统统做掉,孙传庭也真是敢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人才。
走出这一步,孙传庭已然丧心病狂。这年头指望别人都不靠谱,幸好老子手里还有刀,嗯。
之后杀伤兵就更加顺理成章了,之前被任琦阴特了一刚,这次也要元气满满地找回场子来。背叛者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为此还特意把吴大夫诓到家里来赏乐,真是用心良苦。
孙传庭其实很无奈,人家也想展现出一代名将的风度,可是所有的人都不配合,硬生生的把孙传庭从一代名将变成了一代凶将。
我这么不受欢迎还不都是你们的错!!
最后孙传庭战死潼关,一代名将,也终究挽救不了大明王朝衰败的气数。
在这场战争中,孙传庭是问心无愧的。
我能做的一切,都已经做过了,为了人民,为了我心中的理想,我放弃了人性,抛开了道德,放弃了能成为人的一切资格。
拔起屠刀,化身修罗。即使燃烧自己剩下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只可惜这个天下,人人心中皆有恶鬼,纵使我血染潼关,不过是螳臂当车。那些死心眼的人,终究还是逃不出这个屠宰场。
不过,他们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差别,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的最清楚。
自以血祭当阳旗,孙某幸甚。

 短评

这部电影很“难”看。第一是电影院没有怎么排片,很困难看到!第二是不恶搞,不炫技,不雷人,踏踏实实讲故事的古装电影,很难得看到!

8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美国有《传染病》,韩国有《流感》,日本有《感染列岛》,中国有《大明劫》。虽然影片电视电影的质感过于明显,但是剧本严谨,借古讽今,整体上非常值得一看,比起《万箭穿心》的造作矫情不知道了好了多少。

11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正儿八经历史剧,有疫情有诗情。大疫之年,用药如用兵需当机立断,但国家兴亡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患者的痊愈不过是国家濒死前的回光返照。救国还是救人成为兵家和医者的宿命(两位主角一个战甲护身,一个绒布防病),两者最终是相悖的。

1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如果你想看的是大咖演员上演冷艳高贵上档次的流水作业,亦或是穿越离奇又恶搞的古装且不太大的片儿,这部剧显然不适合你。这种选取内部视角出发的历史呈现作品,讲的就是真实,想涨姿势这个绝对适合。

16分钟前
  • nil
  • 推荐

堂堂正正面对历史、面对现实、刀刀见血的中国电影。家、国、天下,粮食就是人心,驭世还是经世。医者医人,谁者医国?| 和小朋友的对话那里,加一段怎么从潼关到苏州的路程的叙述就好了。看电影前觉得主题曲有点突兀,但电影结束片尾曲响起的时候,只觉得再合适不过……

18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大明末年,江山气数竭尽,一官一医,官试图医朝之积弊而败,一人之力无法力挽狂澜;医则尽力医治瘟疫之蔓延,虽成,然终不敌战之惨烈。官战死沙场,医则退隐水乡。医者仁心,医得瘟疫却医不得人心;官绅皆腐,国之将倾,官欲医国而不成,是为大明劫,亦为警示现世。

22分钟前
  • David_QianDD
  • 推荐

看了台湾学者巫仁恕对明清易代时期苏州经历的战乱的描写,觉得影片最后吴又可(苏州人)回到老家,住在一个风景如画,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还是太理想化了。当时的情况是城市和乡村都不安全,没有你可以躲的地方。

27分钟前
  • 波吕许尼亚
  • 力荐

看着像是年轻版的王学圻和中年版张震在演戏。

32分钟前
  • 狗不理酥皮面包
  • 还行

有些不忍,有些决绝,有些感概,有些叹息

34分钟前
  • 未然
  • 力荐

每个镜头都特考究,画面好看,故事不算跌宕起伏,但逻辑都对。我觉得今年这电影质量上绝对是第一。要扣半分的就是冯远征的的表情和语气老不太对味。还有觉得这片估计票房够呛。

38分钟前
  • fly
  • 力荐

最佩服王竞的两点:1)借古喻今,关注的是人不是大场面;2)对细节的严谨。两处可见,一处是查粮仓那段,孙一剑下去米漏出,士兵在背景处用手捂住破口;一处是吴出门冶瘟疫那段,士兵来回踩了两次才把火熄灭;不是说处理得有多好,而是导演做电影的态度,就像黑泽明要求非镜头内的道具也必须真实一样。

42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片中的服装、道具和梳妆相当严谨,搭配严谨诗意考据的台词,这部历史剧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应该是我的年度华语TOP 3吧。因为国内电影市场什么片子都讲究商业性的歪风邪气,这片子碍于制作成本确实没什么看点,但它拍出了一种气节,拍出了韵味和一个家国天下的大主题,感觉太惊艳了!★★★☆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病入膏肓唯等死,气数将尽命难存。纵有英雄能伏虎,亦无本领转乾坤。

49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故国有明

52分钟前
  • 封狼居胥
  • 力荐

无史诗级场景却有史诗级气魄。

53分钟前
  • 卡兰
  • 推荐

近十年最好的古装片。

54分钟前
  • 棲息在別處
  • 力荐

又一部注定被市场忽略的好片,多久没在影院看过这么好的古装片了啊!该有的都有了,只是结尾略微平淡而已。王竞现在也算是良心导演之一了,真想抱住这些给国产电影以希望的导演说声谢谢!

56分钟前
  • 君宝同学
  • 推荐

病不入肌肤入口鼻则为瘟,国不等外寇兵自溃则为劫。

1小时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戴立忍的表演水平在这片子里忽高忽低。冯远征是真好。

1小时前
  • 淘金汉
  • 推荐

热爱明史的人或许能从中看出不一样的东西。

1小时前
  • 无为之治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