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

剧情片中国大陆1982

主演:张丰毅,斯琴高娃,殷新,颜彼得,李唐,韩焱,高放

导演:凌子风

 剧照

骆驼祥子 剧照 NO.1骆驼祥子 剧照 NO.2骆驼祥子 剧照 NO.3骆驼祥子 剧照 NO.4骆驼祥子 剧照 NO.5骆驼祥子 剧照 NO.6骆驼祥子 剧照 NO.13骆驼祥子 剧照 NO.14骆驼祥子 剧照 NO.15骆驼祥子 剧照 NO.16骆驼祥子 剧照 NO.17骆驼祥子 剧照 NO.18骆驼祥子 剧照 NO.19骆驼祥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4:11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勤劳的农村青年祥子(张丰毅 饰)生活在旧社会的北京郊区,失去土地和父母后,祥子来到北京在刘四开的人力车厂当车夫。祥子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希望能自己买一辆洋车,不用再租别人的车拉。祥子终于凑够了100元买了辆新车,然而没过多久就被军阀壮丁连人带车抓走了。祥子在军队里负责用洋车拉运炮弹,部对被击溃后逃跑时祥子的车滚下了山谷。士兵们都逃散了,祥子意外捡了军队里的三匹骆驼。他卖了骆驼,又回到了刘四的车厂当车夫,人们给他起名叫“骆驼祥子”。刘四的女儿虎妞(斯琴高娃 饰)看上了祥子,用酒灌醉了祥子……

 长篇影评

 1 ) 骆驼祥子影评

首先,个人认为,这片子删减的地方不对,无法明显将原著很好的演示出来。但尽管如此,依然是一部很优秀的片子。建议在读书后再观看影片,这样才不会感到无法理解。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的表演者们都十分的厉害,就好像把原著里的角色演活了一般。老实好强的祥子,泼辣的虎妞,狠毒的刘四爷,待人忠厚的曹先生。。。。。。这是这部电影闪光点。

也许大家看完后会感觉故事中的某些人物是那么的可恨,不断压榨着可怜的祥子。但细心研究后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可怜:虎妞为了追求爱情和父亲决裂;孙侦探只能靠去索取别人钱财来维持生活;风光一世的刘四爷最后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刘二强只能靠酒精麻痹自己来减轻对于生活的绝望。。。。。。全都是悲剧,他们就在身边,就我看来,在那个一平二穷的时代,已经没有好人可言,就算是曹先生也未必算是个好人,就是因为他为了躲避抓捕没有顾上祥子,才使祥子的钱被孙侦探给抢了去,导致祥子再次陷入绝望之中。那个年代,再善良的人最后都会变得无情,没有这么多好人坏人之分,人们大多处于这两者之间,当他们遇到危险或是陷入绝境时,只能顾得上自己了。

本书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明白不少属于自己所理解道理。那这,就是一部经典。

 2 ) 红白玫瑰

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就是民乐和北京味。形象刻画都非常不错。

电影和小说比起来,主线非常简单明了,删了些东西,小说里对苦难的描写,扭曲的人性,统统都删掉了。展现出这部片子的京味儿。

来说说爱情线。嘻嘻,就喜欢这个。虎妞精明能干,富有心计。她骗了祥子,嫁给了祥子。她给祥子带来了钱,而祥子也受虎妞压迫,毕竟他这算是吃老婆饭的。虎妞把买车钱给了祥子,祥子跟虎妞说,我拉车养活的了你,有点感动。然后他就遇见了小福子,小福子水灵,一口白牙,看起来娇憨可爱,傻傻的。倍受压迫的人就会想着出轨,当年的情感杂志总是这么写,想起了一个破文章。但祥子只是看看小福子,并且被虎妞扼杀在了萌芽中。虎妞死了,祥子是难过的,毕竟虎妞在才像个家。小福子终于有了机会,可祥子不敢也不能娶她,因为穷,养不起。然后小福子进白房子了,上吊了,死了。美好的小福子就永远留在了祥子的记忆了,祥子堕落了,成了废物。

电影里重点说接生婆的水也是害死虎妞的一环,出了事才想起找洋大夫…刘四爷宁愿把钱糟了,也不给虎妞,真是自私自利,虎妞帮了他那么多,他也一毛不拔,人性的丑恶。虎妞的死对他打击也很大。

小福子哭惹……心疼
小福子与祥子在雨中相遇,真是太美好啦!“檐下躲雨,望尽一双深邃眼瞳…”
虎妞丑,可我觉得演员挺漂亮的。洞房里虎妞的大笑,和虎妞得知老爷子走了的哭,都非常有演技。
我最喜欢的还是小福子,小说里她的牙非常好看。我看着就感觉和周冬雨相似,非常有灵性。
想起了张爱玲的红白玫瑰的句子。

 3 ) 短评

祥子的三起三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

最好祥子从一个拉车夫到最后流浪街头,一系列的细节写出根本原因都是社会环境导致的经验是生活的肥料。初入社会的祥子,有如发育不良的植株,恰好走入了资本主义的圈套。对社会有着崇高的理想,想着有一辆自己的车,做着成为一名“上等车夫”的梦。其实哪有什么上等车夫,都是资本主义压榨无产阶级的鬼话,使之陷入死胡同的完美骗局。老马儿、二强子、祥子都是被美女蛇诱骗来的人们,最后走向家破人亡是唯一的“出路”。他们同是地狱里养出来黑莲花(死是最大的解脱,因为或者本来就处在地狱),同样的肥料养成不谋而合的想法,吃喝嫖赌成为社会的残渣,这是报复社会最好的办法。(L 30)

 4 ) 那种叫做青春的短暂。

片子是很多年前在一个教室看的,人很少,屋子阴冷。说实在的,老舍的原著可以称得上完美,无论语言还是结构,或者每个细微情节的设置。看这电影无非只是回味以及还原一下当时看作品的感觉,因为这个时代很浮躁,过去的也只是过去。
拍摄手法、技巧,或者所有那些称得上出彩的东西,在这样的片子里其实很难确切感受。而整个故事呢,有小说在之前摆着,就更难偏离或者有让人眼睛一亮的地方。旧年月,厚重的京味,压迫,晦暗,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沉痛。
但是张丰毅一个镜头出来,他的眼神和表情,瞬间把我湮没了。我没怎么看过他演的角色,即使看过了印象也非常模糊,大概这些年来他好象被放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大家似乎都知道他又似乎都不太知道。而祥子不同,痛苦但是隐忍,也软弱但是肯坚持。他高大而结实,赤裸的上身和背,晒得黝黑的皮肤,汗湿的手巾和残破的褂子,还有轮廓分明的那张脸,让人不想心疼也难。张丰毅那时如此年轻,非常普通的平头,没有一丝皱纹,脸上有中国农民特有的憨厚朴实,笑起来甚至有些小孩子气。拉车时,总会露出古铜色的小臂,看起来令人欣喜,健康,并且性感。他的英俊是那种带着乡土气息的英俊,让我想起《红高粱》里的姜文,虽然他的角色并没有姜文那种野蛮的霸气。
我后来开始留意已经老去的他们,时间的印记太无情,那些臃肿和拖沓,假使不曾知道过去的时刻心里才不会有失望。我并不是嘲笑皱纹,老是自然过程,但依然可以有人老得那么气质,而他们只是越来越远。那种骨子里的本质里的朴实和震撼感,似乎已经再也寻不到了。我们并不能要求岁月,所以我只是遗憾,遗憾曾经那个年代的美好,遗憾每个人都拥有过的璀璨青春,实在是太短暂了。

 5 ) 电影与原著的那点关系

改编是个难题,它不讨好,有点和原著不符,就要挨骂,照着原著拍了,又要被嘲讽没有真实展现。电影就那么点地盘,要塞进去一大串故事,这要看导演和编剧的能耐,下面我慢慢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编剧做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删减篇幅,这一点呢,有利有弊,利的呢,能在有限时间内把故事讲完,弊的呢,缺少细节不说,直接把祥子一开始的状况,怎么卖力气攒出来的车,又怎么被抓了去,这些全砍掉,使故事不大完整,前后衔接有些僵硬。总体上看,电影在有限的一百来分钟里,讲完这么一部起起伏伏中包含犄角旮旯的小说,还是有电影本身的完整性的,能叫没看过原著的人不糊涂(能获得大众文艺百花奖也是名副其实),叫看过原著的人再来看电影,能互动着加深一下印象,也是件好事。

大动作后面,就是小动作,部分细节的改写。印象中,与原文不符的地方有两处,一个是祥子拿虎妞的钱,买了新车,而不是旧车,另一个是小福子上吊的时间点,被改成了祥子来找的前一天晚上。也许还有其他的改动,如有请读者指教,这里只谈这两处。买新车而没买旧车这一点,我认为是处败笔,二强子败坏家里,无路可走才把车卖给祥子,改了这处,使二强子的无能特点受到削弱,若依着原著拍,能为二强子后来卖掉小福子做铺垫。小福子上吊这一点,有功有过,先说功绩,死人活人前后脚,戏剧冲突直接升上来了,观众能感受到祥子前后希望的巨大落差,也为祥子与小福子的命运感到惋惜,对剧情来说,是好的。不过,对主旨来看,有些不利,甚至有些偏,容易使人误解。小福子什么时候死不行呢?非得等祥子要来的前一天死?难道祥子早来一天,小福子就能活下来,祥子和她的命运就能彻底改写了吗?怕是不能,也铁定不能,过了这关,不知道还有多少更大的难关等着他们呢。而且,编者在这里好心加了一处白房子的“前辈”劝小福子的细节,展现小福子要尊严,无法忍受这非人的下贱日子,打算不活了的心理,这是好的一笔改写。可是,他后面跟着的是小福子在祥子来的前一天死去,而不是好几个月前,这本身前后就形成了矛盾,这中间的两个小福子有着巨大的落差。况且,祥子是直接见到了小福子的尸首的,而原著是连坟都不知道埋哪里了,更能展现这个社会压根不关心底层人死活的本质。还有,被如此一改,引起观者共鸣的同时,也将剧情引向了凄美爱情故事的方向,这使电影的艺术成就下了一个台阶。总之,在小细节改编上,不妥。

说完编剧,再说导演(当然这部电影都是一个人)。

选角上,张丰毅演祥子,老实、善良、憨厚,很有祥子的感觉,斯琴高娃演虎妞,这一点,真的是天造地设,无可挑剔,其次的小福子,刘四爷,也很符合原著。这几个,都有“演活了”“只能叫他们演”的效果。另外,有一处细节,就是茶馆里的掌柜,戴了帽子一出场,就有隔壁《茶馆》里王利发的感觉,一开始我还以为请了隔壁演员来演,后来一查才知道不是一个人,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有意挑选,使本电影与《茶馆》形成互动之势,不管是有意无意,能让人自然地联想到老舍的“北平宇宙”:《骆驼祥子》《茶馆》《离婚》,读过老舍书比较多的人,应该能感受的到,老舍是中国的巴尔扎克!这一点,很不错。

选景布景上,可谓是极具年代感,极富有京味儿。取景都是老北京城,扑面而来的一股土味。北京城里的人,都是旧时代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状况,大伙儿都看得一清二楚,做买卖的,剃头的,拉车的,开小摊的,那个时候是什么样,好像电影拍的就是什么样。布景也都很地道,特别是刘四爷做寿和虎妞坐八抬大轿那块,真叫没见过的见识了一番,真实!

再说说在导演的调教下,演员们演出来的戏怎么样。人物语言上,全篇没停过的“你xx的”,是处妙笔,原著里老舍不适宜写下来的脏话,在这里,叫演员们捎带着说出来了,很贴地气,原来中国人一直都这么骂人!情感上表现上,虎妞对祥子的那份疼爱,十分逼真,真的快要跳出荧幕来,直叫我臊得慌,怕虎妞靠近我,可怜祥子,就这么被虎妞骗走了。小福子对祥子的那种孤注一掷、赌上心中最后希望的依靠的向往,看的人很打动,小福子实在是可怜!有处意外的地方,就是祥子对于虎妞的死,居然悲痛地放声大哭了出来,这演出了原著读不出来的味道,难道祥子也能对虎妞有了感情?其实细细一想,这一处,很能展现祥子对他人无差别的善,祥子无可挑剔的善良本心。

最后,再总体谈谈原著和电影的关系。对于普及原著的故事,开化民风,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文艺百花奖的名号,是实至名归的,这一点,这部电影是有极大的功劳的。但对于原著的展现,是不够充足的,要想真切感受到祥子是如何的努力,如何的憨厚,如何的善良和朴实,祥子内心的变动,世界的不公,个人的渺小,还是不要苛求,请观众们出门左拐,认真读一下原著。对于读过原著题为依法后再来看电影的人来说,又是别有一番收获,如老马是怎么的可怜,曹先生是怎样的一位教书先生,刘四爷是怎么的一位狠心恶人,所有人的心是多么的坏,又是多么的善,这都引导着我们再去做一番思考,究竟是人本来就是要吃人,还是说环境引得我们要去这么吃人?我认为,绝大部分的吃人,是环境造成的,之前单读老舍的小说,只是觉得好是好,现实主义,可究竟没给出个出路,现在又有了新的感悟,现实主义,与指导我们前进的道路的实践主义,是分不开的,现实主义能令我们十分清醒,知道我们身在何处,应该改变什么,这样,下决心去改变现实之时更加有力量和精神。现实是理想的开始,理想是对现实的否定之否定。

这又是我有了将来再读一遍骆驼祥子的打算,原著-电影-原著,这样的夹心套餐,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了。

 6 ) 骆驼祥子

祥子的悲剧背后是对社会声嘶力竭的质问,一个努力向上热爱劳动的人,为什么最后也会成为社会臭虫?畸形社会恃强凌弱,剥削压榨的背后是对一个人精神内核的摧毁,哪怕这个精神内核卑微的只是一日三餐。祥子一生三起三落,买洋车遭大兵劫持,进曹家遭特务讹诈,骗婚后遭虎妞难产,家破人亡。这些看似在那个社会特有的产物,如果追究其性质,不满发现当下亦能找到他们的影子。遭大兵劫持是属于大时代背景下避无可避的隐患,这亦如当下的新冠,大时代一粒尘埃落到老百姓身上,便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遭特务讹诈是偶发性灾难,一个人但凡身在社会,不管是被骗还是被打,或遇一场小病,或遭一场车祸,甚至一块生熟不分的菜板,都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至于虎妞的骗婚,则属于针对性的设局构陷,电影中对虎妞多有美化,祥子的内心也显得单薄粗浅,骗婚随之而来的有房有车,很容易让当下在乎此类的年轻人,觉得祥子过于矫情。然后透过物质表象,虎妞对祥子的好,更多的是一种自我需求的满足。原著里祥子想娶的是“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做的姑娘”,为了这个姑娘,祥子在同龄人都跑白房子玩女人的大环境下,一直坚守一个信念,那就是只有自己“规规矩矩,才能对起未来的老婆”,可虎妞的引诱直接摧毁了祥子“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这是比遭大兵劫持更具毁灭性的灾难,它直接撬动的是祥子精神上的纯洁和为人底线的坚守。所以一次被针对的设陷,也足以成为一个人命运滑坡的起点,甚至终点。如今祥子所处的时代已经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但他的故事似乎还在个别处变相上演,希望这个时代,小人物的苦难不再是“曝死街头”的无人问津。

 7 ) 从时代缝隙里,且看个人命运惊涛骇浪

在祥子活着的那个时代,那段时期,贫苦大众,各有难饮的心酸,难以抗拒的宿命,影片中祥子注定要被吞没,祥子不具备抗争的能力和觉悟,他有他的倔,他的愚,他的痴念,他的软弱妥协,他对前路的残酷危险一无所知,只是大众,就像影片里那些巷口依靠的年老版“祥子”,最后沦为一个末路自私鬼,等死的蛀虫。

祥子一开始在一家类似地主老爷家拉车,受不了帮他家里干闲活,于是工钱就吹了,继续风里雨里拉车,遇见一位知识分子曹先生,曹先生还想帮祥子逃离黄包车命运,时局变换,东窗事发,却毫不犹豫出卖曹先生,自己逃命,还一边安慰自己,一切从宜,当然故事里的小人物从来没有上帝视角,没有先知先觉的利益最大化的速度抉择,只能暂时顾得眼前,在动荡年代,微小个人财产和性命,是难以保全的,还没有任何危机意识的他们,被暴力压制,被黑心敲诈,一滴一滴流逝掉血液里的热和暖,直到交出灵魂,堕落自己,虎妞是另一个命运转机,祥子拒绝开车厂,只想自己拉车挣钱,难道他自己不知道吗?拉车只能在没有天灾人祸之下,勉强管自己一个人饿不死,他好像是真的不知道,后来失去虎妞,失去积蓄,怜惜小福子,自己也知道养不了她和她一家,给她希望,又让她干等,小福子失去最后的支撑,上吊而亡,和很多白房子的女人一样,命交到他人手,因为亲人而献出所有,那个时代下,大多数黄包车车主和白房子女人,最真实的结局。

 8 ) 骆驼祥子: 一次次失败的自我救赎

最早读《骆驼祥子》是在初中的时候,属于为数不多的语文课外书目之一。小说讲述的是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一个憨憨老实的人力车夫的悲惨境遇,一个只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的车夫,在三得三失的人生闹剧中,走失了自己。

这次没有读老舍先生的原本,看的是张丰毅和斯琴高娃老师主演的电影版本,一来是没有立刻找到可读的原文,二来觉得这两位演员放在现在的演艺圈,已是口碑和分量极高的演员,这部电影应该非常值得一看。

所以我是怀着重温经典和瞻仰演技派的角度去看的这部电影,多看点过去和未来的东西是有好处的,这样就不至于走丢在当下的浑噩中。另外,我找读这本书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我突然想知道现代社会的骆驼祥子是谁,这个答案对今天的你我很重要。

骆驼祥子一直存在,彼时是车夫,前时是农夫,那时候说的是肚子,现在没准说的是脑子。不过站在高楼上去同情弱者或者怒斥社会,那种无知左白的弱智游戏,我们是连旁观的兴致也没有的。我们只关心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让他做成他想做的事情。

祥子的故事一直和买车联系在一起,那是他想做的事情。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都是大事情,买一辆黄包车,吃一顿好饭,当美国总统,对于单个个体的人来说都是等价的事。在旁观其他人故事的时候,不随意代入自己的价值观很重要。人活一世,活的是他自己的价值观,只要他负担得起成本,承受得起结果,前后想透彻,我觉得都是牛逼人物。

那我们就来说说祥子三次失去黄包车的经历好了,第一次失去是因为军队拉壮丁,连人带车一块被撸了,这是社会整体趋势加个人运气不好,跟你在08年六千点入股市坑个底掉是一码事,这种事发生了你就得受着。

第二次是侦缉队员的敲诈和洗劫,这是社会风气问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唯一应该做的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一个存钱罐里面,但考虑到祥子这是“初犯”,也可以理解。

第三次是卖车还债。要知道虎妞刚开始准备跟祥子结婚的时候是有五百块钱的,虽然虎妞不是祥子的理想选择,但既然在一起了,破罐子破摔始终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按照电影里的剧情,有五百块钱的时候没有好生经营,后来虎妞却死于凑不齐三十块钱的出诊费,这还是让人觉得挺难过的。

但其实这也没什么可说的,既然你都将全部的钱拿去买低估值资产(新车)了,你就得承认手头没有流动资金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世上哪有什么都能拥有的事情呢?新车给你了,感情给你了,家庭也给你了,你却还是你。你早晚还是留不住的。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所有的故事和经历都应该是一面镜子。基于此,我们探索出来的初步的解决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一张卡里面,万一呢?
二、天晴的时候修屋顶,既然是经济社会,能存尽量存点,万一呢?
三、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半路换理想,祥子的失败是从卖车的那一刻开始的。如果可以,尽量保持对社会整体和社会趋势的感知。

但,祥子其实不是整个故事里面最值得说的人,甚至虎妞也不是,曾经拥有过改变生活机会的人都不是。小福子才是。

小福子的人生就无解了。彻底无解。真正无解。除了难过我也没啥解决办法,唯一不靠谱的解决办法大概是去找一个靠谱的男人,然后all in。这个all in 可不是心理上all in,而是行动上all in.她大概也这样做了,但是她相中的是祥子,这就比较尴尬了,如果你真的想给自己的两个弟弟一个好的生活,那你就应该all in一个有这样能力的人,至于没什么卵用的老好人这种,有多远让多远吧。

槽糕,本来准备多写写现代社会中的骆驼祥子的。因为近几十年人类历史上难得的 Big Peace,多数人的生计和身体基本摆脱了骆驼祥子这一重。但肚子饱了,脑子呢?如果你把你的眼皮一直往上翻,一直翻到天上去,然后你再往下看这些故事,你会发现其实都约莫是一回事,骆驼祥子其实照样满大街都是,我也未必不是其中一员。

分析别人只能解解乏,分析自己才是真道行。有机会再接着往下写。

 短评

搜了一圈,终究还是没能找到125分钟版本。就观看的112分钟版而言,开篇缺乏对祥子前史的交代,草草收尾的结局也显得仓促,若不是版本问题,则可能是电影时长无法承载长篇小说内容所做取舍选择的问题。电影频道(1905电影网)109分钟的高清修复版还删减了小福子卖身等部分内容。虽然虎妞为了让祥子娶她耍阴招,不过在那个年代,感觉她为了得到自己所爱之人费尽心思、奋不顾身的行为也蛮勇敢的。…… 观影过程中不时联想到我更喜欢的中国电影:1950年《我这一辈子》。

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那个年代的中国电影有种不废话,认认真真讲故事的干练感。

9分钟前
  • 基顿不抹口红
  • 推荐

以虎妞这样果敢的性格必须死于非命;以小福子这样软弱的性格必须死于宿命;以祥子这样憋屈的性格必须一直苦命而不得死。

14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真够味道

16分钟前
  • 冇有
  • 力荐

御姐戏正太,聚散都是爱

18分钟前
  • 南桥下午睡
  • 力荐

虎妞多次劝祥子在家歇歇吧,祥子总是说:“不能总是闲着。”想不到,这样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人,最终还是沦为了社会的牺牲品。最后几个画面,早已失去信心的祥子被拉车人撞了,拉车人回头向祥子笑,祥子也望着他,或许,祥子看见的,是从前的自己。

22分钟前
  • Gao
  • 推荐

#资料馆留影#看的修复版,画面动人,经典的文本改编,带人们重回那个世态炎凉的老北平,话说老舍先生还是把世相人情看的挺通透,每一个人物都有一把辛酸泪,每一句对白都接地气。穷人的日子不好过,男的卖汗,女的卖肉,那怕虎妞这么精明霸道的富户之女,也难逃人生苦短。小时候刚开始挺同情祥子,如今方觉他才是最干净最幸运的那个,贫富分化的病态社会长不出幸福的花,每个人都不人不鬼,祥子的勤劳没给他带来幸福,却让他挺起腰杆活出了个人。可谓不幸中的万幸。ps 斯琴高娃的虎妞绝了,真是她的代表角色。

26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重温更容易感动。 已经忘了老师硬塞的老舍原著的寓意何在了。只觉得人生无常还是珍惜朝夕吧。 电影之余也不自觉的感慨下那个年代的张丰毅如果拿到当下 如今的小生帅哥谁都没得混。 斯琴高娃不愧是我喜欢的唯二华语女演员。

31分钟前
  • pandora刀刀
  • 力荐

朴素大方,人物生动鲜明,市井生活贴切逼真。

3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电影资料馆 学了个新形容:像座黑塔似的

36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推荐

比凌子风后来的[春桃]要好不少。且不论改编如何,单说美服化道与演员部门皆是一流的,借此倒是怀念一下老北京风物(那个集市真是妙极)。虎妞借酒色诱祥子一场,情欲张力极为饱满(其实[春桃]里也有……)。这个故事搁到若干年后便是[夏日暖洋洋],出租司机这个行业竟然这么有延续性……

3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祥子以为努力拉车,就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更悲剧的是,新社会似乎也未见到来。8.3

4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其实虎妞在现在看来是精明能干也刁蛮任性,自由恋爱追求幸福,追求女性解放,但很自私,没有考虑过祥子的感受,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斯琴高娃太适合虎妞这个角色,也演的太好!改编和原著很贴切

42分钟前
  • 瑶瑶
  • 力荐

z国梦的破碎。比起“丑陋横行”的原著,凌子风终究还是心软地从审“美”角度给予修饰(对祥子的懦弱堕落、虎妞的懒惰纵欲、教授的装腔作势等进行改头换面),淡化了小说中从人性根源生发的令人脊背发凉的悲哀感,有偏向地将悲剧归咎于时代和造化。斯琴高娃的虎妞神气活现太抢戏了。修复版。三星半。

45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事实证明,黄花大小伙子必须要防着点如狼似虎的大龄未婚女青年。

49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以前的电影 拍得多认真啊

50分钟前
  • Mathilda
  • 推荐

那会就有牙刷和牙膏了阿?

54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无可改变的宿命。

58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修复版真是美呐!色彩浓艳的斯琴高娃的妆容像只活脱脱的老虎,满目希冀拉着包车的张丰毅更符合八十年代的气息。结尾同老舍石挥的《我这一辈子》,衣衫褴褛街头。有发挥的改编

59分钟前
  • bird
  • 推荐

过去的电影真好,朴实不浮夸,就静静地讲故事

60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