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槐花香

大陆剧中国大陆2004

主演:张国立,王刚,苗圃,张少华,冯雷,邓婕,张铁林

导演:张国立

播放地址

 剧照

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2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3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4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5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6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3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4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5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6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7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8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19五月槐花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1 20:20

详细剧情

清末民初,乱世之秋,老北京的琉璃厂却还是一片繁荣。泛古堂掌柜佟奉全(张国立 饰)是一个有着一手做旧补旧的老古董商,但是这一行坑蒙拐骗、吃亏上当的事儿太多了,即便佟奉全这般精明之人也难逃被人设局、互相陷害的怪圈。因着一尊汝窑三足奁,致使两家古玩铺子倒掉,还闹出了人命,佟也沦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命运的巨变,也驱使他和其他人有了交集:满清遗少范五爷(张铁林 饰)仗着早年的阅历,成天在古董行里干点儿倒买倒卖的勾当,他看中佟做旧的手艺,为拉其入伙甚至情愿把妹子莫荷(苗圃 饰)许配给佟;茹二奶奶(邓婕 饰)在老太爷死后被赶了出来,她靠变卖随身带出的古玩度日,由此跟佟的距离逐渐拉近;因一幅假画,佟与天和居掌柜蓝一贵(王刚 饰)结下仇怨。   在这个复生乱世,小人物们各自上演着自己的人生悲喜剧……

 长篇影评

 1 ) 活着 看着 不冤 不乐

这是范五爷宽慰佟掌柜的话,但他却是铁三角里唯一一个没扛到最后一集的。五爷是铁帽子王的后裔,见过钱见过好东西,时运弄人,不两年就败得干干净净,连喝碗豆汁都要算计,平日在琉璃厂平地抠饼,其实全靠那个苦命妹妹养活。这样被命运揉来揉去的人,看起来就很矛盾,身上有遗老遗少的牌面,但蝇头小利面前也是毫无原则。他如果没有认识佟,就这么苦下去可能日子也就这么混过去了,但命运就是这样吊诡,得到一个翻身的希望,但身上遗留的那些牌面,终于把他吞噬,命运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他活通透了吗?还是过的厌烦了?

和铁三角的其他故事一样,蓝还是这部剧的丑角。他有本事所以自负,更重要的是贪婪。贪婪让他不择手段,自负又让他无法逃避琉璃厂到处都是的陷阱,而且一掉就是个大的,需要亡命天涯的那种。这么一个经济动物能跌跌撞撞活到最后,靠的是一条民族大义的底线,或者说就是大事不糊涂。

佟是这部戏里的张无忌,大部分事情都败在优柔寡断上。他有本事,做旧一把好手,书画青铜造像都是大家,可也是因为这一身的本事,他的日子就从来没有消停过,连带身边的人一个个的跟着倒霉,轻则破产重则殒命。大部分悲剧都是被他的那些条条框框卡住了,他守住了自己的原则,身边的至亲却一个个的受到伤害,嘴上说着对这个好对那个义气,其实最放不下的是对自己的那点执念。

这部戏的旁白也写的好,这些人的苦日子里藏了好多的道理,经常说的一句,这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接着就是一段道理。但是明白了那么多的道理,这些人没谁过好了的。每个人都给自己一个标签一个奔头,茹二奶奶要逃避孤独,索巴要钱要女人,墨荷要太平日子,他们要么折腾半天刚到手就灰飞烟灭要么一生蹉跎最后也没得到。可能最好的方式还是五爷的这句话吧,放下了期待活成行尸走肉地这么熬着。

 2 ) 十年后又看了一遍

腿受伤了,在家养伤。十年后又看了一遍。主角已经分析很多,我客观说说另外几位。1、王财对找媳妇这事还是很传统的,这点上应该算个正面人物。但骨子里太妥协。2、索巴利用禄大人收了洪副官的假画,这个主意很高,说明索巴很有头脑,只不过用错地方了。3、密斯马这个角色有点怪,按说这家庭出身不应该这么爱财,总觉得这也是个骗钱的主儿。4、冯妈很暖心。秋兰和奉全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冯妈在旁边把棉被铺地上缝缝补补,很暖心。不离不弃。5、小楼,婊子无情戏子无义。6、茹安,秋兰派去找奉全,他没脑子去问索巴。他忘了曾经跟索巴动过刀枪?

 3 ) 愚蠢的主角团

靠主角团的蠢推动剧情的剧,索巴能做那么多坏事全是靠主角团帮忙,一家子被索巴坑了几次?长过教训?佟奉全把索巴挖出来转身就被人家跑了,更别提之前被索巴拘禁的时候都看到王财的头了你还跟那和守门的商量放你出去,你几岁了?还有之前索巴挑拨佟和茹二奶奶关系时候说佟逛窑子再看看主角团一家的高端操作,茹安在晚上受命出来找佟,结果呢他不去和姑爷关系好的范五那看看而是傻了吧唧的去找索巴,索巴问他二奶奶还有没有古董,结果这聪明的下人回的什么?他说知道索巴是看上那点古董了所以知道也不能说(但凡有点脑子的会这么回?)结果索巴一听就明白了开始污蔑佟出轨好找机会骗古董。索巴那时候已经为了古董骗过茹二奶奶好几次了她和冯妈也知道,结果呢索巴一说佟出轨了俩人立马信了(就这种被人卖了帮人数钱的货家能不败?)接下来聪明的茹安又要来表演一番了,索巴让茹安帮忙跟拍佟出轨的证据,结果是怎么个剧情呢?索巴约佟一起去妓院谈事进去还没聊几句呢就招呼姑娘往佟身上一扑然后再喊茹安进来照相,你茹安可是看着佟俩人一起去的这是不是坐局你看不出来?你出轨还带着你对象的侄子?再说这佟奉全,茹安没脑子你也没有?自己亲眼看着自己被坐局的你解释一句不就完了么?结果呢你个傻东西回家除了吵了架解释个p啊?你就说这一家人才这家多少钱能不败?

 4 ) 半是热火半边儿凉

这两天,着魔似的一口气看完《五月槐花香》,又借来编剧邹静之先生的小说来看,发现电视剧和小说没有差太多,想来这小说改成剧本也并不费力。看的时候,觉得这部电视剧可写的、必须要写的东西很多,可是临了,却不知从何处下笔。
    第一次看《五月槐花香》是中央一套上午的电视剧档,我印象中应该是初二的那个暑假。查了查央视的节目表,播放时间却是2005年9月,也就是我刚上初二的时候。已经八年了。那是在姥姥家,也就是11岁之前我自己的家。十岁的时候,转学离开姥姥,十一岁和妈妈搬进了新家。可能是因为妈妈出门了,我有机会回到姥姥那儿,重启我一到假期一起床就打开电视的模式。姥姥家是高大敞亮的土房子,里面粉刷的亮亮堂堂,有高高大大的龟背竹,没搬家之前,这里是我最温暖的回忆,搬家之后再回来,只有姥姥一个人守着空空的房子。堂屋的光线很好,尤其是晌午的阳光照进来,果真是金黄色的光,屋里暖暖的,伴着空气清新的味道,屋门打开,空气中的微尘正跳得欢乐。我坐在沙发上,面前放着一个高板凳,把姥姥烧好的白面糊糊和炒好的菜和蒸好的白面馍馍搁在上头,边吃早饭边看《五月槐花香》。节奏缓缓的,环境也是清净的,时间一点一点儿的流淌过去,却从没有过焦虑。好像时光就此老去,而人却能永远的静卧在那老去的时光里。
    进了大学,有一次和爱妃聊起从前喜欢的电视剧,奇怪的是除了《红楼梦》、《还珠格格》之外,就想起它了。具体情节不记得,只记得是讲北京琉璃厂老古玩儿街的事儿,但宋祖英唱的片尾曲《五月槐花香》犹在耳畔:“槐花香,柳丝长,思念的人儿你在何方……”,绵长的曲调和故事本身都透着点儿诗意。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才让我记得这部并没有机会看完整的剧。不知怎地,自从第一次提及,就对它念念不忘,直到再也忍不住了,便翻了出来。
   《五月槐花香》是2004年的电视剧作品了,这一翻才发现,编剧是邹静之先生。先前没看过他的戏,只是每每路过百讲垂涎新剧的时候,总能看见他的名字,想来是不错的编剧。而导演是张国立。他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却是长的让人不太喜欢。再加上他儿子张默被媒体曝光的种种,更给我添上他教子无方的印象,感觉不大好。但这部戏国立大叔的演技还是让人赞叹。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导演中最好的演员,是演员中最好的导演。虽是自嘲,却也是事实。而剧中的主要人物,除了张国立演主角儿佟奉全,“铁三角”的另外“两角”也加入进来,张铁林饰没落皇族范世荣范五爷,王刚饰骄傲狡猾的琉璃厂掌柜蓝一贵。此外,还有邓婕饰贝子府里赶出来的寡妇茹二奶奶,苗圃饰演进城投靠五爷的懂事姑娘莫荷,“老太太专业户”张少华饰演的冯妈。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反面角色是冯雷饰演的坏蛋索巴。
     整部戏以北京琉璃厂为背景,讲述了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间,这条街上人物命运的沉浮。整个故事的大线索有两条:古玩儿与人情。而这两条线索又是彼此交织,难舍难分。以佟奉全为中心,周边辐射的点,莫荷和范五爷是一点,茹二奶奶和冯妈是一点,蓝一贵是一点,王财和索巴又是一点,罗先生是一点,何老也是一点。这是以人物关系划分的。而这周边辐射的点,彼此之间又是互相联系和牵绊的,茹二奶奶和莫荷牵着,莫荷和王财牵着,茹二奶奶和索巴牵着,王财和蓝一贵牵着,比较疏离的点是罗先生和何老,这两点随后再说。单从人物关系来看,此剧之复杂即可见一斑。这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让这个剧跌宕起伏。如果说,古玩儿一行的特质就是大起大落,那么“情”字在中间儿,起到的就是调和作用。然而也不全是,有时也正是这个“情”字,在本就是高潮的戏码上,稍稍一点,便能兴起排山倒海之势,考验这风暴中心之人,能否力挽狂澜了。这故事惊心动魄,看得人也惊心动魄,浪涛过去,岸边总是能留下点儿新鲜的玩意儿,喜欢的人捡了去,相看两不厌,这也是编剧的高明之处。
    喜欢这部戏,因为它的质地。故事背景的设置,让它天然地京味儿十足,又因为古玩儿行当的特殊性,它的对白在北京话的机智、风趣上又添了文人的分寸雅致和商人的小心谨慎。台词设计的凝练精妙,干净利落。商人之间的客套,观众看来仿若戏中戏。古玩儿的亦真亦假,让简练的对白通过揪心的方式水花四溅。
    此外,此剧的情节设置是比较合理的。那种擦肩而过的狗血剧情几乎没有,往往都是先扯一扯观众的心,再熨平了,再扯一扯。而扯一扯的原动力非常有趣,在关系内部主要是人的需求,低的高的都有。比如范世荣一方面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另一方面想拿出自尊重新立起来,便用妹妹来挟持王财和佟奉全。而茹二奶奶为了满足自己长期缺失的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孟小楼扯上关系,怀了孩子,让佟奉全牵扯进来并和莫荷关系破裂。而佟奉全则跟从社会一般成见,认为只有有钱了才能和莫荷结婚,使得两个人缱绻的爱情终于幻灭。与此同时,关系之外的变动,更是推动故事情节的重要因素,它们使得这部电视剧更富于戏剧性,也许这也是本剧宿命感过强的原因。推动剧情的因素有这几个:欧洲人路德维希、心狠手辣的索巴、军官等等,这些外部因素有趣之处在于,它们归根结底是一个东西:权力。不知道邹老师这里是不是埋下了一个隐喻,这些玩古玩儿的商人虽然足智多谋,平时手里把玩着几千几万的东西,但整整这一条街的商人也好文人也罢,连同铺子里装的文化,都是脆弱的,面对强权,不得不低头。故事中有一处我特别喜欢,范五爷被做局撅了之后买了把火枪去找蓝一贵。这个被西方炮火轰开大门的满清遗少最后不得不抄起这洋人用的玩意儿撑起自己最后的尊严,甭管一个人是什么玩意儿,拿起枪、刀、棒,乱世里,他就是爷,索巴就是典型,路德维希也是。但是这种强权下的脆弱又不是绝对的,它还是有韧性,台词里有一句,“几千年的东西,它是活的”。还有一处情节,我非常喜欢。众生礼佛图被盗,佟奉全去找北京文物管理局的人,那人拿着书说:“小人物是什么?小人物就是喝喝茶,看看报,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罗先生和几个掌柜的喝茶,背后墙上挂着幅“莫谈国事”。是啊,佟奉全是乱世里一等一的小人物,本应该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他偏要坚持圣人要求的仁义,因此惹祸上身也是必然得了。文人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难以把握的。该怎么办,编剧没有给出答案,只是描绘。
    邹静之先生的功夫是了得的。看他的剧,知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先生看得很透,他借罗先生之口说出:“忘义取利是病,以智轻人也是病。不取非分是药,怜孤恤寡也是药”。莫荷挎着烟框子帮佟奉全向茹二奶奶传话,末了茹二奶奶看着她的背影说:“这丫头,凭着这股子倔劲,挺住了,佟奉全能有个人能破着脸为他传话,活着不也挺有意思?”他写:“自古谈情说爱,有一大半时间其实是在谈误解,谈仇恨和怨气……要想两相好合,别的不说,先是要换脑、换心……把两个人的脑子搅在一起,然后再装回去,那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要么哪能有安生的一天!”“佟奉全孤独伤感地走在街上,苦人啊……相似最苦……人生在世先是怕无情……英雄也难免为情而落泪,要么辛弃疾怎么会写,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呢!人怕无情也怕有情,有情就有了惦记,那种惦记让人一天天的失魂落魄。”故事里做的几桩局,几乎人人都败在贪和急上。他还在剧里抛出一个问题,即“贫贱夫妻到底是不是百事哀?”佟奉全和莫荷败在佟奉全太相信“贫贱夫妻百事哀”上,佟奉全和茹二奶奶却成在“贫贱”上,想来也算是回答了这个问题。故事的最后,他说:“情这东西,只要真付出,就不会白费,倒不是求个回报……求个心换心吧,情之归属,或许不能尽如人意,天底下有情终成眷属的有,有情人未成眷属的也有,有情就好吧!有坦荡的真情,已是十分可贵了,说句看开的话,您还求什么呢。”剧里没有后现代的爱情观,爱情的点滴都融在人间的苦痛和烟火里。
    不得不说,这部戏里的主要演员,演技都是十分了得的。张国立演万事求全却又诸事不顺,小情小理纠缠,大是大非不辨的佟奉全,把这个男人的善良、谨慎、机巧、懦弱、无奈、坚强表现的恰到好处。张铁林演的范五爷,一开始我是不太喜欢的,太夸张了。但是最后,这位爷在心中立起来了。从卖妹妹换吃食儿到义薄云天,这里是欲扬先抑了,也许人物本身是有一些矛盾和不合逻辑处的,但演绎出来,还是让人喜欢的。邓婕演的茹二奶奶,在大宅门里生生憋了十几年,憋出些问题也在情理之中,邓婕把茹二奶奶的糊涂、放纵、跋扈、寂寞、伤痛表现得都很到位,茹二奶奶和王熙凤这个角色有一些相似,但总归是没有王熙凤的毒辣,邓婕把握的也很好。据说苗圃演这部戏时还是新人,表演却很纯熟,确实很难得。王刚自不必说了,蓝一贵的自私、自负、世故、圆滑连同他的原则都验出来了。不过要说整部戏里,演的最好的,估计还是得数张少华老师演的冯妈。老太太吃过苦,大宅门里跟着茹二奶奶,忠心耿耿,但也绝不是见识短浅。茹二奶奶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心里有数,不忤逆主子,而是想方设法地护着她,不离不弃。看到片子的最后,冯妈已经瞎了,养活着佟奉全和二奶奶的孩子,挎个篮子,佝偻着背,忍不住泪流。
     这部片子,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是是非非仅限于琉璃厂内部;第二部分则到共和国成立前;第三部分就是共和国成立之后了。第一部分大概是最好的,节奏不疾不徐,调定的很好。第二部分随着情节的推进,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难免有一些乱,节奏也有些快了,高潮太密集,很仓促;第三部分,虽然在情节上是必要的,但是和整部片子的氛围格格不入,处理地有些潦草。
    一部经典的片子,恐怕是导演和编剧都能充分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又能给观众留白的。而表达的方式,常常是通过塑造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有可能以此代表现实中的一类人,也有可能是塑造一个理想型。我不敢说这部片子是否经典,但佟奉全、茹二奶奶、蓝一贵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确实是有的。而范五爷和冯妈,恐怕编剧是将其视为理想型来塑造的。一个是活明白了的,另一个是在泡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的。佟奉全这个人,什么都想求全,但常常连累身边的至亲,有一次和女神聊起来一个人,女神的评价是:他什么都想求全,但这不可能啊,最后居然是什么事儿都能被他办砸。很多事情早就该控制事态发展,他却迟迟不动。佟奉全与之相比,个人在决策上还是要胜一筹,所以说编剧宿命论的意味太强。茹二奶奶这个人跋扈也好骄纵也罢,恐怕是和在贝子府里受的欺负以及这十来年没人心疼有很大关系,“找补”的愿望太强,就走了极端。
    片头和片尾两首歌儿也很好。《半等情郎》是邹静之写的词,一半叙事,一半描绘这一半儿对一半儿,不好不坏的人生。徐沛东先生作曲并演唱。北京老爷们儿的沧桑感和这首歌的韵味儿经过他独特的嗓音和对字句的拿捏后呼之欲出。加上河北的大鼓,却是好歌儿。第一遍看,对北京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对这首歌儿注意也有限。倒是《五月槐花香》在脑海留存许久,好像歌词和旋律都洒满了那时窗外的阳光。
    想来邹先生写这个本子时,是一边儿把自己放在这世事里,好好的呛了一呛,又将自己打捞出来,冷眼旁观,也算得“半边热火半边凉”了。
   
半夜点起半炉香,半轮明月照半房。
半掩纱窗,半等情郎。
半幅红绫半新妆,半明半暗灯半亮。
半是阴沉半天光,半是热火半边凉。
半是蜜糖半是伤,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掩纱窗,半等情郎。
半片乌云半遮月,半夜如同半生长。

 5 ) 《半等情郎》(《五月槐花香》主题曲)

《半等情郎》(《五月槐花香》主题曲)

词 邹静之 曲 徐沛东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夜点起半炉香
半轮明月照半房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幅红绫半新妆
半明半暗灯半亮
半是阴沉半天光
半是热火半边凉
半是蜜糖半是伤
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是蜜糖半是伤
半夜如同半生长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掩纱窗
半等情郎
半片乌云半遮月
半夜如同半生长
 

 6 ) 《五月槐花香》:花开花落谁家去

若不是这部《五月槐花香》,真不敢恭维邹静之那“天下第一神编”的名头。偶然间得知他是位诗人,并不仅仅是只写逗闷子戏的剧作家。也许他一直想表明他诗人的身份,所以在这部戏里,他开始为自己的剧目注入诗意和悲情。表情达意总需凭借,于是槐花意象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戏里。
读过他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插曲写的歌词,“婆婆丁在墙外面静静地黄”,“像家里的日子一年又一年”。由此猜想他是爱写花的。浪漫从花开时的绚烂和花败时的落寞中油然而生。而花开花败不由人,对花儿的吟咏又多了一份宿命的悲情。
而这次为什么是槐花?槐花不是名贵之花,户家院里多有种植。槐花的平民性还在于它可以食用,与其它品种的花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大相径庭。故而槐花是平民自娱自乐的道具,是平民苦中作乐的生活的一部分,而“欲悲不能”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莫大悲凉。正如朱伟所说,槐花“寒气极重”,“夏夜因这槐香浸洇而变得悲伤”。
纵观全剧,槐花是意象,古玩是由头,民国是背景;情是核心,苦是滋味。
整个故事由古玩而起并围绕古玩展开(用古玩讲故事顺便普及古董知识,充盈了全剧的文化意味)。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不会结识范五爷,范五爷也不可能答应把莫荷许配给佟奉全;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也不会认识茹二奶奶,陷入“债债相抱债债相欠”的漩涡。古玩牵出一个个人物,人物出故事,故事再出人物,多条线索并行交汇,编织成一环扣一环的情节之网。剧中几乎没有多余的情节和人物,笔笔生波澜,,每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深意,每一个情节都是后面故事的铺垫。
编剧过于强大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作品可看性极强,雅俗共赏;坏在娴熟的编剧技巧变质为卖弄,“故事自以为是,细节往往就被忽略”。剧中有颇多牵强附会、不合逻辑之处。情节也冲淡了历史背景,战争在编剧需要的时候打响,不清楚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
精彩的剧本造成强编剧而弱导演之势,只见邹静之在台前尽情表演,张国立只能在一旁轻声附和。作为导演张国立合格却不出色,尽管张国立、苗圃的表演可圈可点,拍摄技法和构图用光颇具匠心。比如槐花意象的展示全赖导演,而导演在此一方面表现得较为无力,只于结尾处照应题目;再如剧本矛盾冲突太过密集,台词量太大,导演应做缓冲措施,使全剧有留白,有观众回味和想像的余地。显然导演没有做到。由此再说到邹静之,他用海量的台词,用蓝一贵、索巴这样的小丑让本剧雅俗交合、通俗易懂,使本剧更像一部戏剧而不像一首诗,而我更希望这部戏能再淡雅一些,再完美一些。
故事发生在民国。新旧交替的年代,社会纷繁复杂,各色人等轮番登场。有索巴这样的恶人,也有佟奉全这样的善人;有茹二奶奶这样在历史的阴影下追求新生活而不得的人,也有范五爷这样固守腐朽王朝无谓尊严的人。
主角是佟奉全。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佟奉全。佟奉全的悲剧既是时代悲剧,也是性格悲剧。他的悲剧就在于在万恶的社会偏要做一个善人,身为草民偏要讲原则。奉全奉全,凡事都想求个周全,总觉得对不起别人,其实最对不起的是他自己。这便是善人的悲哀:往往归咎于自身,自怜自叹,却不能把眼光放开,看到这红尘中人人都在命运的捉弄下身不由己。他岂不知乱世之中求生都难,想在情义上求得圆满怎会容易。莫荷说他拘泥于小情小理,分不清大是大非。所以他折腾了一辈子,情债依旧没有还清,还总丢了魂似的找人。
命运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佟奉全春风得意时也曾神采飞扬,后来坎坷的经历使其越发窝囊。而最能体现命运与性格交互影响的是茹二奶奶。
多年的压抑注定了她挣脱束缚后的放纵,王府里形成的不健全的人格注定了她面对冷落时的消极。她的沉沦虽说是咎由自取,但本质上还是在王府里种下的祸根。
就像佟奉全年老之际的顿悟,人生正如面前的一盘菜,酸甜苦辣,百味陈杂,而布菜的那双筷子又不知掌握在何人手中。想到了这一层,我想他对于年轻时不想造假又不停造假的经历便释然了。
如果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话,那么人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感情由心底生发,爱或恨,上天也无从干涉。本剧表面上是写古玩,实质上是写人情,各种各样的人情,亲情、爱情、邻里情。也正是情感把各色人物串联起来,绘出一幅民国风情画。佟奉全欠了那么多债,说到底都是情债。奉全和莫荷的感情最为缱绻也最令人感叹。奉全和秋兰的感情全因机缘巧合,最终日久生情倒也成了生命中的一份温暖。
命运是苦的,感情开始也许有一点点甜,其后往往是尝不尽的悲苦。这是一部从头苦到尾的戏,短暂的甜蜜不过是插曲。而本剧最值得称道的,是用考究的光影含蓄地表达了人间的大悲大喜。
槐花开了,小院空了。槐树下相聚的奉全和莫荷只能相看泪眼。人生是荒谬而可悲的,等不到花开,止不住花败,被风吹散的花瓣又不知落到哪里去。一年又一年的花开花落中,日子无情流逝,所幸还可以从感情中取暖。无论是天作之合还是阴差阳错,“有情就好”。命运无人知晓,而情感永不泯灭,就像邹静之在片尾曲中写的:
花开花落谁家去,一片一片情意长。
2005-12-10

 短评

我好复古啊

6分钟前
  • 豆友47733269
  • 推荐

时间线上有点乱,背景上像是北洋时代,但却又一下蹦到了解放战争,对民生物价的考据上有一些硬伤。不过邹静之的编剧在人物塑造上整体是合格的,佟的命途多舛,蓝的机关算尽,范的遗老腔调,茹的缺爱迷失,莫的敢爱敢恨以及索的逐利忘义,甚至于洋大人的贪婪阴狠都挖掘出了丰富的层次,令人过目难忘

11分钟前
  • 洛梦蝶
  • 推荐

佟奉全的悲在于太善良,太有原则,但也是由于一片真诚,得了善终。蓝掌柜的悲在于小心眼儿,太过精明,最后什么没捞着但也还算平安。二奶奶的悲在于太过有钱但又不了解古玩行当,总是对不该寄托幻想的人掏出真心,但真有了真心人却总想拿钱去换人心。最后佟奉全不也说了吗,只有真心才能换真心。

13分钟前
  • 童圆善
  • 力荐

张铁林演的范五爷演的最好,虽是遗老做派但也硬气悲壮。唉看张国立两口子的戏多了,总是不喜欢他们两口子在戏中对台词讲大道理,可腻歪嫌啰嗦……

14分钟前
  • 乡间骑士
  • 推荐

x

15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较差

张铁林演得太好了

17分钟前
  • 老张
  • 力荐

邹静之的本子,铁三角的架子,还是有趣的。

20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推荐

争来争去,尔虞我诈,互相投射互相认同互相投射认同。就为了个古董!烦透这帮子人了。

25分钟前
  • O
  • 推荐

一部好看但负能量元素有点超标的剧集(对勾心斗角与人心险恶描写得过多)。剧集本身具有本世纪初上下那段时间(国产电视剧)的特点,可以说是特色也可以说是缺点,就是扣子系得太狠了,每段剧情设置得特别虐,剧情太过于跌宕起伏。

28分钟前
  • TKZ
  • 还行

对这部剧有印象是因为张铁林就算是演个破落户也有股皇帝的劲儿。

29分钟前
  • Monalisa
  • 推荐

其实就是纪晓岚的铁三角,加上邓婕苗圃再热炒一次冷饭。

33分钟前
  • Odair
  • 推荐

这两天又看了一遍,最有感触的国产电视剧之一

36分钟前
  • 禅麟K1
  • 力荐

好戏是面子,文化是里子,误会是永动机,人物关系是必杀技

41分钟前
  • 脏字名
  • 推荐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视剧,内容充实。我读大学时候看的,五月槐花,荧屏飘香。

46分钟前
  • 环境卫士小飞熊
  • 力荐

自导自演的危害是容易把自己拍成完人,有些剧本细节、时间线的问题,譬如为了拼石头佟奉全被关了一年?茹二沾了鸦片卖家产似乎几天的事? 民初一跳跳到解放,似乎把抗日抹去了

50分钟前
  • boks
  • 推荐

严重被低估啊~~~

55分钟前
  • 女子十八罗汉
  • 推荐

京味十足。从此注意了一个叫邹静之的编剧。不敢相信这也是国立大叔拍的啊,601个电话也是他的,比一比吧。国立您还是拍电视剧吧。我相信你。

58分钟前
  • xun
  • 推荐

三个人两两捉对就好看。

59分钟前
  • 阅世书生
  • 推荐

当时觉得两个善良的人,用心把日子过下去都会好的。张国立找邓婕找了很多年那个情节,很感动。为他人付出的,都值得感动。以至于总去家乡的桥边看槐花。虽然不是特别好的剧,但能给人一些东西,总是好的。带着我想到过去的一些事情,心里总有些泛酸。

60分钟前
  • eaglehotel
  • 推荐

国产剧的绝对精品。一条琉璃厂街,熔尽时代、北京城和众生,对市井人情的极尽描写处,跟隔壁《贫嘴张大民》可并称双璧了。铁三角合作过那样多,到了这部剧才算完满了一个劫数。

1小时前
  • 名都妖女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