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词

大陆剧中国大陆2000

主演:陈红,归亚蕾,周迅,赵文瑄,傅彪,申军谊,贾妮,刘栋,吴军忱,孙斌,李昊翰,高冬平,李冰冰,杨雨婷

导演:李少红

播放地址

 剧照

大明宫词 剧照 NO.1大明宫词 剧照 NO.2大明宫词 剧照 NO.3大明宫词 剧照 NO.4大明宫词 剧照 NO.5大明宫词 剧照 NO.6大明宫词 剧照 NO.13大明宫词 剧照 NO.14大明宫词 剧照 NO.15大明宫词 剧照 NO.16大明宫词 剧照 NO.17大明宫词 剧照 NO.18大明宫词 剧照 NO.19大明宫词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9 20:11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一阕美丽与哀愁的叹歌【转】

我对于《大明宫词》的喜爱,就如同武莜嗣对太平公主的一番表白。“你无法理解这对我有多么的不真实,象一个梦。”
  
  是的,那些华美瑰丽精致的场景,俊秀飘逸典雅的人物造型,铺张优美的莎士比亚式的台词,交织组合出一场完美灵动,大气恢弘的梦境,惟有这样一份华贵盛大的梦幻组合,才配得起那个谱写出盛世华章的富丽大唐。也只有这样的大唐朝才符合我想象中的泱泱大国。
  
  我是个缺乏严谨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的人,有的只是一股子盲目狂热的,盛大到无处置放的热爱,由我的眼睛看过去,全部都是美好,连它的阴谋与冷酷都带着诗情画意,泛着别样的哀艳,克制而浮糜。
  
  还是先从那些苍凉沉静的内心独白开始吧。“据你奶奶讲,我出生的时候,长安城阴雨连绵。一连数月的大雨将大明宫浸泡得仿佛失去了根基,甚至连人们的表情也因为多日未见阳光而日显苍凉伤感……”
  
   一把低沉暗哑的嗓音从冷清的大明宫里传来,象是午夜梦回的呓语,沧桑沉着,悠远迂回,充满了对生命万物透彻的了悟,超越了生与死,爱与恨,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如同女巫神秘魅惑的召唤,使人不自觉地坠入其中,不愿意醒来。
  
  我最先迷上的,就是这样一个声音,使得我每晚必恭必敬坐在电视机前,哪里也不去。一个女人在过尽千帆之后,回首自己的经历,有检视也有一些自怜吧。我常常分不清历史与真实,我说过只要历史被还原的时候,作者能够自圆其说,我是不大愿意去追究其真实性的,我始终不相信历史里有什么绝对真实的东西。所以,当太平充满感情的声音响起时,我总忍不住去揣测,在这些华丽辞藻堆砌的背后,是一个怎么样的灵魂在感叹呢。
  
  剧中,华美的莎士比亚式的长句运用,充满了诗意的元素与思辨的内涵。来看一段借太平之口对太子弘的描述。“他是那样一个男人,活得隆重而典雅,并且时刻都在动员一切热情来呈现一个帝国太子所应有的骄傲与风采。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却似乎永远在担心他会突然失声痛哭。因为我分明感到那隐蔽在他优雅眼神深处的一丝挥之不去的忐忑与尴尬。弘是悲伤的,他内心荡漾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类似秋水般深刻的孤独,这观感源自一个女人天生的直觉。”
  
  
  
  
  
  这番描述,使我对这位皇子有了一种超乎寻常的想象,以至于他的扮演者刘栋不太能满足我的观感,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魅力,我以为他的气质应该更高贵,更孤绝,傲然独立。这样的男人外表骄傲,内心孤独,热情奔放,同时又很敏感脆弱,爱起人必定是疯狂炙热的,他的身份性格,都注定他与合欢是一场悲剧。
  
  太子死后,合欢的表现真叫人赞叹,假如一个人无视死亡,他爆发出的勇气与力量将是惊人的。他请求与太子合葬,他说,“太子的生命就是我生存的全部理由,太子的夙愿即是我终日的向往,是爱情神圣的力量支撑我跪在这里……没有了太子的性灵,再活下去每一天都是对灵性的煎熬。”
  
  这真是一出精彩的爱情宣言,超越性别,超越等级,超越世俗,超越一切。
  
  还是来看太平的旁白吧。“合欢终被赐死,如愿同弘一起上了天堂。这是我亲眼目睹的第一次真正的爱情。真希望他们在那里能够堂堂正正地生活。因为我相信他们的感情真诚而高贵,你知道,我一生都在寻找这样一种爱情,现在才意识到只有弘最终得到了它。在爱情上,弘是幸运的………”
  
  
  从弘的死亡开始,美丽的大明宫就不再是太平所熟知的那片逍遥乐土,在宫廷奢华浮艳的歌舞背后,一场场的勾心斗角与权势阴谋,正向她拉开帷幕,她开始体验作为一名皇族所拥有的骄傲和尊贵之下的深切悲哀。
  
  需要说明的是,我非常喜欢周讯,尽管她演的黄蓉被人痛骂,但我仍然坚持她是演黄蓉的不二人选,除非阿翁再世。我本以为她不适合饰演雍容尊贵的皇室,她太过单薄,五官太过稚气,我担心那些华丽的装饰与高耸的发式会把她压垮,但是恰恰相反,她把年轻的太平演的无懈可击,天真娇憨,清澈透明,五彩琉璃般闪着逼人的光芒与灵气。这得归功于叶锦添,人物造型与服装设计相当完美,华丽精致的场景布置简直让人眩目。
  
   .
  
  
  在太平的整个少年时期,她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少女的娇憨甜美,偶尔的顽皮任性,那份皇室与生俱来的高贵,她对爱情的向往与期待,以及她处理亲情关系时的躲闪与回避……统统这些,都那么令人心动。她的全部魅力都来自她的纯真无邪,她那些笨拙的小把戏,微妙的青春期心理情绪,那些伴随着成长而来的小小寂寞与无奈,多愁善感,毫无保留的一一暴露在你面前,透明又美好,青涩诱人,看她的时候,仿佛是在看成长中的自己。
  
  
  
  
  贺兰的死亡,让太平在凝视着母亲唇边的混沌笑意时“第一次感觉到彻骨的寒冷”。贺兰用她的美貌与妖烧身体作为一种武器或资本,企图在这繁复纷杂的宫廷生活中抓住些什么,却只不过是激发了一个中年男人穷途末路的最后一死热情,而她,则为此送掉了性命。这或许正是宫廷生活可怕的地方,翻手为云覆手雨,就是骨肉相连的亲情也必须给冰冷的权势让道。
  
  对一个正值妙龄且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青春女孩来说,死亡的阴影终究是短暂的,当新奇的爱情来临时,她的全部身心便被一种“称做藕断丝连的甜蜜心情”充满。她说,“他有弘哥哥的鼻子,高高的,直直的,像山脊一样。眼睛像贤哥哥,长长的,大大的,像一潭深水。他眉毛可漂亮了,是那种剑眉,透著英气。他的嘴像显,不,像旦,厚厚的,嘴角还微微往上翘,下巴上还有一道儿,就在这儿,很威武的样子。噢,对了,他的牙齿像显,雪白整齐,泛著轻轻的品色……他笑起来的样子啊,好像春天里最明媚的一束阳光。”
  
  
  当太平羞涩地向武则天描述薛绍时,我的心底突然有一股浓烈的哀愁,冰裂纹一般炸开,肆意淹没了我。我想知道,很多年以后的某个夜晚,当太平从大宫明清冷的月光中醒来,隔着层层回忆的丝网,隔着苍凉时光,回望昔日长安街头的那个多情少女,呓语般的说着“我从未见过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他刚毅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我十四年的生命所孕育的全部朦胧的向往终于第一次拥有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形象……”时,她的心中是依桓械教鹈坫裤剑蛱弁椿诤蓿?nbsp;
  
  
  该说说薛绍了,他与张易之同由台湾演员赵文暄饰演,我却喜欢张易之,不喜欢薛绍。他在剧中的言行举止就象时下某些青年用来标榜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一天到晚把对爱情的忠贞不二挂在嘴上,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横祸飞来时甚至不如其妻子冷静自若,思虑周详……当他洒洒洋洋的激情澎湃的跟太平诉说着“长相守”的誓言时,我对他的讨厌真是到了顶峰,这无关赵文暄演的好坏,是角色本身的问题。他令我想起古龙笔下的李寻欢,装模作样的雕刻表妹头像以示忠贞不渝。一个人若不能从过去的某个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其本人的心理素质就有问题,我从不相信世间有哪一种情感可以长久至永恒,我很小人的臆测他们是对这种缅怀的情绪上了瘾,需要定期发作,来博得别人的关注与同情,他们通常没感动别人,先感动了自己。
  
  
  
  所以,当武则天的一道婚旨当头压下,当“长相守”的誓言蓦然成空,这时候的薛绍唯一所能占领的也不过是一个精神上的制高点。在强大的权势面前,他的悲怅与激愤显得异常无力,在君主专制体制下,他的责任义务又是那么的重大,几十口性命悬于他一念之间,连薛父都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学会把灾难都当做荣幸,因为连你自己的性命都是别人的恩赐,你还有什么权利争取愿望中的自由?”
  
  于是,他轻慢太平,对她冷漠,残忍,不闻不问,他通过折磨太平的感情来祭奠死去的妻子,来换取自己精神上慰藉与平衡。他口若悬河地说着 “爱情意味着长相守,意味着两个人永远在一起,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不论她面对的有多么强大、巍然,是神明,还是地狱;爱情是不会屈服的。因为她本身就是天堂,代表着生命最高健全的境界,世间最完美的家园。爱情不会屈服,她无坚不摧!”
  
  爱情果然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嘛?
  
  当太平以一个大唐公主的身份,谦卑地去爱,去给予,去付出,薛绍的“长相守”开始动摇了,他坚硬的心肠慢慢软化,他冷漠的心墙一点点倒塌,他发现原来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慧娘一个女人值得去爱。
  
  武则天居高临下地说:“首先击败你的是神明都仰慕的威仪,因此你的失败不足挂齿。”
  
  太平则说:“爱得最深的人本身就是一尊神,并且具有同神明相匹敌的力量,具有一个凡人难以想象的强悍和决心!”
  
  这一刻,在这个他曾经动用全部意志去抵抗去讨厌的女人面前,在柔情似水的女性温情下,他满腔的嫉愤与怨恨都化成了绕指柔,他无可奈何,他不愿意,但他还是爱上了太平。
  
  
  
  你看,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爱是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命运究竟给你安排了什么,而生活本身,有时候就是一场意外,坚持固执地守着记忆里的温暖,或是曾经的海誓山盟,真是愚蠢的很。
  
  薛绍最后选择了死亡,他的迂腐也只能令他做出这个选择,这是角色与剧情的需要。只是我想,这个世上悲苦与凄凉已经太多太多,我们或许应该更加坚强一些,不要总想着如何去死,如何去解脱,而努力去思索该怎么去活?这才是人生的大主题吧,毕竟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作为一名男宠爱好者,我之所以絮絮叨叨说这么多关于《大明宫词》,都是为了赞美一个男人——张易之。
  
  我曾在博客里这样写道:“两年前,在电视剧《大明宫词》里见到赵文暄饰演的张易之,惊为天人。外型玉树临风,气度清贵高华,把阴暗晦涩的台词念得理直气壮,激情四溢,举止言谈充满魅惑,天生一双暧昧的眉目,流转之间似乎蕴涵了无数种的可能。这样绝代风华,颠覆了我对一个男宠全部的想象,他孤身立于舞台上,一个舞台所必须的全部要素便一一具有,教人恨不得将所有美好赞赏之词全部加注于他,可怜我殚精竭虑,却辞穷意乏,无从表达,只觉得浩瀚苍穹,能与一个叫赵文暄的艺人生与同个时代真是莫大幸运。”
  
  此刻,当我敲打键盘时,依然感到词汇贫乏,但仍战战兢兢,厚着脸皮再说点什么。
  
  
  
  
  《大明宫词》对于男宠这个敏感题材处理的非常唯美,没有丝毫的隐晦或诋毁,合欢与太子弘,明清远与李泰,尽管我很怀疑皇室男人对于这样一份情感的纯粹性,但是剧情演绎的相当凄美幽怨,起承转合间弥漫出的淡淡伤感与忧愁,叫人感慨。
  
  所以,当张易之这一重要角色的出场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惊艳四座的效果,长发披肩,衣袍飘拂,风姿俊朗,超凡脱俗。他在赶考之日,尚挂在茹夫人绣楼窗外等着一亲芳泽,我忍不住联想到一句话“逾墙搂处子”,当然茹夫人并不是处子。呵,这样大胆狂放,浪荡不羁,真叫人印象深刻,何况还是一位翩翩美少年。
  
  他赶考迟到贿赂衙役失败,又把贿赂品要回,这一出真是精彩,形象鲜明生动,充分显示了他的功利与现实。他从江南小镇宁州来到长安城的目的非常明确,他要成为贵族,享受荣华富贵。他清楚知道自己的唯一优势就是美貌,并将美貌发挥利用到了最大极限。他深谙人性,尤其懂得女性心理,同时,他也很了解自己,他不介意别人的鄙视与轻蔑,他自己先把自己放到了最低最底了,在别人辱骂他之前,他先把自己痛骂了,正如他所说“廉耻对于一个男宠来说,仅仅是一件奢侈品。” 在他的眼里,出卖肉体并不可耻,贫穷才是最大的可耻。
  
  
  
  
  假如勾引女人是一门艺术的话,毫无疑问,张易之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门的细腻之处。他勾引太平时,头盔骤然裂开,一点艳红由光洁的额头缓缓流下,白肌青瞳,惊才绝艳。这一张酷似薛绍的脸,太平简直疑在梦中,恰在此时,他飘然离去,留给太平无限念想。这时候的张易之虽然知道太平被他所吸引,却依然没有太大的把握,但当他见到薛绍的画像时,他知道自己成功了,他亢奋地叫道“天助我也!”他立刻依谱弹奏,对画挽发,在几乎有了百分百把握的情况下,仍然将功课做足,可见做一个男宠也是需要点专业精神滴。:)
  
  
  如果说,太平刚开始是被他酷似薛绍的脸孔所吸引的话,后来则是被他那温雅的气质,优雅脱俗的谈吐所迷惑。他很懂得如何挑起女人的好奇心和幽闭的欲望,他是第一个直面太平并告诉她,慧娘比她更爱薛绍的人。他简简单单几句话就瓦解了太平长久以来固守的关于 “长相守”的爱情信念,他让太平知道世间的爱情还有其他丰富的形式,即只要曾经拥有,不要天长地久,甚至于,爱情只是一场肌肤的饥渴。
  
  他在摧毁太平的爱情立场后,散开一头长发,告诉她,自己不是薛绍,而是张易之,他不是替代品。他说“公主,爱是你的自由。再一次的恋爱并不意味着对过去的背叛。”这番话我非常赞同,人生苦短,命运难测,执着之蠢,盖世无双,大多数时候,我们不需要执着来显示我们的深情不悔,当新的爱情来临时,只需全心去爱,去付出,去感受,不辜负它便是好的,我们怎么能期待爱情的每一个细节都如四季流转般充满微妙的喜悦与满足呢。
  
  可是,当太平要求与他长相厮守时,他立刻拒绝了,他太聪明,知道所有的感情最终会在天长日久的厮磨里变得面目全非,了无生趣。这对一个男宠而言,是最致命的。
  
  
  
  然而,俘获太平就是他的最终目的了吗?
  
  来看这一段话:“如果说仅仅为了财富,我当初就不必到这宫里来!我要的是什么?是光荣,是征服天下最高贵女人的快感,是居人之上的迷人感觉……最高级的统治莫过于操纵别人的爱情!这比占有万里江河更具有权力的内涵!”
  
  在这里,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了,他在太平与韦氏处的得心应手,一番风顺,周旋流连宫廷女人之间的游刃有余显然让他飘飘然了。可在当他遭受狄仁杰的一顿暴打之后,当武则天要他选择太平,或是跟自己去洛阳的时候,张易之稍一犹豫,便立刻选择了侍奉武皇。在洛阳,他对弟弟张昌宗说:“知道我为什么选择来这儿吗?这儿是我征服里程的最后一站!圣上是天下最崇高的女人,在这儿我也就可以成就世上最高贵的爱情。”
  
  这真是他的真实目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武则天对此的回应。
  
  她说:“舌头死了,再丰盛的宴席也没了意义。就像人老了,再美的绸缎,再令人生畏的高贵地位都只是虚设,没有了享受它的心情!我年轻时候就不懂这道理,气盛,见什么都争,总想着争出个所以然来……欲望这东西胃口很大,满足了一个就有更大的一个等着你……当年我要止步,早就让王皇后处死了。就这么一步步地不退,就这样一步步到现在,我想退都退不了,可那又怎么样?最终还不是得面对一个普通村妇同样的劫数!舌头先死,然后心死,然后人死……”
  
  这时候的张易之泪流满面,只有他知道自己眼泪的含义,那是恐惧,对于最后的靠山即将坍塌的恐惧。于是,他想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走到这一步,果真如太平所说,是张易之没能从武则天那里获得爱情,而产生的报复心理吗?他真的是想用政治来惩罚武则天对衰老束手待毙的屈从态度吗?这果然仅是一种由情歌而引发的疯狂吗?
  
  我觉得不是。张易之从结识茹夫人到勾引太平,继而成为武则天韦氏安乐公主的男宠,这每一步都是他因势利导把握机会的结果,在一开始,他所追求的当然真实荣华富贵,当他有机会结识太平,了解权势,他的欲望与野心开始一点点变大,当他在洛阳面对衰老的武则天,他觉得她所能拥有的自己也可以拥有。他一开始就说过“武则天当年是什么?才人,才人就是女宠。可如今却做成了皇帝,只要你这儿好(指头)你就不在乎怎么开始……”
  
  总之,他怀着一种宏大的念想,甚至是空蒙的,并没有具体落实在何处,他只是怀着一种隐隐的等待,遇着风云便化龙,至于能不能化成那是另外一回事,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欣赏与喜爱。
  

 2 ) 看完四十集完整版,感謝當年的廣電局

今日看到了一個四十集全版的《大明宮詞》,才看了開頭幾集,已經發現了諸多常見三十七集版本沒有之處,比如:
奶娘春的身世,成為啞巴的原因;
武則天命人給太平與自己作畫;
蕭淑妃,王皇后的兩位女兒被貶至禁苑;
賢落選太子后的心理活動;
太平在繡坊中自作主張修改供品;
賢與弘的爭論
......

這才看了四五集,我突然升起一陣后怕,想當年,這么多情節在公映時被刪掉了,然而李弘和合歡的同性愛戲份卻完全保存了下來,不可不謂是奇跡!
《大明宮詞》一劇縱然是有諸多創新,縱然是十年以來未有超越的經典,但若真的說這個劇將來會因為什么而載入史冊,被后人稱頌,我想大概就是因為它大膽的展現了弘與合歡這一對生死與共的同性愛人吧。看看我文頭列下的情節,套用一句《宮詞》風格的話:當年的廣電局本來有著比誰都充分的理由把弘和合歡的情節刪掉,并代之以幾段無傷大雅的母子手足情感刻畫,可是它沒有!它留下了弘與合歡,留下了合歡一襲白衣在愛人的父母,也是大唐的二圣面前大膽的表白并求同命的撼人心魄的一幕。
十年后的我,再一次看這部片子,仍有當年的感動。
為此,我謝謝當年的廣電局,我愿意相信,便是那個荒唐的所在,也有幾個頭腦清醒,良心尚在的人。

 3 ) 对她说

武则天:“我许你一世太平,却给不了你要的爱情。”

李弘:“我比你幸福,我有合欢,你什么也没有。”

薛绍:“遇见你是场美丽的错误。”

武攸嗣:“我是最爱你的一个,奈何我是你最不爱的一个。”

张易之:“逢场作戏而已,你只是忘不了那一张昆仑奴面具。”

薛崇谏:“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李隆基:“你是我年少轻狂的梦,却抵不了这个天下太平。”

 4 ) 薛绍,假如我们还能再相见!

谁撑起载着你的乌篷船倩影悠然
却无奈烟雨飘散轻声叹岁月被剪断
一把油纸花伞一抹水墨丹青蓝
这画面太美艳我却不敢看

灯火隔两岸谁琴音婉转思绪被打乱
倒映在水里的缘谁来算离我有多远
等我路过那江南看过风清云淡
两行清泪心碎成两半

假如我们还能再相见
我愿等你千年不变
重读你当年未完的诗篇
惹白了我青丝三千

假如我们还能再相见
我要爱你千年不变
命里有多少离愁和别怨
难道上天注定我们今生 无缘

 5 ) 桃花树下酌清酒 (已发表于《电视剧》杂志,勿盗用)

                      
序:
宫词, 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 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写宫词的多是男人。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像, 想像那个三千粉黛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 最终也难免失宠, 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嚼橄榄没完没了咀嚼的主题。有名的宫词如: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对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朱庆余)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当然,我们今天要讲的电视剧,它的内容与传统的“宫词”无关,它更是描写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


如果一部电视剧同时引导出观者的五感。它必然会以自己独立的姿态和一般的电视剧区分开来。某种潜藏的力量支撑着,它选择进入人们内心的通道是隐秘而又迂回曲折的。它会用影像引导你自己去触摸,去咀嚼,去聆听,去品味一些东西,而不是单纯地只用视觉影象告诉你一个亦真亦幻的故事。一切的视觉在于光影交织渗透错落的时间印象。这只是第一个步骤——模糊观者的所处年代。至于如何展开第二个步骤,或者说用什么来进入内心。则要求这个影像同时引导出其他的感觉。
《圣斗士星矢》中有一个类似佛教超度轮回的招数——天舞宝轮,此招乃黄金圣斗士沙迦的最大奥义。据说,虽然只是普通的攻防一体的战阵,但它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剥夺人的五感。电视剧《大明宫词》便是导演李少红以及所有工作人员融会贯通后使出的“天舞宝轮”的招数。

A
传统的历史剧总是标榜着与历史的契合度,而实现荧屏的再现。这种貌似真实的反映,恰恰具有最大的不仁,牵制了观众所有的意志,或者说,这样的电视剧丧失了任何留白的可能,观众到最后,了解到的,永远只是这一桩史实而已。
《大明宫词》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传统历史剧固有的大关注的角度。 序曲中没有了“国家”的字眼,最为突出的,是“长相守”缱绻。开篇的第一场,隐约的编钟里,交织着一个暮年女人迟缓,娓娓到来的独白。 (据你奶奶讲,我出生的时候,长安城阴雨连绵。一连数月的大雨将大明宫浸泡得仿佛失去了根基,甚至连人们的表情也因为多日未见阳光而日显苍凉伤感,按算命先生的理论,这一切主阴,预示著大唐企盼的将是一位公主的临世。)背景隐去,我们却仿佛能够看见,西窗剪影,一位白发老者和一位孩童,秉烛夜谈。这是一个历经千帆的女子,貌美依旧,梳妆的铜镜里映照出雕花红木桌上一个收藏秘密的银盒。此刻,她正颤颤巍巍地打开,灰尘簌簌掉落。
你在听她的独白,实际上也是在看,虽然荧屏上并未展现这一幕;你看着荧屏上长安城上空阴霾的天空,实则也在听,听一个身边的老奶奶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转眼间,窗外就淅沥地下起一场春雨。 听觉和视觉因这段独白嫁接。 第一人称的叙述,仿佛亲密地是在讲给你听。更何况,这段故事,你从未得知,而向你用绵长,谦和语气讲述的女子,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现在却知心般地在讲述一个绝对隐私的故事。
单一的独白,并不称奇。戏剧中总是有旁白的设计。但若是全剧结构上因这些旁白而贯穿,直接决定了这部电视剧的艺术情调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舞台剧总是用腔调搭建一个美奂的梦境。在短小的时间里绽放所有的菁华。电视剧无法缩短时间的铺陈,但可以借鉴舞台剧形式的唯美。另外,舞台剧的感染是局限在剧场内的,它更需要和观众直面的交流。它这种直面决定了它必须调动出观众的所有感觉,不然,它只是个拙劣的戏码。都说《大明宫词》有莎士比亚舞台剧的风格,与其说是风格,我更认为其实是一种形式。舞台剧的一种形式启迪了编者,如何打破电视机的屏幕,让所有的观众仿佛置身于剧场里,同时排山倒海的旁白和对白,又恰恰成了它致命的硬伤。还是一个受众群体的问题。能有足够时间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很显然不会是那些会出钱看舞台剧的人。那么他们中究竟有多少人会接受这种形式。新奇可以吸引一个人,但不足以稳固一个人对它的执著。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人在发现了这样一部好剧后,坚持不了多久,就被这种因形式带来的文艺腔,吓得落荒而逃。连篇累牍的文学对白让人在渐渐乏味中产生了审美的疲劳。这便是过犹不及的由来。
若说此剧的风格。我觉得它应该更接近于苏童的一本很好的小说《武则天》。小说素来以“气”统领全局。而苏童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出色的心理描写。小说的心理描写实际上主人公内心的独白。而到了电视剧中,这样的独白就是类似旁白的形式。这个南方阴郁的作家。唯美到繁花似锦。似乎所有的评论家都顺着编者的引导,往莎翁的身上靠。实则他在转移视线中完成小说的心理和戏剧的独白之间的嫁接。然后在提升了该剧本身的“气”之后,同时兼具了小说的耐人品味和传诵的特质。因为它现在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剧了。它是一个渐行渐远的人,向你讲述的一个故事。而故事本身,盛唐的繁华旧梦,只是它的一个躯壳,一个承载;历史或者年代,只是为它提供了一个奇观的背景。
B
音乐是羽翼。大明宫的故事活在一弦一柱里。氤氲历史的边界。讲述纠葛的长相守。
林海显然是继承了民族音乐的衣钵。如何体现这个朝代的繁华旧梦。还是在于抓住整部剧的视觉之气。听觉的衍生,是为了扶助视觉更好的绽放,同样,听觉也因为有了视觉而形象地外现。
全剧最为突出的视觉和听觉相辅相成的部分,是这段关于皮影戏的对白,
“野花迎风飘摆,好像是在倾诉衷肠;绿草凑凑抖动,如无尽的缠绵依恋;初绿的柳枝轻拂悠悠碧水,搅乱了苦心柔情荡漾。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远行的丈夫却年年不见音讯……
……上天只报应痴愚的蠢人,我已连遭三年的报应。为了有名无实的妻子,为了虚枉的利禄功名。看这满目春光,看这比春光还要柔媚千倍的姑娘......想起长安三年的凄风苦雨,恰如在地狱深渊里爬行。看野花缠绕,看野蝶双双追逐,只为了凌虚中那点点转瞬依恋,春光一过,它似就陷入那命定中永远的黑暗。人生怎能逃出同样的宿命……
……看野花缠绵,我比它们还要渴望缠绵;看野蝶迎风飞舞,我的心也同样为你纷忙迷乱。任什么衣锦还乡,任什么荣耀故里,任什么结发夫妻,任什么神明责罚。它们加起来也抵不上你的娇躯轻轻一颤。随我远行吧,离开这满目伤心的地方,它让你我双双经受磨难......”
  这段皮影戏多次在剧中出现,在不同的爱情故事间穿针引线。魏国夫人和李治之间,太平和李隆基之间……
     萦绕着这段皮影戏的,是一曲《死亡》。做为西北曲艺的皮影戏,最常运用的是秦腔和板胡(电影《活着》里有此类情节和音乐的出现)。 然而,林海为这皮影配上的是一曲如泣如诉的笛曲,隐约交织着敲打的编钟,缓缓的节奏敲出主题曲,似电视剧里的人物在自我设置的困境中步履维艰。原本皮影戏的民间风情荡然无存,没有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嘶吼。没有原本唱词中的轻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在华美中的呻吟。反复慨叹因为与生俱来的身份导致爱情渴求的艰难。为爱情迷茫惆怅的人,自言自语念着皮影对白,沉浸在自我的忧伤世界里,旁若无人..视觉的影像和听觉的感触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互相转换间,催人泪下。
其实最喜欢的还是片尾曲。有种勃然大气在里面。仿佛暮春时间,在郊外看到一大片血红蔷薇般,惊骇到言语堵塞喉咙。直扑而来的繁华似锦熏得人掉泪。这种泪水里有千帆过尽后的洞穿和悟道。有往事言尽后,内心善终的停止,已经有足够的勇气去忘掉这一世的纷扰。留一片怅然的空白。颇似太平自身命运大悟后终结的有力收尾。
其余的配乐。例如:《母亲》里洋溢着无可奈何的怅然。无法付出或者对方无法真心接受,或者害怕接受,都成了怅然的来由。一个母亲处在一定的地位,并不是没有爱,而是有些东西阻止了她去爱,或者有些东西导致了她变态的爱。淡淡的萧声衬托着这股无奈,从内心扶摇直上。
《温泉水》里有少女春日的情怀。初初的曲调略有些幻影的诡异,是少女内心的不确定,黑暗中的蜕变不知何处是方向。摸索中一切渐渐明朗。光亮如昼。实在太喜欢后半部分的萧声引领的青涩和萌动。泅泳在对爱情的一瓢欲水里,一分憧憬,一分忐忑不安,一分欲说还休。若是作为往事的回忆。年老的女人的脸上肯定会浮现出类似少女的潮红。
《背叛》里有决绝和深受命运摆布的挣扎。曲调相对前面两首的缓和变得诡异匆促。
至于《长相守》是配合太平一生渴求爱情的。对于太平而言,长相守便是薛绍面具下那张永远不褪色的灿烂笑容。尽管世间情迷云雾弥漫,她还是在这里找到了人世间,甚至是天地宇宙间最宁静、最美最终的归宿。无论往后年日、人情如何变迁,薛绍和他的长相守是她永恒不变的神话。
太平虽没有最终与薛绍长相守,可他们之间却是任谁也无法体会的幸福。如今又有谁在月下低吟浅唱:
长安月下
一壶清酒一束桃花
心如烛光
渴望在幻想中点亮
一想起你
我已经开始疯狂
长相守它是啊
面具下的明媚
明媚后隐蔽的诗啊
无缘感悟
你像迎送花香的风啊
无辜而自由
我就像闻到迷香的蜂……

C
装束是随身的戏剧。六宫粉黛若无颜色,黑白交织出的影像非但无法是场视觉上的盛宴,而且还会磨灭了本瑰美的戏剧本身。杜牧曾在《阿房宫赋》里这样描写宫人奢华的生活——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宛如画卷描绘出的笔笔细节。于是,原本视觉的发生变成了“秀”色可餐。
美术指导叶锦添是有诗意的。他透过他的那些设计,酿出艺术的养分。我们不妨把他的设计理念理解成画家的作画。挥毫泼墨是水墨画,讲究写意;细细描绘是油画,讲究细节的品质。
水墨画代表的是男子的服饰。烟波浩淼。一泓池水上。箫声阵阵。镜头里的美男子——张易之一席飘逸的白衣。白衣上诗词腾蛟起凤。这样的男子,一颦一笑间迷倒众女子。绿水倒影中。他如丝的长发轻轻缠绕住大明宫几个女子的欲望。这般素白的衣服在绿水红花间成了一抹亮色。白色原本是素洁的象征,可是在色彩艳丽到奢靡的后宫里,这白色便是突兀的彩色。是欲望的象征。白衣飘飘。欲望遮蔽大明宫的一方天空。张易之穿着他素白的欲望之衣,在几个女子间游刃有余。这几个女子,与其说是渴望男性,还不如说,更需要他身上的那件“白色的衣服”。
油画自然是女子繁芜的装束。宫廷的服饰多以红绿金为主。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同时因为其绮丽而散发着梦一样的气息。有时候服饰的变迁又是人物成长的标志。少年太平不谙世事。她的服饰面料轻盈薄透,如纱一般投射她内心青春的萌动。浓烈艳丽的赭红是其成长后身份的象征。可是她的眼部下方的一抹淡淡的金色又透露她虽然处在高位,但却磨灭不了她年少时对爱情憧憬的浪漫(她母亲的服饰其实是相同色系,但唯独在妆容上少了这抹金色)。事实上她的爱情也如衣服上红色的泼墨。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是破碎留下的痕迹,是杀戮背后的成全,是欺骗背后的自虐挣扎……等到千帆过尽,太平的服饰再一次有了改变,以沉稳庄严的褐色和黑色为主,纯色的回归,象征她洗尽铅华后年岁的老去,同时泄露了她超脱后遁入思想空门的觉醒,为剧终时她选择离去的方式埋下伏笔。
这些装束的设计。是为人物应运而生的。始终觉得《大明宫词》中装束的独创,也是它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荧屏上古装戏层出不穷,可似乎大多的剧中,人物的服饰不是缺乏创意,就是太过天马行空。唯独《大明宫词》,它追求的“神似”,基于有章可循的范本,借用现代面料的多样化表达功能,无不迎合了当今时尚的审美意趣,同时,又与剧中繁冗华丽、略显西化的台词相得益彰,这正是创作者成功之处,瞬间让影像变得“秀色可餐”。


我们似乎有太多的标准去评判一样事物。遵循传统叫“抱残守缺”,离经叛道是学习西方失败后的“邯郸学步”。那么什么是标准?标准不是拥有唯一尺度的测量器。它只在每个观影人的内心。而这部五感俱全的电视剧,衡量它的标准,始终不是几个所谓专家的叫嚣,也不是一个缺少文化的人困顿在它文艺对白中的厌恶,而是某个月夜,你的耳畔突然想起“长相守”的音乐,你瞬间想起,曾经,某个老人和你讲起的一段在盛唐发生的往事,这是内心如潮的私秘,所以,佛说,一切不语,或者,索性像这位女子的母亲,懂得为自己留白,留一块无字碑,自让后人言说。编者大凡继承了这样的精神,你的评判与我无关,我还是按照我自我的步调,缔造一个又一个华丽的盛宴。


                                                                   







 6 ) 姑娘,你认错人了

那一夜,从她揭下他面具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要开始这样一个故事,便注定了这样一个结局。

她轻轻地那一个动作,哭哭嗒嗒茫然无措的那个小太平,那一瞬,目光便不愿再挪移。她看得痴了,亦看得呆了。亦如段誉见到王语嫣的那一瞬,向来痴,便从此醉。她流转的眼波里便再也无法遮掩。许是他长得实在太迷人,干净而明皙,便不敢再言只有女子才用上“倾国倾城”。他那一笑,亦倾尽了一个女子一生的喜愁,一生的流离。

他却是只道了一句:姑娘,你认错人了。

连一个叹词都没有,连一个疑问都不带。说的是那样坦白。是的。许是这样一句话,便注定了他们这一生。注定的一个无可挽回的错误。

只是此时的她,什么也不知道。他亦是不知的。是夜。她抱着昆仑奴的面具沉沉睡去。梦里,依旧笑靥如花。曾几何时,枕着一个人入梦,便是在梦中亦是笑出了声来,那你便是爱着这个人,深入骨髓。

写到这里,却仍是忍不住再一次写下这样七个大字“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烂大街的话,本是不愿再用了。可是闭上眼睛,行笔所至,却是不能自已的写下这样一句话来,经来不得半点控制。容若的能耐确是厉害之极了。这句话确是美到了不行。故而我们甚至贪恋着每一段相遇仅只初见。

那是谁,手握横笛,拘香满衣?是不是我等待了千年的恋人?是不是我梦回了千万次的相遇?

其实,你的思念,早已镌刻在我前世的梦里,所以才会到相思如烟的雨巷来寻你。我留着前世及腰的长发,穿着前世你送我的紫衣,只是,我没有油纸伞,我怕在擦肩而过时,在伞下错过你。

轮回了三世,却仍是无法忘记。在这样杏花烟雨的江南,春雨漫过河堤的时节里。在这个雨巷,粉墙黛瓦之中,我与你的相遇。依旧是你前世送我的紫衣,依旧是蓬松伶俐的短发。想我是撑了油纸伞,在伞下与你不期而遇。不是没有过奈何桥,也不是没有喝下那碗孟婆汤。只是这份记忆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底,在每个醒着和睡着的日夜里,割得我生疼。

于是,她的目光从此便只为他停留。醒着睡着。梦着醒着。便是在茫茫人海之中,第一眼,你便可看到他。这人,便是你心中再也无法抹去的痂。

一如她所说,他的笑便是春日里最灿烂的一缕阳光。从揭开面具的那一瞬起,她的生命便只为他流淌。

终于,她再次遇上他。慌乱人群,逃奔离散。却不想他们竟同躲在了同一个幕里。命运给她开了好大的一个玩笑。给了她一次相遇,却给不了她结局。此时的她却欢喜到不行。她以为宿命送给了她人生中最大的一份惊喜、惊是惊了,却再也无法欢喜。

于是,她带着一个少女对爱情的全部渴望,毅然走上了朝堂。朗朗脆脆的道一声:父皇,请赐给儿臣一个驸马。儿臣已经有意中人了。

没有一丝少女的羞涩,仅因她真的爱他至极。她以为,他,从此以后,便可是她的全部生命。

可是没人可以预知,岁月掀开的,将是怎样的一道悲悯。

他不爱她,又许他是爱她的。是的。最终他是因为爱上了她而死去。可是他不能爱。他背负了一个太沉重的包袱,一个人谁也扛不起的十字架。可是她真的无法让他不爱。于是他只能选择给她无尽的落寞。与此同时,他以为他选择了噬骨的折磨。

5年。一个天真烂漫,懵懂无知的女子5年的时光,便从此只能在孤独,落寞,自我安慰,自我欺骗以及小心翼翼的爱一个人的浅色调中慢慢凋落。因为爱他,她已经彻底蜕变。那个曾经骄纵到不行的小公主,如今却学会如何在暗夜里舔舐自己的伤口。又如何在阳光下仅对他露出笑颜。仿佛他们都忘记了她的身份——公主。堂堂大唐盛世皇帝皇后甚至所有人最宠爱的小公主。只有他不宠她,只有他一次又一次粗暴的推开她。她只是偷偷地拭去泪水,再一次走到他的身旁。他一如既往,而她便知是甘之如饴。

终于,他再也无法逃避。这样一个女子,任谁也无法抗拒。于是他的结局便只有一个——死去。当那柄利剑刺入他的胸膛,她发出了十四年来最无助凄凉撕心裂肺的怒吼。她知道,他那一剑,从此亦刺破了她的生命。十四年,她这一生,便只能活了这十四年。此后,便残破不堪。

周迅演的小太平着实可爱,让人从心底里疼她。虽只演了短短的七集,却让人记住的,只有这个天真可爱,蛮横得让人亦想放纵的小东西。陈红的演技亦是不错的。从揭开盖头的那一刻直到死去,这中间的多少无助与挣扎,她亦是给诠释了出来。只是人们依旧只记住了那个小太平。我想许是真的是人们太爱太平了,实是一丁点的委屈也不愿让她受得。于是记忆便只停留在了十四岁之前。那个稚气未脱,让人宠得无法无天的小太平身上。

想想,便也是,长大了便要经受太多太多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于是只想是小朋友,便快乐得心安理得。长大了,便慢慢的才仿佛有一点读懂《小王子》。想当年看时,都高二了,亦仍是小孩子。读不懂,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是的,这是一本写给大人们看的书。孩子们不需要读,因为他们的心灵不曾染一丝尘埃,干净明皙。

记下的除了这样一个小太平,还有这样一曲《采桑子》。这在《大明宫词》里最经典的一场皮影戏。一次偶然间翻安意如的书,便读到了这其中的一段台词。便爱的不行,巴巴的跑了好几站路去买下这一本书。只因这谁家的女子,犯下了一个怎样的错误。

离家去国整整三年,为了梦想中金碧辉煌的长安,为了都市里充满了神奇的历险,为了满足一个男儿宏伟的心愿。现在终于锦衣还乡,又遇上这故人般熟识的春天,看这一江春水,看这清溪桃花,看这如黛青山,都没有丝毫改变,也不知我新婚一夜就别离的妻子是否依旧红颜?对面来的是谁家女子,生得满面春光,美丽非凡!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误?

这位官人,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你却非让这可恶的畜生溅起我满身泥点,怎么反倒怪罪是我的错误?”

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啊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你蓬松的身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艳的面颊让我胯下的这头畜生倾倒,竟忘记了他的主人是多么威严。

未再看《大明宫词》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太平与薛绍之间的对话。同样的上元夜,他们并不知对方是谁,便演起了这样的一段皮影戏。“对面来的是谁家女子,生得满面春光,美丽非凡!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误?。。。。。。”

当戏帷落幕,恍然间惊见竟是她日思夜想的人。那个场景一定是美到不行。每每思及此,心中一阵浓浓的暖流就这样袭来仿佛要化了一般。

当帷幕缓缓落下,不经意的转头间竟发现是她心心念念的爱人。便是这样的一个冲锋,才可让她彻底沦陷,从此丢盔弃甲。只可惜,电视中竟没有这样一个场景。

却仍是这样固执的认为。那一夜。小太平拿着女子的皮影,朗朗脆脆的说着:“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远行的丈夫去年年不见音讯……”此时的她仍未知这是怎样噬骨的思念。只是平平静静的诉说着一个小公主的顽皮。而薛绍用他那充满磁性的低沉诉说着:“对面来的是谁家女子,生得满面春光,美丽非凡!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误?……”

就这样一唱一和之间。

若许,人生就并不一定,恰只如初见。

 7 ) 大明宫词经典台词

生活,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第一次自觉地对命运发出如此任性的旨意。这一次的任性是由于我早已钦定的爱人失而复得,如同正午的阳光那样热烈充实,并且势不可挡。我怀揣着飞蛾扑火一般的莽撞坠入爱情。薛绍等于快乐,等于我的生活,在重逢后的日子里,我动用全部智慧和想象在脑中反复演绎着这个迷人公式,直到那一天,我确认这就是关于大唐公主的命运的真理。那曾经漫无国的的浮艳生活从此将具有沉实的走向,从而真正与我的幸福发生情感上的联系。      爱情,意味着长相守,   意味着两个人永远在一起,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   就像峭壁上两棵纠缠在一起的常春藤,   共同生长繁茂,   共同经受风雨最恶意的袭击,   共同领略阳光最温存的爱抚,   共同枯烂腐败,化做坠入深潭的一缕缕烟尘。   它的崇贵需要两股庞大的激情,两颗炽烈的心灵。   真正的爱情是无坚不摧的,   不论是天上的神明还是地狱的命官,都不能让他们屈服,   因为它本身就是天堂,代表着生命最崇高最健全的境界      梁上挂着一尺白绫,风丝丝缕缕地挤入,那白绫便有了神采,有了类似飞翔的美感…我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始终在考虑,我为什么要选择死亡?难道这仅仅是为了让我的侄儿能顺利登基而扫清道义以及情感上的负担?雨停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我意识到,其实对死亡的渴望一直是我的一种向往。我太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因此它在我眼里完全丧失了美感!我怀抱着出生时的激情步入另外一个世界,我凭直觉感到那是一个更优美的所在……我的死亡像我的出生那样,终止了长安城漫天的淫雨,并且又一次为大唐带来了太平      女人的美分几种,一种热情似火,就像胡姬摆动的肚皮;一种柔情似水,就像早就喂了鱼的魏国夫人;一种矫情似狐,妖媚惑主,如韦氏。而最高级的恐怕要算是风情万种,缠绕不去,如同我们对面的那种美景……      满天肆虐的瓢泼大雨,一片苍茫。这条标榜帝王威严及骄傲的帝国大道被铺天盖地的雨雾模糊了面容。   一驾马车孤独地倘佯在道路正中,仿佛漫无目的的一叶小舟,任风雨由着性子摧残颠簸。驾车人虽披着斗篷,但仍抵挡不住风雨持续不断地扑打在脸上。驾车人已是满脸的晶亮。一队种策骑兵远远地跟在后面,默默地,生怕打扰车内深切的悲伤。      太后可曾留意您头顶幽深的夜空?世间万物。推天地永存,自盘古开天辟地,已历经百世,可天空却愈活弥坚,源远流长。凭的只是一个“忍”字。它要忍耐骄阳似火;忍受冰冷的星空;要忍受疾风骤雨;忍受电闪雷鸣,凭的是一个信念——这就是自然,自古亦正亦邪,从来善恶相间。人生百态,概莫如此,一切悲伤、失意、生离死别,一切阴晴圆缺,皆为自然,为人世常态,心要学会包容,要学会只观其形,而不为其所动,不为其所伤。为国捐躯是职责,犹如木炭的任务是燃烧,而成为灰烬则是乐趣,是满足。太后,忍并不意味着僵硬地去忍耐悲苦,它真正的含义是去理解、化解悲苦,从而将其化为快乐,像天空那样将风雨化为彩虹。惟此,则任何人就都可以活得像天空一样久远,因为心感受到的从来是快乐。      矛盾恰似人生的乌云,虽然引来狂风暴雨,也能结出缤纷的彩虹。误会好比命运的利剑,既能招致厮杀,更能披荆斩棘显露真情。      我是懦弱的,我的懦弱来自我有限的才能和我对自己才能正确的认识;我是懦弱的,但我的懦弱使我明智,我的明智赋予我常人想不到的勇气。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放弃皇位。      面对权力忍耐与豁达是最致命的弱点,它只会使权力更加懒惰。而一个仅凭惰性与惯性行事的政权只会滑向更深的罪恶!你要学会斗争,学会如何逼迫一个政权思考……要知道,你的对手,那些播弄权力的阴谋家永远是勤奋的,像农夫一样为收获而不知疲倦地奔忙……

 短评

李少红镜头下的周迅陈红李冰冰何琳赵文宣都是前所未有的美

8分钟前
  • 静下来
  • 力荐

喜欢周迅那前十集。这剧说话都像诗朗诵似的。

11分钟前
  • 朵杜
  • 推荐

我的猫,一只叫太平,一只叫薛绍。

16分钟前
  • 丁丁|刘
  • 力荐

我看见年轻的太平在空无一人的深宫中奔跑.

21分钟前
  • cicicia
  • 力荐

一见薛绍误终身

24分钟前
  • 花非花
  • 推荐

那时赵蜀黍很风骚,陈红还没有残,周迅尚萝莉,关键叶锦添还木有走火入魔!太平与薛绍的初遇真是秒杀所有的少女啊~~

26分钟前
  • 37°2
  • 力荐

台词那简直就是莎士比亚

30分钟前
  • 薛家鹅
  • 力荐

红极深处,瘦骨阑珊;零落成泥碾作尘,恨悠悠一场大梦。是的,这部剧讲爱,讲权,讲忠诚,讲背叛,讲宫墙换代的慈悲血腥与沧桑寻常,都美到极致了。

33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我的第一次“胜利逃亡”就如此惨淡而难为情地草草收场。可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它使我像一个真正的女人那样拥有了那种诱人的被称做藕断丝连的甜蜜心情。我爱这座城市,因为他的存在。我望着窗外长安城的车水马龙,彻底地将灵魂交与了它。

34分钟前
  • 花见
  • 力荐

陈磊告诉我,《大明宫词》台词是编剧想的,他还演戏了。李少红一开始还不敢接这个片子,编剧几个人就把她关小黑屋,点了一根红蜡烛念剧中台词。李少红当场震撼。后来拍了一半,这种词实在写不出来,他们就逃跑了。被李少红抓了回来。居然还有这一出,快把我笑疯了。点红蜡烛的场景是张易之和太平。

35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力荐

爱死那些台词.

36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力荐

你知道多少人的一生都为了瞬间而着迷。

38分钟前
  • 蜉蝣
  • 力荐

当女皇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可以有把字画穿在身上的男宠

40分钟前
  • RITA
  • 力荐

陈红在这里真是美得不像话,归亚蕾的武则天很好看,都是老戏骨啊里面!有时间好好追一下以前的经典剧,最近有点剧慌了,现在的电视剧质量真是的好好跟以前的学学了

43分钟前
  • 呆瓜
  • 推荐

喜欢看~尤其是周迅的那段

47分钟前
  • 静@Einfühlung
  • 推荐

记得最后有一集说郭冬临扮演的皇帝崩驾后手被折段时,那是震撼啊……

5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莎士比亚和唐朝。郑重的雄心和胆略可见一斑。台词的舞台剧功底,从女性成长角度映射王朝的兴衰。叶锦添,李少红。他们保证了最好的呈现。繁花的装饰,细节和节奏的把握还有归亚蕾,她让武则天离我们那么近。- 无愧史诗年代

51分钟前
  • azcat11
  • 力荐

如果小太平没有在夜市上揭开那张昆仑奴的面具....大概会过得好一点吧

55分钟前
  • 大耳朵图图_
  • 推荐

我觉得,《黄金甲》和《夜宴》的失败并不是选材的问题,因为莎士比亚以及追随他的黑泽明都曾经成功地处理过宫廷斗争的题材。《大明宫词》提供了另一个例证。不看《大明宫词》,我还不知道电视剧可以拍得这么漂亮。奇妙的是,前12集我还觉得对白挺假,之后慢慢就进入状态,到结局处骤然爆发。这是一个超长电影的架构。

56分钟前
  • 卡列宁的微笑
  • 力荐

这三颗星是给周迅,是给归亚蕾,一个是娇小可爱,一个是温顺优雅,服装设计很大胆也很到位,脱离了以往古装戏沉闷的道具服装。在太平公主的前半生,是无忧自在的,悲剧开始于和薛绍的相遇,注定了不会有结果,注定了权势支配不了一切,她的爱情被无情的埋葬了。赵文瑄的儒雅,傅彪的忠厚木呐刻画的都很到位,如果不是那一个败笔,应该是完满的。

57分钟前
  • 闲情小娜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