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综艺大陆2023

主演:张晓龙,方锦龙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1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2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3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4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5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6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13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14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15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16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17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18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19中国礼中国乐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16:51

详细剧情

  礼出东方,礼乐中国。《中国礼 中国乐》第二季设置六期主题:家庭礼、校园礼、职场礼、公共礼、荣休礼、吉礼,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张晓龙担任荐礼人,国乐艺术家方锦龙担任荐乐人,与国内顶级专家共同研发新时代新礼仪,从日常礼仪入手,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长篇影评

 1 ) 孔子哭墙足足1分40秒,有点问题

孔子哭墙镜头

满怀期待地看湖南卫视的人文记录大片《中国》,画面果然精美无比,不过讲述内容与画面的匹配度有点不尽人意。从公元前517年鲁昭公兵败逃齐、孔子闻后内心痛楚、之后赴齐追随昭公遭冷遇而返鲁,至公元前510年鲁昭公去世并交代孔子年龄,七年四件事情的画面全用孔子伤心哭墙镜头,足足1分40秒。前面山洞青铜冶筑、孔子参观老子工作处所及后面多处也是如此,有点美中不足。

单说孔子哭墙这一段,既然影片九成以上画面是情景再现,那孔子赴齐追随昭公遭冷遇的讲述也不差配一段鲁昭公左拥右抱无视孔子劝谏的画面,然后再让孔子回到这墙边做下内心决择岂不更好。有点问题…….

先给个三星半七分吧

 2 ) 2000多年前,旷野中那群孤独又灿烂的人

正在看第1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多么惬意又浪漫,但是50多岁的老人,十几年的奔波跋涉,期间多少颠沛,多少艰辛!有时他们甚至形同乞丐,衣食无着。想象这样一群人,踽踽独行在旷野当中,衣衫褴褛,疲惫不堪,多么狼狈!是啊,这是一幅多么狼狈的图画,然而,这又是一幅多么浪漫的图景!

他们走出的是即将影响整个东亚的道路,他们正在创造的是历史,他们正在塑造的是一个民族的个性。

这是极致的浪漫,这是人性所能展现的极致的光芒,我,热泪盈眶。

普通人往往会匍匐在生活脚下,甚至将脸埋在尘埃之中,而心存浪漫又心怀坚定的人,才会高扬头颅。也许他们仍然走不出生活的困境,但是却能开拓出高标的精神。

中国人强调死的意义,因为死并不代表着完结,它有可能带来另一种形式的永生。如何评价一个人的死,要看他如何生。而孔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生的高标,他的生命不随着他的肉体消亡而消逝,反而获得了永生,他和他的弟子们用自己看似狼狈的失败的身影铸就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光,直至20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在砥砺着这个民族,奋然前行。

哲学上经常说,我们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向何处去。在文化上,我们同样也需要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孔子,知道儒家文化的来源,这样才不会在西方文化大举侵扰之时产生文化自卑心理,也才会真正明白“文化自信”这个热词背后2000年的文化积淀,才会读懂这个词背后沉甸甸的分量,这个词汇也才能真正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

 3 ) 纪录片:《中国》第一季第一集摘要

◆湖南卫视的文案,每次都想全文背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流
今日中国,从岁月深处走来,传承着久远的血脉
今日的中国人,就是曾经的中国人

当我们再次回望历史
在亚洲东部的大地上
历经夏商周的漫长进程后
新的思想、新的制度、新的文化
正在孕育......

★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会见老子,临走时老子送他,说:“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宅兹中国,出自西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迁都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河南洛阳这一重要史实,即“宅兹中国”,而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

对孔子来说,老子不仅是值得尊敬的长者,更是一个见多识广的智者。
老子则将世间万物的运行法则称为“道”,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行事,不妄为,不强求,他提倡无为而治,执政者应“以无事取天下”。
中国历史上最具象征意味的一次思想交汇与碰撞,如同所有意味深长的大事那样,安静地留在了时间深处。

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随着周天子权力的丧失而日渐崩塌,一切都在不可阻挡地朝着一个方向坠落。
诸侯国的烽火正在摧毁的不仅仅是一个存续了数百年的朝代,还有让这片土地和人民绵延安稳的精神结构。
上层的权力争夺正一层一层地由外及内地破坏着世道人心。
他要想方设法地呼唤并恢复周礼,他要把散落在地上的礼制碎片一点一点拼起来,重新安放进世人的心中。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办学的地点有个好听的名字:杏坛。
孔子要把庙堂之上正在衰落的“礼”传播到村野民间。
以礼为基础,孔子提出了他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仁”。
他的愤怒没有带来任何改变,亲眼目睹鲁国国土上的礼崩乐坏,孔子的内心如受千钧重锤。他一直坚定地信奉和传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本分。

公元前510年,那个曾经赠送马车、随从,成全孔子去见老子的鲁昭公死在流亡的路上。这一年,孔子42岁。
大时代里的个人命运总是由不得自己做主,包括天子在内,历史正在走向下一个路口。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返。
56岁这年,他以大司寇一职代理鲁国国相。孔子走到了从政生涯的巅峰。

这个被称为“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权贵间的矛盾却已然埋下。

★HUI


周文王虽然没有,但周的礼乐文化不都还在我们身上吗。上天若想灭周礼,便不会让我们掌握;如果上天不想灭周礼,那匡人又能拿我如何。
茫茫四野,有迷路不知前途的时候,也有人困马乏、风雨交加的时候。
他所经历的这段颠沛流离,被后人取了一个轻松的名字:周游列国。其中的甘苦况味,恐怕只有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才能体会。
东周列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群人里面衣衫褴褛、形同乞丐,里面鼓琴论道、指点天下。
风声也好,雨声好,孔子的弦歌一路不断。
他以理性的中庸之道,面对每一次挫折,却从未动摇,他是一个屡败屡战的勇者。
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

如果仁者一定会让人相信,那伯夷、叔齐怎么会饿死在首阳山;如果智者就能畅行无阻,那王子比干怎么会被纣王剖心。
颜回的话说到了他心里:虽然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没修好夫子之道,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修好了夫子之道却未被采纳,是当权者的耻辱。

老子说,聪敏深察之人离死亡很近,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博学善辨者常常招致危险,因为他喜欢揭人之短。在招致危险并且离死亡很近的这一刻,孔子完全理解了老子的苦心。

后世有言:上天若没有降生孔子,中国的历史将万古如长夜。
七日之围,如同一个思想史上的寓言。孔子从未停止寻找出路,为受困的弟子,为受困的自己,也为受困的中国。
接舆,人们称他为“楚狂人”。接舆大摇大摆地从孔子面前走过,一边走一边唱:“风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论语·微子》)”这就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

孔子已经失去对政治的热情,之后他拒绝了在卫国做官的弟子子路的执政之请,并告诫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在世人眼中,孔子又何尝不是一位狂人呢。

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孔子沉迷于《易》,......,他似乎从中看到了超越个体人生的更加复杂的宇宙和自然。这部四十多年前在老子的图书馆里一扫而过的著作,现在,他终于能体会到其中玄妙,他也终于懂得了老子。

公元前479年,病重已久的孔子等来了弟子子贡,他从病榻上慢慢起身、迎上前去,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远远地冲子贡喊道:“你为何来得这样迟啊?“这一年,孔子73岁。7日后,孔子去世。

岁月苍茫。曾经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黄昏,孔子独自来到大河岸边,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水,他发出了一声悠远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终其一生。连孔子自己都未必意识到,他肩负的使命有多么的宏阔,他以一己之力游说天下,进而了创生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后世称为”儒家“的学说由此开启。他所编撰修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著作被奉为儒学经典。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一个彬彬有礼的时代结束了。后人用”春秋“二字为这个时代命名。

几乎在同一时期,人类迎来了一次非凡的思想大爆发。伟大的思想家集中涌现,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他们俩提出的思想命题与伦理原则缔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人将其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就在那个伟大的时代,在亚洲东部的中国,老子和孔子双星闪耀,他们站在中国思想史的原点,成为后来者仰望的高山。在没有了老子与孔子的岁月里,寒暑易节、春种秋收,大地依旧在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行,历史也在跌宕起伏的纷争中,继续向前伸展。

 4 ) Today how should we judge the classical culture?

There are so many times that I have studied about the ancient culture about our nation, I am so much happy and excited every time when I met it.

but when I exactly to say something for it, actually I have no words.

I always doubt myself that I don’t have any abilities to discuss about the ancient culture, one important reason is I was born in a far away city from our capital and the center of our culture.

so I doubt myself when I need to say something academic enough for this huge topic. But, I know I cannot avoid it all the times.

in addition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why I choose to be a student of Mr.Yu, his ideas so much touched me, let me totally felt the beauty of the our ancient cultre.

nowadays to face this documentary I do believe there are a lot of words to say, but where should I start?

history is totally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just like a lot of thins in this world, it is not a very easy thing to find why today we are such a character and culture by some simple words, but it is quite worth try to get more details for history when we have conditioned, cause this really could help us to feel more about this world.

 5 ) 这部“耽美”历史纪录片,是“美学煽情”的典范了

2017年,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在央视一套播出时,央视纪录频道同期排播了一部历史纪录片《喋血长平》。在《大秦帝国之崛起》中,主创用将近10集对长平之战前前后后进行了全方位的表现,占全剧四分之一的篇幅。

同题同台对垒,4集系列“剧情纪录片”《喋血长平》的口碑却逆袭了。这部预算低廉、群演最多时40人、3天完成外景拍摄的片子,在豆瓣上评分9.2。有一条短评点赞人数很多——“这才叫纪录片,《大秦帝国之崛起》还不如纪录片拍得好。”

2020年,电视剧《大秦赋》在央八播出之时,湖南卫视在黄金档排播了一部纪录片《中国》(第一季)。这个以人物串起来的中国思想文化简史,从春秋战国讲起,第四集《一统》正好覆盖了《大秦赋》的剧情。

相比起《喋血长平》的寒酸,纪录片《中国》的班底算得上豪华,不仅邀请了著名电影摄影师罗攀、日本配乐大师梅林茂加盟,还请来焦刚、于朦胧、汪涵、何炅等明星来演绎历史人物。

直接给电视剧和纪录片分高下,是网友在表达一种情绪,不能当真。然而,从技术指标与表现形态上来看,纪录片和电视剧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真要把纪录片当电视剧来看吗?

1、《中国》的审美超越电视剧了吗?

“历史类纪录片用再现表达,全世界都在这么干,但我认为依然没有解决一个问题,你要拍到什么程度?可能99%电视纪录片的再现追求,就是一个三流电视剧的审美。我始终认为,纪录片的再现美学要求是高于电视剧的,甚至要高于绝大多数的电影。
你现在看西方人的历史类纪录片,不管是BBC还是Discovery做,或是国家历史频道做,它的美学风格还是像电视剧,无非技术更好一点,钱花得更多一点,特效场景做得更壮观一点。我们讲的是‘中国’,那么用象征的手法来讲述一个更真实的状态,我觉得我们是做到了,它是高于电视剧的。”

在澎湃新闻一篇名为《纪录片的审美》的专访中,《中国》的总导演李东珅侃侃而谈。显然,他对这部作品的品质非常自信。

除了罗攀和梅林茂,纪录片《中国》还有一张王牌——李东珅。李东珅的团队曾经拍过两部高口碑的纪录片《河西走廊》《重生》。

在这两部作品中,李东珅都是制片人,这一次他联合《大国崛起》的撰稿人周艳一起做了导演。《河西走廊》与《重生》的联合导演王新建、赵启辰都没有参与《中国》。

看了4集《中国》,所谓“纪录片的审美”确实不是一句虚言,但也有些“孤芳自赏”了。尽管《中国》豆瓣尚未出分,然而我认为它很难超过《河西走廊》与《重生》。

“画面挺美的,拍摄手法不错,内容单薄无新意,适合小学生或者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的人看。”在《中国》的豆瓣主页上,类似的评论比较集中。如果文本内容跟不上形式创新,那么难免会沦为一种“PPT美学”。

《中国》的视觉呈现,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实景拍摄,一般是人物在山林之中,摄影与打光都呈现一种油画的感觉;一种是搭景拍摄,布景与人物表演象征意味十足,更接近舞台剧风格。

总体来看,《中国》的历史再现,追求的是一种历史仪式感,更多表现的是当代人的一种浪漫情怀。在观看过程中,这个纪录片会让人联想起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张艺谋对于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尤其是那个人物版片头。

李东珅谈到这次创作,认为最大的变化是“去剧情化”和“假定性美学”。全片以50格拍摄,所有镜头全部放慢一倍速度;道具走极简主义风格,一座高墙就是一座城池,一扇大门意味着一座宫殿;在第4集中,秦始皇面前的LED屏上甚至出现了惊涛骇浪。

从表现形式来看,《中国》不可谓大胆。它追求的是一种“间离”效果,使用了包括装置艺术、舞台剧等不少先锋艺术表现形态,但装进去的却是“平平无奇”的内容。难免给人以“牛刀杀鸡”的感喟。

近年来,中国影视行业都追求一种形式创新,在文本上却原地踏步甚至倒退。我把这种“用精致的画面闪瞎你”的视觉搭配文本瘸腿的现象称之为——美学煽情。美学煽情大行其道,有着复杂的原因,但无疑这是一种能够以高效率“震慑”住观众,让其为“旷世奇作”打高分的一种手段。

从本质上来讲,“美学煽情”与“情感煽情”一样,都是一种营销思维,是一种追求破圈的爆款速成方法论。因而,在我看来,纪录片美学没有超越电视剧,反而沾染了不少影视剧的陋习。

耽美”一词源于日本,耽于美色,原指唯美主义。“耽”即沉溺、入迷的意思,指沉溺于唯美、浪漫的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学煽情的审美旨趣不过是原教旨主义上的“耽美”,也就是说——《中国》是一部“耽美”历史纪录片。

2、网红历史纪录片的“致富密码”

起用明星来“出演”纪录片,早已蔚然成风。

2019年12月,金铁木导演的“剧情式历史纪录片”《战国风云之列国》在腾讯上线。该片的演员阵容有海一天、于荣光、郑则仕、林永健、王劲松、李立群、喻恩泰,基本上每一集都请了一个明星。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出演张仪的喻恩泰,在这部纪录片中饰演了商鞅。

金铁木是中国历史纪录片领域的金字招牌,他的代表作有《复活的军团》《圆明园》《大明宫》《玄奘之路》《佛国记》《神秘的西夏》……某种程度上来讲,《圆明园》《大明宫》通过特效对于历史建筑群的还原,是超越了绝大部分影视剧的。

近年来,金铁木也在探索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历史纪录片的发展路径。他与B站合作过两季实验纪录片《历史那些事》,这两部纪录片更加符合短视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希望“让纪录片更小一些、更鲜活一些、更生动一些、更自由一些。”

《战国风云之列国》也是一种新的探索。相比起之前的作品,该片的“剧情演绎”多了起来,旁白最大限度进行了压缩。最终呈现的效果并不是很成功,有豆瓣网友评论道,“可惜了这个阵容,这种尝试想要结合纪录片与影视剧二者之长,却既失去了纪录片的厚重感,也没有电视剧那么强的代入感。”

要说近年来最成功的历史纪录片,那自然是《河西走廊》。在豆瓣上,3.8万人参与给出9.7的分数,与历史剧最佳《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打平。

不管是《河西走廊》,还是之后的《重生》,这个团队应该是历史纪录片中最重视形式创新的。

《河西走廊》从美国请来了专门的“风光摄影”,并且邀请希腊著名音乐人雅尼创作主题音乐,这大大提升了这部纪录片的视听指数。该片在文本上也非常走心,加上“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河西走廊旅游热,这部纪录片被不断安利,名声大噪。

《重生》则是一部“理论文献片”,讲述了1921年到1949年28年的党史,创作时间只有6个月。“如果说《河西走廊》是在大海中学游泳,那么《重生》就是在温泉池里跳水上芭蕾。”导演赵启辰在创作手记中写到。《重生》向几部知名美剧的摄影指导发了一封公开信,最终与《纸牌屋》第三季的摄影指导Martin达成了合作。

作为一部理论文献片,《重生》并没有比重大革命历史剧有更多史料上的突破,但影像确实做得漂亮。豆瓣评分9.0,应该是同类纪录片中的佼佼者。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片尾曲独辟蹊径,竟然选了罗大佑创作的一首流行歌——《闪亮的日子》。

9.2分的《喋血长平》走的却是另外一条道路。“《喋血长平》的创作初衷,既不是要给长平之战盖棺定论,也不是要发掘出什么历史研究新观点。我们并不是要写一篇史学论文,而是要跟普通观众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长平之战。”导演刘元在豆瓣发文写到。

《喋血长平》没有明星,摄影、美术平平无奇,但它真正意义抓住了电视剧的“美学”诀窍——叙事。刘元认为,历史就是最好的编剧,创作者需要做的只是如何将历史变成“故事”的方法而已,只要讲故事的人用心去讲,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真实历史的魅力。

除了《喋血长平》,刘元的《生死连》《激变玄武门》口碑都不错。“‘像拍故事片那样拍纪录片’是我现阶段能做的,将来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像拍纪录片那样拍故事片’。”刘元写到。

事实上,《河西走廊》《重生》的导演赵启辰已经开始逐梦影视圈,他是正在爱奇艺播出的悬疑剧《侦探语录》的编剧之一,也参与了IP剧《赘婿》的改编工作。

再往前追溯,万茜的代表作《柳如是》正是出于一部纪录片导演吴琦之手,这也是一部很有特点的历史传记片。

3、历史剧的参照系绝非“纪录片”

有意思的是,在纪录片越来越像电视剧的同时,电视剧也越来越像纪录片了。

与经典历史剧相比,今年播出的《清平乐》《大秦赋》在视觉上足够“美学煽情”了,但是在戏剧性上却都差几口气。它们绝非粗制滥造,但与好剧依然有距离。

这种“重术轻道”的审美,既与创作环境收紧有关,也与古装剧的评价体系“民粹化”不无关系。不久前,刘和平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文章——《从历史剧的诗性品格出发谈一个真问题:正在忽视的历史剧的本质特征》谈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当舆情倾向于用“历史真实”去否定“艺术真实”,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古装剧可不变得越来越像纪录片了?当“历史真实”成为衡量古装剧的绝对尺度,那么就连“纪录片”质感的电视剧也是漏洞百出的。

当纪录片越来越像电视剧,电视剧何为?

首先,在美术、摄影这些视觉指标上应该更加精进。“服化道升级”已经不是古装剧的加分项,而是保分项。既然如此,那么影视创作者对此多花一些心思也无可厚非。不要为了所谓的接地气、找网感而走稀奇古怪的“后现代主义”混搭风。

其次,发挥电视剧长篇叙事的艺术魅力,不要舍本求末,在戏剧性、思想性上好好发力。正如刘和平所言,历史剧的本质属性是诗性,历史剧理应追求一种诗性品格。

好的历史剧不能没有精神高度。精神高度有赖于发光的主人公,比如《大秦帝国之裂变》里的商鞅,“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比如《大明王朝1566》里的海瑞,为民请命直斥皇帝之非。

好的历史剧得有稠密而高质量的戏剧冲突。比如八爷党和雍正从头斗到尾的《雍正王朝》,比如宫廷朝堂、内外征伐的危机一浪高过一浪的《汉武大帝》。

好的历史剧还可以用文学性来加持。比如刘恒创作的《少年天子》,主人公福临没有雄才大略,也不是精神高标,但他的个体自由被职业身份圈禁的困境,却纵贯千古,普适人间。

总之,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历史剧,形式还是为内容服务的。品质的确立、提升和突破,首先要从立意和剧本抓起,然后是精美的视听语言和生动鲜活的表演。

对观众和创作者而言,当下可能尤其要防范“买椟还珠”的倾向。把视觉系统的美当作美的全部,那绝对是审美方面天大的误会。

文/杨文山


看完12集,找补几句。

还是很有特色,之前小小吐槽过一次,主要是因为内容与形式的割裂,但我强烈推荐《中国》最后一集「盛唐」。

这个纪录片从头看到尾,可以确信:典型的以国师为师,这是浓郁的「奥运会开幕式」美学——化繁为简,浓墨重彩,侧重展示与陈列。外宣思维明显,一看就是唬老外的。

如果说前前面篇章大体上都是用「赋」写就的说明文,那么「盛唐」就是一篇多线叙事、借鉴「华尔街日报体」的非虚构特稿。

本集没有挑政治人物与文化名人,而是选了大唐帝国境内三个普通人:长安鸿胪寺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敦煌翟氏夫妇(放妻书)、长安西市粟特商人夫妇,勾勒了唐朝开元十四年的普通一天。

素材的选择与表现方式,基本上是魏泓《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与石田千之助《长安之春》的结合体,这反映出海外汉学研究对中国历史叙事的影响。

本集最后,是一场穿越时空的role play时装秀。前十一集中出现的演员,分别扮演一位唐朝人,出现在一场热闹的夜宴上,收得十分漂亮。

前面的文本这么讲究就好了。

12月26日“续貂”。

 6 ) 学者们的评价,写出了我心中所想

学,然后知不足。看纪录片也好,看别人的评价也好,都会不禁感叹,我真是胸无点墨。许多的感觉只能透过别人的语言窥见一二了。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院李军的评价——这是一部以“人”为核心的历史纪录片。宏大叙事的历史场景,条文繁密的政治制度,波澜壮阔的社会演进,均被隐藏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背后。 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沙武田对于《中国》的价值内涵如此评价。——“《中国》是讲历史内在规律和大历史逻辑纪录片——关注历史发展的大脉络,点亮引导中国历史大方向的灯塔式的人物,勾勒历史平凡中的不平凡,一部大纲式影像版的中国历史呼之欲出。”

 短评

孔子 孟子 墨子 荀子生不逢时还偏偏一腔热血在我看来都是理想主义者(没有贬义)相反老子 庄子就洒脱些 过得也自在话说我万万没想到 秦国篇竟然提到喜国家宝藏第一季的时候我太爱"云梦睡虎地秦简"了班超一家子都好厉害👏🏻司马睿还是不够睿智与其在意眼前的这点无权无势困境不如养精蓄锐 等待实机王导是个好知己好臣子我一直以为佛教与生俱来的戒律就是荤酒不食结果是引入我国后被萧衍用皇权强制执行的😦苏绰发明的"朱出墨入"记录方式沿用至今👏🏻杨坚推创的"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杨坚独孤伽罗是不是史上最恩爱的帝后如果要穿越 必选大唐盛世

4分钟前
  • 漫漫云端
  • 推荐

纪录片《中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质感也很不错,静下心来观看,仿佛自己就是处于那个环境之中!

6分钟前
  • 吃个桃桃好凉凉
  • 力荐

画面和配音都很喜欢,但是为什么演员表的人就几个比较有名的,其他演技好的戏骨演员不配有名字吗??周涛主配音还是放在最后……

9分钟前
  • xw
  • 推荐

娱乐至死玩不过湖南台,严肃文学也玩不过湖南台

12分钟前
  • 九个王
  • 力荐

看了第一集,蛮不错的。制作精美,有电影的质感。扣一星给内容,作为一个普及的纪录片,门槛蛮低的。很多地方没有深入,导致我边看看,就边去搜搜资料。而且虽然叫春秋战国,但其实只讲了孔子而已。不如叫人物志,估计就边也差不多吧。本来以为起码也会讲讲春秋各国啥的。对于真的想学到什么一些东西的人而言,内容有些空洞啦。就只是大致上的介绍,也没有对孔子思想上的一些理解层面的东西。

13分钟前
  • 维洛烈嘉
  • 推荐

估计这纪录片是准备从春秋讲到大唐,不错,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纪录片出现,文化自信就是大国自信。解说词、情景化表演、摄影等,都很好。不愧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芒果台,很棒!

16分钟前
  • 钱自由
  • 力荐

不好看,历史是要有观点的,如果仅仅是“美”,观众看了以后不能引发思考和共鸣,而是沉醉在“大国自信”中无法自拔的话,和市面上的恋爱脑国产剧比也不能高出许多

17分钟前
  • 马尔克莱尔·安
  • 还行

拍的像《三字经》,有点低幼。。但无法不爱中华文明。。或许是为了面向广一些吧,文案用的是文艺体,不是学术体。(另作为娱乐界的翘楚,卫视里的先锋,芒果似乎也总是在娱乐里藏了些情怀。比较厉害的是时代情绪踩点大都快而准)

21分钟前
  • 狐狐_狸狸
  • 还行

导演:周艳,撰稿:邓建永,顾问:沙武田,摄影:罗攀,旁白:周涛,配乐:梅林茂、徐鲤,实地取景,名角客串…………芒果高层大概是看了《河西走廊》觉得太好,这次干脆无限钞能力,这配置堪称纪录片顶配。就是吧,这主题太宏大了,单讲思想史恐怕不太够。

22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现在湖南卫视是走精品路线了吗?这个纪录片,好听的配音,好看的风景,最让我惊讶的是,还有意象的表达。印象最深刻的是,通过竹简的掉落,表述当时孔丘的震惊。看了第一集,有张有弛,值得推荐

24分钟前
  • 无恙&好眠
  • 力荐

画面很好看,有美感有质感。配音有些意外,之前没看过女声配音的纪录片,周涛的这种配音风格意料之外的喜欢,有讲述者的感情和旁观者的冷静,期待下一集。

29分钟前
  • 西北孤狼
  • 力荐

我觉得文本挺好的,适合休闲娱乐听一下。

32分钟前
  • Ada
  • 推荐

摄影是罗攀,按电影来拍的,画面极其考究。全程搬演,感觉叫专题片更合适。从思想文化切入,细数风流人物,讲述中国何以为中国,挺好。

34分钟前
  • 蚊子凌
  • 推荐

芒果这次真的可以,演员、摄影和服装质感都不错,比黄金档播的什么震撼大剧史诗大剧良心多了

39分钟前
  • F
  • 力荐

从屏幕上看就能感觉到满满的制作诚意,每一处都能截图当背景的画质、周涛老师深邃而又有力的旁白等等,可以让人更深处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42分钟前
  • 黑糖乔一
  • 力荐

热评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国的大一统王朝无一例外采用外儒内法的策略,没有这个外儒,还早结束封建王朝?你现在估么着和欧洲一样,小国邦联好吗,你所说的所谓思想固化之类的东西那都是朱熹的东西了,而强调思想解放天理即人欲的王阳明,恰恰也一样是儒家的圣贤,真就一点哲学不读就开始装杯呗?也是豆瓣饭圈母🐶化了,也不能指望母🐶们能耐心读读书

47分钟前
  • zafg
  • 推荐

看了一集,孔子是很伟大,但如何能代表整个春秋?单一的儒家,如何撑得起“中国”二字?

50分钟前
  • 杨大侠
  • 还行

太吃升格这一套了,画面好美好仙,喜欢

54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1.看过第一版ppt,看过最后一版成片。2.成片是在电影屏幕,8K电视,苹果电脑三个屏幕上同时观看的,体验差别极大。3.树很漂亮,景很大气,6.5K和全画幅很震撼,值得换个电视。

58分钟前
  • 沛沛
  • 力荐

意象美得空洞,文本膚淺得可怕

59分钟前
  • matsuo-m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