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少年时

爱情片美国2016

主演:威尔·布里顿,佐伊·达奇,瑞安·古兹曼,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播放地址

 剧照

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1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2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3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4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5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6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13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14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15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16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17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18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19各有少年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8 00:22

详细剧情

该片讲述一名大学新生和一位棒球队投手在一个周末里所经历的故事,与导演此前作品《年少轻狂》风格类似。

 长篇影评

 1 ) 他们的少年时

《各有少年时》,理查德·林克莱特是位特别有耐心的导演,他用12年拍出《少年时代》,用7年一部的速度拍出了爱情片的经典before三部曲(个人最爱影片前十名),93年他拍摄了自己的高中时光《年少轻狂》,而今年他又把自己的大学生活拍给我们看。这部最新的作品依然带有导演自己强烈的风格,所有的事情发生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剧情的发展、冲突与转折主要靠角色的对话完成,也就是所谓的话痨电影,看起来这就是一部热热闹闹的大学新生入校片段集锦,但导演真实的向我们展示了新生们应有的样子。影片的结尾很精彩,喧嚣之后突然转静,一场爱情开始萌芽,最后一幕,男主在第一堂课上带着微笑安然入睡…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激情,他们有可以勇敢追求的梦想。

 2 ) 各有少年时

该片背景设置在80年代,讲述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Jake和他的棒球部队友们在一个周末里所经历的故事。影片与导演此前作品《年少轻狂》风格类似,时间上也是“接续”的关系。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

 3 ) 各有少年时

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

一开始发现这部电影还是因为这个名字。很文艺。就想着随便看看,没想到它竟成了我最喜欢的电影。

简单而美好的80年代。美好到不真实。

几年前还在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片,印象里极为深刻的是那个30多岁还一直赖在学校里的人,想必他留恋的无非是和年轻的朋友混在一起的时光。简单而美好。

看完这部片子整个人都觉得放松惬意,就仿佛我也在那个简单而美好的80年代走了一遭。

当然我的大学生活并不像影片里这么美好,但我依然很满足。可能这就是各有少年时的含义吧。

就算是真的回到80年代的美国,大学生活也未必就能像影片中这么梦幻。这多少算是一种对于美好的想象。

然而这份对于美好的向往,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我们有不同的生活,有不同的少年时代,不同的大学时光。

相同的是我们对于美好青春的向往。美好且真实。

我们,各有少年时。

 4 ) 你我少年时

当沉浸于老文艺青年林克莱特营造的电影世界里,我就似乎可以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剧情走向中感受最真实的自我。大多数人的青春或许就是这样,热情、肆意、偶尔聊着荤段子、幻想恋爱、向往自由。我不了解八十年代的美国,对棒球一无所知,脸盲症重度到惧怕群戏,可看着电影中十二个年轻气盛的少年,就好像看到他们用共同的面容组合成了大写的年轻。这群人,就好像不分国界不分性别地曾生活在你我中间,偶尔聊着奇奇怪怪的话题,偶尔叛逆想要彰显个性对抗世界。影片的情节再简单不过,以至于除了最后的浪漫爱情甚至谈不上有何主题。但往往最简单的语言,会营造最动人的浪漫。音乐,啤酒,party,棒球。这些年轻人笑着闹着迎接属于自己的大学时光,最自由的青春就此开始。这是一首属于林克莱特的青春回忆曲,但愿也能唤起你对记忆深处少年时代的回忆。

 5 ) 美国电影《各有少年时》,无派对非青春的80年代既视感

      对于校园青春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家也看过不少,本片《各有少年时》也是一部校园青春片,不同的是,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只将镜头聚焦大学校园正式开学前的3天15小时。理查德·林克莱特,“爱在”系列的导演,只要听听这三部电影的全称——《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午夜降临前》,你就可以略感他对于时间的偏执。距离正式上课还有4天时间,棒球队的一众新旧生们在这四天里经历了四场美国80年代不一样的派对。
<图片4>


第一趴 sound machine

      几位棒球青年身穿牛仔裤,花衬衫走进这家叫做sound machine的迪斯科娱乐场所。门口的安保人员对于陌生人收取入场费,熟人则免。入场后伴随着镭射灯闪烁和带感节奏,舞池中站满扭动身体的人群。男孩们手持玻璃杯饮着啤酒、与女孩搭讪、两人扭动着迪斯科流行舞步、完成激情的一夜。

第二趴 country bar

     由于其中一名队员捣乱,他们被流行迪吧驱逐,只得转场附近的country bar。棒球青年换了一身行头,穿戴上辨识度极高的牛仔帽和牛仔马甲,每人手上都拿着啤酒瓶。音乐也换成了美国乡村音乐代表作《Cotton-eyed Joe》,在场的所有人响应着音乐,双手互相搭着腰板排成长长的队伍欢乐地踏着舞步,跳着熟识的集体舞,完成众乐乐的一晚。

第三趴 punk bar
       棒球青年参加摇滚青年的派对,他们穿着无袖的T恤和无袖的衬衣,手上的白色朔料杯子盛着啤酒。场内的灯光又昏暗又迷离,乐队在台上咆哮着,台下的人为之疯狂不已,摇头晃脑,群魔乱舞。男主角JAKE在这个时候说出了本片表达主题思想的一段台词——“我开始对我们的身份认同感到怀疑了”,“感觉对于我们到底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现在有些飘忽不定了”。

第四趴 theater party
      男主角喜爱的一个女生是一位戏剧系的大一新生,棒球青年们借此机会参加了戏剧系派对,彩色梦幻的舞台灯光和夸张的装扮让他们感到很新鲜,各自拿着易拉罐啤酒边饮边畅谈着人生、理想……和星座。在心仪女孩的邀请下,男主角JAKE还客串了一把小型话剧。派对结束之后,第一节课堂开始之前,他们二人正式确定情侣关系开始交往。

美国八十年代大学新生开学前跑趴一览表
美国八十年代大学新生开学前跑趴一览表




作者:cherie chik
日期:2016年7月10日
公众号:wordshowu
转载请与本人联系,未经许可禁止随意抄袭,侵权必究,特此声明,请自重。

 6 ) 永远到不了高潮的理查德·林克莱特

理查德·林克莱特自编自导的电影,都不激烈,但也绝不平淡。

他喜欢将故事往冲突激烈的方向引,但会在失控前打住。作为观众,你不知道你担心的,会不会发生;你揪着心,以为冲突双方会撕起来,他就偏不。我姑且将之称为“有惊无险”式故事套路。

这种套路,他过一会就重复一次,过一会重复一次。于是,他的电影就有了一种比较古怪,但非常独特的,重复与变化交迭进行的节奏,不断地刺激观众,得到反应。

个人觉得,这种节奏,在《少年时代》控制得非常好,基本上达到了张弛有度的高度。

比如那个酗酒并有暴力倾向的继父,阻止妈妈带走萨曼达和梅森那段。按照一般的编剧方法,应该是一场激烈+暴力的冲突戏,但是并没有。


梅森在厕所被两个男同学欺负,多好的校园伤害题材,但也仅止于语言冲突和轻微的推搡。


梅森和第二个继父同样是这样的。继父对他晚归有意见。梅森出言不逊,看起来父子俩要干上了,但是也没有。
<图片3>

你们看,原本这些地方,可以让矛盾更激烈一点的,人物性格再鲜明一点。但是导演就是不按你想的套路出牌。“有惊无险”,是他编故事的王牌,当然也是底牌。我觉得看穿了这张牌,就看穿了理查德·林克莱特的故事。

到了《各有少年时》,我觉得他把“有惊无险”的套路用得精熟无比。

12个“战斗鸡”住在一栋房子里,嘴仗不停,充分发挥了理查德·林克莱特的话唠风格(关于密集对话,全球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啊),感觉随时都会冲突起来。导演看起来就是要观众这么觉得,他把里面的每个玩笑都开得十分过火,但是他每次都在高潮要来时打住。

电影开始没多久,杰克从酒吧带回一个妞,想让同室的比尔借个光,让个房间出来给他啪啪啪。但是比尔说了一通废话,不肯。杰克火大,但也就是止于火大。


比尔回乡下看意外怀孕女友这一段,大伙又损上了。先是给他起个美国最土的名字“Beuter
Perkins”,然后开她女朋友的玩笑。有时候,你都把握不住,这到底是在开玩笑还是在说真的?
<图片5>

“乒乓冠军”这段,大家明明知道格兰输不起,还损个不停。这帮损友一直戳一直戳,戳到最后格兰怒砸球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摇滚酒吧里,大家玩嗨了,然后就冲突起来,一个哥儿直接被撞在墙上,然后下面cut掉了。


棒球训练场上,看起来随时都会被群殴的样子。。。


类似的情节,还有不少。为了保持观影的快感,恕不一一列举了。

个人觉得,理查德·林克莱特非常擅长讲故事,他将激烈的矛盾冲突悬置起来,但却让观众觉得马上就冲突起来了。这股劲儿一直憋着,勾着观众往下走。

所以,他的厉害之处,不在于故事本身(他使用的这些泡妞、吸大麻的素材美国青春片里到处都是),而在于讲故事的方式。一旦你讲故事的方式抓住了观众的心理G点,观众就会跟着你嗨个不停。这种让故事一直停在高潮前的“有惊无险”的处理矛盾冲突的方式,你可能在任何一本编剧宝典中都看不到。按照那些所谓的编剧宝典编故事,也许你只会写出一个个无趣的平庸故事。

但是,对于很多国产电影,能做到“平庸”已经是高标准了。有时候国产电影真是个奇怪的存在,尤其是暑期档的,各种烂片集中上映,编剧什么的完全没谱,那个大鱼吃海棠啥的,不说了。

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个人以为,因为这种“有惊无险”的套路,在《各有少年时》用得有点多,搞得太绷,而期待中的戏剧化的高潮又迟迟不来(显然是不会来了),可能是很多影迷对这部电影无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微信公众号:电影拉片室。欢迎关注。

 7 ) 信仰自由快乐

看似漫不经心的方式校园,却涵盖了一种无法撼动的力量,友谊,团结。
大学生活的奇妙,就在于你将用这四年的时间,找到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包括决定自己的未来。
反观我们中国的教育,身边所有的一切以金钱为出发点,信仰的是领导上司,快乐与否金钱无关,成功与否与金钱无关,所谓成功,并不是看你有多聪明,而是看你能否笑着度过难关

 短评

please take me back to the 80s when people are dancing to disco, wearing high-waist jeans and before trilogy hasn't come out and woody allen was still making serious films like annie hall

5分钟前
  • 瓦铃铛
  • 力荐

如果不是最后一幕莫名触动了我,这片子在我这,顶多2星……

8分钟前
  • 心生
  • 还行

果然是延续了《年少轻狂》的基调,乌托邦式的大学氛围,年轻的肉体肆无忌惮的挥霍,打打闹闹似乎生活没有不开心,虽知道是假象却也不会觉得尴尬与突兀,编导功力在。另外,其实林克莱特从来都是直男界标兵啊,所有作品中几乎看不到同性元素。[B]

9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跟林克莱特最无共鸣的一次,感觉就像在看未来直男癌们的长成,全、程、冷、漠、脸。 随便起的“各有少年时”居然成正式译名了,好吧你们开心就好... (︶︿︶)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无聊,蠢,丑。

15分钟前
  • 五车兽
  • 很差

6.9,青春其实只是一场梦。从结局男主角眼睛闭上那一刻···开始···

16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无论是相比三部曲,还是相比《少年时代》,这部电影都逊好几筹。。。之前作品中那些放松的灵动以及从个体生发出的普遍性,这部电影里完全看不到。

18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记得少年时代里,梅森开着车去大学报道,然后可能他中途厥过去了穿越到了80年,于是就有了这部电影,哈哈!林克莱特以前在大学就是打棒球的,这部电影和《年少轻狂》一样也充满着他对当时美好的回忆。一群对未来无忧无虑的狐朋狗友,大家一起开派对、抽水烟,谈恋爱顺便谈人生,年轻真好啊

2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真的太特么无聊了 绝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26分钟前
  • 布列瑟农
  • 很差

这部其实有点白开水了

31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别人的大学生活肆意声色,我的大学生活沉溺光影。有人精彩潇洒,有人死宅宿舍。

3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4 又一部让自己觉得大学四年真是白过了的电影,而电影里也只演了三天半的故事。Disco舞厅,乡村乐酒吧,朋克乐队现场,棒球队派对,艺术挂派对,八十年代的场景不能更让人向往,估计林克莱特心里就是那个不舍得离开校园的老大不小假冒投球手。狂欢之后的清晨池塘里的对话展开了历史课上的第一场梦。

36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大学开学前的三天,肆意的青春与荷尔蒙,林克莱特一贯的话痨而不失智慧

41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群戏导的真是厉害。典型美国运动型直男之间的关系表现得好真实。蠢中有哲理。

45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还行

“你发现了吗,周围的一切,每个人,都在比。连抽水烟都他妈要比。”从直男癌群像开始,到若有所思的温柔日常结束。成长就是任性后的克制,狭隘后逐渐开阔,比了解厌恶更重要的是找到热爱。“人生唯一重要的就是尽早进入最佳状态,做最好的自己。”看完好想换一套棒球男孩造型呀!

4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时间魔术师林克莱特继续在简介的时间框架内着手自己的荷尔蒙叙事,但这一次,他镜头中的琐碎日常却不断地在典型与普遍两个极端遭遇身份的撕扯。对于如我这样的林克莱特粉,面对《各有少年时》的无动于衷大约也不能只用一句“缺乏共鸣”就给打发了。

49分钟前
  • 鸡头井。
  • 还行

多一些阿巴斯,少一些林克莱特。

53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第一次给林克莱特三星,其实客观可以给4。80年代特定群体的青春还原,比99%国产青春片思路正确太多。少共鸣,梅森与我的相似度大概和这群人与直男癌的相似度有的一拼。青春片没共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林克莱特电影里的人物庸常得不发光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俩事恰好凑一起了,一种创作观的倒退。

5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Linklater没俗气的挑选那种青春偶像(比如芙蓉)把该片弄成屎尿屁,倒请了一群主力电视圈正值上升期的男生们来演这个怀旧又充满荷尔蒙的电影。他把在光头剧集下的两演员--BlakeJenner和GlenPowell用得很好,前者拍出好美的一幕,后者挖掘了更多喜剧的气质【嫌弃光头。

60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8.0 林克莱特这部新片就像是80年代版的Dazed and Confused,但有他在这二十多年中积累的成熟,既有鲜明极具年代特色的群像塑造,对于叙事的掌控也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它敢于玩弄廉价的俗套,但这些俗套的戏份往往都会以林克莱特式的充满智慧的对话与情节而结束,依然是对一群角色某些特定时刻的鲜活刻画

1小时前
  • JoshuaLi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