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英雄

犯罪片美国,法国,英国1993

主演:迈克尔·道格拉斯,罗伯特·杜瓦尔,芭芭拉·赫希,雷切尔·蒂科汀,塔斯黛·韦尔德,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罗伊丝·史密斯,迈克尔·保罗·陈,雷蒙德·J·巴里,D.W.莫菲特,斯蒂夫·朴,金伯利·斯科特,詹姆斯·基恩,梅肯·麦卡尔曼,Matthew Saks,卡莉娜·阿罗亚维,詹姆斯·莫里森,约翰·弗利克,Brent Hinkley,黛迪·菲佛,Carole Androsky,沃迪·科蒂斯·霍尔,Spencer Rochfort,Russell Curry,约翰·芬克,杰克·基欧,杰克·贝茨,阿尔·曼西尼,约翰

导演:乔·舒马赫

播放地址

 剧照

城市英雄 剧照 NO.1城市英雄 剧照 NO.2城市英雄 剧照 NO.3城市英雄 剧照 NO.4城市英雄 剧照 NO.5城市英雄 剧照 NO.6城市英雄 剧照 NO.13城市英雄 剧照 NO.14城市英雄 剧照 NO.15城市英雄 剧照 NO.16城市英雄 剧照 NO.17城市英雄 剧照 NO.18城市英雄 剧照 NO.19城市英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0:38

详细剧情

迈克尔·道格拉斯扮演的威廉·福斯特是一家军工场的工程师,被解雇后心情很压抑。因离婚,小女儿的生日没被邀请,恰好路上堵车,他弃车走进一家杂货铺,想找点零钱打电话,却遭到刁难,他操起垒球棒砸了铺子。在公园休息时,又和流氓打了一架;在快餐店里因和服务生发生争执,他拔出从流氓那里缴获的手枪一阵乱射,此时他已完全失控。最后,他面对退休警官的枪口,不禁自问:“我是坏人吗?”

 长篇影评

 1 ) 残酷的社会,极端的性格,悲剧的人生

”这一切怎么发生的?“
”我按照他们所说的一切来做事“
”我帮助保护美国,我应该受到嘉奖“
”但是他们却把奖励给了塑胶整形!他们对我说了谎“

影片讽刺了资本主义,讽刺了国家体制给我们灌输的价值观。


很多人为威廉黑化后种种打破社会常规的行为而叫好,真是出了心中一口恶气。只因我们很多人都被社会压的苦闷难受。
但是在结尾警官说的那句话我更认同。
”他们对谁都说谎,他们对鱼都会说谎“
”但这并不能给你权利去做今天这些蠢事“

我认为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去他妈的政府,去他妈的奉献。珍惜自己身边的人,过好自己的生活。但是纵使你有任何理由也不能践踏别人的自由。

从前看电影总是把它作为消遣娱乐的手段,但它却不仅仅只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好的电影和好的书籍一样可以给人们带来深度的思考和启示。
这是我的第一篇影评,今后的每看一部电影我都会用心写一部影评。把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与大家一直讨论分享。

 2 ) 一个人对抗全社会的悲情英雄

一个人的性格缺陷加上社会的扭曲,最终让他毁灭。饮弹那刻,他终究没有明白,在这个吃人社会,他只能逆来顺受,寻求安身立命,绝望抵抗最终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疯狂的“城市英雄”。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以后还会再看,相信很多人也会,因为男主身上有太多我们的影子。只是我们不敢去做,而他去做了。。。

 3 ) 操MLY的感觉

序:如果生活强奸了你,你敢不敢强奸生活? 故事的脉络很简单.就是一个已经失去工作的憋屈男,只是想到前妻那里去女儿过生日。错出在若干年前,他们生孩子也没个计划,导致把女儿生在一个不宜出行的日子,以至于我们的憋屈男主角一路上,衰到了家。啊不对,衰到了就是到不了家的地步。 一时之间,憋屈男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代表所有最广大的萎男人,义无反顾地,发飙了。随着怒火能量上升,暴力等级也不断升级,先是从棒子,变成刀子,再变成机枪,然后变成火箭筒。幸亏电影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然不然非升级到核弹头不可。要知道,憋屈男可不是路边卖茶叶蛋的,发起火来顶多也就是骂骂街,人家可是导弹工程师,了不得啊。惹毛了,地球可能就没了。 那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偏偏就让一个导弹工程师变成了捣蛋工程师,偏偏就这让一个有识中年的看看老婆孩子的回家路,变成了见神杀神,见魔杀魔的不归路。 随着憋屈程度的加重,暴力等级的上升,作为观众,每向下发展一分钟,肾上腺分沁量都会随之上升。无形之中将自己代入角色之中:人怎么就会这么憋屈,人怎么就会这么得儿,人怎么就会这么炯,让人不由得有想操MLY的感觉! 是什么让他大动肝火,掀起一场怒火风暴.?难道他就不能像像东北老农一样,守着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好生地过小日子么. 其实,他是一个被万恶的现代社会同化,从而被吸呐,作为一个零件而这个庞大的机器所利用,而服从于整个体系的运转.如果有一天,你不能”与时俱进”,你就成为了体系的牺牲品,别人眼中的loser!就像一个没有鸡鸡的鸡男一样被淘汰,就像主人公那辆停滞在公路上的车一样,必然推出跳道. 谁甘心?一个导弹工程师,连自己的孩子都见不到!你说憋屈不憋屈?若不发点威,当我病猫,若不施点暴,你当我没鸡鸡! 于是一个一直以来的憋屈男,变成恐怖分子。泰戈尔说:最懦弱者为最残忍,说得不就是他这号的么 其实只要不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王族贵胄,每一个人都能从憋屈男,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我们种种事务中,我们是多么的无能为力。一个工程师尚且如此憋屈,更别说那沉默的大多数了。 庸俗的大众,向来是历史的炮灰。宿命一般。生活的路,就是一条无间道,“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之中追求偶尔的满足”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体的堕落?还是一座城市的堕落?亦或者是一个社会的脱轨?甚至我们文明的紊乱? 如果把他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作为了出离了正常社会生活轨道的个案,作为一个“变态”的个体来看待,那么他的堕落可不可以当成是一向另一个方向的升华? 也许大多时候,大多数的我们,对于我们的不忿,只能通过把看看《怒火风暴》的电影,听听歇斯底里的摇滚,跳着无章无法的舞步……无非是以孤独的形式进行着一个人的狂欢,亦或者以狂欢的形式进行着一群人的孤独。只能在当下的生活中,温水青蛙一般地,把生活过得不好不坏,不痛不痒。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过把瘾就死! 而事实上,《麦田里的守望者》早就说了,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只是现在有些人不知道事业他妈贵姓? 附加信息,写着到这里的我的耳机里放的是rhapsody 的holy_thunderforce,纯属活得不耐烦的感觉。

 4 ) 理性的挣扎

理性的挣扎
——以个人角度浅析《Falling Down》中威廉这一人物形象
  洛杉矶的一个燥热的早晨,一场莫名其妙的道路施工造成了一场大堵车。苍蝇嗡嗡的叨扰、小孩尖利的笑声、陌生女人恶俗的红色口红、令人窒息的烟味、滚滚袭来的热浪……威廉终于承受不住这一切,抛下车子逃离了这一切。可他殊不知,自他关上车门那一刻,一切就已无法挽回了。
  这是一部讲述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个普通人的无效挣扎,这种挣扎在我看来多少是有些揪心的,就像触碰到了自己心底的某根弦。
  影片是以两条故事线交替铺叙,最终交汇在一起的方式编排的。编剧这样的设计安排多少有一些将威廉与普兰德斯两人做对比的用心。也的确如此,在压力下,何种态度才是正确的呢?是威廉的掀天揭地?还是普兰德斯的唯唯是诺?
  我可怜威廉。作为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牺牲品,他似乎有足够的理由去报复社会。一个原本趾高气昂的工程师,最终却连个小职员都当不上,这样的巨大反差对于任何一个有事业心的人来说都是莫大的打击。而作为一个男人,他肩负照顾妻子、抚养女儿的重任,家庭所寄予他的希望更像是“雪上加霜”。从片中反复出现的对威廉的面部特写中,我们都能看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一方面他受到理性的控制,可另一方面,他再也无法承受积压在自己内心的复杂情绪。片中有一幕是威廉回到家中观看从前的家庭录影,看到女儿与妻子笑时他也会跟着笑,而看到自己对她们的恶语相加时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如此逼真的人物刻画令人动容,他身上这种“亦正亦邪”的特质是许多当代人内心的真实写照。编剧对威廉揭竿而起之后的经历其实安排得颇有深意。杂货店价格高昂的可乐暗喻当前飞速上涨的物价;在贫民区遭到勒索则代表着国家治安极差、民众缺失安全感、社会充满不稳定因素;快餐店的菜单上显得光鲜而又美味的食物到了手中却成了干瘪的汉堡,暗示社会中虚假的宣传铺天盖地,商家为图利益不断欺骗消费者,更令人心寒的是消费者早已习以为常;杂货店老板对同性恋顾客的冷嘲热讽、对女警探的调戏又是在映射现实中人们的种种歧视,甚至是对他人的欺压……这种不着痕迹却又自然真切的对社会的抨击颇值得深思,活在今天,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必须舍弃的,又有哪些是我们需要坚守的?
  我却也讨厌威廉。作为男人,他缺少了最基本的一份隐忍。他固然有极大的压力,可如今谁又是没有压力的呢?那些朝他射击的少年或许也正饱受种族上的歧视与经济上的贫寒、那个被他殴打的韩国老板也不过是靠杂货店微薄的收入在异国勉强维生、那些被他恐吓的快餐店店员在生活中往往也举步维艰……影片一个十分令我心痛的片段就是威廉拿起火箭筒朝建筑工地射击。那些他所威胁的、欺压的、在爆炸下惊慌失措的工人,不正是和他一样被生活逼迫到走投无路的人吗?他可以靠毁灭建筑,甚至是杀人来排解内心,可那些贫苦的工人又能怎样呢?也正是从这个片段起,我觉得威廉已经无药可救。
  这部片子在不同的受众眼中似乎有着不同的作用。对于普通人,它似乎在说:“嘿,伙计,这就是不顾后果只以自己为中心的人的结局。”对于政府,它似乎又在说:“快整顿整顿你的国家吧,不要让这种悲剧发生在现实世界中。”而作为一个如同威廉一样生活在大城市的平凡人,我只想说,我们要在理性的挣扎中寻找到平衡点,既不迷失,也不沦陷。我们每个人都正在经历的挣扎,既然无法逃避,不如笑对它。

 5 ) 《城市英雄》故事结构存档

剧情结构: (开篇)苏联解体后,随着战争的减少,军工厂的订单也越来越少。身为导弹工程师的男主威廉被迫下岗。战争时期他是国家的英雄,但现在国家已经不需要他,他只能默默离开。

(铺垫)这天是他小女儿的生日,她准备去参加生日宴会,尽管他并没有收到前妻的生日邀请。这些年他把所有的心血奉献在导弹事业上,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以至于他都记不清女儿的样子,现在他想弥补。

(转折)此时正在回家路上的威廉遭遇了堵车,迫切想见到女儿的他心急如焚。听着耳边噪音的笛声,他忍无可忍弃车走路回家。在走路回家之前,他想先给前妻打个电话说明情况,于是就走进了附近一家商店,准备换点零钱。但店里的老板看着斯文的威廉,故意提高商品价格。威廉看着老板刻薄的嘴脸,想想这些年自己的奉献,就拯救了这样一群混蛋。他实在压抑不住胸中的怒。拿起垒球棒砸坏了货架上的商品,并把老板暴打一顿。随后拿起一瓶可乐,问老板多少钱?老板慌忙报出真实价格,于是威廉付了钱并自己找了您潇洒离开。

(带入第二幕)之后公园休息的威廉被小混混挑衅,本来就心情不好的威廉,拿起棒球棍打跑了小混混。

(游戏时间)感觉威风扫地的小混混回去叫人,带着枪杀过来。可是他们的枪法实在太烂,一通扫射之下威廉毫发无伤。反倒是小混混们发生车祸,死伤惨重。威廉走到他们身边,拿走了他们的枪,向重伤的小混混开火。随后威廉继续往家赶路,先是挤不上公交车。然后路过维修地带被告知此路不通,请绕行。之后饥肠辘辘的威廉心力交瘁的来到一家餐馆吃早餐。却被告知早餐已过点,看看手表只过了三分钟而已,烦躁的威廉直接掏出了冲锋枪。众人以为他准备抢劫,可威廉转身安慰吃瓜观众,回头对老板说,现在我可以点早餐了吗?望着干别的汉堡,威廉指着海报质问经理,你们不觉得太过分了吗?又质问在场所有的顾客,你们真的就愿意这样默默忍受这一切吗?

(中点)威廉来到玩具店,为女儿选了一个水晶球当做生日礼物。

(坏人逼近)威廉发现自己的鞋子坏了,于是来到一家军用品店,店老板听说了威廉的事迹很是崇拜,他自发的打发走警察,同时愿意为他提供一支火箭筒。原来这个老板是个狂热的纳粹信仰者,渴望用杀戮来清洗城市。

(一无所有)但威廉却并不是,他大声斥责老板。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如果这一路上的人不挡路不为难,就不会发生这些事,而店老板却是个疯子。老板摔碎了威廉买给女儿的水晶球,并骂他娘炮。在两人打斗中,威廉用小刀杀死了店老板。

再次踏上回家的路,不幸又遇上道路维修。威廉大声质问,这条道路前两天还好好的为什么要维修?所谓维修,不过是政府为了花光预算少的把戏罢了。气的威廉直接用火箭筒炸平了维修队。还因为他不小心误入高尔夫球场,球场主人大声斥责,让他赶紧滚开,因为这是私人所有。威廉直接掏出散弹枪大声责骂,你们这群蛀虫,竟然把这么好的大片土地用来私自享乐,这里就应该建立公园,让孩子们玩耍。吓的球场主人心脏病突发死亡。

(灵魂黑暗)终于到家的威廉却没有看到前妻和女儿,只能默默的看着前妻家里留下的生日录像。她看着录像不禁想到这些年他值得吗?

(进入第三幕)最终他在游乐场见到了自己的女儿,可惜女儿看着她像个陌生人。

(大决战)不久后警方也赶到,前妻突然冲出来把他的枪扔进海里,他绝望的看着一脸戒备的前妻和警长问:我真的是个坏人吗?随后威廉对警长说,我口袋里还有一把枪,如果你不杀了我,我就会杀了你。如果自己死了,女儿还会得到一笔抚恤金。

(结局)随后一声枪声响起,警长打死了威廉。同一时间,威廉从口袋里掏出了他的枪,那是一把买给女儿的玩具水枪,威廉带微笑,摔入海中。

 6 ) 一个废柴的自杀之旅

《城市英雄》。7分。又译《怒火风暴》。迈克尔·道格拉斯早年主演作品。 故事非常简单,甚至有点无聊。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废柴的自我毁灭之路。 迈克尔饰演的废柴工作努力,但一个月前被辞退了。开车被堵在路上,一怒之下直接弃车而去,去便利店换零钱被强涨价消费,然后遭遇了小混混的骚扰和报复,莫名抢到了一袋武器,于是迈克尔提着这袋武器开始了自杀之旅。 这是个令人愤怒的故事,片面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美国遭遇的社会问题。

 7 ) 沿着一条不归路倒下

     先从缺点说起,电影的片名可以作为一个人的摔倒失败,或者建筑的倒塌。在这里可以作为一个中年男人的堕入深渊和失败。
     导演的原意是想阐述一个困境下的中年白领在特定的情景下在充满了各种矛盾的社会里,无奈中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深渊,伤人,开枪,杀人,最后走向不归路。然而整体安排却不能让人信服,对比可以看一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同样是让人思考,同样是反映社会问题,高下还是立判的。
      一开始怒砸小卖铺就已经不太真实,而后面的街头公然扫射,主角冷静捡枪有点不可思议,后面直接拔枪杀人,尽管杀的是一个纳粹分子,更让人觉得无法接受。而实际上自相矛盾的是:为了安排这主角一系列的变化,导演用男主母亲的口说出:他有病,他需要帮助。既然主角有病,那么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精神病的故事,而不是一个所谓城市英雄的故事。那么片名使用Falling Down是否完全合适呢?
      瑕不掩瑜,整体而言,导演舒马赫还是充分利用镜头和声效较好地控制了影片的节奏。平行剪辑三条线路平行发展,男主不断逼近前妻,老警探和搭档追踪男主,前妻在恐慌中求援和躲避。三条线索最后归于一点,步步递进,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片首的高速公路堵车段,剪辑得让人压抑,喘不过气来。20年前看这部电影没有任何感觉,如今再看很容易联想到北京拥堵的交通,充斥着戾气的社会。道格拉斯怒而下车透气简直是每个司机都想做的。
      导演安排的罗伯特杜瓦尔饰演要退休的老警探,起到比较好的对比效果。主线动,而辅线静。男主易怒戾气重,而老警探却冷静且平和。他有着自己的问题。他的妻子不断给他骚扰,他的夭折的女儿是他心中挥不去的梦魇。同样在困境中的他,给出了相对男主角一个很好的对立面形象。他不说脏话,他耐心地温柔地抚慰妻子,获取证人证据时都与人真诚对话,循序渐进而水到渠成。虽在警局也并不怎么受领导喜欢,不受同事理解。然而他却在困境中坚持保持自我地本色,简单说,他坚持做了一个好人。
     对比而言,可以说男主是病态社会里的一个病人。这里反映出来的社会矛盾我们不可能回避,舒马赫也有意识的向我们不断展现:贫民窟,犯罪,贫富差距,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纳粹主义。充斥着屏幕的贫民窟的涂鸦,绿草如茵的私人高尔夫球场,纳粹疯子一地下室的军火和第三帝国的资料,整形医生的豪宅的铁丝网,看了这些你不得不做出一些对比,你不得不承认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舒马赫在这部电影里可能想告诉我们社会矛盾是这个男人崩塌的根源,到最后男主问出了:我是个坏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向观众在询问,他到底是不是个坏人?答案其实很简单,男主不是坏人,而是像这个社会一样是个病人 需要帮助。
    全片没有戏剧化的动作场景,没有激烈的枪战,尽管有多次开枪。但却一直扣人心弦,时间不知不觉很快就过去,情节和细节均符合客观现实,叙事冷静,但是镜头的运用却是风格化和主观的。这符合舒马赫的风格,他是一定要用镜头说话的,较少使用长镜头,而是通过比较快节奏的剪辑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影片结尾男主被困在长长深入海中平台末端,逃无可逃,只有求死一条路,升格镜头掉落海中,直接扣题。
    一部值得观赏的电影,情节如果能再梳理一下,加强逻辑关联,强化对男主的背景说明,本片本能更上一层楼,可惜止步于此...

 8 ) We're all fucked

Falling Down是个很有意味的片子,我想把他叫做林克莱特Fastfood Nation的咆哮版。其实这两部片子从类型到叙事并不相似,但内核在我看来却殊途同归。每个国家都有skeleton in the cupboard,作为如今世上霸主的美国尤是。在奥巴马大叔殚精竭虑要把阿桑奇送进监狱的今天,Falling Down这部片子显得如此切合时宜。

片子的开篇,道格拉斯饰演的John Doe被困在一场交通堵塞中,地点是加州某贫民区的街道,时节是炎热的春夏。这段场景中,镜头先是缓慢地环视了主角车外的环境:抱洋娃娃的女孩,涂口红的妇女,吵闹的黑人年轻人,大声讲电话的中年男人,在主角背影处暂停了2秒后回到主角正面, 然后以主角的主观镜头“不耐烦”地环视了同一圈环境,最后以主观近镜头“惶恐”地环视同一圈环境后,循环戛然而止。这是我见过的最精彩的展现内心焦虑的范例镜头,你们注意到我将“较快”和“高速”这种中性词汇分别替换为了“不耐烦”和“惶恐”,是因为这种情绪在主观镜头中呼之欲出,毫无疑问。开篇场景中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关于车牌的小插曲。与Financial Freedom, Be Died for Our Sins以及Eat Shit这些文字相对应的是稍后我们才能看到的,主角的车牌“D-Fens"。D-Fens无疑隐喻Defense,保卫什么呢? 随后我们就明白了。

主角执意要去见女儿,因为这天是她的生日。因为前妻的严词拒绝,主角感到对女儿的爱受到了阻扰,很自然的,他要反抗这种阻扰。这种反作用力便是他”defense"力量的来源。他要保卫他对女儿的亲情,并要保卫自己获取这种亲情的能力。

当然片子不会是简简单单的滥情伦理片。在我们的主角一路归家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系列人物和事件。首先是一位杂货店的韩国老板。主角被要求为一罐可口可乐付85美分,他暴走了。他认为85美分超过了物品的使用价值,尤其是消费者多是为“你们韩国捐了他妈不知道多少钱”的美国政府管理下的人民。作为一名美国公民,他感到了欺骗和强暴。这段故事暗自呼应的是开头的financial freedom。自由经济向全球开放市场,吸引来的不免榨取利润的商家。

在以棍棒惩罚了韩国杂货店后,主角接着来到了一处拉丁美洲人的地盘。2名拉美年轻人围住他以私闯禁区的罪名向他索要钱财,被他以大棒驱打散去。这段故事是否影射美国20年代初争对拉美的大棒政策我不确定,高人来发表下想法。毕竟都是和边界问题有关,哈。

拉美青年们驾车操枪筹划街头报复,可惜引火烧身,反被主角射杀并抢了一包的重武器。接着主角前往快餐店索要一份早餐,并在武力威胁的帮助下买到了一个干瘪乏味的汉堡包。主角再次暴走,指着被PS过度的广告招贴问到:谁同意这图片有严重问题么?这段故事暗自呼应的是开头的Eat Shit。

快餐店事件后,警方有所行动。并在一家军事服装店驻足。这段故事也很有意思。话说店主一开始对我们主角态度甚好,却一直咒骂两位同性恋顾客。警察询问时,也将主角掩护了过去。后来我们才发现这个店主是个100%的新纳粹。反同志,种族主义,他的右翼思想让主角再次暴走,并被怒杀。这段插曲呼应的是Be Died for Our Sins。注意纳粹店主奉承主角说,咱们是一类人。主角斥责说,咱们不是一类人,我是个美国人,而你只是个疯子。直到这个时候,主角还一直坚信他所做的一切是都正当正确的,是一个美国公民应该做的。

他做了什么呢? 他看不惯为了骗取预算硬是毁坏道路影响人们过路的建筑队,他看不惯为了私人的乐子而占据整个高尔夫球场的高傲球手,他看不惯在贫民区拥有一座大别墅的整形外科医生,他看不惯太多东西,于是用武力一个个的实施惩罚。当他面对外科医生的保安夫妇的时候,他黯然神伤地说,我失业了,公司踢走了我。我受的教育太多,可技术却太少。我是个无法养活自己的人,连女儿的抚养费都付不起。这个镜头实在太悲哀。我们的主角,穿着白领的服装,却和贫民区的黑人和拉丁人俨然一体。他们都是economically unviable的人。当那位在大楼前声嘶力竭叫着不平的黑人青年被警察带走,并在车里对主角说Don't forget me的时候,主角微微点头。 这句话,其实还是对美国政府说的。

为什么片子的背景要选在加州的贫民区,这是有原因的。靠着好莱坞,这却是一片无主之地。没有人在乎黑人们拉美人过路是否方便,饮食是否健康,甚至连主角的妻子,一个意大利人,也被警察称作Hysterical而忽视。而主角,一个白人,中年男子,曾经的小中产阶级(注意这3个元素是西方社会中普遍认可的权力中心),落魄后,却做了别样的城市英雄。

说到底,我们的主角到底在保卫什么呢?

是美国的建国信条,
是平等,是公正,是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的口号。

平等,是关键词。不分黑白,不分贫富,我们都应该能够有爱人和被爱的权利。Economically viable不应该是个借口。他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打过老婆,为什么就被认作暴力和有病呢?

这个片子除了这一层涵义,还有另外一层批判,那就是咱们的第2主角普兰德斯警察那里发生的故事。因为快要离职,因为曾经从未中过枪子,因为有个天真又任性的老婆而被同事不屑,甚至被上司骂道:我就不喜欢你,你怕中枪,你就一辈子躲你的破办公桌后面吧!而始终关心人命,关心案件并最终破案的是普兰德斯,那些叫嚣的警察毫无作为。衣冠楚楚背后的虚伪淋漓尽致。普兰德斯和主角是一对完美的对照,都是人到中年,都有个麻烦的老婆,都失意,却都重视亲情。正因为如此,片尾普兰德斯看着中枪落入海中的主角才会露出戚戚焉的眼神,虽然他告诉主角,they cheat us all, including the fish, but you cannot kill people in the name of it (大意),虽然,法律告诉我们,犯罪行为一定需要偿还,但他心里也一定明白,we're all fucked。

是的,we're all fucked。


PS. 我很惊讶这个片子才900多人看过,挺好一片子,可能宣传不力吧。最后,请允许我给joel schumacher鞠个躬,从lost boys到phone booth到falling down, 哥拍的片子都不爆红不叫嚣,但质量都很高,哈。

 短评

I'm fucking pissed off too.

10分钟前
  • 必胜
  • 力荐

A spot-on demonstration of anxiety-ridden urban life where the personal will is suffocated by stifling rules. The extreme actions Michael Douglas takes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serve as a fantasised outlet for such suppressions. The film bitterly mocks society's inability to recognise human needs, which renders itself simultaneously exasperating and amusing to watch.

15分钟前
  • 林文清
  • 推荐

这真是一个 Fuck you very much 的故事,就像它的这句台词。大家你我之间互相只想fuck 来 fuck 去,到最后都不知道到底被什么给一起 fuck了,怨无头债无主。又想起了去年的《蛮荒故事》,你不知道自己的世界哪一刻就分崩离析。有的人崩溃是惨剧,有的人崩溃是闹剧,许多人崩溃却是默剧。

19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片子像流水账一般的把美国九十年代的各种现象批了一遍 这电影真给力啊 其实在看的时候都在想象 天朝应该更多素材来做这种片子 不过谁敢呢?

21分钟前
  • LEO LIU 一舟
  • 力荐

另外一层意义上的双雄会,大量的对比元素运用是其亮点所在。欣赏这样一部电影需要你拥有一对好耳朵,以及对色彩光影的敏锐辨析。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观赏这部电影还需要一颗平静的心。不要总是想着世界的罪恶,人的堕落并不由外部因素决定,这是这部电影唯一的教育意义。

24分钟前
  • godannar
  • 推荐

力道有余,深度不足,流于表象,缺少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开首的第一场戏不错,纳粹主义分子那段实在是嚣张的过了头。

2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7/10。没有展现男主角压抑的过往,反倒让暴戾的行径显得不可理喻、难以认同。至于警察那条线就更薄弱了,感觉有点多余。开头堵车那场戏拍得不错,运用蒙太奇繁复的叠加传达出焦燥不安的情绪,但整体爆发力还是低于预期,基本靠配乐衬托。PS:作为一军火专家,你居然连火箭筒都不懂怎么用。

31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92年洛杉矶暴动后的某种“反思”。冷战后的军工萧条、婴儿潮一代与里根时代的境遇对比、所谓中产生活的虚伪与困境、族裔冲突、虚假的商业宣传、性别和同性恋歧视,等等等等。

32分钟前
  • cache
  • 推荐

how it happened from the start to the end. social presure makes a man should be wealth but not anyone could be. let them go, please

37分钟前
  • 静静晒太阳
  • 推荐

还是央六的名字贴切 "崩溃" 每次按照央六的名字看剧情都得找半天。。。

42分钟前
  • 马户
  • 还行

讽刺的片名,主角根本不是英雄,甚至称得上是个反派。生活和社会就是这样,每天都在改变,而不变的是压力和不公平对待。既然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一个国度里,就得按照游戏规则来玩,如果你决定不玩了,很多人会精神上支持你,但也仅此而已。主角的家庭破碎,原因是在于他自己,他没有零钱,或者超过了贩卖早餐的时间,这也不是别人的错。主角这样的人现实里有太多了,全都憋心里,如果有一天爆发了,全像主角那样做事,看看有谁会把他们当英雄。电影本身非常优秀,中年人必看的经典作品,道格拉斯和杜瓦尔都有精彩表演,情节也扣人心弦,很让人有代入感,不愧是同类电影中的金字塔。

46分钟前
  • 欢场华佗
  • 推荐

第一组镜头实在是抄袭的很严重...

51分钟前
  • tomshiwo
  • 推荐

看了两遍,有几段非常出色的主题蒙太奇,剧本创意非常好,可惜警察这边的压抑没有保持到最后。还是回归了正统的所谓惩恶扬善。Douglas最后的Falling Down,反而冲淡了社会批判的沉重感。

56分钟前
  • 推荐

看来道格拉斯不光大腕、社会成功人士演的很好,演屌丝演的也很上手嘛。这片除了结尾,走的其实是黑色幽默路线吧,抑或是我笑点比较低?

57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通货膨胀,黑帮横行,打劫抢劫,食品质量,种族歧视,经济低迷,政府腐败,失业严重,医疗系统,枪支管理,the man is falling down,实际上在影射 the American society is falling down too.然后当人们指责社会的时候,社会说“我是坏人吗”。另外,我真觉得道格拉斯在里面是影帝级表演。

60分钟前
  • Zola
  • 力荐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可以推为舒马赫的最佳。PS:开头的堵车让我想起了戈达尔的《周末》...

1小时前
  • 大宸
  • 推荐

这个世界最可恨的是:谁都没有错,而谁都有充足的理由犯错。谁都不是坏人,你谁都不能恨。

1小时前
  • 女侠乌雪雪
  • 推荐

三星半,狗急跳墙,正常人对社会阴暗面的自我宣泄。该片不像是乔.舒马赫的风格,该角色也不像迈克尔.道格拉斯所擅长的角色,影片偏cult,主角缺少一个类似于《稻草狗》那样爆发的过程,而是在一开始就已爆发,看似合乎情理又不合乎情理。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Losers若是一发飙,能叫城市抖三抖,一部整个过程从此暴力、反讽的电影,看的时候感觉有些小小的畅快,但是之后就是一阵悲哀了。

1小时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开篇的烦闷程度让我想起八部半。临退休警官的老婆神经兮兮让人受不了。

1小时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