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次晚安

剧情片挪威2013

主演:尼古拉·科斯特-瓦尔道,朱丽叶·比诺什,玛丽亚·多耶·肯尼迪,克洛伊·安耐特,劳琳·坎尼,小拉里·穆伦,伊芙·麦凯林,Carl Shaaban,丹妮丝·麦柯马克,Mads Ousdal

导演:埃里克·普派

 剧照

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1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2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3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4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5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6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13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14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15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16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17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18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19一千次晚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25 20:20

详细剧情

瑞贝卡(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饰)是一名战地摄影师,整日穿梭在世界各地,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能吸引她前往拍摄。某日,在一场自杀式炸弹袭击中,瑞贝卡受了伤,就这样,她放下了照相机,远离了战场,回到了丈夫马库斯(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 Nikolaj Coster-Waldau 饰)和女儿的身边。一直以来,家人都无法理解瑞贝卡对于工作的热情,这一次,他们希望瑞贝卡能够彻底的和这份危险的工作告别,重新回归家庭。   女儿要写一份关于非洲的报道,于是,瑞贝卡和她一起来到了肯尼亚难民营,让两人没有想到的是,武装分子袭击了难民营,而瑞贝卡竟然选择丢下女儿,去拍摄难民营混乱的场面。马库斯再也无法忍受瑞贝卡对工作的痴狂,他命令瑞贝卡离开这个家庭。

 长篇影评

 1 ) 一千次晚安,对战地记者

《Tusen ganger god natt》
她是一个战地记者,却也是一个母亲。被影名吸引而来,纵观全片是震撼心灵的。
她是任性的,勇敢的走近真实,从不考虑自己的生命;但作为一个母亲,她是自私的,将家庭的琐碎抛给了丈夫,不在乎亲朋好友如何在乎。
本片以母亲自身的亲情与事业为主线,女儿的两次心声将故事推向了不得不做出抉择的处境。险象迭生后女儿的痛诉“It would actually be easy if you were dead.Then we could all just be sad together."直到最后女儿的理解“I think about the kids who go through in danger every day.They need her more than I do."
我们的一生会经历无数小爱于大爱,取舍得失并无对错,每个人富贵权重并无不同,只是抉择时是否能依然坚持自己最初的任性(我所谓任性意指有思修者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而非愚昧者之于欲望)
全片起始于喀布尔,也结束于喀布尔,混乱依旧持续着,正如片中她对女儿致歉的独白“Someday when you have grown up and you've found out who you are You will understand that there are some things you can do nothing about.Things you have inside you.I started something out there that I cannot walk away from.I have to find a way to finish it.
I've made a big mess of our lives.I hope one day you'll be able to forgive me.”
正是因为美中不足人们开始学会思考,如何进步,而不是将问题放在那里,理所应当,居于平衡木上端者坐享其成;居于下端者麻木不仁得过且过,这个世界有太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所以信息真实性就变的更加重要了。
仅于此对战地记者们致敬,愿君平安。
                      2015年2月4日 北京

 2 ) 一千次晚安,是一场抉择。

在刷豆瓣的时候,无意间看到这部影片。看了影片介绍,讲述一位战地摄影师的故事。因为一直想去做也想成为哪样勇敢的人,所以我去看了这部电影。

很多人对战乱的地区不会有很多关注,一来消息闭塞,我们无法了解更多的信息;二来生活在和平的国度很多人不会去在意。

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几欲落泪,看到战区人民被无辜屠杀,他们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瑞贝卡用摄影机记录苦难,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里人民的生活,在我心中她是伟大的。

影片的矛盾在于瑞贝卡和丈夫马库斯,丈夫希望她回归家庭,不要再去做冒险的事。看到这儿的时候开头其实我不理解妻子在做着伟大的事业,为什么家人会不支持。转念一想其实马库斯没有错,他只想要一个安定的家,家人互相照顾,彼此相爱这样其实也很幸福。

瑞贝卡选择了家庭,但我觉得他依旧担心这战区的平民,在看到阿富汗的照片,老人的眼神是无奈也是渴望。

分割线————————————————————

瑞贝卡带女儿来到了“没有危险”的肯尼亚,在难民营他们遇到了一场袭击,瑞贝卡让女儿先走,自己留下来拍到了更多有价值的照片。

照片发布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里的一切,也有更多的军人来保护难民的安全。

但在这之后大女儿不知道是责备母亲的弃置不顾,还是因为母亲不顾自己的安危 她生气了????回到家之后丈夫发现了这一段的事儿,他也生气了!他生气我还可以理解,但是他居然过分到把瑞贝卡赶出家门?我觉得着实没有必要。瑞贝卡开车准备走的时候,他不想失去女儿,拉着女儿们走。两个女儿走在车里哭。我不知道是因为爸爸妈妈吵架感到害怕,还是什么原因。

最后女儿又原谅母亲?其实我觉得瑞贝卡从头到尾都没有错,她不用跟任何人道歉。她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她在爱里,总是觉得很卑微。

当然影片的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且瑞贝卡回到战区。

其实我特别喜欢这个结尾,一个小女孩穿上炸弹背心,到了街头…… 首尾呼应的方式 选取了不同的人,让情感更上一层。

最后希望每一个战区的人们也终有一日能够在和平安定的地方。和自己爱的人说一声晚安。💕

 3 ) 一千次晚安

2013年,对于朱丽叶·比诺什来说,是个丰收年,也是个英语年。这年在美国拍了《文字和图像》,还拍了这部埃里克·普派执导的《一千次晚安》。在《文字和图像》中,她饰演一位身残志坚的女画家,跟克里夫·欧文出演的作家,上演了一场文字与绘画的智力大战,其中的爱情戏,也算是余味悠悠。她依然光鲜。

而在《一千次晚安》中,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角色,就不那么好彩了。幸运的是这部电影。自她出演《布拉格之恋》、《英国病人》和《浓情巧克力》等英语片后,无疑,她成了法国或欧陆出演英语片最多的女明星,连大美人苏菲·玛索也逊色不少。

在《一千次晚安》中,她出演的蕾贝卡是名顶尖战地摄影师,常年奔波在战火之地。使命感、担当和责任这些被崇高过的词语,当然不适用她。对于她来说,只是份工作,一份怜悯心。如她对大女儿斯蒂所说的,我只是想那些饮着咖啡悠闲看着报纸的人,还能想到远方有这样一些饱受战火煎熬的人,他们的生命一文不值,生活异常窘迫,没有人替他们的将来着想。

常在河边走,怎么不湿鞋。这次,在阿富汗,她就没那么幸运了。在跟踪一位身绑炸弹女人的全过程中,她目睹了女人义无反顾地决绝,同时也看到了她的惶恐不安。就在经过检查站,蕾贝卡下车后,即呼喊“有炸弹,走开”,女人还是拉响了定时炸弹,粉身碎骨的同时,四周无辜的人群也跟着遭殃。蕾贝卡倒下了,泥浆飞溅一身。她居然晃悠地再爬起来,捡起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但终究还是撑不住,这次,她真的倒下了。接着,转到迪拜,再飞回都柏林远郊海边的家。

受伤的她,只能在家静心疗养。问题是,老公再也无法忍受她的鲁莽出行了。他说,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吗,我盼着电话,又怕突然的电话声,我总是寝食不安,我无法再跟你过下去了。

连大女儿斯蒂也不想搭理她,只有不谙世事的小女儿跟她还能呀呀。上中学的斯蒂,画得一手好画,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非洲活动计划”的课题研究。她是一个外冷内热的孩子。她只是心疼妈妈,盼着妈妈不再离开,一家人能开开心心地一起平安的生活。

当蕾贝卡看到斯蒂的速写本,也就是她躺在病床上的速写,还配有“我的妈妈”这些感人的文字,她再也克制不住了。她决定为了她们为了这个家,放弃出外摄影。这段在家静心的时光,其乐融融。但蕾总感到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当女儿请求她一起去肯尼亚,实地考察当地族群生活时,她并未答应。还是老公点头后,她才决定带女儿一起去体验。

来到肯尼亚边境的难民区,斯蒂跟着妈妈才有着深入的交谈,还拍了不少照片。偏这时发生了族群仇杀,蕾送女儿上车后,却赶回拍摄,如她以前所经历的战火一样。这一幕让斯蒂无法接受。虽然妈妈这次侥幸生存,万分惊吓下的斯蒂不想再理睬妈妈。回到爱尔兰,老公从视频中得到这一情况,一怒之下,他推开蕾,要她永远离开这个家。

蕾终于离开家了。她在反思。她做错了吗。她没有。老公和大女儿做错了吗。也没有。只是家对于蕾的格局太小,不是没责任,只是那些无数痛苦的眼神祈求着她,紧跟着她,甚至融入到了她的血液。她决定出发,既然家不要她了。就在她准备登机时,她眼前尽是两个女儿的样子。她缩回了。

夜色将临,她匆忙赶到斯蒂的学校,静静站在大堂的最后一角,不敢打扰女儿。女儿正参加“非洲活动”汇报晚会。女儿登台动情地讲述了“肯尼亚之旅”,她说我妈妈是名战地摄影师,她为那些苦难的人们拍过无数张照片,这次我跟妈妈一起去肯尼亚,亲身体验了妈妈的勇敢和坚毅。

一角静听的蕾,走出来,对着女儿笑了。原来,女儿是理解她的。深爱她如同她爱着她们。蕾终于回家了。老公不再阻拦她。蕾天生属于那些偏远的悲苦人群。她带着家人一千次晚安的眷顾,她又出发了。

她再次来到喀布尔。再次来到自杀者之家。只是这次她再也无法忍受目送“人肉炸弹”去慷慨赴死。这个小女孩跟她大女儿年龄相仿,有一张清秀、亮丽和动人的脸。蕾上前尽力阻止,但只是徒劳。她痛哭,为这些走火入魔的生灵,更为那些成千上万的无辜者。

生命原来在一张照片里,尽显苍白、无力和寂寥感。只有定格的死亡带着深浓的腥味,绞痛着蕾的心灵。她该放弃吗。也许。

2014、8、26

选自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影评集《看不见的电影》

 4 ) 道了一千次晚安,好让空中的愤恨,哭泣稍微平息。

电影开头就是特别美的微观尘土,世界太大,多少在黑暗中飞舞的尘土,无人知晓。有束光芒照耀着尘土,多么可贵,他们尽情的飞舞,下一秒又落在无边的黑暗中,难得还能留下一个剪影。
rebeca就是尘世间的一束光,照进那充满危险的战地里。
伊拉克地区的人肉炸弹制作过程,在镜头底下显得神秘,圣光闪耀。而在爆炸的一刻却显示出巨大的滑稽感,生命这个对于宗教而言最需要保护的东西,却在庄重的仪式后,成为伤害其他生命的工具。鲜血,哭喊,泥土飞扬。
rebaca始终保持自己的职业度,记录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但是却在最后时刻还是忍不住,大喊走开,有炸弹。遭受爆炸的冲击,rebaca被弹开,倒地。摔倒那刻他脑海里是身着白衣服的自己跌落在水面,美得不可思议,以及自己家庭一起的场景。
rebaca回到家里却发现因为自己常年在外,家庭也产生了裂痕。
女儿和丈夫因为随时担心自己的去世,担惊受怕,十分不利于孩子成长。丈夫指责,孩子恐慌。
最后他还是回归到战场重新拍摄,但是回归的她,看到年纪仿若她女儿的年轻孩子被作为人肉炸弹的人选时,几度落泪悲伤不能拍摄,跪在地上,但是载着人肉炸弹的车又再次上路了,在远方又会有一次炸弹伤害,无数人死亡,鲜血四溢,却无力去阻止。

照片的震撼力,在这部电影中,跟随rebaca一起经历那些拍摄过程,更能理解照片原来比视频更震撼,定格的瞬间,停滞的时间,无处可逃的悲伤,像困在照片中,嘶吼着,下一秒破纸而出。
遥远的她归不了家,最遥远的是他的心属于战场,他的心在为那些不确定的危险跳动,他也曾想尽力让那颗心为家庭安定下来,可惜,有些天生的追求,使命感,让他无法停下。
只有一个人开始成熟的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而且不试图去捆绑他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未来时,人才学会尊重他人和自处。
电影结束才觉得一千次晚安这个电影名跟电影的基调很配,导演总是在悲伤中,依旧温和地展现美好。
一开始写的是以下的一段话。
道了一千次晚安也抚慰不了那些颤抖的灵魂,那些压抑着的沉重的喘息声,在战乱中,在恐慌中,夜夜未眠。
后来又觉得可能下面这样才是导演的本意。
无力抚慰那些在战乱中,在恐慌中,在压抑着的沉重喘息声中,颤抖的灵魂,只好道了一千次晚安,好让空中的愤恨,哭泣稍微平息。

 5 ) 一千次晚安39

对于记录战地摄影师的电影来说,这部还是拍的挺有意思的。

作为一名女摄影师,记录苦难,记录战争真的很不容易。

我感觉到她成熟的痛苦,但是我觉得这个片子拍摄的痛还不够痛,还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她和家人的隔离,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为她举办葬礼,每次她都起死回生。我想家庭对她来说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于揭露战争的丑恶的记录。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真的都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矛盾和冲突可能随时会激化,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没有人情味。我不知道什么可以改拜年这些人的命运。可能什么都不能。

一千次的晚安这个名字太过抒情。或许取名为“一千次再见”更符合她的生活。

 6 ) 《一千次晚安》

一个温暖的人死了,死在最后的一次旅行中。他活着时,周遭所有人都感受到温暖。 他的女儿天晴开始踏上他未完的旅程,追踪父亲的足迹,来了解她所不知道的父亲的其他面。 这是一次放松的治愈之旅,沿途有美景,有亲情,有发现,还有鸡汤味儿的台词;有和解,有成长,有救赎,更有治愈。 不止剧中人被治愈,跟着天晴踏上旅程的我们这些剧外人也慢慢被治愈,内在轻松晴朗起来。 戴站长想要去给初恋的情人道歉,年轻时为了梦想而舍弃爱情,伤害了爱他的女孩; 戴站长想把鸟兄弟们聚到一起,帮助彼此达成和解,避免带着遗憾离世。 然而,生命没有给他这个时间来了却遗憾。幸好有女儿,搞清楚了他的遗愿,帮他实现。 生命很短,我们也该早点学会勇敢,早点对伤害过的人说声“对不起”,早点对爱我们的人说声“谢谢”,早点去爱想爱的人,早点去做想做的事。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伤,有时是我们在伤害别人反噬到自身,有时是别人在伤害我们。没有人不受伤,也没有人不伤人。如王菲《开到荼蘼》唱的那样:谁在伤天害理,谁又是上帝? 我们每个人内在,也都住着个孤单的小孩,像小时候被母亲遗弃的天晴,祈祷着大树爷爷的庇佑。像戴站长那样,把自己活成大树爷爷努力庇佑着孩子们的人,我们身边似乎也有。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温暖,需要抱团取暖。所以,我们该像大侠戴站长一样,先去温暖周边的人,主动引导暖流的生成。世界不够温暖,每个人都有责任。只有互相支持,动能才能传递增生,单纯消耗,马上枯竭。 我们跟着天晴,追踪着戴站长的足迹,跟着他学会理解人生,学会认识过错,学会勇敢面对,学会和解,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其实,怎么做人,就是怎么做父母。因为你的孩子会模仿你的言行,追踪你的足迹,学习解决人生困扰的办法,就像天晴天雨姐妹一样。身教胜于言传。 而且,被温柔呵护过的孩子,会幸福,也会温柔纤细地对待他人。大人因为孩子的幸福自己也会感到幸福。幸福也会薪火相传。 孤儿院孩子小健希望像戴爷爷一样当站长。戴站长生前就给他申请了“一日小站长”的体验活动,天晴和程诺帮他园了站长梦,小健高兴得飞起来。满足心意的人会幸福,帮他人达成心愿的人会更幸福。因为给出了自己本不曾拥有的东西,精神上会更富足。 这趟心灵之旅,如同跟着戴站长一起去散步,感觉放松却又充实,连灵魂也轻盈得想飞起来。

 7 ) 近乎纪录片

这部电影真实得像纪录片一样。

影片一开始我就被Juliette Binoche的表演深深震撼,她完全和角色战地摄影师Rebecca融为一体。
她震惊、疲惫、悲恸、伤心、遍体鳞伤,她有皱纹,有黑眼圈,有岁月的痕迹,有战争的伤害,她眼睛仍然里有光。
她就是那个人,而不是别人。
她就是那个自小笃定成为战地摄影师的Rebecca。
她的事业源自于愤怒,却带给她平静,甚至生命。
如果问她,在家庭和战地记者中选哪一个,不是太残酷了吗?
这个世界需要人们各司其职,有的人带着使命降生,他们是关不住的,他们用生命改变世界。
即便世界在某种程度上依旧掌握在别人手里,比如NY的媒体大佬背后的山姆大叔。

电影里的光影尤其的美,也尤其深邃,像漩涡一样让人沦陷。
无论是北欧静谧广阔的隐居生活中的点点黄光,
还是阿富汗沙漠中行驶的货车车厢里微弱刺目的残光,
亦或是难民营伊斯兰建筑的中庭里投射下的冷酷而神圣的死亡之光……
可是这些光,似乎还不如北欧冬日的海水有温度。

有两个点觉得可惜,其一是大女儿Steph演得不够好,小姑娘的演技还是很稚嫩,而她这条线也设计得太突兀,也许青春期的少女就是这样别扭的成长的吧,还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爸爸有什么也不会直说,总是闷闷的,而妈妈的工作一直不被家人接受。其二是爸爸好年轻啊,大胡子也掩饰不住的年轻。

 8 ) 战地玫瑰

妇女和孩童柔弱的身躯上绑上炸弹,去袭击他们的敌人,用不屈的行为和自杀式的袭击去对抗资本主义的强权侵略。值得可笑的是,这部电影好像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省,那些无情掠夺,压榨和剥削阶级正在品尝他们自己酿造的苦果。

一位控诉战争的战地玫瑰,用自己的镜头讲述我们世界的残酷真相。如今的战火从中东燃到了欧洲,当家门口发生战乱,百万难民蜂拥而至,他们同样拥有白色的皮肤,他们需要庇护,欧洲如何抉择?

是谁把战火点燃?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刻,新时代背景下如果还按照老旧的政治思维来度量,必然无法适应新的世界格局。老态龙钟的执政者走上台,他的发言在世界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诧异,人们疑惑,人们觉得一个强大的国家走向了衰败。牵扯到众多势力的边境地区暗流涌动,世界秩序再次出现剧烈的动荡,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而这个时代需要什么?

好些定格的画面让人心痛,因为这些镜头并非虚构,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当我们安静的坐在音乐厅中欣赏绝世名曲,世界上有那么一部分人这辈子都生活在机关枪的嗒嗒声中,这样的阴影是我们生活在和平中的人无法体会的,人类的未来正在被嗒嗒声紧追。一部分人的睡眠质量与这嗒嗒声密不可分,因为正是需要这种声音,才能维持它强大的假象。而当嗒嗒声充斥他身边,他的子女在校园中会有被枪击的可能,谁能逃脱这一切?种下的恶果自然由他们自己吞下。枪支的泛滥,必然会导致暴力的泛滥,由区域性的武装冲突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是迟早问题,美国正在各方面不断上演大清的历史。那块土地或许是人类史上伟大的一次社会实验,它提供了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拥有无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短评

三星半 闷片佳作 题材讨巧 女性猪脚增加戏剧性和冲突性 家庭与职业的探讨

4分钟前
  • 纪月航
  • 还行

拍俗了。

5分钟前
  • 胖丁桃
  • 还行

自觉和Rebecca是同一类人,特别有感触,一切值不值得,只有我的良心能告诉我。作为战地记者,Rebecca英勇在于有趟入危险揭露真相的气魄,而她又是怯懦的,在于她根本无法作为一个平凡人去面对家庭,面对生活,她甚至无法做好一个母亲的角色,因为内心的使命感甚至比家人的存在更加重要

10分钟前
  • invain
  • 推荐

战地女摄影师跟拍人肉炸弹 经历爆炸后回家休养 丈夫无法忍受她一次次用生命去冒险 她需要在家庭和工作中抉择 想起了前段时间被ISIS处决的jp记者 他们对家庭是自私的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家人不理解 只有亲生经历过才明白母亲的选择 一种使命感 将世界遗忘的地方 用镜头笔头呈现出来 崇高敬意

11分钟前
  • 口饭dex是奇葩
  • 力荐

It is hard to imagine,but they should understand her as a person,not a mother.

16分钟前
  • Nora_seriously
  • 力荐

比诺什可是我超级喜欢的演员。在这部电影里,她是一位战地记者,用照片记录残酷的战争,用微小的行动改变着世界。家人的不理解,其实是一种关心和担心,丈夫和女儿只是希望她能安全地回家。

19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开篇十多分钟即引人入胜,冲突设置的很好,结尾家庭关系处理的有点刻意。

20分钟前
  • Lucas刘
  • 推荐

他们举起枪炮射击手无寸铁之人,满眼都是怒不可遏的信仰;她端起相机瞄准饱受蹂躏之地,满耳皆是源自于心的呐喊。视死如归的墓坑女人、挂扣炸弹的圣战少女,正在被记录与警醒。远方是无法妥协利益矛盾的战区,近处是无法调和取舍矛盾的家庭。战火绵延万里,一千次的快门抵过凌迟子弹,道不出一句晚安。

21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谁活得容易? 没有。

23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圣母癌这种东西,想想就好了。我就奇怪了,又要装爱家庭,又要满足自己的私欲。不管目的再伟大,方法错了就是错了,程序错了就是错了。爱世界和平永远不是无限伤害家人的借口。

27分钟前
  • 僵尸脸
  • 很差

北欧冬日阳光很暖,喀布尔很冷。对做战地摄影记者的她来说,有一个温暖的家不够,她说我不擅长生活。“我希望那些每天喝着咖啡打开报纸的人能够看到这些受难的人们,有所感觉,有所反应。”和大女儿两场戏不错,营地对话,车内对峙,S拿着相机对着她开枪般猛拍。Binoche五十岁眼角眉梢的皱纹这么好看。

30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这个算不算是浪漫现实主义那?

35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

老妈心中有雄鹰,奈何家人觉悟低。编导是瑞典人吧英语台词写得很外国腔有点影响剧情深度。PS 尼古拉一直这么帅....

38分钟前
  • paradiso
  • 还行

叙事节奏有点快,转折无力,女主角在后面被赶出家门后独处的表情表演呵镜头似乎缺乏变化,那种蛋疼的选择的感觉完全没出来;配乐做的像《羞耻》OST那种风格,具有强压迫感的连续不断的声音很能表现思维状态和受困的处境;与其用那些故弄玄虚的画面,还不如多几个对准主角发呆的长镜头。

43分钟前
  • 奈德来福
  • 推荐

感慨万千

48分钟前
  • 黄灿灿
  • 力荐

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尊敬的?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又如何才能平衡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敬佩她的狂热,她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哪怕因此而需要舍弃一些东西。另:战争永远是罪恶而残忍的,而罪恶被揭示才能被遏制!

52分钟前
  • 鲸落51.7
  • 推荐

比Louder Than Bombs好多了

57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生命的记录,很细腻感人的冲突描写·!

60分钟前
  • L.L
  • 推荐

用生命记录生命的人,真是很矛盾,这样的工作无法与家庭平衡,但分开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给予支持,成就她,她只会在女儿的枪(镜头)下败下阵。摄影不错(突然觉得兰尼斯特好帅)

1小时前
  • 彌張
  • 推荐

个人使命VS亲密关系,无奈、无力、无法兼容,天性太偏的人不适合组建家庭?但既然此生有缘 彼此纠缠 那就让我们一起失控。放不下的 就去面对。

1小时前
  • 23°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