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手摧花

犯罪片美国1943

主演:特雷莎·怀特,约瑟夫·科顿,休姆·克罗宁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播放地址

 剧照

辣手摧花 剧照 NO.1辣手摧花 剧照 NO.2辣手摧花 剧照 NO.3辣手摧花 剧照 NO.4辣手摧花 剧照 NO.5辣手摧花 剧照 NO.6辣手摧花 剧照 NO.13辣手摧花 剧照 NO.14辣手摧花 剧照 NO.15辣手摧花 剧照 NO.16辣手摧花 剧照 NO.17辣手摧花 剧照 NO.18辣手摧花 剧照 NO.19辣手摧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10:22

详细剧情

小镇沉闷的空气令受过高等教育的Charlie(TeresaWright)十分压抑,她渴望在外谋大事、自己喜爱和崇敬的UncleCharlie(JosephCotten)能突然出现,为自己的生活注入一缕新风。Charlie欲发电报邀请舅舅来做客时,竟先收到他发来的要来的报文,惊喜之外,她对舅舅的爱又加深一层。\rUncleCharlie的到来令Charlie及父母非常兴奋,但酷爱读书的妹妹无动于衷。不久Charlie如沐春风变作无忧无虑的少女。两个自称报社记者的陌生人有心将Charlie一家当作典型美国家庭采访,UncleCharlie为此事大发雷霆相当失态,令Charlie和母亲大为不解。而同其中之一HerbieHawkins(HumeCronyn)交谈中,Charlie震惊地听闻有关舅舅的骇人秘密。

 长篇影评

 1 ) Being average也不错。

推荐指数:⭐⭐⭐⭐

很巧。

在打卡春日观影勋章的日子里,

阴阳师出了一个“辣手摧花”的任务。

——我为什么看电影


1. DETAIL

1943年的电影,黑白应该是必然的。电影前几分钟的沉默,一度让我以为这是部默片。几个月前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完全只是为了尽快完成春日观影计划,获得观影勋章。时隔三个月,为了写篇正儿八经的观后感再看,确实有些不同。

一间不起眼的小旅馆、一位优雅帅气的男人、一支点燃的雪茄,一堆散落的钞票,一名热情的女房东,几通自称朋友的“惊喜”来电,配合男人突如其来的愤怒和无辜摔碎的酒杯,一部悬疑大戏就此上演。

(此处插播一点小想法,当房东太太看到散落的钞票,一边说着“现在的人并非都像我这么诚实”,一边拉下房间的帘子时,我还以为她会顺手拿走几张小钱钱,算作是一种对人情虚伪的讽刺,结果,没看到……大概我是个戏精吧)

风流杀手Charlie——a widow murder为了躲避侦探的追踪,回到了姐姐一家居住的小镇,却被姐姐的女儿、此前非常崇拜自己的little Charlie发现命案端倪。为了灭口,Uncle Charlie预谋杀害little Charlie,最终却阴差阳错导致自己丧命的故事。

2. CLUE

考虑到希区柯克悬疑大师的称号,悬疑元素(我感受到的)一定要放在最前面。导演抑或是编剧通过姐夫的朋友与姐夫的对话,阐释了这样一个观点:without clues, murder is meaningless, especially in a book.

为了坐实风流杀手的身份,导演不遗余力地向观众抛出一个又一个线索:上一幕还是房东太太口中的Mr Spencer、下一幕就成了备受乘务员小哥关怀的Mr Otis,前脚还是虚弱到需要人搀扶才能下火车的病人、后脚就变成健步如飞的Uncle Charlie;此外,来源不明的大量财物、刻有名字的戒指、对银行职员的莫名抨击、撕掉有谋杀案信息的报纸、听到华尔兹Merry Widow的异常反应、从来不拍照的习惯、听到“凶手”落网时的兴奋表现……如此种种,little Charlie再不发现真相就有点不合适了。

3. TRANS

在我看来,故事的另外一个重要元素就是:转变,尤其是little Charlie的变化。

圣罗莎的一个小镇,一名面容姣好的年轻姑娘little Charlie,躺在床上思考人生—— "We just sort of go along and nothing happens. What a terrible run";她的妹妹Anne,酷爱读书,喜欢“引经据典”,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读Ivanhoe——英国作家Walter Scott创作的长(划重点)篇历史小说;她的弟弟Charles,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备受宠爱,总关注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从药房走回家需要802步。可见,这是一个典型的、平凡的甚至有些单调的小镇家庭。

此时的little Charlie一心希望可以从重复、平淡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她想到了常年在外的叔叔——Uncle Charlie。她认为,Uncle Charlie见多识广,一定可以懂得她的想法。尤其在得知自己希望Uncle Charlie来家里做客的同时,Uncle Charlie也发来电报说要回小镇省亲,她更加确信,自己与Uncle Charlie之间存在某种心灵感应。

侦探Graham假扮记者采访Charlie一家时,little Charlie说道,"I guess I don't like to be an average girl in an average family"。

在她心中,自己与偶像Uncle Charlie一样,是与众不同的,"we are not just uncle and a niece, it is something else. I know you (Uncle Charlie); I know that you don't tell people a lot of things. I don't either. I have a feeling that inside you somewhere, there's something nobody knows about, something secret and wonderful. I'll find it out. ”

然而,当一串串线索摆在面前、被质疑是杀人凶手的叔叔对她横眉冷对时,

"You think you know something, don't you? You think you're the clever little girl who knows something. There's so much you don't know, so much. What do you know, really?

You're just an ordinary little girl, living in an ordinary little town. You wake up every morning of your life and you know perfectly well that there's nothing in the world to trouble you. You go through your ordinary little day, and at night you sleep your untroubled ordinary little sleep, filled with peaceful stupid dreams. And I brought you nightmares. Or did I? Or was it a silly, inexpert little lie?

You live in a dream. You're a sleepwalker, blind. How do you know what the world is like? Do you know the world is a foul sty? Do you know, if you rip off the fronts of houses, you'd find swine? The world's a hell. What does it matter what happens in it? Wake up, Charlie. Use your wits. Learn something.”

little Charlie不得不面对心中偶像人设的崩塌,重新思考侦探Graham的那句“average family is the best”。平凡的小镇、彼此熟知的小镇居民、略显单调的生活,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

最终Uncle Charlie的死,可能也浇灭了little Charlie心中的某些想法吧。

4. AVERAGE

最近火爆全网的《隐秘的角落》我始终没敢看,看cut有些害怕。即便如此,我也知道了剧里有个孩子叫“普普”,“普普通通”的“普普”。我不晓得剧里对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怎么解释的,或许只是个代号,或许有某些高深莫测的含义,也或许,是对平凡生活的美好向往——既然经历注定并不普通,那就让名字普通些吧。

此刻的我,依然觉得average这个词有些悲伤。即便“平凡、普通”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但就像歌里唱的“人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一样,人年少时,多多少少,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些高能瞬间。比如,千万人之中,中个奖之类的,可以让普通的我在普通的动次打次中普通地燃烧、普通地冲上云霄。

前段时间,其实很有表达的欲望(但是太懒了没写),甚至还做了个梦。梦到什么完全不记得了,只是有句话始终记得清楚明白——“我们都是走钢丝的人”。该怎么解释呢,大概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根承载着自己人生的弦会突然断掉、也不晓得自己会不会某一天突然腿软一脚踩空,更不知道这段杂技表演如何才能圆满谢幕。

啊,人生!

 2 ) 想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在电影69分钟的时候,有一段对话,当时的对白大概是这样的:
Uncle查理:那些寡妇继承了他们丈夫的财产,四处挥霍,他们本来就该死。
外甥女查理:但是他们也是人啊。

如果没有这段对话,这部电影会平庸很多,大概就是一个逃犯逃到了亲戚家,然后警察开始抓捕,本来逃犯的外甥女很崇拜她的舅舅,但是知道他的逃犯身份后“大义灭亲”(没有动手,只是劝其离开,为抓捕创造条件),然后舅舅发现事情败露,打算先下手为强,想把外甥女推下疾驰的火车,但是最后反而被外甥女推下火车。。
但是有了这段对话,整个电影的人文关怀上了一个层次,因为这次对话是查理舅舅发现外甥女知道他是逃犯后,唯一的一次机会说服外甥女不要帮助警察抓捕。(之后在酒吧也有一次类似的对话)。
查理舅舅的话非常有煽动性,特别是如果查理外甥女是一个仇富心理强的女生,很可能就同意他舅舅的观点,正当化他的行为,甚至视他为英雄,从而帮助舅舅逃脱抓捕。
还好,外甥女还是说出了很普通但是很有力量的话,“他们都是人啊”,不管他们做错什么,他们总归是生命,查理舅舅没有权力剥夺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查理舅舅就是一个杀人犯。
看到了这里,也就看懂了开头,为什么希区柯克会大段大段描述查理外甥女的家庭。在影片开头,外甥女和他的爸爸有过争论,她希望过有营养的生活,不希望像她的父母一样每天只为钱而活(马克思曰异化也)。
正是因为查理外甥女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特别是对热情生命的追求,使她在和她舅舅的争论中持人文主义的立场。查理舅舅说服不了他的外甥女,就等着束手就擒吧,尽管还要顽抗,但是大势已去。
和这部电影对堪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了。《罪与罚》叙述贫穷的法科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杀害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起初他觉得“杀死这百无一用、象虱子一般的老太婆”算不了犯罪,后来受到“良心”谴责,陷于半疯狂的痛苦中。整本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在讨论这个生命问题,是非常典型的托氏小说,也让我们读者进行了心灵上的洗礼。。

 3 ) 长大成人的伤感旅途

在浏览电影条目时,发现电影的编剧者之一是桑顿·怀尔德,美国小说家、剧作家,曾经创作过戏剧名作《我们的小镇》( 曾经在电影《奇迹男孩》( Wonder , 2017 ) 中,被剧中人物作为舞台剧搬演而致敬 ),也怪不得整部电影的节奏、台词都是那么地好( 当然,也少不了别的编剧者们的贡献 )。

电影中的精彩台词实在太多了,做个笔记,记录一些片中的精彩台词。

40年代初期,美国加州的圣罗莎小镇上,楚楚美丽的女孩查理和家人们生活在一起,聪颖而有着独立性格的她对这里的生活感到沉闷,觉得双亲的生活也是这么地无聊,她渴望遇到一些新鲜有趣的生活。这天,原本在纽约生活的舅舅查理忽然来到她的家里做客,小查理对这个英俊帅气的男人怦然心动,倾心不已。不过,在接下来的相处中,小查理渐渐地发现,舅舅似乎在拼命掩藏着什么秘密。终于,她找到了那个秘密,原来,舅舅就是报纸上刊登的 “ 寡妇杀手 ”,他骗取了几位不同的中年女人的感情,然后谋害了她们,夺取了她们的钱财,并为了逃脱警探的缉捕而躲避在外 ......

( 1、小查理被查理舅舅强拉着来到酒吧,已经猜出舅舅是凶手的她用悲伤、失望的语气谴责对方。正说话间,小查理昔日的同学、在这间酒吧做服务生的路易丝来到他们落座的桌前,给他们端上姜汁苏打水和和白兰地酒。两种不同的饮品,隐喻着两个人不同的阅历和性格。

路易丝看见放在桌子上的绿宝石戒指,拿起来注视和把玩,半是感叹、半是自顾自地说起话来,这段对白是电影中的一处神来之笔。路易丝说话的语调始终是平平的,就像不带感情一般,这是因为她在很多间酒吧工作过,见识过太多的人和事,也是编剧刻意制造的间离效果,借她之口道出有些世间人们的欲望 )

“ 这是谁的戒指?太漂亮了。哪怕是让我送掉性命,我也想拥有一枚这样的戒指。是的,先生,为了这样一枚戒指,我愿意哪怕是送掉性命。我最爱珠宝,真正的珠宝。我只要看上一眼,就能分出孰真孰假。我认得出来。”

( 路易丝离开后,两人继续对话,小查理美好、单纯的内心被对方的话击碎了。

查理舅舅小时候是个性格活泼的男孩,在外玩耍时遇到了车祸。从那以后,他的性格就变得阴郁起来。十几岁时,他就出去闯荡社会,经历过许多人世薄凉,对这个世界变得失望,不再相信任何美好的存在,所以他说话会是如此刻薄)

“ 你怎么能做出这种事?你是我的舅舅,我妈妈的亲弟弟,我们都认为你是世界上最棒的男人,世界上最棒最好的男人。”

“ 你到底知道什么?你只不过是个住在普通小镇上的普通女孩,每天早上醒来,无忧无虑,平平淡淡地过日子,晚上睡在安稳的床上,做些愚蠢无聊的梦。是我给你带来了噩梦,是吗?还是一个破绽百出的谎言?你生活在梦境里,看不见现实,你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吗?你知道这世界就是个肮脏的牲口棚吗?你知道周围都是带着面具的卑鄙小人吗?这世界就是个地狱,有谁会在乎发生什么?醒醒吧,查理,你的聪明才智呢?长点记性吧!” (借这段对白陈述查理舅舅的内心世界,带有鲜明的40年代的黑色电影的基调风格,舅舅脸上的打光很阴郁)

( 2、全家人一起吃晚餐时,小查理的妈妈说起一个话题,查理舅舅接过话头搭腔,不过他话里有话,一家人中,只有小查理能听懂他话里的弦外之音 )

“ 哦,不要讲时事,我们听得多了。”(妈妈说)

“ 观众都是谁?”(查理舅舅问)

“ 噢,像我一样的女人,大多是家庭主妇。”(妈妈回答)

“ 这种城镇女人都很忙,在大城市就不一样了,城市里到处都是女人,比如失去了丈夫的中年寡妇,她们先前的丈夫穷尽一生累积财富,然后他们故去了,留下一大笔钱给他们愚蠢的妻子,这些没用的女人做些什么呢?她们出入最豪华奢侈的酒店,吃喝玩乐,挥霍度日,花钱如流水,没日没夜地玩乐,浑身都是铜臭味,唯一可以引以为荣的,是她们的珠宝 — 可怕的,衰老的,肥胖的,贪婪的女人。” ( 查理舅舅继续说,他的表情很冷峻,只是不停顿而自顾自地说着话。镜头逐渐向他漠然的脸上推近,从近景到特写,压抑感越发增强 )

“ 但她们是人啊!活生生的人啊!”(小查理的质问打断了他的叙述,她的语调里含着悲愤。此刻的对话,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懂)

“ 是吗,她们是吗,查理?她们是人类,还是肥胖的、苟且偷生的动物,嗯?动物变得又老又肥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 然而他只是轻轻转过头,将自己的脸面向镜头,冷冷反问道。观众的目光和他的眼神在此刻对视,第四堵墙被打破 )

“ 可别在俱乐部里说这些!你会被揍得鼻青脸肿的,那位好心的波特太太也会去,她跟我打听你来着 ...”(妈妈好心地劝说道,同时提起另一位小镇上富裕的独身中年女人、对查理舅舅青睐有加的波特太太。她会成为下个无辜的羔羊吗?留下悬念)

( 3、为了避免有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身份而暴露,查理舅舅打算在第二天早晨离开圣罗莎。在饯别晚宴上,不舍得和弟弟离别的妈妈追忆起两个人儿时相伴的成长经历,她和弟弟的自幼分别,以及自己早早结婚成家后失去的个人生活,小查理也触动地哭了。妈妈的话,道出一些那个时代的、作为家庭妇女的女性的哀歌 )

( 4、查理舅舅意欲在离开小镇时谋害小查理,不料在两人的搏斗中反而送掉了自己的性命。小查理知道妈妈对从小一块长大的舅舅姐弟情深,接受不了他其实是个凶恶的罪犯的事实,所以没有和妈妈说出事情的原委。小镇上的教堂中,人们追念着他。小查理的男友、警探杰克也赶来陪伴安抚她 )

“ 杰克,很高兴你能来,如果没有我认识的人,我无法面对这一切。我知道很多,但不能对你说。”( 小查理的语气和表情带着忧伤 )

“ 我明白。”

“ 他觉得世界是个可怕的地方,他从来没有快乐过 ... 他不相信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他似乎很讨厌他们,他憎恨整个世界。你知道的,他说过,像我们这样的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小查理用伤感的语气轻轻说道,她的内心情感很纤细,带着对舅舅的悲悯,尽管他曾经想百般谋害她,电影的立意得到丰富。也许,她也想起了自己曾经对他付出的热烈的情感。借用某位友邻短评里的形容,她完成了带着痛苦的成长 )

“ 好吧,要说起这个世界的话,那也不是那么糟糕,只是有时需要多多观察,它似乎时不时地会变得疯狂,就像你的舅舅查理。”( 究竟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呢? 杰克用温和而不失深意的话宽慰和回答她 )

 4 ) 一个悬疑片的好范本:隐晦而又循序渐进的手法

《辣手摧花》讲述的是查理舅舅到加州的姐姐家做客的故事。查理舅舅来到姐姐家中拜访,被原本一直崇拜他的侄女发现他似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察觉到他似乎就是报导中的杀人犯,接着侄女也发现了原本满脸微笑,和蔼可亲的查理舅舅也有险恶的一面。

整部电影用了很隐晦的手法,逐渐的向观众展现查理舅舅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查理舅舅在姐姐家拜访是观众肉眼看得见的明面上的故事主线,而一个还没抓到的杀人凶手是整个故事背后的主线。

某一天查理舅舅去到小查理父亲Joe的银行开账户,在柜台和Joe开起了不合时宜的“挪用公款”的玩笑,让在场的人都听到了;在走之前又开了一回“Joe在几年内可以坐上现在经理的位子”的玩笑,让经理听到了。这两个玩笑使得在场的人无比尴尬,也使得听到这段对话的观众觉得这些无关紧要的对话显得既没有礼貌,也很不合时宜;只是因为开玩笑的对象是亲戚,并没有多说什么。

又在某一天的晚餐时间,查理舅舅突然称赞起小镇的生活,说小镇里的女人们总是很忙很勤快,而城市里被宠坏的女人既愚蠢又没用,只知道挥霍。一段带着厌恶的独白从他口中说出来:

《辣手摧花》中舅舅查理有关“没用的女人”的独白

这段话使得小查理感到气愤,反驳道:“他们是人啊!活生生的人啊!”查理舅舅却反问道:“是吗?他们是吗,查理?你认为他们是人类,还是肥胖而又气喘吁吁的动物?过于肥胖而又上了年纪的动物会落的什么样的下场?”

这一段奇怪的讲话,表达了查理舅舅对这些中年女人带有深刻憎恨的内心想法;如此将女人贬为动物的疯狂言论也间接的表现出他的人格有一点极端,让人不禁有些胆颤。查理舅舅在说这段独白时,眼神呆滞,像是在和自己说话,更像是在抒发灵魂深处的想法,逐渐推进的镜头也配合着独白,让观众接近查理舅舅的内心。直到小查理插话,镜头停在查理舅舅毫面无表情的脸上,查理舅舅看向小查理,那一眼充斥着麻木与无情,这冰冷的一眼也是对那些“无用的女人”的厌恶,丝毫不怜悯。

查理舅舅看向查理,面无表情

而在前一天夜晚,小查理在图书馆查到被舅舅查理撕毁的报纸部分,发现最近一名遇害者的名字缩写和查理舅舅送的戒指上的名字缩写相同。而餐桌上奇怪的对话,正是已经察觉到不对劲的小查理加快确认舅舅查理是凶手的过程。这个场景有着推动故事走向的作用,使得观众感觉到逐渐接近了真相,独白也从侧面隐晦的表现出舅舅查理很大可能就是凶手,而又不需要生硬直白的说出来。由于查理舅舅在银行开过玩笑,使得这样“过分的玩笑”在姐姐家人眼中看起来很平常,只有小查理在这过程中不得不痛苦的接受着事实。

在查理舅舅发现小查理似乎知道了些什么,但是在从侦探那里知道结案之后,查理舅舅依然想要除掉小查理。导演希区柯克就用了一种进阶手法来展现查理舅舅险恶的一面。第一次,小查理在后院楼梯绊倒差点跌下楼梯,查理叔叔出现在楼梯下,却没有上前帮忙,而是逃走了。这个场景虽然只有小查理被绊到,查理叔叔看到,查理叔叔逃开三个动作;但是这个场景却间接的表达出查理舅舅就是设陷阱的人,也推动了观众了解查理舅舅下一步的目的。

查理舅舅出现,看到了小查理在楼梯上绊倒

查理舅舅没有帮忙,选择了逃开

第二次,希区柯克很直接的告诉观众,是查理舅舅将车库里的车启动,又拔了钥匙,并指使小查理去到车库。还好被经常晚餐时间来的贺博发现了,查理舅舅并没有得逞。第三次,查理叔叔干脆直接在开动的火车上动手,这是最直接的一次,也将故事推向了高潮。这样渐进的手法推动故事走向高潮的同时,查理舅舅险恶的一面展露无遗,观众也越来越接近相同的结论。

然而,到故事的最后都没有很明确的指出凶手到底是谁。从电影的开头,两位西装革履的男子跟踪查理舅舅;撕毁报纸上的新闻;来到加州,格雷厄姆侦探也调查他;格雷厄姆侦探提及已经结案,查理舅舅十分高兴;到最后想要杀死知道他秘密的小查理。从这些剧情看来,查理舅舅就是凶手。这也是导演高明之处,不需要明说,每条线索都将观众引向他想要的结果。

(但是个人喜好的角度来讲,并不是特别喜欢看这样的结局。故事的结尾不是完全的明朗,总感觉胸口憋着一股气散不开。不过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为什么会叫做《Shadow of A Doubt》的原因了吧。直到故事结束,观众的心中还是会蒙着一片薄薄的雾,还是会有一个依然散不去的'doubt'。)

 5 ) 取名没经验……辣手摧花碎碎念吧

听名字很久了,曾记得的标签一个也不剩,全靠名字猜,观影体验算是不错。

开篇以为男主被人追杀,所以很是为他着急,看到女主他们家的时候想,怎么会这样,不怕把危险带到亲人身边么……再后来,发现女主好像幻想得太厉害,但那个时候说不定就是这样的女主惹人爱呢?(原谅我脑残小言看多了)嗯,女主看着傻傻的,说不定最后香消玉损了呢?既然查理叔叔坏坏的样子的话……

然后,然后我就被查理叔叔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的想法吸引了,他对小查理的表白(嗯,我就叫那表白)其实有点无动于衷,但是并没有显得很困惑,很有一种带着秘密的感觉。然而我们的小查理就是喜欢这样的神秘啊啊啊,然而一激动就抓痛别人的手这好像是坏人的套路,小查理居然瞬间被哄得很开心……果然还是要挂的

心疼我自己,看着这个坏坏的查理叔叔,本以为他很帅很酷很有心机,可是因为记者的事几次失态,也不顾姐夫的感想开任性的玩笑,没搞清楚女主知道什么一慌就直接告诉了很内核的东西,知道同伴死了之后又得意忘形……果然是我悲情反派的故事看多了吧,对坏人的要求太高了……

一开始我以为女主傻傻的,但是看到她真的就半夜跑去找报纸的时候我就蒙了,我觉得我大概是爱上她了,一双高跟蹬得可好了,长裙直到脚面看着腿好长好长的。嗯,我一点也不想分析女主心态,默默地被带着慌得小心脏一颤一颤的(嗯,就是我默默注册豆瓣并且写这篇的原因,好奇怪的感觉啊,我一定是爱上女主了),总有一种下一秒就会被查理叔叔抓住的感觉!一直慌到第二天晚餐,小查理终于还是没忍住,吼了她爹和他的小伙伴……让某人发觉了不对。冲动是祖传的……

女主她爹和他的小伙伴也是可爱,每次见面都会讨论谋杀,明明杀人犯就在身边,也不知道坏查理是怎样评价这两位的。

片中似乎有两次,坏人查理表达了他愤世嫉俗的想法,啊,贪婪愚蠢的富婆,会坏事的女人→_→让我一下没忍住想这是否是童年创伤,但是和姐姐关系这样好,不应该啊?原谅我对后面说出的小时候的事的无视……

哎,总之,这种好像能想到什么但是又不能印证什么的感觉。也是我想要记下来的感觉之一。然而我也不知道怎么描述,只是突然想起江户川乱步,福尔摩斯这些东西。大概是并不能从一个人做了什么判断他的过去的感觉……

然而江户川乱步某篇特别短小的好像挺不错的啊,题目不记得,情节只记得一个人被关在箱子里,箱子不小心被人从外面锁上了,然而这个人用爪子挠箱盖……因为窒息所以挠箱盖……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就这样吧

总之,挺怀念这种不需要分析人物就能被带得心怦怦跳的感觉(~˘▾˘)~

 6 ) 令人提心吊胆的惊悚片

这可能是希区柯克悬念最少的一部惊悚片了,但这并不影响它仍然令人提心吊胆。

希区柯克的电影学术概念太多了,这部片子是一个客体以及双重性的代表,而且是一个标准的希区柯克模式,宁静的小镇,美好的背景,不可告人的秘密,希区柯克式结局,是他个人作品的经典。

片中女主的设定存在问题,也是所有矛盾的源泉,可是女主天生丽质,但却能力不及,这个看脸的世界,还好是一个惹人怜爱的可人儿,要是换个难看的或者有点心机的,故事也就没那么复杂了。

 7 )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辣手催花》(影评)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举世公认的“悬念大师”,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举重轻重的地位。1939 年应邀去好莱坞,次年拍摄的《蝴蝶梦》为他赢得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他一生共导演并监制了 759 部电影,300 多部电视系列据,故事的主题大多是紧张、焦虑、恐惧窥视等,悬念迭起,情节曲折回旋,引人入胜,这与他年幼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希区柯克曾讲述,五岁时父亲被警察带走的故事,自己被警察扔进小房间,异常恐惧。美国电影协会所评出的“百年百大惊悚电影”中,希区柯克有 9 部名列其中,3 部作品位列前 7 名,包括第 1 名。(1)

在希区柯克的作品中,悬念通常有许多种表现形式。他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占据观众的内心,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通常会采用主观视觉拍摄,让观众站在角色的角度,让他们与角色一起经历,一起感同身受,对角色产生心理认同。《辣手摧花》是希区柯克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故事发生在美国北加州圣罗莎小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女孩小查莉不满足于现有的平淡生活,她渴望与外部世界产生连接,做一番事业,这时她极度渴望事业有成舅舅查理突然现身,给予平淡无奇的生活一丝调剂,给她一些人生的指引。正当她欲发报给舅舅之时,收到舅舅发来的报文。她深信自己与舅舅之间有着某种默契,慷慨大方的舅舅送给她一枚宝石戒指,原本亲密的关系更加深一层爱意。酷爱读书的妹妹并未对此表现出太多的热忱,她仍然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小查莉的父母跟她一样,对舅舅的到来分外开心,作为母亲唯一的弟弟,查理舅舅十六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闯荡,衣锦还乡令人感概。直到一天,两个假扮报社记者的侦探计划采访小查莉一家,把他们当作典型的美国家庭跟踪报道。不料刚从房间出现被拍照的查理舅舅顿时失态,大发雷霆,令小查莉和母亲大为不解。在其中一个与她交往的侦探口中得知,舅舅极有可能是报纸和电视一直追踪报道的谋杀梅丽寡妇的凶手。自此,小查莉陷入两难,面对可能是谋杀犯的舅舅的难以置信和极度恐惧的心理,她同时无法预测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后会如何。她需要一步步求证查理舅舅是否是真凶,同时需要防范他,直到最后肯定他是真凶,以及要如何摆脱他的陷害和纠缠都深深牵动着观众的心。这部片子的主题和故事线辨识度很高,精妙处在于用导演的视觉跟随主角小查莉一点点去推测、找线索、最终求证结论,以及如何克服挣扎和恐惧的心理。

谈希区柯克的悬疑片,就不得不提及“麦格芬”---- 驱动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情节手法。他认为,很多观众观影只注重内容是不当的。他说,在一部好的片子里,导演想让观众感受到自己放在电影中的各种情绪,并跟随角色一一去体验,用导演或角色视角去找到暗藏在故事中的玄机,即悬念。只有观众高度投入情感,才能获得最佳观影体验。《辣手摧花》里的麦格芬即是查理舅舅是否是谋杀犯。希区柯克深信电影技法和精巧的设计可以带动观众的观影体验。

影片的开场,警察与查理舅舅的追逐戏暗示了查理舅舅犯罪的嫌疑,观众通过导演视角已初步得到暗示。接着是小查莉一家的日常家庭生活展示,看似无意,实则是导演用心营造的氛围,为发现和揭示查理舅舅的谋杀犯身份铺垫。影片中许多看似次要的元素,均塑造了与谋杀案相关的悬疑气氛,比如查理舅舅送给小查莉的带有字母的戒指、餐桌上弟弟妹妹的表现、父亲好友拜访时手上写着“犯罪(crime) "的杂志封面、查理舅舅偷偷藏起剪下的谋杀案新闻报纸一角、面对造访的“记者”大发雷霆等。

希区柯克强调好的作品除了故事的主题引人入胜,还要有好的组织结构,即形式。影片中,晚餐场景的那一幕戏极为关键,希区柯克通过小查莉与舅舅的生动对话和摄影技法上的运用,制造出极为紧张的气氛,将冲突加剧。这一场景也即是小查莉一步步证明舅舅就是杀人凶手的过程。首先通过舅舅的恶毒独白----“这些妇人,这些没用的女人,他们做些什么?在旅馆,在最好的旅馆里,你们每天可以看到几千个这种女人。她们把钱喝掉、吃掉、打牌输掉,整天整夜玩乐。满身铜臭味,只会炫耀珠宝。这些可怕......肥胖、人老珠黄、贪心的女人。”---- 表现一项风度翩翩的舅舅开始失礼。听到这些话,小查莉反驳道,“但她们还活着!她们也是人!” 这一刻,观众对小查莉对于舅舅的恶毒所展现出的人文主义素养并不吃惊,因为通过导演在前面展示家庭生活的戏中就埋下了心里伏笔。查理舅舅不依不饶,继续说道,“她们是吗?她们是吗?查莉?她们究竟是人,还是肥胖、气喘吁吁的动物?又老又胖的动物会有什么下场呢?” 查理舅舅在小查莉以及其他人的眼神中意识到,自己似乎失礼了,又转而微笑,重新变得温和起来。通过查理舅舅恶毒的语言、神情,小查莉似乎窥得了舅舅内心深处对贵妇的深刻憎恶,带有偏执的人格倾向,不经令人胆寒。除了对话,希区柯克还运用镜头语言来刻画人物和制造紧张情绪。当查理舅舅开始讲话,在艾米的镜头之后,接着是小查莉不安地看着舅舅的简短镜头。当舅舅继续恶语相向地批判之时,镜头缓慢向前推移,这组镜头将查理舅舅的愤恨全然展现,观众也随着镜头一起窥视他的心灵。小查莉打断舅舅的话,镜头并未转切给她,她的声音爆发留在画面外,更加突出查理舅舅的冷血与愤恨。当查理舅舅微转头,似乎对着镜头说话,一个极具震撼性的大特写镜头呈现。直到这时,观众仿佛与小查莉合体,与她感同身受,看到了查理舅舅脸上的愤恨。同时,室内布景也颇值细致研究。查理舅舅坐在主桌位置,这一细节暗示了他在这个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也给小查莉在发现舅舅是凶手后加剧了心理负担。冲突进一步升级----小查莉与舅舅之间的,以及她内心深处的对世界与人性的认识的转变。小查莉通过这一重大发现有所成长。

好的悬念一定要有对比。希区柯克说,《辣手摧花》是他让角色融入场景的唯一一次,这也是他把这部影片称为他最爱的作品的原因之一。在希区柯克以往的电影中,大部分是搭建场景,并非外景实拍,而《辣手摧花》是真的小镇生活。罪恶潜伏在平静美好的小镇里,这与希区柯克以往的悬念建置大相径庭。

在希区柯克的主观摄影风格中,镜头语言和剪辑在这部影片的悬念构建上同样功不可没。

他擅长用长镜头制造悬念和戏剧性,用于暗示角色当时的感受。小查莉为证实舅舅是凶手、前往图书馆找线索证据时的长镜头暗示了小查理的忐忑、极度恐慌的心理。然而,在这幕戏中,从第四个镜头开始,镜头开始变的短而迅速,跟前面一组长镜头构成并置。当后面镜头越来越短时,观众的心也紧随小查莉一起焦虑万分,想要尽快获取资料,证实自己的疑惑。

观众的眼睛必须关注角色。《辣手摧花》的开场,希区柯克用平行视点引入两位主角,小查莉和查理舅舅,六个镜头中查理叔叔均在画面的右边,小查莉的六个镜头中均在画面的左边。推轨摄影使得这个开场惊艳无比。

多处的俯拍、仰拍镜头同样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影片中,查理舅舅被捕时,希区柯克选择了俯拍镜头以突出效果。他说,“这似乎表明我们在迷宫的上方,你可以看到出口也能看到那些尝试阻止他逃离的人。”这就是典型的导演视角,让观众更多的参与情节。当小查莉在图书馆的资料里,发现一篇相关的报道上受害者的名字恰好是查理舅舅送给她的戒指上的首字母。这里的一个俯拍广角,将小查莉的脆弱、孤独和恐惧暴露无疑。当小查莉支开父母和查理舅舅参加演讲晚宴时,她给侦探打电话的场景,希区柯克用了一个透过楼上扶梯的俯拍,将小查莉再次从罪犯舅舅手中死里逃生的恐惧和焦虑直观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样,仰拍镜头也可以表现角色的焦虑不安。查理舅舅意识到小查莉知道他就是凶犯之后,在自己房间来回踱步就是一个仰拍镜头。在这个镜头中,只有腿脚出现在银幕上。来回踱步,皮鞋踏在地板上的声响正是查理舅舅的焦灼不安。查理舅舅听到路人议论最新的案情进展,得知凶手已找到时,他雀跃地上楼,直到他意识到自己的反应太过激烈不妥而突然停下,缓慢转身,不情愿地看了眼立在原地的小查莉。这一镜头暗示查理舅舅知道小查莉依然认定他是凶手。观众通过仰拍镜头与小查莉一起再次证明查理舅舅是凶手的反常之举。同时观众也跟随导演的镜头从查理舅舅的角度,转过身,看到楼梯下立在原地的疑惑的小查莉。他将想法注入镜头,将悬念揭示给观众。

希区柯克对剪辑的运用也是为了引起情感反应,坚持用视点剪辑,将想法注入角色内心,而不是用旁白来做毫无新意的解释。

《辣手摧花》有迷人的女主角小查莉和富有魅力的反派查理舅舅。中所周知,希区柯克钟爱窈窕美丽、气质出众的女演员,他常为自己的电影选择性感的金发美女。饰演小查莉的女主角特蕾莎.怀特气质高雅、窈窕温柔,与凶手查理舅舅凶狠冷血、高大壮硕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当小查莉与查理舅舅每一次在镜头中单独相对时,反差极为明显,使得喜剧张力更甚,以至于出人意料的结局中,小查莉失手将查理舅舅推进铁轨,观众依然对她的”辣手“行为表示理解,并宽容她的这一罪责。作为反派的舅舅查理充满魅力,并非以往影片中的凶恶形象。他的风度翩翩、侃侃而谈,都与谋杀犯的形象相去甚远。正是因为这样的魅力设定,才使得观众更易理解小查莉最初对舅舅的喜爱、家人对舅舅的尊崇、以及小镇人民对他的褒奖和赞誉,更是与他冷血的杀人凶手形象形成反差,加剧冲突。正如希区柯克所言,“如果他没有一点魅力怎么能接近他的受害者?”

想要杀人灭口的查理舅舅反被自卫挣扎的小查理失手推下铁轨,这个出人意料之举给了这部电影不落俗套的结局,悬念大师到电影的最后一刻给了观众又一个惊喜。

 短评

一如既往的希氏在一早就把凶手告诉了观众,虽然悬疑和犯罪元素不少,但仍感觉这部片的讽刺性更强,包括对舅舅这一形象的反差性塑造,以及结尾的悼念词等,甚至死在自己外甥女手上这一幕也颇具戏剧性

6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1943年Santa Rosa树影婆娑,黑白影像映得阳光更盛大地更热。无法不去想象同一时候地球另一边安妮·弗兰克却缩在阁楼里,梳着同样卷发渴望站在阳光下的样子。Uncle Charlie 结尾前都没有动作线,有点乏味,但这一家五口每个人物不论大小都拿得出手,Ann尤其讨喜。

10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还行

辣手摧花花无恙,花摧辣手手空亡。

14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偶像崩塌全纪实。下火车时笑脸相迎,送火车离去时求之不得。杀人犯也渴望家庭的温暖,但他却再也不具备与大家坦诚相待,推心置腹交流的资格了。

15分钟前
  • 不知叫逗拌还是痘办
  • 还行

【B-】有好几个别出心裁的推镜比较有意思,整体感觉比较一般,结果居然是希区柯克本人最满意的电影。另外看了才知道斯托克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17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辣手摧花,花不死;辣手摧花,花开更艳。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查理作为原本平庸的客体,被机缘赋予了崇高客体的华彩,拥有了冲淡庸常的寄托身份(外甥女、姐姐乃至小镇居民),也是成就影像张力与魅惑的核心要素。其符号位置经历了至善至恶的悚然变位,这种变位是飘忽暧昧的。由于其正面形象蛊惑人心,很多观众直接绕过道德评判,热切企盼辣手摧花的成功实施【8】

26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需要指出的是:这片在烂番茄的评分里非常之高,高到不可思议。也许是因为它非常的“美国”?

29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人物和剧本都很厉害,从前的作品生在从前的时代,命运奇好,不会觉得有任何幺蛾子来摆动你。演员们也很有默契感,全片呈现在一个调性里。uncle 查理的故事被很多类型片沿用,在层层递进上,还是这个最沉得住气。

30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开场镜头从查理的中景摇到床头柜上散乱的钞票,就已经定下了基调。而当查理来到了姐姐家,视角又是从小查理展开,这样悬念就得以保持,查理给一家人送礼物的时候,他和小查理的关系可以说非常暧昧了,一个镜头从小查理和侦探反打到叔叔上楼并回头望,所以他多次对小查理下毒手,除了灭口很难说没有嫉妒

34分钟前
  • 🌵🌵
  • 推荐

使用了许多“2”的概念和意向来突出两个查理的镜像关系。

3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希区柯克帮选电影课的外孙女写一篇文章,关于他最喜欢的电影之一——《辣手摧花》,但是只拿了个C。“呃,对不起,”他说,“我尽力了。”

3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希胖接受采访时曾说这是他最满意的一部作品,简单剧情经过精彩建置而变得有声有色。经典好莱坞的译名真是不错,其实辣手的主人不仅是查理舅舅,也是自恋投射的主体小查理。在弑杀/复仇的过程中,她完成了痛苦的成长。一家人各自奇异有趣。

4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犯了罪。仿佛看见镜子里的自己,露出了邪恶的笑。悼词里说,他是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而只有我知道,他离恶魔只有一步之遥。不,他就是恶魔,而我,才是那个恶魔身边的人。

42分钟前
  • 子戈
  • 推荐

观众知,人物不知,小镇疑云。Young Charlie的人文关怀和追求让全片充满情。Two Charlie的二元镜像,Merry Widow舞蹈的影像叠化,火车站的浓烟冲天,YC的楼梯投影,Last Scene火车谋杀Uncle Charlie掉入火车轨双火车并行,都很希区柯克。

46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至今看到的最复杂的希氏作品之一,弱化了悬疑和惊悚的表层,却包含了极强的社会剖析性,每个角色都有对应的社会角色体现,剧作极度丰富过程也是相当精彩,以一位理想主义者和反社会人格的交流和博弈引出诸多思考,几段精彩的餐桌戏调度被载入教科书,伟大程度可见一斑。

48分钟前
  • TWY
  • 推荐

小镇杀机啊。挺不错的,期待朴赞郁的斯托克能有新演绎⋯⋯

4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赞!室内戏不少但却很精彩,平缓却逐渐有力的惊悚气氛在最后火车上寥寥几个镜头中瞬间爆发后戛然而止,留下心有余悸的观感。片中两个破案故事迷一直在旁边研究怎么不留痕迹杀人好有趣,就像Wes Craven在《惊声尖叫》里面玩自我解构。

5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谁让美国没有法制进行时

56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在希区柯克电影里,这部很难得的安插了不少笑话,像规矩的爹总跟爱好侦探小说的朋友讨论怎么杀了彼此,多话的书呆子女儿,有计算癖的小儿子,当妈的说弟弟被宠坏了,镜头马上转到她瘪嘴的小儿子身上,要笑死。至于主线,挺无聊的,电影里有些美国繁华街景的空镜,被拜访的一家人也堪称小镇中产的典型,属于希区柯克对美国梦系统的小小讽刺,男主角作为瞄准有钱寡妇的连环凶手,前半段用些零碎线索营造了他的威胁性,但后半部分真相揭发出来以后剧情组织的很费劲,男主暗害外甥女的表现弱智,那个来调查的侦探角色除了功能性外,和女儿的恋爱来的莫名其妙(不过这倒是让观众期待他最后救场,而实际没有的设定是希胖对观众的小戏弄吧),女儿发现崇拜的舅舅乃是真凶后没什么应对,按理说,后半部应是舅甥之间节奏紧绷的对决,但这个期待希胖显然是满足不了

5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