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大有福

喜剧片中国大陆,韩国2008

主演:范伟  程淑波  贾瑟  田雨  张永岩  赵乃旬  张珂  张翊  张继波  

导演:张猛

播放地址

 剧照

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2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3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4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5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6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3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4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5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6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7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8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9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2:05

详细剧情

东北某小镇,当了大半辈子火车修理工的大耳朵王抗美(范伟 饰)光荣退休。王本身患有气管病,老婆患病住院,儿子大军整天不务正业,女儿小萍跟丈夫春洋的婚姻也出现问题。虽然很多人说他耳朵大有福,生活美满,但时下的现状仍让他愁眉不展。拿着比原来少了一半的退休金,王总觉得心里没底,于是他开始琢磨找点儿事干。不过老王出师不利,老婆的病友给他介绍一个网络商务的工作,可没曾想竟是个传销组织,刚加入没多久便遭到警方取缔。在此之后,他又跟擦鞋女工、倒骑驴蹬车工、广告促销员、二人转演员、自行车修理工等各类手工艺者讨教赚钱之道,由此开始了自己别样的退休生活……

 长篇影评

 1 ) 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

 电影一开始的音乐,就不是“配乐”。退休欢送会结束后的一片人去楼空、杯盘狼籍中,一个推拉镜头里出现了台上的卡拉OK小电视,镜头移开20秒后,这个小电视特写画面再次短暂切入。这“反复一次”是“语法”上有意识的强调,让观众明白,那是一首已经没有人唱的过时的卡拉OK曲。小电视特写之后紧接着切进来一个剩茶特写、一个乱糟糟空荡荡的室内大全景以及一个服务员熟练地一左一右泼剩茶的镜头。几个看似无用的过场交代镜头,但是在声音的配合下,这一“无人卡拉OK”、“人走茶凉”的情境却一下子将主人公刚刚退休的心情、状态以至整部电影的氛围烘托了出来。类似这样,运用某种程度上的声画对位,以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张力带出更多“附加”的深长意味的例子,这部电影里比比皆是。
  《耳朵大有福》中最关键的也是作为全片枢纽的一个音画对位处理,是各种有关红军长征的“声音”与画面上范伟退休最初几天走过的无比艰难的路(另一种心理意义上的“长征”)之间既极为生活化又有着丰富隐喻的对比。
  “长征主题”第一次出现,是开场不久领导与王抗美的对话,被问及退休后干什么时,王抗美说自己曾是铁路局宣传队演出《长征组歌》时的领唱,退休后就去给公园里的老年合唱团当团长。场景转换之后,当王抗美夹着“光荣退休”的镜子、推着破自行车从桥上走过,心情复杂地看着桥下自己无比熟悉的车站、铁轨和机车时,一个狗贩子跑过来,以赞扬他“耳朵大”为名推销小狗。他们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开场字幕在富有肌理感的铁路桥护网上显示,与此同时,响起了那首雄壮而俗套的《欢送进行曲》。紧接着是王抗美夹着镜子骑车的镜头,以微微有所变化的角度不停地切换(有点类似《谍影重重3》的剪辑方式),但除了环境在变,画面其实始终是一个骑车人和一面镜子,而字幕就上在这画面上。《欢送进行曲》提示了主人公一段新的“路程”(长征)的开始,就好像他要动员起自己身上全部剩余的能量,去投入一项新的“运动”。而这一属于退休工人余下的生命时光的特殊“长征”,并不是以一条奔向终点的长路的方式呈现的,反而更像是镜头剪切方式所暗示我们的,人生最后的这段漫漫“征途”,不得不以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方式来渡过。

 退休的王抗美经济上顿时拮据起来,在卧病的老伴劝说下,他准备请混得不错的女婿(“姑爷”)吃顿饭,让他们补贴点家用。为此,王抗美来到朋友的小店兼网吧买酒。他熟练地自己泡了方便面,与此同时,旁边的电视机一直在放着连续剧,声音清晰可闻。很快你就会发现,那是前两年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长征》。又是“长征”。又是电视机的声音造成的某种“画外音”效果——在影片此后的发展中,你会发现电视机(包括类似的电脑)及其发出的声音,简直成了某种不可或缺的构成、推动情节的要素,并且不断用这些声音中与影片情节貌似不相关的“内容”,制造与画面之间的反差,为影片增加了很多“阅读趣味”。
  在《十送红军》那优美而略带凄凉的音乐声中,王抗美默默地(面容颇为“坚忍”地)泡方便面作晚饭,并不时瞅两眼电视——这提醒我们,他还是从前那位《长征组歌》的领唱。仔细看去,他是在为老伴送饭用的保暖瓶里泡面,用老伴的那点剩菜,如鱼骨头什么来做“面浇头”,而此时,旁边的电视画面上,恰好是刘少奇背着一名红军战士过草地——多么意味深长。那两句有机会成为经典台词的自况也是在这里说的:“这时候喝酒啊,就是新闻联播就酒,国内新闻喝一瓶国际新闻喝一瓶,剩下两瓶重播时候喝。”“咱(抽烟)抽的不是价钱,咱抽的是信仰。”当王抗美因为“毛主席爱抽这个”而买“大前门”(其实是为了省钱)时,电视机里正好响起“毛主席”的声音,他在说:“是为了革命大局啊……”这不由得你不想起东北老工业基地那千千万万“为了大局”而被迫下岗的工人,范伟的这个角色,恐怕还是里面相当幸运的吧,能一直做到退休。当王抗美吃完面,一边结帐,一边要跟店老板换一张涂着周杰伦名字的一块钱纸币时,电视里传出的是朱德的声音:“你要多保重啊,恩来的病啊……”然后深情款款的音乐逐渐发展到高潮。王抗美家有病妻、经济拮据、茫然无措而又不愿认命的处境,再一次被巧妙地烘托了出来。
  影片中段,王抗美骑着自行车跟在装了音响的人力车后面,喇叭里放的歌,是《万水千山总是情》——这可以被看作是在提示某种“新时期、新形势”下面貌大变的“新长征”。果然,来了兴致的王抗美要求和车夫换车骑(实际上他想考察一下自己做这一行挣点花销的可能性),结果在郑秀文《眉飞色舞》的强劲节奏伴随下(注意这依然不是“配乐”,而是从车上的音箱里发出的),他恶狠狠地骑了一大段,而用以表现这段骑车场景的镜头语言非常丰富、剪切得非常流畅。“你说我要中间不必停留/你说我要一转头再过来/男的女的都不要再等候/自由自由现在就要自由。”这不也正是“征途”中的王抗美所奢望的吗?那越来越困扰他的重负和束缚,尽管他表面还在镇定自若地忍受着,但内心深处不是有着越来越强的“反弹”的渴望,渴望能一朝解脱吗?从这儿开始,他在影片最后的(小小的)爆发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然而王抗美的“实验”终究是失败的,无论是搞传销、骑人力车、擦皮鞋、组小乐队为人促销,还是去戏班子“面试”。“面试”时影片已经过了大半,舞台上在演的二人转,唱的是一家人的和和美美,“我女儿赛天仙”之类,与看得津津有味的王抗美自己家里从兄弟到子女乱得一团糟的境况恰成对比。王抗美投入而沉醉的笑容里带着辛酸。来到后台,面目可憎的戏班子老板要他试唱,他于是唱了——毫无疑问地,又是《长征组歌》。这时候,背后舞台上传来的是戏曲铙钹的敲打声,由慢渐快,与王抗美急于表现的心情相配;王抗美站定,开始酝酿情绪的时候,传来的则是念白“本人姓关名羽字云长”,又把一股酝酿中的豪气、回忆中的自得给很好地衬托出来。“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王抗美声情并茂的朗诵和歌唱,甚至感动得自己热泪盈眶。无疑,他在唱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困厄,自己的挣扎;在那一瞬间他甚至获得了某种红军战士般的激情和能量,要去冲破这一切;但现实终究是残酷的,唱到高潮处,他戛然而止,“整不动了”;如同在生活中四处碰壁一样,他连唱一唱“长征”都不行了;在这最让人心酸的时刻,背景音乐响起的却是欢快的舞曲——他,不正是个被时代抛弃的人吗?
  结尾处,王抗美依旧骑着他的破车,在夜深人静空无一人的大街上,高声唱着《长征组歌》:“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他唱得那么投入,声音却越来越空洞。一个渐渐拉远的带点广角的长镜头,让街道更显空旷与凄清;在歌声渐渐消散、人影渐渐模糊的时刻,响起了汽笛和列车疾驰的声音;这声音与跨越街道的巨大宣传横幅“塞外江南流光溢彩 边疆古城画意诗情”以及两侧华丽的路灯,又交织出一番别样意味——时代飞速前行的车轮、小城镇的疯狂发展以及这一背景下人的命运的模糊不清,等等;而这时候,银幕开始转黑,片尾字幕闪现,雄壮而俗套的《欢送进行曲》再次响起……

 2 ) 第一次在豆瓣上评电影,献给《耳朵大有福》~~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遍实在深夜看的,困顿之中还漏掉了很多小细节,当时看完对电影里声音与音乐的印象很深刻。今天看了第二遍,很多细节都在我脑海中放大了。首先,电影的开头,是一个气氛本应该很热闹感人的欢送会,满地满桌的狼藉,然而,导演却选择了它散场后的狼藉,落寞来开头,而不是表现它的热闹,“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就是这一刻的写照。而狼藉落寞的背景下,王抗美师傅一个人默默的抽着烟,镜头转过去,他的脸上带着憨憨的微笑,那笑容里有对刚才盛况的回忆与留恋,有散场后的落寞与小小的失意。一面光荣退休的镜子,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乐曲导入了影片。从王抗美师傅在电影中屡次提到的年轻时唱主唱,以及精心准备女儿女婿和自己的退休茶话会,可见退休对他意味重大,是他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在心里,他很重视,他希望别人也能很重视......然而,茶话会上的不欢而散和不被尊重,他饱含怒气的失望,掀翻了桌子......郑重其事的挂起那面镜子,意味着他郑重其事的告别他的“革命生涯”,来迎接他未知的下一个革命生涯。
   他用自己的憨厚,朴实,善良,坚强,爱,支撑着温暖着他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然而他却是最孤独的,他像一个最孤独的战士,和操蛋的生活战斗。他的内心有着像海一样深的深情,对妻子,对儿女,对父亲,对同事,甚至对生活,却没有条件,也没有人愿意坐在他身旁听他诉说,甚至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感知到去珍惜去呵护他的深情,即使有个老友在酒桌上帮他分析电脑算命,宽慰了他,但听到老友自己“安度晚年”的诉说之后,他还是只字未提自己,对比效果让人心酸。
  在二人转剧场上的高歌,他声调激昂,眼含热泪,最后唱不上去了,他看似潇洒的抹掉了自己的眼泪,一句“整不动了”,和快镜头退去的剧场老板,这告诉他不被接受,他的长征组歌也不被接受,告诉他他真的老了,《长征组歌》也真的老了......他痛苦,委屈,甚至愤怒。《长征组歌》以及何其有关的所有记忆,是他最简单最崇高的生活信仰。
  妻子的病,生活的拮据,谋生的次次碰壁,碰上的种种琐事与种种操蛋的人,儿女的不如意与不成器还有不孝顺,父亲的委屈,对弟弟与弟妹愤怒,一步步,一层层,终于到达了他的上限,在与一个路人的纠葛之后,他爆发了,他骑上自行车追赶的不是那个路人,他追赶的是他被步步蚕食的梦和自尊!“砰”一声,他摔倒了,仿佛梦又碎了,生活又一次拒绝了他的抗争;送饭的暖水壶碎了一地,碎片在夜里清冷的夜里闪闪发光,又像他碎了一地的希冀生活的那个梦,虽然碎了,但还是闪闪发光。
  他躺在冰冷的大地,慢慢起身,来到修车摊,撬开锁着的柜子,自己修好了自行车,将电脑算命的那张纸郑重的留在了修车铺,像一个告别礼,告别失意痛苦的情绪,接着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开始了,他用他激动又有点悲壮的声音打电话,“我说跳舞去!”,还有尽情的舞动,直面痛苦是对抗痛苦的第一步,这是对操蛋的生活发出宣战的最强音! 结尾,他高唱着《长征组歌》独行在无人的街道,身后两旁静默的楼房,与耀眼的灯光为他致敬!
   影片中声音与音乐的因素很多,导演对声音的运用非常独到,不管是电视声音,动作的响声,细腻真实,很多时候还起到推进电影发展的作用。同时整部电影里,几乎从没有停止过背景音乐,而导演选取的背景音乐几乎都是当下的歌曲,无论是过去的,当代的,流行的,山寨的,港台的,民族的,无一不有。这是最好也最简单的对比,凸显了时代繁荣的表面背后隐藏的巨大矛盾。贫富矛盾,时代发展的矛盾,逝去的长征时代与长征精神,浮躁冷漠的现代社会正在逼近,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什么影响?对社会小人物的生活产生着什么影响?电影的结尾告诉我们,纠结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没有意义,我们没有什么力量去决定和改变世界怎么发展,我们能做的只有武装自己,让内心不断强大,向操蛋的生活奋战到底!

 3 ) 被抛弃后,我选择站着去死

一,光荣退休

王抗美, 当年单位的技术骨干,修火车业务一流;当年单位的文艺骨干,长征组歌的领唱。当年的自己样貌周正,我抗美指着算命上的照片说"这跟我年青时挺像"。如今的自己,只能怀抱着光荣退休的镜子,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落魄的街头。

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年是共和国的长子,石油,煤炭,钢铁甚至先进的工业技术大力支援国家建设。工业学大庆,铁人王进喜的精神影响着全国工业发展。同时,东北又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坚决支持的地区。在建国初期,东北工业基地就像王抗美年轻时一样,在单位是骨干,在家是顶梁。随着东北资源枯竭,以及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东北的发展模式也像王抗美一样,到了光荣退休的年记。王抗美依然唱着长征组歌,念着高尔基的海燕,抽着大前门,一句“叔呀,你怎么起个女的名呐?”让他突然警醒,看来时代真的变了。

二,一块五算后半生行不?

王抗美算命,其实是在找后半生的发展方向。 东北的城市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在大工厂里建了一个城市,而不是在城市中建了一个大工厂,当大工厂面临困境,城市建设便积重难返。环境,文化,经济,人文不但落后,更无法容入到国家大的发展环境之中。 退休的王抗美空有一腔豪情却迷失了方向,因为他发现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这个曾经自己建设的世界突然不带自己玩了。有技术,又不能在大街上摆摊修火车,当过长征组歌领唱,又不能在小剧场走穴,蹬三轮车,肺又吃不消,王抗美应该去干什么?当重工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包袱,东北老工业基地又该如何振兴呢?

三, 欢迎整死!

“你贿赂谁呢!”王抗美打飞小贩的洗发水。“小伙子你看,你这个是灰,不是鞋油!”王抗美帮擦鞋大姐解围。“肺病是不是工伤无所谓,有这几百块行,没有也困难不到哪去。”王抗美跟领导说。“我一看,我比春阳还膀,我干点什么不挣钱呀。”王抗美跟老伴说。虽然困难,王抗美依然保持着善良忠厚老实人的本质,不死皮赖脸向单位要政策,不贪占小便宜。能力有限,路遇不平也能从容出手,死要面子,活受罪,为的是那一点点尊严。但是家庭的不安,终究是任何正常人所担不起的,老伴重病,姑爷出轨,儿子不争气,王抗美在重重压力下艰难支撑,终于老爸的困境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王抗美头顶着啤酒男说,“整死我,来,欢迎整死。”他头顶着的是对自己的命运置问,到底怎么了?怎么就这样被抛弃了呢?怎么生活就如此艰难?这一切是为什么?在骑车摔倒在路灯下,王抗美漠漠地看着昏黄的街灯,他明白了,这就是生活,是不能忍受也得忍受的,纵然去死,也得站着。

尾声

在影片的结尾,王抗美骑着破自行车缓缓前行,伴随着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的歌声。全片我唯一的担心之处,是王抗美最后歌声的高音上不去,结果还是唱上去了。路灯昏暗,前路、身后,漆黑一片。

过去的辉煌属于过去,终会归于虚无。前路昏暗,但是该来的总会来,因为天亮只是个时间问题。我不担心王抗美,因为他有纵然长征,也会坚定向前的情怀与魄力。挨打就要站稳,去死也要站着。

 4 ) 《耳朵大有福》:平中见奇的写实画卷

文/scarlett
 
纯粹的搞笑片,是多年以前港片的追求之一,尤其是周星驰。冯导最初也折腾过一些。近些年出来的搞笑片,颇有些借此说彼的野心。但大多都弄巧成绌,《耳朵大有福》却于平中见奇,展示了中年男人在向老龄化过渡时的心态,并透析社会现况。
 
铁路职工,原本不能成为被同情的一群,而且当下恰逢春运,恰逢火车压死大学生,火车站不让有票学生上车,铁路部门的特权,更成为众矢之的。但这更折射了王抗美的代表性,铁路退休职工暂且生活诸多磕绊,更何况非政府非国企非垄断行业的离退休老职工们,他们的生存状态可见一斑。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生命轨迹,带着新中国艰难壮大的痕迹,他们还惦记着毛主席,还惦记着红军,却也不得不小跑跟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步伐.他们绝对是是值得尊重和却被忽视的一群。
 
铁路职工,退休.妻子有病住院。至少还能住得起院,。“确保咱家一家一个病人的基本配置”。这一点,其实就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很多中国普通家庭未必能得到的基本配置,但还是折腾住了王抗美的心。一心一意想将退下来少了一半的钱补上。铁路基层职工的家庭都病不起啊,侧面说明中国的医疗现况。
 
特意将女儿女婿叫到家里,想要将妻子住院的补品费用要出来,结果“时间无情,岁月流失”
说了三遍,下面的话,硬是女婿的婚外情打断。网上流传的说法是,2007年中国每九对结婚的夫妻中,有一对离婚.这是赤裸裸的现实.从中年滑向老年的人们,自顾暂且不暇,还要面对婚姻动荡的儿女.我们常说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压力特别大,却未曾想抚养我们这一代的老人们,也特别辛苦.尤其是被政府以下岗名义抛弃的那一群.社会对爱情信仰的误导,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不负责,人格的不健全,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离.按照中国的传统美德,母亲住院,儿女别说补品钱,伺候在床前也是应该的,却需要做父亲的如此正式地准备,这一切,可不是80后的错,社会中坚力量的70后60后们,做得就是这样的榜样.最后去说叨希望单位给点补助,更是一种无奈的生活现实,人人皆有不得已的苦衷,儿女的不体贴,更让做父亲的夹着尾巴做人.
 
传销被正式弄进电影不是偶然,人人喊打已经很久.瞄准的就是这些离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已经没有全力以赴在社会争一杯羹的豪气,期望的就是生活可以提供的零星光亮.
 
考察插皮鞋的赶上寻畔滋事的、体验踩三轮赶上气喘发作、与老友喝酒终发现同人不同命、去表演团试唱赫然发现自己廉颇老矣、参与促销活动赢内衣的戏尤其心酸.王抗美能举出来的例子,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对面年轻女子的回答,尤其直接地袒露两代的代沟.这与各大卫星电视台没心没肺没创意的综艺节目不同,时代在不同人群中的印痕,瞬间表现了出来.
 
既然见了没有出息的小的,自然要去看看老人,这才是完整的生活画卷.热衷麻将的兄弟和媳妇,“两桌摆不下,去别人屋打了”,老人一个烤地瓜对付两顿.看到这里真的很想向导演致敬.全中国,有哪个城市是没有这种麻将狂的?没有工作打麻将,有工作放弃工作也要沉醉其中.老人被漠视的新闻现在已经跟很黄很暴力的新闻一起上了各大网站的头版.
 
当古代被拍滥,媚俗被追滥的时候,这样平凡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关注国际民生,以为生活是灯红酒绿,以为自己痛苦不堪,其实你家里的长辈,才是最应该被关心的人.
 
生活就是这样了, “时间无情,岁月流失”活在当下,在空旷的街头,在寂静的夜里,王抗美终于调整心态,“放松心态别得病”, 该吃吃该玩玩,.日子总要一天一天过.
 
最后,赞一个导演在影片中穿插的电视声音,堪比配乐,民俗味跃然屏幕.暗示处了然于心.
 
附:影片信息
导演:张猛
主演:范伟 张继波
地区:中国
上映:2008年01月07日、
时长:95分钟
类型:剧情
 
(Scarlett原创影评,转载和约稿请联络 QQ;7463246 MSN:lovecqy@hotmail.com Mail:lovecqy@avl.com.cn)
 
 

 5 ) 东北县城白描

     张猛,人如其名.的确是猛的可以,包揽编剧导演.且先不提彪哥的演技与敬

业.单说剧情--描写遍及东北县城生活的各个角落.平淡的市民生活,不同内容

的日常对话,甚至是不经意的一瞥也是蕴含着编剧的细腻与导演的控制力.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彪哥和老友喝酒途中等待火车经过的一幕.油罐列车,昔日辉

煌的中国重工基地,而今衰败落后,平民被疾病贫穷折磨的关东大地.

当然不止这些,老伴病友介绍的传销集会,大街上的保暖内衣秀,公园里骗人的

练摊小贩.二人转小剧场里面无表情的戏老板.bla,bla,bla太多了.这些点找

得实在是精准.到处都是为了求生而变得冷漠的面孔.我觉得一部电影里有一个

甚至几段精彩剧情,不是什么难事.这是基本要求.但每个点都那么精彩那么精

准真不是件容易事,再把这么多的精彩之处揉合在一起,串成一条线,让它们那

么和谐(原谅我提到这个词语),不突兀,恰到好处,高手!虽然也有几处谄媚之

笔,比如循循善诱的人民公仆,嘘寒问暖的大夫小姐.理解万岁,毕竟人是有光明

面的,毕竟电影总局的老爷们要看点积极的.

    
日常生活肯定是不只阴暗.忍耐力,自我治愈能力如此之强的中国人民

总会为自己乏味苦闷的生活找些乐子与排解,老年歌舞厅,小酒,无人马路上的

长征组歌.客观的解析东北人的过去现在,快乐忧伤.都是小品出身,张猛描写的

东北人东北市井比起本山大叔还是深刻很多的.

    
至于台词和演员,有些刻意之嫌.首先这并不是说台词无推敲,我觉得台词中

类似本山小品里的流行语并不多,我想可能是导演故意控制影片的悲伤基调所以

并未在台词中出现太多东北地产流行语.

    
演员的话,有些配角表演太僵硬.即使导演想要真实的白描的人物,但

是类似铁路同事,网吧老板及彪哥的嫂子这类看似可有可无其实承上启下的角

色也应该配合点中年退休男彪哥啊.当然来点批判性的评论是惯例.

    
总的说这部片子不错,但我不会在过年这么喜庆的日子给爸妈看.免得

引得二老伤神.因为电影里的一幕幕就是他们平淡无奈的生活.他们在无法逃避

的面对着.我能做那个揭他们伤疤的不孝子吗?

 6 ) 想起我爸他们

一样的是小人物。一样在人情中间来回,会撒谎,会世故。

一样身上压了几代人的担子,还要努力前行。

忘不了几十年前,太多的烙印,让他们选择,他们会选择在过去或者,现在的社会对他们太残酷。

太老,没技术,特别是连拿手的唱歌都被否定的时候,他是彻底绝望。

那个镜头慢慢远离二人转老板跟俯视摔倒在地的刹那,难忘。

可是他不过是跳了场舞,接着过日子。

他明明有出轨的一切动机跟可能。

像小武,拆迁,流行歌曲。

儿女,父母,兄妹,单位。

这个片子产生了两个后果
1 我开始想,给家里寄的钱可能不够,要加些。
2 再看一遍刘震云的《单位》

 7 ) 站在时代对面的人

        能遇到一部上乘的国产现实主义佳作是幸运的。

        张猛导演的这部处女作虽明显受限于经费,但无论从剧作、视听、对演员的把控等各个方面来看都同样饱满。这部作品中能看到和《钢的琴》很多相似的叙事元素:东北工厂、下岗工人、横移镜头、困境中的乐观精神,不同的是《钢的琴》说的是梦想实现,《耳朵大有福》更像是一首时代的挽歌。

        影片由下岗发端,“下岗”是一件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从主角名字(王抗美)、人物身份(《长征组歌》领唱)、人物思想(“抽的不是价钱,抽的是信仰”)能看到王抗美身上鲜明的时代烙印,由于下岗他从体制单位“流落”到市场的洪流中,随后他在各种“机会”面前的不知所措到万念俱灰,就像结尾王抗美在大街上高歌并渐行渐远的镜头一样,他与时代脱节并被时代抛弃。

        导演把摄影机搬到大街上。在影片中能看到20世纪初中国每个县城大抵相似的脏乱差的街道和菜市场,那个在拆迁的瓦砾中蹲着、在蓝布前强颜欢笑、在电脑设备中千变万化的形象,就是对一代人形象的精彩注解,影片有了记录时代的意义。出片头字幕时,画面中王抗美抱着镜子行进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觉形象(《悲兮魔兽》也里有一个背着镜子行走的人)——从他们的镜子里,照见了一个时代。 影片充满了大量真实的环境音,各种载体上的流行歌曲、手机铃声、电视声、电台声、火车声、广播体操声瞬间带我们回到10年前,这些丰富的声音与真实粗粝的画面一起构建了中国普通县城的景象。

        影片任何一个段落都不止于提供剧情作用,随意截取一段就能看到导演饱满的表达。如王抗美蹬三轮一段,《相思在梦里》、《万水千山总是情》、《眉飞色舞》这三首歌曲经由三轮车上的喇叭播放出来,既是真实的环境音效,又巧妙地承担了背景音乐功能,王抗美通过“放曲”话题和蹬三轮人搭上话,描写了人物潜在心理需求(也想蹬三轮赚钱),也展示了蹬三轮人的人物性格、工作特点,从整体上看这三首歌又随着剧情发展分割了情绪段落(平淡-怀旧-动感),可谓一波三折、一曲多用;这一段出现的爆爆米花、高耸的烟囱、大批三轮车等火车过街和拆迁后的瓦砾堆等景象再现了真实环境、丰富了画面元素、调节了影片节奏,无处不体现导演对现实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并将其在影片画面中创造性运用的高超能力。

        导演对“命运”的态度也值得玩味。“耳朵大有福”是民间一句带有迷信色彩的俗语,对于身处下岗困境中的王抗美意味着一丝转机,在片中却经由一个不相关的卖狗人的嘴中说出,把这句话作为影片名字,是导演骨子里那种东北人的幽默,是对“宿命论”嘲讽的超然态度。影片英文名字是“LUCKY DOG”,意为幸运儿,<图片1>但从画面上来看,那只普通的土狗被夹在门间,被来往的车流吓地躲进门里,实在没有一点“幸运狗”的样子,这同样是对“幸运”、“有福”等说法的调侃。在下岗后的艰苦岁月中,一直是“长征精神”、菜市场上的“三块钱命运”、对有钱姑爷的不屑、对妻子和父亲的爱,这些可爱真实的感情支持王抗美艰难生活,这是导演对个体命运的唏嘘和关怀。

        像是被时代抛弃了一样,影片结尾王抗美唱着《长征组歌》淹没在夜色中,我怎么觉得,他从未改变,就一直站在时代对面呢?

 短评

范伟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演活了,特别生动自然,也感人至深!

6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看得蛮感动的,我身边的叔叔伯伯就是这样的生活,善良、纯朴但是也倒霉

8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小人物最难演,范伟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演员。很多时候好电影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期待越高反而失望越大,这种电影看完会让人心里一亮。

9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力荐

写实主义手法,不温不火,却是无比黯然无比荒诞。小人物见大社会,处处都是讽刺,处处都是无奈,处处是黑色。这就是中国小县城的老无所依啊,太真实。哎哟这片,相当可以了!范伟同志真影帝。8.4

1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不得不说这部剧真的是特别棒,范伟对这个角色的诠释很到位,特别是感情拿捏的很准!

11分钟前
  • 随风的蒲公英
  • 推荐

当范伟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唱起长征组歌的时候,我在想当他唱完,四周的黑暗和寂静会将他再一次吞没,生活的悲剧不会因一时的豪气而消失,那首歌更像是他彻底湮没在生活之中的葬歌。

12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范伟演的好啊!影帝风范啊!

17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像是纪录片了。草根和底层的真实生活,理想的破灭,无处可逃,中国中年男人的悲哀。对其中剥鸡蛋的镜头印象很深刻

18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很心酸,很现实的一部影片,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生活就是如此,不管怎样还是要过下去

20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也没见范伟耳朵多大啊,这部电影真的太恐怖了,里面的事情现实到让我觉得恐怖。不过最后终于闹明白一件事,自家日子还得自家过啊,指望不上别人。恩,有一点点像男版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只是一点点

24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这片各方面都比《钢的琴》处理的得当,分寸掌握的极好,悲中带喜,让人笑里带泪。PS:范伟是个好演员。

25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先算命还是先设计?-先交钱。

28分钟前
  • baobaodu
  • 还行

生活,不容易啊! 退休工人难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情节确实很接地气!从这一点就可以感觉,这应该会是部很有情怀的电影!可这样的故事,在我看来总觉得内心没有得到充实的感觉!也许是由于生活境遇的差异? 电影中那些王抗美找工作时出现的搞笑情节,确实挺不错,但也让我同情!那些流行歌曲,也还不错!

2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因为《钢的琴》而补看了《耳朵大有福》,原来是个长久以来被我忽视的好电影,感觉很像谢飞的《本命年》,是更具生活质感的反励志电影。同样的绝望,《本命年》中最后可以用死来为李慧泉解脱,而“欢迎整死”的王抗美却无路可逃,只能用高唱《过雪山草地》来反讽这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生。

31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东北贾樟柯,写实性非常强,各种文化符号以及脸谱人物,乃至那些流行歌曲,都太让人熟悉不过了,往前往后各捣10年,好像百姓都是这样过来的,什么都没变。中国电影史上其实从来不缺少这样的电影,不过事实却是如今想这样拍敢这样拍的电影人确实越来越少。范伟(至少)10年前就该拿(至少)金马影帝了。

35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4411M7SQ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范伟10年前的封神之作,号称影史上最催泪的喜剧片,太真实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7689142

37分钟前
  • O型血
  • 推荐

手法技巧还是粗糙幼稚了,尤其前半部分。最痛恨配乐,七拼八凑令人烦躁,丧失注意力。明显模仿早期的贾樟柯与孔雀的理念,但都不太成功。比较好的细节也有,比如在援朝家与老爸的对话,还有结尾的远景长镜。这片子竟然是蛇头豹尾的结构,后面挣回了分数。

38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一个优秀的喜剧背后必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悲剧。千百个王抗美在街头与你擦肩而过,被拥挤的人潮、嘈杂的歌声所淹没,成为没名没姓的弃子。有人以微薄之力为其写书立传,然又有谁敢为千千万万的他们埋单?

4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范伟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简直好得让人颤抖。张猛是个好的观察者。看这部电影,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会接拍《一切都好》。不是什么艺术对商业的妥协,是因为他本来就喜欢表现生活,不是说质量稍高的生活就不再是生活。

43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既然给了《钢的琴》四星,那这部就该是五星。相比之下音乐与画面结合得更自然,且带着诙谐戏谑自嘲的意味。写实的场景和故事,里面的每一个市井小人物都曾经出现在身边的生活里。范伟演得很好,情感克制却让观众非常入戏。生活在残酷现实面前的无措无力和无奈,被打成一地碎片,也闪着微光。

44分钟前
  • Dreamer-Ech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