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之月2014

犯罪片日本2014

主演:宫泽理惠,池松壮亮,大岛优子,田边诚一,近藤芳正,石桥莲司,小林聪美,伊势志摩,佐佐木胜彦,前田希美

导演:吉田大八

播放地址

 剧照

纸之月2014 剧照 NO.1纸之月2014 剧照 NO.2纸之月2014 剧照 NO.3纸之月2014 剧照 NO.4纸之月2014 剧照 NO.5纸之月2014 剧照 NO.6纸之月2014 剧照 NO.13纸之月2014 剧照 NO.14纸之月2014 剧照 NO.15纸之月2014 剧照 NO.16纸之月2014 剧照 NO.17纸之月2014 剧照 NO.18纸之月2014 剧照 NO.19纸之月201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0:43

详细剧情

20世纪末,供职于若叶银行的梅泽梨花(宫泽理惠 饰)转正成为正式员工,并且刚刚从独居老人平林孝三(石桥莲司 饰)那里拿下高额的业务,风韵犹存的她颇得领导井上(近藤芳正 饰)的器重。只是梨花的内心似乎隐藏着种种的不满与压抑,她和温柔的丈夫(田边诚一 饰)结婚多年,始终不曾育有子女,夫妻俩相敬如宾的外表下有着莫大的距离。在与平林老人的孙子光太(池松壮亮 饰)邂逅后,梨花的内心顿起波澜。她开始战战兢兢尝试着追逐如梦如幻的幸福,为此不惜将手伸向储户们的存款。在幸福的塔顶她和光太醉生梦死,可当梦醒来之际,幸福之塔轰然倒塌……   本片根据角田光代荣获第25届柴田炼三郎的同名原作改编。

 长篇影评

 1 ) 这一次为了自由,逃吧!

我从居酒屋吃完晚饭,在赤坂附近散步,由于离日本TBS电视台很近,索性走进去,我看到了近日力推的电影海报,大都会放在大厅耀眼的位置。其中一张海报上,全身用一万日元裹身的宫泽理惠尤为吸引我的目光,这部《纸之月》讲述的依旧是近年大热的题材——金融犯罪,故事发生在90年代的日本,银行女职员梅泽梨花(宫泽理惠)利用自己的职权挪用公款,并正处在苦闷的人生阶段的她和一名小自己很多岁的男生婚内出轨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听来未免有些俗套,总结来说是一个家庭主妇出轨的事儿,这样的题材日本不是已经有《昼颜》了吗,而且收视率很成功啊,为什么这部《纸之月》会如此受人瞩目呢?甚至北野武作为评委对宫泽理惠的表演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她同时也凭借这部电影斩获多个最佳女主角。
不知为何,看了整部电影后,我内心是压抑的,长出了一口气,为女主人公。我突然觉得这部电影好像是为宫泽理惠量身定做的一样,那种戏里戏外命运的味道如实相似,那种价值观念的生成,对人事物的判断,都因童年的教育所养成。
或许是命运一直被别人牵制的缘故吧,或许是现实过于苦不堪言吧,母亲对宫泽理惠人生霸道的干预,以及电影中梅泽梨花婚姻的束缚与苦闷,致使她有了想逃离的欲念,最终将这种想法付诸行动的过程,她的全部行为都在追求一样东西,便是“自由”。
只是这种由于沉寂太久的自由来得过于突然,甚至是有点超乎了常理,梅泽梨花的那根绷得紧紧的神经终于还是崩掉了,为了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男人犯了罪。她把银行里的钱偷出来,交到这个引她婚内出轨的男人手里时,表情是满足的,微笑的,嘴角带着愚蠢,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还在妄想骂醒这个傻女人,但是看到她飞快的骑着单车的时候,我终于放弃了这个想法。
是的,至少她这么做是快乐的,因为快乐对梅泽梨花的生命来说太重要了,多年的婚姻生活,对丈夫的唯唯诺诺,自我压制,她的心理发生了扭曲,而没有孩子的婚姻就如芦苇一般,飘忽不定。
她的“自由”便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产生了,和她所处的时代尤为相衬,1995的日本经济泡沫的时期,她追求的爱仿佛就是一个美丽的泡沫,紧跟着幻灭了,即便她给小男人再多的金钱和母性般的爱,那是一道填不满的欲望的沟壑,他最终必然是会离她远去的。
一切败露了,纸里包不住火,她的犯罪昭然天下,我以为她会慌乱不堪,会百口莫辩,然而不是,她在审问的办公室里,拎起一把椅子,砸向了玻璃窗,把它们粉碎的彻彻底底,就像是她对过往岁月砸得粉碎一样。
这一次,她要为自己而活,梅泽梨花从二楼跳了出去,用尽全力的奔跑着,不回头。
从一种女性的角度看,主妇获得了胜利,女性在渴望追求自我的这条路上,敢作敢当,有一种飞蛾扑火的精神,但是很悲哀,要通过犯罪的手段获得。
梅泽梨花嘴里说着“一切都是假的”,终于在幻境无法得以生存的时候,她也走向了悲剧。
说说宫泽理惠的表演,她的表情和一举一动总是那么抓人,最心疼的一幕是最后,她在泰国遇到了小时候捐款的对象——小男孩,如今长大成了中年男人,她认出了他脸上的伤疤,肯定就是他,梅泽梨花的脸上出现了非常复杂的表情,虽然是微笑的,却为其痛苦,她边笑边大口的啃着水果,令人无比揪心,有那么一刹那,希望她逃离升天,永远不要被人抓到。
这感觉或许就如同日本观众对宫泽的喜爱,宫泽理惠14岁成名,家喻户晓,16岁就在母亲的逼迫下拍了裸照写真,甚至在与相爱的男人谈及婚嫁之时,母亲从中作梗,拆散了他们,几度令她精神崩溃,当然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母性的,刚刚好宫泽理惠遇到了。
即便如此,宫泽理惠还是饰演着一个又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角色。生活不免会跌倒,那能怎么办呢,拍拍尘土,站起来,继续向前走吧。

 2 ) 要繼續被困在無聊乏味的生活裡,還是要藉由犯罪轟轟烈烈引爆一場人生的花火,你會如何選擇?

原本看似為真的事物,到頭來全都是冒牌貨。

原本在銀行打工,後來順利轉為約聘職員的平凡主婦梨花,認真、細心又體貼的工作態度深得客戶信賴,然而大男人主義的丈夫卻覺得她賺的只是小錢,主管也認為她的業績都是賣弄美色而來,梨花只能每天乏味且缺乏成就感的日常生活。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梨花邂逅了稚氣可愛的男大生光太,體驗睽違已久的熱情與肉體歡娛,為了跟光太一起過更美好的生活,梨花不惜盜用客戶交給她的存款,然而金錢堆砌出的虛華泡沫,卻終有破滅的一天。

日本版《紙之月》海報上寫了一句廣告詞:「最美麗的盜領犯」。既然兇手在海報上就已揭曉,本片的主題便非懸疑解謎,而是關於犯罪心理及人性的描繪。一句梨花自白的台詞說明了全片主旨:「原本看似為真的事物,到頭來全都是冒牌貨。」金錢如此,生活如此,人心亦若是。

一個過著平凡生活,衣食無缺的主婦,為何要鋌而走險犯下大罪,甚至不惜走上潛逃生涯,拋棄過去的人生?《紙之月》有別於其他熱愛道德勸說的日本電影,重點不在宣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應報式思想,也不口若懸河地奉勸觀眾不要犯罪,反而透過梨花的眼睛看見犯罪的魅力,試圖帶著觀眾理解是什麼讓她跨越了那條界線,分析犯罪的成因。

要繼續被困在無聊乏味的生活裡,還是要藉由犯罪轟轟烈烈引爆一場人生的花火,你會如何選擇?

綜觀日本電影史,生在世上卻缺乏被人需要的感受,沒有自己的立身之所(居場所),是驅使許多劇中角色走上犯罪這條不歸路的原因。

開創日本獨立製片先河的導演新藤兼人,在其早期名作《赤貧的十九歲》(裸の十九才)中翻拍轟動真實社會的「永山則夫連環槍殺案」,用倒敘的方式試圖剖析主角道夫殺人的動機。道夫生於北海道的窮鄉僻壤,家境貧困,母親又生了一堆孩子導致全家難以溫飽,某次母親出遠門找工作,身上盤纏只夠買兩張火車票,她決定帶著一個較大的女兒和最小仍在襁褓中的孩子,而把道夫及兩個姊姊、一個弟弟留在家裡,要他們用微薄的伙食費撐下去。多天後,社會局闖入道夫家中,才發現兩個姊姊已經餓死,而道夫和弟弟也早已無糧可吃。

道夫長大後因出身貧賤,找工作始終不順遂,最後拿著意外得來的槍枝殺死三人。他被關進獄中後,母親前來探視,他問母親:「媽,當時你為什麼要丟下我?」母親激動落淚,徒留令人心痛的結局。

以《告白》震驚台灣觀眾的導演中島哲也,在其色彩斑斕的作品《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中,詮釋了癡情女松子悲劇的一生。松子願意為愛下海賣身,吃苦耐勞,付出一切在所不惜。她說:「只要和愛人在一起,即使在地獄,我也覺得幸福」,但也是這樣強烈的愛,讓她手刃了其中一任偷情的男友。在松子五十歲孤苦死去之時,她衷心盼望的,竟是家人對她說的一句:「歡迎回家」。

中谷美紀在《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中從平凡中產階級女子演到在社會底層打滾的癡情女,演技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日本法務省在2013年提出的「無差別殺人事件相關研究」報告中,分析了隨機殺人犯案者的共同特點:「整體來說,犯案者多數沒有活躍的人際關係,在孤立的狀態中過著窮困的生活。而如此的生活狀況,可認為是使無差別殺傷事件犯案者產生閉塞感及不滿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文翻譯引自「無差別殺傷事件相關研究~第八章『總結』之摘譯」一文)

或許人所渴望的,只是一個無條件接納自己的懷抱吧。

導演吉田大八以2012年的電影《聽說桐島退社了》獲得許多日本及台灣影迷的青睞。(圖:傳影互動)

《紙之月》電影最後,犯下大罪的宮澤理惠決絕地擊碎現實框架,拉起正直同事的手問她:「要不要跟我一起走?」接著朝向燦爛陽光奔跑,不,簡直就是飛翔。這個美麗的身影證明了導演吉田大八的出色。

導演吉田大八今年51歲,已非影壇新鮮人,拍攝廣告片20年後,於2007年以長片《窩囊廢們,讓我看看悲傷的愛吧》在影壇出道,並獲得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的青睞;然而直到2012年《聽說桐島退社了》橫掃日本電影獎項之後,他才開始受到日本及台灣影迷的重視。

吉田大八影像迷人之處即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來的魔幻場面,既具衝突性又充滿詩意。例如《聽說桐島退社了》中被排擠到不行的電影社決定硬起來強勢拍攝,卻拍到真正的活屍吃人畫面;又如《紙之月》中梨花舉起手指輕輕一揮,便將天上的月亮抹掉了。

導演吉田大八用心的影像經營,讓《紙之月》電影中出現許多充滿詩意的時刻。(圖:采昌國際多媒體)

這種打破真實與虛幻界線的影像特質,放在《紙之月》的劇情中格外恰當。本片中進行了許多對立元素的辯證,如真實/幻夢、平凡/虛華、犯罪/良知⋯⋯等。然而電影最後,犯下大罪的宮澤理惠隨著耀眼陽光奔向「自由」,代表良知的小林聰美卻只能被困在冰冷的辦公室中,看著那空洞的窗。

或許凡事都不是一翻兩瞪眼那麼簡單,在正與反之間的模糊地帶,才是最恐怖、最迷人的幽暗。

 3 ) 在善与恶的彼岸

一部看似平常却后劲十足的作品。

看片的过程中一直在担心它是不是会沦为一部俗套的犯罪/偷情/伦理剧,但同时也感觉到女主梨花身上有一种隐含着的奇异张力。没想到这种张力在剧情走向(意料之中的)急转直下时竟然变得越来越鲜明强劲,在似乎被情人的背叛和罪行的败露逼得走投无路的绝境面前,梨花不但没有被击垮,反而迸发出惊人的反向动能。 在与出于责任感揭发了自己犯罪的前辈隅姐的那次关键性的对话交锋中,循规蹈矩、恪尽职守的隅(和大部分观众一样)本以为自己处在一个绝对的道德制高点上,好意的试图劝说梨花采取悔罪补赎的行动,以求社会和法律的网开一面。万万没想到,这时的梨花已经完全看破了之前生活的一切,她的自我和自由意识以一种令人恐怖的方式彻底觉醒了。她明白了,一切都好像那个可以被指头抹去的纸月亮一样,不过是一个虚无的幻象。但让人惊奇的是,这样的彻悟并没有让她走向对生命的绝望和毁弃,反而是从中发现了真正的自由和美的无限可能——“因为是假的,被摧毁了也没关系,自我崩坏了也没关系,不必害怕。这样一想就觉得轻松了。啊,我变得自由了,所以,可以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承认,直到她拿起椅子砸碎玻璃的那一刻,我还担心她是想一了百了(因为无力面对,无处可逃,这似乎是最自然的选择。尽管之前积累的若干迹象和细节已经暗示了这并非梨花所想),但随后发生的事可以说带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梨花不但没有选择自毁,反而以一次让人瞠目的绝地反击式的逃亡奔向了新生。在天主教的颂歌声中,她的一头短发在狂奔中飞舞起来,镜头交叉剪辑到她曾经的丈夫、客户、情人的生活场景,同时梨花的眼前迎来了越来越灿烂的阳光。

更妙的是最后结尾的段落。这位曾经不惜贪污巨款包养小三的已婚银行女职员并没有被绳之以法,反倒在某个遥远的异国他乡再次浮现于人流中(行笔至此,不禁感慨岛国审查之松缓,要是放在光腚总局,岂能容忍此等是非颠倒、不忠不义之情节公然出现?)。这时的梨花没有了拘谨的银行制服,而是一身色彩鲜艳的热带裙装。在不经意路过的水果摊前,她突然看到了那张曾让自己的少女时代念念不忘的男孩的脸——当年在教会学校上学的梨花被教导“施比受更有福”,修女导师鼓励学生们捐助外国的受灾儿童,而那位男孩就是梨花的定点捐助对象。当别的同学后来放弃了捐助计划的时候,梨花却偷了父亲的钱,一个人捐出了整个班级的预期金额。修女发现大额捐款后错愕不已,批评不该如此张扬炫耀时(更不用说偷父亲的钱了),她站起来反驳说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这样做会让那些远方的孩子们高兴,而想到这一点自己也就觉得很幸福。

原来,在那时的梨花其实已经懂得,在某种更高的意义上,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实际上处于善与恶的彼岸。

P.S. 片尾曲选用了“地下丝绒”于1967年发表的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中的歌曲《Femme Fatale》。另外,摄制过程中导演始终纠结如何表现“世间伦理被情感的獠牙所撕开的那一瞬间”,关于梨花的结局也一直不能决定。在此期间,吉田导演反复听天主教的颂歌和“性手枪”乐队主唱Sid Vicious演唱的《My Way》。

《Femme Fatale》和《My Way》,这两首恰好都是当年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也特别喜欢的歌。

And now, the end is near; 现在,我的末日将近, And so I face the final curtain. 面临人生的最后落幕, My friend, I'll make it clear, 我的朋友,我要说个清楚, I'll state my case, of which I'm certain. 向你讲述我的人生之路。 I've lived a life that's full. 我活过一个充实的人生, I've traveled each and every highway; 我经历过每一段路途, And more, much more I did, 而更重要的是, I did it my way.用我自己的方式

——MY WAY

 4 ) 纸做的幸福只能遮盖一时的恶之洞

点题:“因为那不是真的月亮,我当时感觉很幸福,虽然感觉很幸福,可我知道这种感觉早晚会结束,我并不难过,觉得这很正常,因为这本来就是镜花水月,虽然看作像是真的,但并不是真的,从一开始,就全部是假的,因为是假的,坏了也没关系,可以弄坏,我不害怕,这么想以后,我的身体好像突然变轻了,我觉得我获得了自由,所以,我做了我真正想做的事。”

梅泽释放出内心的欲望巨兽,冲破重重规则和道德观的阻拦,实现了“精神自由”;隅前辈兢兢业业一辈子在银行工作但从未越界,她在现实当中获得了道德满足和行动自由,但这难道不是以意志自由的丧失为代价的嚒?

梅泽梨花抡椅子砸向窗户玻璃后,她回头跟隅前辈说了一句“你要一起来吗?”与其说是她向隅发出邀请,不如说她是在向所有观众(日本的压抑白领们)呼吁:珍视意志自由吧!去释放你自己的真正欲望吧!因为知道这是虚假的、很快会破碎的纸之月,所以不需要有那么多顾忌!享受,才是应该马上去做的事情。

小时候的捐款赈灾是她“奉献心里”的一大诱导种子,并且种子变成了树苗、再持续变大。她偷父亲的钱来救济受灾儿童,并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幸福感。即使中途的手段在外人看来是“可耻的”,但她要的结果就是他人得到救助,至于中间的方法是不足虑的,也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从此,这一树苗越长越歪斜,最终酿成了一桩巨大的银行信誉丑闻。她要抓住的是结果,无心伤害别人,却又在中途一次次伤害了别人;然后为了保持这纸做的“月亮”挺久一些,就只能去不顾一切遮掩中途伤害造成的恶果,于是这恶之洞越来越大。最后,薄薄的纸片再也无力遮盖了,“噗”得破了,一切都散落一地。

 5 ) 走向深渊

    [纸之月]几乎可以看做宫泽理惠的个人表演秀,或者说,导演吉田大八跟宫泽理惠一起,向观众展示了何为“库里肖夫效应”。电影里的宫泽理惠的表演非常内敛,很多时候都是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但观众却可以通过她精湛的表演产生一种很强的代入感,从她的一举一动,一个细微的眼神里,窥见她的内心所感所想。

    这是一部让人看完之后,马上就想看第二遍的电影,在导演吉田大八的掌控下,宫泽理惠用精彩细腻的表演带着观众一起沿着女主角梅泽梨花的心路历程,“一条道走到黑”,最终图穷匕见,逃亡异乡。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埃及的电影[走向深渊],跟这部电影很相似,只不过那部电影的女主角出卖的是国家利益,这部电影里梅泽梨花是盗取公司钱财,但目的都是贪图享受,明知是“深渊”,还是无怨无悔地一步步走下去。

    虽然本质上贪婪无耻,为个人私欲不择手段,但宫泽理惠并没有把女主角塑造成一个咄咄逼人的女人——试着跟[夜行者]里杰克.杰伦哈尔扮演的那个角色比较一下。她的形象是那么普通,言行是那么低调——这也是我不太明白的地方,那个“小白脸”平林光太(池松壮亮饰)一开始到底看上了她哪点?要知道他刚认识梅泽梨花的时候,她可不是“富婆”。这也是让观众更容易“代入”的地方,觉得她跟自己一样,就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

    观众甚至不太明白一开始她为什么要出轨。她应该算是有一个好丈夫,无论她当家庭主妇还是出外工作,都尊重她的意愿,因公出国一趟也能想到给她买高档的手表,她本人也很看重这份礼物,上班也戴着,以至于同事相川惠子(大岛优子饰)看见了还提醒她不要在公司戴这种贵重的手表,以免带来不必要的误会。

    手表是这部电影里表现角色感情的一条重要线索。梅泽梨花在公司里“转正”之后,也买了一对回来,一块给丈夫,一块自己戴。但丈夫梅泽正文(田边诚一饰)不经意的一句话似乎伤到了她,丈夫说这块表他不打算在上班的时候戴,而适合在打高尔夫球的时候戴,因为轻便。但从梅泽梨花愣了一下的反应可以看出,她认为丈夫这么想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表是便宜货,戴着去上班有失面子,估计所谓打高尔夫球的时候戴也是敷衍她的谎言。

    如果说他们夫妻在感情上有什么隐含的芥蒂的话,大概就是没有孩子了,从后来的对话看,没有孩子的责任是在男方。但从梅泽梨花在整部电影的表现看,她并不是一个很想要孩子的人。总不能说她把潜意识里想做母亲的欲望转移到了平林光太身上吧?

    就因为这些细微的感情裂痕导致她没守住妇道吗?看得出“小鲜肉”平林光太其实也没下大力气追求她,第一次地铁相遇(两人初次相遇其实是在平林光太的爷爷家里,但那次宫泽梨花根本没去注意光太,倒是光太似乎那时候就开始留意她了,这小子口味重啊!),目光对视后她就开始心动了,这段情节里,宫泽理惠展示了精湛的演技,地铁上,她通过躲避对方的目光,佯作镇定的肢体动作和眼神来“透露”出怦然心动的内心活动,下车后她知道光太在跟踪她,继续镇定地往前走不回头,没走几步出现了慢镜头,导演用慢镜头来外化地表现梅泽梨花已经被“小鲜肉”拽住了,似乎有一根看不见的丝线拉住了她本来匆匆行走的脚步,她回头看去,光太已经离开了,这也可以看作对后来两人结局的预示,当她对光太动了感情的时候,光太却抛下她离开了。“女为悦己者容”,梅泽梨花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这个心理活动是通过买化妆品来表现的,带的现金不够,她还“暂借”客户的钱买了高档化妆品。这个“暂借”的细节也是导演逐步丰满人物性格的安排,初步表现出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个性。

    第二次地铁相遇,梅泽梨花就半推半就,欲拒还迎了,一段不伦之恋就此上演。如此轻易被拉下水,我只能把看岛国动作片的观影经验调出来,才能理解这种“母子恋”了。如果说梅泽梨花贪图肉欲之欢迷恋“小鲜肉”,那“小鲜肉”图她什么?一个体貌普通的熟女有多大吸引力?我不信那时候他能看出这是一只潜力股,能弄来很多钱供二人挥霍享受。但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把这些看似不合理的事情演绎得让人信服,也许,真所谓人是最复杂的动物吧。

    接下来梅泽梨花的性格开始逐步展现出来,她用做假单据的手段把平林光太爷爷的200万存款弄出来,供“小鲜肉”上大学。这一段情节,宫泽理惠的表演不动声色,但观众能深切地感受到她强作镇定的眼神掩饰下,那阵强烈的心跳,而且,导演还把她的心跳通过背景声直接传达出来了。不由得观众不跟她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但这一场戏并没有起到解释平林光太为何追求梅泽梨花的作用,因为他借外债的事情,梅泽梨花是通过他爷爷平林孝三(石桥莲司饰)闲谈时提及而得知的。从整部影片来看,这并不是爷孙俩设的局,何况,梅泽梨花私吞的是平林孝三的钱。

    迈出了大胆的一步后,梅泽梨花就谨慎小心然而却是大踏步地走向深渊了,直至最后东窗事发,赔了情人又折兵。与此同时,导演还安置了另一条故事线,那就是学生时代的梨花捐款给外国受灾难民的情节。当看到少女梨花为了要做最慷慨的那个捐助人而偷父亲的钱时,大概很多观众会想起一句老话:“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少女梨花偷父亲的钱,动机还是比较高尚的,然而,正如有个悖论所说,为了某个人的利益/安全,就应该损害另一个人的利益/安全吗?火车司机走右边的轨道会轧死五个人,走左边的轨道只轧死一个人,那就该让火车走左边吗?那个人就应该牺牲吗?

    这条故事线到了最后,梅泽梨花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丰满,她从小就具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性格。如果说小时候还怀着一颗救助他人的善心的话,那么,经过几十年的成长,连助人为乐的情操都没有了,变得自私贪婪,助情人为乐,不惜给对她一直不错的丈夫戴上一顶大大的绿帽子,也不惜给本来看重他的上司带来“监查不力”的领导责任——虽然那个上司也不是什么好鸟。

    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宫泽理惠的演绎下,却并不那么可憎,她凭这个角色获得第三十八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当之无愧!糟糕的表演都是一样的,精彩的表演却各有各的不同。宫泽理惠在这部影片里是一种很内敛的无痕迹表演,但表演并不是都以内敛为最佳,张扬的表演也有很多经典的例子,比如艾尔.帕西诺在[女人香]里的表演,张曼玉在[新龙门客栈]里的表演,都是。

    除了宫泽理惠的精彩表演,导演吉田大八精准的掌控和恰到好处的镜头语言也为影片增彩不少。

    比如几处慢镜头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及的梅泽梨花跟平林光太在地铁“有缘千里来相会”那一段,还有她盗取客户存款的事开始被公司察觉,接着又无奈地跟“小鲜肉”分手之后,我们先是看到一片蓝灰色的银幕,接着镜头清晰起来,那是梅泽梨花的后背,失魂落魄的梅泽梨花推着自行车行经斑马线,这里的慢镜头把她此刻的沉重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另外还有梅泽梨花把疑似有老年痴呆的老妇那300元私吞存入自己的账户后,骑着自行车飞驰而去,这段镜头她的运动方向是从右至左,按照传统电影语言,这种运动轨迹是反常的,我们习惯的运动轨迹多是从左至右,如果电影里的人物从右至左运动,多半是干了坏事。

    影片最后,梅泽梨花破窗逃走,则是慢镜头加从右至左运动,这种镜头使得她的逃跑显得非常费力,陷入绝境的心态下,她的脚步是如此的沉重,好像空气都在跟她做对,阻碍她的逃离。

    我总感觉她最后破窗逃离直至来到那个东南亚国家的情节有点超现实,不知是她的幻觉还是真的逃到那儿去了。一个体能上的弱女子,真的能从那么高的办公楼上破窗而出成功逃离吗?大概在她的想象中,她曾经救助过的那个东南亚男孩,此刻应该给她提供一个避难所吧。

    整部电影看完,估计很多观众跟我一样,对梅泽梨花恨不起来,虽然她背叛丈夫,背叛公司,但在宫泽理惠的演绎下,这个形象普通的女人愣是让人莫名地产生几分同情。也许,小说、戏剧、电影这些文艺作品,功能之一就是实现我们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这些梦想,大概也包括像梅泽梨花那样,偷一笔钱去挥霍享受吧。

    明知终有东窗事发的那一天,但还是不管不顾,只是沉溺于当前的享受。忽然想起《倚天屠龙记》里殷素素唱的那首《山坡羊》,就用来结尾吧:

    他与咱,咱与他,两下里多牵挂。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就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杵来舂,锯来解,把磨来挨,放在油锅里去炸。唉呀由他!只见那活人受罪,哪曾见过死鬼带枷?唉呀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6 ) 很好的犯罪心里电影,但是三观到哪里去了!

去看这个电影是因为宫泽理惠 。可是她确实老了,看着比较憔悴,也许剧情要求这样,尤其在男主演的对比之下尤其显得苍老憔悴。但是理惠的演技确实不错,把一个良家主妇变成的职业妇女是如何一步步的走上犯罪道路演得很逼真,感觉这个就是日本那个时代会发生的真实故事,

导演讲故事方式不错,娓娓到来,细腻微妙,没有大段的说教,让你自己去看,真的感觉自己是个旁观者,悄悄的看着女主是如何一步一步的爱上小男主,最后变成罪犯的。

但是最后的结果太出人意料了,感觉是为了那个结局子就安排了一个高尚的理由。好像女主做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日本人的三观到哪里去了!

 7 ) 《纸之月》是想表达自由意志的重要

《纸之月》是想表达自由意志的重要

很多观众可能都被电影版的《纸之月》(紙の月 2014)给恶心到了,我也一样。但回个神来仔细想想,难道这片子仅为了恶心人?应当不是。无疑本片关键之处在结尾梅泽与隅前辈关于自由的那段对白。虽然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两人对“自由”的理解完全不同,梅泽是在意志自由角度来说的,而隅是从行为自由角度来谈的,但我无法判断本片的目的是想表达前者重要呢,还是后者?如果要考虑它的社会意义,显然我们应当支持后者,要反对所谓的意志自由;然而,在这段对白中我们发现,隅似乎都非常欣赏梅泽的勇气,因为梅泽做了她自己想做的事,而她自己在世俗规则的约束下,什么都不敢做,因此隅觉得自己比梅泽还要悲惨。如此,我们似乎不能简单地认为本片是批判三观不正的伦理片。在犹豫之际,我发现本片的宣传语:“别人笑我不知耻,我笑别人不懂自由意志。”不知该宣传语是制片方自己推出的(这将真实反映本片真正意图),还是我们的电影节为宣传本片概括总结出来的(这仍是一种猜测或推断),但我觉得这宣传语是理解本片的真正意图的一把钥匙。

的确,如果站在道德制高点来审视本片角色的行为,我当然觉得女主角梅泽的行为是不对的。然而,如果一部电影通篇就为了表达了一个人们心中的“当然”之事,好像没有多少价值,就成了纯道德宣传片了。这样一来,我们是应当支持意志自由的重要了。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这点呢?难道一个人为了有着自私目的的自由意志,就可以挪用公款,偷盗他人的财产?似乎我们不应当这样来理解,因为它与我们的常识都不合,又如何给出它的合理性。然而合理性论证似乎并不是本片意图所在,它的意图是利用这种极端事例来提醒观众意志自由的重要。但这个观点可能会被这样驳斥:一点合理性都没有的东西,如何让人接受?事实上,“自由意志”概念无论从哪个学科角度都找不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定义,电影更无法像理论学科那样进行逻辑论证,它只是展示,思考是观众的。那么,我们不妨从如下角度来解释自由意志的重要。

梅泽从小就是个自主意识极强的人,她拿父亲的钱捐给灾区小孩,只为她觉得“给予比得到更幸福”;长大以后,她仍然在这自私的“幸福观”下偷盗银行钱财去支助一位大学生,甚至穷奢极欲。如果仅从“自私”的角度,我们是无法认可她的幸福观的,因为她是拿别人的钱来满足她自己幸福的欲望。但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这种幸福观未尝毫无可取之处。她小时拿父亲钱来捐赠,结果是灾区小孩非常快乐,她因为别人的快乐而感到幸福,而她父亲会遭受财产损失的痛苦。试问:“快乐+幸福”的功用是否可以使“痛苦”变得无足轻重。在这个具体事例中,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定,毕竟,钱包中的“财产损失”对于梅泽父亲来说也谈不上会造成多大的“痛苦”,而灾区孩子获得的“快乐”以及她因此体验到的“幸福”绝对是无与伦比的。然而,功利主义总会遭到批评。有人可能会说,上述事例只涉及到个人,没有涉及到群体和公共秩序,因而不具有普遍的合理性。事实上,即使梅泽现在偷盗银行巨款来支助大学生平林光太(前提她不知道这小子是个渣男柸子),功利主义解释似乎也可适用。

然而,当我们知道真相后,就支助之外的享乐花费而言,我们就不愿再用包括功利主义在内的任何理由,来为她的行为寻找合理性的依据了。当然,这只是“我们”不愿而已,因为这个事件是被展示给我们的,我们的道德感、价值观、规则意识就不会让我们对此事无动于衷的,但要提醒的是,我们没有必要为电影大动肝火。现实当中这样的事情是不会让你知道的,银行是不敢公开的,它不敢让客户知道,更不敢推卸责任,所有损失它得自己扛。其实我们非常清楚,对于个人来讲多么大的损失,对于一个大银行来讲,也只不过是同比利润下降了点而已,这在电影里是有暗示的。当我们不再纠缠自己的情感时,我们也就不觉得梅泽行为有多恶心了,这样,我们仍然可用功利主义来为梅泽行为“辩护”:她的幸福感满满的,她按照她的自由意志行事了,她做了她真正想做的事,却没有给任何人带来痛苦,站在个人主义的角度,站在内心获得自由的角度,这样的行为难道不值得支持?

当然,梅泽还没有傻到用上述观点来为自己的幸福辩护,她毕竟还是有着基本道德观的人,否则别人一提到做账弄手脚的事时,她就不会那么地紧张。她是从意识决定存在的角度来为内心自由的重要性辩护的:“因为那不是真的月亮,我当时感觉很幸福,虽然感觉很幸福,可我知道这种感觉早晚会结束,我并不难过,觉得这很正常,因为这本来就是镜花水月,虽然看作像是真的,但并不是真的,从一开始,就全部是假的,因为是假的,坏了也没关系,可以弄坏,我不害怕,这么想以后,我的身体好像突然变轻了,我觉得我获得了自由,所以,我做了我真正想做的事。”这段话讲得非常有禅味,大有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味道,虽然她立即遭到隅前辈的反驳,但梅泽成功地为她行为的合理性给予了论证。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我想反问一句,那种自由是不要付出代价的呢?隅前辈在现实当中获得的行动自由,难道不是以她这也不能做那也不敢做的意志自由的丧失为代价么?

如此说来,本片编导是否一定就支持意志自由呢?难道就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三观”正确的导向作用?答案也许是否定的。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本片引起了人们对意志自由的重视,梅泽抡椅子砸向窗户玻璃后,她回头跟隅前辈说了一句“你要一起来吗?”与其说是她向隅发出邀请,不如说她是在向所有观众呼吁:珍视意志自由吧。如果影片在她逃跑之际结束,说明编导就是完全支持意志自由的,然而,影片还展示了她逃到国外,见到了她曾支助的已长大成人的小男孩,这似乎是在说明“镜花水月”其实是真的,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就看你更看重哪一头了。(作者:石板栽花,转贴请保持文章完整,2015年5月31日)

 短评

宫泽理惠人生中第一次彻夜未归,她下了最早班的地铁走在空无一人的站台上感觉前所未有的幸福,她发现了一个秘密,月亮竟然可以抹掉,从此她开始此无忌惮的超越道德和法律。

4分钟前
  • zearq
  • 推荐

狗血大八

5分钟前
  • 透明稔
  • 还行

改编不如日剧版。电影版的梅泽转变太“急”,未能充分展现女性欲望缠绵与释放间的微妙变化,仅利用与光太的情欲镜头简单带过,抹去了禁欲与挣扎部分不太明智,光太的性格也改得判若两人。唯一可赞:高潮压在阿隈的羡慕与梅泽的可悲对比上,奔跑起来特有感觉!

8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还行

三星半入;纸月镜花黄粱一梦,不爱钱不爱丈夫也不爱小渣男,她只爱早晨孤身回家时静躺天上的假月亮,幸福或痛苦都能在瞬间被擦去;此刻心情飞起,何妨下秒坠地死去,不要讲太多道理,唯“我想这么做”而已;宫泽理惠苍白干瘦,倒和角色意外契合。

1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為結尾破窗而逃說出的那句:「跟我一起走吧!」那個活在想做就做的自由國度裏的自己;那個超越了道德,法律,制度,被禁錮的慾望裏的自己;那個從小到大都在一個邏輯裏的自己,有什麼值得羞愧呢。

15分钟前
  • 次非
  • 推荐

如果贪欲是纯真的,自以为梦想一样干净清澈,以此心态犯罪,会有多少人降低嫌恶感?上半年最喜欢的日本电影(《0.5mm》《百元之恋》还没看),宫泽理惠演技秀,职业女性的清癯苍白,欲女的纯真和自欺,和小林聪美的气场互相压制,厉害。叙事上稍逊于《听说桐岛要退部》,结尾又赢回一程,打平。五星。

1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满足感或认同感。一路的情绪走向还是非常顺畅的。宫泽理惠的形象变化蛮大,完全的普通女性样子。只有偶尔几场恢复明星的靓丽。小林聪美表现也很精彩。整体看,吉田大八没有让人失望。

1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三个银行女职员,三种生存之道。——幸福是浮在头顶一抹就消失的月亮,虚而美丽,终有一天失去也不足为惜,用纸做得钱币来供养至结束来临的一天。人生虚幻自由短暂,已到尽头后她破窗逃跑到天涯海角,前路留给另一人生中的她凝望破窗偶尔夜里默默想象。

24分钟前
  • 推荐

宮沢りえ的角色,就是西瓜里的馬場ちゃん吧....还都有小林阿姨做同事~石橋莲司演的爷爷和戴假项链的奶奶全场最赞。

26分钟前
  • 核桃子
  • 推荐

好喜歡!當她把月亮抹去,意識到一切都是「假」的,當她臥倒床上感覺到「自由」的一刻,是多麼動人!這不就是「電影」和「夢」嗎?夢是假的,但卻是人性的出口,在其中我們不顧世俗羈絆追尋心中的自由,哪怕結果慘烈。夢醒後我們回歸正常生活。這部電影像煉獄,是反道德的,但戲劇的內裡卻異常純粹動人

27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150531熟肉)看到最后真是飙泪,吉田大八太厉害了,把挥霍和犯罪也拍得那么帅气,相比缺乏个人风格的石井,霓虹映画不是应该更推前者|飞机上看的,英文字幕太小太累但基本能看下来而且是生肉也会觉得很不错的作品,吉田大八才是未来希望,前天同看过生肉的温哥华朝日我都不兴奋要来标看过,我说石井啊

31分钟前
  • laflor
  • 还行

《西瓜》前传了,有小林聪美工作的银行我看都得好好查查账……池松壮亮实乃中年已婚女性出轨的不二选择(至少演过五六部了吧?),乖巧懂事话不多,又孩子气又有很成熟的一面,好喜欢地铁那段哦

3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相比原作改动非常大,吉田大八把故事中心完全移至银行内部,不仅没有影响整体框架,反而更加突出主角。自由与罪恶之间,女主角向前不停的奔跑,直到纸月消失后,她才发现这原来是场梦。宫泽理惠影后级演出

34分钟前
  • xxhhcc
  • 推荐

电影技巧弱了点,总是不断的在想办法圆角色的心理动机,电影其实干不了这事,这是小说干的事

39分钟前
  • LOOK
  • 还行

遙距操作而不見實體的慈善、滿口仁義道德卻又點到即止的宗教教育、名存實亡的婚姻、痴心錯付的婚外情、金玉其外的珠寶、金錢似有還無你我不分的虛幻概念,虛實來回跳動,直到彎月一抹。她舉手反駁,摔落床上,敲破窗戶,一口咬在蘋果上。她說,假的是你們,不是我。鬧市夏娃,阿當不上當,獨食禁果去。

40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表为虚荣贪财,实为用另外的视角看世界,家庭性爱物欲其实都抵不过毫无束缚的自由之身,只剩日式的朝气却没有魂魄。纸月犹如梦境,自由冲破了现实的束缚,揭开了每个人心底的秘密。宫泽理惠。。差点认不出了。。同为吉田大八的作品,我更喜欢《听说桐岛要退部》啊。#上海电影节#

44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还行

“因为那不是真的月亮我当时感觉很幸福虽然感觉很幸福可我知道这种感觉早晚会结束我并不难过觉得这很正常因为这本来就是镜花水月虽然看作像是真的但并不是真的从一开始就全部是假的因为是假的坏了也没关系可以弄坏我不害怕这么想以后我的身体好像突然变轻了自由了所以我做了我真正想做的事”洗脑大法好

4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吉田大八继桐岛要退部后的新片,改编自同名电视剧,再次证明这家伙是文艺外表罪犯心啊。日本版包法利夫人,讲过度施舍其实是为满足自己虚荣心,并与童年宗教学校经历对应。电影拍得很小清新,插曲都特好听,让人对女犯人很有认同感,然后随她一起逍遥法外...短发宫泽理惠神似桂纶镁

5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神作!故事很吸引人是一方面,主要是导演根本没想进行任何批判和说教啊,在这个把体内巨兽压制了半辈子的女人身上,我只看到认同和同情,就像当初对《赛末点》里的杀人犯类似的情感。把苦心钻营半生的小世界毁灭于旦夕还拉他人陪葬,这样极度的放纵和快乐,只有女主角这样的疯子才能、才敢体会和想象。

55分钟前
  • SaturnianAir
  • 力荐

这就是一个日本的包法利夫人啊。但是我受不了那种道德意识薄弱又善于给自己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的人,什么很快消失的月亮,去死吧!配乐不错,完全提亮了故事的整体基调。

56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