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拉扎罗

奇幻片法国2018

主演:塞吉·洛佩兹,

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2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3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4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5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6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3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4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5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6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7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8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19幸福的拉扎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0:46

详细剧情

 拉扎罗是一位内心单纯的年轻农民,坦克雷迪则是一位骄横的年轻贵族。他在Inviolata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城内生活,这个城镇则由侯爵夫人阿诺西纳·德·卢娜所统治。年轻的农民和年轻的贵族相遇并成为好友。某天,坦克雷迪出于玩乐的目的,自导自演了绑架闹剧,并向拉扎罗求助。拉扎罗非常珍视这段真诚且快乐的友谊,他决定穿越时空,回到小城,以寻找坦克雷迪。

 长篇影评

 1 ) 乡村浮世绘,魔幻现实主义与现代性寓言。

2018耶路撒冷电影节的第一部观影。

《幸福的拉扎罗》是一幅乡村浮世绘,一部交织魔幻现实主义与现代寓言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下叶意大利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城里,拉扎罗与一大家子农民一起为被称为「烟草女王」的侯爵夫人工作。

侯爵夫人的年轻少爷偶然与拉扎罗相遇,两个原本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却意外地成为了朋友,纯真的拉扎罗带少爷去参观他的秘密基地,为他送吃送喝,少爷则以弹弓与他结拜。这份友谊对他来说弥足珍贵。

叛逆的少爷对整日束缚重重的贵族生活感到厌烦,便离家出走躲到山里,且自导自演了一出绑架闹剧,却最终引来了警察,将农民们的平静生活彻底打破...

时过境迁,拉扎罗穿越时空去寻找几十年前丢失的挚友,发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现代世界。

目力所及,《幸福的拉扎罗》可能是近几年最好的欧洲艺术电影之一

它结合了古老传说和宗教元素的意大利魔幻现实主义,令人耳目一新,前半部分是美如油画的意大利乡村生活,后半部分则是导演对人类高速驶入不久的(后)现代世界的探寻。

两个看似分裂的部分通过颇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拉扎罗的命运巧妙地串联起来,在工整精巧的结构中更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而整部影片包含的信息密度和精巧度,我认为可媲美甚至超越去年的金棕榈《广场》。

拉扎罗就像一个年轻的、无辜的大卫,象征着人类至高的美。拉扎罗式的快乐,是没有任何所求,没有欲念,没有攀比,没有对人生不公生活艰难的感叹,拉扎罗圣人般的品格(以及后面与他相关照的圣人和狼的传说故事),或许也是对所谓美好原初人性的一种近乎绝望的乡愁。

导演镜头里的乡村浮世绘,某种程度上就是五十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乡村版。不是人情淳朴的田园牧歌,而是暴露在大自然里的、回归原始本能的赤裸裸的人性。每个人都剥削不会反抗不会抱怨的拉扎罗,同时无知地竭力维护着吃人的、更高一级的剥削体制。

每场戏的象征意义都很足,每个细节都充满无穷回味的可能。

拉扎罗不忍吵醒半梦半醒的富家少爷,悄悄在他身旁放下食物,结果少爷一句「你挡住阳光了」,既有些刺痛观者的心,也为影片后半部分两人重逢时少爷的态度变化埋下伏笔。

适度的留白也很巧妙。

穷困潦倒的一家如约而至,到曾经的富家少爷府上,准备享受昨天他许诺的那顿午餐。结果开门的是曾经的千金小姐、他现在的太太,少爷全程未出镜,而由这位风光不再的小姐一语道出了他们的落魄经历。

「讨要点心」一幕其实很出乎我意料,但看完又觉得简直分量十足,两分钟的一场戏,就让两位落魄贵族截然不同的性格昭然若揭:少爷依然沉浸在虚无主义和自以为是的幻想中,小姐则早已面对苦涩的现实;也点出了Antonia过去当佣人服侍他们的经历在她身上残留的前现代性品格,这一面与如今在城市里强悍谋生的她奇妙地共存着。

而这部电影本身也是一个关于前现代和现代的高明寓言。

当镜头从乡村转入城市,这些过去因为无知被剥削的农奴们依旧没有任何谋生技能,却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强烈的求生欲里很快学会的高明的骗术和偷窃抢劫(集中体现在女主Antonia身上)。这一对比实在令人惊心。从这个意义上,影片既无情撕破了前现代的,田园牧歌式理想,也对现代主义世界扔出了深刻的诘问。

你很难不去思考:何为幸福?幸福有多少维度?现代性究竟给大众的mentality带来了怎样的冲击?我们又如何去应对?

从少爷家出来,Antonia一家推着唯一的财产——一辆破破烂烂的卡车回家,跟随着拉扎罗的教堂福音乐,则为这些挣扎的灵魂带来了一束暖光,也是影片后半部分几乎唯一的温暖的时刻。

接着便是导演将观众疑问推向极端的一个残酷的结尾,天真到「不食人间烟火」的拉扎罗再一次为了与少爷的友谊冒险,在银行里被一群文明人因为一个现代社会里的理由打得遍体鳞伤。

倒地的那一刻,他的眼神依然纯洁而无辜,没有一丝一豪的怨恨。

这就是现代性世界对一个前现代性世界所做的事,它可以发生在大航海时代,可以发生在美洲,也可以发生在此刻——一个由电影建构的虚幻又真实的时空里。

看到结尾拉扎罗倒早血泊中,终于忍不住啜泣起来,我想,每个因为结尾掉泪的观众,都有自己的理由。

或许,电影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像一面棱镜,能够折射出许多不同的视角、观点与风景。

再说说导演。

意大利女导演爱丽丝·洛尔瓦彻(Alice Rohrwacher)算是戛纳的嫡系导演,也是扛起当代意大利电影的旗手之一。

她的处女作长片《圣体》,从13岁女孩的视角讲述一个与宗教有关的自我迷失与寻找的故事,早在2011年亮相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时便已得到了广泛关注。

《圣体》(Corpo Celeste,2011)

2014年,第二部剧情长片《奇迹》获得主竞赛单元提名,并以黑马之姿夺得了评审团大奖,足见戛纳对她的肯定。

《奇迹》(Le meraviglie,2014)

四年之后,爱丽丝·洛尔瓦彻带着《幸福的拉扎罗》强势回归戛纳主竞赛单元,再次证明了她作为欧洲影坛新一代作者导演的无限潜力。

作为第三部长片,《幸福的拉扎罗》也继承了爱丽丝一贯的风格脉络与创作母题:在继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融入神秘元素和魔幻主义,探索和表现现代化进程对于个体的影响。

在电影语言上,可以看出《幸福的拉扎罗》相比两部前作进步很大,已趋近纯熟的状态,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爱丽丝寄予更多期待。

有趣的是,爱丽丝不仅才华横溢,颜值也毫不逊色。她的姐姐是意大利女演员阿尔巴·罗尔瓦凯尔,姐妹两都拥有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人像般的五官,不经意之间散发出古典美的气质。

作为一位女性电影人,她的登场更多了一份惊艳与分量。

导演爱丽丝·罗尔瓦赫尔的姐姐,意大利女演员阿尔巴·罗尔瓦凯尔,也是本片的主演之一,她曾凭借2014年的《饥饿的心》获得威尼斯影后

本片的摄影师海莲娜·勒瓦(Helene Louvart),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她是文德斯、瓦尔达等名导的御用摄影,担任摄影的电影作品不下百部。

海莲娜·勒瓦

她与导演爱丽丝长期合作,为《幸福的拉扎罗》贡献了高水准的影像语言。尤其是影片前半部分颇具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摄影,以及拉扎罗圣人传说的一组镜头,再加上16毫米胶片本身的纯净质感,将影片意图传达的美学推到极致。

要把拉扎罗这样一个有着圣人色彩、天使性格、不被尘世侵扰的角色演活,难度不可谓不大。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佩服制片和导演选角的功力,饰演拉扎罗的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Adriano Tardiolo),眼神清澈,气质柔和天真,完全就是拉扎罗这个角色的现实版。

很多人看完感叹,他就像个小天使,简直难以相信是现在世界上还会有这样的男孩子。

阿德里亚诺并非职业演员,是在一所高中挖掘出来的,经过导演方漫长耐心的沟通,才最终同意参演,结果造就了这部观感上角色与演员融为一体的佳作。

近年来,有不少人开始唱衰当代意大利电影,但爱丽丝的横空出世与《幸福的拉扎罗》的惊艳亮相,则向我们证明了一种在帕索里尼、费里尼等前辈影响的基础上去开拓新的影像风格体系的可能。

 2 ) 这个社会太现实了,容不下这么纯洁善良的人。

观看《幸福的拉扎罗》的时候,我想起了几年前看的《星际迷航2》。

电影开头,一群土著出现了,从他们的穿着和武器可以看出他们的文明还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

本以为这是远古时期,然而紧接着一架宇宙飞船浮出海面,土著们一脸茫然,随后又在地上画出宇宙飞船的样子,对着它顶礼膜拜,宛如看见神灵。

宇宙飞船的出现不仅刷新了这群土著的认知,同时也让观众产生了疑问:这到底是古代还是未来?

原来,是主角们驾驶宇宙飞船来到了M级行星尼比卢,科技与原始的碰撞直接颠覆了土著的三观,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历史。

这种“文明的碰撞”并非第一次在影视作品中出现,梅尔·吉布森执导的《启示》也有所涉猎,一个惊艳的结局直接将电影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类似的故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透露出他们的封闭和落后。

除了电影和文章之外,这种现象同样也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有一个叫做“达里雅布依”的地方,被称为“最难到达的村落”。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被政府发现。因为环境、地理位置太过复杂,耗费了政府30年的时间去寻觅他们。

这里的村民与世隔绝,不问世事,俨然是现实版的桃花源。

他们习俗原始,住林间木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以至于这里的民警34年没办过一起刑事案件,被新闻界称为世界上最清闲的警察。

《幸福的拉扎罗》中,拉扎罗所在的因诺拉塔也是一个类似桃花源的地方。

村民每天农作、玩耍,过着原始而又朴实的生活。

原本你以为这是一部讲述几百年前的故事的电影,但随着汽车、手机的出现,你又渐渐开始对电影的年代背景产生疑问。

而阿方斯娜侯爵夫人就是类似“武陵人”的存在,只不过她就没有武陵人那么单纯了,她利用村民的无知和单纯,隐瞒了社会上所有的变革事件,让村民免费为她干活。

村民不但没有收入,反而经常负债累累,越工作反而越穷。

偶然之下,警察找到了这个无人问津的地方,解救了这群终日生活在谎言之中的村民。

他们从来没有去过城市,甚至都不敢迈过小溪,将自己囚禁在一口水井之中,沦为井底之蛙。

正如《天堂电影院》的台词: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侯爵夫人因非法奴役54名农民而被逮捕并没收了财产,村民也融入了现代城市的生活。

可是,村民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

从前他们被侯爵夫人压迫,现在仍然被侯爵夫人当初的管家尼古拉压迫。

从前他们一群人住在一间屋子里,现在仍然是一群人住在一间屋子里。

从前他们虽然没有收入,但至少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现在却因生活困难,走上了偷窃和欺诈的道路。

说好的侯爵夫人要对他们作出赔偿,最后也不了了之。

说好的把他们转移到安全而舒适的地方,实际上是一群人蜗居在一个废弃的地方。

他们虽然来到了城市,但并没有比以前过得更好,反而想要回到村子,这样的结果给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们究竟是在因诺拉塔过平静安宁的生活,对外界一无所知更好(假如没有侯爵夫人奴役他们);还是进入城市,只有偷拐抢骗才能维持生计更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他们的转变相当于从一个臭水沟来到了另一个臭水沟,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让我想起上周上映的《雪怪大冒险》,一群雪怪生活在喜马拉雅山顶,村长为了防止雪怪下山而遭到人类射杀,骗大家说山下是一片虚无,去了就回不来了。

一边是用谎言保护大家,另一边是告诉大家真相,但是大家可能因此受到伤害,该如何选择?

《幸福的拉扎罗》中,警察告诉村民佃农制度已经废除很多年,现在有合同,有条约,有工资,他虽然说了实话,让村民面对现实,但同时也打破了他们的美梦,改变了村民原来的生活秩序。

当然,如果警察无所作为,村民可能仍然被蒙在鼓里,仍然是侯爵夫人的奴隶。

前有虎后有狼,好像两边都是绝路。

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对拉扎罗来说却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是唯一没有受到影响的人。

拉扎罗是一个圣人般的存在,他好像从来都不会生气。

侯爵夫人压迫村民,村民还去压迫拉扎罗,所有脏活累活都让他干。和拉扎罗相比起来,村民就过得不是特别惨了。

在村子里,他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干再多活也不抱怨,帮大家煮了咖啡结果被放了鸽子也不生气。

在城市里,大家都觉得他是多余的,想要把他赶走,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大家一直为吃饭发愁,他却发现路边的野菜可以吃。他总是那个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人。

他是不幸的,因为他处处受到压迫和不公,几乎处于食物链的底端;但同时他也是幸福的,因为知足者常乐。

但是这个社会太现实了,容不下这么纯洁善良的人,好人不见得就会有好报。

侯爵夫人奴役村民结果腰缠万贯,富甲一方。

村民勤勤恳恳干活,没有收入不说还倒欠侯爵夫人钱。

拉扎罗更是任劳任怨,最后却遭到人们的毒打。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昨天被一则新闻刷屏了,成都某高校学生因忘带饭卡,就微信转账给食堂阿姨,事后转身就把阿姨举报了,最后阿姨被罚款2万元,而学生得到了2千元奖励。

虽然学校明文规定不允许用饭卡之外的支付方式,但是你求别人帮忙,最后还告她,这不是当了婊子还立牌坊吗?

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比如小伙扶老太太结果被讹诈,比如女生帮助迷路小孩回家结果被拐卖,比如小护士胡依萱扶孕妇结果被先奸后杀……

你善良,罪犯就会利用你的善良来实施恶行。偶尔冷漠,警觉,怀着一颗防人之心,才能保护自己。

但如果程度太过了,就会进入另一个极端,成为心机、狡猾,如侯爵夫人一般欺骗村民,谋取不义之财。

相对于拉扎罗的极端善良、侯爵夫人的极端坏蛋,村里的姑娘安托是一个折中的角色。

她知道演戏、博取同情心、偷梁换柱等一系列手段来骗钱,但她同时也会守住自己的底线,她决定以后行骗不带上拉扎罗,因为她不愿让拉扎罗纯洁的心灵受到污染。

当年在村子里人人都对拉扎罗指手画脚,只有安托愿意和他做朋友,还带他去看侯爵夫人家的餐具。

如今在城市里所有人嫌弃拉扎罗,觉得他是多余的,只有安托愿意收留她。

尽管特蕾莎(的家人)曾经压迫了村民,尽管唐克雷迪承诺请他们吃饭却毁约了,安托也仍然把昂贵的蛋糕送给他们。

安托是聪明的,成熟的,所以她不会像拉扎罗那样遭受太多的委屈,但她同样也没有像侯爵夫人那样利用村民的无知来欺骗他们。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善良的成熟。

我们可能做不到像拉扎罗那样单纯善良,正直无私,但我们可以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把他们的没有心机当做是愚蠢无知,把他们的助人为乐当成是没有头脑,把他们的乐善好施当成是智商欠费。

我不知道善良是不是一定是对的,但我知道作恶一定是错的。

我们不一定要成为拉扎罗,但我们可以选择不成为侯爵夫人。

 3 ) 好人还能活得下去吗?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探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戛纳电影节以放映后观众起立鼓掌著称,有时甚至有人热泪盈眶。

这不是作秀。

看完戛纳最佳《小偷家族》后探长反应并不大。

但有部电影探长看完后真的内心在流泪,只想说:此片只应天上有!

在戛纳电影节现场,这部电影放映结束后全场起立鼓掌超过8分钟,导演和观众眼中闪着泪光。

鼓掌长达8分11秒,女导演眼中闪现泪光图片来自Youtube

这部电影就是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的《幸福的拉扎罗》。

片名海报都平淡无奇,导演不出名,主演是素人,一看就很容易让人忽略。

但看过的很多人都把它列入了年度十佳(包括探长)

在烂番茄,《幸福的拉扎罗》拿下89%的高新鲜度。

在苛刻的Metascore,它拿下82分,11家媒体中有2家媒体打出100分。

导演艾丽丝·罗尔瓦赫尔(Alice Rohrwacher),意大利年轻女导演,名气不大。

国内观众更熟悉的是她的妹妹阿尔巴·罗尔瓦赫尔(Alba Rohrwacher),曾在高分剧情片《完美陌生人》中饰演一名少妇。

艾丽丝(左)和妹妹阿尔巴(右)在戛纳发布会现场

《完美陌生人》,2016

艾丽丝是编剧出身,《幸福的拉扎罗》是她的第三部长片。

前两部作品《圣体》和《奇迹》均在戛纳反响不错,《奇迹》还获得戛纳评委会大奖。

《圣体》7.2《奇迹》7.3《幸福的拉扎罗》8.6三部海报都是图画形式

男主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Adriano Tardiolo)就是个高中生,今年刚20岁。

见到他的人都形容他“眼睛清澈干净如天空”

他能从一千余人中一眼被选中,多半是因为这双清澈无暇的眼睛。

而看完这部片子,你将永远无法忘记这张天使般的面容。

Adriano在戛纳电影节

《幸福的拉扎罗》是部奇幻片,它的故事朴素却触目惊心,让人动容。

探长更觉得,每个人都应该静下心来看这部电影。

因为它揭露了一个简单又深刻的问题:

现在好人还活得下去吗?

好人身上有味道吗?

拉扎罗给出了定义。

有人见了他就下跪,不是因为他是好人,而是因为几十年过去他一点都没有变老。

这要从一个叫Inviolata的地方说起。

这里与世隔绝,人们保持着原始的农耕生活。

在意大利语中,Inviolata是指“不可触碰”或“纯洁和原始的地方”。

这里的人都是一个贵族的奴隶,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干活。

拉扎罗是最能干的一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呼喊“拉扎罗”的声音。

但人们都叫他不是因为喜欢他,而是要他帮忙干活。

“拉扎罗,别愣了,把箱子搬到后后面去!”

“拉扎罗,把奶奶抱上来!”

“拉扎罗,去抓住那只母鸡!”

但拉扎罗是快乐的,因为只要看到别人高兴,他就会高兴。

他总是无条件的为别人提供帮助,即使他的善意不被珍惜而是被利用:

他问朋友要不要尝尝自己的吃的,朋友说自己不饿,就喂了狗。

结果,狗不吃。

狂欢夜有人叫他帮忙守夜,他爽快答应。

那个人便跑去又吃又喝,载歌载舞。

那人说一会叫他回来就可以,但拉扎罗怎么叫都没人答应。

他一个人望着星空,还为那个人找借口说:根本听不到的。

这就像贵族奴隶主所说:每个人都在剥削别人。

“我剥削他们,而他们则剥削更弱小的,这是永远不可能被停止的食物链”。

最纯真善良的人,却成为食物链最低端的那个。

但拉扎罗从未因此显露过任何悲伤。

相反,他总是瞪着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随时等着帮你。

用导演的话说:他理解世界的方式简单朴素,根本不知道除了善良还有邪恶,所以他一直都是快乐的。

可是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

拉扎罗有着最纯洁的善,却经历着最让人心寒的恶。

一天下起雨,每个人都跑去避雨,没人管拉扎罗。

他病了,烧到额头滚烫。

当有人提出给他腾个位置好让他休息时,平时被他帮助的人的反应却是“滚!”

拉扎罗有一个朋友。

这个人是贵族女人的儿子。

他虽然也对拉扎罗颐指气使,但他向拉扎罗解释“他们是兄弟”

你看我们像兄弟,我们一样高。我爸是个花花公子,也许你妈妈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我爸刚好牵着马去喝水,然后他们就认识了,我们就成了兄弟。

为了帮助这个兄弟,拉扎罗跌落悬崖。

片中第一次出现“狼”。

就像开头故事中一样,它冲向拉扎罗,嗅了又嗅,最终,它安静地离开。

这时贵族的骗局被识破。

原来,贵族女人让Inviolata与世隔绝,文明停滞,为的是压榨劳动力。

Inviolata的几十户奴隶被解救。

当人们脱离苦海的时候,想起拉扎罗的只有一个小女孩。

没有人去叫拉扎罗。

只有神迹显现,拉扎罗一觉醒来,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

他双眸依旧清澈,行走在遍地白雪寒冷无比的工业社会,无人问津。

一个女人认出了他,这个女人就是当年唯一想起拉扎罗的那个女孩。

她把拉扎罗带到简陋的“吉普寨式营地”,这里住的是Inviolata出来的老乡。

他们虽被解救,但依旧生活在社会边缘。

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拉扎罗还是像以前一样热情的帮助伙伴。

即使得到的仍是排斥与拒绝。

拉扎罗如同上帝再临,让这群食不果腹的人意识到大地上就有许多可以吃的食物。

他们不必偷,不必抢,不必互相剥削。

只要齐心协力,一起劳动,浇灌大地,就能有吃的。

无意中,拉扎罗找到曾经称他为“兄弟”的男人。

这是拉扎罗最高兴的一天。

当年的兄弟已经成为白发老头

拖拉扎罗的福,他们再度重聚,冰释前嫌,成为朋友。

“兄弟”还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做客。

这群吃了这顿没下顿的人不仅精心打扮自己。

还拿出81欧元买了高档的甜品作为礼物。

只不过,他们吃了闭门羹。

宴请不过是“贵族兄弟”的另一场骗局。

“兄弟”的妹妹说他们自己都吃不饱,根本就无法邀请谁来吃饭,并说是银行夺走了他们的一切。

她赶走了这群人,又厚着脸皮要他们留下手中的礼物。

他们犹豫了一秒,把高档甜点留给了“兄弟”。

他们曾经只顾自己,现在终于学会了拉扎罗的善良,开始顾忌和考虑别人。

他们失望的回家,虽被欺骗感情到头一场空,但他们内心充满希望。

他们决心一起回到Inviolata重建家园。

这次,他们没有忘记拉扎罗。

只不过这次,一向高兴的拉扎罗独自流下眼泪。

第二天,拉扎罗只身来到银行,要银行归还一切。

这个古怪的傻小子被众人当成恐怖分子,被活活打死。

与世隔绝的旧时代和建立了现代文明的社会,都容不下这个善良的圣人。

一个狼都舍不得咬的人,竟死在人类同胞的脚下。

拉扎罗倒下,那头狼再次出现。

它转身,背离烟囱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社会,越跑越远……

《幸福的拉扎罗》有着浪漫又犀利的超现实主义。

它不会让人哭,却能让你的内心流泪。

他一直在微笑,为什么我们却想哭?

片中有处神来之笔,能让人感受到拉扎罗心中幸福的泪水。

被“兄弟”赶走后,他们循着美妙的音乐来到神圣的教堂,修女以“这是私人场所”为由将他们赶走。

乐师坐下,再弹奏钢琴,音乐声竟然飞走。

修女惊呼“天啊!它要去哪里?快关上窗户!”

但什么都挡不住它,它飞到那群人那里,他们感叹:这音乐多么美!

他们接纳并相信了拉扎罗,从自私变得善良,才拥有资格倾听这音乐。

而有些人,却不配!

这部片子在戛纳引起强烈反响,戛纳电影节发布会上,影迷和记者提出许多尖锐的问题。

比如:拉扎罗到底是谁?

导演艾丽丝回答:他像耶稣,是一个神,但他只是一个纯真善良的人,他的善良和纯真超越了时空。不管是在旧时代还是新社会,他不停的回来,提醒人们这些神圣高贵的美好品质。

导演说:越简单的人越开心,你们同意吗?

男主扮演者Adriano补充说,自己开始并不理解这个角色。

忽然有天他明白了:拉扎罗的外表总是无辜和喜悦,但其实他内心一直在哭泣。

而他读懂角色的那一天,片场下起了雨。

记者问导演:如果你有了拉扎罗穿越时空的能力,你会穿越到哪里?

导演想了半天,难以决定。

最后说:其实我很喜欢现在这个时候,这是一个艰难的时代,但我很想知道将来它会不会变得更好。

探长想以一个问答作为结尾。

记者问导演:你觉得在现代社会,拉扎罗身上的这种纯真和善良还存在吗?

问题问完,全场一片寂静。

导演艾丽丝有些犹豫:……这个品质很好,但要相信它存在很难……

男配塞尔希·洛佩斯(Sergi Lopez)对这个回答不满意。

他拿过话筒,说了两句话:

你必须要相信。

纯真和善良永不会死!

----The End----

文/探长

2018.10.20/青岛


(扫码关注影探,ttyingtan,后台回复幸福的拉扎罗 看片儿)

 4 ) 乡村男孩的"城镇化"

虽然有一些现代物件的提示,但影片《幸福的拉扎罗》的年代感依旧模糊。我会以为这是十九世纪的农场,农场里的佃农一起快乐地生活。某晚,一对年轻人欢快地向众人宣告他俩的结合,说要到外面去寻找机会。小镇上的人们过着虽然清贫但与世无争的日子。直到后来,侯爵夫人和她的儿子的闯入将更多俗世的现代性带进这个小乡村,或者说只是在电影的时间线中。然而一面是侯爵夫人这个充满历史感的抬头,一面却是他们颇现代的穿着和带来的电子产品。年代感开始有些错乱,好像一出寓言正在上演,但导演Rohrwacher不到逼不得已是不会把年代交代清楚的。

主角拉扎罗,即使在这个与世无争的乡村里,也最纯真的一个。并不匀称的身材上顶着一个多么纯洁无暇的脸蛋,一对扑闪的大眼睛静静地望着外界。于他而言,不知世间的敌意。侯爵夫人的儿子Tancredi称他作自己的朋友,其实与其说是朋友,更多的其实是一种利用关系。Tancredi让拉扎罗带自己躲到乡村外一个隐秘之处,假装绑架,并写信给自己的母亲勒索钱财,以此叛逆并要挟。拉扎罗在这件事上实际成了Tancredi的帮凶,但因其纯真,我们也依然怪不着他。

影片的上半部分,终于因Tancredi“被绑”,侯爵的女儿报案而结束。拉扎罗和村里的人被“不请自来”的直升机吓倒,他们不知道外界已经没有佃农,没有还不清的债务。他们被“赶”出了这个名为Inviolata的桃花源乡村,进入城市生活。直到这一刻,我们才清楚影片发生的年代。至于拉扎罗,他被直升机吓坏后摔下山崖,不省人事。

影片的后半部分,Inviolata的村民,Tancredi和拉扎罗先后进入现代城市。村民们似乎很好地融入了现代生活,但流浪着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靠着些偷抢拐骗过活。从另一方面来看,既然可以偷抢拐骗便也应征了他们的“适应”能力。Tancredi却相当落魄。他端着一副侯爵的架子,怀里揣着原来那条老狗,也不知如何过了这多少年。不知是否导演有意为之,因为岁月在Tancredi身上的痕迹比其他人的都大, 他已经活脱脱变成一个小老头了。

时间却在拉扎罗身上停驻了,他似乎一下子穿越了十几二十年,靠着昔日农场伙伴的照应才在这个世间存活下来。他依然纯真地对待一切,看待世界的方式是最原始、最容易解释的那一套。他像一匹孤狼在世间游走,只是这一切都在精神上。封建制度和现代资本主义在拉扎罗身上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印记,历史的进程真的总是一种社会进步吗?

 5 ) 如何理解《幸福的拉扎罗》中的意识形态表达?

拉扎罗:不是圣人,是恐怖分子 1 Inviolata,宗教乡愁,集体主义公社 当简陋棚屋里的当代失业者们在旧日地主的表演下被催眠,时光在短暂的集体幻觉中倒流了。月亮又重新在乡村山野间升起,人们的脸变得年轻,他们仿佛回到过去那宁静的Inviolata,尽管身背债务,失去自由,但自给自足,没有外界的打扰,只是如今那里已成为一个不可触碰(inviolata)、无法返回的桃花源。 在西方语境下,inviolata无疑带有鲜明的宗教乡愁意味。可导演并不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她绝不会要求女性回到家庭生更多的孩子、不要在社会上抛头露面。就像她直白地揭示出土地贵族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关系不值得留恋,她也同样对宗教是统治阶级送给被压迫者的精神鸦片保有很清醒的认识。 这一点侯爵夫人(事实上是所有的统治者)同样清楚。所以她好为人师,乐于给农民的孩子们上课,那些圣经故事和中世纪经院哲学无疑是灌输等级尊卑意识的最佳材料。就像今天资产阶级的公立学校教给穷人们顺从和忍耐的文明一样,以前的奴隶主通过教堂的牧师和家庭教师也做到这一点。而在她对侍女的日常教化中,四处隐蔽的圣女画像则无时无刻不在为侯爵夫人扮演一个虔诚的信徒而撒谎——现在我们看到了大部分艺术的纯粹和高尚。 既然如此,“乡愁”究竟所指为何呢?这需要我们更仔细地触碰Inviolata。尽管农民身为伯爵夫人的财产而丧失自由,但村庄内部的日常组织安排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干涉。即便是经理尼古拉,也不过作为侯爵夫人的代理人进行监督和结算工作。于是我们看到村民们实际上讲究一种主要是集体主义的生产生活原则:种植、打理烟草和其他农作物的劳动由所有拥有劳动力的村民共同分担(拉扎罗因为和坦克雷迪出游没有整理烟草受到过大家的谴责),粮食和牲畜(包括拉扎罗负责照看的羊群)是公有财产,老人(最年长的奶奶是住得最宽敞的人)和病患(注意发烧的拉扎罗得到的早餐)得到义务的照顾,抚养孩子的任务虽然主要由母亲承担,但有特殊情况其他人也代为照看。 因而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水土不服的城市,安托还坚持要收留复活的拉扎罗,因为他是过去集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村庄不复存在了,年轻的拉扎罗成为仅存的神迹,因而在安托的目光中被赋予了圣人的形象。她像耶稣的门徒一样命令其他人下跪。但这毕竟不是导演的命令。导演在这里保持着冷静,她的任务是展现出inviolata作为幽灵对它旧日子民的复杂纠缠。因而在其后我们也看到其他旧民对拉扎罗的不同态度:他们从更现实的角度出发,要求驱逐拉扎罗,并对他作出了相反的指认——魔鬼——分食物质的现实主义魔鬼而不是吞噬灵魂的浪漫主义魔鬼。神在个人主义显现的时刻消失,并不是偶然。这是无神论的城市资本主义对有神论的乡村封建主义的战胜。 这种战胜在电影镜头里直观地表现为59:35直升机对农民抛向高空的棍棒不可逆转的嘲笑。这一镜头让我们想到《2001太空漫游》中人类始祖抛向高空的骨头,在下一秒它就变成在宇宙中悬浮的太空站,没有什么能比这更直接地抒发对人类生产力飞跃(其实是工具理性)的赞美了。《拉扎罗》的镜头无疑展示着资本主义的不可抵挡,可相比库布里克,却带着更复杂的面向。当红色的信号塔光占领了inviolata的山头,技术弥赛亚式的降临“解救”了被剥削的农民,作为资本主义外部的桃花源永久地消逝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2 城市,第三世界移民,自由 上帝死了。无神论的宗教取代了有神论的宗教。新的意识形态教导人们追随内心的欲望,欲望即自由。 注意伯爵夫人的人生格言:“人类就像动物,给予自由,就意味着给予他们意识到自己曾经作为奴隶的能力,所以才要他们沉浸在苦难之中。现在他们忍受痛苦,但不知道真相:我剥削他们,他们则剥削更弱小的,这是永远不可能被停止的食物链。” 这是曾经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统治者的声音:相比被压迫,锦衣玉食的自由更令人痛苦,就让我作出这种牺牲吧,把无知的幸福留给你们食不果腹的人——信比知更重要。 不过机器的轰鸣很快把没落贵族阶级的声音掩盖下去,资本家带着新的剥削形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把没有人身自由的农民从地主手里解放出来,接着宣布给所有人自由,没有人是另一个人的财产,并且想去哪里就去到哪里。农民被驱赶到城市,成为工厂里被雇佣的工人,据说这样的世界就是平等和博爱的。 让我们来看看影片中最能体现资本主义自由的一幕吧。71:49,不同种族的外来移民从四面八方(农村)汇聚到同一条单向道上,呆坐在资本主义信号塔下不知去向的拉扎罗被裹挟着来到了道路的终点:一个“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在这里,移民们自由地向资本家的代理人出卖自己,请求他剥夺自己几小时的自由,好把购买食物的欧元施舍给他们。颇为讽刺,资本家和封建主的代理人原是同一个。可惜尼古拉先生替主子算过太多的账,已经认不得因诺拉塔的拉扎罗了。“不,你不是一个自由的人,不配到这个自由市场来,这儿可不收你这样的奴隶。”这就是他拿着扩音喇叭要掩盖的话——这里没有奴隶,这里没有奴隶,这里没有…… 让我们再次回到Inviolata——虽然这是资本家们所不允许的,这是唯一不能去的地方,一经发现就要摧毁的地方。在对它的禁忌中,我们发现它新的含义——东方学视角遮蔽下的第三世界。当西方警察(他们的祖先是第一批开辟殖民地的白人)来到此地,他们看到的是多么落后的景象啊。这些人多么愚昧,多么痛苦,让我们用大炮和火枪来解救他们吧!然后他们充当了不同种族的摩西(坦克雷迪少爷),草率地带领他们分开红海,去往极乐世界。 这就是今天西方世界不可触碰的悖论式禁忌:不可触碰不存在之地。以下事实并不存在:我们需要移民出卖廉价劳动力,我们需要移民做选民的出气筒,我们需要移民证明我们的文明,我们需要移民证明资本主义……但你们,接受施舍的外来人,我们不需要你们说话。听一听新闻,已经把你们报道得很好,不能更好……闭嘴! 听我们说:你们是“54名劳工”,“在完全不知道有薪酬存在的情况下被迫工作”,你们过去“住在原始的、没有现代文明的小屋”,但现在剥削你们的女老板已经被捕了,正义得到了声张,欢迎你们回归光辉灿烂和“幸福”的人类文明世界。(影片82:35-83:31) 这一叙事抹杀的是另一种可能性:在Inviolata不应该有奴隶主,没有一切奴隶主,包括你们(西方的资本家)。那里将发展出真正的自由,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那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正如马克思所说。 这就是被资本主义宣布为不可触碰的想象,这就是被统治阶级又一次宣布不予施舍的自由。当我们看到安托喃喃着,跟着儿子的朗读默诵这条报纸上的新闻,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真的相信了自由的谎言,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资本主义这匹狼比过去那匹衰老的伯爵夫人是要恐怖和狡猾多了。 3 坦克雷迪,拉扎罗,狼 现在我们将看到影片中最为滑稽的人物坦克雷迪,怎样推动了拉扎罗的死亡。 胸口上的十字架使他真的相信自己是一个拯救野蛮阿拉伯世界的骑士。某种程度上,8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自由主义蔓延的资本全球化,正如西方新一轮的十字军东征。它不时地表现为局部性的热战,将背后的西方利益诉求赤裸裸呈现出来。 “仁慈的骑士啊,如此善战,如此与众不同……为了所有感到痛苦的人民,这扭曲的黑暗……我们将胜利!”这是坦克雷迪献给自己的颂词,他声称要解救奴隶,却连自己的血也不舍得流一滴,而要拉扎罗代劳。他提供解放的武器,却只是一支劣质的弹弓。这就是西方自由世界献给自己的颂词,为了荣誉而战。 而这种将彼此确认为兄弟的私人化友谊,使拉扎罗脱离了村社的集体生活。我们很容易理解在一个没有父母、没有私人家庭的年轻人身上发生这段关系意味着什么。当他的付出得到的回应只是坦克雷迪的怒斥,他开始意识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自身(self)的存在。51:17有一个拉康式的镜头,拉扎罗对着池水的水面,观看着自己的面孔。坦克雷迪正是镜像里的第一个他者。 在这之后,淋雨发烧的拉扎罗遭受了来自集体的惩罚,大家为他几天以来的反常而暗自恼火,拒绝将他安置在自己的房间。也正是在当晚,村庄的山头第一次出现了信号塔的红色灯光。个人主义的欲望和资本主义的开拓正是在同一天接踵来临。 这里的难题是,导演又一次展现出她对复杂意识形态问题的多面向把握和呈现。让我们注意侯爵夫人教给孩子的那段神学讨论: “那些真正认识了自己的人,会在自己面前变得更卑贱。对于人类的赞美,这不是什么好事……如果我站在上帝的面前,那将是以我的行为来判断我。熄灭知识的渴望,因为这会引起极大的分心和失望……一位谦卑的农民,能比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更好地侍奉上帝。谁忽视了自身的修炼而去调查……”(55:28-56.27) 这里的剪辑同时穿插着坦克雷迪与特蕾莎的手机通话。随着直升机的来临,这段经文以及它背后的生产关系便被警察代表的国家权力宣判为荒谬可笑。但如果我们从整部影片来看待这段话,它则构成对资本主义带来的无休止的技术进步主义的强烈质询。在神的奴役被清除以后,代价是个人对共同体的责任和爱也被剥夺,同时我们不再去理解未知,不承担这种风险,任由真相消逝。当资产阶级统治者为了个人欲望而垄断真相,这与遮蔽真相的伯爵夫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种质询也构成导演身处西方中心进行自我反思的一部分。只是导演明白,这种迟到的反思已经不可能挽回拉扎罗们的第一次死亡了。资本主义终究完成了它的全球化。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考察拉扎罗,便不应该认为他是一个从始至终一成未变的圣人角色。当狼将他唤醒到当代社会,他实际上代表了来自旧时代(“前现代”的)缺席的质询,却因而也是一个无法理解和进入到当代社会关系中以寻求抗争的没落的边缘人。 当导演安排他在银行——今日食物链最顶端的金融资本的象征——要求返还伯爵夫人的财产时,他的武器只有那只老旧的弹弓。他以为他所要求的是幸福,他所经历的却必然是不幸。这种不幸,就像要求一个中世纪的骑士开车去卖保险好赎回他被歹徒绑架的情人,他没有选择权,从一开始就没有。因为如果当初不紧跟着白皮肤的摩西,复原的大海会立刻将他吞噬。摩西说,在他身后,乃是历史永恒的终结。谁希望被留在黑暗之中?可这是又一个“巨大的谎言”。 最终,导演把希望留给了安托们。他们失去过(被私人占有的)音乐,现在拉扎罗又给了他们(人人享有的)音乐(福音),他们可以在Inviolata创造幸福了。也只有从这一点上来说,拉扎罗是幸福的,他的复活指出了人的新的历史,他的死亡则预示旧的历史的尾声。这种幸福短暂,却召唤着永恒。 当狼目睹银行中被规训的西方公民(文明暴徒)将拳脚对准拉扎罗时,它离开了人类都市。西方——一个被安检门和反恐设施(还有边境墙)包围起来的大银行,既然成为第二个各各他,也便要成为下一个蛾摩拉。这是狼退场的时刻。它巴不得在蛾摩拉毁灭前逃亡。是了,狼看不见安托们,只知道世界末日,而不知道人民的力量。 4 塔可夫斯基,苏联,中国 《乡愁》中有一个疯子,他为了防止妻子和孩子被外面堕落的世界污染,将他们长期囚禁在家中,直到他的家人被警察解救。最终,疯子在罗马广场的雕像上发表了一通关于人类已经分崩离析的演讲,并在播放的《欢乐颂》歌声中自焚而死。 这个塔可夫斯基的疯子,是不是一个激进化的拉扎罗呢?而他的屋子竟然是Inviolata?在当时的苏联,宗教无疑是这样一种inviolata,这驱使塔可夫斯基逃往意大利。可是今天,以苏联作为(充满矛盾的)先驱者的社会主义路径和革命也已经被统治者划入inviolata的行列。这难道不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吗? 我们听凭正在堕落的资产阶级把一切未知和异质列入黑名单,将社会锁进保险箱。我们像银行家一样把人生当作私人财产来经营。可是未来——如果还有未来的话,就一定在被我们命名为恐怖分子的拉扎罗那儿敞开。无动于衷的我们无疑是新时代伯爵夫人的帮凶。 故事同样发生在中国。今天在中国,蒙尘的社会主义历史似乎有被永久地冻结下去的趋势。人们被赶出inviolata,把命运交付给被承诺一往无前的物质发展神话,好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可是,七月南方的年轻人们已经在风暴的现实中复活了拉扎罗(或者更像那个疯子?),旋即逝去,作为安托而留下的我们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6 ) 神谕!他如此悲伤,就像折翼的天使

看死君:近日,期待已久的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以及2018欧盟电影展,都纷纷亮出了今年的展映片单,整个影迷圈蠢蠢欲动。

而在这两份片单中,都有一部戛纳出炉的热门新片《幸福的拉扎罗》,来自意大利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荣获第7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有人说,这部电影“简直神作”。影片魔幻神秘的氛围,着实吸引了不少目光;而那位扮演拉扎罗的男主角就像悲伤的快乐王子,他那小鹿般纯净的眼神,看得让人心疼。

注:下文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作者| 宋虎牙;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时隔数月,有了金棕榈大奖加持的《小偷家族》依然为人津津乐道。而在影片中饰演奶奶的树木希林于9月15日逝世,让这部电影有了更永恒的意味。海边那句对口型的“谢谢你们”,更是让人泪目,注定将成为影史经典一幕。

然而,回首今年戛纳电影节出炉的电影,除了《小偷家族》以及刚刚上映的《江湖儿女》之外,还有不少质量上乘之作,都将成为后半年颁奖季热门。

犹记得戛纳那会儿,比起《燃烧》《冷战》这些大家已然对导演耳熟能详的作品,后来获得最佳编剧的《幸福的拉扎罗》似乎没有那么高人气。但其亮相后被各大媒体、评委及影评人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寄予厚望地成为了“夺冠热门”。要说起这部电影,那可确实是大有来头的。

影片的导演是来自意大利的阿莉切·罗尔瓦赫尔,是威尼斯影后阿尔巴·罗尔瓦赫尔的妹妹。这位才气逼人的80后女导演,早在2011年,就以电影处女作《圣体》在戛纳的导演双周单元崭露头角;三年之后,又凭借着第二部剧情长片《奇迹》赢得2014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电影《圣体》

电影《奇迹》

回想入围本届戛纳主竞赛单元的21部电影中,仅有两部是由女性导演执导,其中之一正是罗尔瓦赫尔的《幸福的拉扎罗》。沿袭了导演作品在戛纳一贯的好口碑,这部影片同样收获了广泛好评,MTC评分中给出满分的媒体“The Film Stage”甚至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不能简单的将这部电影概括为「继承了帕索里尼电影的魅力」或是「马尔克斯作品中农村生活与魔幻现实主义的结合体」。作为一名电影人,罗尔瓦赫尔温暖的不可思议。

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及两位男主角

影片主人公拉扎罗从小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里,旧时的封建领主侯爵夫人故意向村民们隐瞒了国家已经废除佃农阶级,实行正规劳动制度的现实。使村民们从老到少都心甘情愿的为其无偿劳动,日以继夜的操持怎么也干不完的农活,并缴纳无限的地租。

拥有一双无邪双眼的拉扎罗在这里是一个异类。

他的纯真与善良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相反,乐于助人的他成了全村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苦力,心安理得地把他当做更卑微的仆役使唤。他渴望着友谊与亲昵,可努力搭话与试图加入之后,换来的却是村民们的漠不关心。

请他代为看守鸡笼,却不信守承诺按时回来交接;随口答应喝他的咖啡,却在他端上来时不知所踪;他发烧了,甚至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出床位给他好好休息。

也许村庄里的每一个人都困于残酷的命运中无暇顾及其他,诚如从城里来到乡下视察农活的侯爵夫人所言:“我剥削他们,而他们则剥削更弱小的,这就是永远不可能被停止的食物链。”

与侯爵夫人一同前来的,还有她的儿子坦克雷迪,他对母亲视村民如猪狗,刻意隐瞒外界真相的行为心生不满。于是他找到拉扎罗,要求他和自己结盟,为了对抗母亲,自导自演了一场被村民们绑架的幼稚闹剧。

单纯的拉扎罗将心血来潮的坦克雷迪当做真正的朋友,接受了荒诞的骑士契约与礼物的他,对坦克雷迪“我们是兄弟”的戏言信以为真,处处珍惜与保护来之不易的友情。而骄纵任性的公子哥。却连没有拉扎罗陪伴的一天都忍受不住,饥肠辘辘的他忍不住偷偷打电话让朋友叫来警察。

村庄里荒谬的封建制度终于被发现,真相大白,村民们急不可待地逃离家乡。仓促慌乱的迁徙中,被警用直升机吓到失足跌落悬崖的拉扎罗,又再一次被众人遗忘,连一向关心他的安东尼娅也失去了寻找拉扎罗的坚持。

影片到这里,前半部分的故事已经说完;而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迹改变了拉扎罗的命运,也开启了本片魔幻与现实结合的第二部分。深受意大利神话与现实并行的文化风潮影响,这也是罗尔瓦赫尔电影中历来比较擅长的手法。

“圣人倒下了,狼也终于现身了,慢慢地龇牙咧嘴向他靠近,正当准备要吃掉他的时候,狼闻到了一股从未闻到过的味道。这股味道阻止了它。一股好人的气味。”

悬崖下的拉扎罗,如安东尼娅故事中的圣人一般奇迹的醒来。回到村庄却发现所有人都不知所踪,只剩侯爵夫人荒废的豪宅被小偷们肆意搬空。在小偷的指引下,执意想要找到坦克雷迪,为了那一天缺席陪伴而道歉的拉扎罗,踏上了走向城市的道路。

他走啊走,从夏天走到了冬天,镜头也跟随着他的漫漫长路渐渐脱离了柔和活泼的乡村夏日,转而走进了灰暗阴沉的城市冬日。

神迹不仅使他毫发无伤地生还,也使他的生命凝固在了掉下山谷的那一刻。他日复一日地赶赴城市,殊不知早已穿越时空,并在机缘巧合下,终于与人到中年的安东尼娅和坦克雷迪再度重逢。

老友们惊讶于拉扎罗神邸一般不变的容貌,而拉扎罗也不太能明白,朋友们在岁月流逝与时代变迁中的改变。

前半生被欺骗为奴的安东尼娅,进入城市后的后半生,竟然宁愿即使以偷窃行骗为生,也不愿意再重拾熟稔的农业技能,光明正大的生活;曾经身为剥削阶级衣食无忧的坦克雷迪,被精明的银行家荡尽家财,连兑现承诺请安东尼娅一家吃饭的体面都无法维持。

他兴致勃勃地带坦克雷迪与安东尼娅见面,惊喜地收到坦克雷迪信誓旦旦的聚餐邀请,看见已经长大的皮波(安东尼娅的儿子)与斯蒂芬娜成为了亲密爱侣。

生命中为数不多的,最为亲近的几个人又带着陌生的面孔团聚在他的身边。恍惚间,这一刻的他好像再次回到了从前。这一刻他以为,曾经也许感受过的快乐又回来了,他始终懵懂天真的眼睛,也终于在这一刻涌出喜悦的情绪。

而这短暂又须臾的幸福,又立刻被坦克雷迪的闭门不见击碎了。他听不懂坦克雷迪的妻子控诉银行收缴他们财富其中的复杂,也困惑于坦克雷迪夫妇强夺作为见面礼的小甜品当成晚餐的窘迫,甚至只想安静地听圣乐,也被修女无情地赶出了教堂。

他的生命,最终静止在了很久以前的那个村庄里普普通通的一天,但山中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当他以自己从未改变过的纯粹,来面对已经日益冰冷污秽的世界,他所能感受到的只有痛苦万分,却无法大声喊叫出来的孤独寂寥。

无法理解,无所适从,无奈失望,逼得他终于流下了眼泪。这个没有虫鸣的夜晚,只有从教堂追随他而来的圣乐陪伴着他。从始至终,从村庄到城市,原来他始终还是那个格格不入,不合时宜的人。

片名虽然叫《幸福的拉扎罗》,可看到这里,于观众们而言,看到的却是拉扎罗始终遭受着各种不公与不幸,完全没有什么幸福可言。

但于他自己而言,他对自己的经历毫无察觉,浑然不知看客们的悲悯与愤怒。也许只有到了流泪的这一刻,才觉醒到自己一贯认为可解决万事的真诚、善良与隐忍,也无法对抗这难以言喻的悲伤。他的幸福才真正消失不见了。

诚如导演在采访中对“拉扎罗是否是一个开心的人物”的解答一样,“我不觉得这个电影里有个体的快乐,故事中的角色在追寻一种集体的快乐,但是这不可能实现的。”最为简单、毫无心机的拉扎罗,所感受的快乐尚且转瞬即逝,更何谈挣扎在城市边缘的农妇与落魄贵族了。

从封建制度下被解救出来的安东尼娅,与被银行查封所有家产的坦克雷迪,看似都受到了进步文明的公平对待。但仓皇进入城市的安东尼娅没有可用的技能维持生活,最后依然沦为犯点小罪才能苟且偷生的底层人民,比原来当农妇的时候好不了多少。而从坦克雷迪身上收回的特权实际上又被银行所掌握,剥削的主体从未消失。

社会发展能否令所有人都受益,一直是一个深刻的现实问题。一个国家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的进程是否就是理所当然、一帆风顺?

总有一些人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永远收不回来,总有一些人的苦难生活在何时何地都不会结束。电影16mm的胶片中,城市是惨白萧瑟的,村庄的色彩却温暖恬淡,也许也从旁佐证了导演关于移民问题的立场。

影片的最后,带着骑士武器——一把弹弓的拉扎罗来到银行,询问经理是否可以把坦克雷迪的财产还给本人,却被误以为携带枪支意图抢劫,遭到愤怒民众的群殴。“好人的气味”使拉扎罗逃脱狼口,却没有逃过城市居民的践踏。

拉扎罗从未行过恶事,却因为一个误会遭受人们毒打,至死都不解无辜的眼神像是他一生纯真善良的写照,无声控诉着无端的恶意与暴力的谋杀。如同加缪《局外人》中力图孑然一身却最终被世俗审判砍掉脑袋的默尔索,这样堪称魔幻的荒诞现实里容不下坚守本心的过时之人。

生死一线间,拉扎罗与曾在悬崖底细嗅他的野狼四目相对。下一瞬,他停止了呼吸,而野狼匆匆奔跑在银行外的大街上。但愿这位圣人的灵魂已经进入了狼的身体,逃离这座没有容身之所的城市,回到自由的故乡。

作者| 宋虎牙;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短评

奴隶时代的穷人和新时代的穷人,穷法都是一样的,更可怕的是,文明没有前进反而退回到了蛮荒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包括神秘的拉扎罗。

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魔幻,神谕,狼的意象,阶级的消亡,圣经故事。导演太有才华了,真的很难拍。男主角像雕塑般的脸庞,又清秀又圣洁。

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哎,怎么感觉是个如同网红店的电影,装修得很高级,但是不好吃,时尚人士纷纷来打卡、自拍、发朋友圈,热泪盈眶地表示喜欢。

12分钟前
  • 楚平
  • 还行

琴键按下去没有声音我眼泪就流下来了;电影看完半个小时了,我还没想通自己为什么会哭

15分钟前
  • 老晃
  • 力荐

Lazzaro没有正恶立场,也无好坏判断,始终在单向地吸收概念。唯独Antonia察觉到了他这种易受影响的被动性,在行骗过后谎称是魔法,并不再拉他参与。却依然无法避免他在全新的社会形态中,笨拙地运用新学概念与旧有经验,从而导向那个悲剧结局。这些村民,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在面对更高阶级(哪怕是没落的Luna家族)的时候,始终只能“在门外”。

20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惊喜的看片感受,剧作神奇,可细思的地方不少;现实与奇幻,社会及宗教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好看,又耐得住琢磨。意大利女导演的第三部作品,才华横溢。

25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在断桥下不敢渡河,我却能徒步通往文明。在鸡窝边提防猛兽,我却能狼嚎与之共鸣。佃农制的收割机旁,我是穿着破布的农民;现代化的挖掘机边,我是容颜不老的圣人。悬崖边坠落未被饿狼蚀骨,银行里落井却被众人投石。闯进教堂想听圣音,却被轰走。人与神的时间,人与兽的语言,人与人的悲欢,终不相通。

26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洛尔瓦彻的作者性与叶芝早期的诗歌相通,是一种会呼吸的沉浸式影像风格,带着某种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东西,比如意象簇的构建和抒情。这种诗意让我看完后思绪浸染其中,再无心思走出影院奔向下一场电影。

30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阿巴斯式的大远景勾勒出不知魏晋的桃花源,光感通透如油画,人物在茫茫天地间的移动,暗指自然环境变迁下人类活动的微渺不足道。时空转场甚妙,沧海桑田之巨变藉由画外音故事的讲述达成,并成为主题寓言巧妙点睛,与邦哥《恋爱症候群》异曲同工,都极富技巧。踏进城市洪流,如赫尔佐格式落入凡间的无辜纯良天使,阶级颠覆并未泯灭世间凶残,人类自捆自缚的毁灭之路势在必行,圣心虽用心良苦然功败垂成,教堂内消失的音乐伴随少年哭泣一幕绝美,他曾这样爱过你们,他曾幸福过。大银幕二刷,升级五星,结尾一滴泪仿佛落到心里。以肉身渡众生,误入险恶风尘,人类开蒙之前的神。前半段徜徉在埃曼诺·奥尔米《木屐树》与维斯康蒂《豹》的油画感中;声效极棒---田野里声声的呼唤如耳语,风声渐盛的层次,雨点打在屋顶上的错落感,让人沉醉。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如果你一觉醒来,从农业文明穿越到现代文明,你也会像拉扎罗一样,发现人类并无长进,生活方式变了,然而内核并没有改变,一切都建立在欺骗和剥削之上。片中伯爵夫人的话,令人很感触:“人类就像动物,我剥削他们,他们剥削更弱小的。”现实情况便是如此,有权势的人欺压没有权势的,没有权势的便欺压更弱小的。虐待孩子和动物的人,莫不如是。

36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伊始,我以为是乡村爱情版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期间,我又以为是北方一片苍茫版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最后,才恍然大悟,是意式太阳照常升起版的《柏林苍穹下》。

4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继承了意大利电影的魔力,谱写出如此清新脱俗的诗意影像,放在这届戛纳主竞赛里面太耀眼,令人沉醉。教堂颂歌那段犹如神来之笔。

4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圣人没有死于粉身碎骨,却死于现代生活。

46分钟前
  • 最后一代
  • 力荐

恶还有隐蔽性,但善良是醒目的,它像月光一样皎洁。人们信奉神、敬慕神、召唤神,却也误解神、驱赶神、叱骂神。在这样的人间,善良无法栖身,神无处降临。其实,什么是神呢?神就是:一个好人。

47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愚蠢的人类认不得神的样子,只在自己需要时急迫地呼唤祂。

49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拉扎罗无疑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银幕形象之一,他对世间一切都不清楚不明白,但却从不困惑不迷惘。他的淳朴成为他蠢笨的罪证,却又如镜子一般照出旁人的丑恶。被奴役的状态不会因时间地点而改变,只不过奴役者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但导演无意控诉,她只是温和的注视着这个世界,正如拉扎罗一样,除了自省,便是喟叹。

5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好想掉进这故事里,步骤慢点,气氛神秘。(贾科长,想拍社会大变化又想魔幻现实,跟年轻人学一下不好嘛,非要自己致敬自己,尴不尴尬)

54分钟前
  • 米粒爱肥内裤
  • 推荐

制度和时间改变不了穷人,也改变不了拉扎罗,他出现过,他又出现了。

5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一则关于善良的神格寓言。虽然结尾有走火入魔之嫌,但剧本太太太厉害了,打破时间和空间屏障,讲了阶级、贫富、人性各种问题。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只有拉扎罗没有变,他的眼神依然清亮,他依然默默的任劳任怨。而我们——我们活在圣人已死的世界…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四星半,主竞赛看到现在的最惊喜,希望三大奖可以取其一,无论是形式、影像、主题、表演、演员选择,各方面都非常出彩。16mm拍出的复古感,乡下的自然风光,自带灵气的男主,城市与农村的对比,以及不经意的超现实部分。都让这部影片非常难得,一种自然主义风格,安静、舒服。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