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园丁2005

剧情片英国2005

主演:拉尔夫·费因斯,蕾切尔·薇兹,哈勃·孔黛,丹尼·赫斯顿,比尔·奈伊,唐纳德·桑普特,雅奇·潘嘉比,尼克·雷丁,杰拉德·迈克索利,朱丽叶特·奥布瑞,皮特·波斯尔思韦特,安妮克·金·萨尔诺,约翰·基奥,杰弗里·凯恩,理查德·麦凯布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播放地址

 剧照

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1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2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3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4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5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6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13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14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15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16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17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18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19不朽的园丁200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16:58

详细剧情

  英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外交官贾斯汀(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饰)为人随和、生活平淡,平日只爱在自己的园子里打理花草树木。然而,有一天,厄运降临到这名超然物外的男人身上。他的妻子泰莎(蕾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饰)――一名主持正义的律师,被发 现陈尸郊外,调查结果为被其情人杀害。  贾斯汀遭此晴天霹雳,愤怒过后的他仔细考虑,觉得官方的说法漏洞百出,于是这名平和温柔的男人誓要找出妻子身亡的真相。泰勒经过重重困难取证,终于逐渐接近事件的真相,原来泰莎发现了这里一间有着深厚政治背景的英国药厂在这里利用爱滋病人试验他们的新药,并导致了数以百计的艾滋病患者惨死!

 长篇影评

 1 ) 本来可以更完美的影片

《不朽的园丁》这个名字很奇怪,因为片中并没有太多的笔触去描画Justin作为一个园丁的故事,所以觉得这个中文译名翻译过来以后比英文原意少了很多暗含的深刻意义,这是一部商业化的政治片、爱情片,虽然来得并不像它之前勇获N项大奖提名时那样有力度。

总的说来,《英国病人》后时隔近5年之久再次看到Ralph Fiennes的精湛表演,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场没有料到的饕餮享受,Ralph是天生的演员,他的每一丝神经末梢,都是为了表演而生的。诚然在这部本身深度有限的作品中,Ralph发挥的余地也是分外捉襟见肘,可是无法忘怀那些面部特写时他眼神中涌动奔流的爱意和悲愤,很深入。也许只有Ralph,才能将Justin这个角色演的有这样的入木三分的感觉吧。

影片的主题依然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无论是爱情线还是政治博爱线都没有能像《英国病人》那样让人仰天长叹,甚至不客气的说,爱情线被掩埋的太久,最终爆发时观众已经疲劳,所以估计是很难有催人泪下的效果;而政治化线路则避重就轻的将矛头转嫁给简单的商业利益驱动,完全忽视了发掘人性的脆弱面还有抗争性这本应是主题所在的闪光点,所以不客气的说,是一部导演的并不理想的有点跑题的作品。

尽管如此,这部影片仍是2005年最不容错过的佳作之一,至少在倾听非洲大地的歌声,在看到火红的天堂鹤轻舞的时候,心里还是被彻底的感动了。只不过有的时候,批评是因为希望这样一部本来可以更加完美的影片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而惋惜罢了。

 2 ) 谁也不是救世主

离开我,去作你的救世主

    我不懂政治,也不喜欢政治。我知道Tessa所做的一切都是正义的,她为了非洲的人民做到了她所能做的一切。但我真的不喜欢她,甚至有些厌恶。行侠仗义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你既没把内裤穿在外面,也没顶在头上,又不会抓着蜘蛛网来回飞,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什么把自己当成万能的神。你说这是你的理想,是你毕生的追求,那你就自己去追求,为什么要结婚,然后视自己的丈夫于无物。还是你之所以大闹报告厅,只是为了引起Justin的注意,而之后的激情一夜也只是为了能够去非洲实现理想的精心计划。
    可以和Arnold志同道合,同进同出。甚至在医院里和Sandy说出你的怀疑,却为什么不告诉自己最最亲近的人。在医院和Sandy说话时故意将丈夫支开,在家里和Arnold窃窃私语,却背着Justin。当着别人的面和丈夫吵架。这一切都完全没有考虑到爱人的感受。一个连最爱你的人都伤害的人,有什么资格去作救世主。而当听到她在Sandy家为了看信而说出的那番话后,我只能说,如果我是Justin,我一辈子也不会原谅这个女人。
    女人请你记住在你是正义的卫道士的同时也是一个男人的妻子。


我没有家,Tessa就是我的家

    Justin完全没有必要为怀疑Tessa而道歉,我想所有男人在妻子如此行为下都要怀疑的。两人相遇的很偶然,从Justin的“thank you for the wonderful gift”和Tessa要和他同去非洲是的反应来看,也许Justin认为他和Tessa相遇后的激情只是一夜即逝。然而他却一头栽了下去。Tessa过于激进,调查的太明目张胆了,在宴会上公然顶撞所有官员,被杀是迟早的事。可Justin毅然决然的放弃一切的为妻子伸冤,才是真正另人为之感动的。Justin性情如此温和善良,却能爆发出如此强劲的动力,爱真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创造奇迹的东西。


做好事,用好方法

    Tessa为了揭发Dypraxa用尽时间和心思,但她成功了吗?没有。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是比勇敢,而是比战术。抓到一点证据就大呼小叫,告诉所有敌人说我在查你,你给我小心点。你会成功才怪,没人和你正大光明的拼个刺刀见红。我真奇怪她是不是学法律的。


贫富差距挤压第三世界

    人类到底是否生而平等,以前发达国家的政府会肆意欺负弱小国家的无辜平民,现在更是发达国家的一个公司就可以在贫苦人民身上为所欲为。世界越来越不像样了。非洲历来是欧美列强的实验场,人类不是小白鼠,当你们衣冠楚楚的在高级餐厅讨论吃鳎还是雪扒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在地球的另一边那些排队等待过期食品的无辜眼神。

 3 ) 不朽的园丁与英国病人

   如果说英国病人是一个三十岁的青年,充满了激情与矛盾,本片则是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深沉而悲悯。
  拉而夫的演技也更出神入化了,英国病人里冷峻激情的艾玛舒估计成为了不少女观众的梦中情人,本片中的男主一出场却如温吞水一般,但就是这样一个温吞水,在了解了妻子的所作所为后明白并认同了妻子的价值观,他毅然决然冒着被虐杀的危险完成了妻子未尽的事业,并选择跟随妻子共赴黄泉。拉而夫的表演中并没有太过悲痛的煽情,不动声色细微的表情却更显其表演功力。
  说到其政治意义,与其说是政治意义,不如说是人文意义。令我感叹的是西方国家的电影能这样的自省,注意是对现代政府的批判,其本身就是令人敬佩的事情。片中流露出的对非洲大草原的赞美,对非洲人民深重灾难的同情,对价值观的拷问,无不显示出其深刻的人文意义。再加上导演,摄像娴熟而独特的的表现手法,本片均超过了五年前的英国病人。

 4 ) 不朽的事实 不朽的真相 不朽的园丁

 "根据JohnleCarre的畅销小说改编,《不朽的园丁》是主流电影里面最痛苦最绝望的.
“冷战给了西方政府完美的理由去抢夺、以自由的名义开发第三世界国家。”这本书的作者在2001年这样写道.
曾因导演《上帝之城》而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巴西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带来的这部电影对演员的把握也太棒了,泰莎的表演在电影里举足轻重,没有她,这个故事就撑不起来。 Rachel Weisz 凭《不朽的园丁》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这部电影的编剧,JeffreyCaine值得特别提到,就是他使这部由500页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清晰而不累赘,当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在电影的最后,站在舞台的中央,揭穿每件事情的真相,包括这本书的作者也被吓坏了."
 

 
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刚开始看的时候还提不起什么兴趣,可看到后来才发现自己的肤浅.
只能说这是一部非常复杂的电影.我现在真是没办法写些评论性的语言.就说说印象深刻的地方,最后在苏丹,那个部落遭遇抢劫屠杀之后,空荡荡的只剩一个牵着一只小狗的小孩披着件破长衫在风中摇曳...还有在他们逃上飞机之后,被告知不允许带走小阿布时,那个孩子自己跳下了飞机跟着飞机一起跑...
"there is a child`s life,there are no rules to cover that!"
"look,there are thousands of them out there."
"This is the one we can help,here!"
突然之间我想我明白了最后他为什么那么平静的等待着死亡.因为也许不仅仅是因为他失去了爱人TESSA,或许是他终于明白在强大的权利和贪婪的欲望面前,他的力量,连一个小孩子的生命都挽救不了,那是一种对人世的绝望,和对这个世界的永远的放弃.


2007-03-25 20:53:35

 5 ) 不朽的园丁

关注这个片子纯粹是因为拉尔夫费因斯,只为一睹他绅士般的表演,可是看完片子后,不得不再赞一下本片的巴西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继《上帝之城》之后他再次大敢的将一敏感题材搬上了屏幕,佩服导演的勇气,同时我自己也被影片中所提倡的人道主义关怀所感动了。

“我在《不朽的园丁》中描写了第三世界国家制药工业惊人的内幕,临床医学上的药物滥用问题。”---------《不朽的园丁》原著作者勒卡雷

原著作者的这段话就是这部影片想反映的现实,拉尔夫费因斯在片中饰演一名英国外交官,因为他喜欢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些花花草草,所以片名的“园丁”就是指他。雷切尔薇兹扮演费因斯的妻子,有着革命者般的正义感,对一切不公的事实都敢于揭露,正是她的耿直和正义感为她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影片的开头她就被人枪杀了,随后导演采用倒叙和回忆的手法讲述了她遇害的整个起因,交待完这些细节后,便是我们的男主人公——拉尔夫费因斯接过妻子未完成的任务开始为正义而战的时刻了,虽然明知会有一死,却仍然敢于直面困难,这种勇气不是任何人都有的。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非洲拍摄的,在那里,我们见识到了贫穷,我们也见识到了商人为了利益不顾人生死的丑恶嘴脸,当我看见那个叫卡卡的小男孩走几十里路来为死去的薇兹献花的时候,当我看见那个叫阿布的小女孩因为不能搭上营救人员的飞机而跟着奔跑的时候,我哭了,也许我们要再一次感谢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虽然我们不够富欲,但至少我们不贫穷,我们可以享受生活,而在遥远的非洲大陆,那里的小孩没有衣服穿,得了病只能等待死亡和陌生人的药物救济,我在心里一次次的诅咒那些没有良心和道德的制药商人,他们居然可以这样不在乎一个妇女和一个孩子的生命,用他们不成熟的药品去做实验,原因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可耻的是英国政府官员受郁赂后的加入,有这样一个庞大背景做支持,任何人想去揭露他们的实质只会带来死亡性的后果,一如“园丁”夫妇。我在想我们的国家有多少电影敢于这样去揭露真实的?又有多少电影人有梅里尔斯般的人道主义关怀去拍电影的?也许第五代之后的许多导演曾经让我欣慰过,一如贾樟柯,李杨,但在中国这样一个更为注重体制的国家,要拍这样的电影太难了,所以有了所谓的地下电影和地下导演,而在美国,这样的电影可以上映,可以去参加奥斯卡,这是谁的悲哀。。。

 6 ) 将你植根于心底

贾斯汀回到了妻子在伦敦的故居,他环视着庭院的四周,野蛮生长的植株肆意地占据着这片狭小的空间,庭院中央那张正方形的桌子上散落着几片枯叶,一派阴郁的景象。他双手抵在玻璃门上,望着客厅,那是以往他与妻子泰莎温存嬉闹的地方,但那已经随着泰莎在非洲遭遇的不测而成为了不可复制的过往。念及此,处于崩溃边缘的他变得泣不成声。

这是电影《不朽的园丁》中的一个片段。而从这之中流溢出的那种深切的悲情足以令观众肝肠寸断。电影开场于一次突如其来的噩耗,从这开始,便进入到一种回忆的模式之中。让我们一同随着贾斯汀返还到与泰莎相遇,相识再到熟稔的过往。出演过《英国病人》的拉尔菲-费因斯在片中饰演了一个随时都镇定又冷静的男人,但那副镇定的神情之下暗自涌动着的内心波澜,却精准地将那份不可言说的悲情表现得无以复加。

贾斯汀是英国的一名外交官,他为人随和,并且温文尔雅。而妻子泰莎则是一名激进,又随时被强烈的正义感所驱策的记者。这样的结合无论如何看起来都显得让人感到诧异,但实际上他们结识于一场无聊的演讲上,贾斯汀在台上宣讲着外交辞令,而泰莎则在台下步步追逼。这便是这段感情的开端,没有那些刻意浪漫化的桥段,有的只是令人难堪的针锋相对,以及这之后的一点善意的谅解和对于冒失的歉意。而这样争吵的场景却成为了他们日后生活中的一个缩影,直至泰莎的死讯传来,一切才被打破。

在肯尼亚任职的日子里,贾斯汀最大的爱好便是修剪植株。而泰莎却每天忙碌于与一家庞杂的机构相对抗——那是一家颇有声誉的药厂。明面上打着为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药物的旗帜,私底下却是利用病人充当研发新药的小白鼠。而那些药物的副作用,则从来没有向病人提及过。泰莎决定将这一切揭露,而现实却举步维艰。出于一种保护的想法,她选择将这一切对丈夫有所隐瞒。这在两者之间横亘着的巨大鸿沟,让他们无法触碰到彼此的内心。

在泰莎意外亡故之后,悲恸贾斯汀决定接手妻子未完成的工作,这是对妻子的一个交代,也是对于自身的一个释怀。其实从这里开始,故事就进入了一种经典的找寻的模式。在那些欲盖弥彰的说辞之下,真相被一点点地抖落,而贾斯汀与泰莎之间的隔阂也在渐渐地消融。

在影片的前半段,汽车从医院驶往家中的路上,泰莎要求贾斯汀停下车,去搭载一对往返都需要长途跋涉的姐弟,而在姐姐的怀中还抱着一个新生的小生命。“我们不能介入他们的生活“,“这里有数百万人需要帮忙”,贾斯汀无奈地拒绝道。“可是我们可以帮忙这三个人“,泰莎不满地质问道,或许在她眼里,贾斯汀只关心他自己的花草植株,而对于这些活生生的生命,却充满了漠视。后来,在一架逃生的直升机上,飞行员拒绝搭载一位小女孩,因为按照规定,他本不该如此做。而贾斯汀则义愤填膺地争辩道:“去他妈的规定,你要多少钱才肯载她?”而讽刺的是,飞行员的说辞却和贾斯汀之前所用的那般无二。“但我们可以帮助这一个!“最后,在贾斯汀与飞行员难解难分的争吵之中,那个小女孩跳下了直升机的舱门,一路奔逃,独自面对着诡谲莫测的命运。但谁又能否认贾斯汀那番愤慨的驳斥不是亡妻的还魂呢?或许这便是爱情曼妙又神奇的地方,它让人们放下了各自的价值纠葛,纯粹的爱意将彼此的灵魂完成了一次紧密的链接。

其实相较于电影中那些渲染宏大和悲壮的揭露黑幕的戏码,那些落脚处虽小却无比真切的情感更能够直抵人们的内心。与其说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两个人为了正义的事业而慷慨赴死,不如说它讲述了一对恋人如何因为这件事从甜蜜的热恋滑向误解隔阂,再从精神的疏离到融入彼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事关揭秘的戏码更像是一种陪衬,情感线寄宿于此,也借由此而展开。而那段感人至深的爱情则丰富了电影的血肉,并为之注入了魂魄。

《不朽的园丁》里有资本与官僚相勾结在一起草菅人命的冷漠,也有着贾斯汀与泰莎之间逾越死生的深情,而这一切又被置放于那片雄浑苍茫的非洲大地之上,进而搅拌出一种奇异的化学反应。在故事的末尾,贾斯汀被枪杀于妻子亡故的地方。乐意玩弄他人于股掌之间的权势者遭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正义也得到了伸张。这是个难以简单地去评判好坏的结局,但却有那么一种悲凉又沉郁的情感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无处排解。

在泰莎的葬礼上,贾斯汀上前阻止了几个正挥舞着铁铲的人员,他们是来为墓地浇筑水泥的。这样做能够防止盗墓人。“泰莎的希望是躺在非洲土地里,不是水泥里,水泥里长不出东西。“贾斯汀哽咽着说道。这可能是再直白不过的隐喻。最终,泰莎也化作了一颗植株,被植根于贾斯汀心底那片柔软的土壤之上,在时间的流转中苍郁不朽。

 7 ) 跑题的感触

最近终于闲了,却找来找去没什么电影可看。Cinderella Man早已经下片,傲慢与偏见时间总是不对,僵尸新娘和flightplan都已经看过,铺天盖地的HP4,自己又兴趣不大。
 
这部片子也是随便选的,观众大约十来个,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IMDb的平均分是7.6,看完后,我打了7分,多少有些东西可以说道。

这个故事总让我想到上IR课的时候,一班十来个人坐在那里清谈,人权啦贫困啦战争啦不平等啦,也总会有一两个“人道主义者”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人的生命还没有石油重要,为什么世界上的人不能和平相处。这个时候,我总会在心里窃笑,觉得他们真是幼稚。政治就是政治,游戏规则如此,什么平等博爱自由全是放P,这个世界只是为少数elites的利益在运行着。
 
呵呵,其实我真的很聪明么?我能回答这些问题么?那这个世界怎样才能变得美好?没有答案。
 
一群强盗烧杀抢掠,Justin带着一个黑人小女孩跳上联合国粮食组织的直升机,机长说:我不能带这个小女孩走。理由就如Justin曾经对Tessa说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 不可能帮助他们每一个。而Justin的回答如同以前的Tessa:But we can help this one! Just here!
 
让我流下鳄鱼眼泪的是下一幕:只有五六岁的小女孩听到他们的对话,自己跳下飞机跑开,飞机起飞,只看见一个弱小的身影在尘土间奔跑。
 
Justin问:What will happen to her? 别人回答:如果运气好的话她可以跑到难民营。
 
所有的不平等不公平,中国人有最轻巧的解释:都是命呀。
 
这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已经明白自己的命运,默默接受。
 
我们只是在一边冷冷旁观,心底泛起一些廉价的同情,然后被自己感动。




 

 8 ) 转帖一篇新闻版本的故事。。非洲儿童该做辉瑞的试验品吗?

非洲儿童该做辉瑞的试验品吗?
发布: 2009-9-24 08:16 | 作者: 人民网 | 来源: 人民网 | 查看: 38次

  13年前,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美国辉瑞用尼日利亚儿童试验药品,13年后,辉瑞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7500万美元赔偿金,辉瑞了结了这场“拿人家孩子试药”的丑闻。

  1996年,非洲地区爆发脑膜炎,辉瑞公司在尼日利亚卡诺地区进行了特洛芬新药试验。然而三周后,这种“对大多数患病儿童是有益的”新药,使得百名患儿中11人死亡,其余181名患儿全部落下残疾。有的失明,有的耳聋,有的脑损伤,有的全身瘫痪。此刻,辉瑞医疗队悄然撤出,在尼日利亚没有留下有关这次药物实验的任何记录。

  7500万美元的赔偿与200名非洲儿童的生命健康如何权衡?为何这种在美国本土和欧盟都禁用药品,却出现在了法律不健全,医疗条件较差的非洲国家?作为行业巨擘,辉瑞丑闻曝光的背后,其它跨国药企又能否独善其身呢?

  双方辩论

  指控一:辉瑞在尼日利亚的儿童身上进行药物试验。

  辉瑞公司:特洛芬当时已进入最后的研制阶段,之前已经进行过5000个患者的临床试验。辉瑞在尼日利亚只是为了治病,合乎伦理。

  指控二:辉瑞对尼日利亚患儿使用的是从来没有测试过的特洛芬口服药片,并非它在美国报批的注射针剂,有严重副作用。

  辉瑞公司:之所以将“针剂改片剂”,是因为非洲的艾滋病形势严峻。使用注射疗法有可能使病人感染艾滋病。他们专门为非洲生产了特洛芬药片,恰恰是他们公德心的体现。

  但《华盛顿邮报》的调查发现,辉瑞之所以使用口服药片,是想观察消化液会不会影响这种药的疗效。

  指控三:患儿接受治疗后出现了耳聋、瘫痪等症状甚至死亡,特洛芬难辞其咎。

  辉瑞公司:刚进驻医院时,医疗队收治的还主要是轻度患者。随着疫情扩大,重症患者增多,一些病人死亡并不反常。而耳聋之类的症状本身就是脑膜炎的后遗症。辉瑞公司认为,仅凭这些,并不能断定特洛芬的副作用。

  可是,《华盛顿邮报》得到的一份辉瑞公司的内部文件显示, 试验结果表明,特洛芬确实存在致命的副作用。

  指控四:辉瑞在进行药物试验时没有征得病人和家属的同意。

  辉瑞公司:因为大部分当地居民不会写字。所以,口头契约甚至默认,便成了病患之间医疗服务的唯一依据。

  不过,辉瑞始终没有对为什么禁止患儿父母探望孩子给出解释。

  专家分析

  制药公司很少被起诉 索赔程序不简单

  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余国庆今晨分析说,利用活人试验用药的做法在西方大制药公司中普遍存在。

  由于新药在正式投入市场之前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些大的西方制药公司经常会在发展中国家寻找病人进行临床试验。

  这样的案例过去也发生过,但很少有过受害试验者通过法律手段起诉制药公司,随着现在国际社会对人权问题的日益关注,才促使了这个案例中受害人的国家政府决定依靠法律程序为受害的孩子讨回公道。

  然而,预计这个案例的法律程序不会那么简单,因为牵扯到复杂的国际法、医学伦理学等。

  另一方面,辉瑞制药公司也很可能会以新药试验有助减轻儿童病人病痛、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新药研制、推广上市的必要性等理由为自己进行辩护。

  链接

  辉瑞药品试验事件

  1996年1月,辉瑞的抗生素类新药特洛芬正在报请批准。为加快审批程序,辉瑞公司希望尽快证明这种新药的疗效。

  1996年2月,辉瑞医疗队出现在了尼日利亚北部的卡诺传染病医院。

  1997年,美国批准成人服用抗生素“特洛芬”,后因报告显示,这种药物甚至能致人死亡,1999年对此药下达禁令。欧洲也禁用有关药物。

  2000年12月,美国《华盛顿邮报》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发表了一组名为《利润和生命的天平》的调查性报道,披露了一些制药公司纷纷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廉价药物试验的丑闻。在试验国家名单中,就包括尼日利亚。

  2006年5月5日,《华盛顿邮报》公布了一份秘密调查报告副本,报告指出1996年辉瑞公司在未经尼日利亚政府授权的情况下,曾安排当地儿童和婴儿服用未获批准的抗生素“特洛芬”,并导致11名儿童死亡。

  2007年5月,11年后,尼日利亚卡诺州政府收集证据将美国辉瑞公司告上法庭。(樊蕊)

  名词解释

  辉瑞公司

  辉瑞公司是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以研发为基础的美国制药公司。总部设在纽约,目前在中国有分公司。

  辉瑞公司包括三个业务领域:医药保健、动物保健以及消费者保健品;畅销产品有“立普妥”、“左洛复”和“希舒美”等。



患脑膜炎的尼日利亚儿童

TAG: 儿童 药物试验
http://www.ngocn.org/?action-viewnews-itemid-66529
本文来自NGOCN,请保留此链接!NGO发展交流网:http://www.ngocn.org

 短评

如果放在05来说,算是部好片,现在看来桥段老了。非洲问题不是得到天国的大力援助了吗?镜头语言太过明显了。不适。

9分钟前
  • 楚恻
  • 还行

我一直想说:国内关于非洲的电影太少太少了,我们对非洲了解少之又少!来过非洲才会发现,文明世界似乎真的把这里当成垃圾池。千里之外的苦难痛不到你,但是苦难依然是苦难。整个非洲是我们的罪。

10分钟前
  • 西宇
  • 力荐

高饱和度的色彩和极具异域风情的配乐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政治题材的电影总是让人有敬而远之的刻板印象。不过本片试图用一种悬疑的手法来讲述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故事。但恕我不太认同导演的叙事手段,后半段的拖沓和凌乱削弱了戏剧张力。结局还是有升华主题。奥斯卡是不是向来青睐有政治诉求的影片?

14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在弱之又弱的弱者面前,我们才更清楚地看到人类滔天的丑恶。

16分钟前
  • Eclipse
  • 力荐

确实是一个很值得人肃然起敬的主题,人性在利益和强权面前变得不堪一击,道德沦丧,结党营私。非洲的小孩子们确实也太苦了,疾病缠身不说,死得还不明不白。不知道导演是有意为之还是怎么样,总之能把一个好故事拍的极尽冗长乏味之能事…PS.女主真是heroine

21分钟前
  • 孙道德
  • 还行

我知道你和我有多么不同,但还是忍不住爱上你。文艺悬疑非洲问题,想说的太多结果失去了主次,片尾字幕才发现是根据John le Carré作品改编!片子三星,一星加给片尾曲和Ralph Fiennes。| 读了原著,电影去掉了许多细节,但是影片男主角对小说的再现非常棒,RF演技确实强悍。2014.2.6

26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推荐

光是看那一大片的非洲风光就很值得啊!!有一个泪点,肯亚的六岁小孩为了不耽误飞机起飞,懂事地毫无怨怼地下了飞机,她要足够的幸运才能安全到达难民营。——到了那一刻,他才明白,当初她那年轻而理想化的妻子坚持的是那么必要,我们不能救全世界的人,但我们一定能帮到那些力所能及的。什么时候这个世界才能让“理想化”这个词语消失,什么时候我们才会没有悲伤与愤怒。

31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

“我要去经历她受的苦”

32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非常好看啊,把爱情、官商勾结、非洲风光很好地结合到了这件追踪真相的悬疑案件里。到了后面随着闪回片段的越来越多,真是太心痛了唉,爱情的力量大就大在,一个人会不顾一切地追寻爱人的脚步。而这个世界残酷到理想主义者只能葬身一望无际的荒野吗?这不算是蕾切尔薇姿演得最好的一部但确实是最漂亮的

3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道德,只能是反求诸己的自我完善,这也是它所有光芒的来源。

36分钟前
  • 八月槎
  • 力荐

两个英国人 不远万里跑到肯尼亚 这是什么精神?额。。。此题材不对胃口 情节没惊喜 不过 如此单薄的底子 发挥颇上乘 配乐、剪接、摄影、表演都可圈可点 稍有泪点 还是值得推荐

38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深入揭露了非洲的愚昧落后,西方世界的草菅人命等等。看完这部片子只有一个感受:人类还是毁灭了好了,免得玷污了美丽的地球和大自然。非洲太美了!但却有这样的贫穷与愚昧,还有无尽的罪恶。

41分钟前
  • 叶洲
  • 推荐

3.5,第三世界的孩子们满地跑是梅里尔斯这辈子最爱拍的镜头┑( ̄Д  ̄)┍

45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啊,这片真是太悲伤了,结尾是悲凄的美啊,看的好难受。景色美,色调美,音乐美,人美。

50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你会变成你爱的那个人。

52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漏洞不少…张力不够

55分钟前
  • 🦉像何首乌一样
  • 还行

社会问题,但是拍得实在有些套路

5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看了N次也没看完,受不了他的节奏

1小时前
  • 10
  • 较差

把风光片、纪录片、音乐片、旅游片、宣教片和公益片,同时融入了一部标准的悬疑片里。

1小时前
  • 爱地人
  • 推荐

没有英国病人好看.今天飞机上放的.我真傻,看哭了.害旁边一个小姑娘递纸斤给我~

1小时前
  • 宋阿慕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