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阁之风波

动作片中国台湾1973

主演:李丽华,乔宏,田丰,徐枫

导演:胡金铨

 剧照

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2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3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4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5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6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3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4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5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6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7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8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9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15:22

详细剧情

元朝未年,朱元璋率众反抗元朝统治,其部下沈天松企图将朱的布兵图献给蒙古王爷李察罕。李察罕率高手前往陕西接头,反元志士与陕西迎春阁客栈主人万人迷商量对策,并乔装打扮,严阵以待,准备捉拿内奸并夺回布兵图。李察罕也带人住进迎春阁客栈,沈天松献图后即被活捉。女侠黑牡丹前往李察罕处盗取布兵图,却误取了另一文件;她的同党小辣椒在将文件放回原处时遭到杀害。李察罕查觉后亲自查看,双方斗智斗力,短兵相接,展开一场鏖战。

 长篇影评

 1 ) 迎春阁之风波

元朝未年,朱元璋率众反抗元朝统治,其部下沈天松企图将朱的布兵图献给蒙古王爷李察罕。李察罕率高手前往陕西接头,反元志士与陕西迎春阁客栈主人万人迷商量对策,并乔装打扮,严阵以待,准备捉拿内奸并夺回布兵图。李察罕也带人住进迎春阁客栈,沈天松献图后即被活捉。女侠黑牡丹前往李察罕 处盗取布兵图,却误取了另一文件;她的同党小辣椒在将文件放回原处时遭到杀害。李察罕查觉后亲自查看,双方斗智斗力,短兵相接,展开一场鏖战。

 2 ) 风波

最大亮点就是徐枫了,不说话、不作态,但是杀气凛凛,气场十足。结尾为了表现她的肃杀之气,不惜暴露大bug。不过,胡金铨也确实不满意结尾大战,说是片方要求加的动作场面。只是资料馆……可惜了这漫天的沙子……73年呢!这场景、服饰、台词,没话说,极具元末国风时态,非常地道,那几个老戏骨都是教科书里的人物,你细看每个人物每个表情,丝丝入扣极尽匠心。客栈内里里外外进进出出各色人等,这场面调度极其考验导演功夫。片尾打斗确实是流俗了,倒是喜欢反间计戏中戏。不妨看作是《龙门客栈》低配版,内涵格局跟后来《新龙门客栈》如出一辙,思想上充满了对强权暴政对腐败官僚的强烈反抗,本质上还是为了自由。

 3 ) 【ZZ】胡金铨谈《迎春阁之风波》:莎士比亚与政治斗争

——《迎春阁之风波》除了最后那场激斗之外,全片都是以孤零零地建于在沙漠中间的迎春阁客栈为舞台拍的,当中有各式人物穿穿插插,剧情是以不同背景的人,关于一个封闭的空间的形式展开。慢慢地登场人物的性格就一个一个地显现出来,又互相冲突,对方究竟是敌方间谍呢?还是友方的间谍呢?全片充满了侦探悬疑的气氛和极佳的电影张力,实在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胡金铨:这部片的形式,其实是来自京剧的。那是以各式人等云集的公共场所——客栈、酒馆——为舞台,又像法国的古典剧那样,采用三一致法则,令时间、场所、故事(action)一致的作剧法。本来、这是一部结构真的是严谨到所有情节都发生在迎春阁的影片。但是,星马的发行公司要求在结局来一场激斗的决斗,所以才加上那场以岩山为背景的激斗。最初的构想是像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中预告了的暗杀那样,一早已有阴谋,暗杀队全来到同一个地方,所有剧情就集中在那里,一切动作场面凝缩于一个空间之中。为此,迎春阁的布景才会有楼梯,有二楼,有厨房,有窗,等等,以便创造出一个有深度的、复杂的立体空间。

——暗杀队在迎春阁中埋伏等候河南王李察罕的处境,确实像《凯撒大帝》。李察罕因为命运而走向死亡的悲剧英雄形像,也叫人感动。像凯撒大帝那样,李察罕也是历史上真有的人物吗?

胡金铨:是的。李察罕是中国历史上真有的人物。他是元朝的大功臣,所以被封为河南王。实际上,有很多密探也受他管,而且他还掌握了兵权。当时,在一三五三年(至正十三年)朱元璋举兵反元,故李察罕前往调查。但是,为何要他亲自出马呢?这是历史上的一个谜。他身为河南王,手下有那么多密探,而且还有兵权,大可不必亲自出马。他为了调查朱元璋,甚至去到山西省,但由于有一手下被朱元璋收买了,故在山西被杀。

——朱元璋其后建立了明朝,成为了明朝第一位皇帝洪武帝哩。

胡金铨:对。他杀了李察罕之后,再成功奇袭周边的反元军,平定了各地的群雄,于一三六八年(洪武一年)年定都南京,建立了明朝。不过,河南上王李察罕势力那么大,又有那么多军队和护卫保护,竟然也会被杀。虽然有关此事的史料并不多,但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所以我做了一些调查。其后,即是拍完这部片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当教授和研究中国历史的一位朋友,寄来了好多资料,全是英语的。由于元朝曾远征欧洲,所以西方的资料比中国还要多。那位朋友看了我的电影,又和他的研究有关,所以兴高彩烈地寄来了资料。不过可惜已经太迟了(笑)。据其后那些资料显示,河南王李察罕如果没有被暗杀的话,他应该会成为元朝的支配者,因为他掌握了强大的军权。

——拍完了《迎春阁之风波》后,在那些英语资料中,有没有一些你早知的话就会放进电影中的新发现呢?

胡金铨:没有,因为资料实在太多了(笑)。而且,不管怎样他始终要死,而影片亦只能这样结尾。
——在《迎春阁之风波》中,徐枫扮演一直跟着李察罕的女人(是他的妻子吗?)。不知是否因为她的装扮,很有一种异族情调的美态,和战斗型女性的艳丽哩。

胡金铨:徐枫扮演的是李察罕的妹妹。所以,她是西夏王族出身。她的装扮有异族情调的美态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她是藏族系统中的少数民族。西夏是中国西南边境的党项族少数民族国家。他们是游牧民族,男人女人都精于武艺,一直是历代王朝的佣兵。不过,李察罕跟他的妹妹似乎关系有点不寻常。有种说法指出,他们不仅是兄妹关系那么普通。虽然,她确实是李察罕的亲妹妹,但两人之间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影片之中,并没有很清楚讲出来,因为我并没有百分之一百肯定……

——影片叫人觉得他们之间有种爱侣似的关系,所以在结尾的激斗场面中,两人互相保护对方的部分实在很感人。决斗场面中出现的荒地,是不是跟《侠女》结尾中出现的岩山是同一个地方?

胡金铨:不、不是。《迎春阁之风波》全是在香港拍的,而《侠女》的外景地则是台湾。

——《迎春阁之风波》结尾的动作场面,你真的是不想拍的吗?为什么呢?

胡金铨:因为那本来是个关于政治斗争的故事。可是,当时不得不加进动作场面。我并不满意这部片中的动作场面,因为那些演员本来就不懂得演那些动作场面。

摘自:后浪电影学院079《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即将出版)

作者:胡金铨、(日)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

书讯:后浪出版公司即将引进出版关于胡金铨的最重要著作《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本书集合了日本传奇电影评论家山田宏一与香港电影研究者宇田川幸洋从1992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到1996年夕张国际奇幻电影节期间与胡金铨导演总共三十多个小时的数次对话。作为“新浪潮”时期《电影手册》的重要写手之一的山田宏一沿用挚友特吕弗与希区柯克的对话形式,从胡金铨的北京青春到香港、台湾甚至美国的电影之路,从人生到电影,事无巨细地还原武侠大宗师的全面貌。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果断来看这部片子的,觉得文章不错,推荐给大家 ^__^
http://www.pmovie.com/plugin.php?id=attachcenter:page&aid=82468

 4 ) 被忽视的经典-迎春阁之风波

如果说《忠烈图》的观影经历多少有些让人意犹未尽的话,那么对于《迎春阁之风波》的评价就只能用惊艳来形容了。人人都知道胡金铨是一个拍客栈戏的高手,但我担心绝大多数人可能向我一样,差点就错过了这部客栈戏中的逸品。


是的,我必须说,我被这部片子完全征服了,以至于看完后多少有点质疑过往评论家们的眼光。从我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大醉侠》(胡式客栈戏的发端,虽说客栈戏只是其中次要的桥段), 《龙门客栈》(公认的经典,虽然也要借着天映再版邵式武侠的东风和后辈蔡明亮的致敬才终被人想起)还是徐克的《新龙门客栈》(看过的人应该最多),几乎都能在《迎》中找到影子,而在其客栈戏表现的全面性上,又不及《迎》剧来的那么全面,精彩。若说到剧情,《迎春阁之风波》也决不逊色于任何一部风格相似的作品,甚至还高过一筹,颇有几分间谍片的味道。如果谈明星,《迎》剧也配备了足够的大腕,特别是影后李丽华的倾力加盟,实在让人眼前三亮,啧啧称赞!总而言之,我实在找不出任何一个理由来让这部电影遭到低估,但很遗憾,出于某些我暂时想不通也不知道的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宁愿强打精神去对冗长的《侠女》附庸风雅,却忽视了胡导原来也有颇具商业气息,紧张刺激的作品传世。
 

牢骚发完,还是扯回来谈谈电影本身。故事的剧情并不复杂,仍然是胡金铨钟爱的明朝题材。说的是朱元璋帅兵反元,内奸沈天松盗取兵图欲献于元朝管情报的王爷李察汗而约定与李在迎春阁碰头,这边明方在老板娘万人迷的塞外客栈迎春阁布下埋伏准备截杀李察汗,于是两派人物在迎春阁内外展开一场殊死谍战......
 

开头部分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精彩的打斗,但是胡金铨对于场面的处理却绝不亚于北京人艺在《茶馆》中的功力,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老板,跑堂,接头内应,山贼,老千,地方官吏,李察汗的先头探子。将近20多人,轮番登场,三教九流且几乎人人都有台词。如此繁杂的人物体系,还要穿插剧情的交代和一些细节的暗示,应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胡金铨却处理得非常之好,不紧不慢,环环相扣,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没有半分不自然的感觉。


然后是主角登场,虽然影片中的正面形象给了反元志士们,但影片的主角却很显然是田丰扮演的李察汗。个人感觉这是田丰最好的作品,可说演绎的惟妙惟肖。首先好在气质上,李察汗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高贵感。其次是对于人物情绪的掌握,忽而笑面迎人,忽而厉声呵斥,忽而凝眉熟思,忽而又痛下杀手,真可谓是游刃有余。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手戏的则是李丽华扮演的客栈老板万人迷。这已经是李丽华最后的几部片子之一,虽说体型已经微微发胖,但是演技却日臻成熟,尤其是其对人物眼神的刻画可谓相当传神。而万人迷在剧中的某些桥段,诸如其武功,对地方官员的笼络等,又似乎都能在后来《新龙门客栈》中的金湘玉身上,找到影子,只是不像后来的金老板那般奔放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李丽华在《迎春阁之风波》中仍然保持了相当好的扮相,让人绝对想不到当时她已经年近50了。
 

较为失败的倒是四个女侠客串的客栈跑堂,不知是导演给的篇幅不够,还是主角的表演太过精彩,只觉得这四个本来的噱头都是匆匆走马,直到全部死掉我还是没把每个人的特点记清楚(除了那个飞贼出身的)。呵呵,也许胡导平时的导演风格太过high-level,以至于偶尔想要商业一把却不知如何下手为好吧。倒是演惯艳情戏的胡锦原来也身手不凡,颇让人意外。还有一个在古天乐版《神雕》中演瑛姑的也有印象,可惜名字忘记了。
 

其他角色的表演倒是都可以得高分的,白鹰在这部片子中仍然演好人,装扮和《忠烈图》中差不多。有他在,基本上也就用不着石隽出马了,都是白衣秀士的形象。演惯坏人的韩英杰在这部片子里展现了难得的快板才能。实在是很佩服胡金铨对于演员潜力的挖掘,同样的表现岳华在《大醉侠》当中也有过。乔宏饰演埋伏在李察汗身边的卧底,不苟言笑,行动果决。最后还是点评一下徐枫,正如在《忠烈图》中的苗装形象让我眼前一亮一样,她在《迎春阁之风波》中再次让我惊艳,这一身蒙古装束穿在她身上实在是太美了,说不出的高贵。想到现在执掌汤臣的那个肥胖老妪与市侩形象,时间啊,真是抹杀美好事物的终极武器......


由于绝大部分剧情都是在客栈中展开的,所以胡金铨在镜头语言上放弃了自己巅峰时期赖以成名的空镜头和长镜头,而回归到了早年为邵式拍片时的中近景切换与人物面部特写处理上。这使得影片的节奏可以快起来,也使得剧中悬念能够一环接一环,不带拖泥带水地串接在一起。而特写镜头的应用又给了演员足够的空间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所以说好的导演是不会教条的,这也是我始终觉得胡要高过其他武侠导演一筹的一个原因。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中的外景。拍片的时间是1973年,当时自然是没有条件回大陆取景的。但是非常让我惊讶的是片中的外景让人感觉就像是黄土高坡一样,而且客栈被置景于一个窑洞中,更是让人对摄制组的努力钦佩万分。非常想知道影片的外景是在哪里取的,但很可惜,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介绍寥若星辰,无法如愿。


影片最后,幸存的几位主角纵马离去,镜头拉回迎春阁,客栈已在一片火海中。看到这里方才想起,原来徐克在《新龙门客栈》里不止借用了《龙门客栈》的剧情,也对《迎春阁之风波》 善加临摹。只不过,这样的致敬却未能引起后人对于胡导的足够兴趣,或许是因为徐克没有说,或许是说了,大家忘记了。总之,这么优秀的作品最终竟沉寂于时光之中,实在不能不令人道一声无奈......

2008-4

 5 ) 《迎春阁之风波》,胡金铨的武侠版《茶馆》

乍看之下,《迎春阁之风波》并不像胡金铨的作品。

没有了熟悉的云烟雾与水墨画风,少了戏曲配乐,故事背景从明代移植到了元朝,就连客栈都变成了窑洞。

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就会发现,《迎春阁之风波》还是《大醉侠》《龙门客栈》那一套,只不过相较于前两部电影,这部片子更像武侠版《茶馆》。

片中的角色定位与《茶馆》有几分相像,尤其是唱元曲的高英杰,其作用跟数来宝的大傻杨一样,借助他们所唱之曲道出电影的主旨,并成为故事发展的重要引子。

胡金铨作为老舍先生忠实粉丝,在《迎春阁之风波》中采用了与《茶馆》如出一辙的叙事手法。

胡金铨运用京剧中出将入场,入相退场的舞台表演方式,让人物一一出场,带来一个个相互交叉的小故事,拼凑出“捉内鬼、抢兵图、杀王爷”的大概轮廓后再下台。

最后王爷一行人到场,在迎春阁这间客栈内上演明争暗斗、你死我活的戏码,这个时候考验的便是胡金铨的导演功底,让故事如何在一间小小的客栈内变成电影,而非舞台剧。

在单一空间里拍电影,一向都是难上加难的,因为那意味着表演、剧本、技巧都得是上品才行,不然就会成为一部电影不像电影,话剧不像话剧的四不像。

很显然,胡金铨在《迎春阁之风波》里并没有露怯,剧本结构严丝合缝,每一处细节都与主体故事相连,演员表演恰到好处,老板娘、店小二,账房、跟班等角色都塑造的极其用心。

在场面调度上,胡金铨充分利用了客栈的每一个空间,让一眼窑洞,见天知地,只是片尾岩山上的大决战让空间分裂,破坏了空间的整体性,导致剧情前后的割裂感严重,观感不佳。

不过,这场戏并非胡金铨的本意,他是想像《茶馆》一样,故事由这里始,再由这里终,可投资方要求胡金铨必须加这么一场精彩的打戏,以便卖票房,这才让结尾成了电影为数不多的败笔。

但也正因此,让《迎春阁之风波》有了更多的改编空间,如动作设计、故事节奏,徐克的《新龙门客栈》便借鉴了片中许多设定。

金镶玉是万人迷,店内的伙计是水蜜桃、黑牡丹、夜来香等人,龙门客栈内的叙事逻辑与迎春阁中的方式一模一样,徐克甚至直接照搬了片尾烧掉客栈的那一幕。

由此可见,在武侠片领域,胡金铨就是一个大宝藏,只要拍此类型片,必然要从胡金铨的武侠片吸取养分,这就是大师与导演的区别。

 6 ) 《新龙门客栈》不过是《龙门客栈》与《迎春阁之风波》的结合体

徐克的《新龙门客栈》和胡金铨的《龙门客栈》,同样是经典,一部号称集九十年代新武侠之大成,一部被誉为六七十年代武侠片之翘楚。
相较之下,新版却不过是卖弄了些西方的新技术,武侠的那些基本元素都被胡金铨玩过了,所以时间虽过了20余年,徐克的新版仍无法替代旧版。好在《新龙门客栈》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客栈老板娘金香玉,这在旧版里只是个跑龙套的糟老头。这点让人很欣慰,后人终于有比前人高明的地方了。
但是,看了《迎春阁之风波》,却发现客栈老板娘这招胡金铨早就使过了。
《新龙门客栈》原来是《龙门客栈》与《迎春阁之风波》的结合体。简单来说,故事梗概来自《龙门客栈》,大漠风光、风流老板娘来自《迎春阁之风波》。尤其结尾,火烧客栈,数人纵马而去,徐克也想不出更好的结局。

《龙门客栈》与《迎春阁之风波》二片应该算是姊妹篇,故事框架大体类似,发生地点都是在客栈,故事发展走向也类似:由暗斗积聚到最后火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迎春阁之风波》里面的六个女演员都非常漂亮~跟大多数的邵氏电影一比,应该说在这里她们演技也出奇的好。
胡金铨对女性美的把握真是比张彻强一百倍。

 7 ) 这部冷门古装经典电影,错过就太可惜了

这部古装电影是许多男人的心头好,更是徐克指导《新龙门客栈》的前身,还记得新龙里张曼玉饰演的风骚泼辣又重情义的金镶玉吗,原型就是脱胎于这部电影里的客栈老板万人迷。

《新龙门客栈》张曼玉饰演的金镶玉

电影《迎春阁之风波》,是胡金铨导演一部经典冷门佳作,是“客栈四部曲的”的最终曲,也是胡金铨用女性角色最多的电影,除了美到让人惊艳的徐枫,李丽华演的万人迷,还有各怀绝技的四朵金花等,都令人难忘。

喜欢武侠片的人,这部胡金铨执导的《迎春阁之风波》不容错过。

一部活色生香的武侠电影!胡金铨的江湖又热闹又有趣,将不同目的的人放置在同一客栈之下,一举一动都颇受牵制,看得更加刺激,尤其是京剧味的对白和服装,很容易让人置身于武侠的情境之中,是真得好看。

尤其是导演塑造得一系列的人物,太丰满可爱了,众演员演的真好。

徐凤真的太英气了,太媚了,惊人的古装扮演的太抓人眼球了。

徐枫扮演一个英姿飒爽的冷面美人李婉儿,心狠手辣有美貌惊人,台词虽不多,但那股冷艳和狠劲太让人难忘了。

不得不说徐凤真的是善于演绎这类心思紧密、内心活动丰富的女性角色。

田丰饰演的蒙古王爷李察汗很有派头,很有风度,出场便是一个类似似京剧亮相,很有味道,然后随处可见的眼神、动作等细节中不动声色地彰显着贵族气派,很精彩。

李丽华扮演的是客栈老板娘万人迷,又有徐娘风韵又深谙人情世故,为电影增添了亮眼的妩媚。

万人迷一个半沦风尘的人物,也很重情义识大体,让人心生敬意。

白鹰演的是账房先生,很好的表现出了书生意气和侠客风范的恰当结合。

乔宏饰演埋伏在李察汗身边的最大卧底,不苟言笑,做事果断干脆,让人信服。

韩英杰则是个怪侠,提供了很多笑料,这个角色也很有意思。

客栈里面的四个跑堂的妹子们,太有个性太有特点了,简直萌死了,四朵金花个个都惹人怜爱,尤其是随着后面剧情发展每死一个都让人不舍和心痛。

以及一众王爷手下的跟班和反派,也演得形象逼真,各有特点。

《迎春阁之风波》是部充满古装韵味的经典武侠电影,错过就太可惜了。

 8 ) 风波客栈

前日看胡金铨的《迎春阁之风波》。

恍惚记得几年前有人网上言此片是胡金铨最好的一部戏还是他最偏爱的一部。看完后觉得是最不像胡金铨风格的一部——戈壁、窑洞、元朝的棉帽、世俗俏皮的热闹,不再是山水冷月、一袭白衣仗剑独行。水少,水墨感觉就少,戈壁苍凉,西北情怀,好像不是老胡的东西。我形容给靳宁,他道:“那不成了《新龙门客栈》了吗?”不是一个味儿,徐克的东西再用大漠风沙,人物还是都市的,作品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老胡的人物、镜头、对白皆有古意,看石隽徐枫,明明是线装书里走来的人,举止是油灯蜡烛下熏陶出来的。

镜头一转入内景,熟悉了。客栈,有二楼,一楼场景大,放几十张桌子,打杂的小六子是个胖子,老板娘精明风骚眉目媚气霸气,跑堂的个个俏生生机灵活络,找碴儿的客人,赌钱的人客,又有危机四伏冷眼旁观,装傻充愣的身怀绝技,不言语的非等闲之辈。像《新龙门客栈》,更像《龙门客栈》——世俗里有文雅。胡金铨有客栈情怀,《大醉侠》最漂亮的地方不是大醉侠的场景,是金燕子在客栈里和土匪的周旋。样板戏《沙家浜》留给人最深印象的还是茶馆里的智斗。客栈是羁旅者暂时休息的地方,五湖四海汇聚,十里八乡皆有,三教九流不缺。古时不比现在,那时候没有隐私,连客栈都是公共生活,低头不见抬头见,点头算认识。就是一个小江湖,各怀心腹事,相见满面春。有限的物理空间,相对封闭局促的地域环境,是戏剧矛盾爆发的绝好场所,细微处有剑拔弩张。大场景的千军万马固然过瘾,但如同大的历史背景会淹没个人的声音,大场景也会让个人显得茫茫苍白,是粗线条的,让环境吃掉,没有个人,只有整体。

此片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主线,靠情节的推进为主,不似其他片子镜头和缓冗长渲染意境,可以几分钟没有台词。热闹,是第一印象。新添了四个女跑堂,客栈生意兴隆,忙碌嘈杂,时时机警。拍谍战就得这样,节奏不能慢下来。居然有胡锦,虽是义士,仍可有小风骚卖弄,通过客人吃豆腐侧面烘托。最后和李察汗决斗时,尧子旁边大喊“潘金莲”、“潘金莲死啦”,笑得我。胡锦做间谍也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化装成美女的毒蛇。

第一回看李丽华的戏,人曰是少有的“媚气加霸气”的女演员,信然。人是半老徐娘,伺候生意不卑不亢,且交际手腕俘虏到当地长官。假意风流,谈正事又满腔肃穆。人情世故练达,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拿她与张曼玉的金香玉比,一个是人,一个是卡通,这是一个看卡通的时代。虽是老板娘,半沦风尘的人物,可是看李丽华的戏,有教养有文化,旧时的人不识字但多守礼,是阿城口里的“文化”。李丽华的配音估计是王莱,京片子,凉水就蒜瓣儿,李本人的口音没这么好,看过她邵氏的《杨贵妃》,应该是同期声,如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国语,话剧腔。

田丰是第一反角,蒙古王爷李察汗。出场似京剧亮相。至客栈时,威严气场不必烘托也十足。这贵族气质有时画虎类犬,我看田丰,觉得他就是王爷,威严不必大声,眼神、小动作就够了。细节处是贵族,才是真正贵族,架子谁不会端?徐枫的郡主李婉儿让人想起《赤壁》的孙尚香,可是赵薇的模样怎么看都不像好征战的巾帼。徐枫眼神凌厉冷峻,看她一眼浑身发冷,被她看一眼心惊肉跳,她的《山中传奇》的月娘,是我看过的最恐怖的女鬼,不在怪模怪样,在于冷峻凶狠的眼神配着红夹衣白底衫。片中有个情节,众人在楼下听韩英杰唱关汉卿的曲子,徐枫也陶醉不已,但觉察到有人上楼,瞬息间表情一转,暴喝一声飞身上楼,把上楼偷东西的女跑堂用剑杀掉,一个瞪着眼的神情,吓煞格人哩。女星里有几个似徐枫的侠气?

乔宏饰打入敌人内部的将军。是他自己的声音,没特色,就是特色,是乔宏的声音。乔宏高大健壮,络腮胡子,怎么看怎么像元朝人,怎么会是沉睡在王爷身边的赫鲁晓夫?难道是策反的?刚开始看他出场时,觉得他真是精细,“这里有三个生人。”大叹蒙古得天下非偶然。后来知他是“自己人”,又叹中原归心呐。

结局是义士胜利。客栈烧掉,幸存的三人骑马远走。后面呢?继续羁旅,继续有客栈,继续有风波。

 短评

一波未平一波起,风波接连风波恶。节奏明快,毫不拖沓,故事同样是集中在一间客栈之内,同样先要派先遣人员打探情况,大人物在中段才来到客栈,结尾同样要跑到野外围攻反派大Boss。框架结构表现上近乎和《龙门客栈》一模一样。在香港取外景,也能拍到如此的地貌风景,就很不寻常了。主要的女性角色有六个之多,与男性角色平分戏份。还是头一次听到李丽华被他人配音,降低调门更显沉稳。徐枫的蒙古郡主扮相英气十足,艳压群芳。从时代设定看,就是恰逢《倚天屠龙记》的时间点,而服装设计上和近年翻拍影视剧花哨风格截然不同,有古韵也符合各种职业身份,有粗麻布料也有锦衣华服,就像武打风格也是低武招数,看的就是这一拳一脚间的力量分寸。

6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延续龙门客栈风格,不过相比之下少了些武侠,多了些文戏。胡金铨电影真是一丝不苟,有板有眼,辨识度极高。遗憾是斗智那么久,最后还是得靠火拼解决,真应了那句话,干就完了。

7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最大亮点就是徐枫了,不说话、不作态,但是杀气凛凛,气场十足。结尾为了表现她的肃杀之气,不惜暴露大bug。不过,胡金铨也确实不满意结尾大战,说是片方要求加的动作场面。只是资料馆……可惜了这漫天的沙子……

1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依然高清修复,胡金铨大导演对《大醉侠》和《龙门客栈》故事模板的一次沿用和改造,别问徐克、李惠民版《新龙门客栈》抄了胡导的多少创意多少猛料,总之连结尾都如出一辙!元末北方统治集团和朱元璋义军的间谍战,就在小小的客栈里展开,趣味性十足,尤其女掌柜和四个女侍,配角“不配”,千娇百媚,身怀绝技,难得胡锦老师这一次性感娇媚当中有豪侠之气;片子80%左右都是内景,近乎接近室内剧,镜头调度、叙事节奏、故事张力却丝毫不受影响,无论正派、反派都是有棱有角,英姿飒爽,群像鲜明,大导演的执行力确实厉害!

1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7。这部风格象有点回到邵氏时期,喜剧色彩突出,惜高潮决斗场松散不力,智力设定亦小浮动。徐枫在这部里的表现倒是比客栈值得圈点,心狠手辣冰美人跃然而出。客栈、谍战、空镜头、继续发扬侠女中创造性假连击镜头的使用。p.s. 为参加上戏的胡金铨研讨会补片之一,石隽老来儒雅笔挺,真人气度真棒。

16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煞是好看。孤山客栈,颇有点侦探小说的味道。有大陆的考究也有香港的肆意。衣服真好看,妹子真好看,耍眼神和耍剑一样。配音也好听,不是低嗓播音腔,而是字正腔圆又有腔调。一段数来宝一段胡琴,有俗有雅,有韵味不是瞎来的。《天将雄师》里成龙唱的歌真是太没文化了。

18分钟前
  • 山下猫
  • 力荐

人物没弄好。过于符号,忠奸分明,且前后半段未对人物命运做出对应。出场很亮,退场潦草。

22分钟前
  • 仁直
  • 还行

还是什么都可能发生的一爿客栈,前半部很茶馆很生活,可能是胡金铨甚至同期港台电影里含他妈量最高的一部作品。原来金镶玉的原型在这里,徐克《新龙门客栈》的改编也结合了这部;说着“放你妈的驴屁”的万人迷真得很迷人,走路带风身手不凡的跑堂姑娘们天天出武戏;依旧是好人没那么好,客栈工作组甚至有些邪里邪气 ,坏人也没那么坏,王爷和郡主雍容华贵不怒自威求贤若渴甚至通晓元曲…对特定空间和人物们的聚焦带来了一种客观…在香港取景竟能达到片中的戈壁效果,可惜最后的大决战草草结束。感慨胡金铨真难模仿啊,属于古代,活在古代,现在说的古装,大概是装装看的装吧...

24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整体不错,构思剧情以及反间等情节都可以。武打在那个年代如此也还好,最让人吐槽的是最后的群戏pk,明明可以一起上歼灭敌人,非要等着同伴一个个被干死才出击,也有点太低龄了。对了,胡金铨骨子里绝对是个女权主义者。

26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8.0/6.9 在强手如林的香港武侠电影领域,在张彻的大开大阖,楚原的优雅唯美之外,胡金铨导演创造了一种只有胡氏作品才有的独特风格,特立独行并且不可复制,这使得他的电影至今追捧者甚众,却模仿者寥寥,但胡导对华语武侠电影类型的开创与确立有着其他导演所无法比肩的影响。正像一位著名影评人说的那

31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到这部才真正觉出徐枫的漂亮来,真是英气。白鹰演的也好,胡金铨还真是喜欢客栈啊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室内戏真是太精彩了,各色人等进进出出,杂而不乱,而且没想到可以幽默成这样,还各种京式粗口张口就来。收尾的打斗戏就实在不够好看,果然不是导演本意么。徐枫真是太酷了。三十岁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再见了我的二十岁。

37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万人迷和手底下四朵金花,再加上一个时时刻刻杏眼怒瞪的凶恶小郡主,满屏幕的春色让人移不开眼呀移不开眼~~~~

38分钟前
  • 张熊熊
  • 力荐

能凑齐这么些长得特别古的演员不容易,或者说他们一到胡金铨的片子里就变得特别古。

43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在叙事的有效性上有人能超越胡金铨?没有!

4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哗,徐枫真是惊为天人啊,以前只叹服她凌厉刚硬的眼神,只能说蒙古郡主不太女性化的服装更配合这种眼神。万掌柜和四个跑堂姑娘,是那种鲜活妩媚精明的俏生生的美,容易亲近。最惊喜的是沙云山唱的那一段关汉卿别离曲,才想起:哈,元朝啊,元朝有元曲。这就是底蕴啊。现在的古代电影其实都是牵强附会。

52分钟前
  • Lolali
  • 推荐

“在武侠世界里开一家客栈首要注意什么?”——“墙上贴大字:要打出去打。”

5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细节上的优秀设计不能掩盖文本的糟糕 反正都是要全杀光的 为什么还搞那么复杂 客栈里的室内戏明明很好 最后却偏要拉到室外去解决战斗 胡金铨这么干了太多次了

1小时前
  • 刹那。
  • 还行

73年胡金全客栈三部曲。这场景、服饰、台词,没话说,极具元末国风时态,非常考究,那几个老戏骨都是教科书里的人物,细看每个人物每个表情,丝丝入扣极尽表演匠心。客栈内里里外外进进出出各色人等,这场面调度极其考验导演功夫。片尾打斗确实是流俗了,倒是喜欢反间计戏中戏。不妨看作是《龙门客栈》另版,内涵格局跟后来《新龙门客栈》如出一辙,思想上充满了对强权暴政对腐败官僚的强烈反抗,本质上还是为了自由。8.2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

演员浑身有戏,情节处处是戏…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波三折,波波是好戏。第一部胡金铨。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