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可逃(2012)

犯罪片其它2014

主演:罗伯特·雷德福,希亚·拉博夫,Brit,Marling,朱莉·克里斯蒂,朱莉·克里斯蒂,

导演:罗伯特·雷德福,

播放地址

 剧照

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1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2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3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4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5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6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13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14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15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16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17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18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19无处可逃(201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1:01

详细剧情

詹姆斯·格兰特曾经是名社会激进份子,在70年代还曾是极左翼激进团体“地下气象员”的一员。三十年前,詹姆斯·格兰特当时的伙伴犯下抢银行与杀害保安的罪行,他被视为同犯而被通缉;当年的他于是隐姓埋名,这一躲,就是三十年。本·谢泼德是一名地方报的年轻记者,野心勃勃,他从一则新闻中嗅到一丝蛛丝马迹,并从中挖掘出詹姆斯·格兰特的真实身份,也就是这位有名的人权律师不光彩的过去;于是,詹姆斯只好带着他十一岁的女儿逃跑,并将她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同时,记者本·谢泼德依然继续追查这整件事情,越查就发现事情越复杂,而FBI也因为本挖出的新资料,离他们的追捕对象更近一步。本的报导的确让他所属的地方报社因此而声名大噪,也可能毁掉许多他不认识的人们的生活。

 长篇影评

 1 ) 影评:发人深省的故事

≪无处可逃≫,讲述犯罪分子因抢劫银行逃亡三十年,直到一位年轻记者的出现让这个事件变得尤为复杂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很平淡的电影,但故事却很发人深省。正如片名所言,男主的经历就是让他无处可逃的一次漫长旅程。配音,长影今年最有质量的一部,而且换了新录音棚效果就是不一样。总之,爱看不看。

 2 ) 《无处可逃》上演腹黑阴谋论 大众媒体是推波助澜 还是正义使者

目前,由尼尔·戈登(Neal Gordon)同名小说改编,奥斯卡影帝罗伯特·雷德福携手《变形金刚》系列男主角希亚·拉博夫主演的的高智商犯罪影片《无处可逃》将于5月29日上映。在挖掘真相的道路上,当下大众媒体是为名利欲望而推波助澜还是化身正义使者揭露不公,影片站在自由民主主义的视角下冷静的解读信仰和权力背后的较量下大众媒体的使命和意义。
《无处可逃》是希亚·拉博夫在《变形金刚》三部曲之后成功转型之作,讲诉在影片中扮演本·谢泼德是名机智又极度腹黑的青年记者。他孤独,却有执着。满腹才学,却默默无闻。事件发生后,本·谢泼德为了一举成名,不断的在黑市收集的信息,对案件进行缜密分析和挖掘。致使由罗伯特·雷德福扮演的单身父亲为了女儿的安危被迫在信仰和责任中挣扎。而在不断揭秘政治阴谋背后的真相之下,本·谢泼德对自身和追逐的意义产生了疑问。
《无处可逃》被《纽约观察家》评为2014年的最佳电影,并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两项大奖。将于7月8日全国上映。

 3 ) 理想与反思,真相与责任

这部电影的情节大致如此:潜藏30年后,索拉兹在美国东北新英格兰的佛蒙特州被FBI抓获。已经改换姓名、在临近的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当律师的格兰特因此暴露身份,FBI立即找上门来。他一路潜逃,经由曼哈顿、威斯康星、芝加哥,最后去密歇根找到了路丽---他30年前的情人,也是3亿美国人中间唯一能为他作证的人。电影沿着两条线路展开,除格兰特寻找咪咪·路丽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副线。奥尔巴尼地方报纸搞调查性报道的记者谢珀德由职业精神驱使,一路追踪着格兰特,两条线偶尔交汇,更多的时候是各自独立发展。通过这两条线路,电影触碰到我特别感兴趣的几个问题:他们不惜诉诸于暴力手段,目的何在?时隔30年后,他们如何看待过去?“气象员”与基地组织有什么区别? 最后,真正的主犯自首,而追查真象的记者,也虽然知道真象,却保护了真象,仅为不必要的人不受到伤害。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这个电影的历史背景,地下气象员(Weather Underground Organization,简称WUO),又称气象员(Weatherman)
最初组织是成为“气象员”,原本属于美国大学生民主会的一个小派别,其名字来源于著名歌手鲍勃·迪伦的歌曲《隐秘思乡蓝调》(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的一句歌词:“我们不需要气象员就知道风向哪里吹。”他们鼓吹采用暴力,通过暴力革命使政府垮台。但是1969年6月18日举行的美国大学生民主会年会上,气象员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生民主会的主导力量,于是他们分裂出来,追求以极端的方式追求目标,他们制定的纲领号召“白人战斗力量”与“黑人解放运动”和其它激进运动一起,“摧毁美帝国主义和建立一个无阶级的世界——世界共产主义”。
从1969年到1970年代中期,地下气象员以发动多次的爆炸案、暴动和监狱骚乱著名。他们在1969年10月8日进行了第一次公众示威活动——复仇的日子,在芝加哥进行暴力活动,这场暴动与“芝加哥七人案”的审判同时进行。
1970年代,地下气象员向美国政府“宣战”,他们在全美各地多处实施炸弹爆破,目标大多数是政府建筑,包括国会大厦、五角大楼和美国国务院,也有七间银行遭殃。他们一般在爆炸之前会提前警告让人员撤离。
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军之后,地下气象员的力量逐渐式微,走向解散,部分成员参加了其它组织,部分成员继续犯罪活动而被捕。新左派运动也组逐渐落了。
 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对于理想的坚持与反思,对于真相与责任的.
 在电影中,谢珀德与格兰特在律师楼的最后一段话,特别交待的不能引用的那段,谢珀德与索拉兹长达7分钟的对话,格兰特与路丽在湖边木屋的对话,都表明了,这些人,虽然一直因为那段历史隐姓埋名,却没有后悔,甚至更多的是30年后的坚持。但不仅仅是简单的坚持,而也因为责任,索拉兹的自首,并不是因为觉得当年理想的错误,甚至选择自首的时间,也是要等孩子长大后,能真正了解认识那段历史后才选择这样做,唐贝尔为了帮当年老朋友,最后被抓。老警长,帮格兰特与路丽养大大女儿,而知情不报,并不是因为被收买,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老警长,其实是对于这个历史事件是有一个态度与认识,理解,才做出这些行为。
  这部电影,也从某些角度,做出一些反思,索拉兹与路丽30年后的自首,格兰特与路丽在湖边木屋火塘边的那段对话,老警长最后此导FBI去找格兰特与路丽,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站在社会角色的立场,对自己的行为,理想,定位,角色做出的反思。
  真相,格兰特对小女儿的疼爱,不想因为过去的历史影响她的人生,想把真相公布而世,路丽的自首,老警长当年的隐瞒而最后选择带FBI去找格兰特与路丽,谢珀德一路的追寻,都在寻找一个当年的真相,就如我们观众,在一种寻找,一切源头,原因,去了解大家为什么这么做?到最后,其实,真相并不重要,因为责任,索拉兹虽然首首,却一直不松口,到最后也没有出卖他的当年的同行者,既有理想的坚持,也有一个对于理想的捍卫的责任,格兰特,为了女儿,去寻找真相,这是做为一个父亲的责任,最后路丽不愿意自首,他往不同的方向路,特意走向开阔地,引FBI过来,而保护路丽,路丽为了女儿,为了老情人及老情人的女儿,最后选择自首,谢珀德最后放弃公布真相,也是一种责任,FBI,一直追寻,为也因为保安是无辜的,他们有责任将凶手绳之于法..
  
  罗伯特·雷德福以76岁高龄,自导自演,也许因为年龄的关系,更多的在电影中,显示了一种思考…………。

  因为社区规则,此文进行了修改

 4 ) 往事如烟

文/梦里诗书

对于美国电影而说,《无处可逃》是一部鲜有敢于直视面对过往,并不那么暗合美式主旋律的作品,但罗伯特·雷德福这位以进迟暮之年的老者,在这部自导自演的电影创作上同样缺少了一份激情,一场静如止水的电影,讲述着一个往事如烟的故事。

就电影来看《无处可逃》近乎无可挑剔,罗伯特·雷德福联合一帮好莱坞老戏骨,还外带曾出演三部《变形金刚》的新起之秀希安·拉博夫,新老搭戏,演员阵容不可谓不强大,而隐秘与电影中的社会内涵一场尘封数十载风云激荡的过往被再度揭开,电影齐驱并进的两条线路,一条为罗伯特·雷德福饰演的社会激进份子,三十年后为洗脱罪名找寻曾同为组织成员的咪咪。另一条则是希安·拉博夫饰演的年轻记者对这段新闻的穷追不舍,以此为引,二者虽没有过多的交汇,却慢慢的揭开了那段30年前美国政治运动的过往与探寻,电影面对法律与亲情,理想和信仰,无不充斥着对人性的考度,


这是场本身拥有着一个非常好的题材的作品,但不知是否银幕上的喋血街头,力战群雄的悬疑片看的太多,虽然自知《无处可逃》不可能拍成《谍影重重》,每个导演都有其自成一派的电影风格,可当一场四平八稳,毫无悬念的作品现于面前,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百无聊赖的剧情里,虽然演员的功底到了位,磨唧的叙事犹如一口鲜美的上汤,就欠了那一份火候,最终使得这样一部电影不可规避的走上了平庸,《无处可逃》所最欠缺的便是电影剧情的张力,很多时候本以为高潮到来,刚提前点兴致便突兀的结束,这可能归于触及政治历史无法深层次的展示,也可能归于罗伯特·雷德福的年迈,但终究与我这是部有好故事,好演员,却没能拍出好电影的遗憾之作。


电影本就难逃国家背景的宿命,就如同老美敢于不遗余力的调侃嘲弄他国,拍出《独裁者》这般的喜剧,而对于自已的过往却遮遮掩掩,欲拒还休,《无处可逃》便是这般一场没到火候的揭短过往。(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5 ) 《美国向左、中国向右》

    纵然这样一部以“亡命天涯只为女”为主题,力求客观书写美国老红卫兵血泪史的电影,既谈不上精彩纷呈也不符合我个人的所谓审美,可终究让我这个内心始终保持激愤之人决心记录些许感悟和联想,总的来说就是——美国向左、中国向右。
    那是嬉皮士们无处可逃的时代。在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左右美国多年后,一场席卷全国的学生运动终于爆发,那时的街头充满了“列宁”、“毛泽东”、“切格瓦拉”们的画像,和一边抽着大麻吸食白粉、一边呼喊着“革命”、“暴力”、“颠覆”、“公社”等各种口号的花童。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东方和拉美世界到底是一副怎样的画卷,就在那里捧着红宝书控诉着政府的不公、批判着战争的丑恶、憧憬着加入滚滚红潮。时代造就了这一大批中产阶级家庭出生的年轻人拥有者与生俱来的不安分因素,他们那些不成熟、零碎的观念得不到政府、社会和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的真正认可,内心的愤怒无处宣泄,唯一结果就是破坏。要么通过吸毒和滥交破坏自己的身体,要么举起枪杆和汽油瓶破坏社会秩序。在我看来一个是典型的自我逃避,一个是无知的呐喊“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随着政府撤出在越南的军队、朋克摇滚的兴盛和婚姻的到来,嬉皮士们终究如同一代又一代的前辈们,淹没在平淡的生活中,正如我非常欣赏与认同的一句话“一切形式的左派最后都殊途同归,那便是通往奴役之路,它的终点盛开着彼岸花”。可时至如今,谁又能否认嬉皮士们对美国社会潜移默化中造成的种种影响?如果你不明白,请看看肯尼迪、约翰逊、卡特、克林顿、奥巴马这几位民主党总统的事迹,哪怕是尼克松,我相信他创造的历史在国内也是路人皆知。掌握了一些蛛丝马迹后,我认为你也会大致认同:这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帝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客们想要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而不违背本党的价值观,唯一的方式即对外坚称“数人头式的西方民主,是维护世界各国秩序的唯一政治典范”,其实他们在千方百计获取民众选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逐步走入了左倾的漩涡。
    东方封建集权时代的巅峰在唐朝,很多人说那个朝代和美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我想说的是:唐亡的根源不是社会秩序缺乏监管导致失控、也不是平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各种矛盾、更不是统治者们的荒淫无道藐视常纲,而是缺乏对地方政府和少数族群的实质控制。美帝共济会会员们,你们要警惕啊!
   插曲:本来我的lenovo主要内容并不是美的,一不小心就差点收不住,也就记得多少写多少吧。
    说完了大洋彼岸,该侃侃咱自个儿啦。他们的高潮一波接一波,咱们也一直没闲着。敏感期不多说,就说说两个矮子大笔一挥“解放思想”后的事。王二的黄金时代在上山下乡,就我看来,“新”中国的黄金时代就是八十年代。那是中国重新与世界接轨走向现代化、民主化、多元化的时代,那是创造力最丰富、最强大的时代,那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昂扬向上的时代,那是朦胧诗、实验诗、荒诞小说的时代,那是浪漫主义者和摇滚主义者的时代,那是拥有信仰、理想和希望的时代,那是最后的大师时代。随着整个时代思潮的不断变化,各个领域的人们终究将矛盾的焦点指向了政治,因为中国长达十年的飞速发展,唯独在这个领域是一潭死水、一成不变。亢奋的人群无法对此坐视不管,青年人永远是最激进的群体,他们最先发难,紧接着……(此处省略无数字)
    作为出生于“动乱”时期的当代青年,望着父辈们酒桌上的欢声笑语、书桌前的“一口青烟望明月”和照顾老人小孩准备养老本,看着新闻里随处可见的60后政治明星和越过高山只见背影的“中国民主党”,我只能一次次沉默于诸如“安心学习”、“专心工作”、“努力赚钱”这样的话语中,努力使自己也加入华人雅皮士的行列,工作之余在各种网络平台发表或者转载一些自以为很独具匠心、孤芳自赏的东西,妄图提高逼格、见路不走,只为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我借着烟劲和困意斗胆说一句:这他妈就是个没有”场“的世界!连批判都显得多余,废话不多说,就举个例子吧:社会上多数人大义凛然的抨击着毒品,妄想着通过制度和舆论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这纯粹是痴心妄想,毒品也是伴随着医学、科技发展的必然产品,它同样遵循着因果循环的宇宙法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有善必有恶,只要有人就有毒品存在的空间和理由,嬉皮士们如此、劳苦大众如此、明星偶像如此、雅皮士们亦如此,只是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而已。
    就在这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这个古老大地上盘踞了数十年之久的红色政权,也在不知不觉中大跨步地走向了右倾。很多人开始疑惑“社会主义路线”究竟该走向何处,还有很多人(包括曾经的我,现在也仅仅是观念的改变)甚至对“共产主义”嗤之以鼻,轻易的说出“这不过就是个梦”,这样的人既不懂“共产”、也不明“主义”。就我看来,无论是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美国的资本主义、苏联的共产主义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各种主义都不过是特定人群、政党或者政权对某一个主义的自我诠释和标榜工具,在他们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矛盾激化、升级和更迭的循环里不断改变,最终的结果和初期的本意可能出现巨大的差异甚至截然相反。说到底,任何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主义都是靠人为的。就改革开放而言,最本质的是社会矛盾已经激化到需要变革的程度了,既然几十年的左倾行不通,就只有右拐这一条路可选,“经济先行、政治殿后”是所谓最稳妥的方式,在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路”上,任何倒行逆施的举动都必将被视为“歪路”、“邪路”,即便他们力主的“经济体制私有化、市场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追求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及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夜已深、话已凉,秋意不觉上心头。最后照搬下高晓松的一段话罢了:“我坚信还会有大师的年代,还会有一批大师站出来,重新拾起信仰、理想——所有这些美好的词,将一扫诸如“就为了买个房活一生”之类平庸的价值观,让人类再度向前走。”













































































































































 6 ) 《近墨者黑》:美式主旋律下的不和谐音符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一众年轻的激进组织“地下天气预报员”们,为了制止政府对越南的战争,策划各种爆炸事件,甚至以抢劫银行来泄愤。结果各个成为通缉犯,被警方追剿,众人不得不隐姓埋名来苟活于世。转眼间30年后,当年的激进青年们已经人到暮年,成家有子事业有成,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激进气派。但是,30多年的旧账还是被一直追查的FBI翻出,在当众抓捕了一名老年母亲后,串联起其他逃亡人们的躁动。一名老年父亲为了小女儿的健康成长,不得不踏上凶多吉少的洗清罪名之路。一名固执的年轻新闻记者也被卷进这尘封30年的往事之中,令其唏嘘不已。

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由76岁高龄的罗伯特·雷德福自导自演,除去《变形金刚》中的希安·拉博夫和《另一个地球》中的文艺女布里特·马灵为其配戏以外,在罗伯特·雷德福的号召力下,有诸多老戏骨加入,苏珊·萨兰登、朱莉·克里斯蒂、理查·詹金斯、尼克·诺特、克里斯·库珀。如果你熟知这些老年人的话,绝对会被看得眼花缭乱。对偶来讲,最大的惊喜,是认识到罗伯特·雷德福就是《虎豹小霸王》《骗中骗》中与保罗·纽曼一起演对手戏,长得像布拉德·皮特的那个“日舞小子”。

如此庞大的老年阵容,再有深刻的历史挖掘,尽管被《纽约观察家》评为2013年的最佳电影之一。由于与美式主旋律格格不入的剧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本地得到任何奖项的认可,罗伯特·雷德福只在2012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开放奖(Open Prize)和维托利奥威尼托电影节奖(Vittorio Veneto Film Festival Award),不知这两个无足轻重的小奖项具有何种价值,在百度和Google上根本搜索不到关于两个奖项的介绍,还望了解详情的童鞋指点。

其实,整片看来,悬疑的中规中矩,老态龙钟的罗伯特·雷德福也没有啥出格表演,希安·拉博夫和布里特·马灵更是花瓶客串,对于喜欢重口味的年青观众们来讲,这就是一部磨磨唧唧的老年碎碎念。尽管如此,也不至于被边缘化的如此彻底,毕竟罗伯特·雷德福在美国电影界是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士。但是,片中的一句台词触犯了美国上流社会的禁忌,“这个国家的制度,就是为有钱人和最最最有钱的人服务的。”这样的话怎么能说呢,就算是在宣扬自由民主的国家,也不应该挑出短处来大肆宣扬啊。在IMDB上被打出6.3分,烂番茄打出6.1分,Metacritic打出5.7分就不足为奇了。再来看看同样老态龙钟的哈里森·福特的《42号传奇》,尽管这是一部站在白人歧视角度的种族歧视影片,在IMDB上却被打出7.5分,烂番茄上6.9分,Metacritic上6.2分。两片对比,立马区分出谁才更懂得美国主流人士的心思,谁又是个叛逆的老顽固。值得一提的是,Metacritic不愧是高质量评分的保证,在如此主流意识主导的前提下,还是客观诚实的为《42号传奇》打出了把水分稀释到最少的分数值。只可惜,自己打脸的本片却没有被客观公正的对待,这是Metacritic还需要提高之处。

 短评

记者很可怕 执着的记者更可怕

8分钟前
  • 玉面小飛龍
  • 推荐

这才叫「致青春」有没有,年轻时一起游行示威放炸弹抢银行反政府,30年后还能用密码联络帮同伴逃脱FBI追捕神马的。故事其实不错,大牌们集体酱油也不错,放一起有种「流水账」感,缺少「扣」。另外雷爷这脸实在太坎坷了,演这个角色年纪感总令人出戏。拉博夫眉毛忒喜感。

11分钟前
  • 小斑
  • 还行

如此的一个电影,看着特别的酷的样子。

15分钟前
  • 四秋
  • 力荐

一部算是星光熠熠的电影,很多挺有名气的老演员和新晋演员,可就是这么一个线索慢慢铺开,看似很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接下来后半部发现这只是又一个注定会早泄的犯罪故事而已,而且结尾非常匆忙突兀,编剧这功力真心浪费明星了,大家都像走走过场就算了的感觉

20分钟前
  • 派翠克
  • 还行

希安·拉博夫虽缺席变4,但这个夏天仍亮相影院,坏小子摇身变成圆滑邋遢、满脑子市井智慧的记者,锲而不舍追查旧案,渴望以此在新闻界扬名立万,他追逐的对象是自导自演的老戏骨罗伯特·雷德福,屡获奥斯卡青睐的雷老爷与一大帮演技派“车轮战”飚戏,拂去历史尘灰,透出人性光华

22分钟前
  • 方聿南
  • 推荐

影片的步步深入还是蛮吸引的。冤假错案太多啦。

26分钟前
  • 聚羽成翼
  • 还行

故事还是蛮不错,但拍的太郁闷

28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还行

一堆大熟脸儿。还不错哦,美式主旋律下的不和谐的声音吧也算是。

33分钟前
  • 刘小白
  • 推荐

中国大陆删了20多分钟。总体3星,主旋律拍法的非主旋律电影。想说往事探讨人性,但还是没撑起来。演员演技和年龄真的是成正比的吗?雷德福那片中女儿作死演技。/暑期开始5.8/

3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雷德福自己的the way we were....情节略牵强,不过这个题材还能拉到投资的也只有他了吧。

39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挺好看的啊 为嘛分这么低

41分钟前
  • 大麦
  • 还行

其实就是部老气横秋的特工片

42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一群老激进份子的现代生活还描绘得可以,老江湖义气也挺好,但这居然是部中产阶级价值观主导的伦理爱情片,浪费一堆演技派老演员,比较失望

47分钟前
  • kylegun
  • 较差

一个单纯的很普通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

48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还行

情怀

50分钟前
  • 米兎愛唱片
  • 推荐

还可以,是近期能看得下去的电影

51分钟前
  • yolanta
  • 还行

skandia老剧院改造成电影院,座位太前排,看到脖子各种抽筋看的过程中,不停地迷思,米国老人家老了都会变得那么沟壑么|||||||||老人家们演技是不错,可是故事就真的还好....

54分钟前
  • feather
  • 还行

游击队员们美人迟暮,所谓的盘根错节,一环套一环和牵连无辜看起来好单薄。记者虽然理想主义了,但一腔热血以后也会变成这些回归家庭的老年恐怖分子吗

58分钟前
  • 你这样无意义哦
  • 推荐

西亚的贫嘴功力得到了完美体现,安娜的酱油角色也还凑合。片子双线走,一点不拖沓,只不过故事本身显得有点故弄玄虚了。结尾略显晦涩

1小时前
  • 这个名字让用么
  • 推荐

雷德福等一干老戏骨陪拉博夫这位太子读书的作品,可惜这本书字数不多,纸张却用了不少,两小时的时长显得拖拉和浪费。

1小时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