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直播

恐怖片韩国2013

主演:河正宇,李璟荣,全慧珍,李大卫,金弘波,崔正贤,崔代勋,姜信哲,韩成天,孙成灿,金素辰,金大明,金海仁

导演:金秉祐

播放地址

 剧照

恐怖直播 剧照 NO.1恐怖直播 剧照 NO.2恐怖直播 剧照 NO.3恐怖直播 剧照 NO.4恐怖直播 剧照 NO.5恐怖直播 剧照 NO.6恐怖直播 剧照 NO.13恐怖直播 剧照 NO.14恐怖直播 剧照 NO.15恐怖直播 剧照 NO.16恐怖直播 剧照 NO.17恐怖直播 剧照 NO.18恐怖直播 剧照 NO.19恐怖直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38

详细剧情

  韩国首尔某个平凡的早上,广播电台Daily Topic节目的主持人尹英华(河正宇 饰)正就税率改革与听众进行连线,这时一个自称住在首尔昌信洞的普通工人朴鲁圭打入电话,大肆抱怨超高的电费和相关部门对他的威胁。尹英华颇不耐烦,以偏离主题为由强行切断电话。谁知连线无法单方面由电台方面中断,愤怒的朴鲁圭继续抱怨,并扬言炸掉汉江大桥。尹英华不以为然,进而怂恿对方想做就做,谁知话音刚落,窗外的麻浦大桥便炸作废墟。大惊失色的尹英华很快冷静下来,他决定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打一次事业的翻身仗。  在他的主持下,针对恐怖分子的连线直播就此展开,无关良知的节目拉开帷幕……

 长篇影评

 1 ) 苦大仇深的韩国人

没觉得该片能承受起8.6分的高分。但题材偏偏讨了苦大仇深的中国人的巧,便能从豆瓣赢得了无数好评。

类似本片批判社会和政府黑暗面的电影不少,但看来多少令人遗憾的地方,在于此类电影多仅仅表达了民众单方面的诉求,却少了政府的诉求。如果民众和政府是对立的双方,现实应该是两方面相互摩擦和相互妥协的结果,现状并非绝对的黑暗,亦非完全的光明,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妥协。人民得到的不是理想的公平,也并非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政府不是没有革新的愿望,而革新的意愿被有权阶级的劣根性中和,久而久之到达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才令人绝望,因为固若坚冰,难以打破。绝大多数电影无法描绘出精英阶级的挣扎,而只发泄民众单方面的诉求,因此很难真正意义上引导人们理性且精细地思考,所以我很难承认这些影片深刻。最终这些片也只能煽起人们感性上简单粗暴的“绝望”。而本片很不幸的属于滥觞之一。例如,本片多次强调“总统不会道歉”,意图说明政府是冷漠、不近人情的,这就是一种很感性的论调。“为什么总统连简单的道歉都做不到?”若站在总统的角度考虑,不道歉肯定是有苦衷的。电影如果进一步剖析“总统的苦衷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引导人们思考这些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有权阶级和普通民众之间互相不理解的对策,这个社会或许能增添更多的暖意。若要兼顾电影的娱乐性,不要过多的说教。那导演不剖析“其中总统的苦衷”也好,但至少影片要反映出来吧!导演想反映的就是政府和劳动阶级的矛盾,为何二分之一的主角——政府却不发声呢!那又谈什么深刻呢?连客观都算不上吧!

第二点我觉得欠佳之处,在于故事夸张,而矛盾突出得并不尖锐。为了取得戏剧化的效果,夸张剧情激化矛盾可以让观众看得更过瘾,但感染力是不及平铺直叙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我不明白为何朴鲁圭的儿子要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找回自己的尊严。社会从来都分有阶级,人人生来就有差别,绝对公平是不能做到的。社会的责任不是保证人人收入一样,保证人人拥有一样的权利。社会该保证给你提供向上的通道。既然朴鲁圭的儿子是个技术帝,若用于正道,最终会受到他人尊重,也能为家族挣得荣光,那又何苦做一名恐怖分子,争取一句毫无实际意义的道歉呢?总统即便向你道歉了,整个社会体制就因此而改变了吗?从此就不会出现朴鲁圭第二、朴鲁圭第三了吗?编剧应该加强“为何朴鲁圭的儿子一定要求总统道歉”,是其他的途径已经不能走了吗?是非得走极端路线才能维护普通人尊严了吗?这些点都很弱,经不起推敲。

总之,批判政府总显得快意,却只是一时的意淫。导演貌似“深刻批判”,实则是在宣泄感情;想毁灭什么给你看,但又没什么建设性。有些网民采用多重标准评价政府的言论屡见不鲜。其实就是政府干什么都不对,管是不对的,不管也是不对的,管多管少都是不对。中国人自古就是感情动物,逻辑思维能力差。精辟的论证分析未必有多少人欣赏,煽情的电影、文学作品总特别容易被接受。

 2 ) 每个人心中都有鬼

       从人性的角度讲,每个人心中都有鬼,既然大家都不干净,那又何必以五十步笑百步呢,主播曾经行贿,现在又为了自己的发展延迟报警,他的领导为了收视率不惜一切,政府一味选择敷衍逃避,恐怖袭击者为了一句道歉导致了无辜者死亡。 每个人的利益出发点不同,立场不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似乎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情有可原,社会本该如此,认真你就输了。
    突然想起了以前杭州的七十码事件,有人骂那个值班交警,有人骂公安局领导,有人骂肇事者他妈, 只是因为事不关己,所以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一旦牵涉到自己利益,那么你会发现,你就是曾经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类人。

 3 ) 最后一幕,巨大的升华。(剧透,观影前千万别看!!)

      边看电影边想了很久这篇影评该如何下笔,因为我喜欢从技术层面说电影,此片剪辑明快,镜头切换老道,剧情紧凑,韩片一贯以长镜头见长,此片却用极快的镜头切换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效果,而特技也非常有“苜蓿地”的风格,绝对不输任何好莱坞同类题材的影片,甚至可以说是密室题材电影的佼佼者。
     看完电影以后觉得。。。这他妈都是废话。。。。。

      还是从被禁播开始说吧。
       每个热爱电影的国人都会埋怨广电总局剪片禁片严重阻碍了国产电影的发展,可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实在是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被禁播都有充分的理由。且不说好人获胜坏人失败这种广电审片的一贯思路被扯得粉碎,连作为被赶鸭子上架可能成为公平喉舌民众呼声的主播先生,最后也在绝望中代替恐怖分子按下了引爆按钮—————我一直以为cult电影或是拍摄手法独特,或是画面神经质,或是满篇的黑色幽默,却从没有想到一个处理恐怖活动的密室电影结局却是灵魂上的经典cult,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如此电影,我宁愿相信广电总局禁播此片也带着无比的遗憾,作为一部电影实在是无可挑剔,但是作为大众媒体作品,它对社会矛盾、人性险恶毫无遮掩的揭露确实远远超过了审查部门的底线————赶紧实行分级吧,这部画面看来老少咸宜的电影我却认为应该分到适宜25岁以上神智健全的人群。
       如此题材如果好莱坞来拍,一定是主播被恐怖分子压迫到极限,总统道歉但是恐怖分子不予接受,而后机敏的主播暗度陈仓配合神勇的反恐小组抓到罪犯拯救人质于水火,当然罪犯也获得了大家同情,甚至结局要来一正义之拳打在某某只顾自己利益的上司的脸上。。。
      可是韩片不这么拍, 一个受贿被降职的主播一门心思要利用这个机会打个翻身仗;一个因为被踢开而报复的电台导播告向对手泄密;一个snc电视台的领导为了收视率可以牺牲人质和自己下属主播;一个刚愎自用的警察总署署长根本没把恐怖分子放在眼里结果被炸死;还有一个栽赃恐怖活动罪名的青瓦台办公室主任和一个拒不道歉、最后只闻其声的总统,演出了一台在各自立场上维护各自利益的好戏。剧情纠纠结结无法预测,当我们用好莱坞的习惯思考剧情发展的时候发现总是失败,就像用力一拳打空搬的难受,甚至一度我要怀疑导演干嘛真么折腾人——————直到最后,电视台大楼被安装了炸药,主播先生被青瓦台告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当替罪羊承担一切后果;包括他前妻在内的人质死亡;有认罪倾向的恐怖分子在主播先生的救援下——竟被警察一枪打死;而警察,居然向主播先生开枪。
       是的,看到这里我知道是个人都会那么做。
       主播拿起了引爆器,看着前来抓捕自己的特警,按下了引爆大楼的按钮。 没有投降没有争辩,在这短短几个小时经历了一次次被出卖被忽悠和生离死别之后,他按下了按钮。
       没有好人,没有坏人,没有输赢,没有正义邪恶,有的只是一幕幕政府的高傲和丑恶,人性的卑劣和肮脏,有的只是从恐怖分子到主播这些小人物的抗争,用自己的生命。
       写得很乱,每个人身上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以我的能力尚不能用简洁的语言笼统概括出来,只是一些胡思乱想而已。很“cult”的影评,我觉得。

 4 ) 从几个细节来看这恐怖的人性直播

这是一个让观众一直绝望到尾的电影,而且这种绝望是层层叠加的。就像先射了你膝盖一箭,又趁你跪倒时在你背上猛刺了一刀。影片最后,观众的心随着崩塌的电台大楼坠落。最后,声音戛然而止,而人的心也被这无底的黑暗所笼罩。电影结束。

电影里没有一个完全正直的人。从为了上位不惜抛弃媒体的道德操守的主角即整个演播室的共组人员,到满嘴国计民生但最终仍未露面的不负责任的总统,[恐怖直播]绘制了一幅纯黑色的韩国浮世绘,将媒体政客批了一个狗血淋头。电影满满的负能量,却也让主播尹英华最后的一番人性悔悟提高了一个层次。可惜,深陷流沙的他的这一次动作却只能让他陷入更深的绝望。这一点星火在漫漫凄冷的长夜,虽然带来一丝温暖,但熄灭之时却更显悲凉。

除了整个电影对政治和媒体的批判,电影中的一些关键元素也有着比表面更深的含义。

[直播的耳机]
主播尹英华在得知恐怖袭击的第一时间没有报警,反而为了搏出位违背媒体道德将这场恐怖袭击变成了没有职业操守的直播。当他在戴上直播耳机开始直播的一刹那,他已经为了名利而抛弃了自己的良心。同样的,之后来到直播间的公安部部长也是抛开紧急的事件和民众的安危,在镜头前大放厥词,表现自己正确的政治决心。对于尹英华和公安部长来说,面对镜头不是为了展现一个严谨公正的态度,他们反而利用了媒体来成为放大自己欲望的工具。而就像后面揭露的一样,这枚耳机就是一个定时炸弹,是对操纵公众事件来博眼球的无良知的人的一种惩罚。公安部长被当场爆头,而主播也因为这枚耳机而痛苦不堪。最终,尹英华在直播的最后甩开了这枚控制自己的欲望而直播耳机,他的良知也在最后被逐渐唤醒。

[被炸掉的桥和大楼]
桥是连接两地的通道,也是连接人心的枢纽。看完整个电影,恐怖分子朴鲁圭虽然可恨,但也有可怜之处。他所代表的底层劳动阶层因为社会的偏见和歧视,过着贫困艰难的生活,他的爸爸和伙伴也因为一点点工钱而配上了性命。他们与外界的连接的桥已经被毁坏,而这次,他也要去毁其他的桥。在影片的开始,当朴鲁圭扬言要炸桥时,被不耐烦的尹英华一遍遍催促让他快炸。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足以可见韩国社会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多么淡漠,那座”桥”有多么岌岌可危。而当面对被炸桥上的幸存者时,即使尹英华已经有所良心发现,但他的上司却对此毫不动心,要求他一次次地激怒朴鲁圭继续炸桥,从而牺牲人质吸引眼球。而就像被毁的桥一样,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脆弱的关系甚至比毁坏的桥还不堪一击。
类似的,最后被尹英华按下按键炸毁的广播大楼也是一个媒体形象和一个政府形象在一个普通人心中的崩塌。尹英华本想在这座楼里一步步晋升,实现他的名利梦,但在直播的短短九十分钟里,他认清了媒体的嘴脸和政府的苍白无力。自己本可以借助这次直播平步青云,结果最后却成为了幕后黑手的一枚棋子,一个替罪羊。这种深深的绝望感让他最终按下了手中的按键,摧毁了自己,也摧毁了自己心中的梦。

[直播间]
恕我在广播电视方面的零知识,但在看这个电影之前,我真真切切地觉得所有的直播都是来自现场的第一手、未经任何处理客观公正的报道。但这个电影让我真的对新闻界失望了。连直播也可以用金钱和交易来操纵,我们平时生活中的新闻又有几分真假呢。我们看到主持人严肃认真地播报新闻,但怎么能知道藏在摄像机背后那指挥着媒体喉舌的一双双幕后黑手呢。恐怖分子固然罪不可赦,而藏在直播间玻璃后的那些电台高层为了收视率而采取的卑劣手段又有几个人能知道呢。这直播间隐藏的“不透明性”,正是对其以往鼓吹的“透明性”的一个有力的反击。媒体只是喉舌,这话说得真的太对了。

[电台和电视]
电影的最开始的镜头是一段声音频率的特写,是尹英华和朴鲁圭的第一次通话。尹英华一身悠闲的打扮,以看似关系实则冷漠的态度聊着事关国计民生的大话题。他无心听来自听众的抱怨,而对自己目前处境百般不满。对于他来说,纵使朴鲁圭说着再令人难过的事情,也不过是无意义的声音频率信号,不带任何私人感情。而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进入电视直播后尹英华的表现就像换了个人,极力迎合着朴鲁圭,希望从他的身上获得更多的爆点和线索。现在的朴鲁圭对于他已不是那个事不关己的陌生人,而是可以助他事业扶摇直上的契机。而通过直播时一次次的接触,主播渐渐意识到自己和朴鲁圭不过时这场混乱闹剧的两个替罪羊,而扔掉他们这两枚小旗子,巨大的政治机器还是会正常运转。他对朴鲁圭的事情渐渐产生了超越采访者和被采访对象的联系,这种同病相怜的情感让他最终在面对面见到那个少年的时候产生了“人”应有的感情。他伸手拉住了即将下坠的少年,想挽救这个被绝望包裹的丧父少年。那一刻,我相信他所有对少年的劝阻和开导都是发自真心的。脱离镜头的尹龙华终于找回了自己本真的心,想最后帮助少年一把。但他的一双手怎么能救起一颗负罪的、绝望的心。少年最终被击毙坠落,而留给了尹英华启动炸弹的开关。绝望是可以传染的,在短短的九十分钟里,一个少年的绝望传给了另一个人,已经他们所在的整个社会。
总体看下来,在话筒和镜头前的尹英华对待采访对象和事件事不关己、只想为自己带来名利,但随着与采访对象的一步步互动和加深了解,他在最后与朴鲁圭面对面接触的时候,动了自己的真心。可无奈,一切都已经太晚。如果他在广播节目的当初就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倾听朴鲁圭,悲剧也不可能酿成。

[炸药]
这一点可能过于牵强,但我始终认为用炸弹来作为本片的恐怖袭击也有其特殊的意味。在这个眼球时代,不劲爆的新闻就不应该被报道出来,这不仅对于媒体,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也是这样。每天这么忙碌,看一点刺激劲爆却事不关己的新闻才是正经事。而影片的冷漠的人际关系设定也更烘托了这一气氛。诚然,发生爆炸在谁看来都是痛心的,但如果身处在险境,会有几个人会真正地感受到那种绝望。不过就是看客般地唏嘘不已,然后返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罢了。不得不承认,这直播节目的初衷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独家”的好奇和需求,而节目过程中节节攀升的收视率也让电台负责人的野心和欲望一发不可收拾。炸药这个真正的'爆点",是建立在无辜人的牺牲上的一次成功直播案例。这无法责备任何人,因为这是人的天性,但想想尹英华和朴鲁圭用生命换来的头条即使上了第二天的报纸,却被别人读完就丢在了一边,成了事不关己的唏嘘谈资,心中总是有万分感慨。

谁让我们就活在这么一个时代。

 5 ) 让炸弹说话

《恐怖直播》是一部商业电影,很多人对商业电影有偏见,要么一桶爆米花,要么是东西往观众脸上砸。但如果据此认为,商业电影营养不高又不值一提的话,这样的判断也是错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观众陷入到看电影的误区,看艺术电影的认为自己比看商业电影的高端,看商业电影的又认为看艺术电影的装叉。实际上,一部电影只有好与坏,根本不需要区分商业和艺术,无所谓主流和独立。单就看电影这回事,学会“艺术地看电影”才是重中之重。    扯这么多,它当然和《恐怖直播》有关,这部电影不仅有话题和现象,更有创作者的艺术追求。除了开场不久的短暂离开和一些城市大全景,这部电影几乎把空间场景完全压缩和限制在演播室内,极其罕见。就连结尾爆炸的惊人一幕,主人公都没有离开过房间,而是带着一种平静的笑容。绝大多数商业电影都不敢这么玩,一来观众容易视觉疲惫,二来对剧作和演员的要求都很高。结果,《恐怖直播》做到了,用电视直播的镜头切换来完成衔接,用特写和声音来制造紧张矛盾,在有限的时间内,爆发出最大的戏剧能量。    《恐怖直播》令日常生活变成一片空白,更没有出现好奇又惊恐的街头看客。从广播节目开始,它就处于极端紧凑和忙乱不安的戏剧状态。对主播尹英华来说,这就相当于屏蔽了他所有过往,并且他最终也没有离开过镜头。他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正常人,他是中间调停方,需要和恐怖分子对话,个人私事也会被翻出来直播,哪怕只是充当阴谋论的一部分。但换话说,只有在镜头前面,一个媒体人才是真实、生动跟鲜活的。电影也告诉观众,媒体和媒体人无非是被后期加工编造出来的虚构形象,它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过滤后的集体意见反映,一个标签和符号。表面上,媒体拥有足够多的话语空间,有批判曝光的自由,可面对国家机器,它终归是太过无力,任人玩弄。    很多韩国电影都翻出过陈年往事和无头悬案,借此来鞭挞政府,批判其专断独裁,草菅人命。骂政府、对官僚体制感到失望,这些确实已经不新鲜了,但像《恐怖直播》这么抽筋剥皮,恨之入骨的,那还真是少见。当走到恐怖袭击的地步,实际上,弱势一方已经放弃了对话的可能。《恐怖直播》偏偏苦等一个象征性的总统道歉,不禁让人想到台北街头的洪仲丘案件,再不然还有英剧《黑镜》里面对政客的挖苦嘲笑。    影片并没有一味的反体制,更不是一上来就追求无政府主义的冲突暴乱。很长一段时间内,尹英华都在努力尝试——哪怕这种努力是虚伪的,抱有媒体的天然嗅觉和功利心理,他还是希望能救下桥上的无辜人员(里头有他的前妻)。他也抛出过健全法律、改变体制之类的苦口婆心,无奈并不奏效。接连的挫败以及恐怖袭击和血腥场面的上演让他陷入心理崩溃,从而瓦解了他在一开始的固有人格,恢复到正常人的本性,同情、恐惧、机智、焦虑,五味杂陈,最后只能为自己说话。甚至,他代替总统说了道歉,但这些都没有阻碍他也化身成一名恐怖分子。就像杨德昌在1986年《恐怖分子》里说的,再正常的社会人,无论其外貌再没有危害性,他都可能会变成一名恐怖分子。因为你实在不知道,灾难和厄运哪天会向你砸来。不同在于,杨德昌是对中产阶级和台北生活失望,而《恐怖直播》是对整个社会,并没有具体实指。    当高楼大厦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压向韩国国会,置身其中的人们恐怕都无法脱离干系。这也是周围现实常常上演的惨剧,所有人都坐在一趟疾行的列车,置身于一个火药桶,同时也面对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或许就像贾樟柯说的,这是天注定。你可知罪?【mangazine|名牌】

 6 ) 无政府主义者的意淫,剧情堪比抗日神剧

一个屌丝青年,为了给父亲报仇,从不知什么途径搞到了能够炸毁两座摩天大楼和一座大桥的巨量TNT,把它们放在了汉江麻浦大桥、韩国著名电视台SNC(剧中虚构)以及旁边的一座未完工的大楼之下,炸药的当量和位置被控制得恰到好处,三个爆破地点均位于首尔的繁华地带,每天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这哥们儿竟然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留一点痕迹没有一个人察觉,更奇葩的是,这人还溜进SNC大厦中,把至少两枚微型遥控炸弹和一枚赝品植入耳机,同样没有被人发现。更更夸张的是,作案那天,该屌丝嚣张地频繁向SNC电视台打入电话,利用电视直播向全国宣告自己的目的,期间电视台还曾向该屌丝的银行卡汇入巨款,肆无忌惮到这个份上,有这样多的破绽,警方竟然迟迟无法对他来个精准定位,最后还让他得以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摇摇欲坠的SNC大厦中。尼玛一百多年前汪精卫刺杀大青果摄政王,大青果没有摄像头,没有特种部队,都能把他给抓住,一百多年后的大韩民国竟然废柴到了这种地步?这TM到底是韩国还是索马里?

有些文青说了,虽然这剧情槽点多,可是三观正啊,揭露了政客的虚伪啊,替我等底层屁民出了口恶气。哦?那这么说抗日神剧三观也挺正的啊,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罪恶,替中国人民出了口恶气,怎么也没见哪个文青歌颂歌颂抗日神剧?更何况,抗日神剧起码屠的都是小鬼子,是凶神恶煞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这影片里屠的除了一个警察厅长,其余的,像困在大桥上的市民,记者,警察等等,哪个不是像那位屌丝一样的小人物?既然这屌丝牛逼到可以悄无声息地把巨量TNT放到首尔繁华地带,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搞电视直播,频繁地在一个地点朝一个座机打电话还不被发现,简直足以秒杀90%的特工,何不把这些手段用到两年前那起事故的负责人身上?在同自己一样的小人物身上耍威风算哪门子英雄好汉?论三观正,抗日神剧比这烂片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说到底,这片子在豆瓣能得高分无非是get到了一帮无政府主义意淫狂的high点。讲真,我对影片的意识形态没有太多特殊的要求,你宣扬什么主义无所谓,但是拜托不要侮辱观众智商。

 7 ) 《恐怖直播》:影帝级表演,个人私欲的绝对至上

       自1998年韩国建立电影分级制以来,其电影质量逐渐挺高,尤其是描述社会现实的严肃剧在近几年达到了惊人的创作水平。《恐怖直播》有两点最吸引我,一是何正宇的独角戏,绝对是影帝级别的;二是电影反映出的政治与人性的黑暗,真实地让人感到恐怖。
    河正宇饰演的主播尹英华并不是一个正面角色,为了重振自己的事业,他选择了与恐怖分子合作上演新闻直播赚取收视率,而不是在收到爆炸消息的第一时间报警。于是,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表现尹英华在直播间与恐怖分子的电话连线,恐怖分子直到电影的最后才出现正面镜头,这也成就了何正宇的个人表演秀。在狭小的直播空间里,思索着如何能够与恐怖分子周璇逐步提高收视率的尹英华表现得冷静且沉着;在发现自己随时可能会被恐怖分子引爆致死时尹英华表现得恐惧却又小心翼翼;亲眼目睹警察局长被引爆致死,尹英华感到恐怖、恶心、愤怒;自己妻子在爆炸现场命悬一线,尹英华表现出了担忧与心疼;当局为了挽回政府的颜面将罪责嫁祸于尹英华,他愤怒、生气、暴躁;当得知了恐怖分子导演这出爆炸袭击的真正动机时,尹英华感到无奈、同情与失望。以上这些所有感情展露与内心活动都被河正宇出色的表演功底完美地消化,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令人信服又由衷佩服的角色。
    当年有个朴鲁圭的民工为政府打工修建大桥,苦苦干了30年却依然一无所有,政府却在不断向老百姓征收税金。为了多挣点钱,他答应了维修同个大桥的高危工作,不料某日多个民工不慎掉入了汹涌的大河中。其实当时的情况并不算特别危险,只要救援部队及时赶到就能救出他们,然后当时救援部队以参加军事演习为由拖延了救援时间,民工们全部溺水而亡。朴鲁圭的儿子为了为同他父亲一样的民工讨回公道,不惜策划恐怖爆炸,以引爆大桥为开端,要求总统道歉,却也害得两个普通的小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多名无辜的群众受难。尹英华作为知名主播在电视上揭露各种政治社会丑闻,现实中自己却深陷受贿丑闻甚至丢掉了主播的饭碗。尹英华的上司为收视率不折手段不惜付款给恐怖分子要求合作,同时让尹英华激怒犯罪分子,由此帮助政府挽回正面形象,完全不顾人质的死活。政府推卸责任,一方面总统不愿出面道歉不惜把罪责嫁祸于主播尹英华,以此转移公众的视线;一方面道貌岸然的警察局长出现在直播间振振有词地指责恐怖分子的犯罪事实,完全没有自己两天前还在被调查收受贿赂一事的尴尬。电影呈现的是一个几乎黑暗的社会,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有的只是利益之争,个人私欲的绝对至上。这是恐怖的社会,也是现实的社会。

 短评

天朝刀客杨之韩国炸药版——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6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一个演播室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性的丑恶、传媒的势利、政治的可怕,美国都不敢这么拍。

10分钟前
  • LJ
  • 力荐

小人物,大成功。低成本,高票房。热电影,冷导演。旧模式,新包装。雅追求,俗定位。内棚衬,外景托。熟表演,生情境。远特效,近手持。慢推入,快剪辑。有利益,无朋友。左警察,右悍匪。正势力,恶交锋。假道德,真和谐。恩未报,怨已结。问有主,答无解。单兵战,双人桥。哭邻国,笑天朝。

1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总统道个歉真难呀

12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一想到有生之年都无法参与这样的电影,忍不住呜呜哭了起来

14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够狠哪!象征层面有国会旁的媒体大厦、桥梁、未完工的大楼、逐渐被剥去神性的演播间,情节层面,把恐怖袭击题材从美式中产阶级的虚伪道德绑架中解放了出来,失意主播不是官复原职夺回原配,而是被逼到了蓝领无产者一边,最后与官僚同归于尽。有种日本老电影的血气。

17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过于主题先行,细节和逻辑安排上都太粗糙,意图一眼看透,全没什么空间。

21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韩国人要逆天了,即使一听就知道那不是50岁男人的声音,即使任谁也安装不了如此犀利的炸弹

23分钟前
  • 陈大乘
  • 推荐

韩国电影中一直有一种东西,合适的时候叫『热血』,过量了就是『狗血』。但从来没见过不足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26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只有在所有人质被杀光,歹徒被击毙后,总统才会带着“为了这个国家的自由和正义”这句鬼话而出现,片中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自始至终,政府对待民众特别是恐怖分子都是藐视的态度,会加剧社会矛盾而不是缓和,最终受害的还是无辜民众,顶层人并不会收到影响。

27分钟前
  • 笑笑朗爱豆瓣
  • 力荐

底层无法发声。全网下架的原因:“这个国家像对待狗一样对待我。”

30分钟前
  • 大天使加佰列
  • 力荐

有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有导演想传达出来的比恐怖炸弹还要严重的媒体、政治顽疾,还有河正宇超棒的表演(大势所趋,成影帝)。超喜欢最后一幕,河正宇摁下按钮,媒体大厦砸向国会议堂!!

34分钟前
  • 多多以南夫斯基
  • 力荐

今年最好的韩国电影出现了,《恐怖直播》恐怖直播,绝对五星。韩国人再次一人之力对抗政府,在几十平方的演播室内,闪展腾挪,河正宇一个人撑起一部戏,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宛如911直播,悬念绷紧紧张到手心捏汗。韩国电影人用小成本好故事,再次告诉我们故事为王,其余是浮云,好莱坞快去买改编权吧!

3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有点明白为什么全智贤说上午的理想型是河正宇了。尤其是脸上还烂,太有亲切感了。

38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这种题材的电影有漏洞在所难免,但韩国电影能做到这一步值得称赞,几乎是一间房子中的故事,格局却相当大,节奏紧张,剧情张力太强,舆论、媒体与政治的黑洞令人反思,结尾比搏击俱乐部还激进,美国估计都不敢拍,但韩国敢拍能拍。河正宇的独角戏太强大,五星。

4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爽,国内不可能有的剧情

46分钟前
  • Lyra Vega
  • 力荐

一部戾气如此深重的影片,注定能在我朝获取广泛共鸣。

51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狙击电话亭》的空间,《搏击俱乐部》的格局。天朝是改编电影的国家,韩棒却有改变国家的电影,甚愧!

52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大失所望,就这水准也入豆瓣电影Top250,难怪豆瓣这些年都没落了。

57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放中国肯定是犯罪分子被感化自首了,不对,中国压根就没有恐怖袭击。

58分钟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