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绿灯

大陆剧大陆2006

主演:范明,贾宏伟,张洪杰,赵小川,李明益,宋天仪,石琳,宫景华,赵兴叶,张世会,钱洁,苗皓钧,程龙坤,凯瑞,姜峰,郑诺,张少华

导演:陆涛

 剧照

红灯绿灯 剧照 NO.1红灯绿灯 剧照 NO.2红灯绿灯 剧照 NO.3红灯绿灯 剧照 NO.4红灯绿灯 剧照 NO.5红灯绿灯 剧照 NO.6红灯绿灯 剧照 NO.13红灯绿灯 剧照 NO.14红灯绿灯 剧照 NO.15红灯绿灯 剧照 NO.16红灯绿灯 剧照 NO.17红灯绿灯 剧照 NO.18红灯绿灯 剧照 NO.19红灯绿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6

详细剧情

  中队长付乐天要到党校学习,大家都以为他要高升,程天顺萌生了争当领导的想法,结果却是黄粱一梦。程天顺在队里诗兴大发,恰巧爱人梁玉蝶赶来问罪,责怪他只顾工作不顾家庭。大家让他给老婆写个检查,程天顺求牛小刚代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检查。晚报记者王菲菲错把检讨当成诗稿在晚报发表。梁玉蝶看到了报纸并被丈夫对自己的爱而感动,赶来同丈夫紧紧拥抱。  为了提高交管工作的科技含量,南岗的民警们研究智能化的协勤机,不想惹恼了被称为"平安宝贝"的协勤老贾,他怕自己失去工作和在中队食堂做饭的“大姨”,就动员退休后也想当协勤的老民警马平安阻扰研究工作,正当研究工作十分顺利的时候,老贾把作为协勤机的人体模特悄悄偷走,言称:我要研究代理警察。  范立本一直要求民警执法为民,为此在中队实行“微笑服务”,这下苦坏了绷了一辈子脸的老民警马平安,他向诸民警讨教笑的方法但老是不得要领。老马的爱人看见他天天在家傻笑,以为他得了精神病。最后,老马把该市著名笑星请到中队,摆上一桌宴席,笑星向老马兜售笑的理论,不想酒后误事影响了演出,老马不禁笑从心来。  程天顺答应妻子在结婚纪念日庆贺一番,关键时刻突然失踪,为老婆买的戒指也没了,梁玉蝶以为他送给别的女人。分局关主任接到举报说中队长付乐天接受司机行贿,来队里调查,正巧司机周平赶来感谢程天顺的救命之恩,原来下雨使公路塌陷,他连车带人掉入水坑,是程天顺帮助把他和车救出,受到感动的周平承认是他诬陷付乐天,以报复对他往日违章的处理,民警洗去不白之冤。  一张张可爱笑脸,一幕幕轻松喜剧,一段段感人故事,让人们感受了人民与警察的深厚情谊,有了交警的辛勤工作,才有大家今天井然有序的生活。

 长篇影评

 1 ) 人物形象塑造比较成功

看过了。确实不错的片子。每个人,虽然镜头不多,但角度和台词选的好,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都立起来了。 教练以权谋私比较黑。要烟换钱,吃饭提成,免费的车和劳力,运桃子挣钱。收入应该比工资多。学员们也是忍无可忍,拍照给他老婆了,闹到辞退,一点也不冤枉。按理说教练老婆不知道教练是逢场作戏,为了挣钱,难道最后不啥也没了吗。 记者也有黑的门道,给社领导孙子拍照,要报学车钱,给饼干厂有偿新闻,要报学车钱,最后捞了睡小米的老柴,本来能报了,受不了人格侮辱,撕掉了。 绿豆偷井盖,吸粉,偷工减料我没看到,最后进戒毒所了。他在学车上特点不突出,但在家里,孝顺母亲,气功治病,给小孩谈唱歌,用牙膏毒老头的鸟,坏点子也不少。 句号的大款形象塑造的也不错。张狂把握的到位。从晚来出场,到多练几把,雇绿豆摇车,安排倆美女洗车,送陈芬小狗,用卡迪拉克后面跟着练车,睡小蜜还挺请大家吃饭,都表现的比较到位。

下岗女工陈芬情节比较少,但卖狗的情节也体现了小市民的狡黠。

校长的设定也比较能代表一些民间想法。父母被日本人杀了,现在讲中日友好,就不讲报仇了。思想上确实有点转不过弯来。但大势所趋,自己儿子要去日本留学了。只能说上一代的恩怨,过去就过去了。

总体看,人物形象鲜活,台词深刻且接地气,符合改革开放初期万象更新时的混乱与茫然。

黄导的三部曲都看过了。最好的是文化馆长的背靠背,脸对脸。官场描写台词功夫入木三分。然后应该是这部了,百姓形象不拔高,接地气。另外那个分房子的站直喽别趴下有印象,也不错。但不如这两部深刻。那个时代确实是电影创作的黄金时代。长者已逝,懂艺术的人不再有了。

 2 ) 圆滑而又尖锐的黄建新

黄建新三部曲全是和朋友一起在家庭影院看的,每一部都充满着惊喜,观影过程中欢声笑语也未曾停歇,然而完片后亦能让大家各抒己见后沉默良久。因此我也总结了些个人的见解,他的早期作品如此出色,很大程度归功于其极度风格化的创作习惯。本片短评主要基于《红灯停,绿灯行》简略分析。

黄建新还是老姜啊。总算理解到他剧本的妙处不仅在于对各个阶层和社会现象的隐喻性、象征性刻画,以及合作竞争乃至并存的极端矛盾状态设想;更是在对白中巧妙引入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包袱——这种引入的独特在于角色往往将其一本正经地陈述,并且有理有据也合情合理,乍一看似乎毫无问题,但细品后不难发现其中的老辣戏谑,除了“说反话”或明面上冷嘲热讽式的插科打诨,角色往往更多将这些宏大的理念用于“挡箭牌”式的为自己不当行为正名的方式,因此曲解正道、将所谓的公正与理想为自身利益铺路的落差感和滑稽感便油然而生了。这一部剧本更成功之处在于其对人性的刻画实是入木三分,恰到好处的留白也在不影响剧情理解的同时加深观众的思考。只可惜七个角色式的群像演出显得整体剧情有些散乱无章,多为片段在不同时间的拼凑整合,此外电影感也稍显不足

 3 ) 浅析黄建新早期电影转型

中国电影史作业,感觉是我所有垃圾的专业课里分最高的一个了,于是摆出来晒晒(水分略多)orz

一、作者概述

黄建新,一个“第五代”导演中低调又略显异类的存在。

“文革”后,高考制度重新建立,各种文艺思潮再次开始解放着涌动,“第五代”导演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着手开启了他们自己的探索与建构电影语言之路,他们标新立异,怀着创新的勇气与热情,但在主题与思想上,诸如陈凯歌、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多将关注点放置在“寻根”“伤痕”等民族历史的宏大图景之上,对周遭现实缺乏同等的体察,但作为当时反思、内省自身民族本根性的主要思潮,他们仍然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复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前述导演在拍摄主题内容上有很大不同的是,黄建新在“85年新潮”的先锋思潮之中,将视线投放在中国八十年代里城市生活的各个面向,以冷峻而犀利的目光审视当时社会运转机制上的问题与人情冷暖,使城市命题重焕生机,而不仅仅徘徊于主流意识形态下的工人阶级议题,知识分子成为其早期影片中反复讨论的主体。戴锦华曾写道:“除却1993 年的新作《五魁》,黄建新作品始终在充当着当代都市生活的目击者与记录者。怀着一份盎然的兴味、深切的关怀与不无痛楚的思索,黄建新颇为敏锐地注视着激变中的大陆中国都市,观照着参与变革而又经历‘水士不服’、躁动与诱惑的人们。事实上,在第五代渐次扩张的名单里,只有黄建新最为深切、最为执著地下潜于,间或迷失于现代都市生活的潮沙之中。〞

虽然在千禧年之后,黄建新逐渐转向监制行当与主旋律拍摄,但其早期作品的思想性、创新性与人文关怀仍然值得关注,他仍然是当年那个真正的时代之子,一个过去时代的理想主义者。

本文将着重探讨黄建新导演早期电影的转型。即在黑色幽默风格延续的前提下,其“先锋三部曲”与“城市三部曲”关于视听风格、剧本构建的异同。

八十年代的“先锋三部曲”即《黑炮事件》(1985)《错位》(1986)《轮回》(1988);九十年代的“城市三部曲”即《站直啰,别趴下》(1993)《背靠背,脸对脸》(1984)《红灯停,绿灯行》(1996)。

二、镜头语言:从现代到现实

在“先锋三部曲”中,可以明确地注意到,导演在呈现影片视觉效果和人物表演上的“超现实”倾向,即孕育着一种反叛自然、城市危机的现代主义风格,在这种现代主义语境下(由于城市化的发展,“社会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影片的色彩、装置、表演抽离出了具体情景,而以一种与日常生活产生撕裂的“怪异”表现。

例如《黑炮事件》中领导开会时背景巨大的白色装饰钟,而领导们亦穿着纯白服装,这些以极端方式表现的色彩,以极度鲜明的姿态向观众传达:色彩逃逸出寻常,它必然象征着某种所指。在此处,不切实际的挂钟装置指向“开会”这件规定事项不过是形同虚设、虚张声势;而白衣服装则表明官僚体制的僵硬与思想统一,也说明官僚群体对有着自我意识的知识分子(工程师赵书信)的无声压迫。当这群刻板的领导迈着大幅度的步子一本正经地向前走动时,在视觉效果上却丝毫没有前进,如此便以表演上的机械暗喻干部班子不干实事之现状。除此之外,副书记仿佛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官腔姿势也是一种陈腐的象征。

黄建新在色彩方面的强化运用上极具西方现代主义风格,他在《新京报》纪念安东尼奥尼的版面上明确地说:“我最早拍电影的时候,在色彩上刻意赋予的强制性就是因为安东尼奥尼的作品在色彩上独树一帜。他让我意识到色彩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电影语言。”然而,这种使用强烈鲜明的色彩来表意叙事的方式,与其他第五代导演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在张艺谋《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生猛的红色与生命的原始动力、情欲相挂钩,这种色彩的运用仍然是以更大程度的渲染情绪为目的,根本上是仍然附着于人物、环境等现实基调之上的间接手段;而在黄建新《错位》中,局长赵书信开场梦幻的红色泡影以及机器人赵书信在地下室打架时的鲜红色亮灯,与情节本身并无直接挂钩,甚至可以说与现实脱节,在这里,色彩作为一种特异的叙述语言,揭示主人公身处其中的虚幻迷蒙之感,即以红色这种色彩之本身提供价值意义。

“先锋三部曲”的先锋性、前卫性、探索性在镜头语言上的体现格外突出,而充满隐喻象征性的视听语言的出色运用,使得黄建新早期的城市电影成为某种 “城市寓言”。

时间过渡至九十年代,“城市三部曲”出世,此前那种通过异化视觉效果和人物表演的象征手段,在新的时间点似乎一散而空。“城市三部曲”中,黄建新不再特意强调视觉寓言、苛求造型艺术,转而倾向于现实主义的幽微韵致,基于现实的眼睛打量都市的日常生活。“花哨”的技巧被剥离后,镜头的第四面墙似乎更加透明与弱化,长段的固定镜头、朴实的色彩装饰,影片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由此得以强化,即“摒弃过多的修饰和美化,将原生态的生活搬上荧幕”。

“先锋三部曲”与“城市三部曲”之间的镜头风格转变十分明显,但仍然留有某些相同但特质。譬如隐喻蒙太奇的使用方面,在《轮回》的结尾中,墙上的巨人肖像、沙发上石岜瘫倒的胴体、窗外由黄转红的圆月、虚焦的车流形成一组剪切的逻辑寓意,即石岜意识到在冰冷的现实中自己无法成为巨人,最终选择毁灭自己;而在《背靠背,脸对脸》的结局里,王双利伴着厚重的钟声再次走入文化馆,古代建筑的楼阁在一片昏蒙中显得沉重、充满官场的不确定性,主人公与高大建筑之间的来回切,寓意着王双利再次踏入浑浊不清的名利场中。

总之,“先锋三部曲”镜头语言的技巧性“卖弄”在“城市三部曲”中让位于故事叙述本身,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三部曲”的先锋性消泯殆尽,而是一种更为成熟、打磨光亮圆滑的剧本建构得以凸显。接下来,本文将论述黄建新在编剧方面的转变。

三、叙事:从个人到群体

假使疑惑黄建新为何不同于第五代其他导演,那么可以从他本人的发言中依稀寻得一些踪迹,文革时期,“我们成了一群无人管理的野小子,最喜欢干的事儿是帮着各个革命组织撒传单,内容是什么根本不关心。当我站在高高的楼顶,望着漫天飞舞的纸片和楼下万头攒动的场面时,油然产生一种伟大的感觉,这种感觉有点像后来读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觉得自己一跺脚就能上房一样。”与大众记忆中的集体伤痛大相径庭的是,黄建新在学业中断、青春荒芜的处境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呼吸空间,那个当时的红小兵在各个城市上蹿下跳、无所顾忌,也或许正是如此,十年浩劫的伤痛对这个年轻人少有切及体肤的伤害,即使见证了各样惨绝人寰的人为灾难。但或许也因此,他的心灵是“海纳百川”的,目光却冷静、锐利,这也塑造了他叙事空间的特点:线条众多、跳脱断裂又巧妙圆合,内核是都市冰凉的困境,但人情又以温暖的糖衣将之包裹。

黄建新在《求求你,表扬我》的采访中说:“人们现在已经习惯从故事的逻辑关系去看电影,当然大量电影是这样的。有一类电影是封闭的,给你什么你就接受;还有一类是放射的。看似很简单的东西其实真正要把它判定清楚不是很简单的,因为还要加上个人的喜好、心情。所以这部电影里有大量似是而非的东西。”在其电影中,这种反常规叙事无处不在,它打破了日常逻辑,以一种戏谑但“意料之中”的方式出现,这便是其早期电影的恒定特质。然而,从“先锋三部曲”到“城市三部曲”,具体的叙事手段与人物构建又有相当大的出入。

“先锋三部曲”聚焦于都市困境中的知识分子的苦闷,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黑炮事件》与《错位》中,都起先设置了一个官僚体制背景,这种带有层级、体系标准的社会运转制度在影片中表现为效率低下、程序繁杂,而身处官僚体制中的官员则是刻薄、唯命是从的反面形象,而主人公则被围困其中、郁郁不得志。知识分子上千年来怀才不遇的呼号,在此处又以现代背景重现,某种刻板印象中知识分子与官场难以融合的冲突,以及知识分子略显孤高自赏的形象,或许是黄建新自身青涩、愤怒又自负的化身,认为全世界都与自己为敌,始终忧郁自怜。《错位》里,忧郁的形象又附身于潦倒青年石岜的自杀当中,然而没有人能成为自己想要做的理想超人。因此,“先锋三部曲”中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与敌对的外部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实际上带有空想与理想主义色彩,换一面来看,这番异化的世界又具有强烈批判性和洞察力。总体来讲,八十年代的黄欣(黄建新笔名)编剧笔触生猛强烈,但似乎沉浸在自我意识笼罩的知识分子套壳里难以自拔。

而杨亚洲参与后的“城市三部曲”,编剧套路从极端的个人走向社会横剖面上的芸芸众生,也从单线叙事转向多线索叙事。“城市三部曲”又名“都市百态三部曲”,直接含义上理解便可以得出,九十年代的黄欣更加成熟老练,不再紧盯着自己不放,开始放眼社会了。在这样真实的社会里,喜怒笑骂皆成文章,而幽默性也格外突出,三部曲中人物出场数量多、冲突事件层出不穷、趣味性完备,已经具有彼时改革开放风气的时代气质。《红灯停,绿灯行》讲述驾校里一组身份各异的学车学员的故事,《背靠背,脸对脸》围绕文化馆人才选拔展开、并在暗线中铺垫局长斗争,《站直啰,别趴下》讲的是新搬来住户的邻里关系。三者都设置在社会某个角落的真实团块里,一个团块中,有着身份、地位、阶级各异的人们,他们以维护个人利益为核心出发,与他人展开交集。在对白、剧情陷阱的笑料中,我们后知后觉地对此种反讽做出警惕反应:世道变了。新事物出现了,而我们却愈加冷漠。当城市里的家长里短作为笑话搬演时,人在其中身不由己,只能彼此防范、力争上游,城市的空虚、悲哀之感油然而生。“城市三部曲”余韵之悠长,值得启迪后生晚辈。

四、总结

黄建新导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电影作者,其早期作品意涵之深邃、转型之成功得益于导演自身的积极进取和一群电影工作者的集思广益,能够以“严肃的趣味”欣赏到那个年代的人生事相是鄙人的荣幸,用一句话概括则是,“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参考文献丢掉版)

 4 ) 《红灯停 绿灯行》:人不是非善即恶的,人是极其复杂矛盾的

一部电影,让你看懂驾照里的人情世故与人性的复杂。

一个小小的驾校却集结着社会各阶层人士,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个性,组成了一个小社会,揭露了一个又一个的黑暗生存法则。

苟记者圆滑却坚守职业底线,富家公子爱炫富却慷慨大方,绿豆沾染毒品偷井盖却是孝子,下岗女工离婚后一个人养育孩子,北大理工男憨厚老实,教练以权谋私却心地善良。虽人人心怀鬼胎,以谋私利,却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互相帮助的朋友。

这就是人,一个真实的人,可善可恶,可爱可恨,可敬可畏,可直可贪,人就是如此矛盾复杂又充满希望。只要孕育的环境还有尚存的人性温良就不至于被丑恶彻底污染。

 5 ) !!!!!

!!!!!!!!! 难得的记录了90年代的城市人物百态。在那变革的年代,大变动伴随着发展、机会和混乱,不同阶层的人都在本能地用自己的方式去争夺市场经济的红利,这过程中不乏人性的恶,也留有人性的善,更充斥着明目张胆的潜规则。那传统中国最根深蒂固的东西,最难改革掉的,在近30年后的今天再看这电影,既陌生又熟悉!

 6 ) 喜剧的没落

//mp.weixin.qq.com/s/zL6V9dMB0o-XrKTYLskEHQ

从叶广芩的原著《学车轶事》到电影《红灯停绿灯行》,是一次很大的改编。 不仅记者这个人物的性别被改成了男性,其中每一个人物还被增加了更多的关系网。每一个增加出来的人物关系,又都是极贴近那个时代的。比如绿豆这个在原著中着墨不多的人物,在电影中被增加了大量的戏份:偷井盖,吸毒,恰巧的一次自救行为却成了这个城市的英雄人物,以及瘫痪在床的老母亲适逢“气功热”的年代被街坊进行气功治疗。 只从这一个人物来分析就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印迹,这便是黄建新的作品所以能够超出当时整个年代的远瞻性。 不管是《背靠背脸对脸》的官场现形记,还是《黑炮事件》的后现代呈现,以及《错位》中超前的影像处理,都在立意上远远的高出了后期同类型影片。 《红灯停绿灯行》,也依然是一部群戏精彩的讽刺意味极强的喜剧。 曾经在悟空问答的一个提问“国产电影还有哪些和《夏洛特烦恼》一样的优秀喜剧片”下面写了一个帖子,在帖子里我开宗明义的说首先《夏洛特烦恼》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喜剧片,之后列举了黄建新的一些作品以及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等等。结果遭到了大范围的讨伐。 在看完黄建新的这部《红灯停绿灯行》之后,只能说我之前的观点被进一步加强并加深了。 影片的任意一段挑取出来,都可以被现在想拍喜剧电影人们拍成一部长片,然后被追捧成年度最佳之类。 比如说影片中对“偷井盖”所形成的怪圈理论,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态度。放在今时今日,想必就能够成为一个创作者会用整部电影才能表达出来的内核。 不久前深受好评的《荒城纪》就是有一个类似《黑炮事件》似的点子,“礼义廉耻堂”被误听成了“李忆莲祠堂”,于是引发了一出人间悲喜剧。这是一出看起来很容易做出深度的作品,结果所呈现出来的却只有刻意与矫饰。 这便是如今的喜剧所缺少的真实感。缺失的真实感主要体现在人物的饱满度不够,逻辑的不自洽,以及戏剧冲突的设定不圆润上。 在《红灯停绿灯行》的一开始,简洁明了的交代了学车事件的开始,紧接着引出每一个人物,之后逐个的切入每个人物的生活关系网与所面对的问题。这样的详实铺垫之下,一整个的群体状态,包括大的环境背景就都出来了。有了这些铺垫,之后的剧情自然也就万事俱备了。 当今时代的大部分喜剧,就不提“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样的标准了,毕竟娱乐时代,貌似是否还需要悲剧的内核也已经不再重要了。只是单单从喜剧效果来说,就已经成了极为浮于表面的段子似逗乐。 当一部喜剧电影的喜剧性要靠段子来承担的时候,剩下的怕是只有悲哀了。 在一系列大家觉得还不错的带有喜剧效果的电影里,诸如《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煎饼侠》,《缝纫机乐队》,《港囧》,以及正在热映的《超时空同居》,等等。去分辨一下,不难发现,电影里的喜剧点基本都是以段子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喜剧性,直接简单,也最容易得到普罗大众的一时热爱,但这只是几分钟或几小时的热度而已。 而类似《红灯停绿灯行》中绿豆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演讲这种剧情推动下产生的喜剧性,也必然成为永远的不可得。 更何况,绿豆的这一段演讲戏,会让人想到汪曾祺曾经的一篇短篇小说《讲用》。这样的文本互文,想必也是如今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洪流之下的创作者们所永远不会去表达的主题了。

 7 ) 强烈的社会情绪

观影直感:没有字幕,反复听声音,好看,也累。

小市民三部曲第三部,真是精彩。这种精彩,或许本身没那么精彩,是看透后的精彩。超越了电影艺术的精彩,这zhongguodadi转型期的人和事,本身就精彩,自然就是戏。

这种戏,独具本土特色,怕是一切老外都看不懂。也难怪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欧美依然保持对我们原始人的认知,那是根深蒂固的血脉传承。

这种戏,现在的年轻人怕是也看不懂,其中故事脉络从动荡年代延绵而来。

如此充满社会情绪的片子,看的真是少之又少,看后感觉三生有幸。亦庄亦谐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有种在看王xiaobo的文学作品的劲道,每一句话里都能读到隐喻和暗讽。没办法,现实就是那个样子。

三部曲主题简单可归纳为:第一部,市井;第二部,官场;第三部,行业(以学驾驶为例)。逼逼叨叨、东拉西扯之间,看见了全部的中国社会,对转型期的乱像可以说一网打尽。尺度之大,叹为观止!

这样的片子,留给历史好好评判吧。过来人看过去的生活,有种似懂非懂的幻觉。尽管时代在变迁,但这种幻觉但愿尽可能少一些。愿我们的孩子,再看我们这一代的生活,能够明明白白地看懂。至少有些价值观是放之四海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短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IzODEzOTI=.html

8分钟前
  • CQB241
  • 力荐

真是什么都敢拍什么都可以拍的年代啊,好多社会现象现在也是不少见,看来传承人情世故也是文化的组成。

13分钟前
  • frontboy
  • 还行

城市百态三部曲的终结篇,驾校小分队宛如一个微型社会结构,见微知著,戏谑调侃中拼就市场经济风潮下平头百姓的精神面貌,个个汲汲钻营生财有道,却也不乏人情味。当时的气功热、出国潮从中也可见一斑。新闻洗白、回购井盖、篡改发言,嬉笑中道出繁荣背后的一系列失序。

17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那时候真的是电影的春天,百无禁忌。驾校小分队宛如一个微型社会,以小见大透视了转型期间中国社会的众生相,每个人都有阴暗面也不乏人情味,正如原名的打左灯向右转。

18分钟前
  • Mia
  • 力荐

居然看的是无删减版,原名是打左灯向右转。 这片子后来居然被禁了现在看来也是情理之中。非常厉害的一部小品式电影。细微刻画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与行为方式,共产主义元叙事与市场经济碰撞发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见微知著。非常喜欢黄建新这部作品。强烈推荐。

23分钟前
  • MoverH
  • 推荐

4.5星。小小驾校练司机,人心嘴脸全看清。吸粉不忘老母亲,单亲带娃很艰辛,大款显摆甚牛逼,职位揩油真黑心,骂你狗日要虚心,一方有难同齐心。新手上路要用心,轻重缓急要分清, 进退自如是真经,终成社会老司机。展现时代的气息,还看早期黄建新。

24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1993年《站直啰,别趴下》,1994年《背靠背,脸对脸》,感觉前两部都可以,唯独第三部被禁的1996年《红灯停,绿灯行》感觉一般,也可能是看的录制版,声音听不太清也没有字幕,但就剧情来说,感觉意思不大,有些散,不如前两部里埋扣那么紧密,2星。

25分钟前
  • 炸酱面
  • 较差

黄建新对人情世故的精准把握无人能出其右,不同于好莱坞影片对于误会和冲突的最终清晰的化解,采取破立二元化,而黄建新会避重就轻地对冲突和矛盾只作轻度干预或迂回曲折让其自行消解,做留白给观者去品位个中滋味。他前期作品的先锋已足可以使其笑傲影坛,到了中期的“都市三部曲”更是体现了他手法的独特与细腻,杨德昌对于社会与人情的剖析和展示还是或多或少采用了颇有戏剧张力的情节,而黄建新要更含蓄些,这样的东方哲学西方人很难参透。中国导演第五代中张艺谋和陈凯歌较其它人先出位获得国际认可,更多的是他们影片泼墨写意的东方意蕴和形式美征服了西方的欣赏者,而黄建新的影像文本的玄妙会多少影响它的受众,这也是黄的知名度不如张陈二人的原因之一。

30分钟前
  • titwo
  • 推荐

资料馆2016.6.15.7pm 《打左灯,向右转》,名字非常直白,人物也都很典型,市场时代、未散场的历史、不同阶层的百姓,还继续分享的相互理解。但这毕竟已经是一群完全说不到一起的人,强行揉在一处,虽没有后来(《小时代》式的)那样勉强,但也已然不够通畅。

32分钟前
  • xīn
  • 推荐

这尺度真是厉害,里面有段办冤假错案的台词让人喷饭呀,将改革开放时代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比起前两部作品,这部的整体格局和设计感比较主题先行的刻意,但在下岗女工、暴发户、退伍军人、记者、混混的群像戏中我们看到一个已经完全改变的中国社会,它开始追求利益和价值,以金钱来衡量一切,它告别了之前的阶级斗争,在商品化的浪潮中如鱼得水,从电影开篇到结尾贯穿一切的元素就是金钱,大款的长城卡、下岗女工的穷困、混混的偷井盖卖钱、记者到处找包销学车费的途径,人们的家庭、工作和社会交际都在金钱的框架下进行,教练利用职业特权揩油,也是描绘生动,相信学过车的一定深有体会,同事也通过这个职业来折射了大环境,在当下生存,圆滑世故、左右逢源、开动脑筋、放下身段、厚着脸皮,这才是真正的处事之道呀

33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推荐

原著和电影都很伟大,利用驾校这个集纳不同阶层的特殊场所,高密度设计了一场又一场强冲突的戏,展现出中国90年代社会小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背景中流行乐记录了时代。其犀利的表达,当年看或许太贴近现实,远离了那个时代才更体现记录的价值,而且以现在的标准是超大尺度。这里有市井人物的逢场作戏、仗势欺人;走后门、做生意、想办法时显出的小聪明令人震惊,脑子转太快就像本能;对自身权势或财富洋洋自得,永远在炫耀和压迫;无道德底线却又能温情泛滥,乃至忘记一切不愉快……这是一群太过于圆滑狡诈的民众,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也有无数怪现象(记者婚外情偷井盖气功毒品炫富对日友好),只是黄建新不愤怒,也没有摆出启蒙的架势,他理解这些人的难处和生存之道,自然主义又略带幽默地讲出了他们的故事,这就是人,那个社会那个年代下的普遍人性。

34分钟前
  • Jacques
  • 力荐

黄建新以三言对联体冠片名形成另类作者招牌特色。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求求你,表扬我。史称:三言二拍!……按画面所打出的中英文对照,本片似乎应该叫作——形左而实右,更像一部政讽剧的片名?不过结合剧情实际内容和情绪脉络,还是相对温和的红灯停绿灯行更为贴切。黄建新与冯小刚的最大不同(或者说相对优势):他并不追求过分的丑星当家愤世嫉俗和夸张荒诞的故事情景,喜趣与讽刺总是相对低调混容在更为贴近生活正常态的平实叙述中,虽然本片学员身份教官性格给人感觉过于社会阶层标签化,但起码人家想到以考驾照的现实主义情景去自圆其说,并最终保证结尾向人性良善生活美好上扬那一刻的高潮处理要比冯式煽情催泪更为真实自然——不妨对比班组成员面对绿豆染毒与甲方乙方姚远北雁借婚房给癌末患者……三星半。

3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2021.10.10 以小见大,台词和情节很敢想,小小一台车,5个学员1个教练,一个微型社会,百态尽显,很多关于驾校的文化一直沿袭到前几年,送礼拍马屁,不过也肉眼可见越来越规范了。商人、记者、学生、单亲、混子,教练和校长,台词很敢写,情节是真大胆,关于钱、关于新闻、关于一些男女关系,真是又好笑又嘲讽。黄建新+1,怎么后来就去拍那些片子了呢。

38分钟前
  • 最幸运的幸运
  • 力荐

6/10。大款将社会潜规则看得明白,用钱开道随意换教练、让绿豆摇车、下属帮洗车,炫耀钱权又抠门,大家吃饭想宰他就只带信用卡,搞小秘被抓还叫记者打圆场,代表权力不再是政治而是经济上的再分配;记者提醒大家贿赂教练、接受有偿新闻报销学车费,最后面对大款的嘲讽撕毁报账单保留了知识分子市侩化后仅剩的良知,刚出精神病院的研究生名字谐音阳痿,可见经济大潮中知识分子尊严的阳痿;为了掩饰车祸被塑造成好青年的绿豆是一个造劣质沙发的瘾君子,扭曲的英雄主义;车友谈好价钱后程芬假意不卖狗了气走车友,转眼将狗卖出,代表学会欺骗的工人群体;气功协会的大妈、积极维稳的报社主编、不愿与日本人合作但话语权被剥夺的驾校校长,他们都是民族主义、思想狭隘的遗留干部,结尾倒卖香烟遭到开除的教练赢得好人名声,中国式人情就这样成了道德遮羞布。

4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现在为啥没有这样的现实题材了?

46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B站3连 黄建新&牛振华 “都市百态三部曲”:1993年《站直啰,别趴下》<1994年《背靠背,脸对脸》>1996年《红灯停,绿灯行》。据说本片被禁了?可能因此没像另外两部那样有修复高清版本吧?另外,没中文字幕辅助听明白台词也有点儿影响我对少数故事情节的理解。—— -绿豆:嘿,明天比赛的时候,光张嘴别出声,就你这跑调臭嘴,一张嘴准砸锅,听我的没错哦!-兔子:豆叔,要是我们班同学都光张嘴不出声,那怎么办呀?-绿豆:那叫此时无声胜有声,要真那样,你们班赢定了。→《校园合唱团的秘密》—— 老差:钱是个什么东西?花起来是钱,搁那就是一堆废纸。—— 记者:现在有句流行话你们听过没有?男人一有钱就变坏了,女的一变坏就有钱了。程芬现在没钱,所以现在是良家妇女,老差就不一样咯!→ 台词写得真不错,真有生活气息。

4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小时候觉得好好笑啊~现在都还有印象

52分钟前
  • HH
  • 力荐

贵在真实!针砭时弊,恰到好处,刻画人物,丰满鲜活。不知是不是大浪淘沙,使我们如今看到的都是真品,比较如今的虾兵蟹将、无病呻吟,真是千差万别。也许到下一代人看21世纪初的影视剧,是不是也会叫好?也许每一个时代的影视都有时代印记,千淘万沥后,下一代人看到的只是上一代中的精品。

55分钟前
  • 邱同学douban
  • 力荐

看看这几年的春节档,看看这快十年的春晚春晚为啥越发无聊,因为小品啊小品为啥越发尴尬,因为剧本啊剧本为啥越发轻薄,因为想说的不敢说,能说的不让说……所有能摆在台面上的都是它们自己都觉得丢人它妈给丢人开门的违背人性我太特么怀念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了我太特么痛心我们这批最后在新旧交加的后世代

5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幽幽的默,黄建新小市民三部曲第三部。牛振华在每一部里都挺牛掰的。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