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引擎

剧情片中国2017

主演:晓晓 阳知 里咪

导演:牧放

播放地址

 剧照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2

详细剧情

《爱的引擎》是由汽车之家论坛出品的用户故事,该片由汽车之家论坛红人晓晓领衔主演,讲述了汽车爱好者“晓晓”为了给即将到来的宝宝一台合适的座驾,也为了给媳妇一台可以装小食品零嘴的车,偷偷打工赚钱引发啼笑皆非大猜想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2019必看纪录片:够得着的美好,才是稳稳的幸福

作者 |小鲸

鲸看| ID:hualujk

纪录片《幸福在哪里——推动生活的引擎》于近日完美收官,这部有着6集、每集30分钟的纪录片,让不少观众重新认知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幸福。

1

梦想承载希望 实现见证着力量

小时候有个童年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够如鹰展翅飞翔,能够俯瞰峻岭长江,能够旁瞻万物重洋!儿时看似遥不可及的梦,如今已经成为稀松平常的事情。

回想在爹妈的那个年代,靠写信寄托相思、等待一封信的时长大概需要到4-6天,根据距离而定,甚至更久,寄个大件更是个麻烦。

着急出门办事儿的话,够幸运能打到夏利车或者小面包。那时候的北京共有3万多辆这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一次可以载多个人,但现在似乎已经很难见到这样的出租车了。

随着生活过的越来越富裕,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开始逐步提高,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运输服务能力连上台阶,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先行官作用。

而现如今,正是中国构建起强大的信息交互网络,才能让我们只需在屏幕上轻点,足不出户就可以有超过10万种商品,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你的面前。

2

数字的背后,是每一次成长的记录

在我们逐步建立起信息交互网络时代开始,创造和更新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我们每一次付出的记录。

早在70年前,中国从17驾战飞机和12驾民航飞机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空中之城。如今这一数字已经翻了三百倍230个机场、3000多架航班,数万个飞行器。

每年可以完成1100万架次的飞机,运送的乘客也超过6.1亿人次。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国。目前,从上海到冰岛只需飞行11个小时,那些俯瞰祖国江河湖海、周游世界的儿时梦想,此刻看来,又是那样的“轻而易举”。

如今,全球每天有十三万架飞机往来于世界各地,将距离万里之外的货品在最短时间内送到你的面前。大到一头鲸鱼,小到一封信件,都依附于我们庞大密集的运输系统。

3

个性化服务,数据化管理,蜕变不止一点点

这些年随着我国运输系统每一步的改善、每一次的成功创新。让许多老百姓体会到了便捷和福利。而利用大数据设计个性化服务等软实力的升级,也给大家伙带来切实的方便和贴心的享受。

看似平常的一次暑期出行,其实早在几个月前,航空公司的分析师就为大伙的出行做足了准备。

为了做到最佳的运力,很多飞机并不是安排在固定航线上,他们利用大数据,提前几个月的时间去判断各个航线人数的变化情况,匹配不同的机型,将热点区域的航班换成更大的机型或加开班次,以满足乘客需求。

此外,为了在高达10000米的高空,满足超过10万人用餐饮食需求,保证航空餐食的品质。

东方航空的厨师长会每两周都会更新自己的菜谱。某些比较受欢迎的菜品,每天的量基本要达到十一二万份左右。这些菜品加起来有1000多种

并根据不同航线,订制不同口味的餐食,全程在不高于5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冷链存储和运输。所有餐食在摆装完毕后,还要经过X光机和金属探测仪的检验,以确保里面不能有任何的⻣头、鱼刺和金属异物。

4

够得着的美好,才是稳稳的幸福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的航天运输系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机场设施水平不断提升,航线网络覆盖率大幅提高,航空运输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放眼于未来,首都新机场已于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运

根据规划,这座机场的旅客运送量将达到每年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建设4条跑道,70万平方米航站楼及相应的货运、空管、航油、市政配套、综合交通枢纽等设施。成为世界前三的现代化机场

当下我们除了这些传统的工作流程已逐渐步入正轨外。人脸识别自助值机、RFID射频行李识别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也将大规模的推广,这将让我们未来的出行更加便捷智能。

未来,随着新机场的启用,中国的天空之上将会更加繁忙。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向往广阔的天空。天空之翼,让每一个约定、盼望、责任和守护,都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守住最初的梦想,和这份够得到的美好,才是如今我们老百姓真正的幸福

 2 ) 有趣又涨知识的纪录片

前一阵备受观众喜爱的《风味人间》更进一步的扩大了纪录片的受众。导演陈晓卿在走访世界各地美食的同时,通过航拍,显微,高速拍摄等方式,极尽细致的从各个角度展现了风味在表象的美以及不同地域人文的紧密联系。

最近陈晓卿又监制了一部纪录片——《幸福在哪里:推动生活的引擎》,它以十分有趣生动的叙述方式,为我们展现,一日三餐的粮食、家里用到的水电气、离不开的网络物流体系、出行便利的交通系统,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幸福,都从哪里来。作为别出心裁的主旋律纪录片,它好在哪里?

奇特职业图鉴

《幸福在哪里》探寻到许多我们身边不会接触到的职业,堪称一本奇特职业图鉴。

你知道感官评测员这个职业吗?在新的食材品种推广到全国各个销售平台之前,感官测评员早已进行品尝测试。他们对味道的敏感度远远超于常人,排除个人好恶,对食物味道量化成数据,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在测试过程中,头顶的RGB曲线灯颜色不停变化,以屏蔽食材颜色对他们的干扰,进而更专注于食物本身的味道。

你知道面粉配比专家每天的工作是怎样的吗?当接受蛋挞定制面粉的生产订单后,他们每天要尝试几十种配粉方案,制作蛋挞,试吃。节目组更是魔鬼提问,“来这边工作两年时间你的体重已经飙升到?”

你知道有的火车司机是不在铁路线上工作的吗?在澳洲的糖厂中,这里的小火车有自己的站台、铁轨和信号灯,但他们的乘客没有其他,只有甘蔗

想想“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这句话,再看看这些为我们衣食住行作出保障的可爱的人们,瞬间觉得这些奇特职业岗位都带上了一抹浪漫主义色彩。正是有了千奇百怪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付出努力,我们的国家才有今天的繁荣景象。

富有魅力的数据

《幸福在哪里》帮助我们从宏观视角看整个国家的物资能源储备,因此更易理解更方便联想的数据成了一个个吸引点。数据因何而具有魅力呢?表达方式与所证观点的呼应。这一点在纪录片中运用的恰到好处。

第一集“一日三餐”主要向我们述说大米,小麦,原糖,大豆都从哪里来。

开篇便列出,“中国人一顿早餐总共要消耗掉4万吨面粉,3万吨大米,2万吨蔬菜,1万吨食用油”,数量如此庞大的食材,它们究竟从哪里来?借由最质朴的疑问,通过倒放镜头展开我国的食物生产链叙述,如此应用倒叙手法还是很妙的。

“短短70年间,水稻亩产量从300公斤提高到900多公斤。”十分直观的数据翻倍,让我们看到泱泱大国的粮食产量是何等壮观。

“一座面粉加工工厂一天可以生产出1500吨面粉”,这听起来似乎很抽象很遥远,但如果换成“这些面粉可以制成1500万个馒头,3000万个面包,或是1.5亿枚饺子”,我们的脑海中便马上有了概念。

将数据表达贴近生活,便会产生潜意识中的共鸣。

“我国年平均产糖1100万吨,而购糖量是1500万吨”,数据的对比下,供需失衡的缺口尤其明显,但由此引出我国的原糖产业链在全球分布广阔才是重点。镜头转而切到澳洲的一家制糖工厂,他们竟是在为地球另一端的中国默默运作着。海外贸易的发达,显示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中国的发展就印刻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数值中,它们无比客观地宣扬着大国崛起所缔造的成就。这是不需要任何华丽的辞藻去修饰的,你会从中感受到原始的魅力。

非常规视角的运用

《幸福在哪里》中镜头的设置十分有创意。

颗粒饱满的金黄色小麦是如何变成雪白细腻的面粉呢?远景拍摄到的9层工厂,在后期的处理下每一层每一个车间的透视图都出现在画面上,我们由此跟随镜头的移动,知晓了小麦转变的全部过程。另外还有不少事物的主观视角,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类自己。我们作为水稻种子沉入水中,看水面上的人影晃晃荡荡;继而成为购物车里安静躺好的面粉袋,跟随着一名退休教师回了家;变成一管胃液试剂管,科研人员走过来把我们带去了一个新的仪器;甚至能以牛的视角低下头翻找着美味的干草。镜头语言以极强的体验感丰富着我们的视界,也提醒着我们,艺术的背后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在支持,这些非常规视角意味着更稳定更轻便的摄影设备的运用。

从能吃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这需要无数人的默默付出。在主食:油脂:蛋白质摄入比例为9:1:1的年代里,人们能用粗粮饱腹便以满足,而现在,不但摄入比例变为营养又健康的4:3:3,精细到大米的口感和粒形都在不断得到改善。很荣幸能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也感谢能有《幸福在哪里》这样的纪录片提醒着我们,幸福是来之不易的。珍惜柴米油盐的幸福,拥抱繁荣昌盛的祖国,你我仍需奋斗。

 短评

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致敬那些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祖国加油!

9分钟前
  • Ting Ting
  • 力荐

很好看的记录片,怎么没人看啊,很惋惜。第一集从米,面,糖,大豆,这几个方面来说中国人从求温饱到求健康的转变。

12分钟前
  • 鹤冲天
  • 力荐

广告痕迹太明显

13分钟前
  • 游旭东
  • 还行

不错,但是不够紧凑

16分钟前
  • maguorong
  • 推荐

值得一看,增长见识,不错

20分钟前
  • 瑞廷
  • 还行

挺好看的

22分钟前
  • 苛政猛于虎
  • 推荐

一路的过往 无限精彩

24分钟前
  • Daniel Lu
  • 力荐

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幸福就在身边。

25分钟前
  • satoshi-ryu
  • 推荐

感叹中国的基础建设之强大,感恩背后为提升国民生活质量而辛苦奋斗的人们,感恩自己生于中国,希望在有生之年我能为我的祖国做些值得夸奖的贡献

30分钟前
  • Walker
  • 力荐

纪录片 扩大的是眼界 了解的是生活 现在工作了其实也就偶尔看看 看得最频繁的时刻应该是学校的那段时间吧 有时候能看到凌晨 直到电脑没电为止 当然 不仅仅是单纯的看纪录片 五花八门吧 自己感兴趣的 啥都看

33分钟前
  • 四月末遇见NI
  • 推荐

看题目以为是心理学的,原来是日常生活小百科。

37分钟前
  • 经本正一
  • 推荐

看名字还以为是人文类纪录片,点开才发现我想的太简单了!通过各个纬度展现国企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看的时候确实幸福感爆棚!并不是韩国那种飘在天上的盲目自信感,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接触的真实生活!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元素”协同合作,构建出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风味中国》导演监制哦!

40分钟前
  • 胭脂帝国
  • 力荐

连贯性不太好

44分钟前
  • 大明康熙年制
  • 推荐

目前看起来不错 质量也好 也有用

49分钟前
  • 颗粒度
  • 力荐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水电煤,衣食住行里。看完之后涨了不少知识,14亿人口怎么养活的,原来在看不到的地方,有许多人在努力💪。

51分钟前
  • 世纪古汤
  • 力荐

非常好看的一部作品,增长了很多知识,充满了正能量,看后无比的自豪和幸福:为强大的祖国而自豪、为生长在这个时代而幸福。谢谢编导及工作人员,希望多出这样的作品。

53分钟前
  • 木子林
  • 还行

知识量蛮大

54分钟前
  • insightlight
  • 推荐

以点带面,告诉你原来一件事情背后有着无数的故事!

57分钟前
  • xiangkaiad
  • 推荐

中国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越发珍惜当下的生活。

60分钟前
  • Silenceルvam.
  • 推荐

本来觉得名字起的太大了,后来想想也对,所谓小民幸福,不能上来就扯人文价值,其实就是生活解决方案,“人性化”“人文关怀”等等词背后,是水电煤,是衣食住行。这也是工业党舆论抬头的重要情感依据。切入点已经尝试了小处见大,比如从普通人的生活行为切入,每一个平凡的饱暖、出行、趣味之后,其实都是一整个产业链的技术优化/进化方案。米面糖豆的优化和全球调配、特高压、虚拟电厂、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生物降解……很多事仔细一想,我们已经生活在“科幻”的当下了。四星给“给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1小时前
  • 砚小朵™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