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2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3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4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5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6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3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4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5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6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7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8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9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39

详细剧情

  Two hundred years after Mary Shelley's novel the brilliant but mad Doctor (Thomas Kretschmann) has sustained his creature and himself over two centuries through genetic experimentation. In present-day America Detective O'Connor (Parker Posey) is investigating a series of horrific murders which leads her to the doctor and his creature. What she uncovers reveals the strange evolution the doctor and his creation undergo over the course of two centuries and the divergent paths creator and monster take in pursuing good or evil.  在玛丽·雪莱的小说两百年后,才华横溢但疯狂的医生使他自己和他的怪物从两个世纪前的当初的实验一直幸存下来。如今,美国探员 O'Connor 在调查系列谋杀案时,被引向了医生和他的怪物,并揭露出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医生和他作品间的奇特演变和他们踏上善与恶的不同道路。

 长篇影评

 1 ) 等了五年,圆个小心愿

周末早起,在重度雾霾中穿梭30多公里,就为了看五年前一部剧的录影,这份诚意足以感动英国国家剧院了吧。今年是National Theatre Live正式入驻大陆,虽然拿出的第一轮作品都老得很,而且三部剧已经看过,但禁不住有错过五年的Danny Boyle力作《Frankenstein》。主办方无疑指望黄瓜先生(大家都叫他“卷福”,不过我觉得Cumberbatch和Cucumber更像)赚眼球,甚至联合Tom Hiddleston的《Coriolanus》打出“男神季”的标语,但该剧最让我期待的还是Boyle的导演,对Mary Shelley经典哥特小说的改编,以及Jonny Lee Miller——这位演艺才华很可能不输给卷福、只不过没有走商业大运、但又比他帅得多的男演员。

到了遥远西北部的中间影院,终于有懂行的工作人员给我答疑解惑:虽然该剧在初演时是两位男星每场交替扮演弗兰肯斯坦和怪人,但本轮大陆的片源只有卷福扮演怪物的版本,也就是说,我期待两个版本一网打尽、享受Lee Miller大放异彩的机会暂时破灭了。

开场颇具印象派色彩,怪人从一个貌似襁褓的圆形布障里挣脱而出,在血色的光线下像一只刚出生的羔羊蹒跚挣扎。Boyle对怪物行动的想象应从婴儿、幼兽和精神病患者身上汲取了很多灵感。这种充满表现力的诠释很适合舞台,卷福的表演也无懈可击,但偶尔会被“有爱”的女观众解读为“萌”,招致煞风景的笑声。

剧直接跳过小说之初对弗兰肯斯坦人物背景的交代,让我担心这样的删节会弱化人物动机和故事深度,到后面才发现,这一桥段被巧妙地转化为弗在一个梦境里与死去弟弟的对话。该剧将小说中很多难以在戏中直观表现的心理活动和时间延展转为人物的话语,若编剧和演员的功力不够,很容易让类似桥段显得突兀做作,但在这里还是流畅有效的。如果说遗憾(不可避免的),那就是怪物逃跑之初与老农一家的互动和结尾追逃到极地——这两个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段落——还是改编得过于简单了,以至于怪物秘密寄宿的小屋完全没有出现,只通过上下舞台和老农儿女的感叹(“你看,地里的石头都神奇地消失了!你说是谁干的?我们终于可以开垦了……”)来衔接,人物互动有些松散。虽然把力量放在对话上无可厚非,但还是觉得这样有创造活力的导演,这么大的制作,完全可以多演半个小时来更深地挖掘怪物的世界。或者,可能只是我意犹未尽吧。

不得不佩服雪莱,18岁的少女在19世纪初就写出了兼具浓烈的哥特氛围和浪漫色彩的恐怖科幻作品,其所包涵的思想内容也足够丰富、甚至多变。人性兽性、边缘化是催生犯罪题材作品的永恒主题,但她让其中之一创造了另一方,于是权威、归属、伦理这些哲学概念也被一并卷了进去。尤其是在这个年代,从克隆到生育本身,人类文明反省自身创生的权利责任俨然变成了小说影射的一个重要方面。怪人是弗兰肯斯坦沉迷科学、远离人情的产物,但他却将爱和皈依人类社会视为终极目标。弗摧毁了辛辛苦苦答应怪人制作出的女怪人,只因为他不能接受怪物比自己更深刻地领悟爱和情的事实。自尊受伤之后是赤裸裸的嫉妒和复仇的欲望,他因此对女怪人所下的“毒手”,从某种意义上,可归类为hate crime,甚至比怪人杀生的行为更令人不安。弗追赶怪人到北极,一心要消灭他,却发现怪人已是唯一他所拥有的东西,而在他因寒冷和饥饿而险些死去的时候,怪人也紧张得不知所措。这外表的怪,和思想的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势必互相依存。到最后,爱与恨,正义与邪恶,其实已在高热下相容,流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在每段人和人的关系中。

可能是品味被NT惯坏了,以至于两部今年的新作都有点underwhelmed。但NT的作品有个特点,音乐几乎只在换场时出现,就算故事有高潮低谷,但戏的能量是恒定而连贯的,这或多或少弥补了拍摄剪辑所留下的片段感。所以每次看完还是会有世界转换的恍惚,都需要长长舒一口气。这个周六,不大的影院坐了个满场,远比零星要响亮的掌声迟了五年,虽然一想到这只是个录影,大家也不禁扑哧作笑,但谁又能说不爽呢。

(七月末中间影院场)

PS.上周末又看了众筹成功的第二版。Miller对怪物的诠释,很多灵感来自两岁的女儿,难怪其角色也更惹人同情怜悯。第二次看,发现英国现场观众和大陆后辈的笑点频繁错位,甚是有趣。Underworld的电音专辑听不来,但为该剧做的配乐相当精彩。

 2 ) 天堂

舞台效果:有充滿蒸汽朋克的元素與純粹的自然元素的碰撞,營造出似人間又非人間的環境,頂燈隨著人物心理變化而如同心臟般躍動,火與水與食物真實性令人代入感極強。 演員:兩位男主演各自散發魅力,在對角戲里更是一波又一瀾的衝突,剋制又迸發的台詞和一個極度扭曲一個強裝正派的肢體語言使得高潮迭起。 觀感: “天堂”這一詞語在《弗蘭肯斯坦》裏出現了許多次:他在眼盲老農德萊克的教導中學會的第一個詞便是“天堂”,他辨認四季時便相信自己正在展望天堂,他在美麗的夢中嚮往天堂,他毀滅了老農和他儿子儿媳的一屋之天堂,他去日內瓦與自己的造物主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對峙時也提出了自己對天堂的幻想,最後他親手殲滅了一切對天堂的想法,接受了弗蘭肯斯坦與他的宿命,走進了雪山的終結。可悲的生物,同人類一樣,犯了一個致命的錯——就是把所謂的天堂放在了自以為奋力一搏夠得著的地方。弗蘭肯斯坦為此放棄了正常的生活,拋棄了心智,而這個造物為此不擇手段,要把一切人類的本質觸碰到底——於是他最終只能感受到和天堂漸行漸遠的墮落,他觸摸到人類最原始的罪惡,他和他的造物主別無二致,在醜陋發臭的拼湊肢體以及乾淨完整的身體中,他們的靈魂一樣醜惡,而他們的愛也終究只是他們為彼此找到的一個合適的毀滅彼此的理由。

 3 ) Paradise of Benedict Cumberbatch

在今天看弗兰肯斯坦之前,其实早就通过洋阿姨偷录的视频和豆瓣上姑娘们的REPO把故事剧情了解得差不多了,所以在剧情上至少不会有什么值得让我意外的地方,然后加上对二缺实力莫名的信心,所以当然也做好了让缺怪物萌动一把的心理准备,于是当我走出电影院的时候,被自己居然怀有如此沉重甚至是悲壮的心情而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像看过每一部具有冲击力和爆发力的精彩的电影那样,你甚至很难用语言去描述这是怎样的一种震撼,而这样的震撼并不仅仅是来自于故事背后所要揭示的任何关于人性或者生存死亡的残酷意义,也不仅仅是来自于我在开场前怀着的那种卑微的祈求被萌动的心理准备,而是来自于二缺几乎完美的沉淀于每一个细节的灵魂深处的表演。

诚然,在此之前,当我看到洋阿姨各种溢美之词毫不吝啬赠与二缺的时候,我还是会忍不住嘲笑这其中包括了多少苏多少粉多少HC,但是现在我才明白究竟这样的赞美来自何处以及为何而来,我可以撇开所有关于粉丝的情感,由衷的为二缺的表演送上掌声和欢呼,这其中的骄傲并不是因为我喜欢二缺或者说我是二缺粉之类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向一个出色的富有才华的拥有难以置信演技的演员表达最诚挚的敬意,更确切的说,在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二缺早已是表演本身早已和所有关于表演的部分融为一体,当我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甚至难以自持的想做出怪物怪异的表情翻滚的不协调的动作以及不知道是二缺本身还是角色本身所赋予的强烈的悲剧色彩,你很难控制住自己的难过,似乎内心早就跟着结尾迈着阔步走向远方的怪物而去。

剧情的部分已不需要我更多赘言,而这部戏本身让我最难以忘怀的是二缺对于表演细腻的把握,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甚至是每一个眼神都淋漓尽致的让观众了解到他所想表达的内容,我想这也是看LIVE的好处之一,当你看到很多近镜头时,可以清晰的发现演员的眼神和脸部表情细小的变化,这也恰巧是为什么我一次又一次被缺怪物打动的原因。第一个我所注意到的细节是,怪物去争抢两个强盗的食物的时候,他把那两个人赶跑之后用手去拿桶和勺子然后被烫的缩了回来,于是怪物对着桶和勺子吼了几声【首先这个反应让我觉得很赞,因为怪物在此时此刻还是个未开化的尚未拥有心智的动物,他所有的反应和官能感受都来自本能,而咆哮是在遇到痛苦和不解时最直接的反应,我不知道这个细节是本身剧情的一部分还是二缺自己的加入,但是这是我现在回想起来能记住的第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吼完之后,怪物又再一次试图去拿勺子,这回他是伸出一根手指,然后试探性的去点了一下勺子【我真不知道我自己怎么回事,他伸出手指戳勺子的那一下,仿佛也是向我戳来,我甚至会想起西斯廷礼拜堂穹顶的那副创世纪,内心澎湃的萌点就像是被点醒的亚当一般】

http://i110.photobucket.com/albums/n88/leoku_818/dian2.gif

第二个细节是和博士对峙的时候,镜头多次的给到了二缺的近景,然后你会看到他眼神流露出来的绝望渴求希冀困惑以及怪物苦苦追寻的迷茫的爱意,其实也不仅仅是在和博士对峙的戏里,而是每次镜头拉给二缺近景,你都能强烈的感受到怪物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你忍不住像对他示好想抚摸他的伤疤想说你并不孤独,在我第一次看到二缺眼神里的内容之后,我一直都有特别留意近景时他的眼睛,我记得有一幕戏,他看着对方说话,然后居然能用眼神表现出剧情所需要的不屑与轻蔑,但是他那双诗歌一样的绿眼睛又很难让你产生恶意和反感,所以即使是那样一个眼神里,你还是能不自觉的感觉到怪物本身所背负的悲剧和怜悯。


刚才回想剧情的时候听着怪物学习paradise这个词哑然失笑,突然发现二缺的怪物是真正配得上paradise这样评价的表演,因为他本身所带来的痛苦正是他能给予观者最美丽的paradise。

===================

今天本来我还是抱有想继续偷录的想法,但是无奈最后一排的位置被人占了,所以只能和朋友果断选择坐中间,然后放下其他心情,好好的享受这场盛宴。

因为没有别的东西影响的原因,这场怪物我从一开始就全情投入,昨天关于缺的夸奖已经说得太多,今天我就把更多的心思用在观察他表演的细节上。早上我出门之前跟朋友聊天,聊到一半朋友没来由的给我吼了一句,特别绿,绿得跟湖水一样,超级美,我反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朋友是在说二缺的眼睛,所以可能是受到这个影响,刚才在看剧的时候我总是有意无意的观察二缺的眼神。一开始出生的时候,怪物一直都是用肢体语言和叫声在表达自己,能让观众更直观的感受到他的情绪,后来他开始识字之后,眼神的变化成为了他内心感情的表达的主要窗口,不知道这个变化是有意为之还是我自己想太多(﹁”﹁)”,从身体到眼神的改变,刚好就是说明怪物心智的慢慢成长,更富有人性和思考的能力。

当盲老头教怪物读书认字的时候,二缺所饰演的怪物眼睛里流露出的是一种未经世事的纯良,他那双透明的眼睛里包含了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以及尚未开化的天真,他望着飘下的雪花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感觉到那是一种可以穿透薄雾与月亮对视的眼睛,我不知道这么说合适不合适——当时我的脑海里居然不自觉的浮现出狮子王里,属于高孚和琪拉雅的那片星空,他似乎处于自然与人性的临界点,既可以与日出青草小鸟雨滴融为一体,也能毫不违和的朗诵失乐园里词句,这是最美丽的怪物,是真正的奇迹,他不仅仅属于创造他的博士,更是属于一种最原始最质朴人性的回归。

到了他和博士第一次对质的时候,怪物的眼神属于迷茫的恨和迷茫的爱,而其中还掺杂了一丝怜悯的祈求,他开始对于博士的自我赞扬有些不屑一顾,听到博士的无动于衷又表现得伤心和仇恨,用武力制服博士之后又是懊恼和心疼,然后恳求博士为他做一个女怪物的时候,分明是满腔的爱意和期望,除了肢体上的那些直观表现,我现在脑海里一直忘不了二缺那双分不清楚颜色的瞳孔里的表白,或许他天生就是演员,不然为什么他会拥有这么一双缤纷的眼睛,绿色的眸子里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后来怪物去看博士有没有把女怪物做好,那个时候他已经完全抛弃了读书认字时的自然和纯良,身上甚至带有一丝势利和浮夸,但是当他看到女怪物的时候,眼神里又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但是他对女怪物的爱和对博士的爱是不一样的,他看到女怪物的眼睛是狂热的是充满身体欲望的是期待与其结合的,是人类在看到爱人时最直接的反应,但是他和博士对望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更为复杂的感情,他崇拜博士但是却又为这样的感情感到矛盾,他为博士的冷酷无情而害怕却又因为博士赋予其生命而将其当做父亲般膜拜。怪物和博士之间的羁绊,既是父子也是爱人,他们只有相互依附才能继续生存下去,这是无法逆转的宿命,如果你生命中存在着这样一个人,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

然后怪物去找伊丽莎白,他的眼睛已经完完全全的诚服于恶魔,二缺的冰绿色眼睛里全是满满的邪恶和憎恶,浅色的瞳孔轻而易举的表现出了怪物的转变,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复仇,他眼神里燃烧的是出生以来所经历的一切歧视和误解,从他一开始救下的女人到用棍子敲打他的强盗,从盲老头一家的驱赶到博士对其生命的蔑视并摧毁了对未来的所有希望,他已经承受的太多了,他本就出生于偶然,这一路的经历绝非来自他的本意,他曾经试图与人善意,每次换来的都是毫不留情的伤害,所以即使是他与伊丽莎白坐于床前,好似融洽聊天的时候,你依然能从怪物的眼神里看到毁灭一切的复仇的怒火,在这里我特别要说的是,二缺的浅色眼睛为表现出愤怒与仇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冷漠蔑视的能力仿佛与生俱来,或许我们应该相信人性本恶的说法,因为在这一刻,怪物展露了最为丑恶的一面,他站在镜子前观察自己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看到了人类本身?当然,他是可悲的,即使是他在这一刻只剩下了仇恨,你却意外的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当他对着博士呐喊着乞求着对方向自己开枪的时候,你甚至会对怪物不可避免的产生同情,怪物并不是孱弱的,他亲手杀死了两个人,可是他又是脆弱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学习的越多,就会越觉得自己的无知和渺小,我想这里的无知不仅仅是包括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对人类情感的认知和对整个世界的迷茫,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所在,就像怪物的丑恶一样,它不仅仅属于怪物,也属于我们自己。

最后的那场戏,怪物一开始还保有杀死伊丽莎白时的冷酷,但是当他以为博士死掉的时候,我仿佛从怪物的眼神里用倒叙的方式重新经历了整部剧,先是仇恨的退散,之后是对这个世界的怀疑——希望与未知并存,接着是对博士迷茫的不知所措的爱与恨,复杂而又清晰的交织在一起,最后,当博士醒来的时候,怪物的眼睛里又重新闪耀出一开始学习这个世界时的纯良和天真,仿佛他的生命又重新被点亮,但是,就如博士所说,事情是再也回不去了,不可能当做未发生一样,所以怪物的狂热又重新冷淡下来,他保留了人性丑恶的部分——这总是比善良更具有生命力的情感,于是,在这一刻,怪物彻底蜕变成了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他懂得爱,更懂得恨,他的眼神里有那份看透星空的无邪,也有残酷骇人的恶意,有赞美雪花飘落的纯真,也有毁灭一切的厌恶,他是一个悲剧,是被这个悲剧的世界所创造的悲剧。

当屏幕暗下,影片里响起掌声的时候,坐在我周围的观众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我感动于演员的表演,可是我更感动于观众对于表演的认可,因为别的原因,今天观众的情绪明显比昨天高涨很多,而又可能是我喜爱二缺的关系吧,虽然我知道这样有点自作多情,但是我深深的为他感到骄傲,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缺那双美丽眼睛里所流露出的每一种情绪,就像星星的玫瑰般呻吟和火炭燃烧的天色,那么绚丽多彩又那么的波澜壮阔。

在生日这天,我不知道如何感谢二缺表演所带给我的快乐,我想有这样一个演员能够让我们喜欢着期待着就是莫大的幸福,他总是有这个能力,让你仰望着他才华横溢的同时又被他带领着进入引人入胜的未知领域,他的表演是梵高的画是兰波的诗,是古老悠扬的游吟歌谣也是肃穆悲壮的古城关隘——此时此刻,就像怪物看见初生的太阳离巢的鸟儿一般,我无法抑制我的满足和欢乐,而我的这些情感却只能转化成对二缺由衷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完成他的雄心实现他的梦想,无论远大还是渺小,都能够用他无尽的才华去创造。

 4 ) 泪流满面的盛宴

2012年6月30日晚19:30,北京东直门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KT Wong基金会点映场,NT Live摄影版,Benedict Cumberbatch饰演人造怪物,Jonny Lee Miller饰演科学家Victor Frankenstein。

——如果有一句话的介绍足够让人给这台剧打五星的话,我觉得应该就是上面一句。

在过去的两周里,我不断重复着“主办方是傻逼”这句话,我不介意在这里再重复一遍。奇怪的票务安排[微博上早就骂一片了,我的友邻也都知道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猎奇事件],奇怪的场地安排[有多少人从东直门下车就迷路了?算我一个好不好?],奇怪的时间安排[差点回不了家的人飘过],奇怪的入场安排[你收我们手机就罢了,为啥我在看的时候还听到有人的手机在响!],从头到尾透着一股世界线扭曲透顶的味道。不过我这回说,其实是想表达另外一个侧面:主办方是傻逼没错,但这部剧的美丽,丝毫不因为主办方的一系列傻逼行径而削减。或者说更相反,它的美丽,甚至可以让在场的人对那些丑陋的问题有所宽容。

毕竟这是一个超脱了美丽和丑陋、深爱和仇恨,甚至生和死的故事。

12岁那年的春天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自己身上具有创造力的时候,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世界不公平的时候。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和近乎必然的事件,我接触到了Mary Shelley的Frankenstein原著,那个时候的我连什么是科幻都不知道,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纯粹的恐怖故事,在我的想象里,那个被创造出来的怪物估计和电影里的绿巨人Hulk差不多。之后将近十年里,这个故事一直被我放置在记忆的边缘,也许会在提到科学道德的时候说一句,但整体来说,我不愿意想它。

我去年去英国的时候,还不知道主演二位是何许人也,也就错过了到伦敦蹭一场的机会,等到后来真正意识到他们的实力时,演出季已经结束,我也只能蹲墙角嘤嘤嘤去了。这回引进国内的消息出来,超出了我的想象,一个多月来我也一直算是活跃在争取名额前锋的人。之间的事情当然不用多说,参与到的人每个人都明白,所以我还是直接跳到真正“剧评”开始的部分吧。

相较原著,剧本对一些情节进行了精简和弱化,而同时大量强化的是人造怪物的“人生”、人性的形成和毁灭。一开场即是怪物的诞生,有十多分钟的表演是纯肢体语言的,没有任何台词,从实验室中带着痉挛和挣扎的意味站起来,从翻滚到爬到真正的走。怪物的生吓到了科学家,科学家连忙把怪物赶走。接下来主要关注于怪物流落街头的一年,从被人驱赶到与盲老人结为朋友兼师徒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怪物的“兽性”逐渐被“人性-善”所替代,但这注定是不长久的:盲老人无法看见,因而不知道怪物的丑陋和非人相貌,一旦遇到视力正常的人——在这里集中为盲老人的儿子媳妇——怪物“成人”的梦想就彻底破灭了。被驱赶的怪物从“人性-善”进入了“人性-恶”的层面,放火烧了盲老人一家。Mary Shelley和创作组在这里表现更多的是“性善论”的思想,人在面对恶之后才会堕落为恶,只是这一点在怪物这个“非人”的身上更为集中,众人向他投注的大多为恶,他也就比一般人堕落得更快。

进入到后半的时候,在弟弟William被害之后,科学家Victor Frankenstein才正式出场,而剧中的主要冲突,也从“怪物vs.世界”正式转到了“怪物vs.科学家”身上。虽然我个人平时很爱好世界系的作品,但我不得不说这样设计的戏剧张力反而更加集中尖锐且深刻。怪物终于找到了自己诞生的源头,自己被歧视的原因,矛盾也转接为母与子、生育和被生育的模式。一起去的日福福姑娘说原著中本来还承载了Mary Shelley关于流产问题的投射,我猜测估计也就是集中在这里吧。在长久的对抗和争吵之后,怪物恳求科学家为他制造一个女怪物,两人一起隐居山林。科学家为此推迟了与未婚妻的婚礼,一个人跑到苏格兰岛上去让人挖尸体造怪物了。

等到女怪物即将造出来的时候,科学家在幻觉中看到了自己的弟弟。在看的时候我就觉得弟弟的出现以及这个孩子对生育的理解是科学家观念转变的重点:如果弟弟没有说到生孩子的问题,科学家估计也不会那么决绝地要真正废掉女怪物,让怪物不留任何可能出现的后代。幻觉消失后,在怪物的面前,科学家废掉了女怪物的雏形,情节到这里进入高潮之前最后的缓冲:怪物扬言要报复,而科学家的父亲赶来接走了自己的儿子,科学家决定回老家结婚。

高潮出现在怪物复仇的场景:怪物当着科学家的面侮辱并杀害了科学家的新婚妻子Elizabeth,“母和子”的关系彻底破裂,意味着悲剧的紧张度达到顶峰,科学家全面崩溃却又无法从精神上下决心杀死怪物,两人陷入了僵持。故事的后半基本上是故事前半的颠覆,如果前半说的是“怪物所珍惜的一切被世界夺走”,那么后半就在说“科学家珍惜的一切被怪物夺走”。这一段里怪物和Elizabeth之间的对谈又一次强调了“人性-善”到“人性-恶”的下坡,怪物吸收背负的“恶”太过沉重,导致Elizabeth的“善”也无法拯救,最后一起坠落。

和原著不同的是,结尾处科学家并没有死在科考船上而怪物也并没有自裁,在剧中两人互相挣扎着“相爱相杀地”[其实并不太算是]在北极的荒原上继续着一辈子的争斗,渐渐隐没在舞台深处的光里。由于一开始就没有出现科考船的设置,所以这样的情节改编也是合理的,甚至有着更强烈的悲剧意味:只要他们两个人都还一息尚存,这样的斗争就不会停止,被创作者对创作者的怨恨和崇拜、创作者对被创作者的厌恶和欣喜,这两个要素将一直持续下去,不仅仅是在剧作当中,也在现实中是如此[不信的话大家想想anti-parents小组]。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持续不断的斗争中,故事彻底结束。

我在之前说过,这部改编剧最大的特点是表现了怪物的“人生”。在开演前的说明短片和剧后访谈中,主创们都说这是一个重要的不同——赋予怪物可以说话的能力而不是让他只会咆哮,这样使其更为“人化”,更具有控诉的特征,也让怪物在这三年中的希望-绝望-大希望-大绝望轮回更为明显。语言表达对于话剧来说极为重要,而在这一剧里,它甚至是塑造怪物的决定性因素。怪物能说话,便说明他在极力融入人类的世界,从兽的阶段进入人的阶段。通过语言,怪物可以更有效地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能更有效地表达出自己内心中的苦闷和怨怼。在“语言”之后,出现的即是“爱”。对盲老人的爱表现为野性的收敛和努力帮助,而后面直接突出的是男女的情爱。因为“爱”的失落,又产生了“恨”,这样怪物的发展和堕落变得更加完美,而不是一上来就像恐怖片一样凶神恶煞。

由于剧本的设计,科学家的戏份主要集中在了后半,而不是像原著一样从一开始就主要以科学家的视角来进行叙述——在映后的访谈里,编剧Dear先生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说因为科学家的出场相对缩短错后了很多,所以要在短时间内表现出这个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相对变得困难了一些。但整体来说他是成功的。剧里的科学家脱离了一般大家认为的为了科学不顾一切的Mad Scientist形象[很抱歉这个形象现在在我心里就剩下凤凰院凶真了],在最后更接近于一个人心凉薄缺乏感情因而只能扎根科学寻求安慰的sociopath。这样他对怪物的遗弃和面对Elizabeth时不断拖延结婚的行为也变得可以理解——他缺乏感情,不知道爱为何物,因而无法正视婚姻,更不可能去包容自己创造出来的怪物。在剧终时科学家终于自我证实了这一点,这一“母”的形象由此变得极为可悲。不懂“爱”的母与求“爱”不得的子,即为剧中最主要的矛盾。

几个配角和细节的设置也非常有趣。“爱”的最初来源盲老人De Lacey最早教怪物的词是“Paradise”——这点在巨姨的影评中有着充分的发挥我就不多说了——而怪物最早学的是“Paradise Lost”。说真的我没怎么读过Milton所以不敢妄言,但这一本书隐约也象征了怪物的发展到结局。盲老人虽然是配角,但仍然是前段的核心人物,他激发了怪物的“人性-善”,与前段其他人包括自己的儿子和媳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怪物在他身上寄托了太大的希望,所以当希望破灭时报复也来得格外猛烈。在怪物的性格发展上重点突出这个人物真的是很成功的。

后半段最为出彩的配角是未婚妻Elizabeth。主创组一直在说要还原Mary Shelley原著里一些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我觉得这也是他们还原的一点,毕竟Mary自己本身也有着女权倾向。Elizabeth是女人,是“不适合科学研究的女人”,虽然没有受过正当的教育,但她身上反而具有科学家不具备的善良和爱,而且她本身也是个很聪慧的人——科学家向她提过一句电化学的仪器,隔了几个月她还记得并且能用在解释怪物的诞生上。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能阻止她被杀害的命运,或者换句话说她不得不死,因为怪物一心要报复科学家的“杀妻之恨”,结果她最后成了母子争斗中的悲剧牺牲品。

然后说说演员。我觉得以我的词汇量不管是从中文英文还是德文日文还是啥其他我生造出来的语言都无法表达我对BC的敬意。我的确是BC脑残粉,但我的评价真能说出一二三。怪物这个角色,与生俱来的并不是凶狠,而是悲哀,他是以弃儿的形象出现的,一直在思考的是“我这样的家伙为什么会存在”,而BC在表演中所具有的,就是这种无法解脱的悲哀和不断的挣扎。从一开始由爬到站到走的肢体语言上的挣扎——那段看得我整个人都出不来气滚来滚去——到后来声音上的挣扎,怪物从咬着舌头学说话到真正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哀求和怨恨,这种微妙又精确的控制,我只能说完全符合我对这个角色的一切期待。他的表演太美了,美得让人有种遗憾:为什么这么美的一个角色会是这个样子?在一个豆友的短评里我看见一句“你很美,才不是怪物”,我差点就给戳得嘤嘤嘤了。

相比之下,JLM饰演的科学家就比较弱气了,也许是因为人物性格比较隐忍冷漠,没有那种不懂得控制的愤怒,和BC版的怪物在一起的时候,JLM显得相对有些被动,始终带着自己作为“人”的矜持和高傲。即使是自己弟弟死的时候或者是和自己的未婚妻面对的时候,他给人的感觉依然是冰凉沉默的。当然其实JLM本身就比较容易陷入弱气的范围,想想看和Lucy Liu站在一起不就清楚了吗啊哈哈哈啊哈哈哈哈。所以对于另一个版本我期待的是JLM作为怪物的爆发,BC演过的sociopath我们看的还少吗?

接着作为一个曾经在后台混过的家伙,稍微写两句布景。NT剧院的设计和伦敦大多数剧院相似,都有旋转舞台,因此舞台和布景的旋转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幕间的切换。非常吸引我的一点是怪物诞生时的布景——怪物制造出来的地方,并不像电影里那样是冷冰冰的机器、电流以及超·科学的设备,而是一个圆形的肉色半透膜一样的设计,更多是在模拟子宫,透过大量小灯泡的闪烁爆亮表达电流的输出。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怪物是被“生”出来的,而不是通过机器制造出来的,使怪物更贴近于人类。另一点则是舞台旋转出现的Frankenstein家书房及卧室,这里的布景是倾斜的,靠近舞台中央窗户一侧更高而舞台前缘更低。通过倾斜的舞台和人物位置的来回切换,Frankenstein一家人的力量在不断切换。在父子对谈的时候,随着JLM向上方的移动,儿子的意志逐渐占了上风;而在未婚夫妻对谈时,负罪的未婚夫处于底端的弱势,只有在谈起科学的时候才会占据主导权。我之前看现场的Les Misérables,也就感觉到旋转舞台的力量,而这回的倾斜舞台显然别有一番风味。

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Frankenstein都是一部很成功的话剧,有着充足的留白和脑补空间,而又和原著极为密切。即使是NT的摄影版而不是现场版,气氛都非常好,几乎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字幕其实挺渣的我就不再评论了,反正我基本没看字幕,光听都听下来了,就算怪物咬着舌头可BC的发音依然好美。昨天场的观众基本上是BC的粉丝团——还有抱着花椰菜去的姑娘呢,偶尔混有JLM的粉丝,大家都好开心,有些段落的笑话都笑成一片,当然我是因为本身觉得这个剧内核太严肃所以基本没怎么笑,倒是后半段一直在扶额。

最后是剧本作者Nick Dear先生的访谈以及和观众的对谈。20年出一个剧本的执着真的是很让人感动,我现在觉得腐国的剧作家基本上都可以用逆天来形容了[别拿DW来说事啊喂!]。他的陈述和片头的说明短片都提到了,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希望能有轮换角色的安排,听着蛮新鲜的,当然最后结果也很不错。观众对谈的时候大家问的问题都好严肃,基本上都是从剧本内容和原著的问题出发的,据说是比29号的媒体场问题质量高,据说,求媒体场观众爆料。相比之下我还是第一个说起演员的,问他们是怎么找到BC和JLM来演的。一开始创作组的设计是打算主演要再年轻一点,但是后来发现20世代的演员基本没有能同时完成这两个角色的,所以开始找年纪大一点的。导演Danny Boyle曾经和JLM合作过于是就找了他,至于BC他当时就在伦敦,是去直接面试的。

哦这里爆了BC的第一个八卦:试演的时候BC特别认真,问需不需要真的脱了衣服在地上滚一圈,然后主创组的人说“放轻松点这就是一试演”。超萌的口译小哥翻成了“我们没有这种潜规则”,全场差点笑翻了!

然后继续是很多很深刻的问题,当然其间爆了BC的第二个八卦——有个姑娘问的是关于科学家在这个实验上的道义问题,编剧先生说“放轻松点其实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然我们排戏的时候真的有演员问我们‘科学家是怎么做出来这个怪物的’,我们只好告诉他说:Mr. Cumberbatch,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果然这是BC能做出来的事情——全场继续笑翻。再一想BC谢幕时一出戏就显得特别萌一点都不像怪物的时候,才真觉得这家伙为啥这么萌这么有趣这么……让人想嘤嘤嘤呢!感觉编剧先生真的很喜欢BC的表演,他还说如果有两个BC来演就更好了。

哦对了最后说下普通话说得非常流利连儿话音都把握得很好用词很时尚可又带一点古典派的口译小哥!英国人!虽然具有英国人普遍堪忧的发际线但是依然挡不住那闪闪发光的感觉!坚持要把BC全名拿中文念出来,我们都知道“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这么名字很拗口的!对谈结束之后日福福妹子从“想去抱编剧大腿”变成“想去抱口译小哥大腿”了!

总之零零碎碎写了这么多基本上把剧本演员和昨天现场的情况都说得差不多了。当然百闻不如一见是真的,我也不在这里放闪光弹了。等到散场拿到手机近乎11点然后被bkkls电话里怒吼着赶紧回家,我却没有一点后悔的感觉,只有看完剧之后的感慨、感慨和无尽的感慨。

从各种层面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一场令人泪流满面的盛宴。

小蝶
01/07/2012 于北京

 5 ) 美丽世界的孤儿们

作为伦敦National Theatre Live登陆中国的首部作品,《弗兰肯斯坦》在当代MOMA的点映很给力地请了编剧尼克·迪尔到场,不过本尼迪克·康博巴奇先生的粉丝数量实在超乎想象,使得演后谈愣是从“弗兰肯斯坦作品研讨会”歪成了“卷福演技研讨会”。笔者憋在心里的问题生生被一位姑娘的示爱抢去了机会,真是哭笑不得。

在满场为卷福同学的小眼神小动作惊呼窃笑时,我却被John Lee Miller扮演的弗兰根斯坦的一句台词震撼得瞬间落泪,当Creature对他的主人喊道“我想要的不过是你的爱”时,弗兰根斯坦苦笑着说:“我不懂爱,我只会恨,我是个怪物。”就在前一场戏中,弗兰根斯坦的父亲望着精神混乱的儿子,说出了他对Creature讲过的一模一样的台词:“我做了什么啊?我带给了世界一只怪物啊!”原来这美丽世界的孤儿不止Creature一人,创造了他的弗兰根斯坦,内心承担着同等分量的痛苦。

Creature这条线索上的故事写得几乎完美,完美到妨碍了弗兰根斯坦的内心表达大概是它的缺陷之一,此外从一个对世界怀着好奇和善意的灵魂转变为自卑而充满报复心的monster,只凭一场戏一个舞台行动就完成心理转变,个人认为还是仓促了些。那么多刻在Creature心里的诗句瞬间烟消云散,文艺无用论吗?作者在某些问题上显得缺乏信念,使得观者难有痛快而彻底的体验。

BC的演技也几乎完美,开场十分钟的纯形体让我想起了头天看过媒体场的朋友的玩笑:“看了开场你就知道,在《福尔摩斯》里面卖个萌什么的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动动小指头的事情。”不过还是要顶着卷福粉的口水说一句,BC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露出一丝俏皮,使得Creature这个怪物缺乏了悲怆的力量。即将上位美版福尔摩斯的John倒是演得很好,只可惜出来得晚了一些些,BC的能量已经霸占了剧场里所有的空气。

如果刨除在戏剧学院课上看得那些《茶馆》《推销员之死》的投影,《弗兰根斯坦》应该是我第一次在大荧幕上观看舞台作品。NT Live的宣传片做得精美至极,开场前的预告看得我是热血沸腾,作为一个一直在寻求舞台与电影融合的人,看着那些闪耀的明星简直是看到了新的艺术形式。不过整场戏之后自己还是被打回原形:电影永远无法提供那种现场感和整体感,电影永远无法取代舞台,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看戏,老老实实做戏吧。

 6 ) 弗兰啃斯坦REPO

前天滚去看了NT LIVE的Frankenstein,中间过程略精分,一方面是抱着看虐恋情深的心态,必须一脸深沉正襟危坐;另一方面这也是各路BC粉的趴体于是在显而易见的腐点和显而不易见的槽点上都听到ehehehehehe的笑声,最后一幕编剧放了个大招俺也就跟着破了功= =

——按照Frankenstein的世界观就是这样:科学家代表严肃脸的我,怪物则是破功的我,相爱相杀一路奔向北极,啊这样说拿着镭射笔乱照的工作人员蜀黍一定是冥冥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上帝造物主了【照谁谁怀孕。

观剧前去补了原著。。。的1/4就看不下去鸟OTZ,嘛,初中看过牛津书虫的简写版知道大概plot,重温玛丽原文的第一反应就是艹好堆砌的文风。。。penetrate和celestial这样的字眼她好像用不腻嚎>_>(科幻小说之母饶命!)

然而Danny Boyle的改编版本是各种合胃口,两元对立的大乱斗,随便触发哪一个点,就biubiubiu地冒火花。

工业革命/都市VS田园生活啦(第四幕中怪物路过Ingolstadt街道,火车型的布景和众人蒸汽朋克式的打扮,吵闹混乱而充斥着奋进精神,很喜欢这一段的配乐;对应第十二幕,De Lacey的农舍,雪,夜莺,安静闲适如同伊甸园,最轻松幽默的段落,怪物在这里受到感情,道德和人性的启蒙),科学VS自然啦(用科学创造人or用爱情造人,哈哈。科学有没有束缚人性?),甚至是女性主义VS男权社会(第二十五幕,科学家和妻子Elizabeth关于女性受教育的争辩)etc,etc。

比较搞不太懂的是人VS神啦,大概还记得一喵喵的《失乐园》,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PS下午场字幕打的是爱娃我勒个去),将他们安置在伊甸园养尊处优,直到偷吃禁果,犯下原罪。在Frankenstein里,科学家盗取生命之火创造怪物,俨然成了怪物的“上帝”,第二十四幕,怪物讽刺科学家:“抱歉?你很抱歉?是你一手造成了这一切,这是你的宇宙!”(Sorry? You’re sorry? You caused this! This is your universe!)——台词帅呆了有木有,这的确就是两个平行宇宙呀,《失乐园》版本是人有罪,Frankenstein版本是上帝/人有盗火之罪,人/怪物向前者问罪。

这样也就解释通了为何原著中的科学家一见到怪物撒腿就跑,撇开怪物长相丑陋,就是科学家内心渎神的罪恶感,恐惧与心虚。

比较可萌的是理性VS感性啦,科学家是理性,公式方程式逻辑,似乎凭这些东西就可以无所不能——骄傲。本尼亲对这样的角色驾轻就熟么,快速念叨那些个术语简直Sherlock附体。对女性角色(或者说感情,爱)也更加笨拙——引用卫报评论的评论(大意):当然是本尼亲更适合演科学家啦,还有谁比他更asexual啊?捶地。怪物是感性(或者说一开始根本是兽性么),米勒的表演真的好像他初涉人世,完全由本能主宰身体语言,体无完肤却好歹还有双狗狗眼,当这双眼睛看进本尼亲冷冽的瞳孔,(二十四幕)握住对方的手后又往自己这儿一拉。。。咳,扯远= =

当然如Boyle所说,怪物和科学家乃是一体。理性和感性合二为一,相互交战才是“人”,所以两人最后就这样互相告白一番(无误)滚去北极了(在此窝森森觉得要不是冰天雪地冷得不科学,导演恨不能两人立马滚床单= =)。。。这大概就相当于雷神和洛基双双回阿斯加得吧吧吧【并不是


PS喜欢的双版本对比场景是 二十九幕怪物奸杀Elizabeth,被赶来的科学家撞见,BC版的演绎是充满了仇恨与恐惧,手足无措但还尚有一丝冷静和控制力,拿枪指着怪物却颤抖得扣不下扳机。米勒版的科学家是一下就瘫倒在地,仿佛是一种认命,而且如此震惊也让人觉得。。。他其实确实是深爱妻子的。。。

最爱台词是怪物向科学家描述“爱”:It feel like all the life is bubbling up in me and spilling from my mouth, it feels like my lungs are on fire and my heart is a hammer, it feels like I can do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ything in the world!

 短评

“爱的感觉,就像是生命在沸腾。” 连续看3部英国国家剧院现场,这一部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不论表演、美术设计、场景转换、灯光、配乐、音效、故事、主题等,不在现场胜似现场。原来国外的戏剧现场都是真吃草、真火焰、真食物、真酒、真胸、真全裸…叹为观止。“生来异类,要如何做自己”

1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还有这个!

11分钟前
  • 苗儿
  • 力荐

我是抱着很严肃的心态来看这个剧的。。。。。但是这真的不是相爱相杀吗?!

12分钟前
  • 勿谓言之不预吖
  • 推荐

去年四月在曼城看的NT Live,震撼到无以言表,临坐的姐姐一听到我说缺哥也兴奋到不行,果然缺哥是世界人民的爱!

15分钟前
  • 款款
  • 力荐

《贫民窟百万富翁》《127小时》《猜火车》导演Danny Boyle,《福尔摩斯》男主Benedict Cumberbatch,《神奇律师》男主Jonny Lee Miller,两位帅哥出演的舞台剧,《科学怪人》经典重现,看到的是泄露版。但也足够精彩了!

1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卷福太适合演不为世人所容的怪咖,福尔摩斯,图灵,霍金……怪物为他而设,惊人的爆发力和肢体语言,何须奥斯卡小金人的证明。

18分钟前
  • 37°2
  • 推荐

剧本情节一般,但写得深,追溯现代“造物主”的原罪,回到文艺复兴,回到伊甸园(这也许可以解释剧中父亲、妻子这两个刻板的形象)。反讽的是,戏剧电影的形式何尝不是现代性的发明,镜头切换其实干扰了戏剧。最惊艳的是对剧场空间的运用,吊灯都在参与叙事。Jonny Miller演得好,不在嗓门,而在层次。

22分钟前
  • 57
  • 推荐

卷福的这个科学怪人,肢体太丰富,浑身都是戏,真是绝了!8.1

24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个人觉得BC更适合演“怪物”

29分钟前
  • 豆杀包
  • 力荐

在剧场看过角色互换的两场的人真心说Benedict Cumberbatch哪个角色都演得更好。他创造的creature的形象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奇迹。不说别的,他以非凡的敏捷和爆发力从杆上滑下,从窗口跳出时,那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将肉体置之度外的表演啊!Johnny并没有这种不要命的表演啊同志们。

34分钟前
  • BIOS
  • 力荐

被表演彻底打动了。卷福从头到脚都是戏,开场怪物出生的几分钟甚至有异形的感觉(还有滑溜溜的声音);初次感受阳光、雨水、鸟叫、草地、白雪时的狂喜,被拒绝时的愤怒...无法不被他感染到。相较之下米勒的演出弱了些,但从片头花絮里看到他的版本的“爱的感受”似乎更好,可惜了。舞台效果惊艳。

35分钟前
  • Kirsten
  • 力荐

怪物,我美丽的怪物。

38分钟前
  • 巨米雨
  • 力荐

两个版本我在英国都看了,电影院看的。Benedict演怪物的那版结束后,全场起立对着屏幕鼓掌,另一个人演怪物的那版就没人起立。Benedict真是拼命,是不是因为当时他刚分手?我同学去伦敦看的现场版,还遇到了Benedict好几次,说他心情很不好,自己躲着拿着酒杯放空。

39分钟前
  • reni
  • 力荐

我刚刚看了米勒版的《弗兰肯因斯坦》,昨天看的本尼版,领悟到一件事情:弗兰肯因斯坦这个世界上谁都不爱,只爱他创造的creature,毁掉女性造物也是因为无法忍受creature爱上别人,而creature唯一想要的就是被爱。当我发现这一点时,忽然这部剧就变成基情剧了。

41分钟前
  • Amberose
  • 力荐

刷完两版,只剩一句话在脑子里转:能看到真是太好了。简直没法想象看现场演出是什么感受。

45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力荐

剧本好赞啊,演的好震撼。舞台效果怎么那么美!看的卷福怪物版,还是忍不住微微吐一点,真的没有用力过猛么...

50分钟前
  • 年逝
  • 力荐

卷福纯为过瘾吧,很多肢体动作都让人觉得大可不必那样,感觉稍显夸张。剧院的摄影和灯光都非常非常棒,感动。这个故事依然那么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前卫时髦。(尤伦斯)

54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slowly i learnt the ways of humans: how to ruin, how to hate, how to debase, how to humiliate. And at the feet of my master, I learnt the highest of human skills. the skill no other creature owns: i finally learnt how to lie.

58分钟前
  • 冰箱男爵
  • 力荐

看的米勒版的怪物,改编的很好,它是你创造的怪物,它本来无辜,它学会了爱之后才学会了憎恨。我觉得我看过太多这样的故事,因为丑陋而被憎恨,因为从未被爱而只能憎恨。人们害怕一切他们不了解的,而用武力去与之抗衡。而后创造出怪物的人永远会发现怪物是他的一部分,怪物比他更了解爱。

1小时前
  • 黑貓十一
  • 推荐

jlm怪物比bc的更接近人,有一股婴儿的天真,倒是jlm科学家该genius时是宅男该master时是屠夫,不过当年第一次看震撼犹深,哪怕有用力过度之嫌还是更喜欢bc怪物,更能映照人类内心的丑陋;不用怀疑的是舞美音乐三遍不带腻,但我不能忍受没有谢幕掌声的首都剧场,还不如moma!——你们真是去看电影的吗?

1小时前
  • Mumu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