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三八线

大陆剧中国大陆2016

主演:张国强 / 王挺 / 曹曦文 / 汪裴 / 刘世龙 / 张洪睿 / 隋咏良 / 方川 / 王智 / 杜语庭

导演:梦继

 剧照

三八线 剧照 NO.1三八线 剧照 NO.2三八线 剧照 NO.3三八线 剧照 NO.4三八线 剧照 NO.5三八线 剧照 NO.6三八线 剧照 NO.13三八线 剧照 NO.14三八线 剧照 NO.15三八线 剧照 NO.16三八线 剧照 NO.17三八线 剧照 NO.18三八线 剧照 NO.19三八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4 10:19

详细剧情

  李长顺(张国强 饰)在鸭绿江边诞生长大,某日,他深爱的土地和赖以生存的村庄遭到了美军飞机的轰炸,往日宁静的村庄霎时间陷入一片火海,父老乡亲们的生命如同草介一般脆弱,转眼间就飞灰湮灭。目睹这一切的李长顺悲愤交加,他加入了志愿军,要上前线为国家效力,为乡亲们报仇。                                    
                                 李长顺和 战友们共同进退,尝尽了人间苦楚,亦携手经历了无数个命悬一线的危机关头,彼此之间结下了异常深厚的友谊,然而,无情的战争还是将他们接连从李长顺的身边夺走。心中怀揣着仇恨,李长顺永远都是第一个挺身而出拼杀在最前线上,他用他的汗水和鲜血,筑起了新中国璀璨的未来。

 长篇影评

 1 )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公元1894年夏日的朝鲜大地上,有这么一群军人,他们蓝布包头,身穿号坎,手上拿着的武器是大名鼎鼎的亨利-马提尼、德国老毛瑟、法国哈乞开司和美国雷明顿,甚至装备着17响温策斯特以及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德国连发毛瑟枪这样的先进武器,装备的火炮、弹药数量甚至是他们对手数倍,囤积了如山的物资、粮饷,却毫无斗志,一溃千里,从牙山到仁川,从仁川到平壤,再从平壤一路溃退到了鸭绿江,最后,丢了大连、丢了旅顺、丢了威海、丢了整个北洋海军,最终丢掉了一个老大帝国咸同中兴以来几十年的虚火撑起来的最后一点颜面。
    然后,是2亿两战争赔款,是3000万两赎辽费,是割让旅顺、割让琉球、割让澎湖列岛、割让整个台湾。
    马关已过,接下来,是庚子,是戊戌、是辛亥,是随之而来的几十年的军阀割据、混战,是十年内战的尸山血海,是八年抗战的山河破碎,是国共内战的兄弟倪墙。
    朝鲜,这个海东之地既陌生又熟悉的小小国度,从甲午那个年份开始,从此以后直到现在仍然深深影响着一个东亚大国的国运。
    公元1950年初冬,又是在这个锦绣如画的三千里江山上,一群军服朴实无华的军人,他们手上拿着自己在长期的战争中缴或自对手的简陋武器,身上背着不多的弹药和口粮,有的人甚至还穿着南方地区的单衣。他们从中朝边界的崇山峻岭中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气魄,向人员装备、武器质量、火力密度均数倍于自己的对手发起了坚决的进攻,从温井到云山,从云山到清川江,从清川江到长津湖,从长津湖到平壤,从平壤到汉城,他们几乎用反向的脚步,把1894年那支军队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不过,这次不是溃败,而是进攻、进攻、再进攻。最终,这支军队坚定的将这场战争的脚步定格在了开战前的起点:三八线上。
    为了这个结果,这支军队付出了183108人阵亡,383000人受伤的巨大代价,今天有人说,为一个外国牺牲这么大不值得,特别是这个国家现在还很不“听话”。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这场战争既不是为苏联人,也不是为朝鲜人打的,而是为我们自己而战。
    如果是一个民族国家的觉醒往往来源于一次沉重的打击和挫败,那1894年的甲午,对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而言,无疑是一记响亮清脆的耳光。而经过了数十年的挣扎和变革,付出了几千万人的鲜血和生命,这个国家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体制,通过八年抗战使得民族觉醒,通过国共内战确立了发展方向,那么,1950年开始的这场朝鲜战争,无疑是这个涅槃重生的中央国度的一次立国之战。正如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所言: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每每想起儿时听到祖辈们讲起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起长津湖边的冰雕,想起松骨峰上的搏杀,想起上甘岭猫耳洞里传出那首悠扬的歌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就会莫名的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入眠。
    写了么多其实就是为了一点,希望各位在安坐办公室结束一天工作,在一家其乐融融享受家庭幸福,在深夜吃着薯条炸鸡玩着撸啊撸追着纸牌屋的时候,偶尔能想一想自己之所以能这样无忧无虑的浪费时间、虚掷光阴,正是那些现在许多仍埋骨他乡的忠魂的付出才换来的。更希望大家永远不要忘记那首耳熟能详的美丽歌曲中那句:朋友来了有美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一个伟大的国家,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并再也不会跌倒下去!

 2 ) 身后便是祖国——电视剧《三八线》(一更)

三八线也算是话题作了,最近终于上映,但是因为很多原因大陆找不到网络片源,我是在youtube看的,今天上传到31集还是32集。

下面讲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夹杂着一些背景知识,不喜勿喷。

1,全片三个中心任务三条线,战士长顺,汽车兵金旺,医疗兵常芳,其中长顺戏份最多,金旺算副线,常芳算爱情戏,也有部分背景夹杂。

2,长顺和常芳的爱情戏在朝鲜战争的背景下显得有点突兀,幸好篇幅不算太大,算是加强人物形象。另外和爱情戏也挺有意思,栓子喜欢长顺的妹妹长青,长青喜欢指导员,指导员和护士长两情相悦,拍得很有节奏,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不至于太过抢戏。

3,张国强的形象演一个东北出身的渔猎户新战士很形象,就是形象“太好了”,简直一眼看去就是妥妥的有前途的大好青年,像基层军官干部而不像新兵,不过主角嘛。。。

4,前12集讲的是长顺的成长,战役原形应该是长津湖追击战和松骨峰战役,这两场战役在朝鲜战争前期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剧情中内容有所简略,可以理解。

5,剧中对当时志愿军的描写,一点都不夸张,甚至可以说是收敛了很多,当时战况之惨烈远比剧中描写的严重,可以参考两部纪录片,B站有。
血与雪——长津湖战役全纪录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169816/
铁在烧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454042/

6,因为天气恶劣,装备落后,志愿军在执行任务中成建制,保持战斗队形冻死在阵地上,这不仅仅是长津湖才有,几次战役一直都有。志愿军英烈千古。

7,剧中对志愿军步兵战术有所还原,首先人海战术这种污蔑志愿军的说法可以歇歇了,剧中对三三制,小队穿插夜袭,步羌轮流射击保持火力等等细节描写都有还原。武器还原也不错,比一些胡乱使用道具的抗日神剧强多了。

8,常芳的戏份里有一段对美军战俘黑人白人等级差异的描写,事实上当时美军等级差异很严重,黑人受歧视是社会现象,甚至在志愿军战俘营里都有表现,比如白人士兵拒绝和黑人士兵一起住,还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一个黑人士兵战俘把同房的白人给活活掐死,把一个成年人掐死是很难的,可以想象当年这个问题的严重。

9,美军的空袭很厉害,对志愿军后勤补给影响很大,间接影响了前线的战斗。汽车兵损失是很惨重的,从东北出发的志愿军后勤汽车部队存活率甚至只有两成。

10,长顺是主角,但是全剧的灵魂绝对是指导员,甚至比连长更重要。有文化,形象好,战术素养好,思想水平高,关心士兵,指导员绝对是好男人中的好男人。至于连长和指导员表现的太基,这个就是编剧的问题了。。。

11,南韩军的朴少校好帅,形象也很丰满,算是比较正面的反派人物了,知道为什么而战,关心下属,有头脑有能力,可惜在当时大环境下注定悲剧。

12,萨苏采访志愿军老兵的文章中有一个细节,签署停战协定后未生效前,志愿军在停战时间前半小时(还是十几分钟内),蓄意攻击对面美军阵地,把之前几个月囤积的炮弹全部打了过去,美军猝不及防,根本没还手,因为有的老兵回忆当时直接出来站在外面看我军的炮火攻击。攻击停止时,停战时间也到了。结合中国自1848年以来的百年颓势,这次炮战的意义非凡。我是很希望电视剧结局能拍这段的。

--5.6更新--

13,很多人一直在讨论朝鲜战争,为什么要打云云,我觉得答案几十年前就很明确了,参见魏巍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即可。
“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志愿军英烈千古。

14,朝鲜孤儿
我党我军的纪律很严格,有老战士回忆当年收养了一个朝鲜孤儿,战后回国却不能带回去,留在朝鲜,几十年回朝鲜也找不到,成为老人心中的最大遗憾。这位老人当年还是一级战斗英雄,七几年回朝鲜受到金日成接见的。
  
15,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姑娘
当年朝鲜北部很多地方全村没有一个男丁,要么死了要么上前线了,整个村子的寡妇和小姑娘,驻扎的志愿军战士,大国战士气质好,有文化,思想觉悟高,整天帮着村民干活,嘘寒问暖,就有了不少整村的寡妇小姑娘强迫志愿军战士做羞羞的事情的案例……基本上就是现在韩粉小姑娘见到欧巴的感觉。但这个是我军纪律严格禁止的,很多战士干部都受到了严格的处分。有一个排长和一个当地姑娘基本是两情相悦,本来是可以成为佳话的,但是严格处理,被枪毙了。二十年后解放军去北越支援,碰到北越人民军军官炫耀自己的老婆,二老婆,小老婆,三老婆,大惊失色,“共产党的干部有这作风的?”其实当时北越也是类似,长年战乱导致女多男少,类似事情不少见。所以说军队和军队之间战斗力和素质有差异是有原因的……

16,“祖国需要你的胃”
林虎将军在朝鲜战争时期是战斗机飞行员,他是中俄混血,白皮肤蓝眼睛。苏联顾问第一次见到他,看见一个苏联人在和场兵打闹,过去严厉呵斥,结果发现对方根本听不懂俄语,才发现是个中国人。苏联人为了表达歉意,请林虎去吃了一餐家乡风味,结果林虎对大列巴和俄罗斯红菜汤很不感冒,反而请苏联人吃了一次山东凉粉(林虎是山东人),令苏联顾问们印象深刻,从此林虎将军有了一个“凉粉斯基-凉粉诺维奇”的外号,一直叫了几十年。

一次出击,林虎的飞机被击落,本人被朝鲜村民发现。因为语言不通,被当作美国飞行员捆了起来。后来被赶到的苏联人解救,然后发现抓他的朝鲜人发现自己抓了个苏联飞行员,冰天雪地跪在地上赤裸上身,在负荆请罪。有一个细节,处于一些理由,苏联人并没有透露他的中国身份。

苏联解体后,林虎将军任空军副司令员,主管和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交易。苏联有一个习惯,在外交场合,正式会议前习惯现在酒场上压倒对方,增加自己的气势,这方面三哥深受其害。。。林虎将军派了一个“瘦的跟竹竿似的”(俄罗斯人原话)的穿大校制服的军人去拼酒,喝的是伏特加和啤酒混合的“约尔什”,把对方一堆将军全部喝翻,气势自然就没了。后来发现这位“约尔什”并不是空军军官,而是后勤的,以千杯不醉出名。几年后中俄交易现代级,俄罗斯人惊讶的发现此公换了一身海军制服又来了。。。

先写这一些,有兴趣继续写。

 3 ) 终于有了另一种眼光的三八线

连追了两天的《三八线》,从一开始吐槽儿女情长桥段的俗套狗血、特技的简陋粗鄙、韩军的全套中国演员阵容,到疑心会不会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到终于感动得热血沸腾、稀里哗啦。
对于我这种军迷来说,剧中的场景和故事都不意外陌生,朝鲜战争的历史是可以倒背如流的。但是当片中的人物走出了惯常的脸谱化,而像《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那样变得有血有肉鲜活起来的时候,这个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没有领导的大视角和政治意义的宣讲,胆小怕死有情有义的小人物历经战火的成长和牺牲,才特别凸显人性的光辉。
这些小人物并没有抗日神剧的神力,他们随时在死去。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老话,这世间没有不怕死的士兵,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们尽管惧怕随时到来的死亡,却依然慷慨前行。
我很怕,但是我只能祈祷上苍给予勇气,去面对所有不能面对的一切。
看着看着我在想,难道自己又变得“主流”了?于是去知乎查评价,这才发现这部剧从拍摄到播放各种艰难险阻,因为各种莫名原因备受宣传部门的压制,最后只能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还好,看来我仍然不是他们的“主流”!
ps八卦下:
1、女主像极了《珍珠港》女主的风格。
2、这部片也终于强调战术素养,到了和战斗意志一样的层面。

 4 ) 水分多多的战争题材电视剧

一部号称是以比较真实的战争场面,描述那段历史的战争电视剧,除了前几集的战斗场面,还算值得一看之外。整部电视剧,基本可以用垃圾来形容(看的时候需要不断快进跳跃)。
 丑陋百出的剧情,晚上进攻,准备战斗之前却是大白天,运输线和运输大队又不止一个,反敌特明明已经圈中目标,但却无厘头放弃监视(为了最后一集的剧情让路)。而且为了拍满38集,还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很久。
  至于战争场面越拍越差,我也可以忍,尽管一个已经严重缺员的连队,不可能在重新恢复建制后,压根不可能,再被投入到朝鲜战争中(恢复建制需要时间比较长),尽管志愿军在一二次战役后,很多都更换了装备,尽管连有迫击炮(志愿军从来不缺这种武器),尽管三人小组曾经出现过,后来却不再出现。
  但你不至于让老一连的人,都死光吧?而且就算死,也得死得合情合理。老连长(后来的营长),居然连通讯员都不带,自己一个人跑到一连,说了几句话就无厘头地,在阵地上被炸死,两个老班长嘢死得莫名其妙(运输班的开着着火的汽车爆炸,一班老班长,明明是晚上发现救助站被困,却非要等到大白天才去救人,不死你也得死)。
机枪班班长,已经成为二排排长了,居然还用前置平行式,而不是后置交叉式机枪布局,疯狂地用机枪扫射(在编制完整的时候,排长敢这样做,不处分降职就是怪事),所以他也不得不死。
  更郁闷的是,在最后一集,多次受伤的一连新连长(李长顺),及指导员及班长栓子,明明是在后方负责安防,却无厘头的组成三人狙击小组,奔赴前线做狙击手,而上级居然也根据编剧的意愿同意了(把一个连的连长指导员及老兵班长都抽走,除非志愿军是脑袋灌水了,否则是不可能同意的,而且志愿军有的是兵,不需要在后方拉人)。而且导演为了让他们斗死去,居然也快速的上演了一场狙击战(不好意思,栓子和指导员,改轮到你们牺牲了)。
 谈判胜利了,和平了,小李子,连长你们也不能活下来,否则太对不起广大人民群众了,小李子送花给美女文工团员,居然跑到阵地上摘花(阵地上会有花吗?),而连长居然也在这个时候,才告诉大家停火前,按照国际惯例,会疯狂地将炮弹,打向对方阵地。结果为了叫小李子回来,他就不得不在导演的安排下,一起死在和平到来的时候。(问题就是导演似乎也忘记了,一连已经是被安排到后方的 ,美军的火炮就是厉害非常,也你可能打到后方吧?)
  好吧,好有一个金顺没死,导演当然不会放过他,所以当几个小孩,玩美军留下的手榴弹的时候,他就飞扑过去,死在导演的手下(美军的手榴弹,拉开保险后,只有不扔出去是不会爆炸的,你自己跑过去,把手榴弹抢过来就算了,居然还扔出去不远的地方,所以你不得不死)。
  不过,导演还是有点值得表扬的地方,直到剧终的时候,一个女孩子都没有死,也没有受伤,估计是导演自己非常喜欢女孩子,基于怜香惜玉方面的考虑,不让她们死去吧。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中死伤也是正常的,但你要反应战争的残酷性,没有问题,但你得让那些百战不死的主角,合理地牺牲,而不是为了剧情需要,都安排在最后一战,全部死在大家面前吧?

 5 ) 想站在客观的角度评价这部剧

我发现这部剧,是在搜狐新闻里的一片文章里,说由于怕刺激美国,朝鲜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少,最近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部,非常值得一看,于是我便耐着性子看完了这三十八集的剧。
本人一向对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很感兴趣,尤其是,从很早以前的决战斯大林格勒,拯救大兵,风语者到后来的集结号,狂怒,登陆之日;甚至连棒子拍的太极旗高飘扬都看过,里面对中国军队的印象只有一个镜头,漫山遍野的人扛着红旗往前冲...我想说,是该有人站出来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鉴于本人对战争场景有限的了解,我十分想客观的评价一下这部剧的优点与欠缺。用一句话来说,“想要全方位还原一个宏大的时代,却在每一处都略显虎头蛇尾。”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部剧从前线作战部队,后勤运输补给部队,医务工作者,朝鲜当地居民,美,韩军队,特务等多方位的角度,较为真实地还原了这场战争。凸显了美军在占有制空权的优势下,志愿军补给,行动和作战都显得极为困难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就此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顽强不屈和吃苦耐劳。在服装和武器上面剧组也是下了一些功夫,起码所有的枪支,载具都是当时那个年代的。
接下来基本都是我想要吐槽的地方和许多我认为很荒谬的地方。
在美韩军队向志愿军阵地进攻的时候我就十分纳闷,为什么执行炮击的不是榴弹炮而是谢尔曼坦克,为什么步兵冲锋的时候坦克不跟着上,为什么美韩军队会以笔挺的身姿阔步向前推进。只有在最后几集中,谢尔曼坦克跟随步兵一起发动了进攻,然而该剧没有对志愿军战士如何击毁敌方坦克做出一点描述,是携带炸药包去同归于尽?还是用缴获的反坦克火箭筒击毁的?还是用后方的炮击击毁的?直接就用一句一连在阵地已经坚守了6天带过。要知道,对于当时及其匮乏反坦克武器的志愿军来说,没干掉一辆都需要付出不少的伤亡,从集结号中国军的谢尔曼坦克片段就可以看出。我可以理解可能某些断肢短腿,肠子打的流出来的片段对于大妈或者儿童观众显得过于血腥,但真实的战争就是这个样子,只有让人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战争才会更好的促进和平。故在战争场面的描写做的实在有些欠佳。
其次在很多很多的剧情设定上我都感觉略显或者十分荒谬,一下我列举一些,仅代表个人观点。
1.对于主角李长顺的丧父丧弟之痛描写的太过草率,参军之后完全跟没发生过一样,偶尔用我要报仇这种台词来衬托。
2.对于长顺妹妹这种晕血的还硬要去当护士的我只能表示带上这种人就是在坑害自己的战友,妨碍同行工作不说,还可能祸害伤病性命,见到黑人战俘还得吓的大叫,可能我太理性或者太看不惯这些矫情的东西,我觉得她就是个拖后腿的,为什么志愿军会要这种人?
3.对于战俘营中的人种歧视现象描写的太过浮夸,歧视是有但也不至于表演成这样吧,当时演那个白人头头的演员内心难道就没有纠结过..并且此处也显出虎头蛇尾,后来怎么样了?移交给战俘营这个启示问题就不存在了吗?黑人一只对此三缄其口表示这种问题的根深蒂固,后来的分区管理和策反(不知道是不是该用策反)黑人战俘也应该有所描写。
4. 也是最大的不满,结局太过草率,2/3的主角在大结局了全死了?!把他们在战争结束的前夕写死到底有什么特殊意义?悲壮?大有其他地方可以表达啊!李长顺,死于去叫小李子别乱跑时的炮击;指导员陈平(有没有栓子忘了)死于冷枪冷炮运动中敌方狙击手(啥呀一个连连长指导员都去狙击了谁来领导?);张金旺,死于保护乱玩手雷的朝鲜儿童;连长,出了坑道直接被炸死...好吧可以说牺牲这事儿摊上谁就是谁,不过在最后一集里面让几乎虽有主角这样草率地死去我实在不知道什么用意(还包括前几集中阵亡的老班长和机枪手杨家喜)。
以上大致是我对这部剧的看法,想要还原一个宏大的时代,却又显得力不从心,草草收场。
最后,向为祖国奋战站第一线的全体官兵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你们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6 ) 对一支军队,真实与客观才是最好的尊重

体现的不仅仅是三三制,反映的是那一代人的精神。剧中李长顺所在的部队应该是三十九军,现在已经是第三十九集团军,也是防备应对朝鲜半岛事端的主力重机械化集团军。在当时,这种经营很久了的主力部队,对三三制以及连队的建设已相当完备,尽管武器远远落后美军,却能凭借合适的战术策略以及出色政工保证部队完成任务。这些才是比所谓单纯而且空洞的亮剑精神更应该展现的东西,这也能有力说明为什么这支军队能够在朝鲜战场与美军抗衡。如果说亮剑是一部真实客观反映了一只叫花子部队略带痞性却不服输的性格,三八线则是真实客观反映了一只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建立起来的部队背后的机制。与其相信虚无缥缈的所谓军魂,严密的组织、出色的政工、保家卫国的期望才是当时的真实存在。

 短评

我是士兵突击演员粉,看到张国强就开追了,但这片子的开头铺垫太拖沓了吧,塑造人物性格的过程不够干净利落,战争是残酷的,我想看到一部严肃正剧,笑料加得有点勉强,扣两分。三分加给战争场面,加给刘指导。

8分钟前
  • 金属制品
  • 还行

蛮真实的战争剧。

12分钟前
  • 轻罗小扇扑流萤
  • 推荐

向我开炮完事儿都没死 你就逗吧 一星送你超现实科幻元素

14分钟前
  • wJw
  • 很差

为了志愿军

16分钟前
  • 花临渲颜
  • 力荐

抗美神剧

19分钟前
  • 肖申克的九叔
  • 较差

看到六班被全部冻死,实在忍不住眼泪!这是煽情吗?这是艺术加工吗?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三八线这部电视剧摈弃了以前国产战争片的伟光正人物,没有明显的主角;这些战士他们首先是人,他们不是神,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士兵!

22分钟前
  • 命鍾の註錠
  • 力荐

我觉得豆瓣应该弄个验证,类似12306,选中片中剧照才能评分,确保看过

25分钟前
  • walle,
  • 力荐

难得一见的国产战争佳作。良心的战术还原度不谈,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的刻画,在国产片中真的实属罕见。虽然还很模糊,但这一定是个好的开端。

29分钟前
  • 薛定厄尔尼诺
  • 推荐

大概是很久没看过这么良心的战争片了,尤其是武器细节等等都做的很好。当然如果要说缺点还是有,例如人太壮了点,例如配音导致同一个画面里的声音不协调十分痛苦。不过还是要为这部剧打满分,值得一看。

32分钟前
  • 无尽之夏
  • 力荐

有些人一点自主意识都没有,美国人说什么信什么,真是不要太low

33分钟前
  • EK世纪之光
  • 力荐

看到一堆堆的韩国兵美国兵往中国阵地像木偶一样被机枪扫死! 就感到这部垃圾片的尿性…… 一个假字了得😒

38分钟前
  • 肖恩子爵
  • 很差

一直搞不懂这么烂的片子居然这么高的评分!仔细一看才发现全是五毛党。这真是豆瓣的悲哀!从此以后对豆瓣的评分持怀疑态度了…

39分钟前
  • 洋马儿
  • 很差

我喜欢的是中间的战争剧情,告诉新兵蛋子什么叫协同作战,什么叫机枪封锁线,什么叫正面强攻,侧翼夹击,背部迂回包抄,什么叫做战略目的,战术技巧,如何躲避敌机,远距离隐蔽进入敌方纵深,这特么才是解放军和志愿军优良的战术素养和单兵应具备的素质!给四星是因为中间的男女感情戏太烂太老套。

43分钟前
  • Harbor
  • 推荐

太tm假了,又是一部打鬼子神剧。全是美国佬被一枪干掉一个,美国佬拖着坦克都不用的,连炮都不会用,比tmd二战打德国佬的装备都不如,就拿步枪突突

47分钟前
  • 天黑要小心
  • 很差

1星是给最后一集最后那几分钟的,个体士兵是没有责任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回家,包括二战中在印缅战场,在对越作战中牺牲葬在异国他乡的士兵们,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该有的责任和担当。关于片子,真没啥好说的,还是那个味。

52分钟前
  • 来时糊涂
  • 很差

现在有些国人就是不肯面对中国的崛起,也不肯面对西方不好的地方,整天活在自己编织的幻想里自嗨,请问有意思吗??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视剧,请带着良知的心去观看去面对历史吧!!

55分钟前
  • 美俄小哥哥
  • 力荐

还在质疑抗美援朝战争起因的,你们收了多少钱?

59分钟前
  • #N/A
  • 推荐

那个打一星的是什么心态?这就是真实的志愿军啊,片尾曲山河已无恙真的很戳泪点

1小时前
  • jomiracle
  • 推荐

别管怎样,我们当时有那么多人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不容易,不应该记住那些烈士吗?色调典雅,但是人物化妆和衣服还是不太真实。我给四星。

1小时前
  • 云淡风轻
  • 推荐

各种矮化敌人 ,对得起志愿军烈士吗?

1小时前
  • 豆瓣1160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