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北平无战事

大陆剧大陆2014

主演:刘烨,陈宝国,焦晃,倪大红,王庆祥,程煜,廖凡,董勇,沈佳妮,祖峰,李晨,王凯,王劲松,姜瑞佳,陈丽娜,谢钢,高鑫,孙之鸿,马少骅,毕彦君,韩青,曹卫宇,刘奕君,罗京民,王一楠,杨新鸣,岳旸,王永泉,刘钧,白玉,赵达,赵小锐,冯晖,曹磊,许敏,匡牧野,胡春勇,马岩,李克伟,刘凌志,赵志军,啜二勇,李泽章,李培明,魏伟,刘红星,苗克,金丰,朱子墨,徐熙涵,善亭,王宏,张陆,冯启龙,廖亮,李靖,张震,

导演:孔笙,李雪

 剧照

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2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3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4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5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6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3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4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5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6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7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8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9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3 05:19

详细剧情

1948年,国共两党的搏杀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国统区政经体制混乱失控,物价飞涨,贪官横行,国民政府的统治早就危如累卵,大厦将倾。与此同时,另一头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上校教官方孟敖(刘烨 饰)正因违抗军令接受审判。方出身于富庶世家,他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经理方步亭(王庆祥 饰)的公子,而另一个身份则是我党潜伏在国军中的地下党员。方经蒋经国干涉,得以免罪转到国防部预备干部局,随后参与“孔雀东南飞”行动调查北平分行的舞弊行为。身处时代的乱流当中,一面有来自国军内部的猜忌和调查,一面有来自同僚的暗算和倾轧,更有战火当前纷繁迭出的险状。方和所有地下工作者们以其赤血丹心铸就了新中国崛起的基石……  本片根据刘和平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北平无战事》之用典

《北平》用典之多实在超乎我想象,根据剧集的大致顺序整理如下:

1.梁经纶借萨特的诗“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却不属于我”表明心志。

2.方步亭指责方孟韦说道,子夏向孔子问孝,子曰“色难”;意为子女要经常在父母表现出和颜悦色,是一件困难的事。
语出《论语》

3.方步亭夸奖方孟韦,辛弃疾有一句词怎么说来着,‘生子当如孙仲谋’。
语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程小云用白话给方步亭《世说新语》中谢安的故事,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百万之众欲灭东晋,谢安派自己的弟弟和子侄率八万之众,迎战于淝水之上,生死存亡就在这一战了,谢安在家里与客人下棋,其实是在等前方的战报。战报来了,谢安看完战报后,面不改色继续下棋;棋下完了,客人忍不住问前方战事如何,谢安说道“小儿辈大破贼!”。
语出《世说新语》

5.建丰同志赠曾可达一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语出龚志珍《己亥杂诗》

6.曾可达对方步亭托盘——崔中石是共党,说道,天上除了太阳还有一个月亮,月亮在天上只有一个,可照在大地上便无处不在。
语出“月印万川”,朱熹援引禅宗永嘉玄觉禅师的《永嘉证道歌》:“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遂与如来合”来解释:“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耳。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

7.方孟敖要方步亭保护崔中石,方步亭道,崔中石的儿子、女儿的名字是他后来改的,取自李白的儿子、女儿的名字,李白曾写了一首《寄东鲁二稚子》给自己的稚子,『娇女字平阳, 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 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 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 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 肝肠日忧煎。』
语出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8.【bug】徐铁英审问崔中石,你是什么人?西方的术语称作间谍,在我们这有些人喜欢称作无间道,这是佛教用语,本是指无间地狱,凡入此地狱者,永不超生、永不轮回。
实际上,用无间道一词形容间谍,是在香港电影《无间道》大火之后;编剧有一点穿越了。

9.程小云对方步亭道,你们父子的心是想通的,一个想念母亲,一个想念妻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语出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苏轼悼念生死相隔已十年的亡妻,正好方步亭的妻子逝世已十年,借指方步亭对亡妻的深情。

10.梁经纶让谢木兰说‘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上一句,谢木兰答道‘两情若是久长时’。
语出秦观《鹊桥仙》

11.中共中央给华北城工部的电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语出晚唐·章碣《焚书坑》

12.中央给北平地下党的加密电报中,提到《玉台新咏》卷一,其中《孔雀东南飞》也收录在其中。
《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收录作品上至西汉下至南朝梁代,主要收男女闺情之作。

13.曾可达转告建丰同志对梁经纶的评价——“才大心细,明善诚身”,「才大心细」是曾国藩向朝廷推荐李鸿章时的评语;「明善诚身」是朱熹对儒家思想修身最高评价。

14.“新的中国该是个什么样子?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梁经纶对何孝钰描绘新中国。
语出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5.方步亭用古诗词的英文翻译——“骑上马追赶少年的时光,追到今天一切都变了模样,春风吹绿了原野,吹白了我们的胡须,我们还能干什么呢?把一万个字的理想送给庄园主,让他去种自己的树吧”,考何其沧其出处;答道,“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语出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16.方孟敖道,家里经常逼着他背辛弃疾的词,最后他都忘了,只记得“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语出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7.何其沧问谢木兰,「天上风吹云破,月照你我两个。问你去年时,为甚闭门深躲?“谁躲?谁躲?那是去年的我!”」是谁写的?
语出胡适《如梦令》

18.曾可达赠梁经纶,“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大丈夫何患无妻”。
语出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原文为「天子为治第,令骠骑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骠骑将军霍去病对汉武帝所赠予的府第,说道匈奴还未灭,现在成什么家啊?

19.马汉山托曾可达赠送给经国先生曾文正公真迹「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此联为曾国藩为安抚湘军,一心为朝廷效力,不要贪图功名爵位。上句「倚天照海花无数」出自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一诗“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下句「流水高山心自知」出自王安石《伯牙》一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20.方孟韦看见谢木兰挽着梁经纶,想起了顾贞观为救友人所写的词中一句话“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语出顾贞观《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21.当年梁经纶去美国,建丰同志送其一番话“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语出苏轼《留侯论》

22.何其沧对梁经纶说,他最近又在看春秋了,梁经纶道“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23.听说谢襄理在金库被徐铁英盯上,方步亭发出感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语出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24.方孟敖将方步亭教他的诗,送给其父,“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语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为评阮籍之语。

25.方孟敖率飞行大队突然起飞,疑似飞往共党防区,何其沧向方喊话“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
语出《庄子·达生》

26.曾可达接到对方孟敖、梁经纶的处理意见后,愤愤不平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语出《后汉书》

 2 ) 黄仁宇的《北平无战事》


安娜堡的冬夜悠长沉寂,令人逃不脱回忆。
34岁的黄仁宇初到此时,身份是尴尬的密歇根大学本科新生,每天要与比自己年龄小上一半的美国青年一同学习生活。更为困窘的是,由于缺乏任何资助,黄仁宇必须靠打工才能得以维持生计,他当过收货员、洗碗工、电梯服务生,还调过酒、除过草、绘过工程图,这些经历大都不甚愉快。
这位曾经的国民党上尉、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副官,在安娜堡的漫漫冬夜里,躺在略显局促的宿舍中,会回想起什么?

他会想起1944年在缅甸,自己驾驶吉普车穿过敌军炮火时的细微体验:喉咙瞬间变干、四肢顿觉无力、听力像扩音器音量一样忽大忽小。
他会想起在孟拱河谷看到的那具日兵尸体:倒栽葱的姿态俯卧在河里,右手还以残余的本能企图护住中弹的喉咙,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张地图和一本日英字典。黄仁宇很快意识到,死者和自己是多么相近:同样的年龄,类似的教育背景,努力温习着英语,若不是出生在黄海的另一边,他可能和自己一起在那个清爽的四月清晨,看河谷里的蝴蝶翩翩飞舞,感受空气中的野花香味。
他会想起抗战胜利后在上海,那个叫辛妮的女生:身材娇小,皮肤白净,圣约翰大学毕业。一天她偷溜进自己的营房,脸上挂着纵容的微笑,喃喃地说:“如果你想要,可以啊”。只是当她提到“婚姻”这个字眼时,孟拱河的冷冽突然贯穿心中,黄仁宇的所有狂野期待一刹消失了。
他会想起1946年在东北,亲眼目睹林彪用人海战术狙击国民党的军队:将成千上万士兵密集在狭窄的前线,令对手屠杀到精疲力竭,战役结束后,铁轨旁和田野里散布着无数尸体。

作为曾经的国民党员,回忆对于黄仁宇不单是一杯冬夜聊以独酌的清酒,即便是远在大洋彼岸,即便是面对友善单纯的美国人,他也需要对历史有所交代:为什么国民党和蒋介石把美国政府援助的二十亿美元花了个一干二净,还是将中国大陆崩盘式地输给了共产党?如果不是因为贪污和无能,失了民意,失了天意,还可能是什么?
也许仅是出于历史学家的视角,也许的确夹杂着些许对自我过往的辩白,黄仁宇坚持认为不应把中国现代史归结为简单的好人战胜恶人的道德教训。他曾担任郑洞国、朱世明等国民党上层将领的副官,也与田汉、廖沫沙等共产党人有过密切的交集,对于这些人物他都心怀钦佩。正因自身曾如此深地介入这段历史,黄仁宇愈发觉得道德的有无不是划分两大敌对政党的因素。如果要提道德,不过由于有两套道德标准,个人很难从中抉择。每个政党都有其黑暗面,被其本身极尽淡化,以为不过是危机时不可避免的微小过失,但在敌对阵营看来,却是蓄意的恶毒。
黄仁宇倾向于将国民党的运动称之为“壮观的失败”,蒋介石的政府更多依赖人类的意志,而非组织的效率,带领一个前现代的庞大村落结合体,成功抵御了日本这一现代一流强权的全面入侵。只是八年抗战耗尽了意志,组织更是备受质疑,国民党政权丧志了一切自保的能力。而共产党和毛泽东在国家统一的遮蔽下,用更坚定的信念和手段掀起了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赋予了中国全新的下层结构。面对这一结构性变革所激发出的原生力量,美国给予国民党的大笔援助和现代化装备显得无足轻重,甚至令其更为头重脚轻,引向溃败。
黄仁宇相信依历史的眼光,只有当国民党所经历的困难完全浮现,而各种替代方案又已用尽时,共产党的激进措施才会显出其意义。在他眼中,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伟人,用方式不一却同样执着的勇气处理着历史加诸其身上的艰困处境:“一方在过时的社会价值中努力挤出最后一滴可用之物,另一方则采取‘辩证的即兴创作’,常常利用人类的邪恶天性,企图打造出理想的社会。”

《北平无战事》编剧刘和平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两个观点。第一,虽然该剧处处与反贪腐有关,很顺应当下的政治气候,但自己不愿称其为“反腐剧”,反腐就把它说小了,第二,该剧原想叫《最后的王朝》,与《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凑成三部曲,但刘和平转念一想:“《最后的王朝》表面上是把这戏说大了,其实反而把它说小了。我就撕开一个小口子,1948年到1949年1月,北平无战事,但是改朝换代了,原因在哪儿?”
原因在哪儿?身处其时的人们有着更深的困惑。《北平无战事》最后一集,方孟敖、方孟韦两兄弟带着崔婶来到崔中石坟前,不远处是马汉三埋下的金条,再几步外是曾可达的墓碑,方孟伟不由问:“我们这些人都在干些什么,我们干的这些事都是什么事?”方孟敖略一沉吟:“有些事情,现在想不明白,以后能想明白,有些事情现在想不明白,也后也想不明白。”
48年末到49年初,黄仁宇在南京,效力于国民党国防部二厅。49年5月,他没有随成群公务员和家属退居台湾,而是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经香港赴横滨,为国民党驻日代表团工作。当然,这份工作注定不会长久。他带着与方家兄弟相同的困惑飘洋过海,在安娜堡的寒夜里,在开往哈佛东亚研究所的高速上,在英国剑桥古镇的漫步中,不倦思索着。直至30多年后,黄仁宇在自己的回忆录《黄河青山》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若有幸活到今天,看罢《北平无战事》,大抵不会反对称其《最后的王朝》吧。因为民国三十八年的年鉴,何尝不是“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呢?

 3 ) 北平无战事分集分析备忘:从四星到两星

期待已久,第一时间刷了三集,简单做个分析记录,力求客观,锻炼心眼大脑,存照备忘。随看随写,先做单集分析,最后再就整体一并总结。

作为大型历史政治题材剧爱好者,难免会将此剧与走向共和、大明王朝对比来看。就前三集来讲,与走大两部还是有差距,这种差距,一个在剧本的完美度上,但更重要的是在导演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后面能保持这样的水准,这也会是部一等一的好戏(以个人标准,从题材,剧本,导演、表演、制作等全方位来看,目前能称得上一得一的好戏的只有2003年的走向共和与2007年的大明王朝两部,而走向共和因为后半部的编剧功力问题,导致从辛亥革命成功步入民国后,整体质量就开始下跌,没能尽美),至于能不能达到走、大的水准,还要拭目以待。

在此先强调一下,写此文有个初衷,是想看看如何摈弃脑补,仅仅依靠具有说服力的镜头事实,将丰富的信息传递给观众。换句话说,如何不依赖观众的解读,而通过物化的屏幕硬性展现,将编者想要表达的为观众接受和理解。很多渣剧,都是一开始编剧就打算浑水摸鱼,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玩脑补游戏自圆其说。反之,只有自己的起点高了,对逻辑严格要求了,才会在不影响好戏质量的前提下给剧本留有松弛的空间。希望相对习惯用脑补解读来为作品圆说的朋友可以理解。本文不是来解读作品的,而是以其为参照用来学习探讨如何进行高标准的创作的,原则上就是摒弃一切脑补,扎扎实实的靠具有说服力的干货说话。

本文以比强不比弱为指导思想,走的文艺创作理论上追求完美的路线,渣渣剧神马的不在对比之列,它们不配。

最后,本人水平有限,心地不定期善良,但是性格活泼开朗,态度健康诚恳,愿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互相指摘,共同进步。

第1集

作为开篇,本集并没有什么惊喜,有些地方甚至还有些做作,比如方孟敖去塔台指挥时雨中奔跑的文艺慢镜,完全没有必要。在剧情没有开展之前,对人物进行这样的渲染,不会调动观众的情绪,只让人觉得生硬并且莫名其妙。毕竟情绪盲目冲动给点花啊雨啊就能自HIGH到脑瘫的弱智群体不是这剧的主流。

但这不是剧本的问题,这是导演的问题。

同样在本集中出现的一处不合水准的硬伤。就是机场值班军官抓起桌上的冲锋枪灭口这一场。首先,作为军人,既然说了下枪,就不会给作为潜在安全威胁者轻易拿到枪的机会,何况是一把杀伤力较大的冲锋枪。加上曾可达对该案的重视程度和了解到对方强烈想要灭口的事实,无论智商还是经验,都会绝对的控制场面,决不会允许他犯下给别人如此轻易的灭口机会这样的错误。最后看那把枪的位置,简直就是为了让值班军官拿起来灭口用的。

其次,警卫官没有看出来冲锋枪处于子弹用尽空仓挂机状态,并且还一枪命中值班军官的心脏,无论技术水平还是意识水平,这都明显不符合一名将军警卫官的职业水准,甚至还不如一名普通的警卫。

综上所述,此场戏硬伤有三节,一是值班军官的灭口行为得以在重重包围之下无障碍实施、二是曾可达警卫官没有判断出值班军官的子弹已经用完,三是将值班军官一枪毙命,没有留下当前最为匮乏的线索证人。

三节硬伤,其实反映的是一个问题,就是编剧需要给主角一个精彩的出场,同时引出剧情,但是无法妥善解决收场的问题,所以只好开了外挂,生硬但是也能敷衍过去的把这段引子收了。说通俗点,就像从树上掉下来的猫,虽然姿势难看,但好歹平安落地。

这也是国产剧泛滥出现的问题。

这个硬伤,属于剧本。
--------------------------------------------------------------------------

第2集

本集铺垫的成分还是很多,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其优质剧本的功力。人物出场都带着任务,通过一个事件把各方势力召集在一起,各有打算,动机强烈,行动有力。矛盾冲突开始加剧,人物也随之鲜明,同时节奏得当不拖拉,直接进入庭审的阶段性大情节,推出第一个小高潮。

以上是优点。

本集出现了两处败笔,不是硬伤,是败笔。

一处是在徐铁英巧借十万美元的贿金和录音拿下了腐败的空军作战部副部长这一场。之前在办公室和崔中石对话完了以后,徐将十万美金封好写上贿金本是一场很有悬念的戏,让这个人物也变得不可捉摸,带有复杂性和神秘感,这一点是很容易吸引观众的。可接下来却是编剧人为的开了一个外挂,利用手中权力编造了一个观众只能听之任之无奈接受的巧合——副部长恰好也送了十万美金,还是亲自送去,当面对话被录了音。这种手法其实是纯编剧个人意志的问题,都不能算技术性。而且这种动作还削弱了徐的那种老谋深算,心机难测的城府深邃感。同时大大降低了这场庭审戏的冲突力度和交锋力度。编造巧合,形成死证,这样的庭审基本就将公诉一方置于了不败之地,被告不过是来打了个酱油而已,绝无任何的对抗可能,注定这是一场压倒性的比赛。在戏剧上来说,这是没什么看头的。

这一处败笔,败在虎头蛇尾,为悬疑而悬疑,所以胜利的一刻,不会让人觉得激动,只会觉得乏味。

第二处败笔,也是在庭审上,曾可达质询林大潍,却问出了极为幼稚的问题,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根本就是把枪塞到敌人手里让对方冲自己开火。此处编剧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让林大潍有机会宣扬一下其所代表的一方的先进思想和特殊材料做成的人的美好理想人格,顺带控诉一下另一方的卑劣。由于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让曾可达牺牲自己的智商,给对方让路。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曾可达要用那么幼稚的话去质询对方了。

这一处败笔,败在本是你死我活质量相等的敌人,突然其中一方跪下抱着对方大腿指着自己脑袋说你先给我来几拳吧然后我再KO你。这对已经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对戏剧的代入感都是很大的破坏,好比你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突然编剧一盆冷水泼下来,说醒醒吧这都是假的。让你就算想自欺欺人的做个梦都很难。一如周瑜打黄盖,黄盖再想挨你周瑜不想打,这戏还怎么演?

为了表现对手的优秀,而采用自降的做法,也是电视剧常见的问题,无论东方西方。

这一集的两处败笔,是剧本的问题。

个人引申:本集在法庭上本来另有一线可用,就是出于目标的一致(对空军那位副部长),许铁英和曾可达虽有分歧,但亦可联吴抗曹,暂时合作面对共同的敌人然后以非外挂的方式将其扳倒,这样也会对曾可达这个人物的质量造成大幅度的提升。不过这样做一来会让曾可达这个人物性格更为复杂,二来也需要更多的技巧,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许不合编剧心中所想,亦不利于人物的后续发展。目前看来,曾可达这个人物相对还是单纯的,应该会有后续的成长。

ps:针对欲求红袖提出的“不过第二集贿金的桥段貌似有些误会,“编造了一个观众只能听之任之无奈接受的巧合——副部长恰好也送了十万美金”,个人认为这不是个巧合,因为两次行贿的人所说的话近乎相同,很明显崔中石是知道侯俊堂和徐铁英的交易的,那么崔拿出这笔钱,就是补贴徐“卖候保方”的“亏空”的。所以第二集中徐在听到崔的回答时,才有一个眼睛乱转的镜头,说明他很快的接收到了信息,并理解了崔的意图;而且封存的是第二笔钱,说明了徐前后的变化。因此,我认为这个桥段恰恰是联系两集极为精彩的一部分”这样的看法,我的解释如下: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在分析的时候是不能这么入手的,如果后面有这样的事实那还可以。但是就目前没有这样交待的来说,我不能根据这种相对主观的猜测而进行这样的判定。我坚持分析从剧情出发,不带经验,也不自行脑补去揣摩编辑的意图,仅仅就“我所能看见的事实”出发,这样虽然严格一点,但是这有助于客观评价一部戏剧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标准。
   
    同样,作为编剧,如果他想有此类暗示,一般是不会做的这么隐晦到观众看不出来的地步的,必然会做一些可能会不太引起注意,但是却能成为有效说服观众的事实细节。眼珠乱转这样的细节,只能说明这个人在衡量,在动心思,但是动机是什么,是不明确的。
   
  重要的是,即使后来补上了这么一段事实,也无法改变之前这场巧合对于当时庭审观感的影响,因为在庭审时,这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东西是不能作为将观众带入观感的作用工具来看待的。往后就算能把这个事情说圆了不是巧合,也只是一场自圆其说的找补。但是在目前看来,确实只是一出巧合。
  
 关于你认为崔中石和侯保方说话近乎相同这点推断崔知道内情,也同时会引出一个新的问题。
  
  侯和徐的对话肯定是私密的,徐不会告诉外人。侯就算转述其它人,也不会这么一字不差,因为这不合理。
  
  在当事人都不会透露的情况下,那么崔是怎么知道这段对话的?只有一个可能,监听。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徐是肯定不会推测不到的,那么徐对崔就不会是那样友善的反应了。
   
  所以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能让人信服崔是知道徐和候之间的交易的。

-----------------------------------------------------------------------------------------

第3集

本集锋芒渐露,蓄势待发,主情节矛盾合理,处理自然,节奏紧凑,人物鲜明,细节耐品(还有那时不时插进来的一口浙语撩拨触动,对于个人来说,生出亲切)。没有什么瑕疵,倒是可以谈谈其细节的用心。

一处是崔中石对车夫述说自己目的地的两处变动,这里私以为是一处很高明的细节。由于情况的复杂和局势的恶劣,所以自当谨言慎行。所以两人都没有自透身份,而是互相观察。曾可达先说去饭店,又说去党通局,车夫就接口了。如是无关之人,或者是敌对势力的人,自然不会管他去哪里。而且也不会暴露什么。但如果是自己人,自然知道崔中石是在用是不是要去党通局打探消息试探自己,而自己人也必然会阻止他去党通局,免得再生枝节,授人以柄。所以车夫出言婉示自己身份,两人问答之间,心照不宣。

以上就是真正谍战剧的智商和功力,不过一分钟,但是这才是玩谍战的水准,这里也真正体现出了崔中石的出色能力。5点的电话虽然没接到,但是自己依然能在情况不明的时候找到破解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目标。经验心智都是极佳。

反看其它的国产以谍战为题材的谍战影视剧,呵呵。

另一处则是在方孟敖吩咐下属给曾可达接开水处,此处专门给了洗杯子的几秒镜头,从戏剧上来讲,完全没必要,因为这不影响情节。但是此处可以刻画出人物的内在。方孟敖让人给曾可达接水,说明了他对曾可达破例给自己面子喝酒的行为回报以同样的尊重,但这种尊重的体现不光是接一杯水,而在于认真的把这杯子的残酒洗干净的行为,但这个动作方孟敖没有特别交待,是通过其下属的主动行为完成的。这说明一,方孟敖这个人有点士子气,第二,他和经他手训练出来的下属,有着足够的默契或者说素养,他的个人气质直接影响了手下这个大队的气质。一个洗杯子的特写镜头,其实就是从暗面刻画出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影响力和他的兄弟们的水准。很出色。

这两处细节的出彩,第一处明显在于剧本,第二处可能剧本和导演都用了心。

本集不错,承上启下,没有问题。
----------------------------------------------------------------------------------------
第4、5集

这两集并了,是因为其在剧情性有一定的完整性,把一个方孟敖回家的小背景性事件(方家的人物情感羁绊)分拆了装进了两集,中间混搭着交待了新的人物、背景以及对目前来看应该是大情节的查案做了些粗浅的铺垫。

第4集主要由以下几个事件组成,方孟敖接受任命(并进此事件对方父那边的影响)、方崔夜会(揭示方孟敖的身份,同时传插了对方家父子的情感渲染)、调查组进驻、学生拦路表态(同时铺垫方孟敖和妹妹、女主的关系)、铺垫方家人的情感纠葛。

第5集则由方队入住、梁教授会客(揭示其第一重身份)、徐视察警局、方孟敖回家、徐夜见马汉山(这场戏也是在6集里收住的,权且算在5集)组成。(曾可达夜出这场戏因为只是个引子,所以放在6集里说)

从上面可以看出,实际上这两集基本都是在做铺垫,也就是俗称的过场戏,真正有推动情节作用的事件,分别是4集的方孟敖接受任命,方崔夜会和5集中的梁教授会客、徐夜见马汉山合计共四场戏,也只有这四场是会影响故事走向、真正具有戏剧价值的戏。其它各事件的作用则多在于推出人物,刻画人物性格、铺垫后面情节等。

现在来说为什么这两集会有节奏拖沓的感觉。因为以上四场有价值的戏,在两集共90分钟中,只占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长,而与此相反的,属于背景性质的、方家家庭关系的戏,却占用了近乎一小时的时间(并且一直跨到了第6集开始的夜宴才算结束)。也就是说,这两集用大量的篇幅,去讲述了并不会推动剧情发展的背景性事件,而且就观众早已经看明白的关系反复的进行了渲染。这就会导致片长进展然而剧情不进展的问题。

换言之,这两集之所以会出现瑕疵,就是因为在本应一笔带过、迅速交代的背景戏、过场戏上浓墨重彩,而那四场真正具有价值的功能戏却又多属于铺垫性质的(徐马夜会的一场则既是铺垫,也是当下查案事件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具有力度的矛盾冲突,难免让人观感上会觉得稍显平淡,不够激动人心。如果稍微控制一下过场戏的时长,应该会好很多。

作为电视剧,铺垫过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让过场戏喧宾夺主,不然就会影响叙事节奏。

大概导演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把几个事件打碎穿插叙述,以免过长却又相对空泛的单一事件诱发观众心理上的疲惫感(所以把方孟敖回家这样一场简单的戏分拆在4、5、6三集里才讲完)。

整体来说,这两集中规中矩,无功无过。但出现了一个节奏拖沓的瑕疵。这应该是由编导共同分担的。
-----------------------------------------------------------------------------------------

第6集

本集基本恢复了应有的水准,情节开始向前推动。但同时又出现了第一集过度渲染文艺氛围的问题。

本集主要由徐马夜会(接上集)、崔中石火车上接头、方家夜宴完成(接上集)、曾梁夜会(梁揭开第二重身份)、何家父女谈心、调查马汉山(未完)几个事件组成。

就戏剧来说,完成的都不错,毕竟还是处于铺垫阶段,所以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戏剧张力,不过都做的层次分明。徐马夜会直接步入结尾处的调查,矛盾爆发,是一个戏剧的小高潮。

没有特别出彩的细节,表演依然都出色,马汉山的表演要点赞,这应该得益于编剧给了其发挥的空间。

说下问题,在曾梁夜会后,给了一段长达50秒的文艺渲染(梁何交替渲染),也许是想表现梁凄清孤独的心境、何孝钰不自知的处境以及二人情感的纠葛。但就目前看来,对于梁的人物刻画,其实基本都是靠台词完成的,这导致他的形象还很难在观众中树立起来。缺乏具体的行动表现还很难让人产生足够的情感认同和共鸣。而且暂时也看不出他与何的感情状况,倒是他咬文嚼字大丢书袋的说话方式透出一种微微的酸秀才气。所以这一段月下的渲染,不但不能让人感受到他独特的心境,反而让人有种穷酸书生顾影自怜的感觉。说难听点那就是装了。

这个问题应该是导演的问题。

个人引申:主观上个人觉得颇灵的一处细节,是曾可达面对不断引用诗句、哲学语录的梁经伦,有点无奈却又正经的说“你还是少读点萨特”,当时就笑喷了。由于前面对梁经伦的刻画积累(虽然是由台词完成的)到位,所以此时对于曾可达的心情可以完全共鸣。此处轻轻一戳,立刻引爆,而且经由曾可达这样一个一贯严肃的人来戳,喜剧效果瞬间达到峰值。那种感觉就像在豆瓣上以憨厚无辜的表情朴实有力的手法猛抽一记装十三文青的脸。恩恩,乃们都懂的。
--------------------------------------------------------------------------------------

第7集

保持了创作和制作的质量,一个旧的事件(初审马汉山)完结,同时引出新的事件(查银行账目),所有的人物将于新的事件中再度角力。

就剧作上来说,没有问题,就矛盾冲突来说,虽然雷声大雨点小,但是也可以让人满意。这么说是因为会审马汉山这场戏,并没有实质意义的交锋。前面说了半天都是独角戏,直至王贲泉开解银行的责任才进入状态,可是作为对手方的曾可达却没压根接招,而是直接一个电话请来最高指示就完事了,实际上什么都没审出来,只是把方步亭拉上来舞台亮相。分析这场戏的功能大概只是想借此引出查北平分行的下一步安排,这么看的话此初审应该是虚招,但是却花了近20分钟的时长,其间各种渲染氛围的人物特写来来回的闪,形式对比其内容来说显得有些肥大了。而且这种审案的戏,会让观众抱有双方斗智斗勇的期待,如果没有满足,就会觉得有些失落。

同时,如果代入剧中角色的话,王贲泉的问题确实难以回答。因为其阐述的银行的理由在情在理,相当有力,如果不能证明他说的是假的,那么就无法对其进行反击。可是目前所能看到的,他说的只能判断为是真的。

这一点,有如编剧给自己做了一个死扣,塑造了一位强大完美的甲方,乙方无力对抗,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最后草草圆场了事。

其它方面都好,线索开始往深处走,情节顺利推进,徐的性格成分开始进一步暴露。
-------------------------------------------------------------------------------------

第8集

很出色的一集,紧凑的节奏,复杂的人物,递进的矛盾,藏锋的台词。整体都达到了大明王朝的水准。

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这一集静静的看就是,实现了对观众心理和情绪的成功控制。

马问徐在不在孔的面前提起徐,徐没回答,而是让自己的秘书去接崔,这种不动声色的表态刻画出了这个人的心智和城府,也同样符合他这种层面的人的做法。内外统一,以暗托明,很棒。

几处细节不错。

一个是马汉山渴了径直去拿徐铁英的杯子喝水。而徐铁英后来倒水的时候没有给自己的杯子加水(徐的杯子被马用过了)。这里极好的映衬了两个人的性格,也能暗示出两个人对彼此关系的看法。

不管是出于信任徐,还是急着捞救命稻草,马在徐面前是没把自己当外人的。而徐是嘴上说着朋友,但是心理压根就没把马当一回事。只是利用,而且随时可以抛弃。看这暗示走向,徐估计是要在关键时刻戳马的。

崔中石的西装总是不太合身,显得有点大撑不起来,这应该是编导有意为之。由此参照他的身份和性格,似乎也是目前所有人物里压力最大的,而且似乎是目前看来唯一个没有任何助力的角色,但是他都是自己默默承担着。如果推测不错,这人估计是要领便当的,而且会比较悲情。


方步亭在喝茶时,喊了那一声“小崔”,用的是河南话。不知道是不是伏笔什么的(应该不是),戳到笑点了。
-------------------------------------------------------------------------------------

第9集

质量依然还不错的一集,没有什么好说的。对徐和崔的交易依然没有摆上来桌面给明确的交代,前面对于人物关系的铺陈用的绵里藏针的台词,但属于实写,真到要解决徐崔交易的部分则不示于人,完全虚写。只用最后徐的告别显示这次对话崔至少是让徐满意的。

木兰这个半脑残女的设定,有点弱了,也不太现实。

对形式依然过于注重了,各种切换特写过多过长,内容没有跟上,不但没有给观众凝重感,反让人觉得空泛。看来导演真的很文艺。

一处细节,徐在添茶时先是只倒给自己,没有给方崔添。后来崔表了点态度,徐就给崔添茶了。结合之前给马汉山加水的戏来看,对徐性格的把握和理解在递进。这种不断积蓄、利用细节强化人物形象的手法很好。
---------------------------------------------------------------------------------------

第10集

本集并没有太多精彩之处。开场调查崔马的戏再次虎头蛇尾,避实就虚,这种调查的问话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这么大的阵仗,结果两句话就遮过去了,答的有点答非所问,问的有点离题万里。倒是处处把火往人物关系上烧。而崔的反应也和之前刻画出的其人物性格出现了违背。在被曾可达问到背景时,其神色表情和沉默都给人以有所触动甚至心虚的感觉。但对于此次调查,他本是早有准备的,而且心智又强,不应该出现那样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意味着心理防线的退缩和示弱。

同时方孟敖的反应也有些过大(这个过大是因为导演用重复的特写强化了印象),似乎生怕别人看不出他们的特殊关系一样,或许是故布疑阵?或许是出于对方孟敖人物性格的理解?或是觉得观众喜欢看到这种反应、认为会调动观众情绪,所以做的这么明以致于不惜牺牲人物角色的形象?

此处依然出现显得冗长的各种沉默特写,无效的镜头稍显多了,看来导演对于形式感确实有点追求啊。

感情戏开始正式上线,好在没用过多的笔墨,而是把笔锋转到了政治线上,这点不错。

有个细节做的不错,9集中何校长不让梁经伦送自己上楼,说自己身体还好。10集中则不起身送方步亭,说自己腰腿不便。对比可以看出何的性格为人还是偏书生气的,和对方态度则逐步有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只怕要渐行渐远。
--------------------------------------------------------------------------------------

第11集

本集也还行,一是借方孟韦和崔的口,向观众说明了崔的处境和形势。二是借方谢、何梁的口,讲述了他们各自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剧情,三是点出了孝钰的特殊身份和她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四是最后车站接粮,也是唯一的一处实戏。

整体看下来,除了2、3集的一场庭审之外,到目前剧情依然还是整体出于虚写阶段,一直没有真正硬碰硬、实打实的大情节。现在车站这一场似乎是要填补这一个空白了,不知道下一集怎么走,希望不要又是雷声大雨点小。

另外,导演,你的文艺范儿能不能收敛下。剧情走的本身就不够迅速,你这是严重补刀影响节奏了好吗?

两处细节值得玩味。一是方孟韦对崔的表态,明看是援助,其实给了崔更大的压力。正话反听,言外之意如果崔行事要是还涉及方孟敖,那么只怕就要对不起了。这种含蓄表述人物矛盾的手法不错,目前的崔是苦逼到家了。

另一处是马主任在车站的衣服,一会是湿的,一会儿是干的,一会儿又湿了,应该是拍摄的问题。不过配合马的表演,算是小戳笑点。
--------------------------------------------------------------------------------------------

第12集

还算没让人失望,矛盾的碰撞足够激烈,处理的结果也能接受。

关于这里面所能看到的一些东西如下。1、方孟敖参与去车站抢粮,这件事其实从其职责来说,是属于狗拿耗子,这本不是他该做的事,而且容易引火烧身背黑锅。但是出于他个人性格、身份和自己认为自己对社会、学生等所应付的责任方面考虑,其做出这样的事是可以让人信服的。这里存在一个特殊人物的特殊合理性安排,是因为编剧对人物的精确把握,这是功力。如果换了别人,就不合理了。2、在制服四兵团时,有开挂嫌疑,两方面,一是四兵团军官在看到方孟敖带着人马冲自己过来时,竟然毫无戒备。二是主动缴械。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缴械的绝对应该是方孟敖的人。四兵团占尽优势,作为身经百战、尤其是特务出身的军官,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3、国防部保密局的威风本来是蛮大的,可谓令人闻风丧胆。但是在戴老板身亡两年后的48年,由于国军败退和党内腐败,人心惶惶各有打算,导致其控制力和影响力大不如前,遭到轻视也是在所难免。所以四兵团把保密局虐成渣也是合情合理的。

后来的夜审准备阶段,又出现了拐弯抹角的问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实质根源在这个扬子公司身上,可是几个人就是避而不谈,这还不算,还东拉西扯的说什么央行民调会四兵团,做了一圈无用功后,才把扬子公司试着放在面上。这种编排有点凑剧情、掉智商的嫌疑。

曾可达对方孟敖的猜忌,过于主观。包括对经国同志的不理解也显得过于幼稚。同时凸显了一个剧作的问题,本应是查贪腐,然后出人物。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方孟敖个人的问题,比贪腐问题更让国共两党重视,别说曾可达不理解,作为观众也快不理解了。关心的点不对啊,要说方孟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当时,肯定不是领袖首要顾虑的问题。这一点有点奇怪。

PS个人:当时曾可达一脸迷茫不爽的听经国同志指示,配合画外音说曾不理解经国为什么如此重视方孟敖。我心里忍不住说这还用想,建丰同志也是人,没听过天下无人不通共这句至理名言啊!
------------------------------------------------------------------------------------

第13集

本集的看法很简单,又成功拖了一集,编导干的漂亮。

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最让人失望的一集,剧情毫无进展,整集下来不知所云,空话连篇,装腔作势,各种掉智商。

梁经伦教授,你要是怕吵醒人家你不能拿走食物走的远远的吃完再回来?非得矫情的站人家旁边酸文假醋的吃?小知识分子的虚伪你表现的也太过了吧?

还有梁教授,你和人说话动不动就昂首挺胸斜视远方,这么嘲讽谈话对象真的大丈夫?何况也没见你暴露出什么真才实学啊?曾可达让你把头转过来说话那是客气了,对你这么没教养的抽你都不为过。

你曾可达也是个有志无才的,不知轻重缓急,看似头头是道,其实一肚子炸酱面,那段和经国同志的对话你完全就是跑题好吗?难为的是经国同志也跟着你犯迷糊,还夸你进步了?拜托你是个少将好吧,就这思维和表达水平,当个营长可能都有点高抬,敢重用你那绝对是给自己挖坑埋雷啊!说句不好听的,就你们这智商水平,还好意思抱怨什么奈何共军有高达?随便找个县级市锻炼锻炼再说吧。

凌晨三点的帝都小树林里怎么会有黎明清晨的曙光烂漫,导演你出来和我解释解释,保证不打你。

本集问题很大,如果后面还这样,只好减星了。
---------------------------------------------------------------------------------------

第14集

这一集让人大跌眼镜,简直就是儿戏。

本集重点是在审案,但是实在看不出是在审案。曾可达的问话极其幼稚,各种逻辑漏洞,故意放着正主不问而是去责打无甚实质关系的陪审。而作为陪审的崔、谢两人却还傻乎乎的配合着,搞的跟自己真有罪似的。退一步说,如果就是打算出于要做个场面活,搞个政治平衡,把方家拿下当替罪羊以凸显政府反腐败的决心、争取民心,那么就完全无需这样的虚头巴脑耍花枪,直接黑了就是。理由很简单,学潮一触即发,兵团急等作战,就算你想玩点过场,可现实根本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再退一步,你想一箭双雕顺着挖挖方孟敖崔中石共党身份、玩玩反侧反这条线,可那也完全不是这个玩法好吧。你借刀杀人的心思都明成这样了,当人家都是白痴会没有准备么?

就算曾可达是个智商负数的白痴,可是蒋经国他总不该傻吧?大敌当前,火烧眉毛的时候,你却跑来围着方家这么兴师动众的真的合适?共军的刀都架到你命根子上了你还兴致勃勃的去逗忠犬?

曾可达的问话有严重的逻辑问题,初中生也能看出来该审的是扬子公司,可曾愣是让这俩正犯成了列席作陪。就是陷害人也没见过这么拙劣的,奇的是精明强干的崔中石不但不反驳解释反而顺杆爬,这是嫌自己死的慢吗?看来不是,是编剧不让他说话。因为编剧自己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啊!

方孟韦的爆发很有力,只可惜剧情的前因不对,弄得其感情爆发成了孤军作战的一记直拳,漂亮归漂亮,可是由于该配合的组合拳完全都散了架了,导致其戏剧效力大打折扣,纯粹就是为了做个外插花收场了。

一处细节的问题,谢来到崔家惊讶于崔家的清贫,可见其事初次登门。编剧的意图大概是再次托举崔中石及其所代表一方组织的品格,可是要知道他们两人也是共事多年的熟人了,可是这一点于公于私都不合理。

另一处细节,纯粹发散,扬子公司的两个人那么铐着,如果真有一人中途想上厕所怎么办。。。

本集节奏依然很拖,导演的文艺病看来是改不了了。各种故弄玄虚,几个人沉默着你看我我看你。拜托,有内容时这叫反衬烘托,没事就这样那就是装了。

剧集已经过了四分之一,负责的说,可以降一颗星了。至于会不会加回来,以后再说。
---------------------------------------------------------------------------------------

第15集

会审再度虎头蛇尾,然后是一整集的过场戏,无甚好说。

曾可达出来对徐铁英就粮食的分配说难听话,让徐看着办。这简直傻到极点,关徐铁英毛事啊?人家是配合调查,这板子怎么都打不到徐铁英身上。如果是因为方孟韦的介入而迁怒徐铁英,更是无稽之谈了。第一方孟韦的介入对于你绑上三方进行调查的结果压根就没有实质的影响,他虽然说了学潮可能爆发的实际情况,可做决定的依然是你曾可达,而且就算他不说,曾也会马上见识到这个问题。二,就算没有方孟韦来搅局,你曾可达处理到最后也是这个结果,你敢让学潮闹起来吗?你抓得了方家当替罪羊吗?你有那个时间去把矛盾上交静候高层博弈的结果吗?你什么都改变不了,形势都看不明白就打鸡血似的搞会审,完了还怪这个怨那个,这不是脑残是什么?可怜的徐铁英也被编剧按着脑袋背了黑锅,不然以他的智商会面露难色的尿你这一壶?早呲开大牙把你挖苦的抑郁症发作了。

方孟韦在本集的思想情感转变可以理解,毕竟之前刻画铺垫的还行。你梁教授能不能别再动不动就主旋律抒情了,无论经国同志也好还是观众也好需要的都不是你这种文艺青年啊!

大明王朝人物和剧情是一山还有一山高,越走越强。北平无战事是出场都拔尖,结果到了现在反而一山更比一山低了,都自带挖掘技能啊,被山影送到蓝翔开了新脑洞了么?

拜托来点像样的斗智斗勇吧!别老过家家了!
--------------------------------------------------------------------------------------

第16集

本集的空洞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

开篇是学生们就整账问题和民食会发生冲突。在之前各路高人们智商都直线下跌之后,紧接着学生们的智商也开始自由落体。明明是一直热心揪贪腐的进步学生,此时此刻竟然似乎完全忘了自己平日的身份,竟然以联欢会为理由而拒绝配合整账,似乎完全忘记了现在是什么时期,当前什么是大事。剧本这么写是想说明什么?说明所谓的进步学生其实压根就只是喊喊口号的起哄专业户?还是遇到正事就撂挑子的拆台积极分子?

反倒是民食会的马汉山急得跳脚要快点整账。不管出于其公心私心,但人家说的句句在理,整账这才是当务之急好吧?!

整整15集学生都是正面的、如燎原之火要烧尽贪腐的形象。可真给他们机会时,他们却突然都摇身一变,像一群没头脑的废物点心一样胡闹起来了,这真的没问题?

同时还有中间啰嗦无谓的感情慢镜在那儿凑时长,英雄人物的俗套小手段搞煽情,接着一段教科书拓下来的演讲。最终曾可达一如既往的蠢病发作。

曾可达说北平取消联欢是为了阻止国民党即将推行的币制改革,请问你怎么推理出来的?剧情中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迹象透漏给你曾可达,一直说的是因为对梁经伦身份的怀疑,可是你就突然智商天启的料事如神了?

你不就是编剧的一杆枪,因为编剧没办法实现剧情的成功衔接了,所以生硬的借助你的嘴把下面要干什么说清楚吗?!!

整整16集了,一个本该是小情节的查账,弄到现在一堆人聚了散散了聚,各种开会联系,可是呢?原地打转!请问截止到16集现在的剧情为止,在主线上的查账进展程度和10集前有什么不同吗?

本来这一集就想弃了,为了崔中石在跟一集。如果还是这样,做个总结果断弃。
------------------------------------------------------------------------------------------

第17集

看了一半,实在受不了了,这是拍给中学生看的中二言情剧么?

曾可达你能不能别再玩你那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了?还学人家文人故作深沉的丢书袋抛典故,请问你这么和方步亭说话意义何在?还点人家崔中石,你一国民党党政少将,就这么没有任何证据把握的大喇喇的去试探人家提醒人家威胁人家?

如果是你想沿着崔中石深挖共党组织,你这么明目张胆的把这事点给一个压根和你算不上亲近甚至还有点仇怨的人,就不怕弄巧成拙?

如果你只是怀疑崔中石,或者利用崔去敲山震虎的试探方家的反应,请问人家这行长脑子里的弦儿还不如你?几次交锋是个常人都看出来比你强百倍了吧?!还口口声声说什么要是公审崔了对方家不好,请问有什么实质的不好?你们国防部在第二三集怎么被林大潍打脸的都忘了么?都是官场里混出来的,拿这个吓唬人,你当人家三岁小孩儿?

你压根都还没想过崔中石这条线该怎么处理,就贸然跟一个对手性质的人煞有介事的挑明,而且还是在你完全不具备掌控局面的能力的前提下,你是经国派来的逗比吗?最后又说什么不能没有方家。你们没正事干来逗人玩呢?目的何在啊?

剧中没看到曾掌握崔的一点证据,愣就定了崔是共产党了,编剧你杀人赚眼泪也不是这个赚法吧?

搞笑的是曾突然又智商爆发了,机智的说了三个杯子代表方家父子的托辞。曾可达啊曾可达,命运到底赐予了你怎样恶毒的诅咒啊?

按照蒋经国的用人思路,那么只要有能力的,忠诚度低一点也要用,边用边争取。可是曾可达对方家的态度呢?方步亭作为银行行长,为党国所做的贡献肯定不用多说,而且曾经为了运送党国的资产而牺牲了家人,又素无绯闻恶言,请问这忠诚度声誉度还不够?就算他涉及到孔家的贪腐,他也只是孔家意图的执行者,何况党国最高层几个人本就同气连枝,他方家有什么值得让你们这么大动干戈的?兵凶战危,国已不国,人才凋敝,一边说着要争取人才一边对方步亭步步进逼,请问这不是自毁长城是什么?!还是经国已经精神分裂了这点关节都看不明白,一边说着我爱我家一边动手烧房子?

你这么塑造人物你自己信么?

再说方孟敖对崔中石的怀疑这一点。前面整整16集,看不出方有任何可以怀疑崔身份的理由,如果说因为曾可达在会审时说了一句崔你到底是什么背景导致方孟敖的怀疑,那么只能说方孟敖压根就是个脑瘫。虽然从方孟敖总是叫崔中石崔叔但是叫崔的老婆嫂夫人这点能看出他禀赋异于常人,但是应该还没到能把他崔叔假冒共党来找死这种事看的那样理所当然吧。

同样,如果崔还真得配合演戏对方孟敖说自己不是共党,那么只能说崔也是个脑瘫。

请问如果崔不是真的共党,那么他有什么理由要和方孟敖说自己是共产党?在那个年代,一个不是共产党的人和别人说自己是共产党,这不是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又是什么?而且这玩笑还一开就是三年,中间还不停的传递情报宣讲共党精神,这特么是自己闲着没事用生命来演戏的么?!!

还是编剧你本来就是把他俩按照脑瘫的路子塑造的?你觉得当年的地下党要是就这水平的话能让国军转进到台湾?

不想说什么了,这剧弃了。不想这样一部戏上浪费时间了,既无价值也无意义。下面总结
----------------------------------------------------------------------------------------

追着看了17集,系统的回顾一下,不难发现,剧本的布局和结构出现了大问题:那就是始终缺乏一个扎实过硬的、具有连绵内力的事件将所谓的各方势力都勾连在一起,导致所有的角色都只好围着一个本该是小情节的查账事件各种打酱油无事忙,只能靠形式、表演、各种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的台词来想办法把剧集生硬的撑住,更需要时不时削减智商、混乱逻辑来救场。整体看似法相庄严,其实捅穿了之后一目了然,不过是个泥菩萨而已。

所以细节表演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可是整体各种垮塌。借用我一位朋友的话,就好像你来买花雕茯苓猪,店家却拿起一块块优质的五花肉说你看这个多不错。典型的货不对版。

大明王朝我给五星,这剧我给两星,因为它出现了一个编剧应该注意的常识性问题——就是基本的大结构问题——并且最终导致了人物、情节、表演的全面溃败。说句良心话,一般只有烂剧才会出现这种问题。也别说什么后面会好看,如果结构不改变,后面的戏不可能好到哪里,最多是依靠小情节手段去煽情罢了,如果后面结构独立成章,那么前面这些废戏为什么不大刀阔斧的去修整删砍?

无它,积重难返了。只好放弃。

随便说两句别的感想。

这部剧是近几年来唯一一部抱有期待并追看的剧,因为大明王朝实在太出色,加上据说编剧是四年磨一剑,让人不动心都难。可事实却再度证实了侥幸心理要不得。

开播前看到有人说,看过剧本的人已经无人能提出任何修改意见。只能说如果不是出于一些特别的原因这么说,那就可以从侧面证明为什么国产剧的质量一直上不去了。同样有人号称此剧全国编剧都在追看学习,想来就算夸大,但也定是有些事实基础,只是此时不知道这是该让人欣慰还是让人觉得苦笑。

最后,各花入各眼,感受各不同,求同存异好了。想讨论的,我的论据都在上面,欢迎指教。

 4 ) 从曾可达的自杀谈起——《北平无战事》观后感

在北平南苑机场,曾可达没有选择回南京,而是选择了举枪自杀。我以为,这部剧其实到这里已完全结束,剩下的无非是借方孟敖之口,点评了这一切就是场堂吉诃德式的闹剧,而这场闹剧背后的操控者就是蒋介石,其他人不过是被其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牵线木偶。 人治的大方向——领导 一个人治的社会,大方向注定就是领导决定的。这个决定,有两层意思:明面的意思,领导的思想是权威的,不可违抗的,说往东,哪怕是错的,那也是对的,这个大家结合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应该很好理解;暗面的意思,则是要搞清楚领导也是人,他是有七情六欲的,他是有家庭背景的,不是说当了皇帝就能畅所欲言为所欲为,所以能影响和干涉领导的力量不可忽视,而这个力量,可能是领导小时候的奶妈,也可能是领导最喜欢的太监,也可能是领导最中意的妃子,也可能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大臣等等,而在现实中,往往是诸多类似此类力量的综合体。 当时的领导,并非蒋经国,而是蒋介石。所以,这个大方向是蒋介石决定的。电视剧的剧情错综复杂,但我以为,蒋介石所定的大方向就是“孔雀东南飞”。 在剧中,共方对孔雀东南飞的解释:傅作义是这只孔雀,往东可以飞东北,支持辽沈战场,往南可以飞徐州,支持淮海战场,所以要把这只孔雀喂饱了,让它在原地呆着哪也别去。 而事实的真相是,孔雀不过是北平分行的那些硬通货(黄金白银等),东南就是那个宝岛台湾。焦仲卿(方孟敖)是让孔雀能飞起来的关键人物(开飞机),梁经纶则是搜刮这只孔雀的关键人物(币制改革)。 蒋介石从没把傅作义当自己人看,否则也不会在其身边安插个陈继承(蒋的忠实粉丝);而李宗仁副总统,是蒋在党内最大政敌,其在北平其实是被架空的,后来选总统,蒋想内定孙科(孙中山之子),结果却是李宗仁被选上去了。所以,蒋介石一开始就很清楚,东北一丢,北平肯定保不了,划江而治是其首选方案。他关心的不是丢掉的大好河山,而是未来发展军事力量必需的经费(金银财宝),所以蒋经国要搞币制改革,蒋介石是赞成的,而且他也很清楚,币制改革救不了经济(剧中何其沧、方步亭都以为领导不知道,其实领导心里那是雪亮的),但币制改革可以进一步搜刮民脂民膏,这才是其支持币制改革的真正原因。 另外国母宋美龄背后的孔宋家族是不能得罪的,毕竟自己家里人管钱比外人强,所以反腐只能杀个马汉山这样的喽啰做做样子,若是让马汉山在公开场合(剧中是在机场)爆家丑,那是万万不可的,所以我印象中,剧中蒋介石就打了不超过3次电话,唯独机场狠狠地训李宇清私放马汉山是印象最深的。 可惜,和现实生活一样,大多数人是无法明白领导的大方向究竟是什么的。因为领导不可能同下属掏心窝,有些话,有些事,压根都不能在台面上讲的。所以说伴君如伴虎,老虎很凶猛,跟着它可以狐假虎威;但老虎经常打盹,一个经常打盹的动物,你很难判断它下一步要做什么。所以千万不要轻易给领导下弱智的结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游戏规则下能摸爬滚打到领导那个位置的人,什么人什么事在他那都明镜似的,但领导往往轻易不表态,一表态那都是不可逆转的。 人治的小方向——下属 在人治的社会,下属是最难做的。尤其当今社会的体制往往是集体领导,决策机构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常委班子或者一个老板亲友团(家族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做下属的,有时不明就里可能就犯了死罪(比如剧中的曾可达,建丰同志彻底抛弃了他,可惜他到死还没明白是为什么,后面再展开讲)。 但是,不要小看下属的力量,很多时候,下属有时也会影响到领导的大方向。一个黑天鹅事件,可能让领导的如意算盘分崩瓦解也是可能的。所以,下属是小方向,而领导最怕这些小方向拧成一股绳,也就是所谓的结党,那就不好控制了。故历代君王,使用最多的手段就是制衡。 下属NO.1 建丰同志 蒋经国,也就是剧中那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建丰同志,用方孟敖最后的评价,这是个孝子。但在我看来,一个“孝”字只能解释一半,另一半,则应是一个“睿”字。 蒋经国,一个深受苏共及西方思想熏陶的人,拥有许多超时代的想法和观念,我不怀疑他真的想通过币制改革挽救民国频临崩塌的经济,所以才会有梁经纶、曾可达那些思想进步者死心塌地追随。但蒋经国也很清楚,自己虽然名义上是太子,但后妈宋美玲因为有美国那层关系,一直支持前台的孔、宋家族,与蒋氏兄弟过不去(蒋经国、蒋纬国)。而其父亲蒋介石,是个搞制衡的高手。所以,蒋经国想到了建立自己的政治力量,明面的是国防部预备干部局,暗面的是铁血救国会。既懂经济,也懂政治,而且还非常懂妥协(CC派突施杀招暴露梁经纶杀谢木兰,蒋经国默许了),这是个非常睿智的人。而编剧对蒋经国的评价,实际上剧中不止一次有暗示,蒋经国的偶像是曾文正公——那个控制着湘军有大好机会造反却不造反的曾国藩。 蒋经国很懂得哪里是雷池,哪里是高压线。 比如说铁血救国会,历史上没有这个组织的官方记载。这个组织其实就是在结党。前面讲了,领导最怕结党。当CC派将拟出的名单给蒋介石看后,蒋经国就已经知道自己在父亲心中的位置微妙了,所以后来,他只与王蒲臣保持联系(因为王蒲臣是个人精,不会走漏风声),最后是站在道义角度,与曾可达交了个底,说失败了,我们不要再见面了。 在币制改革加反腐上,蒋经国涉及到扬子公司的事一直都非常谨慎,包括历史上他跑去上海,首先也只是动了杜月笙,没敢动孔令侃,但被杜月笙激了将,所以才把矛盾激化,与后妈美玲的势力直接过招,但最终选择了妥协。蒋经国很清楚,在父亲那里,后妈比自己的价值要大,美国那层关系不说,单单就是这些年宋氏那些七大姑八大妈建立的商业王国,实际就是蒋介石的党产加私产。所以蒋经国很聪明,不拿鸡蛋去碰石头,而是学曾文正公屡败屡战韬光养晦(蒋介石死后,蒋经国对国民党对台湾的再造工程是影响深远的,所以有人将其与邓小平相提并论)。 所以在我看来,蒋经国的孝是表面功夫,睿才是真实写照。他想把事做好,但也深知,把事做好非一朝一夕。当年曾文正公虽然知道发展洋务,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振兴中华,但在当时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下,根本是无法做到,所以他力挺李鸿章这个洋务派,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而李鸿章重用了一个人——袁世凯,清朝恰恰就是亡在了袁世凯手里。 下属NO.2 曾可达 与建丰同志形成鲜明对比的下属就是可达同志。 曾可达,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农民出身,无背景无后台。其实这没所谓,有时派系斗争起来,大家都喜欢拉拢这种背景干净的;但农民出身,骨子里就是农民的世界观,这也就注定了曾可达的悲剧结局。 在曾可达的眼中,贪腐集团是坏蛋,建丰同志是救世主(铁血救国会老大嘛),所以在曾可达眼中,建丰同志那就是神,神也就意味着不可能失败的,且这个神又是正义的化身,而从小听的那些故事中,正义永远都是战胜邪恶的,比如秦桧的像跪在岳王庙前,可惜他忘了那是秦桧寿终正寝数百年以后的事。所以当他电话里听到建丰同志宣布失败的消息,心中的那个理想世界彻底崩溃了,再听到神抛弃了他,于是连活下去的信心也没有了。 曾可达也动辄讲曾文正公,但可惜他只读到曾文正公的“忠”,却没读懂曾文正公的“睿”。所以他一辈子都誓死跟随建丰同志,建丰同志说往东,他绝不往西,这也恰是其年纪轻轻官居高位的原因。在剧中,蒋经国不止一次想培养曾可达形成独立思考有主见的能力,最后一次就是关于方孟敖和梁经纶的处理问题上。当时方孟敖擅自在南苑机场起飞,梁经纶当徐铁英面针砭了国民党当局,还被蒋介石的亲信听到。曾可达向蒋经国汇报这两件事,本来内心是想帮方、梁两人求情,但听到建丰同志要严惩两人,一时语塞,电话挂断后,冒出两句话:“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从这两句话看,他是非常认可方、梁两人的。但是,他在数次联系不上建丰同志的情况下,与蒋介石的亲信表了态,这个态却是严惩方、梁。他哪里知道这其实是建丰同志对他的最后一次考验,也正是这次考验,让蒋经国决定放弃此人。后来王蒲臣与曾可达交了底,方、梁两人都是建丰同志“孔雀东南飞”计划的核心人物,应该是要保护,怎么能严惩呢。最后有意思的是,方孟敖由傅作义编个谎话无罪释放,梁经纶则陪同何其沧跑美国去了。 在剧集后期,谢木兰明明是学生,却被当地下党给杀了。这个事蒋经国是默许的,而且特意讲明不能让曾可达知道,结果徐铁英故意讲出来挑拨曾可达与王蒲臣关系,曾可达果然中招,义愤填膺。因为在他的价值观里,对永远是对,错永远就是错,没有中间状态,没有特定情况。反观同样是铁血救国会的王蒲臣与孙朝忠,前者虽然一开始也被徐铁英那张铁血救国会的名单搞蒙,但很快镇定下来,明白木已成舟,只能亡羊补牢,将损失降到最小;而后者则顺风使舵,成为了徐铁英的帮凶。 还有,在曾可达的世界里,非黑即白,爱憎分明。所以在五人调查小组时,他对马汉山的态度非常差,一开始连座位都不给。崔中石被杀,其实是蒋经国下令孙朝忠秘密枪决的,目的是把方孟敖是不是共党的事变成笔糊涂账,但曾可达始终认为这是徐铁英干的,认为其是杀人灭口掩盖其贪腐的罪证。再比如在对待孙秘书问题上,徐铁英是明知孙秘书是间谍,都故意装傻还事事重用,反之曾可达虽然知道孙秘书是其铁血救国会的同志,因为之前发生的种种矛盾,反处处排挤。 整个剧中,曾可达可以说是最辛苦最努力的人,又是深更半夜骑自行车联络特务工作,又是早餐的馒头都让给下属吃,又是在发粮现场旁的玉米地跑来跑去给建丰同志做现场直播,结果却吃力不讨好,落个被领导抛弃,“死路边”的下场。这其实是很多“出身不好往上爬,一心一意为党国,下场却都不咋的”官员之真实写照。平心而论,曾可达是碰到个好领导,蒋经国虽然是利用他,但显然也有心栽培,可惜恨铁不成钢,烂泥扶不上墙。 曾可达,他注定不是一个人的悲剧。 下属NO.3 徐铁英 这部戏里,最出彩的肯定是马汉三,但真正演最到位的还是陈宝国饰演的徐铁英。 徐铁英,其实就是CC系老大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的缩影。陈氏兄弟的叔叔陈其美,是孙中山时代的革命先驱(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了),他对蒋介石有知遇之恩(蒋介石是靠他入道的),而且和蒋介石是拜把兄弟。蒋介石栽培陈氏兄弟,既是感恩,也是扶植自己势力,而陈氏兄弟也很清楚,所以只效忠于蒋介石。 如果说孔宋是蒋经国在商界的对手,陈氏兄弟则是政界的对手。徐铁英敢理出那份铁血救国会的名单,还敢在上面分座次定忠贤,底气在哪里,就一个词——忠君。领导最怕下属有秘密,同样也最喜欢有下属告诉他一些他不知道的秘密。为什么徐铁英敢那么明目张胆地贪,为什么明知孙秘书是蒋经国安插的眼线也敢事事明示任其汇报,为什么明着同陈继承站队对抗币制改革,原因只有一个,他很清楚,只要自己做好这个“忠”字,谁来动他领导都会保。所以后来他被撤职调回南京,很多观众以为他也要步马汉山后尘,其实这都是“曾可达”世界观在作怪——坏人、腐败分子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徐铁英为什么能成为政坛不倒翁,道理很龌蹉,即便有些人不喜欢听,但几千年的历史就是这么过来的,由不得你我。前面讲了,蒋领导的大方向很明确,保住党产、私产,那么用什么人来保呢?如果用个清廉刚正不阿的,非但不会保,反会同你讲“君轻民重”,甚至还要你救百姓于水深火热,最后就搞得和曾可达一样,军粮都帮你卖了;如果用个正直的也配合你干事的,那就搞不好是个共党发展的间谍,比如谢襄理、崔中石,帮你洗钱还只拿死工资,日子过得一贫如洗,但你干了什么他那都如实汇报给周副主席,没准哪天还登报给美国人看。所以你只能找个贪的但醒目能干事的。贪好啊,他贪了,一是不可能还去通共,二是也怕被当反腐典型枪毙,所以必定死心塌地效忠你。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他贪小头,你拿大头,睁只眼闭只眼,相安无事。所以这个人,非徐铁英莫属。 讲到这里,顺带也讲讲马汉山。其实,马汉山和徐铁英是一类人,但为什么马汉山被崩了呢。因为马汉山没做好这个“忠”字。剧情后期,马汉山选择了往铁血救国会站队,一是给王蒲臣留下了贪腐的文字证据,二是在南苑机场大放阙词,当然他绝不会天真认为,这些个毛孩子后面的建丰同志能救他,而是他没打算活了。或者应该这么说,他悟出了佛教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自己一心求死无欲无求,昧着良心干了一辈子坏事,突然想做回好人了。如果有天堂,他应该可以去;但人世间,他就是领导反贪腐用来杀的那只鸡,不过却吓不到猴,也只能吓些鸡而已。 下属NO.4 王蒲臣 这个老烟鬼,我只能用人精来形容。很巧的是,剧中也说他熟读曾文正公。 曾国藩是人治社会为官的模范。他可以放任其九弟贪腐敛财,以放松慈禧怀疑其有二心的警惕;他可以放弃自己的湘军,而扶植李鸿章搞出个淮军;他可以把同左宗棠的关系处理得张弛有度,表面斗给领导看热闹,本质却是惺惺相惜。(“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这是左宗棠晚年写给曾国藩的挽幛。) 王蒲臣,明面是保密局毛人凤的人(毛人凤前任是有名的特务头子戴笠,空难挂掉了),暗面是蒋经国铁血救国会的人,所以是双面间谍。剧中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徐铁英突然使杀招,要公开梁经纶身份,并杀害谢木兰,王蒲臣在几部电话机前犹豫,不知是该同毛人凤还是建丰同志联系。为什么犹豫呢?因为他打电话的目的是要拖个下水的一起来担责。最终他还是先选择了毛局长,电话接通了,毛局长亲切的称呼蒲臣同志,结果一听是个烫手山芋,立马来了句“信号不好,听不到声音”继而挂掉了。如果换曾可达,我敢想象他会继续拨过去,然后问“现在信号如何,能听到了吧”。王蒲臣当然清楚毛人凤在躲这趟浑水,所以只好给蒋经国同志去电话,而且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我首先想到的是拖毛局长下水,可惜人家不接招(信号不好没联系上),第二层意思是这个事人家党通局就是要生米煮熟饭,我也只能将错就错,但不敢自己一个人做这个主,所以请建丰同志表个态。水平,这就是水平。因为做有些性质的工作,犯错是不可避免的,遇到突发情况如何既把这个错犯了,还能拖个下水的甚至还能帮你免责的,这就要水平了。 剧中好些次,王蒲臣一面要迎合陈继承、徐铁英,一面又要帮曾可达、方孟敖,但其两边都不偏袒,但两边好像都有偏袒,所以哪边都拿他没辙。搞得后来徐铁英这样的老江湖,都评价其“很会做人”,“铁血救国会”的名单也只同他交了底,拉拢之意是非常明显。 剧集最后,飞机即将起飞,徐铁英和孙朝忠还没赶到,王蒲臣要求方孟敖再等等,下机去找徐、孙二人,结果方孟敖因为谢木兰的事嫉恨徐铁英、孙朝忠,直接架机走人。剧情本身,当然是希望让这些坏人得到点坏报,迎合下百姓心中的“曾可达世界观”,但其实也反应出,王蒲臣这个做人已达到如此境界——“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我知道,当他们想其他办法回台湾后,王与徐、孙两人必定能成为莫逆之交(人与人的真实关系好坏,与权势钱财无关。) 不知不觉就写了近六千字的观后感,确实是有感而发。从《雍正王朝》到《大明1566》再到今天的《北平无战事》,刘和平编剧的作品,人物及剧情多是虚构,但其精髓却非常符合史实与人性,每次看完,都能引发我很多思考。 谨以此文,表达我对刘和平先生的崇敬之心。

 5 ) 全剧终后对各个人物的一点看法

刚看完,内心感慨来记录下对几个人物的想法。因为只看了一遍,我也不是那种特别能揪细节的人,所以多错误或不同意见,还请多多包含。
全篇主要想谈电视剧里的剧情、人物,涉及一些史实什么的请各位轻喷或者忽略。主讲电视剧本身!

可达同志
可达同志在最后举枪自尽,可谓非常有气节。放在第一个说,以示尊重。认同大部分人的看法,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出身很一般,政治经验缺乏,却被委以重任,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说,他一开始便是要悲剧的。
建丰同志是知道可达同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人,所以整个局里只把可达同志推到前方,让他去做最光明最正大最显而易见的活儿。而剩下三个人——经纶、孙秘书和王站长则是在暗处,去处理各类斗争的麻烦。但是建丰同志多次劝说、明说、暗说,可达都没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曾克达一直做着不用自己做的事,一直傻傻的听建丰的话,却领会不到内里。即使最后孙秘书、王站长都告诉他,我们都是一伙儿的,你放心,我们会去把该做的事儿做好,他也还是在越权。
在和建丰同志最后的通话里,他哭的很伤心。他知道自己的上司改革失败,自己的信仰失去了意义,无力回天,还被建丰同志抛弃了……于是乎,他举起了枪。他知道党国是要完了,他这样的人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直如弦,死道边。
附上一段,可达同志的故事一度让我想起了刚入职场的我(在贴吧里也看到了一个同学写的类似情况),年轻莽撞天不怕地不怕,就想着完成任务,想着要去给领导出主意给领导讲道理……终于,人是要长大的。长大了,那个心底里的可达也就死了。现在的我,只想做一个王站长那样的人。


经纶同志
和可达同志一样,经纶同志也是一个边流泪边和建丰同志打过电话的人……
经纶是我在剧里最喜欢的角色之一。他游走于黑白之间,双重身份,又有美国背景,还被剧里两个女的同时喜欢。但是他也是理想主义者,甚至为了理想不敢爱不去爱。他克制着自己的爱,隐忍着两个组织最自己的怀疑、利用。
最悲哀的是看着木兰死在自己怀里,他看到党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连无辜的青年、党国的未来都可以滥杀,他彻底动摇了。他怀疑起了自己所效忠的究竟是什么。但是建丰同志一番电话安慰后,经纶还是打起了精神,抓着帮忙币制改革的救命稻草,劝服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还是在为人民奉献。
但是,币制改革第一天,看到徐铁英这帮势力还是对着国家财产及帮派权利揪着不放,阻碍币制改革,经纶终于愤怒了。他慷慨激昂的演说把自己的内心完全暴露了。是的,心底深处他已经认识到党国无救了,连最后这块遮羞布都遮不住了,还不如把它扯烂。同时,他也知道凭他自己是根本救不了党国的。于是他掉头回去就把真相告知了方行长,保不住党国和建丰同志的改革了,他只想保住心爱的孝钰、保住自己先生和身边这些无辜的人。
经纶最后的醒悟是幸运的,因为他的醒悟和行动,让何校长决定带他远走美国。他也愿意走,留下来做什么呢?什么都做不了了。


何校长和方行长
这两个人我就一起讲了,因为共同点很多。
两个人都是游离于政治边缘的人,既和政治关系深厚,但又有很远的距离,关键时刻都能全然而退。不得不说老人家就是看得更明白啊。方行长年轻时候爱国为民,连自己老婆孩子都抛下了,最后终于明白自己儿子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何校长一开始就对自己女儿说,管他什么党,都不要沾,尽量远离政治。正是因为两人都看得清楚透彻,所以最后也都保全了自己家人儿女,虽说方行长去台北了还要继续搞经济,但是至少儿子老婆都平平安安的跟着去了。何校长也是如此。
再多说句方行长,绝对是聪明绝顶啊!自己一个人就能推测出崔中石和梁经纶的真实身份。


方家两兄弟
两个都是帅哥,也就一起说了。
我对方毛基本无感,唯独他做了两件事让我很讨厌:1、可达临终前给了可达个什么狗屁定论……装什么酷啊!2、在经纶同志的书桌、经纶同志的书上跟女主角狂吻还脱衣服……什么事儿啊!宣示主权也可以换个礼貌点的方式吧!
孟韦很聪明,像他爹,参的透身边人的身份,看得透各种政治斗争。孟韦也很善良正义,像哥哥,对中石一家的眷顾,对家人的关爱,对学生的同情等等。而且他听话,不像木兰,他关键时刻都是听命于哥哥和父亲姑爹。所以,好孩子最后还是如愿以偿,带着美人妻去念大学了。真好。


谢老和崔叔
两个人都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啊!一个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英勇就死,一个老婆孩子都死了自己一个人孤独终老,两个都是最后无名无份,只能守着内心的信仰活着或者死去……
崔叔没得说,很帅!(不过我真的觉得他太绝情了,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谢老则太让人伤感了,最后一个人站在门口,以及片尾看见木兰的眼神,我看得心里一直在哭。
我很佩服谢老单独和徐铁英在金库里那段,徐铁英说出了木兰的下落后,谢老终于可以不用克制朝着这个杀了自己女儿的坏人发怒发狠起来,但他深知组织上级的命令,狠劲下依然带着克制。看到这里不禁动容,一个父亲,亦是一位潜伏者。父亲的身份让他发怒,潜伏者的身份让他克制……崔叔最后不管不顾直接一死了之,可是活下来的谢老呢?他什么都没了,只剩下那点信念让他一个人终老了……敬佩崔叔的刚直不阿,却更敬佩谢老的坚定不移。

徐铁英
整个剧里最直接的反派,破坏别人家庭,破坏建丰的改革大业,杀了红旗老五、杀了学生和木兰……为什么他可恨,因为他杀的都是跟他没关系的人,这些都没有挡他的财路没有惹过他。而那些挡他财路的人呢?谢老和崔叔,他杀了吗?没有!他反而不敢杀!
为什么徐铁英会这样?因为他既要那些财,又要维护党部,私以为他的形象非常真实。他是个贪官没错,但他深知自己是要靠党部党国吃饭的人,他不能砸了自己这口饭碗,所以他利索的杀了对党部党国无利的人,却留着那些能给自己钱财的人。我猜中上层官员应该都是他这样,一手反共,一手贪腐。

马汉山
他的形象让我想起了《潜伏》里的吴站长,都是老贪官,却都很有人情味。年轻时的马汉山肯定也是爱国爱党,老了看透了这些政治的乱七八糟却无法脱离党国,只顾着赶紧贪点钱养养老。谁知最后东窗事发当个替死鬼。私认为马汉山也是很多中下层官员的写照。

王浦忱和孙秘书
建丰同志看人其实还是很准的,这两个人一个深谙为官为臣之道,被建丰安插进入北平站做反共的工作。一个做事干净利落不留痕迹,执行能力强,被建丰安排到了徐铁英身边见机行事。
王浦忱这个角色是我在剧里最喜欢角色之一。喜欢他的为人处事,实在是太会了!公认的会做人,会当官,会捧领导,会处理关系啊!在定夺木兰被杀一事时,面对毛人凤的装聋作哑,他主动承担责任说是电话问题;又在建丰为难时替建丰说出杀木兰的决定;关马汉山、曾克达时的讲人情讲情面;甚至最后也是为了等徐铁英上飞机而被甩下……他的为人处事堪为全剧第一啊!也就难怪马汉山临走还把贪腐事件的真实情况给了他,可见对其钦佩有加。
王浦忱永远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一脸的看不透,不知深浅黑白,也不知道他心里所想,亦正亦邪。这样的性格为人,如果在当今职场,绝对是如鱼得水啊。
孙秘书一开始被大家拿孙红雷本来要演这么个事儿吹的煞有介事,我一度被各种剧透说孙秘书是我党……结果发现孙秘书在最后真是没他啥事儿了,多少有点失望。但是孙秘书的执行能力真的很强,干净利落的除了崔叔和木兰,面上看不出他的一丝情感。无论是面对徐铁英发现自己身份时的愤怒,还是梁经纶在木兰死后的痛苦,孙秘书都非常淡定,他就像一台精准的机器一样,服从领导,绝对执行,没有疑问。曾克达看不上孙秘书,觉得他和徐铁英关系太密切,太护着徐铁英。但是孙秘书明白,他的主要工作还是配合党通局配合徐铁英做事。这一点也可看出二人对任务对上级指示的理解差距。曾克达觉得建丰要的就是币制改革,他就觉得建丰的手下都要配合干这事儿,但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可达,还是单纯了点。

建丰同志
不敢多说,怕惹麻烦。而且也很复杂,直说一点点。
建丰同志用人还是很会的,四个下属用的地方都很对。而且单拿出来看,四个下属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留美博士,诗意浓浓的学者经纶同志来搞币制改革理论;寒门子弟,刚直不阿,没有背景不怕得罪人的可达同志来反腐推政策;极会为人处事,能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的浦忱同志来抓共党、做各方势力润滑剂;执行力强,干净利落的孙秘书来做见机行事的打手工作。
至于方毛……只能说建丰同志来晚了。
看到有人说建丰眼光不够长远,不够深谋远虑,最后都还在做垂死挣扎。怎么说呢,崇祯皇帝不也是看着李自成进京了才自杀的么,自己的国自己的家,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放手的想法,还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点几个印象深刻的配角

红旗老五
这个人的形象就是我从小看到的所有抗战题材里的典型的我党工农形象,一脸一身的正气,对自己的同志非常好,对上级非常服从,对敌对方深恶痛绝,一腔子为国为民的共产主义热情和实干精神。红旗老五这个名字真是非常贴切。可惜,豆瓣网友说得好:严春明这猪队友,白瞎了红旗老五一条命。

木兰
木兰是那个年代一帮热血无知青年的典型代表,但她的死真的让我很难过,看着美好的生命就这样被扼杀,非常感慨那个年代斗争的残酷。木兰的死也是全剧最重要的一个节点,从木兰死后,一切你猜我猜的戏都淡化了,各方势力开始最激烈的斗起来。




 6 ) “崔叔”是如何在颜系和演技派间杀出一条血路的?

《北平无战事》21集一播完,想跟编剧约好学校后小树林见的,大概跟排队买iPhone6的一样多。说好“花好月圆人长寿”,编剧却无声处平地惊雷,让被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崔叔”崔中石痛快地领了便当(求给崔叔加鸡腿)。方孟敖很生气,方孟韦很生气,我们也很生气,没了崔叔,接下来“同志”还怎么努力嘛!———说起来,也意外,在这部,既有鲜肉辈负责貌美如花,又有老字号戏骨负责炉火纯青戏里,祖峰饰演的崔中石,凭什么能在颜系小鲜肉和演技派老戏骨间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前20集的人气王?网友们甚至给出了“从此再无李涯,只有崔中石”的高度评价。下面,我们来回顾下连嘴角上扬的角度都会让人怀孕的崔叔是如何一步步人品值大爆发的。
----------------------------------
    对同志:如果这都不是爱……

    在那个“革命仍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的年代,同志般的情谊多感人肺腑——— 更何况,这种感人肺腑并不在浮夸的掏心掏肺上,而在崔叔对孟敖无时无刻不爱得深沉的那个很“受”的眼神上,以及一不做二不休,明明可以全身而退却愿为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动上!如果这都不是爱,只能说当时同志间满满纯洁的感情实在太动人!

    对外人:杜月笙说的两碗面,他吃得最体面!

    崔叔的出场,就是为了营救刘烨饰演的方孟敖,去和陈宝国饰演的徐铁英周旋,隐忍收敛的崔叔把智慧隐匿在收放自如的人情练达里,作为墙头草马汉山的反义词,崔叔的一句“我们办事,两个字,稳妥”一早就把人品值立了起来,任何难看的局面,崔叔都能用温润如玉的风度化之,特别是接受五人小组质询那会儿,他撑得住场面,又懂得给人情面,哪怕是对马汉山这么讨人嫌的角色,他都分寸自如,有礼有节。就像旁白所说,“杜月笙说吃两碗面,一碗是场面,一碗是情面,任何时候只要顾全场面,讲情面,大家都会高看一眼。”崔叔靠他时刻的体面,是全剧里把杜月笙的这两碗面都吃得最好的人,值得大家高看一眼。

    对内人:我只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

    不要再被廉价总裁文唬烂,比起“霸道总裁爱上我”这么浮云的事,再也没比一个哪怕你每天大姨妈上身,碎碎念个不停,还能有个安安静静只想做个美男子的老公,更让人值得生死相许的事。崔叔对着碎嘴的老婆,不温不愠,宠溺的一撇笑,大气不出——— 他不是那种,你可以每天在微信圈可炫耀的老公,却是“那种很中国式的‘暖水瓶’男人,看似外表平静,内心已无比澎湃。”(祖峰接受北青采访语)
------------------------------

●总结:崔叔,实在是家居旅行必备,扔到哪都是一枚好用的外挂男,用崔叔自己的话,“两个字:稳妥”。这样的男子,请问能充话费随便送吗!

 7 ) 方孟韦的绝路与前行

最近王凯因方孟韦提名了金鹰奖,虽然对于各类奖项不甚了解,但比较起名声大噪的靖王,我还是觉得小方是缺少褒奖的,同时也是值得被肯定的。

在我肤浅的解读里,北平方家本身就带着隐喻又自我解构。大方的勇猛与肆意妄为,加上小方的沉默与柔软温暖,拼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方步亭”。他们一起解释方步亭在政治上的选择和游移,在家庭上的冷酷与歉疚。

在这种解读底下,小方代表的,其实并不是讨人喜欢的那个部分。大部分人,向往的应该还是带着浪漫的,壮怀激烈的,充满英雄情结的故事,但小方恰恰是这个故事的背面,家庭,羁绊,无奈,付出,但却几乎默默无闻。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人物是非常有嚼头的。国家的风雨如晦,方家的进退维谷,个人的理想抱负,甚至亲情与爱情的寄托,都到方孟韦这里化成了一个黑洞,承受,再承受,继续承受……似乎别无他法。如果让我这种内心戏十足的人来写人物小传,恐怕就奔着《雷雨》去了,周萍的虚伪软弱、周冲的幼稚冲动,哪一种走向都能给小方一个解脱。然而他就这样颤颤巍巍地走着钢丝绳索,做一个恪守孝悌的好儿子,始终没有行差踏错,往懦弱、阴郁的万丈深渊滑落下去。

很显然,编剧、导演和演员朋友棋高一着。他们用“少年气”解脱了方孟韦。

他的冲动与愤怒,内里是委屈,比如在五人小组那里的一场大闹;他的软弱与忧郁,本质是依恋,比如他面对木兰与程姨,压抑又渴望。当观众理解了方孟韦作为“方家幼子”的身份,那么整条脉络就疏朗明亮起来了,方孟韦不可能在压抑中变坏,也不可能在绝望里放弃,亲人是他的执念,他不会敖世轻物,他只能柔韧如韦。

那时不认识这个演员,觉得小方的妙处,是一切“刚刚好”,刚刚好的硬朗还露得出一丝丝优柔;刚刚好的年少已经可以嵌得进一点点城府。我在电视的那一边感叹了好久,导演真会选,哪里去找来的这样一个年轻人,贴合地严丝合缝,像是一把扣在模子里的钥匙,在这孤独又无用的处境里,兀自闪着光。

 短评

崔中石!!!

3分钟前
  • luoyanjiao
  • 力荐

王牌编剧 + 七大影帝 = 中国第一剧

6分钟前
  • 變革者
  • 力荐

今天才开播,哪来那么高分!画面没说的,跟电影似的,比昨天刚结的《红色》后期得更讲究,但我无论如何看不进去这种大场景大背景大故事式的作品。而且刘烨一出,气场怎么也觉得哪里不对,只见一群大男人在车里唱“浮云散……池塘,清浅,鸳鸯戏水……”一不小心就开脑洞。不好意思偶去2333一下。

11分钟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推荐

专业配音控,蒋经国同志。专业接线控,曾可达同志。专业抽烟控,王蒲忱同志。专业旗袍控,方小嫂同志。专业眼镜控,梁经伦同志。专业逗比控,马汉三同志。专业喝茶控,方步亭同志。专业发呆控,何孝钰同志。专业撒娇控,谢木兰同志。专业怀表控,谢襄理同志……孟敖孝钰一对面瘫杰克玛丽苏!

14分钟前
  • 猫了喵的
  • 推荐

五年之内,无剧出其左右

15分钟前
  • 气泡水煮鱼
  • 力荐

刘和平说他写北平无战事遵循的原则是:讲共产党的时候理直气壮,说国民党的时候相对客观。历史总是在重演,阳光之下并无新事。

17分钟前
  • Miss自来卷
  • 推荐

记得当时和一个同学一起看的,看了将近一半儿的时候,他问我:建丰同志是谁啊

21分钟前
  • 闭眼倾听
  • 力荐

我落泪是感动于一个生命明知道徒劳却奋勇向前

24分钟前
  • 卡比巴拉的海
  • 力荐

导演的锅

27分钟前
  • 饶命大王
  • 推荐

陈宝国每秒钟都在换表情...【炫技...

32分钟前
  • 寂静猫WISEFAKE
  • 力荐

祖峰不红,天理难容

34分钟前
  • 小动物值日生
  • 推荐

开播第一天就暴到9分以上,说明豆瓣这小婊砸还是很有人情味的,不止抱美英日的大腿,对内地这样的神级卡司认同度也是很高的~起码亮出了你认真我就买账的态度~但愿内地的影视剧制作方会珍惜观众这样的初心,多出好作品。

38分钟前
  • 碎碎念
  • 推荐

有我最爱的编剧刘和平在,还有一大堆我挚爱的大明王朝1566的老演员,又是孔笙导演,没办法不期待不好评。画面漂亮音乐也好,前六集剧本没啥大问题,一堆戏骨飙演技,老中青三代美男简直赏心悦目,目前为止超爱祖峰的崔中石啊!!苏爆了!

41分钟前
  • 色瑟莹
  • 力荐

1.腔势是很浓的,内容是很虚的。2.男性团队创造的女性角色不是热情的智障就是面瘫的圣母,窘。3.崔中石就像是《天龙》里的阿朱,人虽故去但精神笼罩男主。4.浮云散,明月照人来。

44分钟前
  • 宠儿
  • 推荐

唯二败笔:男主刘烨,女主沈佳妮。

45分钟前
  • 太元小生
  • 力荐

不得不承认全剧精髓是徐铁英和马汉山,包括人设和表演。花痴王站长花痴崔中石,喜欢孙秘书喜欢梁复生,喜欢刘五爷和严教授的互动,心疼可达鸭心疼方行长心疼何校长心疼孟伟心疼崔婶。

47分钟前
  • 棉喵
  • 力荐

这个电视剧会把我的眼睛惯坏的

51分钟前
  • 芦柑喝橙汁
  • 推荐

曾可达技能:单车练拳打电话!方孟敖技能:雪茄红酒会水吗?王蒲忱技能:抽烟手抖再说吧!梁经纶技能:背诗打字不睡觉!谢木兰技能:瞪眼撅嘴不回家!何孝钰技能:面瘫热饭听谁哒?北平无战事技能:女弱叔萌基佬挂!

56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谢木兰一出现我就偏头痛,还好紧接着何孝钰一出来我就睡着了。

58分钟前
  • forsee
  • 推荐

有很多硬伤,比如反腐虎头蛇尾,比如谍战毫无进展,比如币值改革浅尝辄止,说白了就是好像有千头万绪的线索,也有矛盾交杂的群戏,但仔细想想,故事根本就没发生起来,角色们啥正经事也没干。

1小时前
  • 朱熠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