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黑白

爱情片波兰2009

主演:阿加塔·布泽克,克里斯提娜·杨达,安娜·波洛尼,马辛·多洛辛斯基,亚当·沃诺维茨,布罗尼斯拉夫瓦格拉斯基,Lukasz,Konopka,Blazej,Wójcik,Jerzy,Bonczak,Jacek,Poniedzialek,Joachim,Lamza,Olena,Leonenko,马雷克·普罗博什,克拉拉·比拉瓦卡,Agata,Zalecka,格泽戈兹·伊曼纽尔,Krystyna,Tkacz,Wojciech,Skibinski,Maciej,Dancewicz,Jerzy,Moes,Jolanta

导演:鲍瑞斯·兰考什

播放地址

 剧照

颠倒黑白 剧照 NO.1颠倒黑白 剧照 NO.2颠倒黑白 剧照 NO.3颠倒黑白 剧照 NO.4颠倒黑白 剧照 NO.5颠倒黑白 剧照 NO.6颠倒黑白 剧照 NO.13颠倒黑白 剧照 NO.14颠倒黑白 剧照 NO.15颠倒黑白 剧照 NO.16颠倒黑白 剧照 NO.17颠倒黑白 剧照 NO.18颠倒黑白 剧照 NO.19颠倒黑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8 00:52

详细剧情

萨宾娜30岁了,她的母亲和祖母都试着为她寻找结婚对象却未果。有一天,她遇见了一位酷似电影明星的年轻男子,并对他产生了兴趣。他的出现惊喜连连,使三位女性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长篇影评

 1 ) 挖极权主义的墙角——电影《颠倒黑白》观后感

       波兰电影《颠倒黑白》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真是一部怀旧电影!转型之后,波兰社会告别极权主义已有二十年的时间了。为什么要在一个告别极权的年代怀极权的旧呢?大概是对波兰人进行人道主义再教育,让他们不忘过去的悲惨岁月,更加珍惜现在人道和幸福生活。影片通过一个波兰的普通家庭生活反应出波兰极权政权建立初期的情况。一个政治迫害频繁和特务监控严密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一个年轻的女孩爱上了一个为组织服务的特务(她受到了特务的欺骗)。可当这个特务要求他的情人帮助自己监视别人时。女孩内心的正义压倒了恐惧和对情人的爱。她毒死了她的情人——对于一个弱女子来说,这是在那个特殊年代唯一的既能维持正义又能自保的方法。当女孩将情人的尸骨埋在新建的波兰政府大楼地下之后(那时这栋大楼还只处于打地基的阶段),她发现自己怀上了情人的孩子。她把孩子生了下来。几十年后,当她已是老太婆的时候,她的孩子勾起了她对情人的回忆。她来到波兰政府大楼旁(此时,极权时代已经结束了),她抚摸着大楼的石壁。电影就此结束。我想,也许,她想起了她的爱。尽管她那死去的情人是她的正义感所排斥的人。这种反差就是电影队极权主义的最大控诉,因为极权主义意图消灭人性中最珍贵的部分。如果我们要保住人性中这些珍贵的部分,我们必须时刻偶尔挖挖极权主义的墙角,否则,也许,恐怖政治会在人们记忆的遗忘处卷土重来。

 2 ) 我爱你跟你哪个阶级有鸡巴关系



我的爱人:
    你知道么?我曾抗起人民的枪,参加过波兰起¥%……&¥%义。虽然苏联死不认账,但我相信我们是对的。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证明我的正确,我会用行动去证明! 你忠实的 萨林卡

毛在赫鲁晓夫时期曾经阻挡苏联对波兰新当选温和政府的制裁,利益和意识形态,从此分立。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利益可以和意识形态对位而立,那么爱情呢?
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所爱的人是一条XX的走狗,他可能会&*(¥#@!(*&&,但我爱他。】←这种情状虽然痛苦,却也异常幸运,幸运的是别人无法经历甚至无法想象相似或者相同的爱情,竟然会出现。



我的爱人:
      我杀了你,并不是因为我对你感到厌恶……我必须杀你,就像你必须威胁我一样。 你忠实的 萨林卡

《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不断地使那个夹缝中两面生存的民族感到危机,所以,它又叫《华沙陷落》。华沙不只一次陷落,却很难有一次彻底的陷落,这正如华沙不只有一次复兴,却一直难以真正复兴一样。幸运的是,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在黑暗中企盼光明的信念。
“撒谎只能显示你的智慧,在智者面前,它掩盖不了你的人品。”——哲人如实说。
可惜,没人会对智者撒谎,他们尽可能地选择笨蛋,比如她!



我的爱人:
      我的毒药让你死得有点慢了,看着你挣扎,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但你的阶级让我母亲的药铺破产,你知道,这是一种标准的回应。 你忠实的 萨林卡

波兰总理在纪念卡庭惨案时飞机坠落在俄国境内,上帝让这两个民族两度碰面,巧合之难以想象,无法形容。



我的爱人:
      我爱你,与你爱不爱我无关,与你是谁无关……呵呵,因为阶级么?我们不同阶级对么?如果非要说,我们的爱情,和阶级有什么关系,那么,它们之间……有个【鸡巴】关系。请接受我微薄的歉意,我会让蜡烛在你所盼望的建筑前燃烧。 你忠实的 萨林卡。

这样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
……
……

 3 ) 萨宾娜都不是好惹的

    拜昆德拉所赐,我们几乎不能接受另一个叫萨宾娜的女人。这个名字似乎只能与反叛相连,一次接一次的反叛,直到离原初的出发点越来越远。

    《颠倒黑白》的女主角偏偏也叫萨宾娜,看到这个名字化身银幕我就浑身不自在,更别说她一出场就带着神经质一般的唯唯诺诺,在异性面前身体僵硬、眼神躲闪。

    按现在的分类,她算是典型的大龄单身女青年了,甚至可以根据时下流行加上“文艺”两字做形容词——她在出版社工作,负责诗歌部分。

    她并非长得不好看,只是大眼镜框和不够时尚的衣服遮蔽了她的美丽,更要命的是她的选择标准,既不能太理想化——英俊的诗人去她家做客,说革命终将到来,在此之前人们的生活都毫无意义……循规蹈矩的她难以接受;又不能太世俗——妈妈介绍来的中年秃头会计师有钱有闲,会心算三位数的乘法,也会在喝酒之后趴在地上学狗叫……这也太可怕了。

    每逢男人登门,妈妈就做一个硕大的芝士蛋糕。可惜蛋糕吃掉好几个,还是没看到Mr. Right。

    直到那个见义勇为的男人出现。如同戏剧一般,他高大健硕,又对萨宾娜一见倾心。他声称自己没什么文化,却买来她渴求已久的书籍;他看上去男子气十足,却懂得出现在出版社窗口下耍浪漫。单身女人的要求其实很低,有了这些,还有什么理由不坠入情网呢?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快要接近一个 happy ending,恨嫁的萨宾娜终于找到意中人,自此在苏维埃政权的严密统治下幸福生活……

    是的,严密统治。这是与昆德拉故事拥有的唯一共同点。影片设定于1952年的波兰,华沙起义业已失败,秘密警察无孔不入,人们在防不胜防的窥视里小心翼翼。

    有个故意夸张的例子,萨宾娜家有一枚祖传的金币,听说上头要求黄金全部上交之后,她日夜忐忑不安。萨宾娜最后想出一个“好主意”,每天晚上把金币吞进去,第二天拉出来,刷干净之后再吞下……她对自己的办法深信不疑:“只有魔鬼才会知道我藏在哪里。”

    可是,秘密警察却找上门来:“你以为我们不知道你吞金币的把戏?”

    更可怕的是,秘密警察就是这个新男友。他在第一次做爱之后,就要萨宾娜为她做事:监视出版社的总编,每天汇报他的生活。萨宾娜目瞪口呆。她一向听从上级和长辈意见,顺从到刻板的地步,可要她做一个告密者,她实在不能克服。即便爱情临头,还有做人的底线。

    终于,在影片三分之二处,她显示出对得起这个名字的勇气:调制药酒毒杀了秘密警察,又在母亲的帮助下毁尸灭迹。看到这里我不由舒一口气,果然叫萨宾娜的都不是好惹的。

    昆德拉笔下的萨宾娜以不断反叛的方式化解一切,影片里的萨宾娜则是另一种活法。哪一个萨宾娜更可爱、更可信,我们难以这样分辨高下。一个轻飘飘地解构,一个沉甸甸地反抗,两条道路看似迥异,实则出于同一个逻辑:因这世界太不近情理,我们只能听凭自己的内心。

    真正迥异的是另一类,他们乐于或被迫与秘密警察为伍,构成这不近情理的一部分。这类人往往以没办法或不知情来为自己掩护(那些真心相信的且不放在讨论之列),然而问题是,是不是因为一个人不知道他就一身清白?

    昆德拉曾引用俄狄浦斯的故事讲明道理:俄狄浦斯不知道他娶的是自己的母亲。他知道真相后,无法忍受这种“不知道”造成的惨景,于是他刺瞎了双眼,从底比斯出走流浪。

    我们或许缺乏勇气如俄狄浦斯般自我救赎,但起码也多看看萨宾娜们的故事吧。

 4 ) 《颠倒黑白》

如何在一个非常理时代生存下来,从来都是艺术表现方式的好戏。影片通过一个谋杀、溶尸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荒谬和生存中的绝望。
 

创作者故意模糊了是非正义,也放弃了善恶有报,黑白影像增加了时代背景的纵深感,也强化了影片的黑色幽默效果。

 5 ) 颠倒黑白:生存还是死亡,不由你决定

我在评论《黑暗之家》时,曾开篇就说波兰的电影很凌厉,看来这个判断并未下错。看完这部《颠倒黑白》,你更会觉得波兰电影的凌厉,让你有些猝不及防。那种目光,那种思维,那样的故事,那样的讲述方式,就如同锋利的刀片,干净利索,决不拖泥带水,让你在瞬间被击倒。
这是一部需要了解历史背景,或者曾经在类似的体制之下生活的人,才能看得更明白的影片,就如《黑暗之家》一样。不过,《黑暗之家》描写的是波兰那种体制最后瓦解之前的情景,而《颠倒黑白》的背景则是那种体制初建立时。了解前者需知道团结工会与波兰大主教成为教皇,而了解后者,最重要的知识则是华沙起义,在影片开始,则多次提及这次起义,对于华沙人来说,这是一个惨痛的记忆,也深刻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1952年的华沙,那是华沙起义失败七年之后,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并已渗透进社会的各个角落,也是斯大林去世前的一年,电影聚集了华沙的一个家庭,这是一个曾经开药店的家庭,卧病的奶奶,能干的妈妈,艺术家的儿子和出版社编辑的女儿萨宾娜,构成了这个家庭。这是一个参与了起义的家庭,起义也给这个家庭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华沙起义说白了,就是一次市民拒绝苏维埃反抗纳粹的运动,最后被苏联出卖而惨遭失败,后来的波兰政府将如何对待这些参与者,就可想而知了。
影片以一个极其荒谬却又极其现实的情节开头。这个家庭拥有一枚金币,而这是非法的。如何处理这枚金币,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与女儿的婚姻问题一样大,困扰着有些神神叨叨的妈妈。女儿萨宾娜是个老处女,她解决这件事情的办法也很荒谬。与弟弟一起伪造了一张捐赠与国家的收据条给妈妈,同时将金币吞入肚中,这样最保险,每天拉出来,然后再吞进去。她的爱情亦如金币问题。妈妈给她介绍了很多男朋友,可惜皆不入她眼,而街上偶遇抢劫,白马王子奇迹般地来到自己身边。
这个白马王子充满了神秘感,不过他们的爱情却迅速升温。电影到此还是以悠缓的笔调叙述着,有些忧伤,有些嘲讽,在荒谬的政治氛围中还有些许人性的温情。如果电影止于此,也就不是波兰电影了,其实故事的核心才刚刚开始触及。这个男人其实是个秘密警察,他与萨宾娜的偶遇与见义勇为,都是处心积虑的安排。他的目标是萨宾娜出版社的总编和萨宾娜同栋公寓里的将军,爱情只是副副产品。当他们肉体结合谈婚论嫁之时,他才透露出他了解着萨宾娜的一举一动,包括她每天吞金币的行为。并要求她当他的帮手,将总编言行都记录下来。
影片到此才急转直下,那种甜蜜的忧伤没有了,温情脉脉的面纱也被扯下,只有血淋淋的现实。在那样的体制之下,一切都在别人的掌控之中,包括你的隐私,还有你的生死。你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身边人究竟是谁,这是波兰当时的政治现实,也是此部影片的凌厉之处。最厉害的鹰犬,也有打盹的时候,当男人心满意足酒酣半醉之时,平时看似柔弱胆怯的萨宾娜迅速出手了。她不甘受辱,更不甘去做违背她价值观之事,她在酒中斟入药物,眼看着那个男人在痛苦中肌肉失去力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以为自己掌控了萨宾娜的秘密,也决定着她的生死,却忘了自己的生死并非由自己决定。
这是一个开药店的家庭,玩药物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事。萨宾娜对于将死的男人有着抱歉,未找到让他马上致命的药物,只能让他多痛苦一会。而萨宾娜的母亲运用药物就老辣多了,她调配药物让这个男人马上毁尸灭迹。母女俩融化尸体的场景,既让人胆战心惊,也让人有着酣畅淋漓之感。这样的故事,在那样的体制下,应该在很多昏暗的屋子之中发生,一种秘密的罪行,往往是以另外一种秘密的罪行来结束的,这是一种黑暗的公正。很多的行动是在身不由己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影片中同住一个公寓里的将军被逮捕,出版社的总编也被逮捕,人们的命运并非自己选择,哪怕你是有权力的人。再高的权力也得服从这个体制。吊诡的是,那个神秘失踪死不见尸的男人,却有了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儿子,萨宾娜独自将这个儿子抚养成人。儿子出生之日,正是斯大林死亡之时。
影片中我唯一不喜欢的是它的黑白基调,将过去的一切都以黑白片来表现,而现在的情景则用彩色来展示。这样做是很幼稚的。有的导演认为,黑白片更有质感,更有力量,用它来表现黑暗表现压抑更为说服力。其实并非如此,现代影片以黑白来拍摄的,又有几部成功的,甚至包括《辛德勒的名单》在内。彩色能表现更多的细节,即使是表现一个没有色彩的社会,在没有色彩的社会中,其实也有很丰富的层次。就如一条平静的河流,下面总是暗流汹涌。

 6 ) 最伟岸的建筑之下所埋藏的尸骨

这种带有控诉性质的电影,料想苏东坡之后出现了不少。可惜国内看不到。一如我们曾经扭扭捏捏还得费尽心机如何通过审查的伤痕文学和电影。他们在制度的彻底变革之后,可以尽情地批判与反思,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没有任何忌讳,这是优势。但是如果只追求淋漓尽致的酣畅与发泄的快感将会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直接看历史好了。

所以有了窃听风暴这样的好电影。颠倒黑白虽然在手法上很平庸,英雄救美,毒酒杀人,毁尸灭迹等等戏剧性的情节既缺乏扣人心弦的内在张力,也没有波澜起伏的娱乐效果。从手法上来讲非常一般。欧洲的小成本电影最厉害的地方当然不是这里。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立意。

萨宾那误中了秘密警察的诡计,一番云雨之后再认清他的面目。为了避免成为一个告密者,残忍地杀了他。然而她却怀上了他的孩子。

萨宾生她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个旧制度里的加害者,也是受害者。萨宾那只是向她的儿子说明他的父亲是被秘密警察带走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影片的最后萨宾那也没有告诉儿子真相。明显她不愿说清这一段事实。电影没有告诉我们萨宾那的动机。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秘密警察的尸骨被埋在了华沙最伟岸的建筑之下。这是一种绝佳的讽刺和象征。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尸骨,作为那个时代的加害者和受害者,被埋在那个扭曲的时代里?

 7 ) 生活的反转

波兰,一个注定和苦难分不开的国家,二战中相继遭到德国与苏联的瓜分,战争制造的满目疮痍不光是在土地上,更是在集体波兰人的心里。或许是承受了过多的压迫,自由对于波兰人来说承载了巨大的意义,1944年爆发的华沙起义就是波兰地下军为了避免苏军来到华沙后对于国家的赤化而展开的摆脱德军占领的活动,然而地下军的经验不足以及盟军的袖手旁观让这次起义还是以失败告终,首都华沙几乎被夷为平地。

二战之后,美苏开始陷入冷战,作为苏联势力范围的波兰被笼罩在铁幕的阴影之下。一面要重建百废待兴的华沙,一面要承受斯大林统治下的内心恐惧,波兰上下无不诚惶诚恐小心翼翼。本片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女主角萨宾娜是出版社的诗歌编辑,年至三十依旧待字闺中是她最大的苦恼,母亲与外婆的不断逼婚更是令她头疼不已。其实萨宾娜不是个丑姑娘,只是过于保守的性格以及浪漫主义的思想一直是她通往婚姻路上的绊脚石,看看她在撞见主编偷情后那一脸花容失色的表情就知道她有多传统了。在经历了相亲的失败后,萨宾娜无意间邂逅了一位神秘的男子并与其开展了一段罗曼蒂克的爱情,玫瑰、电影、雨中的吻,萨宾娜享受着爱情赋予的一切惊喜,却不知那美妙音乐的突然变奏预示着什么。这之后男人的求婚令萨宾娜欣喜不已,但随之而来其真实身份的揭露又叫萨宾娜由喜转悲,原来这个犹如亨弗莱•鲍嘉般忧郁的男子是个秘密警察,他接近萨宾娜的目的是为了调查她的上司。得知真相后的萨宾娜怒不可遏,终于用一杯毒酒要了男人的命。

无疑这个爱情故事最终沦为了一场悲剧,但更悲剧的是这个利用爱情达到政治目的的时代,究竟是多么丧心病狂的极权者才会把他人的幸福当做工具,而且在实施他们卑劣计划的时候还要用“英雄救美”这样居高临下的姿态“救”女主角于水火中,刻意制造的“强者”身份更显虚伪。片中秘密警察一直是以一副高冷的做派出现的,他风度翩翩却又不失神秘,与之相比萨宾娜则要唯唯诺诺许多,即便是在爱情关系中拯救与被拯救也随处可见。然而这种强弱立判的角色设置为接下来的反转提供了强烈的戏剧性,面对男人的步步紧逼,女人在沉默中的爆发则令人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并不是对暴力本身的鼓吹,而是对弱者奋力反抗时迸发出的力量予以钦佩。很明显作为专政者耳目的秘密警察代表了侵占波兰的所谓强国,而萨宾娜以及她的母亲和姥姥则象征了波兰本身,或许二者之间的对比就像是高墙与鸡蛋一样,不计其数的波兰人被撞得头破血流,但终有一日高墙将被推倒,长年的压迫就像男主角的尸骨一样从此深埋地下。

片中除了女主角寻觅爱情这条主线外,藏匿金币也作为复线贯穿始终。因为当时铁幕所制造的恐惧,姥姥传下来的这块金币成了全家亟需处理的心病,所以我们能看到母亲和萨宾娜探讨金币问题时的鬼鬼祟祟,以及那吊诡的配乐背后对这非理性的世界的嘲讽。既然金币事件本身是充满荒谬性的,那么萨宾娜对于金币的超现实处理也是可以理解的,有趣的是萨宾娜声称她藏金币的地方只有魔鬼能找到,可是秘密警察却掌握了一切,魔鬼与秘密警察之间的共性不言而喻。稍微细心一些会发现萨宾娜在片中三次吞食金币都是发生在情感受挫后,第一次是得知欣赏的诗人已有家室,萨宾娜就着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悲壮地吞下了金币,第二次是与母亲介绍的男人相亲失败后,心灰意冷的萨宾娜再次吞下了金币,最后一次则是因为秘密警察的失踪,萨宾娜干脆用吞金币的方式来释放情绪。可以说金币本身就像婚约一样不断地伤害着萨宾娜,苦难在她的体内形成了周而复始的记忆,这一点与波兰的命运又是何其的相似。

为了表现这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电影采用了黑白以及彩色两种形式来表现时空上的不同,黑白色调营造的压抑感的确和那个年代相符,而且不经意间还流露出了一种怪诞的味道,使这种风格升级的还有在拍室内戏时使用的倾斜镜头,最有代表性的两场戏是相亲对象的醉酒失态以及秘密警察身份的揭晓,失衡的画面加剧了事件本身的讽刺度,进而放大到整个时代的不可理喻。片中的彩色镜头只是寥寥,但却提供了不少信息量。我们可以通过萨宾娜哥哥的画作捕捉到他崩溃的轨迹,也可以从萨宾娜对儿子所说的关于父亲的谎言中洞悉到她对往事的不愿提及。巧合的是儿子出生的这天正好是斯大林去世的日子,很明显这是向旧时代告别的意思。

本片的片名是Reverse,译作黑白颠倒,其实就是反转的意思,这里代表的是像萨宾娜这样的弱者也会有扭转局面的那一天,一如铁幕的落下,而与之有关的回忆则会随时间的逝去而逐渐封存。

 8 ) 代表月亮消灭你

像酷爱伏特加一样热爱自由的波兰人,抗击过蒙古人、奥斯曼帝国、沙俄,多次拯救欧洲,被马克思誉为“欧洲不死的勇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20年8月华沙战役波军打得苏军屁滚尿流,列宁“欧洲就要在风暴中崩溃”的豪言沦为笑柄,被迫停止用战争手段向西方输出革命。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将军视华沙战役为改变世界局势的关键:“西方国家应该要记住,波兰在1920年拯救了整个西方文明。”

波兰人鸡蛋碰石头、挽狂澜于即倒的义勇和决绝每每令人肃然起敬:1944年8月华沙民众揭竿而起,是日本、纳粹铁蹄蹂躏世界的年代绝无仅有的一次大规模民众起义。作为“不自由、毋宁死”的现代传奇,华沙起义已然载入了史册。

波兰影片《颠倒黑白》对华沙起义的态度却令人困惑,主人公萨宾娜居然否认自己参加过这一伟大的起义。梳理这一细节,有益于了解影片的得失:弱不禁风、胆小怕事的萨宾娜何以毅然决然地毒杀秘密警察?为什么在熟练地摆弄手枪时她会发出“起义时我们如果有更多这样的东西”的感叹?一面号召华沙人民起义,一面隔岸观火,坐视起义失败-----如片名揭示的一样,对斯大林的这一指控会不会也在从另一个方面歪曲事实、混淆是非,以达到反苏、推卸起义失败责任的目的呢?

出于反苏的意识形态的需要,苏联红军在华沙起义中的表现,与卡廷惨案一样严重伤害了波兰人民的感情,似已板上钉钉,影片不过是人云亦云:斯大林敌视亲西方的波兰流亡政府,拒绝支援其领导的华沙起义,借纳粹之手铲除流亡政府的抵抗力量,导致起义功败垂成。

1990年代以来,对于性质更为恶劣的卡廷大屠杀,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到梅德韦杰夫和普京,苏联、俄罗斯官方承认都是斯大林惹的祸,何必单单在华沙起义上为斯大林打掩护?

1944年8月,党卫军骷髅师、党卫军维京师、戈林伞兵师等纳粹精锐在华沙东北发动反攻,摧毁了战力枯竭的第三苏联坦克兵团,重挫苏军第八近卫坦克兵团。纳粹名将古德里安回忆:华沙附近的战斗非常激烈,“我们德国人的印象是,挡住敌军(苏军)使之无法前进的是我们的防御,而不是俄国要破坏华沙起义的愿望”。

大敌当前,欧美可以抛开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拼命援助苏联,后者遇到愿意消灭法西斯的力量,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向华沙进军失败后,苏军向波兰义军空投了大量武器、弹药、医药、通讯设备和食品。苏军确实没有像保卫莫斯科一样倾尽全力,但指责其见死不救显然太过离谱。

为反击西方的污蔑,苏联污蔑华沙起义是“资产阶级流亡政府”的阴谋,非常可悲地为斯大林背信弃义提供了新的证据。直到1960年代,华沙起义在波兰始获正面评价。1952年萨宾娜不承认参加过华沙起义,见证了那个悲哀的年代。

渴望爱情滋润的大龄女文青萨宾娜,来不及细想午夜的街头英雄救美何以那么及时,“英雄”又怎么知道她对《科哈诺夫斯基诗选》梦寐以求,并搞到了身为出版社诗歌编辑的她也无从寻觅的诗选,便一头扎进了爱河。

如科哈诺夫斯基所言:“我们被允许以侏儒和恶魔的囗舌尖叫,而真纯和宽宏的话却被禁止;在如此严峻的惩罚下,谁敢说出一个字,谁就自认为是个失踪的人。”恐怖、高压的社会氛围中,萨宾娜及其母亲、祖母谨小慎微,不愿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就此以为她们软弱可欺,可就大错特错了。

《颠倒黑白》志在向波兰女性致敬,显示波兰刚强、不屈的民族特性。“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绝非红色经典《地道战》的杜撰:二战期间,苏联冒出150万投靠纳粹的伪军,中国伪军和出任伪职的人数高达400万,而波兰没有一个伪军,纳粹在华沙的总督府甚至不敢雇用波籍雇员。

就在萨宾娜憧憬婚姻生活之时,未婚夫要求她每周写一首“诗”,严密监视并汇报出版社主编的行踪。为反抗暴政甘洒热血的萨宾娜,这才知道未婚夫的真实身份。她拒绝充当帮凶,秘密警察以私藏金币的罪行相要挟:“你想用你的直肠欺骗整个社会?你以为吞下什么东西,请原谅我的措辞,然后拉出来,就能完全保密?我为你感到羞耻。”

萨宾娜确有理由感到羞耻,她竟然幻想与这样一条毒蛇白头到老!经过无比惨烈的华沙起义,真正能让萨宾娜畏惧的东西已经不多。为保卫自己和整个家庭,她毫不犹豫地痛下毒手;在母亲、奶奶的帮助下,于弟弟的画室溶解、处理尸体,是影片最为出彩的部分。这场无法在阳光下进行的暗战,或可借用《美少女战士》的著名台词:代表月亮消灭你!华沙起义者敢于向纳粹开火,让一个专制走狗从人间蒸发看似费尽周折,实际上不过是小菜一碟。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的这一天,萨宾娜与秘密警察的“孽种”恰好降生。编导也许想告诉观众,苏联、波兰正在艰难地告别过去,新的生命预示着新的希望。




 短评

黑白的无兴趣

5分钟前
  • 米斯特 爱欧
  • 还行

嗯,这种片子牛X的地方在于“处处现实又跳脱离奇”,讽喻很给力,黑白画面电影气氛很贴合那个白色恐怖的时代……

6分钟前
  • 黑大壮女神
  • 推荐

11.30 欧盟影展 渐入佳境啊。黑色跳跃式的幽默。被看透的惊恐。反抗后感恩的心。冷战以及该死的斯大林。

10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三个女人一台戏,到底姜还是老的辣

15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推荐

真是丰满神秘的好故事,处处现实又跳脱离奇,先是挑剔剩女脱力相亲的文艺开场,接着又是可疑白马突然出现的狗血歪歪,中间密布政治讽喻黑色幽默,然后开始玩阴差阳错的阴毛论和凶杀梗(希区柯克安东尼奥尼波兰斯基外加鹿鼎记有没有)最后搞个时过境迁宿命轮回,也太会玩了吧

19分钟前
  • 油漆未干
  • 力荐

明确两极对立的时代也没有黑白分明

23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这种电影在国内必须受欢迎,因为太好找共鸣了。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

26分钟前
  • Mr.D
  • 还行

黑白片

29分钟前
  • sade
  • 推荐

回忆是黑白色调,如今是彩色系。不化妆的女主女鬼气质满溢。我以为是波兰50年代一枚剩女在妈妈、外婆催促下的相亲老故事,其实是波兰溶尸奇案!女主把金币吞掉第二天再拉出来,还是这颗金币再吞掉,再拉出来,循环往复,我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由此想到了父辈文化大革命那段特殊时代,真是造化弄人啊!

33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中国的现状及未来

37分钟前
  • Lucifer
  • 推荐

文艺女离奇杀人藏尸事件:谎言与真相,我们要澄清的最大谎言,其实就是铁幕统治的本身,在这样的谎言中,真相不见了,自由消失了,生命泯灭了

38分钟前
  • 力荐

肇始于苏格拉底的囚途,永远的柏拉图的深渊。

43分钟前
  • 大夜士
  • 还行

杀人那里真镇定和果断,颠倒黑白的人生,却如此黑白分明 有时候小人物的一生却如此不平凡

4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老处女谋杀准亲夫。

48分钟前
  • 离谱的琉璃
  • 还行

一直被强迫症折磨着,必须要完整的看完。有点搞不清楚,片名到底在影片里表达个什么意思。难道是一个女人强大的原则主义不可侵犯吗?不过其中那段将尸体毁尸灭迹应该是整部最有看头的桥段了,明晃晃的思维挑逗。

49分钟前
  • 还行

与此部电影相对比,《窃听风暴》这种直白表露苏东暴政的电影便逊色许多,我很喜欢这种讽刺喜剧的阐述方式。90分钟不到的篇幅,小中见大,涤荡起伏,意味深长,回味无穷,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连续看了不下十部左右的平庸之作,终于等到一部杰作登场了。

52分钟前
  • 安能事权贵
  • 推荐

影片最大的优点就是剧本,讲了一个好故事。黑白影像在时代感的营造上依旧给力,甚至更贴合那个白色恐怖时期的历史阶段。一段大时代小人物的悲摧命运,活下去,就算美好表象的背后是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痛苦谎言。导演和女主相当给力!★★★★

5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波兰剧情片,一个诗歌部女子陷入秘密敬茶布置的圈套后反杀之,50年代很黑暗,斯大林下台很喜悦

57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推荐

cult片

1小时前
  • 文西的莓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