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壳

爱情片大陆2023

主演:王子文,尹昉,咏梅,白客,周依然,卜冠今,张琪,张熙然,孙阳

导演:王沐

 剧照

温柔壳 剧照 NO.1温柔壳 剧照 NO.2温柔壳 剧照 NO.3温柔壳 剧照 NO.4温柔壳 剧照 NO.5温柔壳 剧照 NO.6温柔壳 剧照 NO.13温柔壳 剧照 NO.14温柔壳 剧照 NO.15温柔壳 剧照 NO.16温柔壳 剧照 NO.17温柔壳 剧照 NO.18温柔壳 剧照 NO.19温柔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4 15:19

详细剧情

在觉晓(王子文 饰)人生最艰难的低潮点,戴春(尹昉 饰)的出现像一抹阳光冲破了黑暗。封闭的环境里,两人从相识到相爱,用爱情编织幸福的可能,也将对方从沉重的迷雾中拯救出来。随着美好生活的继续,现实的考验也向他们的爱情暗袭而来,他们还能成为彼此眼中最好的那个人吗?

 长篇影评

 1 ) 温柔做壳,双向救赎!

5.24 英皇影院打卡~电影整体完成度不错,拍摄这样的题材说明导演是有所想法的人,关注边缘群体和易被大众所忽视的精神病症,但青年导演难免有剪辑和情节处理上的生涩感,有些片段的把控过于MV的感觉,以至于片段与片段之间的组接不顺畅,流于形式美的呈现,内容着力略显苍白与不足,感觉导演剪辑版与上映版上有所出入和保留(但这次是首映礼,还是以宣传为主,导演本人的观点输出和交流不足,如果导演之后有机会做客资料馆或做导演映后场,希望能多听听导演本人的创作感受)但两位主演、咏梅老师、张琪老师等几位演技出色的演员给电影加大分!

很喜欢这张明信片上的这个片段
我站在你身后 连影子都在说我爱你
磕到啦!

从电影里对角色病症的细腻诠释,对人物性格反转的多种呈现,时而焦灼暧昧时而平和温柔的对手戏份,以及映后交流中对演戏经验的侃侃而谈,都能看出尹昉和王子文是对“演”有自己理解、有要求、有个性的演员,所以他们两位在电影中的演技我是认可且欣赏的。

姐姐好美!

电影中有好几处桥段让我记忆深刻,其中是一组超现实片段:一处是男主幻想自己与未来女儿在海边游泳的画面,黑白灰的冷色调阴郁且沉闷,不停翻滚的海水也预示着男主狂躁难以遏制的情绪;一处是男女主两人相互捧手飞出白鸽的画面,隐喻着不被原生家庭与社会接纳的两人,于黑暗中依偎取暖,找到了舔舐伤口的慰藉与生的希望;一处是男女主第一次相遇的场景,男主于白茫茫一片大雾中走来,错愕惊慌中抱起了自剜倒在一片血泊之中的女主,男主慌乱向前跑去,背后大雾渐渐散开,也预示着男主偶然的闯入,意料之外地拯救了濒临生命情绪死亡的女主,一段不同常人的爱情与生命救赎悄然展开。

 2 ) 温柔壳里是抚不平的伤口和解不开的死结

确实拍出了许多亦真亦幻的时刻...但现实的残酷在于,它如果想要把这一切美好变成一场梦,简直易如反掌。

全片以轻盈的姿态,打破了普通人对精神受困者的恐惧和偏见,是一部功德无量的电影。

本质上讨论了很多社会性的问题,只能观众慢慢去体会了。

戴春和觉晓从疗养院跑出来之后的一场戏预示着这残酷的一切——夜晚戴春和觉晓两人从黑暗中走到终于有些光亮的路上,面对着眼前的废墟,他们一定看到了烟花呼啸着腾空而起,再绚烂绽放,但在观众眼中,却只能看到脚下破败泥泞的小路上,几个浅浅的水坑里倒映着烟花的破碎残影。

这是我认为整部电影里最惊艳的一场戏,也是最致郁的一场戏。人人都知烟花易冷,便更加歌颂它霎那的美丽。但在这冷漠的世界看来,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连这短暂的快乐都不能拥有,只有水坑中模糊的倒影才能与之相配,残忍至极。

从医学角度上来讲,双向情感障碍通常很难彻底治愈。虽然临床治愈率可以达到70-80%,听起来治疗效果还不错对不对?但据统计,临床治愈后五年内的复发率高达惊人的75%。常见的复发原因是中断服药、受到精神刺激或过度劳累。

换句话说,临床上治愈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除了要长期与药物为伴,回归生活和融入社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精神上的刺激和身体上的劳累对于普通人来说都很难避免,可想而知对于他们更是何等艰难。

所有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有爱而不得,有得而复失,有生不如死,有死里逃生,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只能去电影里做场梦吧!

病痛的困扰不知何时何地便会卷土重来,就像抱着一颗定时炸弹,即便温柔壳此刻保护了他们,但谁也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样子。

戴春觉晓拼尽了全力,才刚刚触碰到我们能称得上平凡的生活,未来仍有无尽的苦难,是你我普通人所无法理解的。所以很遗憾,我并不觉得爱能治愈一切,他们的温柔壳下面,有的只是抚不平的伤口和解不开的死结。

但温柔壳也是一颗止痛药,就像戴春觉晓看到的那片烟花一样,带给我们片刻的治愈和安慰,虽短暂,却绚烂。

感谢导演让我们做了一场梦,毕竟我们还有很多生活的苦楚要面对。梦醒了,药劲儿过了,现实依然残酷且尖锐,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向前,我们不能认输。

 3 ) 《温柔壳》的力量

2023年平淡开始了,《温柔壳》是我坐在电影院里看的第一部影片。感受很奇妙,熟悉又陌生。

整体而言,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稚嫩的痕迹确实浮现着。但是当看到天桥上,戴春和觉晓向双方奔跑着,拥抱在一起,我感受到了属于片子的力量,泪水止不住地流——戴春与觉晓小心翼翼、能力有限地维持着生活,生活即将崩塌之时,戴春走向覆灭似乎是命运注定的,但瘦弱的觉晓支撑了他,爱将两人从边缘里拯救回来。生活继续惯性向前,好坏如旧,两人的生存情况并没有实质的改变,但那一刻彼此支撑、生活下去的力量,扭转了他们的人生。

我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维持那些稀松平常的生活图景,这是这几年我的切身感受。而日常生活不仅滋养我们,也磨损着我们,我们想要尊严地幸福地生活,必得抵抗这种磨损。我们需要很多很多爱和勇气,才能活下去。我们的生命,要么日日地爱意衰退、勇气消失,要么逆流而上,拥有更多更多的爱和勇气,汇聚成活下去的力量。

这部影片也许有许多稚嫩和不完美之处,但它具有并试图传递这种力量。

这是我感受到的这部影片要与我沟通的内容。而过去三年的生活经验,无法不构成我看这部影片的某种前提条件。或许这就是我和这部影片的缘分吧。这两天,平遥下雪了,薄薄的,难得美好的生活场景,让我感觉那么感动。2023年开始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继续向前了。

 4 ) 互为灯塔,赴爱的彼岸——《温柔壳》

爱存在于无时无刻,生命个体的残缺因其完整;

心交织在被忽视的角落,暗夜捱过后又是春眠觉晓时。

———现实题材的爱情电影《温柔壳》。

如果你爱一个人,你会为ta做什么事?

他赤裸着双足却为她买了一双鞋,她为他唱出心中的歌后泪如雨下;

他用仅有的钱为她买一块手表遮挡伤疤,她为他不顾一切阻拦“要留下”;

他为她寻找以前的家,她给了他一个避风港承载今后的年华;

他为她释放出心中的“囚鸟”,她在他每次发病时狠狠抱住他…..

两位精神世界“受困”的青年人,戴春和觉晓,他们因爱找到了希望的火炬,他们的爱也如火焰般热烈赤诚。我爱你,我就会永远留在你身边,哪怕见过你最不堪的样子,知道你最痛苦的过去,哪怕你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在彼此心里,你就就是最美的星辰。

他们需要竭尽全力才能和正常人一样有一份工作,平淡生活,但他们的爱情确与他人截然不同,即使肉体沉沦,但是灵魂超脱。

他们用一次次坚守和拥抱拯救过彼此,尽管内心饱经尘世的伤痕,但结痂的铠甲卸下后依然是那一颗通透柔软的心。温柔只许你,伤葩积成壳。

尹昉扮演的戴春和王子文扮演的女主觉晓的表演在过往的基础上都有着质的升华。他们的表演并非旁观与模仿,没有夸张和技巧,而是全身心投入到角色本身的世界,共鸣共情,阐释那些边缘人群的爱与痛,无论是情侣间的脉脉含情还是发病时的无助痛苦,他们都拿捏得张弛有度、丝丝入扣。

当片名从屏幕溢出,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温柔壳的“温”字上不是“日”而是“囚”。影片英文名叫Awakening Spring,也对应着主角的名字“戴春、觉晓”。

春眠不觉晓。春是希望,也是新生。

当代人确实常常会囚禁于自己的烦恼,畏缩着紧闭双眼抱紧自己,而忘了去听去看去拥抱。

那些逝去的、痛心的,都是过去,睁开眼可能就是春天。

两小时的电影讲的是别人的故事,但治愈和使之领悟的是我们每个在爱中畅游过的人。

 5 )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只要不抱着看一部温情、纯爱、治愈、小清新文艺片的心态走进影院,《温柔壳》就不会让你太失望。也许是前期物料给了我错误的期待,于我而言,这部影片是残酷现实的写照,实际观看过程也是比较痛苦和揪心的。这种痛苦不是说影片质量有什么大问题,而是因为它选择聚焦在躁郁症、抑郁症等严重精神疾病,在这样的题材背景之下,观众会看到角色们饱受折磨,他们不仅遭受着各种命运的不公,还接连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银幕内外,对觉晓的两次遗弃】

王子文饰演重度抑郁的觉晓,影片前半程陆续交待和暗示了她的成长环境:母亲出于某种原因而离开,但这种遗弃又不是彻彻底底的,小姨将她一手带大,还为她找了很多工作。对这个人物来说,观众自然会认为她的主要目标为“寻找”。有了这一目标,角色身上便带着强烈的、天然的主观能动性。她需要向母亲求一个答案,又或者她需要一个了结,不然她就无法从过去走出来,永远无法开启下一段人生。遗憾的是,创作者在银幕之外对“觉晓”进行了第二次遗弃:影片后半段,她沦为戴春身边彻底的配角,先前的种种伤痛消失殆尽,没了一丝踪迹。这样的处理容易让观众觉得割裂,也不太能够使我信服。为了戴春,觉晓化作一个极其理想化的人生伴侣,为他做出种种付出。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是爱的力量治愈了她。在故事最开始,真诚善良的戴春主动向觉晓靠近,也逐渐获得了她的信任、爱慕,从一个苹果开始结缘,两人一路相伴,到电影结局,也迎来了下一代。但作为观众,我也不得不发出和弟弟戴河一样的质问,父亲的精神疾病使他不敢要孩子,这个阻碍在觉晓和戴春身上却没有任何体现。

在角色戴春的成长中,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仿佛世间所有惨绝人寰的痛苦都降临到了两位主角身上。失去母亲的惨痛经历本就已经需要一生去治愈了,又有一个那样残暴的父亲。任何一个普通人,遇到这些事情,都恨不得调动生命里所有的爱与正能量,来化解创伤、仇恨。可是即便如此,戴春依旧勇敢去爱。为什么呢?我想不明白,影片也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

导演应该是有一些戏剧导演经历的,迷雾之中,戴春抱着觉晓,像极了舞台上才会出现的场景。在好几场戏当中,演员的走位都给人强烈的刻意感。这种处理往往会给观众一种疏离感,让我们很难去和主人公共情。两个角色的名字连起来,组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影片的英文名“awakeing spring”也点明了这一主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影片对精神健康、养老院现状的社会关注值得肯定,但这场春雨过去之后,又能留下些什么呢?

 6 ) 18年开始准备的剧本,硬是没抽出两天时间看看心理学资料

电影主题很简单,我能理解编剧想讲两个病人在艰难时世相遇相爱相互疗愈的故事,问题就是吧,主角这病得也太严重了,以至于根本分辨不出来是什么病。 看主角难以和人交流、有严重强迫行为时我以为是孤独症;但看有幻听、记忆闪回和经常性暴怒行为,又在考虑是不是分离性身份障碍;不过看病友们眼斜口歪的样子,又怀疑是不是智力障碍;到后面男主完全失控拿扳手打人又感觉是PTSD……再加个精神分裂就该把精神病诊疗手册里的所有症状收集齐活了,似乎稍微跟正常人沾点边都不算精神病人。男女主住的我看不是什么安康医院,是他妈的阿卡姆疯人院,有这样污名化精神病患的吗?看豆瓣的编剧手记说18年就开始酝酿剧本,还说看了很多参考资料,但就没人提醒他拍精神病患相关的片子要看的是心理学吗?还是他看的都弗洛伊德?电休克治疗不麻醉不打肌肉松弛剂嗯电半分钟这是在杀猪? 即使抛开对精神病人的严重污名化,整部电影也充斥着王沐这位导演兼编剧的强烈自恋、自我感动和自我陶醉,一方面是许多带有象征性质的抒情运镜和喧宾夺主的音乐,另一方面是演员像没对过戏一样缺乏临场配合(每个演员单独来看都不错,缺乏配合是导演的问题),还有照搬自书面的生硬台词,直令人想念起《爱情神话》和《漫长的季节》里充满灵气的对话。基本功都还没掌握,就塞入了致死量的自我表达,以至于不知道该用“零碎”还是“一团浆糊”来形容这部电影。说回剧情,男女主在最初的短暂浪漫后很快就有了孩子还非常开心地想将孩子生下来将其视为一切爱和希望的代表,好像导演对爱的一切定义就是生个娃当爱情结晶。我本身算是比较喜欢文艺片的人,但披着文艺皮的《温柔壳》绝对是一生中看过最傻逼的电影之一,让人对演员的表演感到可惜。

 7 ) 优点是温柔,缺点是太温柔了

《温柔壳》所讲的故事可概括为七个字,边缘人群的爱情。

什么是边缘人群?被社会忽视或极少关注的人群。说白了,“边缘”是区别于“主流”的,他们遇到的问题,很多情况下主流人群并不能感同身受,于是会造成很多新的问题,所以他们会主动或被动地在主流社会中“边缘化”。

《温柔壳》里的边缘人群,是精神疾病患者。

王子文饰演的女主角觉晓,患有重度抑郁症,已经有自杀行为出现;尹昉饰演的男主角戴春服用的药物是卡马西平,应该是患有严重的躁郁症。

和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相关的电影,国外有很多,日本有堺雅人主演的《丈夫得了抑郁症》,美国有阿德里安·布洛迪主演的《超脱》,丹麦著名导演拉斯·冯·提尔也拍过一部《忧郁症》,在戛纳拿过大奖。

但国产片对于类似题材,拍得太少。拍得少,原因很简单,一是不好拍,二是不赚钱,但这不意味着拍这样的故事没有意义。

有人愿意拍这个题材,本就已经值得肯定。更何况,导演王沐作为新人导演,拍片并不功利,他没有去消费这样的题材,消费这样的人群,他只是温柔而平静地讲述了一个有些残酷但又足够浪漫的故事而已。

平视,不带任何猎奇视角的平视,是这部电影的优点之一。

我们能看到的是,在导演的镜头下,不管是觉晓还是戴春还是影片中出现的其他精神病患者,他们都只是病人,而非怪人。边缘人群为什么会被边缘化?说白了是因为主流人群认为他们和自己不一样。很多人对待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有不同的态度,他们认为精神疾病无药可救,得了之后就不再是“正常人”了,就成了“异类”,成了所谓的“疯子”。

《温柔壳》好就好在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病患者“人”的一面。

他们也是正常人,只不过是精神上得了病的正常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他们面临的问题或许要更会特殊一些,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途径。

展现“人”的一面,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爱情。

导演对觉晓和戴春这两个人之间爱情的处理,非常唯美,也非常细腻。我很喜欢戴春在天台上偷吃觉晓苹果的那场戏,戴春身上阳光而又单纯的大男孩气质和觉晓身上的疲惫与脆弱形成了鲜明对比,而通过苹果这个带有几分荷尔蒙暗示的道具,也让两人之间迅速形成了张力。

要拍出令人信服的爱情,得编剧会写,也得导演会拍,但最重要的是演员的颜值和气质得相衬。《温柔壳》选角做得极好。

王子文虽然乍一看挺少女的,但她身上有成熟知性的气质,眉宇间也能释放出强烈的脆弱感,而尹昉则是国内最有少年感的男演员之一,纯净得发光,像是山间清泉成了精。这两个人搭在一起,很适配。

这里也要多夸几句二位主演。

王子文在《温柔壳》里贡献出了自己的生涯最佳表演。她无疑是很有潜质的演员,只演曲筱绡那种角色,太单一化了,很浪费她的天赋,要感谢《三体》和《温柔壳》这样的作品,给了她展示自己的平台。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得到古灵精怪,也看得到成熟知性,看得到青春感,也看得到破碎感。换句话说,她长了一张可塑性极强的电影脸,而这样的脸,越来越少了。

尹昉更是惊艳,他是那种会吓到你的好演员,极具性张力的颜值和气质已经是难得可贵了,他的表演更是兼具爆发力和分寸感,总能在关键时刻让观众动情,这样的演员,配得上更好的资源。

觉晓和戴春之间爱情的关键词,是“保护”。

影片片名叫“温柔壳”,我们可解释为“一层温暖却脆弱的保护壳”,这个保护壳,是双方给予各自的。对于觉晓来说,戴春的出现像是一道光,是她生命中唯一的火焰。而对于戴春来说,觉晓让他得到了治愈,也得到了救赎。

影片中有一个关键情节,戴春给觉晓买了块表,这块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觉晓之前自杀割腕,有伤疤,导致她夏天也只愿意穿长袖,戴春察觉到了这个细节,于是给觉晓买了表遮盖伤痕。

这样的爱情,不是抱团取暖,而是知心真爱,你知道我需要什么,我知道你需要什么,我们都有病,但我们互相成全。

看到戴春拿出那块表戴在觉晓手上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不只是两人之间的爱意,更是导演王沐的善意,他知道两人用爱打造的这个“温柔壳”是无比脆弱的,但他还是愿意让我们相信,有这个壳子,就比没有好,再脆弱的保护壳,也有强大的一面。

但导演同时也没有忽略影片的现实性。

突出影片真实感的,是两个重要配角。一个是咏梅饰演的觉晓小姨,一个是白客饰演的戴春弟弟戴河。

这两个角色的塑造都是真实而立体的。

小姨和觉晓有一场戏份很重的对话,对话里说明了觉晓抑郁症的成因以及她这些年来的经历,我们能猜想到小姨为了觉晓付出过多少,她一定也被觉晓的病折磨得够呛,而她展现出的状态,一定有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家属会感同身受。

戴河也是一样,这一定是个会被诟病的角色,在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和哥哥面前,戴河最终选择了逃避,但他的选择也是真实的,作为家庭中唯一没有精神疾病的人,这些年来他遭遇过什么只有自己知道,逃避可耻,但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有用的。

加入了这两个角色,《温柔壳》这个故事才不再是空中楼阁,变得有了现实依托。

但这也说到了影片的缺点,或许是因为导演的视角太过温柔太过善意,这个故事也就显得太过提纯了。

虽然小姨和弟弟这两个角色已经给了整部电影一些具有现实感的底色,但显然还是不够的。整部电影最大的槽点,在我看来,是两次“机械降神”。

救赎两个人的关键,是新生儿的出现,这是第一次“机械降神”。“新生”这一设计,虽然老套,但算是有效,用这个桥段推进两人感情的发展,非常自然。但我们如果深究,问题就出现了,两个曾被原生家庭深深伤害的人,为什么从未想到孩子将会面临的处境呢?其实,导演如果拍了怀孕之后再对两人面对怀孕这一事实所产生的焦虑与不安进行细致刻画,这个故事就会变得完成度更高了。

与第一次“机械降神”相伴的槽点,还有女主角觉晓的病情。严重到要自杀的重度抑郁症,在遇到多次刺激之后竟然从未复发,这也并不合理。

第二次“机械降神”,则降低了剧本的写作难度,即戴春父亲戴国平的自杀。戴国平这个曾给戴春带来过严重伤害并已经因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角色,是影片中戴春和觉晓幸福生活的最大阻碍,当戴河选择逃避,照顾戴国平,就成了摆在戴春和觉晓面前的难题,而他们显然是自顾不暇的。解决这一问题,导演选择了让戴国平自杀,这个处理显得较为草率了,说好听点,导演还是太过善意了。

导演自己说痖弦的诗句给了他灵感,温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他忽略了,那首诗的后面还写了,暗杀之必要,晚报之必要。

现实总是更残酷。

现实中如果有戴春和觉晓这样的恋人,他们要想获得幸福生活,一定要比影片中更加艰难。光是不用愁房子这件事,就是导演给戴春觉晓开的外挂了。

比方说,那场戴春和觉晓的床戏,如果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其他精神病患者的身上,很可能就真的是“强奸”或被误解成一场“强奸”了,在没有提纯过的社会环境下,边缘人群的故事,往往会有更残酷的细节。

更残酷的影片,可能就是《绿洲》了。

但年轻导演毕竟是年轻导演,要成为像李沧东那样更厉害的导演,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无论如何,在院线能看到《温柔壳》这样的电影,我已经非常惊喜了,国产片需要多元化,多元题材,多元视角,电影,理应多元。

 8 ) 一幅温柔而现实的文艺画卷

【整体观感】 这部电影的整体观感特别像今年的另外一部文艺片“脐带”,两部电影都是极其简单的故事,都用大量现实细节服务温情与爱的信念去作为主题,并都匹配了非常高级且充满文艺色彩的镜头语言与色彩调度。不同之处是“脐带”展现的是对家乡的爱与亲情的悲壮,而这部“温柔壳”则是一种社会边缘人的自我救赎与充满希望的未来之光。

【温柔的现实】 电影以特殊群体的恋爱作为切入视角,使用了大量生活细节作为辅料,精雕细琢了电影“温柔”的主题,电影虽然也充斥着残酷的社会现实、原生家庭悲剧带来的压迫,但导演并不想去过度批判人性和揭露社会问题,也没有刻画撕心裂肺的爱情,反而用极其高级且文艺拍摄的手法,完成了一幅意味深长的画卷,这幅画卷谱写的是边缘人群质朴而坚强的人生与通过互相救赎从而收获爱情的坚韧不拔。电影充满现实、艺术感与浪漫,折射的是希望、坚强、救赎的主题。

电影的外壳很沉重,但给人的感受是温暖的。电影的现实意义在于对边缘特殊人群,对于角色进行了一次外沿延展与大胆尝试,当我们身边不可避免这种普遍性存在的时候除了保护好自己还要多份包容。因为疾病就是疾病本身,世俗看上去的不可理喻,也许已经是他们尽最大努力地在贴近正常和想把自己推向正轨。而爱是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可以救赎很多人,“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爱的能力,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两位主演的表演很精湛,不着表演痕迹却又非常出彩,尹防把角色病态时生理反应演绎得极端到位,王子文的哭戏也能很好的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电影中几位黄金配角的助力也十分精彩。

【美中不足】

电影故事线过于简单,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起伏,在商业院线公映中,这种题材的类型片会对票房带来不利。

电影用大篇幅刻画男主的不幸,对于女主的描绘与铺垫略微欠缺,男女主爱情线上的情感互动距离达到刻骨铭心的救赎层面还是差一口气。

 短评

王子文在影视剧里最美的一次,开始还有病的时候,拥有一种破碎感的美丽。尹昉好帅,谁人不想被尹昉拯救。其他演员,咏梅,白客,周依然也很喜欢~

6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3.5 虽然新导演在部分情节处理上仍有顺拐/生涩感,但那种卯着一股劲想做出一部能留得住的「电影」(而非赚票钱就走的「项目」)的心气,能让人切身感受到,非常实在。从情节到表演,全程情绪激烈饱满,但并不过分,没有对精神病患者的“消费感”,整体的情绪沉浸感染力很强。不少时刻就像屏蔽了整个世界,两人“只能看到彼此”的“小世界”,彻底压倒了现实。尤其是电休克/天桥崩溃这两场戏,出影院后回想,还是忍不住会含泪。尹昉和王子文在片中的表演,可以说是两位从影以来的高光。

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啥是少年感啊,要有蓬松柔软的头发,要有笔直宽厚的脊背,要有热烈羞涩的眼神,要有被世俗伤害过依然能够爱人的能力,要有张开双臂骑车哪怕下一秒就摔倒的勇气,要有不在意旁人眼光在广场上跳舞的洒脱

10分钟前
  • 茶杯里的猫。
  • 推荐

别看片名超治愈,其实内容更致郁。从《宇宙探索编辑部》到《温柔壳》,我发现平遥片子的质量吊打野🐔烂🌸➕破⌚。从《长沙夜生活》到《温柔壳》,尹昉告诉我,他什么都演,就是不演正常人。

15分钟前
  • 磕学家🥺
  • 力荐

【8】不是《绿洲》,而是现代化的《隐入尘烟》。可爱,温柔,血腥,浪漫的电影。落落郭敬明之流的反面,落落的《如果声音不记得》消费了抑郁症,挖了个坑,吐了口水,踩了两脚就走了,那这部就是在这个坑挖栽了一颗种子,填了土,浇了水,不求开花结果。声音总是若有若无,情感总是忽强忽弱,用一个残缺的灵魂去拥抱另一个破烂的身体,螺蛳壳里做道场,枯木逢春又一遭。以温柔冷静的镜头推进苦难的生根发芽,但总能找到舒服的视角瓦解。没在华语电影语境看过这样的电影,不会再去质疑他们的虚实与否,他们的快乐很简单,它们只需要一支舞曲。

19分钟前
  • 酱爆桑桑子
  • 推荐

导演的想法大于拍摄能力

21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浓浓的忧伤,淡淡的幸福。

23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装在所谓“温柔壳”里的是对精神疾患的比田晓鹏更自以为是的理解。女主严重到紫砂的抑郁症说好就好从未复发,血条扣不完的阿兹海默老毕登突然觉醒给自己来上一刀,前一代留下的心灵创伤一定要通过生育下一代来治愈。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就这么急着生下个娃娃叫爸爸?万一娃娃把病遗传下来,你当爹的又要师徒四人journey to the west去鸟烧窝找孙一通治愈自己?既然恰饭饭的影评人这么喜欢生娃桥段,那你打几星就奖励你生几个吧,生一窝小崽子治愈治愈你父辈留给你的伤疤

25分钟前
  • 小熊猫席地而坐
  • 很差

我看明白男主的病之后觉得尹昉演得是蛮好的,可是哪里来的相互救赎,一直是女主单方面对男主的救赎罢了,就像最开始女主进“病院”一样莫名其妙,我不理解她是如何爱上,也厌恶最终用一个孩子来完成救赎的结局。感觉就像是在意淫,不管多悲惨的男人总有一个心甘情愿的女人无条件用命来补偿你一样。

27分钟前
  • X.
  • 较差

健全人的臆想

28分钟前
  • 小狗心事
  • 较差

尹昉的锁骨、肩窝、喉结、下颌线、脖子上的青筋无一不美,但并没有美到让人愿意给他生精神病可能小孩&养精神病老爹……

30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虽然有新导演在煽情上的不够节制,但尹眆真的太太太好了,贡献了一个完全沉浸于角色内心世界的入魂表演。笨拙的眼神里写满了直勾勾的爱意,蜷缩颤抖的肩臂透露着深深的无助,太动人也太迷人了。

33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没有出口的迷宫,用自戕血祭不公的命运。导演想要的点太多,但一个都没讲透。无意义的符号没必要加那么多。尹昉很努力,可表演依然没有预期的好。两星给题材,少数边缘人群需要被关注。

35分钟前
  • Yuukoooooo`
  • 较差

其实不是爱情片,爱情线占比很小,更多的是精神患者这个少数群体怎么融入社会的缩影,是两个孤独灵魂的彼此慰藉,演得特别好!

40分钟前
  • Crazy June
  • 推荐

男女主的名字,戴春和觉晓,取自“春眠不觉晓”,电影英文名“awakening spring”,于是戴春和觉晓双向奔赴,完成了双向救赎。疗愈还需爱。现实中的精神病患者可能一辈子无法得到缓解和治愈,但影片是对精神病患者及家人最理想化的解读和呈现,结尾也是最理想化的出路。我们需要理想化的东西,才能校对现实中的千疮百孔。

41分钟前
  • auspicious
  • 力荐

没想到是一个包裹现实关怀的爱情片,但相比两个残缺的灵魂之间的动人连接,我更在意的是片中呈现出的某种疾病的“隐喻”。母职的追寻总要伴随着自我主体性的确立,而父权的戕害却不得不以自我毁灭的方式达成救赎。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伴随着所有人,无论是否健全。从这点上来看,这个爱情故事是治愈的,但底色也是悲凉的。就像片名一样,再软的温柔,也会有壳,虽然抱在一起仍然会有点硌得慌,但是至少能共同抵御来自外界的冰冷风霜。

44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应该就是树林的绿色逐渐被渲染成红色的那段,太窒息了,看电影之前我还担心自己会看不进去这类型的,没想到一下代入了。其实整个故事很平淡,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其实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反而是奢望,因为能正常平淡的生活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精力了,这点非常真实。整个过程都没有刻意营造强烈的感官刺激,反而是细水长流,很治愈。

47分钟前
  • 不忠帧的暗娼
  • 推荐

重新发,再降一星,不吐不快。抑郁症患者不要看。电影完全没有尊重身为抑郁症患者的觉晓,让她解决自身课题的方式竟然是怀孕,捡了个精神不稳定的情绪男巨婴回家。男主惨是惨,但谁来心疼女主,故事后期直接失声,成为彻头彻尾的工具人。尚未出生的孩子也是工具人。一个被母亲抛弃,一个被父亲家暴,成长于这种原生家庭的两个人对能否承担起父母的责任没有半点迟疑。妻子、孩子,一定程度上都成为父亲成长路上的牺牲品。戴父拿起刀片时我暗想,要自杀吗,死了好,死了所有人都解脱了。果不其然,男主开始新生活了。结尾得挺省事的。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一个闭环。不信女主跟着他会幸福啊

50分钟前
  • 荆棘鸟
  • 还行

这辈子不指望了,但下辈子一定得谈个尹昉这样的。

55分钟前
  • Alain
  • 还行

也许戴春和觉晓才是最纯粹的一对爱人,没有世俗的顾虑和外界的压力。王子文和尹昉的表演深入人心,父亲扮演者王琪的最后一场戏也让人在一瞬间失去了呼吸,可以说演员的表演百分之六十成就了这部电影。

60分钟前
  • Monagha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