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人生

爱情片美国2023

主演:格里塔·李,刘台午,约翰·马加罗,文胜雅,尹智慧,崔元英,严晟敏,安敏扬,徐妍宇,黄胜妍,乔尼卡·T·吉布斯,丽莎·丹尼特

导演:席琳·宋

 剧照

过往人生 剧照 NO.1过往人生 剧照 NO.2过往人生 剧照 NO.3过往人生 剧照 NO.4过往人生 剧照 NO.5过往人生 剧照 NO.6过往人生 剧照 NO.13过往人生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4-04-22 15:19

详细剧情

Nora(Greta Lee 饰)自小便因家庭因素搬离首尔移居加拿大。她与青梅竹马 Hae Sung(刘台午 饰)的关系最终停留在稚幼的凝视不语。而在二十年后,命运令两人于纽约重逢。可此时 Nora已拥有新的身份,甚至已和Arthur(John Magaro 饰)建立家庭。和Hae Sung 分开二十年后的重逢,也令她重新思索生活中的真正渴望。

 长篇影评

 1 ) 岁月易逝,愿过往的爱意与温柔永存。

二十年前在女孩哭的时候默默陪伴在她身边的男孩子,也是在二十年后知道她会忘了吃早餐而提前为她买好早餐的男孩子。她想要很多,跌倒的时候总是哭,而他会记得她所有的梦想,默默守护她。

他说我爱你的雄心壮志,韩国容不下你。而我爱你的理由正是你从我身边离开的理由。

相隔多年,其实她已经不再是男孩当年爱上的她了,可流转于岁月中的爱是真的;即使她和犹太老公的故事并没有那么浪漫:为了省房租而住在一起,为了绿卡而提前结婚。但是这份尊重与平等也同样令人动容:“你让我的世界变得更大了,我有为你同样地做到这些吗?”“那个男人飞了十三个小时来见你,我不能阻止你去见他”“你说梦话时会讲韩语,于是我拼命地想学好韩语,我想知道你在梦些什么”

而当年那个扬言要拿诺贝尔奖的女孩也在时光中渐渐接受了自己平凡的一生。普通却知足。

分别的时候,她一瞬间从吵闹的纽约回到了十二岁那年安静的首尔小巷。她总是追寻更大的世界:从首尔到多伦多,到纽约。但她的心中永远存在这条安静的小巷,那是她来时的路。他向她告别,告别今世的有缘无份,离开的时候把她的过去也一块带走了。从此没有人再会喊她Na Young, 人们只会叫她Nora

这是导演的一部自传式电影,她真的很幸运。爱来过,真实的存在过就已经足够幸运了。岁月易逝,愿过往的爱意与温柔永存。

 2 ) 当爱已成往事

当爱已成往事 彼此将如何继续 生活还在继续 如此而已(*¯︶¯*) 远在异地的两人随着时间的流逝, 生活习惯 遭遇背景 人生体验 渐行渐远, 何况其中一方已找到了人生的伴侣。 女方移民12年后偶尔兴起寻到当年的竹马 Hae Song 此后彼此相谈甚欢 令男方重燃希望 甚至劝说Nora 回归韩国。。。而此时Nora 反而提出暂停对话 要一心一意在纽约扎根发展 于是乎 两人断了联系 Song 有些心灰意冷 仍然念念不忘 生活继续 两人重回平行线 而如故事提及的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姻缘天注定 Nora 与 Alex 爱好相同 同为作家 既然已许下爱的承诺 committed to each other Alex 随Nora 回韩国探亲 顺便签售 夫唱妇随 蜜里调油 。。。 20余年之后纽约的相遇, 或许会激起当年的悸动 那又如何呢 爱意早已成为往事

Nora 与Alex 之后夫妻对话点中主题 活在当下! 了解你的还是朝夕相处 耳鬓相磨的那一个 钟情就是钟情 竹马就是竹马

数年前有部美剧 待到重逢时 是说重逢爱意汹涌 终成眷属, 而现实中的异地恋多数大致会以本作结局吧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错过了终究是错过了 淡淡的失落 如此而已

Ps Nora 梦话是韩语 而Alex 反而担心不能走进她内心而心慌 。。。Nora 与Song 相见之后 夫妻两个开诚布公 反而解开彼此心结 Childhood sweetheart is never ex

 3 ) 是原本不想看的电影

最近几个月大数据让我看到了很多次past lives的海报, 昨天临时起意提前下班去看,后果是哭肿的眼睛今天依旧没有消肿。

不算长的电影讲了一场横跨20多年的牵绊,或许有些观众会觉得彼此错过却依旧美好,但我还是觉得遗憾,可能因为自己心里也有一个类似Hae Sung的人,而我们还没有错过那么久,再做些努力或许还来得及。如果把自己代入这样的结局,我其实有一点生气,好像我们不能在一起就是输了,我不想输,所以我们可不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同时,也尽量和彼此靠的近一点,说不定很久之后,轨迹就能重合了呢。

叙事徐徐推进,而我却那么频繁地被感动。很多个我都从Na Young变成了异国他乡的Nora,很多年后只有Hae Sung才会叫起这样的本名。在我给外国同事解释中国传统名词的时候,Nora第一次给丈夫解释Yin Yun时的神情也会出现在我的脸上。Nora常背的那个普通黑色托特包和我的通勤包好像好像,所以我总觉得这是part of me on the screen,看起来就更有代入感。Hae Sung醉酒后隔天在家吃饭的场景会让我忽然想家,想念家里餐桌的固定座位,以及只靠吃饭的动作就能被体察情绪的安心。

两个人很多年后终于相见时,我在想,我们再见时又会是怎样呢?

在地铁上他们面对面站着,用含笑的眼睛看着彼此,但我觉得眼底都是伤心,他们看起来那么般配,但抓着扶栏的手靠得再近也终究是没有握住。

影片中一些镜头让我想到了另外两部电影。两人坐在Domino park台阶上相望时错开的眼神让我想到爱在三部曲,但少了初遇时的心动,更多的是怅惘,彼此猜测着对方的心意,或许满心想的都是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吧。之后在bar聊天时,Hae Sung对两人在一起可能结局的想象也比lalaland里的蒙太奇更让人心碎。

电影最后等Uber的那2min,看的我好煎熬,心里一直在跟着紧张。他们会接吻吗,他们转过来了,他们会接吻吧,他们就这么看着在想些什么呢!再不靠近就要来不及了,接吻好不好!但他们始终都只是认认真真望向彼此,然后礼貌拥抱,我说不清这到底是不是克制,但又觉得释怀。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就相当于他们都要放弃各自的生活,而没有什么交集的现实已经是他们各自做出的坚定选择。

Hae Sung上车后Nora独自走回家的那一小段,我咬着嘴唇哭的肩膀一耸一耸,那条路我记得我也走过,就不禁会想如果我现在是她,我得有多难过啊。

散场时还不到8pm,从暗暗的电影院走出来,外面的天光还很亮,East Village的街道比以前任何一次走都更好看,这让我很困惑也更伤心。犹豫了两三个block要不要把这个电影推荐给他,还是拿出手机给他发了消息。

我很想叮嘱他一定要去看,因为这里有我想对他说的话,我们离得那么远,见的那么少,但我真的还是很想你。我很想告诉他,去年生日那天我许下的愿望里有你,很多委屈或大笑的时刻也都会很想告诉你。在那些说不出口的话里,也一直都有希望你过好自己人生最最诚挚的祝福。

但我已经没有了给喜欢的人发小作文的勇气,我很怕你说那些关心、鼓励、分享的歌都没有任何含义,而我没办法抱怨。

 4 ) 《Past Lives》:前世今生

《Past Lives》翻译成《过往人生》,听着像个普通爱情片。其实影片讲的是佛教里的”缘分“,根据佛教的概念,应当翻译成《前世》。看电影的时候,我脑海里不断想起的是齐豫的《今世》:

听不见 狂吹的风沙里

在说什么古老的故事

花 又开了 花开成海

海 又升起 让水淹没

你来了来了 一场生生世世的约会

九十年代,一对青梅竹马的韩国小同学,友谊和懵懂的感情由于女生Nora的移民美国而中断。在没有网络的年代,他们似乎永远也不可能再遇见对方。十二年后,男生Hae Sung在Facebook上找到了她,重新通话,但联系与感情由于他们追求不同的生活而中断。又过了十二年,女生结了婚,找了个同是作家的犹太丈夫;男生一直留在首尔,过着普通韩国人的生活。而他们终于在纽约见面的时候,已不是那个十二岁的小孩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在不停地哭,旁边的观众也是。第一次哭是他们在十二年后第一在网络上重逢;第二次是Hae Sung和Nora24年后在纽约的重逢;第三次是半夜Nora回到家里,和丈夫躺在床上对人生和自我的剖析;第四次是酒吧里,Nora和Hae Sung用韩语旁若无人地对话,此刻他们忘记了身旁的美国丈夫;第五次的离别,观众和Nora一起哭。

如女主Greta Lee在影片后面的问答会上所说,这其实就是一个现代爱情故事,讲得差点就落入俗套。然而Celine Song把它讲得如此之好,给西方观众介绍了“缘分”的概念。问答会上,刘台午(Hae Sung的饰演者)说,缘分在韩国文化(其实当然是东亚文化)中其实是一个普遍的佛教概念,比如今天我们在剧院里,今天能遇见这些观众,你在主持,这些都是缘分;但在爱情中,缘分到底是不是注定的呢?

男帅女靓的主演

在我年少的时候,有人跟我说过,缘分其实是两个概念:缘,是遇见的运气;而分,是留住的能力。在这个故事里,Nora和Hae Sung其实是“有缘无分”,或者说,在他们十二岁的那个世界里是有缘分的,但在当下,在这个现实的曼哈顿的世界里,他们是没有缘分的。

然后,影片对“缘分”做了自己的解读。通过Nora丈夫之口,问道:“如果我们没有在那个艺术家之家遇见,没有恰好都是单身,没有为了房租住在一起,没有因为需要绿卡结婚,那我们还能在一起吗?这算不算缘分呢?”

我其实也问过我自己很多次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缘分是不能证伪也不能证实的;你总会和一个人最后在一起,所以你可以说,你和这个人有缘分;但如果你不在此时此地和此人遇到,也会和某个人在某时某地遇到,你也可以说,你和那个人有缘分。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是因为你自己,而不是因为你遇到什么人。你永远会过着你自己选择的那种生活,正如Hae Sung对Nora说的:“你一定会离开韩国,因为你是你。而我爱着的,就是那个选择离开的你。”

问答会的最后,主持人问刘台午,你拍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段落是什么。刘说,其实不是电影里的某个情节,而是有一天我们在纽约东村拍场景(女主和她丈夫后来住的地方),我们坐在街边,警车封锁了我们这条街,我们聊起彼此的过往,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在这里真实地住过,我十五年前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小演员,来美国寻求发展,在这里苦苦挣扎,而如今可以和这么多优秀的、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创作,非常感慨。

其实谁不是呢。影片讲了很多移民故事。Nora十几岁从韩国到美国,对她来说,像是两辈子。对很多人来说,移民等于重新做人。Nora的妈妈说:“如果你留下了一些东西,那么你也会获得一些东西。”我回想自己来美国的十年,我获得了什么?我获得了人生的经验和阅历,获得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但是,在我们的心里,有一部分是永远挥之不去的。Nora对自己的丈夫说,我其实就是一个来自韩国的移民女孩。我对自己说,我其实就是一个来自中国小城市的女孩,那些出生在罗马、从小看惯大世界的人,不理解我们内心对自己的定义。对我们来说,一切都是超现实的,就像《斯通纳》里的斯通纳第一次站在大学讲台上给学生讲文学史一样。他内心的一部分,永远是那个来自中西部农村玉米地的农家少年。我住在洛杉矶,在美国人的公司里工作,教美国人怎么给美国人做市场营销和用户分析,然而我用中文做梦和写作,正如Nora用如母语一般的英语生活和创作,却用韩语做梦一样。我们内心的一部分永远属于那个我们来自的世界,那是我们的前世;我们不再是前世的自己,但前世的自己是真实存在的;它存在于那个十二岁的韩国少女中,存在她对韩国少年的感情中,也存在我的中国南方小城的夏日午后,存在我的二十岁的大学校园的雪后,存在于那个永恒的时时刻刻。

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但可以活成前世今生。

扫描关注我的公众号王小心

 5 ) 清新文艺,并不觉得它“让人惊艳”,只是讲述亚裔移民故事的又一次新尝试。

#过往人生# ( Past Lives )(A-) 故事本身其实挺俗套的,一听会觉得更适合韩剧,但拍成电影倒是挺动人,表演、配乐和摄影都很有格调。而且因为涉及到了移民题材,让很多移民观众会更有共鸣。 为了移民、绿卡,很多人奋斗了大半辈子。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信念,一直向前,而这期间要放弃很多、失去很多,但也换来了自己期待的人生。但是偶尔回头看过去,也可能会想,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如果重新再来,选择另外的一条路,是否会更幸福? 本片中的女主人公因为12岁就跟着父母移民,也是被灌输了希望能去北美生活的信念,但她因此离开了青梅竹马。在后来的20多年里,这个曾经的同班男同学也长大,依然思念着她。两人有着断断续续的联系,直到30多岁在纽约重逢。但这时,女主已经结婚,因为要办绿卡,早早嫁给了一个美国白人,住在纽约的小公寓里,成为了一名作家。即使没有大红大紫,但女主觉得,她已经达到了人生目标。可这个从韩国来的青梅竹马却又让曾经坚定的她迟疑了:嫁给爱情更幸福,还是嫁给可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人更幸福? 其实很多人都会在人生道路上问这个问题。遇到爱情就嫁了的话,也许人生道路会遇到阻碍和限制;但如果在向着目标前进的路上找到可以同行的伴侣,也许可以一起携手实现目标。其实选择后者的更容易幸福。但是面对真爱或者soul mate,人总还是会心动和迟疑。不过片中的女主,跟我比较像,属于理智型,而且很有自控能力,所以我知道,她一定会坚定自己的对人生的规划,而不被任何事干扰。 韩国来的这位男同学还是挺帅的,具有诱惑力,但是与他结合的人生,并非女主的目标,很多时候,只能向这种爱情说再见,才能勇敢继续前行。 摄影很真实,完全不像一般的韩国电影或电视剧那么故意“美白”,没有任何滤镜,所有人和事物都很真实。因为是女导演,可以看得出细腻与内敛,加上合适的表演,即使一些毫无对白的情节也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挣扎和内心的波涛汹涌。配合纽约的美景,确实还是挺文艺、浪漫、小清新的一部爱情故事。 但是我并不觉得它有多“特殊”或“让人惊艳”,只是讲述亚裔移民故事的又一次新尝试。 我当年出国前,也是怕给自己留下断不了的念想,一直坚持不谈恋爱。为此,曾经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喜欢或暧昧过的男生也都是完全不敢进一步发展。我觉得只要不给自己留后路,就一定可以一直向着目标前进。出国前拒绝过的男生都是直接诚恳滴说:“我要出国了,不一定会回来。” 有时也会想起他们,觉得:啊,那个男生,不知道怎么样了。想起来的时候挺甜,但我觉得这就够了。要的就是一直留在心里那个甜甜的校园暗恋,真的要发展了,说不定就不美好了。对这些“友达以上 恋人未满“对象的记忆远远好过那些真谈了却发现不适合的人。 6月1日上映

 6 ) 柏林电影节 坐在主演后排看的全片

开篇先说结论: 这片不行。虽然内容上能勾起大家的共感,毕竟每个人基本都有错过的感情。但这片是新生代导演第一部片,能好到哪去? 没任何亮点。 两个主演也只是不温不火的美籍韩裔,点不了太大的火。最后,这片也如我所料,没拿任何一个奖。就算电影频道免费放,也绝对排不到周末的黄金时间去放。

刚好在柏林,刚好有该片的首映。本来我是没打算能进去看的,票全卖光了。因为是周六场,而且是下午黄金时间,而且是在柏林电影宫主场,所以,根本就没奢望过。周六的下午16:30有这片的首映。 但早就卖光了票。

但是!听说首映场开场前,会有一些座位空出来, 有可能会再放出一批票。 我当时也只是听说而已,也没觉得很可能。但还是就跑过去berlinale palast-电影宫, 站在场外,刷着手机,希望能刷到这片的票。没想到! 居然真刷到了, 18欧一张的票。 马上冲进去了。

也是我第一次进Berlinale Palast, 柏林电影节的官方影院。 后来,一切就很完美。 场地比预想的要小很多!上下两层而已。 全是红色座椅和内饰。

进来的时候,都没几个人。后来人才慢慢多起来。剧场其实非常小。很难想象,这就是世界三大电影节的主场。 比国内的乡镇影院还小。不过,在欧州算很不错的地方了。

票的位置很好,楼下后排,场正中。 我都没想到我位置这么好,因为主演就坐我前面。

开场之前,主演进场,就坐我前几排而已。

我特别喜欢女主角。她应该也是该剧最大的咖。之前还演过apple tv出品的早间新闻第二季。 很有辨识度的脸。Greta Lee!

虽然也不是她的粉丝,但我就很莫名其妙的激动。还跟旁边的德国大妈介绍,这女演员很有名。 旁边大妈也不认识她,但也跟着我一起鼓掌。 😄

说实话,该片是一位年轻导演的第一次片吧,经验不足,也是鼓足了所有气力。很明白她要表达什么。这片是今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片,若是我是评委,这片拿不了任何奖。因为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实话实说。拍得既没有韩剧的感觉,也没有美国电影的感觉,四不像。其中有一些台词还蛮犀利,有伍迪艾伦的影子,但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慢节奏的叙事,所以,很四不像的感觉。导演太年轻,没有自己的风格。女主不愧是演了很多年的美剧,能很轻松地演出那种味道。算是唯一的亮点。

很多人说,看完了还挺感动。 我觉得,说实话,情节没有特别大起大落的地方。 有点像小品剧。就是一段简单真挚的情感。但也有一些遗憾。

剧终后,结尾的曲子很长,大概放了快3分钟的字幕和曲子。当时已经走了不少观众。而我就一直在下面等着,总想着,不可能主演坐那,啥也不干吧。 最后,终于,灯亮了,主持人邀请导演和主演上台。

右边那个女的就是导演,非常年轻的韩国导演。 也没干什么,导演感谢了演员。就匆匆结束了。本以为会来个Q&A, 互动一下。结果,就结束了。

人生中第一场柏林电影节电影就结束了。 😄

整体来说,大量韩语对白,剧里很多文化背景,真的需要韩国人才懂。 韩裔美国人的移民故事,很难引起太多人的共鸣。

结束后,我还特意问了旁边的德国大妈,你觉得这片怎么样。大妈两手一摊,说,不好说。很慢节奏,很懂她的心情。 就没有了。 还问我是不是韩国人。我说,我是中国人,是棒子的祖宗!不是韩国人。 但也懂这些韩国人的心情。 😂 心想,毕竟韩国人算老几呢,啥都想偷拿咱文化。一方面,又觉得咱泱泱大国,确实很多地方不如棒子。文化自豪感欠缺。

众所周知,韩国人创造了全宇宙,是全世界人类的祖先。继上次拿走了中国的传统的端午节,龙舟,等文化遗产,这部电影里,当女主角说出,“韩国人有个词叫姻缘”,老夫差点当场吐在电影院里。按当时这个恶心的程度,完全可以把在场的全体演员挨个喷一脸! 极度恶心不要脸的文化民族!

旁边德国大妈是铁杆电影迷,一天赶了三场电影。累死了都。 还是乐呵呵的。 开场之前还问我,这片到底是韩国电影还是美国电影。我说,美国片,但是都是韩国人演的。 确实完全可以以韩国片参赛。毕竟大部分对白都是韩语。

就这些。欢迎大家将来看完正片再讨论。

另外,这片还没发行上映,连盗版都没有,豆瓣居然连分都打到7.7? 确定这样的打分合适吗? 公正吗? 单凭几个看了电影节的人就可以打7.7? 不太合适吧。

 7 ) Who I am is someone who leaves

影院

女主用生涩的韩语讲I immigrated twice to come to NYC and I have to focus on my life here; I think we should stop talking for a while. 想到很多 想到在stadium suite里听他们讲看不懂的棒球 在元旦夜吃下一颗颗葡萄许愿 无数次坐在副驾驶想睡觉又意识到说话的必要性 想要人陪 相应付出自己的时间做一些交换

一直在韩国 终于来到NYC和女主时隔二十年见面的男主说You left because you are you; I like you because you are you; and who you are is someone who leaves. 那你也会喜欢我吧 不喜欢归属感 哪怕只有三个月的假期 也要在另一个城市住一个月 不和office的人联络 socially dead 交一些浅淡的新朋友 准备着下月返回

我说很多人的问题是把过去积累的 现有的 看得太重 妈妈说我的问题是把这些看得太轻 好像随时可以丢弃一切 其实我只是 非常非常非常期待what‘s upcoming 对于未知的期待让失去现在拥有的显得不那么痛苦

在悲观主义者的面具下 我对不需要外界评价的一切 诸如学习考试找房子交朋友 总是很有信心 觉得自己一定能搞定 所以搬来搬去没什么顾虑 现在让我烦恼的只有 申请的项目会和我一样认同我的capability和potential吗?

至于那些因缘际会 发生过就很好

 8 ) 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 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

原载于《环球银幕》

90年代的韩国,青梅竹马的同学二人,这本应是一段佳话的开始。可是青春期暧昧含蓄却又炙烈真挚的情感却因女方家庭突然的移民加拿大戛然而止。十二年后,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来到纽约当剧作家的诺拉(葛丽泰·李饰演)从社交网络上找到了依然在韩国的童年初恋海岭(刘台午饰)。两人虽然身处地球两端,但依旧被彼此所吸引,通过视频通话续上了前缘,隔着电脑屏幕知无不言地向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直到某一天,诺拉认清了这段情愫的虚无缥缈,选择中断了与海岭的联系。又一个十二年过去了。诺拉已经在纽约成家立业,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然而就在此时,她又偶遇到了来纽约出差的海岭,这次偶遇让她平静和谐的生活又泛起了涟漪.......

看了这段介绍,美籍韩裔导演席琳·宋的自编自导处女作《过往人生》很容易让人想起理查德·林克雷特经典的《爱在》三部曲,因为两个作品都是讲述一对男女每隔十年的一次重逢,从此折射出这十年间两人关系的演变和自身的变化。不过尽管有着明显的相似点,宋的作品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东方神韵——和杰西与席琳一见如故的热情似火不同,两小无猜的诺拉和海岭从未真正的相互表白过,暧昧情愫在两人之间不言自明,而地理位置已经生活轨迹的巨大差异也让双方从不捅破这层窗户纸。这份情感的留白让这份错过的真情更加令人惋惜而怅然若失,也让结尾两人开诚布公的一段谈话愈发动人。

而作为移民导演,席琳·宋也把这份东方美学当作影片的主打特色。片名《过往人生》便指的是“前世”,而佛教中的“因缘”概念也成了影片的的核心。片中诺拉引用“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这句话来说明自己和海岭的一次次重逢必然是前世修来的缘分。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席慕容的这句话可能会勾起00年的非主流回忆,但对于西方观众而言,神秘而浪漫的“因缘”则可以完美的满足他们对于隐而不言的东方恋情的想象。

不过《过往人生》真正的优点不是故弄玄虚的东方色彩,而是处理复杂人物情感的成熟和理性。诺拉很爱她的丈夫亚瑟,但她也珍惜和海岭之间的情谊。海岭仍然喜欢着诺拉,但知道自己情感注定会无疾而终。于此同时,在知道诺拉和海岭历史后的亚瑟,也会羡慕而嫉妒两人之间的联结从而对自己的婚姻感到不安。三个人之间暗流涌动,却又保持着互相之间的尊重和礼节。而这股贯穿全片的暗流终于在结尾诺拉的一番独白中得以宣泄释放,让角色和观众都可以和解。

这样的设计,其实和另一部A24出品的小成本文艺爆款《晒后假日》很像。两部作品都是带着复古色彩的“近年代片”,都有一丝压抑的伤感情绪缠绕全片,而主角的情感都在结尾高潮处才得以袒露。这份内敛的收与放和以往不煽情不罢休的圣丹斯系文艺片大相径庭,却在A24的力捧下成为影评人热赞的新贵。已经在圣丹斯和柏林大放异彩的《过往人生》是否能像《晒后假日》一样年底冲奥成功有待时间考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内敛含蓄的“小清新”电影能取代大撒狗血的圣丹斯文艺片,也算是A24的功德一件。

 短评

不如契诃夫一段话

4分钟前
  • Windbell
  • 很差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Verti music hall3(应当是《前世人生》)大失所望,首尔成长的没回首尔的女性自然比《回首尔》的女孩处理起来更加容易:既然是纯纯的美国电影,只要一心融入大熔炉便可,首尔与青梅竹马的男孩都是势必留恋却必舍弃的前世美梦。尽管三个主角以Korean和American的词语组合(Korean Korean, Korean American, American American)形成的身份进行的互动在影片局部产生了微妙的反应,但一切来之过晚——片长过半仍尚未重逢,携带着绝对美国价值观的影片还没有演变为属于纽约的、展示其魅力的城市电影,已然是结构上的失败。(配乐一度魂穿巴黎恋旅人,,真的是不一样的吗

8分钟前
  • Parity
  • 还行

想想自己都没有这样一个可以永远怀念的人,也真是有点遗憾啊

9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还行

配乐品味出奇地好,爵士乐搭配这种看似漫不经心但精细的片子,很受用。台词好演员好,女主第一个眼神就勾人了。

12分钟前
  • 小白宁宁宁
  • 推荐

#2023柏林# 韩国这次又又又要赢了,东西方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15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长评 - 改变不了的过去才是美好。可以理解导演是以一个移民女性身份构建了一个心中虚妄的Past,很多细节上感受到她对这个“虚妄”的表达,如二人聊天时背后的旋转木马,她对于男主说出“野心”这一词的反馈,还有最喜欢的是电影标题Past和Lives相隔甚远的设计,能在影片结尾处感受到那种不舍,因为未曾经历的遗憾,这可能是一种细腻的表达,但是我还是喜欢一个更残酷的结尾,如果是女主而不是男主在对望时拦车会让我感到惊喜,另一个不喜欢的原因是这个故事的某些部分跟我的经历有很的雷同,属于她的私密表达撞上了我的私密经历让我无法共情。

19分钟前
  • 较差

胜在真实情感,在柏林主竞赛里完全是一股清流。以及看emotionally available的成年人谈恋爱真的动人。

21分钟前
  • 日王仔
  • 推荐

《爱在》三部曲遇见《晒后假日》。a24已经把这种人淡如菊怀旧淡淡哀愁的小清新电影套路摸透了

25分钟前
  • 你好忧愁
  • 推荐

是很当下的移民故事。很感同身受女主内心的挣扎,好像无论东西方都无法被人真正了解最完整的自己。但她被爱着就是幸运的。更愿意相信最后离别的痛哭是因为彻底告别了一部分的自己。@73Berlinale

30分钟前
  • Scheiße
  • 推荐

纽约东村亚洲餐馆饭后敲开一个fortune cookie,抽出纸条,上面写满了Yin Yuan. 2.5

34分钟前
  • Meng
  • 较差

电影前半部分会让人觉得有些俗套,直到女主12年前和男主恢复联系,却深知二人都不会为了对方放弃自己的生活时,在分手的视频里说了那句,“我移民两次来到纽约,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去想着如何坐上回首尔的航班。”一下子就打动了我。又过了十二年,她既没有像12岁的自己所希望的那样拿到诺贝尔奖,也没有实现24岁时许下的拿普利策奖的壮志,她嫁了个美国作家,甚至为了绿卡提前结婚。命运终究让我们成为了极普通的人,在多年后意识到这一点后,会不会为曾经没有在一起过而可惜呢?电影已经给出了答案。我爱你就是爱那个会奋不顾身离开的你,那个雄心壮志的你。错过的岁月并不可追,也没有未来可以期待,所以24年后和你重逢在异国,会忍不住和你畅想一下我们前世的缘分和纠缠。拍的很真挚,太共情那份固执和坚决,看到流泪。

36分钟前
  • DeadVolcano
  • 推荐

这真的是一部温柔电影,感谢这被善待的前半生,它存在过。连带着你没有来过的20年,我拥有如此多,我不再恐惧未来,这是我的财富。

38分钟前
  • 李梦
  • 力荐

“前世的缘”,这分明也该是我们拍得出的电影。非常“好看”,谁都能共情的那种。情感流淌自然,一个小小的切口切下去,看得到文化的交融和固守。台词好,女主角好。

41分钟前
  • 顿河
  • 推荐

从我观影过程里不断在cue《普通人》就能意识到它本质上是coming of age的故事,而非单纯的爱情电影。和童年作别,和故乡作别,然后通过网络重遇,再学会放下。本身其实是一个比电影看起来痛苦的多的过程。优点就是导演的克制和轻巧,让故事的本身打动人,而非所谓的“煽情处理”。此外,移民元素并不觉得刻意或喧宾夺主,反而是从另一个不常见但一直被忽视的视角来解构“移民”。导演几乎剔除了所有传统的“成功学”移民叙事元素(只保留了诺贝尔普利策和托尼),完全通过女主的成长故事来重构移民本身,算是一大亮点。遗憾是除了很多不能免于俗套的情节设计之外,导演的调度也缺少个人风格,丢失了一些影像魅力。最后就是故事容量较小,层次比较扁平,外延过于狭窄,可解读性和反复观赏的价值不高。(普通人大银幕当电影连放我会爆星)

43分钟前
  • Unbeliever
  • 还行

童年恋人在十二年后通过互联网重新认识彼此,进行了一段短暂的跨时区“陪伴”。二十四年后两人终于在美国相见。见面时,女孩已经结婚了七年,男孩刚和在中国认识的女孩分手。爱意和人都没有变,那变得是什么呢?是人对爱情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吗?里面没有任何的Drama,每个人都很温柔,用着各自的方式诠释着爱意。感谢片尾字幕给我留了足够的时间,让我在黑暗的影院擦干眼泪。

45分钟前
  • 分子兽。
  • 力荐

看见我过去九年的人生,把仅收藏给自己看的世界构建在最脆弱的关系上,在无数个瞬间里让他成为精神世界的全部。我爱你,我来见你,告别今生的有缘无份,好让我们来世重逢不再是送别。我也好想以这样的方式和你道别,我也想你。

47分钟前
  • 蓝詹
  • 力荐

看到了导演对于移民、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的表达,但没有想象中的好。故事可预见,台词还不错,闪回转场可能故意设计成这种突兀式的吧?但我不大喜欢。网上说像after sun,但视听语言差远了。虽然理解男女主的情感和复杂的情绪,但最后男主问女主“如果你没离开如果我们一起长大一起date”的时候我还是没忍住小声和旁边的朋友说“小时候如果就在一起早就分手了,没得到过才会永远有滤镜”,被打说我冷漠。但这其实就是白月光的本质嘛,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句话梗概。

50分钟前
  • 3.141592653589
  • 还行

Bold audacious smart 最后那个沉默pause是最狠的设计 very touching但是没有touch到我 大概我就是一个讨厌太多配乐蒙太奇的snob 紧紧追踪被小心翼翼藏好的snob 启发比感受大

53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慷慨、殷勤、不自命不凡。我接受没有太高技巧的情感暴击。自嘲其实是很“知识分子”的表达方法,也是一种懒散的退后观察。这种钝感恰好中和了在“过量”边缘游移的“投机取巧”。没有男凝,女孩自信与智慧带来的耀眼的灵韵,是一种语言触及不到的秘密。刘台午太帅了,但对比智慧,纯洁是他的软肋。我现阶段觉得有关少数者、处于文化冲撞中的各种自我彼消此长的故事是最有意思的。很高兴看到即使今日全球化式微,这些年它在文化上造的福仍然在慢慢发芽、开花。

57分钟前
  • Virgohi21
  • 推荐

男主是《分手的决心》里的李主任,制片公司由《分手的决心》的韩国CJ和A24共同投资制作

58分钟前
  • 仔仔咪哭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