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柏林墙

战争片德国2014

主演:米兰·派奥,查理·哈伯纳,莱纳·博克,弗雷德里克·劳

导演:克利斯蒂安·施沃乔夫

播放地址

 剧照

推倒柏林墙 剧照 NO.1推倒柏林墙 剧照 NO.2推倒柏林墙 剧照 NO.3推倒柏林墙 剧照 NO.4推倒柏林墙 剧照 NO.5推倒柏林墙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9-27 23:29

详细剧情

电影《推倒柏林墙》讲诉了二战后德国分裂,建了柏林墙,被分成了东德西德,柏林墙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直到有一天象征着分裂和冷战的柏林墙拆毁....

 长篇影评

 1 ) 推倒柏林墙,去看全世界

2021.04.15

“我们有世界观,却看不到全世界”。冷战期间,苏联铁幕下的东柏林,人民生活在国家恐怖的政治环境下,思想被禁锢,精神受压抑,要求自由,争取民主的呼声已经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势不可挡,而官僚体系却僵化顽固,不能顺应民意。恰在此时,电视里国家领导人沙博夫斯基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公民可以申请出国私人旅行了,不审查如何任何动机,家庭原因或条件,凭警察通行证和登记处凭证可立即无条件地获得永久出境签证,而且这个措施马上生效。

看到这个新闻,位于博恩霍尔姆街的海关边境检查站负责人施马德·哈尔拉德惊呆了,立刻给他的上级,总部的库摩尔上校打电话请示,上校也刚刚看到电视,一脸茫然,急忙又向维尔纳将军请示,可是电话始终不通,上校只好让哈尔拉德“等待指令,维持现状”。可是边境检查站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几近失控,属下一再要求发放武器,武力解决,被站长一再否决。而这边上校的指令也只有保持通话联系。同时给他透露了一个高层的内幕信息,原领导人米尔克在两年前丢了他的职位,半小时前他打电话给现在的领导人埃贡·克伦茨同志,把边境上的事情告诉了他,可是我们党派,甚至我们全国的秘书长、国防委员会主席,竟完全不知道这事,米尔克要求他现在就做出决定,克伦茨他做不出决定。

上校好不容易接通了将军的电话,却被将军质疑和斥责为瞎尿裤子的窝囊废,谁知上校那里和站长的通话没有挂,站长被激怒了,不顾一切的吼道“你可以自己听听外面发生的事情”,说完把话筒伸出了窗外,群众的抗议声把将军惊的目瞪口呆。稍后,上校终于发来命令:把最大的煽动者拖出人群,让他们滚出这个国家,具体做法就是在他们护照的照片上盖子,撤销回国权不要让他们进来了,其他人可以在他们的背上盖子,可以回国。

终于接到命令,检查站的人抱在一起欢呼雀跃,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愚蠢至极的命令,在群发事件中根本无法操作,而且接下来因为这个命令,接着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历史性大事。这个命令在实际操作中根本行不通,而且进一步激化矛盾,增加群众的对立情绪,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被挑选出来排队过境,有的在护照的照片上盖章,有的在护照空白处盖章,群众先是迷惑,对筛选部分人出境提出质疑,接着愤怒,民怨沸腾,眼看局面就要失控。其实,这个命令是上校报复包括将军在内的上层官僚们不作为而使出的一计,通过这个不可行的命令来激化矛盾,倒逼上层做出决策。

1989年11月9日,关闭了28年的“柏林墙”终于打开了。位于博恩霍尔姆街的海关边境检查站负责人施马德·哈尔拉德擅自开放边界的决定迎来事件的和平解决,站长失声痛哭,人们在欢呼,亲吻他们,感谢他们的顺应民意的人性化处理。

哈尔拉德从电影一开始就闹肚子,应该是寓意国家肠梗阻,通过他的海关边检站表现出来的意思吧。

 2 ) 推倒的不仅是柏林墙

在官方的历史教材中,对柏林墙都是三缄其口,只留下几行冰冷冷的文字。在这些文字里面,没有人性,没有反思,没有批判,有的只是考试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 这些文字没有真实的历史,即使有,也是被阉割了的历史。让我们对真实的历史一无所知,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就是官方历史教材的一贯作风。 如何对待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和一个社会精英关注的永恒话题。 历史上,由于家族的等级,儒家的教育,家国天下的分野,个人都是从属于家族的、集体的和国家的,从来没有真正的个人主义。当代,随着移动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个人意识在渐渐苏醒,可悲的是,当权者依然喊着集体、国家的口号,好像个人主义无足轻重。 但是,没有个人主义,没有人性的觉醒,怎么会有好的社会,怎么会有好的发展前途。难道我们忘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革”,这些领导蛊惑下的庸众的胜利?难道我们忘了斯大林屠杀同胞的大清洗、希特勒制造的魔鬼炼狱和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 一个国家的民主和自由,是建立在个人的觉醒之上的。只有当个人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不依附集体和国家,才能聚拢民主和自由的基因,进而使一个专制集权的国家变得民主和自由。 可是,在某国的教育体系中,这方面的东西却荡然无存,没有公民教育,没有人权教育,导致的后果是庸众藐视精英,专制藐视大众。这样的现状,不知道是不是当权者有意为之,还是疏忽大意,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悲哀。 当权者,是人民选出来了保护自身利益的,人民与当权者是一种契约关系,如果当权者不履行契约,而是时不时利用权力、利用教育来愚弄人民,那么,这样的当权者明显不合格。 任何藐视和过度追捧当权者的人,都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要么是当权者的奴化顺民,要么是当权者的枪靶子。而残酷的现实是,社会到处在为当权者歌功颂德,何来独立思考?何来批判精神?现在我们要明白,当我们选出来的当权者在隐秘地禁锢我们的思想,让过度的集体主义、国家主义贯穿人民整个一生的教育时,我不免要怀疑它的动机,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还是另有所图。 不让我们接触不同的声音,让我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教育算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显然,如果当权者违背了人民当初选择它的意愿,时间久了,人民就会反抗这种隐秘的暴力,这时等着当权者的只有一条路,走向覆灭,而且还会被人民钉在耻辱杆上,警醒后人。 当当权者把所谓的和谐、梦想、主义、集体、国家当作信条灌输给它的人民时,无疑于搞迷信,搞蛊惑,搞教条。而媒体是他们进行灌输的帮凶。媒体越干净,社会越肮脏,这是我历来的看法,而国家的主流媒体,无一不是正能量,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毋庸置疑,东德的海关军官,就是被当权者灌输下的奴性顺民,灌输给他们的是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康庄大道。这成为了他们的信条,他们虔诚地膜拜着他们的教主——德国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人,或者马列主义。 不过,这些迷信和蛊惑终归挡不住人性的伟大,还有对自由的渴望 。第一个推翻柏林墙的不正是这些深受荼毒的军官吗?可见,即便当权者如何不用其极的愚弄和戏耍它的人民,它也泯灭不了人性的光辉。 《博恩霍姆大街》,推倒的不仅是柏林墙。

 3 ) 历史与哲学

在B站上刷的,看之前还是稍微做了点功课,了解了一下89年东欧剧变历史史实。
历史书上的寥寥几句,再读起来,总是不以为然,因为既不在当下,又已成历史,必然没有什么共鸣。可是本片,却用德式幽默缩放在柏林墙边境守着他们以为信仰的社会主义的十几名军人,在西欧忽然宣布可以自由进出东欧时,面对民众的意愿和军人的职责,国家的信仰这些冲突聚集在一起时挣扎的一系列好笑的反应。
弹幕上讨论最多的是他们该不该打开柏林墙的通行门,从而延伸到人民,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名词到底谁该为谁服务,谁才是谁的衍生词?
我感兴趣的点是,人民的意愿是全部人的意愿?少部分人的意愿我们该怎么安排?全部人的意愿就是正确的吗?少部分人的意愿就不能掌握真理?我想的这个问题应该就是哲学家喜欢疯狂归纳事物共性的原因之一吧。归纳、推导这些词都是属于控制,焦虑源于失去控制。
许多与众不同的行为或者人,总是让他人和自己都很焦虑。他人的焦虑你必不需要顾,自己的焦虑怎么解决?

 4 ) 历史

在B站上刷的,看之前还是稍微做了点功课,了解了一下89年东欧剧变历史史实。 历史书上的寥寥几句,再读起来,总是不以为然,因为既不在当下,又已成历史,必然没有什么共鸣。可是本片,却用德式幽默缩放在柏林墙边境守着他们以为信仰的社会主义的十几名军人,在西欧忽然宣布可以自由进出东欧时,面对民众的意愿和军人的职责,国家的信仰这些冲突聚集在一起时挣扎的一系列好笑的反应。

 5 ) 推到自己建立的一切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一件事物哪怕是不好的事情,长期形成的习惯很难被改变,新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总是先出现拒绝,后是认识,再重建。这是一个美好的片子,即便是小人物也能发挥极致的力量。我们做的改变或许别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事情成了,只有自己懂得其中的喜乐。我想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然后全力以赴。这部电影中我看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6 ) 其实全是真事儿

这部电影又名《推倒柏林墙》,不喜欢这个译名的可能是不知道当年名噪一时、影响了不少当时的年轻人的自由主义博主“推倒柏林墙”,这个梗我看到反正是会心一笑的。

很多人都不知道,作为二十世纪历史最重要的时刻之一,柏林墙倒塌事件本身是一系列阴差阳错、令人啼笑皆非的偶然造成的。89年11月9日,迫于国际局势的压力,东德政府计划放松对边界的控制,结果东柏林党委书记沙博夫斯基会错意,在记者发布会宣布“即刻解除东德公民的旅行限制”。

结果大批东柏林市民立马涌向博恩霍姆等边检站希望前往西柏林。事出突然,也没人通知边检站官员,一脸懵逼的博恩霍姆边检站官员向上级寻求命令,而此时东德官僚机器因担心承担政治责任无人敢对此事负责,更无人做出明确命令,最终边检站官员自行下令开放边界。此例一开,东德就再也回不到墙内了,东德乃至苏联和它们的意识形态一起,在两年之内就迅速崩塌了。

这部电影就以当晚博恩霍姆检查站官员们为主角的政治喜剧,将socialist官僚机器在危机面前的逃避责任、强装镇定的一面,纤毫毕现的嘲讽一番。其实编剧在真实历史基础上增加的情节并不多:当晚的事件本身已经够荒谬不经了,并不需要多余的渲染。

如果你对历史,尤其是冷战史感兴趣的话,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值得一看。

 7 ) 中年妇女看哭了一筐纸巾

《博恩霍姆大街》给人的启示就是,当关卡那一边的士兵觉得自己只是需要恪尽职守需要养家糊口,而关卡另一边的人民觉得自己只是想追求自由想去西德看看自己的孩子,那么问题来了,当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正确的,当所有人都觉得我们同情彼此理解彼此却无能为力,那么,是什么出了问题?是不是这个顶层设计的制度呢?它活生生的把士兵和人民放在了对立面?它放大且激发人的恶直到人性的光辉最后的横空出世……

 短评

我们依旧在墙里。

5分钟前
  • 亚拉那一卡
  • 力荐

一般吧。

7分钟前
  • 黄小毛
  • 还行

片子還可以,B站回來了,多加一顆星😁

10分钟前
  • 蔡曉貓
  • 推荐

“我们有世界观,却看不到世界”

12分钟前
  • 非魚
  • 推荐

几个关键人物的转换还是没有说服力,主角的闹肚子被非洲外交官治好,是什么梗呢?这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但居然没有呼应和解释。女孩和守卫的复合,也牵强。角度比较特别,喜剧处理比正剧巧妙。

15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我们只知道柏林墙是在那个敏感的一年被推倒的,却不知被推倒时黑色幽默般的细枝末节。无字幕看了88分钟,硬生生地看懂了大部分情节。

16分钟前
  • 沐桑邑
  • 推荐

人家的统一和我们遥远的梦……当边界化为乌有的那一刻,有点儿热泪盈眶……希望终有一天,两岸也不再需要海关和盖章……

17分钟前
  • Butler
  • 推荐

2017.08.26柏林墙真是为德国影视圈儿提供了可挖掘百年的创作题材啊。本片虽然是喜剧,但角色塑造非常出色。

18分钟前
  • 小悬子
  • 推荐

看这部电影似乎有些历史知识比较好。

22分钟前
  • 借我胶水
  • 还行

没啥意思

26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较差

以喜剧的方式来处理柏林墙之变,小有创意,但人物的动机、事件的动力,又比较粗枝大叶了。

30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西方语境下的一则讽刺小品,手法与情节皆未能免俗。

32分钟前
  • g9421
  • 还行

之前还不知道推倒柏林墙那晚还发生了这么档乌龙,我无知了。既有喜剧效果又不失严肃,挺不错的。

33分钟前
  • Alec
  • 推荐

视角很好,有这种重大历史转折的国家不止德国,但反复拍,各个视角拍,各种主题拍,真的很难得。还有来自莫桑比克的神奇非洲力量哈哈哈。

38分钟前
  • 吃盆折耳根
  • 推荐

當制體不想面對現實和承擔責任的兩難.

41分钟前
  • John Coey
  • 力荐

好喜欢这部片子的处理方式啊!红绿白三个电话,你在线路的哪一头!从深信不疑的正义,逐个击破,到完全被自己说服,做出连妻子都不信的决定,可爱的胖子笑得好轻松!

42分钟前
  • 漠米
  • 推荐

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剧情竟然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特意找了纪录片看,纪录片还真的找到了海关站长的原形,这个真实人物所做过的事情就是电影里的,而且真人的故事结尾比电影还感人!

43分钟前
  • 河上清波
  • 力荐

说明快速正确对待舆情的重要性23333,以及全球人民都喜欢凑热闹2333

46分钟前
  • Vol de Nuit
  • 还行

我们有世界观,却看不到世界。

51分钟前
  • 箱底有辉
  • 推荐

“你们再也没有资格监视我污蔑我了”挺平淡的。整个西方视角来拍显得很普通。

55分钟前
  • 下辈子再努力吧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