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午后之爱1972

爱情片法国1972

主演:贝尔纳·维尔莱  祖祖  Françoise Verley  

导演:埃里克·侯麦

 剧照

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2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3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4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5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6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3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4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5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6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7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8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9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18:31

详细剧情

  本片是埃里克·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最后一部。弗雷德里克(贝尔纳·维尔莱 Bernard Verley饰)在经过了前五集的犹豫之后,终于跨进了婚姻的城门。此时的弗雷德里克已与妻子海伦娜(弗朗索瓦丝·韦尔莱 Françoise Verley饰)过着幸福的小资生活。弗雷德里 克在法国巴黎一家小公司上班,海伦娜则是一名工作稳定的教师。海伦娜一直期待着他们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而弗雷德里克却不安于现状。每到下午时分,就是他幻想和其他女性缠绵的时刻,即使他并没有付诸于行动。一日,他的旧情人克洛伊(祖祖 Zouzou饰)出现了。两人以老朋友身份见面聊天,然而面对克洛伊的诱惑,弗雷德里克动心了。 由国际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执导的影片《午后之爱》,是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最后一部。《六个道德故事》是侯麦的成名作,包括《面包店的女孩》、《苏姗娜的故事》、《慕德家一夜》、《女收藏家》、《克莱尔的膝盖》和《午后之爱》,此系列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地位。

 长篇影评

 1 ) 《午后之爱》:下午三点我要回家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307.html

埃里克·候麦“六个道德故事”最后一部,从序曲到第一部分再到第二部分,一部电影的结构似乎就是候麦道德世界的不同阶段——最终进入了道德最为敏感的婚姻阶段。但是当六部曲最后落幕,为什么没有尾声?是候麦对于情节的故意悬置,还是当婚姻大门打开,候麦认为,每个人都可能会陷入没完没了的道德困境而取消了某种终结?或者说,回归婚姻回归家庭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意义上的自我欺骗?

结局是有的,弗雷德里克终于在下午回到了家,看到了正在家里的妻子海琳,他坐在妻子身边,海琳说:“我们还从来没有在下午见过面,除了星期天。”而弗雷德里克说:“我讨厌下午,讨厌孤单。”从来都是一个人呆着的下午,终于两个人坐在了一起,这是真正回归家庭的象征?但是海琳却放声大哭起来,她说,不习惯下午,她说,我有话要对你说,她说,冷淡的人是我,她说,五点才有人,我们去卧室吧。

是因为弗雷德里克突然在从没有在一起的下午回来而让海琳感到意外?还是因为弗雷德里克说“因为你那么美,我爱你”而大为感动?海琳的哭泣是掩面的,是低头的,最后甚至要躲进弗雷德里克的怀里——她是不想让他看见自己抑制不住的哭泣,而这种躲避无疑是让她感觉到这个下午是一种奇怪的存在,并非是两个人意外地在一起,而是那个没有结尾的故事打开,她反而有一种愧疚,甚至有一种羞耻感。

尾声淹没在奇怪的哭泣和对话中,如果从序曲开始,这一场“午后之爱”或许能找出隐藏的线索。“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弗雷德里克是第一人称的“我”,从出门开始,走在街上,进入办公室,开始打字,处理事情,弗雷德里克一直活在独自一人的状态中,所以“我”的在场是一种自白的证明,但是这个自白带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却又带有太强烈的主观性,也正是由于主观性,使得对于婚姻生活的描述总会出现偏差和矛盾,甚至其中有着故意的隐瞒,和对自我行为的辩解。

弗雷德里克喜欢在公交车上看书而不看报,是因为想让自己从眼前的时空中抽离出来;他一个人在房间里看书总是喜欢同时看好几本书,是因为需要一个实在的环境而不是空荡荡的空间;他走在街上喜欢看行色匆匆的人,“我喜欢城市。不倦于跳进人群中,爱人群就像爱大海,像孤独的海盗一样,满足于被潮水带走。”他几乎不吃午餐,当大家午餐的时候他一个人在办公室,而当大家在工作的时候他会在下午三点去吃一点三明治,“别人工作我休息,这是一种自由。”

他希望自己独立在人群中,又说他像爱大海一样爱人群,他说不喜欢空荡荡的感觉,但总是选择餐厅里人最少的下午三点去吃点心,他喜欢跳进人群,却希望被潮水带走而远离他们……这一种矛盾或许正是一个婚后男人的心态,婚姻或者就像街道,“我的所有的意念来自街道。”在那里有妻子海琳有两个儿子还有第三个将要出世的孩子,他的工作和生活几乎都围绕着他们,围绕着这个家,但是他又渴望一个人的自由,看书、观察别人、一个人打字,都是他享受自我时空的写照。所以他在婚姻这个道德世界里却想拥有某种逃离的渴望:“我感觉婚姻包围着我,剥夺了我的权力,我想逃离。”他梦想一种生活,是由最初的爱和最后的爱组成。

最初的爱和最后的爱,似乎都和婚姻的束缚无关,但是在这样的渴望面前,他又不想真的舍弃婚姻,不想成为非道德的存在,所以他自我辩解的一个理由是:街上所有的美女都是妻子的延伸,或者说他把妻子海琳想象成不同的女人,拥抱她就是拥抱所有女人。这是自我欺骗?不如说是一个白日梦,就像弗雷德里克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控制器,只要戴在身上,所有面前的人都会失去自由意志,都会被他的想法和行动所控制。所以在一个人的下午,他想象自己就拥有了这个控制器,无论是忙碌的女人,忧伤的女人,还是孤独的女人,无所事事的女人,甚至和男人在一起的女人,都被他所控制:他可以轻易邀请女人跟自己走,可以让一个男人远离刚刚还挽着手的女人,可以让所有女人都顺着他的想法做事情。“这是一个自私的白日梦。”因为是自私,因为是白日梦,所以理智告诉他,这一切不可能发生——最后一个女人明确地拒绝,便是对他这种自私行为的警告。

白日梦破碎了,弗雷德里克似乎应该回归理智回归家庭,但是这这不过是一种自我妥协,内心里他依然在抗拒婚姻带来的约束感。所以当克洛伊真的出现在他面前,这个白日梦又在现实层面上真实发生了。克洛伊刚从美国回来,找到了弗雷德里克的工作地点,她的到来可以说是一种闯入,本来她是弗雷德里克朋友布鲁诺的女朋友,怒鲁诺曾经为她自杀,但是克洛伊却毅然离她而去,而回来之后找到弗雷德里克,竟然说“他们认为我们很般配”,实际上是用主动行为接近弗雷德里克。

克洛伊和弗雷德里克的般配,也许是他们都渴望自由,克洛伊有些放荡不羁,工作不断更换,男友也不断更换,她现在和一个叫索格的男人住在一起,仅仅是因为“没地方住”,而她讨厌那些陷在生活里的人,说他们对生活没有期待,“人是丑陋的,过着丑陋的生活。”在他看来,只有孩子才是可爱的,因为他们生活在自由的童年里。克洛伊的造访看起来只是朋友之间的重聚,但是在克洛伊的目光中弗雷德里克分明感觉到了一种炙热。之后克洛伊总是来找他,理由不同,还送孩子礼物,弗雷德里克似乎也只是礼貌性地在下午和她喝咖啡聊天。

其实到这个时候弗雷德里克的矛盾开始显露,他一方面和克洛伊保持着距离,是因为他是一个已婚男人,是因为他不能背叛海琳,所以他在海琳面前说她是不安分、冲动的女人,说起了她和布鲁诺的纠葛,说起了她没有稳定工作的现实,极力将她贬低,为的是消除海琳的顾虑。但这也并非是在海琳面前说出的谎言,在和克洛伊频繁见面关系渐渐发展的时候,克洛伊的主动进攻让他越发处在矛盾之中,他们在下午三点出去一起吃点心,他们谈论起曾经的生活,而当克洛伊一个星期没来找他,弗雷德里克竟然有一种焦虑的感觉,这时他才感觉自己想念她了,而在克洛伊出现之后,他的焦虑缓解了,但是爱却滋长了,他对克洛伊说我喜欢你,还吻了她,甚至打破原则向海琳撒谎说自己有工作安排,而其实周三的那个晚上是克洛伊约他一起吃饭,最后当克洛伊留言说取消了约会,弗雷德里克沮丧地回到家,似乎一切的激情都不存在了,内心的声音是:“我想打人。”

而几天之后克洛伊度假回来,他们在一起,弗雷德里克的这种思念之情更加强烈,当克洛伊在服装店里换了性感的衣服,弗雷德里克对她说:“我爱的不是裙子,而是你。”而在克洛伊更换了新的公寓之后,他们的关系不断发展,克洛伊说想要和他生一个孩子,“我只为自己。”她不管弗雷德里克如何处理,只想让他成为孩子的父亲;而在他们约会的那个下午,弗雷德里克敲响了门,走进去看见了正在洗澡的克洛伊,他为她擦洗身上的水珠,他抚摸她光滑的身体,他看见她性感地侧身躺在床上,他准备将自己的衣服脱掉,但是当那件套头衫半蒙住头的时候,他朝镜子看了一眼,就是这一眼,他像悟到了什么,重新把衣服穿好,然后拿起外套,没说一句话就打开了门,匆匆走下了螺旋状的楼梯,急忙回到办公室给在家的海琳打了电话,最后在“从来没有下午见过面”的尾声里回到了家。

为什么即将迈进非道德世界的时候,弗雷德里克猛然醒悟?那间套头衫,那个镜子里的自己,似乎都变成了一种警示,他就是在第三个儿子亚历山大出生的时候,将套头衫套在头上逗他,也就是说,他在镜子里看见了一个恪守道德界限的人,在那里他是丈夫是爸爸,所以他必须逃离诱惑逃离欲望。而这也并非是弗雷德里克的醒悟,他和克洛伊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看起来是情感发展的自然状态,因为相遇而唤醒了过去的记忆,因为相处而产生了依恋感,因为相爱而激发了包括欲望在内的情感。但是这一种自由并不属于弗雷德里了,而且他知道自己也是一个不自由的人,所以在和克洛伊的交往中,他总是提醒自己自己的身份:在服装店里,克洛伊露出黑色的内衣和隐约可见的裸体,弗德里克抚摸了她,却说到了妻子;在克洛伊租用的公寓里,弗德里克撩起衣服抚摸着她的裸背,却对她说:“我很爱我的妻子。”终于在他抚摸她的裸体真正可能突破道德界限的时候,他把自己拉回到了道德世界里。

“为什么要证明你很爱你妻子?”这是克洛伊曾经问过他的话,而这个疑问也是候麦提出的一个道德主题,一个男人慢慢喜欢了别的女人,他甚至已经进入到了角色中,但是他却在时时防备诱惑,不断证明自己的忠诚,是一种对道德的坚守?还是一种自欺欺人?他和海琳生活在婚姻里,即使这个婚姻让他感觉到约束,想要逃离,他也不可能选择违背自己身份的方式作出选择,所以他在克洛伊面前强调自己爱着妻子,甚至最后拒绝诱惑,并非是虚伪,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但是这种责任在所谓的自由,所谓的爱情面前又是可笑的:既然他需要的是责任和理性,为什么会有白日梦,为什么会想念?

其实克洛伊就是他下午三点的时间,是在被人工作而自己休息的个体时间里,所以他敞开大门,他自由生活,但是这个下午时间是短暂的,甚至只是吃点三明治的调剂时间,他必然要回归到秩序中,回归到众人里,“哦,不,我们只能安排在下午见面。”便成为他的现实隐喻。但是当弗雷德里克守住自己的责任底线,他又何尝真的是一个对婚姻始终如一的人?何尝是一个真正的道德之士?而他口口声声信任的妻子海琳,是不是真的是他回归的终点?

候麦让弗雷德里克自白,一个“我”仿佛变成了真实记录者,但这显然是一种主观的视角,也就是说当弗雷德里克陷入到欲望和责任的困境中的时候,海琳到底在干嘛?这是一条隐藏的线索,弗雷德里克说他们各自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几乎不干涉两个人的生活,所以弗雷德里克有了自由的下午三点,至始至终似乎海琳都蒙在鼓里,但是在他进入下午三点的时候,海琳在干嘛?那一次弗雷德里克回家发现海琳购物回来,才知道她也是趁下午三点去商场,“我们差点碰上。”他说。差点碰上,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同时的概念;而那一次两个人买好东西,弗雷德里克想要送海琳回家,海琳说自己可以回家,于是弗雷德里克自己去了办公室;而在和克洛伊约会的时候,弗雷德里克说到自己爱着海琳,克洛伊却对他说:“你总有一天对妻子不忠。”说这句话是因为克洛伊曾经看到海琳和一个男人在一起,关于这个消息,弗雷德里克只是淡淡地说:“可能只是一个同事。”

很明显,在弗雷德里克进入下午三点的这个时刻的时候,海琳在弗雷德里克之外也进入到自己的下午三点,他们是平行的,他们是独立的,他们各自经历了彼此不知道的故事,所以弗雷德里克的逃离和回家也是海琳的选择,所以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下午两个人回家,完全是一样的命运,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琳哭泣、抱歉、掩面,不是感动,而是不道德带来的羞辱感——两个人,和所有人可能一样,在道德的表面下经历了痛苦和挣扎,也在下午的时光里选择了回家,“其实,你,和咖啡馆外成千上万的路人没什么差别。”

没有尾声,因为这不是一种个性的问题,而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共同病症,说谎也好,背叛也罢,自欺欺人也好,没有勇气也罢,当候麦说“午后之爱”,那个下午三点或者真的有一种被忽视的爱存在,但一定不是被允许的爱,而回来即使困难重重即使不再完整,但至少也是一种态度,道德本身具有的虚伪性也许也需要道德来维护。

 2 ) 侯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当我看到恋人们的时候,我想他们和他们的将来,多于想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所以我爱城市,人们出现然后消失,你看不到他们老去,让巴黎的街道如此迷人的是,女人频繁且稍纵即逝的出现,我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再见到她们,有她们在就够了,冷漠,对其魅力的自信,乐于在我身上测试它的效果……但这没有让我疏远海琳,完全没有,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一些她的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的时候,我拥抱了所有女人。”

即使之前看过侯麦的电影,但《午后之爱》的前二十分钟还是让我觉得惊讶了。如此高质量的文本,肆意的内心独白,已婚男性长篇累牍的自我安慰和辩论,典雅又带着嘲解的意味。我本能地感慨,这样的文字即使放在小说中,也不会被埋没,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是对的,侯麦的《六个道德故事》系列电影,正是基于他的同名短篇小说集。在翻阅小说和欣赏电影的过程,我不断感受到侯麦的电影和小说有着出人意料的连通性,仿佛文字和图像之间是没有距离的,可以直接翻译的,这无疑赋予了他的电影独特的艺术气质。

有一本通俗的哲学小品,《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谈到了东西方哲学的根基。它说东方哲学是基于一种超验的感悟,往往是在思维和语言之前的,目击道存的。而西方则是建立于逻辑之中,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在严密地逻辑体系中一环扣一环地推向远方,被类比为摩托车维修艺术。侯麦对爱情的探索完全脱胎于后者,我们常常戏说,侯麦的电影里是没有人做爱的,所有的暧昧无非是触碰一下膝盖,或者一个明亮的接吻。因为侯麦企图摆脱掉所有这些可能困住感官的东西,去用精密,典雅的语言和思考去触碰爱情的本质。

在电影《慕德家的一夜》似乎玩笑似的围绕着一个笛卡尔的命题展开,“如果做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很大,会获得一些收益,失败的概率极其微小,但代价是无穷,那么这件事就不该去做,因为它的数学期望仍是负方向的无穷。”电影的男主人公路易斯爱上了一个路上偶遇的年轻女子,但还没有获得任何与她的联系,中途,路易斯被朋友介绍,来到了离异的女性慕德家中留宿,一晚上,慕德都在企图诱惑路易斯。路易斯的处境就是,也许他能在慕德那里获得爱和慰藉,但这不是他最幻想的东西,而这件事的代价,是有可能失去他所幻想的年轻女子。整个夜晚沉浸在一种朦胧的暧昧之中,看似是一男一女无所不尽的闲聊,折射出的是路易斯的挣扎和自我辩论,最后路易斯是抵抗住了诱惑,和他一见钟情的女子再度重逢。只是爱情本身太过轻盈了,这份挣扎在侯麦优雅的文本中看上去似乎是不痛不痒的,其实,欲望的暗流涌动早就被消解在这些看上去小资的对话之中了。《午后之爱》亦如此,关于婚后之痒,我们在文艺史看过了太多太多的版本,有些或许站在爱之解放一头,有的或许站在清规戒律一头,无论是伍迪艾伦这样的电影大师,还是普普通通的家庭电视剧,我们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这个故事无非是两种结局,无论是那一种,其过程都让你感到无比疲惫和混乱。但是侯麦仍做到了一种骨子里高贵的安静,费雷德面对克洛伊每天下午的造访,他的确动心了,但这份动心,仍只存在于绵密的语言之中,当一个男人说了太多的话,我们似乎就能看出这是他的欲望和禁锢在打架。在最后一刻,面对克洛伊的裸体,弗雷德选择偷偷逃走。或许这部电影,可以被当作是侯麦最接近混乱和放纵的一次,可最后,我们还是触摸到了那份安静的底色,其原因就是只有侯麦能做到仿佛用手轻轻拨开了爱的外衣,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一些她的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的时候,我拥抱了所有女人。”这份痒是虚无的,是不可能被填满的,它的结局只有一种,像西西弗一样在以为得到的时候再一次觉得不满,而打破这个困境的唯一方式就是逃出这个问题本身。在语言背后,这一份解决方案的内核和禅宗公案又如此的类似,我们幸福地看到,东西方哲学最终还是殊途同归了。

以旁白和内心独白去推动的电影出奇地难拍,稍有不慎就会落入空洞的俗套之中,被认为导演无法用镜头完成情节的推进,故而用独白去填补。而侯麦是不怕这种诟病的,小说型电影就是在探索文本呈现和电影呈现的边境,很多时候,图像是无法精准地描绘一个人的想法的,于是侯麦毫无顾忌地把小说式写作直接放进电影中。这就需要文本本身拥有极高的水准,而镜头本身也拥有极高的配合度。在独白过程,侯麦常常把镜头交给了街道,和他布置的内景,那些书架和墙上的绘画,构成了侯麦典雅的美学结构,我很愿意把这些空镜当作是侯麦的禅意。只有氤氲在这种安静的和谐之中,我们才能静静地跟上台词的脚步,去审视爱情,诚然,激情是爱的一部分,但在今天,我们仍不应该被肉体和商品的欲望支配,成为盲目的动物,总这一点上,看看侯麦对我们有点好处。

 3 ) 午后之 爱

       就像他去商店买套领毛衣一样,美丽的女店员向他推荐一件绿色格子衬衫,他开始抵触,然后让步说可以试试但一定不会买,然后穿上衬衫并引来女店员的称赞并最后愉快的买下了常规计划之外的格子衬衣,回家后并声称自己爱这件衣服。
       他对于克洛伊的感情也是如出一辙。但,人很难会因为厌倦了习惯穿的各色套领毛衣转而把衣柜塞满格子衬衫。
       妻子在最后噙着泪的那段告白,不也正是他自己的回答。
       我一直觉得侯麦的电影不是想要告诉我什么道理,而是让我从一个观影人的身份来看待我们的生活,它处处充满巧妙地难题和不经意的愉悦。没有人是孤单的,你和身边漂亮秘书或同事玩着无伤大雅的调情,你在不同场合用不可知的可能性应用在各色女人身上,你不吃午餐然后再下午2到3点来一份简餐,这些事都有人在陪你做,很多人,就如同那个他很久不见的老朋友说的:你以为自己很特别,但有成千上万和你一样的人。
       男人做过一个清晰的白日梦,梦见所有咖啡馆旁路过的漂亮女人都能被自己所诱惑。而最后那个女孩子却因为 对恋人绝对的爱 而清醒的拒绝了他。这在潜意识里,暗示了他对于 爱 的强大信仰。这也使故事得以有了这样的片尾。
       由电影延伸的无关的:安定感有时可以成为出轨的保障。一个男人会在有爱人的情况下对身边任意女人捏造暧昧的假象,而在他单身时,这样的自身状况会限制他的妄想。

 4 ) 物与器

如果现在我有一件事不能做到,那就是引诱女孩。我不知道要说什么,也找不到和她搭话的理由,我对她无索求,我能对她说什么呢?但我感觉婚姻正包围着我,剥夺我的权利。我想逃离。对安静的快乐的渴望,无止境地在我面前延伸,带来沮丧。我发现我想念那个时候,就在不大久之前,那时我也经历着期待的剧痛。我梦想一种生活,只由初次的爱与最后的爱组成。我知道那是水中捞月。我不羡慕他人。当我看到恋人们时,我想他们和他们的将来,多于想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所以我爱城市。人们出现然后消失,你看不到他们老去。让巴黎的街道如此迷人的东西是,女人频繁且稍纵即逝地出现,我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在见到她们。有她们在就足够了,冷漠,对其魅力的自信,乐于在我身上测试它的效果。就像我用微微一笑,或者不经意的注视,测试我在她们身上的效果一样。我感觉她们的诱人力量并没有为此屈服,这没有让我疏远海琳,完全没有。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的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女人美丽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时,我拥抱了所有的女人。

当他人不再是物体,而作为器具以抵达的那刻为初始生命而存在。他是我思与我欲之延伸。过路的美女的美为何成为“我”的妻子的美的延伸?当“我”拥抱海琳时,“我”为什么拥抱了所有的女人?物的同一性趋往粗暴、单一,缺乏生命的回顾,而器的多样,是含糊的,不可定论。我,对他人不采取物化手段的吞噬,无非是器具,将欲望倾倒在本体感知下的他者内核里,使其美,使其冷漠,使意义穿过她,照耀出德行。更深刻的醒悟,是,器具之下“我”最终降临的虚无,伴随来多样坍塌后的初始状态,回归到单一,孤寂。经历了漫长的,在不同器皿里的,有关他者与他身的边界摸索后,留下我与我在那处——同一处,空空荡荡的回响与对视。

 5 ) 谁会喜欢一个冗长无聊的午后

婚姻生活美满的中产阶级弗德里克不喜欢空闲的午后,当他闲下来,有时便会开始幻想与各种女性邂逅的场景,可能在街角亦或者咖啡店。就连他自己也发现,结婚之后他觉得所有女性都是迷人的。由此他甚至做了一个梦,关于他身上穿戴了一个感性的发射器,可以消除他人的自由意志,将他所遇到的各路女性都能顺理成章地接受他的挑逗。即便是这一个略显幼稚的白日梦,都能让弗德里克回味很久,可见被婚姻包围着的弗德里克,早已被剥夺了一些在他看来难以割舍的乐趣与权利。尽管弗德里克表面上遵守着对待配偶忠诚的契约,可趋于平淡无奇的生活还是让他有一颗不安于室的心,一个午后,旧友克洛伊毫无预示地闯入他的生活,更是撬开了弗德里克对婚外情举棋不定却又期待已久的渴望。正是这样的刺激与好奇,加上克洛伊越发嚣张的诱惑,使弗德里克逐渐陷入其中。 记得还在上高中的时候,每当下午,太阳光直射进教室晒得人发烫,我总会定时定点就开始犯困,课间慵懒地将手臂伏案在桌上小憩,时不时短暂的梦境会让我暂时抽离于繁重的学习压力之外,其中我最常梦到的场景就是,喜欢的男生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室,一把拉起我的手,无视老师和同学,把我往教室外头拽,然后二人手牵手奔跑穿过操场跑出学校的大门,和对方大笑相视。也许是不合适的对比,但站在这样的角度上,似乎更能够理解弗德里克所想。 好在他最后经受住了诱惑。

 6 ) 格子衬衫与高领毛衣

一个说自己只爱穿高领毛衣的男人,转头在销售小姐的高超销售技巧下买了格子衬衫。 我尝试从服装的方面来看这部电影,如果把男主钟爱的高领毛衣理解为他平常的家庭生活,那格子衬衫就是一种意外。男主的格子衬衫就像是道岔,男主所希望的“双重生活”就像暂时并行的轨道。 男主第一次穿格子衬衫时,是被说服购入了新的衣服,以及给自己的妻子展示了这种新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第二次穿格子衬衫时,克洛依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男主与克洛依的感情之间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男主不再被动地接受克洛依的感情,正如他说:“工作使我,让我急于见到你。”第三次穿格子衬衫时,男主抚上克洛依的身体。此前,男主曾经试探的问过克洛依是否愿意过双重生活?克洛依说“不可能。”但,可能是男主让克洛依一直以来的求职得到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可能是他们的感情的突进。克洛伊邀请男主从精神到肉体,彻底过上双重生活。 男主送来一盆绿植,或许想与克洛依过上双重生活,但他在镜子前脱毛衣时突然惊醒,他想起了曾经在家中也将毛领套头上逗弄小孩。家庭,稳定,平淡的幸福,让他逃跑了。 我觉得男主最后的选择或者说所有的选择都是因为孤独,最后也不是逃向道德,是逃向希望不孤独的自己。

 7 ) 关于中产的文化内伤

中产阶级文化分子的尴尬社会处境(姑且说是道德与人性的博弈),丈夫和妻子都有啊,暂且不说妻子有没有出轨,单就两个人见到女主送给宝宝衣服的态度(直觉这很贵吧,所以她用心了),就可以看出点端倪,包括对办公室女秘的细苛挑选,既要满足想象的脸又要引人折服的脑(因此女主只配被其推荐成为服装管理员),对待女主的态度如同对待一件街头水晶塑料花,拿过来轻佻的抚摸抚摸还不错,带回家就有点难登大雅之堂,电影里镶嵌了很多镜子,一直到最后,男主对着镜子才幡然醒悟似的,不过哪有什么醒悟啊,回家之后夫妻二人和解的理由是从前缺少沟通,不过依我之看,你们不过也是层级属性的镜子,前后映照的依然是自己的狭隘,最后,女主是关于人欲望原始的坦荡,男主是高级包装之后的下流,未被规训者总对规训者有涎水之诱,然而牺牲的往往是不符合高级文明的前者,而夫妻热吻前嫌权当圆满结局,管你女主出现的最后一幕是否是种悬而未决的暴露。

(只是想写个短评……怎么就超了点字数

 8 ) 台词笔记丨午后之爱

(口袋书就是便携,不能怪我们不爱读书啊233是因为不方便啦) 在我结婚后,我觉得所有的女人都是迷人的。在她们最世俗的角色中,我给予他们一种神秘感,那是我曾经几乎全盘拒绝的。我对她们的生活产生好奇,即使她们没教我任何新东西。 我爱城市,乡下和郊区让我沮丧,即使拥挤嘈杂。我永远不倦于跳进人群中,我爱人群就如爱大海,不是为了被吞噬或迷失其中,而是为了就像一个孤独的海盗一样在此遨游,满足于被潮水带着走,然而在它分开或者驱散的时候自己奋力向前游。就像海洋一样,人群让我漫游的头脑神清气爽,几乎我所有的意念都产生于街道,甚至和工作有关的那些。 讨厌下午,害怕下午。午饭。吃了四个小时的午餐还不肯走。我们从没在下午见过面。午后的意义是什么 婚姻的感觉正包围着我,剥夺我的权利,我想逃离。(人们选择结婚的缘由是什么呢 明明不喜欢被束缚)对安静的快乐的渴望,无止境的在我面前延伸,让我沮丧。 当我看到恋人们时,我想他们和他们的将来,多于想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所以我爱城市,人们出现然后消失,你看不到他们老去。让巴黎的街道如此迷人的东西是,女人频繁且稍纵即逝的出现,我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再见到她们,有她们在就够了,冷漠,对其魅力的自信,乐于在我身上测试它的效果,就像我用微微一笑,或者不经意的一眼,来测试我在她们身上的效果一样。我感觉她们的诱人力量并没有为此屈服,这没有让我疏远海琳,完全没有,我对自己说,这些路过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时,我拥抱了所有的女人。 但我也觉得我的生活在流逝,而别人的生活在展开,和我的生活平行而近,它阻止我不要成为其中一部分,不要让这些女人在赶着去做未知的工作,或者在享受未知的快乐途中停下来。我梦想其实我拥有她们的全部。最近,在空闲时我因一个白日梦日益变得清晰和具体而高兴。 一个伴着科幻音乐的推镜头,陷入幻想。 第一部分。克洛伊。 为了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每个人都不说真心话。我喜欢被漂亮的人包围。 第二部分 太太生产了。 结了婚的人真矫情。 还是不知道世界电影史作业要怎么写。

 短评

重新想了一下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是,男主角乐于与克洛伊相处、说爱她,可是一直不愿意改变她贫困的生存处境,而我在看的过程中竟然代入了男主角的心理,认为他的行为很正确。侯麦用同情的方式,揭露了爱本身的懦弱与残酷。

6分钟前
  • 明鑫
  • 还行

一个已婚男人,家庭美满,但无聊的午后总让他想入非非。老朋友的前女友找上门来,于是,他的午后变得多姿多彩。他相信他深爱他的妻子,他相信他能够抵制诱惑。你一定认为他最后出轨了,但是,侯麦却让他逃走了。不过,正如克洛伊所言,她的诱惑也许会让别的女人享受成果——谁知道呢。

9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道德故事系列里我最喜欢这部。不论开头部分的抒情化表达还是后来的热情与理性间的挣扎,都表现得很到位。人心的幽深易变与生活的杂乱失序,在日常秩序的运转之中一览无余。

11分钟前
  • 沁云
  • 力荐

侯麦的片色调都特别好看。青色,棕色,乳白,朱红搭配在一起非常舒服和谐。还有喜欢男主一开始的格子衬衫。

14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最后一部。与慕德家一夜 女收藏家 克莱尔之膝同样讲了中年男人在道德与情欲间摇摆不定的故事。电影感的削弱以及生活况味的自然展现无疑是侯麦特色 亦是我最爱他之处 本片依然如此。至此六个道德故事系列刷完 最爱克莱尔之膝。

19分钟前
  • 松枝清顕
  • 力荐

独白如诗。猥琐又真实的白日梦,妄图占有所有女人的天然梦想VS.必须忠于婚姻伴侣的道德现实。无法平衡的摇摆,可怜又可悲的止步/逃离,怀中哭泣的妻子……对中产阶级空虚精神状态和婚姻道德的入骨讽刺,Cholé起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爱逛街爱购物的男主,最讨厌男人穿高领紧身线衫(福柯躺枪)

24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我们在与婚姻形式相悖的《午后之爱》里并没发现所谓的自由意志,而是看到了一种存在于想象世界里的柏拉图式恋爱。侯麦的道德故事表面上都是关于选择的冲突:选择道德不快乐,选择快乐不道德。道德与幸福之间的矛盾不仅困扰着爱情当中的男男女女,同样也让资产阶级焦虑得不知所措。然而作为一个极富审慎魅力的资产阶级代表,男主角的“选择”却具有强烈的宿命论调。因为在他看来,消除危机获取安全感的前提只有一个:将具体的人抽象化或把欲望概念化。于是他在序言里那些自欺欺人的白日梦便赤裸裸地揭示了自身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可以心甘情愿陪你逛街吃饭买买买,就是不能跟你上床睡觉嘿嘿嘿。究其原因在于男主只想巩固自己作为主人的道德,根本不想因改变而成为奴隶。形而上(资产阶级)的爱情与下半身无缘,这才能保证婚姻秩序(自身地位)的稳定性。

27分钟前
  • Muto
  • 力荐

#bjiff2020#北影节最后一场,午后欣赏一场法式午后之爱,把“出轨”上升到人文哲学的高度也真没谁了,候麦再次以冷静疏离的眼光审视中产阶级寡味的婚姻生活,略带讽刺又异常可爱。午后人容易感到孤独空虚,异想天开的已婚男人却幻想着另外一种生活,比如借助神奇液体(丘比特之箭or费洛蒙?)让自己人见人爱,与无数巴黎美女邂逅陷入爱河。可等到真有那么一个完美“小三”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犹豫不决且退缩了,最后在“小三”刺激之下,他反而鼓起勇气忏悔表白,从而加深了与妻子的情感……爱让现代人迷惑,而男人真是让人费解的矛盾生物呢。ps,不妨追问下,夫妻之间精神出轨而肉体未出轨究竟算不算“出轨”呢?

28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一种新的婚姻哲学,在婚姻与奇遇之间的选择,暧昧的道德。”很多人说洪尚秀像侯麦,探讨一些中年男子在婚姻中的道德困境。在这一点上,洪倒像一个东方人,而侯麦则严肃克制的多。伍迪艾伦则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美式风格。(高领毛衣像神偷奶爸)

30分钟前
  • Eco
  • 推荐

真相就是男人抵挡住诱惑没有出轨却只能面对妻子已经出轨的事实,在结尾狠狠地摆了一笔。注意两点细节:1.外遇发生在妻子怀孕期间,2.情人的每一次出现都改变着装束(发型、衣着),与呆滞的妻子(狐狸样)形成对照。而诱惑的不断变奏无不诠释着普鲁斯特在《女囚》中点出的命题:越难得到越会激发欲望

33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三位主演的长相气质并不讨喜,但依然是个精彩的故事。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因为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忠贞的约束,它是一种感性的坚持,信者得救。

37分钟前
  • 小熊QQ
  • 推荐

午后处在一种饱暖的状态,好似对妻子的爱无法更近一步(怀孕象征夫妻新的障碍),因此思起淫欲。从序曲开始就可以注意“衣服”这个时刻高亮在场的客体:买衣服体现男主性格;幻想与不同衣服女性约会;保姆和克洛伊都曾脱下衣服;花色和样式各异的衣服(能指)也承载着留恋花丛的所指。套头衫用得好。

39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克莱尔的膝盖》之后,侯麦还能拍出什么呢?他的道德悬疑曾经只是女人柳暗花明的陷阱,这如今在他炉火纯青、如入化境的隐身术中渺无影踪。他还能给我们惊喜吗?侯麦的选择是始料未及的,我们从未在之前的故事里这样不带防备地直视阴谋:主角在序幕中就毫不避讳地幻想与陌生女人的幽会。我们与阴谋捉迷藏,这是希区柯克电影;而当我们在阴谋面前无处躲藏时,这便是库布里克。侯麦拍摄了一部《大开眼戒》的预告片,道德故事的终点、这在道德两级滑动得最为剧烈的电影,却恰恰瓦解了道德,走向了它的反面:欲望。这正是最好的结局,电影违背自己赖以生存的语法,让精巧阁楼轰然倒塌。侯麦一路艰难跋涉到达的终点便是这里:他不再让自己的人物看上去像个衣冠楚楚的罪人,而像个衣冠楚楚、却满怀悲伤的怪物,他竭尽全力守住人的底线,却不可能如愿。

42分钟前
  • 白斬糖
  • 力荐

如巴赫平均律,明线上的复调叙事将男主面对妻子与情人的时刻并置,并隐藏了一条暗线——他理想中的暧昧出轨与现实中的尴尬偷情,一面是小布尔乔亚式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式的。圆融的叙事结构少有节奏的错拍,保持冷静的旁观视角,却也令人物少了某种活力。片尾的警醒时刻是寻找出口的必然,但如果没有出口直接跌入洞中呢?洪尚秀接过了这一棒。

4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Frederic他老婆也够厉害的,生孩子,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写论文,还时不时会情人 lol Rohmer is so subtle.

50分钟前
  • 苗儿
  • 还行

3.5. 第六个没有得逞的感情因所谓的道德挑战而搁置。Maud、Françoise、Haydée、Aurora、Laura、Claire 都登场了。2020.12.13 午后三点大银幕看午后之爱。咦原来Bernard Verley和Françoise Verley现实中也是夫妻呀。最后的道德挑战,也在城市人潮中沦为笑话,没有一件衣服不好看,没有一个女人不好看。

52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喜欢男人的一点点克制,和女人的一点点放荡。

5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侯麦台词最好的一部。

56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2017.09.23 「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最后这一句,我老公也曾对我说过几乎一样的话,然而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一句谎言。

58分钟前
  • ᴍ ᴀ я ʟ ᴇ ɴ ᴇ
  • 推荐

道德故事系列集大成之终篇:人到中年难免危机,已经不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问题了,这问题就好比男主的高领紧身开司米,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玫瑰呀。“女人如衣服”,侯麦把这句话展现得太好了!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