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龙纹身的女孩2011

犯罪片美国,瑞典,挪威2011

主演:丹尼尔·克雷格,鲁妮·玛拉,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史蒂文·伯克夫,罗宾·怀特,约里克·范·韦杰宁根,乔莉·理查德森,杰拉丁妮·詹姆斯,高兰·维斯耶克,唐纳德·桑普特,乌尔夫·弗里贝格,本基特·卡尔森,托尼·威,帕尔·麦尔伯格,约瑟芬·阿斯普伦德,埃娃·弗里肖夫松,莫娅·嘉尔彭铎,马娅·汉松-贝里奎斯特,萨拉·阿佩尔贝里,朱利安·山德斯,安娜·比约克,古斯塔夫·汉马斯顿,西蒙·赖特纳,大卫·丹席克,马库斯·约翰松,玛蒂尔达·冯·埃森,马蒂亚斯·帕尔梅,马丁·贾维斯,因加·朗格里,安德尔斯·

导演:大卫·芬奇

 剧照

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1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2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3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4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5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6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13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14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15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16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17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18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19龙纹身的女孩201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20:43

详细剧情

《千禧年》杂志的财经记者米克尔·布隆克维斯特(丹尼尔·克雷格 Daniel Craig 饰)正被一桩报导引起的诽谤诉讼案搞得焦头烂额之际,却意外接到了瑞典顶尖家族企业范耶尔工业集团的创始人亨利·范耶尔(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饰)的邀请。表面上米克尔要为对方写传记,实则是帮迪奇调查一桩40年前发生在家族里的悬而未决的杀人案。米克尔认真梳理堆积如山的资料,与家族成员交流攀谈。却在关键时刻,被一个边缘女孩莉丝贝丝·沙兰德(鲁妮·玛拉 Rooney Mara 饰)入侵电脑盗取了资料。他找到同要具有非凡调查能力的莉丝,邀请她一同调查,却发现面前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欲望黑洞……  本片根据瑞典小说家斯蒂格·拉尔松(Stieg Larsson)的原著改编。

 长篇影评

 1 ) Vanger Family and serial murder case

罗列下Vanger家族关系比较方便观影。

Henrik Vanger找007(Blomkvist)来破解侄女失踪疑案,且详细介绍了家族成员。其实也并不复杂,只是人名太难记。
Henrik Vanger有两个兄弟Gottfried Vanger和Harald Vanger。Henrik的这两个兄弟都是瑞典纳粹分子。
Gottfried死于1965年,她的女儿Harriet.Vanger于1966年失踪,儿子Martin.Vanger目前掌管Vanger家族企业。
Harald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其中小女儿Anita跟失踪的Harriet是同龄人且关系相当要好。但是成年后的Anita离开家族后也断绝了和家族的来往,甚至连自己的亲姐姐Cecilia和亲哥哥Birger也不知其所踪。

最后附上连环凶手案的死者名单及死亡年份,这个名单也反复出现在Lisbeth的电脑上。成为破解Harriet失踪案的关键。

Rebecka Jacobsson 1954
Mari Holmberg 1954
Rakel Lunde 1957
Magda Lovisa Sjoberg 1960
Eva Gustavsson 1960
Lea Persson 1962
Sara Witt 1964
Lena Anderson 1967

 2 ) 浅探患阿斯伯格综合症女孩儿的内心

Lisbeth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被奉为女权主义某些方面的代表,至少不少女影迷是这么认为的:超酷的为人处世态度,一身黑皮衣,骑黑色摩托,拥有超凡技能,一不小心没准儿还是个lesbian...可是当她和Mikael上床的时候大家开始疑惑了;她最终因为Mikael和旧情人在一起的温暖画面表现出“似乎被伤害所以伤心”的迹象时,很多人开始在内心摔椅子拍桌子,把她抛弃了。这些安排真的是因为作者男权主义作祟所以终落俗套吗?

作者Stieg Larsson在15岁时目睹一个女孩儿被侵犯,从此对向女性施暴和虐待的行为深恶痛绝。据说Larsson永远无法原谅自己(没能帮助那个女孩儿),他的小说深受此经历影响。他的妻子曾称他为女权主义者。这样的作者貌似很难给小说的核心人物做男权主义的阉割处理。我想,我们抛弃了Lisbeth大概是因为我们不太了解她吧。

据Mikael推断,Lisbeth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简称AS)--“一种泛自闭症障碍,其重要特征是社交困难,伴随着兴趣狭隘及重复特定行为,但相较于其他泛自闭症障碍,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结合Lisbeth待人冷漠及被性虐的历史来看,Lisbeth对性也许十分困惑,她认为所有男人需要她其实想要的事儿都是一样的。她可以在酒吧里randomly pick up一个女孩儿回家过夜,据说原著中也写到她会主动而随意地带不认识的男孩儿回家。Mikael和他们不同,他尊重她,平等温和地对待她,甚至给她泡咖啡。虽然这些行为对于Mikael和我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儿,可是对于Lisbeth来说,这个男人和那些男人似乎不同,于是她选择用她认为Mikael会喜欢并且渴望的方式来和Mikael交流。之后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那一幕:
        
她程序化地在屋子里走了一圈儿,关了所有的灯,冷冰冰地走到Mikael床前。

第二天早上,她只是简单地说了句:I like working with you.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于是我们开始怀疑这只是她与男人女人bond(建立任何感情连接)的一种方式。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她不知如何与人建立任何感情连接,而她的过去又注定让她选择用这种方式作为自己的出口。

她不爱他(至少现在还不爱)。她只是信任他,而这种“信任”的感觉对她来说十分新鲜。而她又偏偏把信任和爱搞混了。她面带浅浅微笑地告诉自己的监护人老爷爷:“我交了一个朋友。”

导演David Fincher在谈到Lisbeth的性取向时说:
        "[Lisbeth] Salander’s sexuality is less of a[n] ambidextrous thing than it is something that she has to act on. I think the tragedy is that friction is not a problem for her; intimacy is a problem for her. I know that, to me, was the important thing to show."
        --“Lisbeth不是性取向模糊不定,而是她觉得她必须对它做些什么。我认为她的悲剧在于冲突对她来说不是问题,亲昵反而是她所不能处理的。对于我来说,这是最需要展示在电影里的。”(影评作者自译,自译粗糙,欢迎大家指正讨论)

至此,我们是不是又接纳了Lisbeth?

 3 ) 我为什么认为这部电影拍得不算最好

1、沙兰德决定黑阿姆斯壮的是因为阿姆斯壮把一个孕妇摁到水里过,电影删掉了这个细节影响沙兰德形象的完整性。


2、原著中沙兰德是被一个假阳具虐的,电影上成了被真枪实弹干了,我在沙兰德复仇的过程中多次按下暂停并调整亮度观察,那位死胖子的工具并不硕大,甚至无法造成痛感——这不科学。



以上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

他妈的我也纹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真正的婊子喜欢装无辜、装清纯、喜欢害羞、喜欢穿粉色衣服。男人肤浅,都只看表面........为什么我和我的经纪人没有收到制片方任何口头/书面邀请?没有我的出演,这部电影注定是失败的。

 4 ) 酷到骨子里的柔情

美版[龙纹身的女孩]通篇看下来就一个字:酷!从NB的片头开始,场景、配乐、剪辑、男女主演无一不酷劲十足,这是芬奇擅长的题材和风格,他对影片的控制力使得这部翻拍片走出自己的特色,作为没看过原著没看过瑞典版的观众来说这样一部片子足够high了。

其实故事方面这次芬奇做的不是很好,158分钟的正片时间前半段分开讲男女主角,铺垫案件的细枝末节,在中间部分男女主角相遇天雷地火的破案,最后再把男主的麻烦事一锅解决。流程说起来简单,重头戏破案部分更是拍摄的有点简单粗暴,芬奇用镜头来点拨观众破案,可利落的剪切没有给观众足够时间去消化较大的信息量,结果是好几十年的案子嗖嗖几个镜头两下就破了,多少让人感到摸不着头脑,有点时间不够赶快结束的意思。[龙纹身]不像[十二宫]是个末了都无解的悬案,叨叨3个小时没个结果观众也没意见,这次的问题在于影片先白乎人物性格,再一股脑的破案,有点割裂,如果能像[七宗罪]那样在破案过程中一点一点讲圆人物性格最好,当然咱也是业余的给专业的瞎支招,也就是盼着侦破过程能更酣畅淋漓一些而已。

故事上的弱实际上是在影片强烈风格下被进一步放大的,影片的主色调是冷的白和酷的黑,暖色出现时反倒都是一些危险时刻。利索的转切镜头,妖冶电子的配乐,流畅的动作场景都把风格做到最大,即使案件破解的有些苍白,依旧能让观众看的澎湃看的心痒痒。

同理,角色也在最大程度上撑起了影片酷的风格,身为Daniel Craig的粉,我看完电影后除了更耐叔以外也拜倒在Rooney Mara妹子脚下。Craig这次的角色没有007那样能打(反而还怂得很),也不是[夹心蛋糕]那种道上的混混(更是一点都经不住人家唬),Mikael是一个尚属圆滑的正义记者,除此之外他也就一居家大叔,做个三明治养养流浪猫,所以面对Vanger家的烂事儿也只有Lisbeth才能帮他查清楚。这妹子太酷了也太苦了,作为黑客她能通天,可同时作为一个被政府监管的22岁姑娘她身上又有着太多的纠结过往。Rooney Mara完美的诠释了那种冷酷带着点柔弱的感觉,让人折服妹子的酷同时又心疼她的伤。相信Mara经过此片在好莱坞会走出自己一片天空,能豁出自己为角色的演员,一定能成功。至于DC也再次证明了自己可以跳脱糙男007,戏路还是很宽滴。

个人认为相较于去年的[社交网络],[龙纹身的女孩]这样的罪案题材才是芬奇最擅长的,才是观众最爱看的,所以芬奇快点拍后面两部吧,群众们等着呐!


(下一段为花痴矫情聊情感时段,很剧透,还没看片子的就不要往下拖了)










好吧,让我露出真实面目放下端着的正经架子来歪歪叔和妹子的感情:

妹子头22年过的不好,除了政府安排的监护人以外她没有亲人,特立独行的外在实际上藏着孤独的魂。和叔的纠葛从Vanger家委托调查开始,光凭书面材料她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好人,叔成了一个从未谋面的最熟悉的人。而叔生活在另一种世界里,除了因为最近一篇报道倒了血霉外,他的世界波澜不惊。

两个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第一次见面,妹子见惯了操蛋的男人,被这个一上来很直接不拿自个儿当外人还塞给自己一汉堡的家伙反而弄得有点不知所措;叔见着这个怪模怪样快比自己还了解自己的妹子其实心里挺惧的,可还得装强势充气场,可句句话都被妹子戳穿完全没了面子。喜感十足的初次见面,这时候妹子应该已经有点喜欢叔了吧。

妹子性格这么强硬,看着叔受伤后叫个不停的渣样不腻歪反而毅然决然的将其推倒,自己每天就是方便面可乐度日,可她给叔做了“那一晚”后清晨的早餐;妹子以往下手都不带思考的,却记得问叔一句“may I kill him”;她微笑着说她开始与人交往了,她摘下身上那么多环打扮起来偷偷帮叔解决问题去了,她给叔买圣诞礼物,认真的写贺卡……这可能是她22年人生以来第一次做这些,可结局只能是看着叔挎着情人离去的背影。

叔不是无情,叔是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份“情”。这个笨蛋根本没来及深入了解妹子,他或许以为与妹子不过是相互满足欲望罢了,没料到会有爱情这种东西发生。岛上的case结束后他也就重回自己的生活轨道,他甚至都不知道是妹子帮他解决了官司。我相信叔心里有妹子,只是他自己都还没感觉到罢了。

这就是onna说的相互了解的不对等,这一方太了解另一方,而另一方还没完全开始了解这一方。

妹子的心跟着圣诞礼物一起被扔到垃圾箱里,叔浑然不知,他美滋滋的和情人约会时,身后有个黑衣冷酷的妹子把柔情托付给了他却又被狠狠甩下,红了眼眶,扭头重新回到黑暗中,头也不回的。

如果一直都在查案该有多好,妹子从叔过来摆弄电脑都要马上闪开一段距离,到要求叔“put your hand in my shirt”的这段过程,叔根本不知道,妹子变了多少。

如果叔能接住妹子递过来的那根烟狠狠吸上一口,跟着妹子走该有多好。

如果能一直停留在两人对望的温存该有多好。

可惜没有如果。

 
(我去本来想写的轻松点的,结果搞得跟琼瑶奶奶二代似的,对不住了各位,此部分请观者尽情拍砖,本人先去补补血槽。。。)

 5 ) 她能搞定一切 除了爱情

 
我梦想成为沙德兰那样的女孩,瘦而不弱,身手不凡,精明干练,浑身散发着一种刚毅的内劲儿。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驱使她嚣张乖戾我行我素,十二岁试图杀死自己的父亲,造成他浑身百分之八十的烧伤。
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被别人的眼神左右,鼻钉耳钉嘴钉装饰着脸颊,不定期的在身上添置纹身,即使痛,脸转过一旁去忍。她并不是要做出一副个性的样子给别人看,她只是随心所欲满足自己。
我喜欢她的智慧和态度,但超凡脱俗之人必定遭受过常人没有经历过的苦难,她的血泪浇铸了自己由思想而衍生出的果敢的行为。
她身手敏捷的把虐待她的变态狂收拾的服服帖帖屁滚尿流。
后来,她因为一桩女孩失踪案和米克尔·布隆克维斯特携手并肩共同追究谜底。
她主动和米克尔·布隆克维斯特fuck,是她表达爱的方式,她这个平时喝可乐吃速食的人,竟给米克尔·布隆克维斯特做了一顿早饭,这里的镜头看得我满眼的感动,爱情不是为了迎合你而去做这种改变,而是,在做这种改变的过程里,心里满溢着幸福,是做给彼此看的幸福。
谜底揭开,沙德兰以为她们之间的感情不会因为案子的告捷而中断,她默默的替米克尔·布隆克维斯特搞定了仇人,赢回了荣誉。
她梳理好自己去见米克尔·布隆克维斯特,去时装店精心的为他挑选上衣,她骑着她一直喜欢骑的摩托车心里装着欢喜带着衣服来到米克尔·布隆克维斯特家里,昏黄飘雪的圣诞夜,她站在楼下,望见阳台上米克尔·布隆克维斯特和妻子亲密的样子,回手用力的把衣服扔进垃圾箱,骑上摩托绝尘而去。
我不知道沙德兰有没有掉眼泪,我只知道我自己的眼睛湿了;我不知道沙德兰今后会以什么态度面对生活,我只希望她能够过得开心幸福。
她能为情人赢回官司和荣誉,却不能在情人那里赢得爱情,这样的沙德兰,直叫人心疼。
他不会明白沙兰德为他做的,但沙兰德对得住自己的心。
记得影片结尾前一段米克尔·布隆克维斯特对沙德兰说“you look nice",我在心底悄悄的说”All because of you."
但即使nice,也救不了你的花心。
 

 6 ) 占士邦,你忘了斯德哥尔摩的夏雨荷吗?

美国版跟瑞典版很像,分场,人物造型,场景设计,拍摄地都在斯德哥尔摩,甚至演员都是以瑞典人为主……最大的不同是女主角。
瑞典版的伊莎白是欧洲独立女性,眼神表情中透着老奸巨猾,玩弄男主于手掌心,有点白蛇与许仙或者中年妇女装嫩的意思。
美国版的则是萝莉扮成熟,时时惊惶不自安,需要占士邦(怪)叔叔的手永远放在她衣服里。
同样的第一次推倒后,瑞典版是大咧咧仰天抽烟,胸前一马平川枕边人追悔莫及,老娘爽了管你去死;美国则是女上位逆推,但这不是女权主义,是小咪咪妇女变大的终极武器。换句话说,瑞典版是拍给哥特男女和哥特不男不女看的,美国版还是拍给男人(或者大卫芬奇自己)看的。不信请比较两版五十年前几个少女的选角,她们可都是瑞典人!
最经典的区别是结尾(我知道美国版只拍了一部,但根据票房来看他们永远不会拍后两部了):
瑞典版是男主去找伊莎白,像旧鞋一样被拒之门外。
而美国则是在飘雪的圣诞夜,一模一样却南辕北辙的斯德哥尔摩,伊莎白去找男主,还带了件衣服!
大卫芬奇,你这肮脏恶心的碎尸狂,原来是个隐藏得很深的琼瑶迷……

PS: 我给这片子三星,主要是出于烟民的义气,看了一年电影,就这部敢让主角抽烟,而且还说出牌子:“红万”。

 7 ) 你真的看懂了大卫·芬奇吗?——解析《龙纹身的女孩》

零·撑死也就是个最佳剪辑 去岁凭借《社交网络》夺得83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配乐,最佳剪辑三项大奖的大卫·芬奇,今年又携翻拍自瑞典的经典影片“千禧三部曲之《龙纹身女孩》”同名电影冲击奥斯卡,只可惜被致敬经典掀起复古风潮的《艺术家》和《雨果》瓜分数项大奖,最终只落得个最佳剪辑,甚至连改编剧本,最佳配乐这样的酱油奖项也被《后裔》和《艺术家》夺走,活生生成了个跑龙套的,当然若与《胡佛传》的伊斯特伍德和莱昂纳多一比较,反倒没那么凄惨。 当然众多芬奇粉丝非常不服,我这篇文章也明显属于马后炮型,但如果再让我穿越到奥斯卡颁奖前夜再预测一次,我撑死再给它一个最佳改编剧本,因为我并不认为《后裔》比《龙纹身女孩》成功,除此之外,真的多的不能再多了。因为芬奇的类似的旧饭,实在炒了太多次了,不仅评委,就是观众们也都产生审美疲劳了。 首先提炼一下《龙纹身女孩》的元素,性,暴力,同性恋,强奸,宗教,惊悚,悬疑,犯罪。你会发现多么眼熟,但凡你看过芬奇的片子超三部以上,比如《七宗罪》《十二宫》《搏击俱乐部》(当然本片中还增加了纳粹以及对犹太人的杀害)。而其中以《七宗罪》风格题材最为相似,但《龙纹身女孩》除了剪辑手法更为成熟以外,并不比《七宗罪》强,又何以获得多于《七宗罪》的盛誉呢? 但至少这个最佳剪辑大奖是实至名归,因为将一个情节简单的犯罪故事切成令人费尽脑汁的碎片向来就是芬奇的拿手好戏,如果你从头至尾看过《十二宫》并且曾立志弄清楚所有细节,你一定会深以为然。 一·芬奇的超级大剪刀 片头是亨利叫莫瑞尔调查每年都会收到已经失踪甚至遇害的海莉的信件和礼物(我敢担保你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这是一种完全故弄玄虚的手法,不只是芬奇,好莱坞几乎所有悬疑惊悚片导演都对这招乐此不疲(希区柯克除外),用影片中间的一个情节,或与之有关的细节来做片头如昆汀的《杀死比尔》或者克里斯托弗·史密斯的《恐怖游轮》。观众此时对影片完全没有丝毫了解,突然出现一个没头没尾的情节自然是莫名其妙,一头雾水。这是导演要把观众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恶趣味。 片头之后是我们拍音乐录影带出生的大导演不忘老本行的生加了一段污漆抹黑,脏兮兮的类似MV的画面。我不赞成有人说此段是多余,至少这告诉了我影片的基调绝对是尼玛重口味。 接下来算是开始进入正规的叙事阶段,首先是通过生活背景全景式的描述人物。 先通过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米克尔因为收到匿名举报信举报商业大亨温纳斯壮,结果这却是一个陷阱,举报者其实是温纳斯壮的手下,资料当然也是虚假的,结果温纳斯壮以诽谤罪投诉米克尔,并且胜诉,米克尔陷入事业与个人荣誉的危机,这也是米克尔接即将接受亨利邀请介入调查海莉失踪案件的外在原因,主要原因则是亨利提供温纳斯壮的真实信息帮助米克尔复仇,但事实上亨利提供的信息毫无用处,尼玛相当无语。当然导演可不会这么简单轻易的就告诉你,如果不是我按顺序整理出来,你直到影片的最后才会知道。虽然这仅仅只是本片的背景,但芬奇,连背景也要玩得支离破碎。但是当MV结束后的第一个场景仅仅结束于米克尔败诉回到公司和报社编辑谈话(这里提供了米克尔与编辑有暧昧关系),此时我们只知道他因为诽谤败诉,还不知道这是一个陷阱。第二个场景却跳到两个坐在办公室里的男人手里拿着米克尔的资料,而资料的获得者就是由鲁妮·玛拉扮演的萨兰德·莉丝,由此引出主角——一个奇装异服,怪异发型,没有眉毛,骑重型机车,不易与人相处,并且有着龙纹身的女孩,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非主流的终极形式“杀马特”。从这里开始米克尔和莉丝就有了第一层潜在的联系。后来我们会知道,这两个男人,一个是莉丝的上司,另一个迪奇·弗利迪,这个情节是要告诉我们,亨利在要米克尔调查海莉之死之前先找人对米克尔做的一段调查。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米克尔与编辑各有家室,但两人保持长期性关系)。 接下来依然是从两人的生活背景,不断深入对主角的了解,同时也推动剧情的发展。 二·从米克尔推动剧情发展 米克尔圣诞聚会接到莫名电话邀请他去海泽比(在圣诞聚会上交代了米克尔有个女儿,并且父女关系一般,米克尔不信教,但女儿信仰基督教。此处已经是芬奇宗教理念的渗入,同时也是影片的重要线索,因为这暗示了米克尔无法破译笔记本的数字代码,而是在女儿来岛上看望他,无意中告诉他这是圣经里的代码,米克尔这才找到切入点,成为破案的关键要素。米克尔女儿这一角色的设置不仅完善了主角的生活背景,使人物更加真实,而且还为影片剧情的发展担负起转折的作用,可谓神来之笔),米克尔答应亨利接受调查海莉失踪,与亨利回忆海莉被害场景(亨利的讲述,在此塑造了一个密室杀人或者密室逃亡的案例,但我们看完影片之后会发现非常坑爹,亨利说海莉不可能逃走,还检查了船,封锁了桥,但事实就是在午餐时海莉就在不到20米的地窖,后来被好友装在车里逃出。只能说芬奇玩的悬念太无厘头了。亨利展示的奇怪的每年都会接到遇害的海莉寄来的生日礼物,搞得玄乎神秘,结果呢,分明就是活着的海莉寄过来的,我已经吐血了。而且海莉既然造成已死的假象又怎么会每年还寄礼物给亨利呢,完全自相矛盾,解释不通)接下来米克尔搬入范耶尔家族的小岛,有一个情节是米克尔在岛上辗转很久就是找不到手机信号,这暗示了影片最后莉丝打电话给米克尔却无法接通,虽然这是一个必要的铺垫,但铺垫的细节也太坑爹了,完全不值得浪费这么多笔墨,芬奇是有逻辑强迫症吧。接下来米克尔开始与岛上的亨利提到过的家人接触,他们当中有一个就是真正的凶手。在这里有许多人物出场,包括之间亨利向米克尔介绍家族亲人也引出一大堆人名,外国人名字又长,长得也差不多,尤其是芬奇在介绍人物的台词中还插科打诨,这更加为我们分辨人物造成了困难,无怪乎连米克尔拿着笔和纸边记边听也会说:“我觉得我马上就要分不清谁是谁了”。不要以为这些人名毫无用处,他们恰恰是影片最重要的线索,也是破案的关键。虽然在影片的三分之二,芬奇会很直白的告诉我们凶手是谁,犯案经过。这甚至都不需要去动一下脑筋。但芬奇的电影不像名侦探柯南一样,让你去猜谁是凶手,而是让你去了解破案的过程,这也是芬奇为什么对凶手和案情毫不隐匿,但却在线索和破案过程安排的繁冗复杂,制造许多迷雾。我们看芬奇的影片,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要注意的就是细节。而在本片里,分清楚这些人名,就是影片最重要的细节。所以我们会在影片中看到米克尔会在白板上列出人物关系谱,所以最好我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也列出一个人物关系谱,这样你就会对整个片子有一个最直观最清晰的了解。如果你懒的去做,那这件事就交给我来,接下来的章节我会提到。 现在我们继续跟随米克尔的进程推动情节的发展。米克尔通过对岛上范耶尔族人的访问得知一个远离家族定居伦敦的亲戚,是亨利的哥哥哈劳德的女儿阿妮塔,这一消息是从阿妮塔的姐姐西西莉亚口中得知的。这是芬奇布置得一个迷雾,跟推动剧情没什么关联,但是这个所谓的阿妮塔其实就是改名换姓也是整部影片都在寻找的海莉。米克尔就这样错过了他要找的人,这是芬奇的惯用手法,让主角与真相失之交臂,直到影片最后才幡然悔悟,这招在《七宗罪》和《十二宫》里面都用烂了。之前提到过米克尔女儿来看望父亲并告诉他海莉笔记本上的数字是圣经的代码,米克尔根据这一线索,得知了海莉代码中有一个叫瑞贝卡的人,就是发生在1944年的瑞贝卡凶杀案中的受害者。又从偶然翻到的照片确定了从游艇聚会的照片开始发掘线索。这个时候亨利因病入院,米克尔向迪奇提出需要一个助手,迪奇推荐了萨兰德·莉丝,到这里片中的男女主角才有了第一次真正的相遇。 到这里影片算是结束了第一部分。然而芬奇也绝不闲着,在第一部分里同时也通过萨兰德·莉丝的遭遇交代莉丝的生活背景,以及她的性格,外貌,形成的原因。虽然说米克尔在全片占的篇幅比莉丝要多,但他只是线索人物,莉丝才是本片唯一的主角,这点从片名《龙纹身的女孩》就可以看出。但是在这里我要吐槽一下片名,因为整部影片跟龙纹身没有半毛钱关系,龙纹身既不是线索也不是重要细节,只是象征一个的女孩的叛逆,但这个叛逆完全可以用其他定语来修饰,比如没眉毛的女孩(这让我们想到蒙娜丽莎)或者有唇钉的女孩,或者被口交肛交的女孩。很重口味是吧,没错,芬奇要通过莉丝这一角色传达的主题就是重口味,也就是是人性的阴暗与堕落,这是他擅长和偏执的部分。 三·从莉丝展示主题思想 莉丝,一个有着吸毒史,精神病史,情绪极不稳定,有暴力伤人前科的少女。在十二岁时试图谋杀生父,将其烧成百分之八十伤残。影片没有解释她为什么这么做,归咎于精神病肯定是不完全的,但从片中另一主要人物海莉的遭遇,我们可以得知,莉丝八成是受过其生父的侵犯。莉丝和海莉从名字就可以看到她们之间是有关联的,以至于一开始观众一度认为莉丝可能是海莉的女儿,如果海莉逃亡的话(个人觉得海莉年轻时的影像和莉丝也颇为相像)。莉丝造型怪异恐怖,有纹身,双性恋,性意识淡薄(为了钱愿意给监管人口交)。芬奇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人物开始植入他的主题思想,当然不会是口述或对白那么简单,芬奇必然是通过莉丝生活的片段暗示这一主题的。莉丝从十二岁开始就需要被人监管,她的钱财支出日常行踪都要向政府汇报。影片就是从她第一个监管人突然病倒,导致她不得不去接受另一个监管人的监护开始。这个新监护人毕尔曼是一个心理变态衣冠禽兽式的伪君子,一面夸夸其词说自己必须对莉丝进行严格的监管,另一面却暗示莉丝必须为其口交才会支付她日常费用。当莉丝理所当然的照做之后,观众诧异了,但芬奇会随后对莉丝的这一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一个叛逆堕落,从小受到侵犯,性意识淡薄的双性恋自然对这种能换取钱财的行为释然了,现在有多少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在正常环境下生长的女孩子都对这种行径也不以为意。当莉丝再次需要资金的时候,她原以为只要像之前一样就可以了,于是她居然主动进了毕尔曼的家门,只是没想到这一次没那么简单。毕尔曼一开始还装模作样的问莉丝最近是否还好,当进了房门之后立马原形毕露将莉丝拷住,对她实施了强暴。 芬奇对莉丝被强暴这一遭遇,并没有渲染得多么悲惨和重视,莉丝被强暴之后甚至还能冷静的与监管人对话。似乎在美国人眼里,强奸不算什么罪恶,强奸杀人才是值得判罚和惩处的罪行。对毕尔曼这一行为,芬奇并未动用法律来判处他。既然之前塑造了莉丝这一形象,芬奇自然会通过莉丝的方法来对付他。果然,随后莉丝电倒监护人,将其绑在床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重创监护人的菊花,并且在他身上纹身,总算将他收拾得服服帖帖。这种复仇的手段究竟值不值得认同我们姑且不谈,至少从这里开始,莉丝受监控的生活结束了,因此她才得以自由的与米克尔共同查找海莉失踪的真相。 别忘了前面提到过的芬奇大剪刀,上述这些情节,你要在第一遍完全看透还是非常费劲的。因为芬奇不会这样传记式的交代人物,他自然是要用交叉叙事的方法,故弄玄虚,制造烟雾,要你尝尝剪辑蒙太奇的滋味。 四·米克尔的破案过程 看大卫·芬奇的悬疑片,凶手是谁没什么好猜的,犯案过程也没什么好猜的。他不像希区柯克,让观众永远比主角知道得多一点,也不像库布里克,让观众永远比主角知道的少一点,他就是让你和主角知道得一样多,给你同样的线索,同样的思路去跟主角一起深入慢慢侦破案件,细节就摆在那里,甚至特写给你,但是他会制造迷雾,让细节像废话一样无足轻重(比如范耶尔家族的人名),又把无关紧要的情节搞得神秘隆重(比如手机收不到信号,猫闯入密室,猫被分尸),至于你能否像米克尔一样分清哪些是线索哪些是废话就得看个人领悟力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观众看芬奇的电影觉得索然寡味,有的人却能沉迷其中。 才长达2个半小时的影片中,米克尔的破案过程被众多生活情节和导演的故意制造烟雾所湮没,再加上莉丝部分的插入来霸占你的视觉和思维方向,因此要弄清楚米克尔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寻找到真相的才是芬奇影片精髓所在也是乐趣所在。 破案过程: 1·获取线索。 米克尔答应亨利来到岛上查案的第一步就是与亨利的交谈中获取线索。线索包括:a·亨利介绍家庭成员,主要了解案件的受害者。b·回忆海莉失踪事件。c·展示失踪的海莉每年都寄回来的物证。d·甘纳提供以往的资料f·亨利提供岛上的家庭成员和之间的关系,主要提供嫌疑人的信息。 2·翻阅资料查证。 a·通过莫瑞儿警探的笔记还原案件现场(米克尔在笔记下划横线淡化到案件发生时的情形,这一创意堪称经典,最佳剪辑舍他芬奇其谁)。 b·通过海莉的笔记本,得知Magda,sana, R.Y. R.L.Mani等英文和一系列数字(事实上也可以算是访问莫瑞儿的答案,通过莫瑞儿口里得知了瑞贝卡案件,瑞贝卡死于斩首)。 3·通过访问岛上的家族成员。 a.访问马丁和丽芙。b·西西莉亚来访,牵出妹妹阿妮塔。c·去伦敦访问阿妮塔,前面提到过这是烟雾,也是一种荒谬。 4·偶然从资料中得到莉丝参加游艇聚会的照片。 5·去资料馆查找当天所有照片。 6·照片单帧播放发现海莉出现端倪,照片中有个游客用照相机以海莉的视角记录令海莉害怕的情景。 7·前面提到米克尔女儿到访,提示海莉笔记本上的英文旁的数字是圣经《利未记》的代码。其实在之前米克尔翻到海莉笔记本首页那段有旁白的文字就暗示了圣经。 8·通过翻阅圣经,得知瑞贝卡·雅各布森就是海莉笔记本上的第三个字符R,Y。 9·莉丝通过圣经《利未记》和海莉笔记本的代码查到海莉记录的五个人名分别是连环凶杀案的受害者(此处芬奇借莉丝之口故意打乱顺序也是恶心的烟雾)。 a·magda——玛格达,死因对应《利未记》如果女子亲近兽类,皆以处死。 b·sana——萨拉·维特,牧师之女,死因对应于《利未记》祭司之女沦为娼妓受火刑。 c·R·Y·——瑞贝卡·雅各布森,死于斩首,手臂被砍,被火烧,对应于《利未记》罪人献上鸽子,被斩首 d·R·L·——拉克尔·伦德(之前警官莫贝尔说是罗斯玛丽·拉尔森,其实不是,这是芬奇故意布置的恶心的烟雾),职业清洁工兼职看手相。死于1957年。死因与《利未记》灵媒和巫女遭受乱石击死符合。 f·mani——玛丽·霍耶木尔,妓女,死因对应于与《利未记》女子月经与男人同睡需暴露血源。 莉丝还查到了其他类似犯案手法的受害者 e·莉亚·佩尔森死于1962年,f·伊娃·加斯塔森死于1960年 g·蕾娜·安德森死于1967年 (时间是关键,这里E和F是烟雾,G蕾娜·安德森是重要信息,因为,米克尔和莉丝就是从蕾娜和马丁穿同样的校服才得出马丁是凶手的结论,但可恶的芬奇却把他和烟雾放在一起。) 10·莉丝与米克尔得知,受害者的名字与圣经里的一样,而且都是犹太人,这造成这几起惨案的连环杀手与海莉的失踪有关联而且与范耶尔家族中的纳粹有关。 11·米克尔从6·中提到的在游行那天拍照的游客以海莉视角拍摄的照片,照片的主体是一个穿着校服的年轻男人。镜头特写时钟。 12·米克尔从旧报纸找到马丁的父亲戈弗里坠海的地方,遭到枪击。 13·米克尔从西西莉亚的父亲纳粹之一的老哈劳德获得一张景物照片,照片上虚焦的人是年轻时候的马丁,与6·和11·中提到的那个令海莉害怕的人穿着同样的校服。暗示此人就是马丁。 14·莉丝通过档案资料找到纳粹戈弗里的资料,得出他就是海莉笔记本上受害者的嫌疑人,但蕾娜·安德森除外。 15·米克尔对比蕾娜·安德森的与从哈劳德那里得来的马丁虚焦照片,发现两人的校徽一致,得出马丁就是杀害蕾娜·安德森的凶手。与此同时,莉丝也通过对比游客拍到马丁出现在游行现场和马丁参加会议的照片得出他与蕾娜是校友的结论。 到这里,连环杀人案件算是彻底的侦破了。可是海莉的下落却仍然未知。前面已经提到过现在的阿妮塔就是海莉,而真正的阿妮塔则死于20年前的车祸,海莉则冒用阿妮塔的名字生活在伦敦。海莉也终于找到了。观众和米克尔也终于揭开了所有的谜团。 然而各位不必说要从影片中分清楚所有的人名以及与案情的关系,但是看这篇文章就已经彻底凌乱了。前面我说过,将为大家整理一下参与到案件里的人名,这几乎是看懂影片和侦破案情最重要的线索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时间和照片。我会一一解答。 五·参与案件的人名和关系 事实上本部影片可以称作是“案中案中案”—毕尔曼对莉丝的强暴是发生时间最近也是最外层的案件,这是导演直接告诉我们的,不需要去侦破也不需要法律和灾难惩罚的。其次是马丁对海莉,蕾娜,伊莲娜的犯罪。最里层是戈弗里对海莉的五人名单及其他发生在1965年之前的受害者的犯罪。好了,提到这么多人名诸位已经头疼,我还是先厘清一下人物名称和关系,芬奇恶心的在影片里提到太多人名,有的提供线索,有的的甚至毫无用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烟雾,让观者像我现在一样头疼。所以,在此我只能尽量将人物关系厘清,而且尽量将他们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解释清楚。 为了直观清晰所以干脆列个表格,因为不会word绘制,所以还是拍照传上来比较省力。上述表格中只对涉及案件和容易混淆剧情的人物进行梳理,其余人等皆为芬奇的烟雾,此处不表,好事者可以专门列出这部影片中究竟出现多少个人物(芬奇的可怕之处就连卖监视器和修电脑的龙套也为后面调查阿妮塔与海莉联系埋下伏笔,脑容量得多巨大啊)。 六·时间以及照片的作用 如果你愿意再看一遍本片,建议你仔细记下片中所有提到时间的细节。你就会再次从这部影片中找到无比的乐趣和厘清事件的思绪。因为注意本片时间的细节,既能帮助你理解整件案情的经过,又能让你从中找到破 绽发掘真凶。 ·本片多次提到时间的概念,有的是直接告诉,有的需要间接推理。亨利口述的案发时间是1966年9月21日,当时海莉16岁,这里提到甘纳19岁其实是芬奇的烟雾。海莉自述14岁遭到第一次强奸就是1964年,戈弗里死于1965年,被海莉杀的,马丁也是在那时第一次犯罪,第一个受害者就是海莉。由此遍可以得出结论,凡是1964年之前遇难的受害者都是戈弗里杀害的,也就是莉丝查到的名单,除蕾娜·安德森之外。至于这是怎么查出来的我也不懂,只知道是莉丝翻着戈弗里传记得出来的结论。而属于马丁的受害者除了蕾娜·安德森之外,还有伊莲娜,这是米克尔和莉丝没有找到的,因为伊莲娜死于米克尔去访问马丁的时候,米克尔听到地下室有怪响,马丁说是猫,于是进去拿了瓶红酒出来,实际上是杀害伊莲娜。还有米克尔第一次上岛亨利对他讲述家族人员情况的时候听到一声枪响,亨利说是有人在狩猎,其实是马丁抓捕伊莲娜。 时间的另一作用就是证明马丁撒谎还有还原案发当天的情景。影片中米克尔提到, 但没说清楚。具体来说首先跟克尔访问马丁的时候,马丁说过一句话,这句话一开始就像烟雾一样无人注意,除了米克尔之外。后来则成为至关重要的线索。马丁曾说他是案发当天坐4:30的火车来到小镇的(4:30这个时间被多次提到,亨利和米克尔都提到从斯德哥尔摩到海泽比只有4:30这一次火车,这里也是烟雾与线索并存)。然而,游艇游行那天游客以海莉的视角拍到的照片显示马丁出现在小镇上的时间却是1:45,此处有一个时钟的特写。而亨利曾经说过海莉去参加游行2点多就回家了。而仆人安娜最后一次见到海莉则是3点20分,此处有家中时钟的特写镜头。亨利发现海莉失踪则是在傍晚吃晚餐的时候。将这些线索梳理一下我们可以得出,海莉午饭后参加游行,1:45看到马丁,2点多回家找亨利谈话,3:20回房。傍晚到第二天躲在地窖。最后躲在阿妮塔的汽车后备箱逃走。 至于照片的作用则是米克尔破案的重要过程,首先是对比照片分清人物及其关系,其次偶然从照片中找到海莉参加游行聚会,又从游行聚会的照片中找到拍照的游客,再从游客的照片中找到穿着校服的马丁,照片上还有时钟的特写。又从哈劳德的照片中找到游客照片上的青年就是马丁。再从蕾娜·安德森的照片找出他和马丁是校友的信息。莉丝则从家族资料中亨利和马丁参加会议的照片得出马丁和蕾娜是校友。最终证明是马丁杀害了蕾娜。 七·本片的瑕疵之处 本片长达2个半小时,但我敢肯定芬奇的最初版本绝对不止两个半小时,以至于他在最终定剪的时候,其中有些制造悬念的地方最终没有解答,不疾而终,想必连他自己也忘了当初制造的悬念了吧。 比如米克尔和莉丝看到猫被分尸在自家门口,莉丝拿着相机拍了照片。影片却没有对这一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还有米克尔和莉丝的性关系发生的完全莫名其妙。米克尔被马丁枪击之后,额头受伤,莉丝帮他缝合伤口。然后米克尔在一直咒骂说凶手疯了,莉丝则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没有人杀你,然后关灯脱光衣服强行把米克尔给上了。此处他们才见面几次,感情发展也才刚刚起步,如果非要归咎于莉丝的性意识淡薄,选在这个时间点还是不免牵强,而且这个设计实在太俗了,两个人不做爱,就破不了案了吗?这到底是色情片还是悬疑片? 八·当之无愧的最佳剪辑 写到这里我已经写了两天了,片子也仿佛看了几遍,越看越沉迷不可自拔,芬奇的电影信息量太大丰富了,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都有考究都有作用,其实要看懂这部片都已经非常强大了,更何况要拍出这么一部神片出来。从此要论我最折服的电影导演,大卫·芬奇当属第一。在细节的考究和出处上能与之并列的也只有《穆赫兰道》的导演大卫·林奇了。然而对镜头的取舍和安排,大卫·芬奇要拿最佳剪辑,无人可与之争锋。至于奥斯卡的铩羽而归,也只能归咎于评委们更注重的是古典情怀,怀旧主义,也可能是他们早在芬奇的其他影片就看出了这些端倪已经见怪不怪了。如果你要问我《龙纹身女孩》和《艺术家》或者《雨果》,哪个更好看。我只能说其他电影撑死我也写不出这么多字的影评来。还有以后没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建设,老子再也不看大卫·芬奇的电影,再也不写他的影评了!!!!!!!!

 8 ) 就是这个让人无法不爱的女孩

看预告片时打死我也想不到女主角是曾演过《社交网络》里Mark Zuckerburg那个小女友的姑娘,虽说那姑娘也蛮有点任性的骨气,毕竟还是个正常人。搜了搜她出演的其他片子,翻拍版的《榆树街噩梦》有点阴气,《Tanner Hall》也有点诡异,但怎么说都是好看的妞。《龙纹身的女孩》里边的Rooney Mara面,目,全,非。

但是,Salander不就是这样吗。打扮得想让全世界都远离自己(repellent),却还是让人忍不住被吸引。电影里的Rooney就是这样,刚看上去恐怖至极,可是在那针刺一般的外表下你能感到有个柔软的内核,那一点点无法消解的软弱(vulnerability)让人忍不住想一窥究竟。

全球销售六千五百万本的小说,拍成电影,估计不满的人比满意的人多。人的想象力一经表达就被固化被限制,不被达成的梦想永远最美。即使是这样,甚至有一个口碑不错的瑞典版本存在,大卫芬奇还是说自己有故事要说(他的确够自以为是的,把某个主要情节改动的让人瞠目结舌!不过如果没有那个改动——以及其他的删节,用他的话是“把六百页小说删成两三百页”——电影估计要拍个四小时!花销更要巨大)。他看小说(剧本?)看到第40页就懂为什么会被送到自己手上,用影评家的话说,大卫最擅长拍摄的就是“被孤立被边缘化的那类人”。

Salander当然是那样的人。她痛苦的经历本就令她几乎无法选择做正常人,而她不仅拒绝假装正常,反而对生活迎头痛击,恣睢的“选择”做一个异类。Blomkvist似乎过着平顺的生活,可惜他骨子里的正义感,与生俱来的敏锐,以及淡漠性格背后的好奇心,使他几乎身败名裂这一件事变得不那么教人惊诧。

两个被生活逼在促狭角落的人阴差阳错的连结在了一起——我始终觉得为老头工作的律师大人硬要见Salander一面缺乏合乎逻辑的动机,然而,生活有时候就是没什么逻辑的(是吧?)——见面之下,这个诡异的姑娘恐怕就再也没离开他的脑海,才会在情急之下脱口说出这个人,致使Salander和Blomkvist的相见。

相见前后的那几场戏我非常喜欢。几个来回就把人物的心理细节交代的非常清楚——脉脉含情的安全公司老总,激赏Salander才华的Blomkvist,有戒心又对某类事件有自己的正义感的Salander,包括那个很像亚裔的小女友,每个人都栩栩如生,一个表情抵得上十页书。

要说起我最不喜欢的戏,恐怕说Salander遭强奸的那场——Rooney Mara被拍得太美,缺乏应有的恐怖感。演Bjurman的人又太歉疚。大卫还是对性侵犯太过仁慈!!

再有就是Salander和Blomkvist的几场床戏。太伤人心。所以才让结尾那一幕变得更顺理成章也更让人喟叹。那个场景的美学视角很好,骑着摩托绝尘而去的Salander真的就像划破夜空的精灵,那么孤独,那么决然。

说回Rooney Mara。她本来对拍戏没有想法,家境显赫(她家族是纽约Giants,匹兹堡Steelers的创始人和拥有者!)的她,在NYU拿了心理学、国际社会关系和NGO的学位。因为有个做演员的姐姐带动才开始拍戏,谁知这妞太过认真执着,什么都豁得出去——全裸,形象大变,真格去穿了鼻唇眉乳环⋯⋯不要命的架势,加上本来就有点古灵精怪的样貌,竟然让这个第一眼甜妞真的就演成了长着黑色翅膀的Salander。

去看看这个电影。也许你会恨大卫芬奇,或者厌烦Daniel Craig(以及演他情人那个,太不美了!),但你会爱上Rooney Mara。她给了世界一个想要为她心碎,想要去抱一下的Salander。

----
影评其实到这里就完了。因为Heidi的留言,让我想要简单八一下《龙纹身》系列小说作者拉森(Steig Larsson)。有兴趣可以读一下。我写得很简略,有时间可以再补八。

如果读过小说,就会发现其中洋溢着拉森的自恋,他把丹尼尔克雷格的角色Mikael Blomkvist写得十分正义完美勇敢聪明又招女人爱,简直就是高帅富,而这个有侠气的记者,如你所想,就是拉森自己的影射。

作为一名记者,拉森也跟Blomkvist一样做些独立研究,到处找人麻烦,所以也有些宿敌。因为怕遭人报复,所以一直没有跟自己长期同居的女友结婚。因为瑞典法律规定,结婚就要公布住址(好诡异的规定),对拉森来说风险太大。

而《龙纹身》系列据说是拉森写来自娱自乐的,完稿三本,后来受到鼓励,决定出版。传说中他已经规划好了一共七本的大纲(!),谁知天意弄人,拉森某天去上班的时候,电梯坏了,他决定爬楼梯。如果你知道拉森家族有遗传性心脏病,你大概能猜到后来发生了神马。

总之英年早逝的拉森,身后留下了很多让人唏嘘的事:

首先是他的女友。在瑞典,未婚同居不受保护。基本已是事实婚姻的女友不能继承他的任何财产(这里有后话,要读下去喔)。

其次,拉森其实年轻时曾立遗嘱,要把遗产捐献。然而,瑞典法律又规定(!)遗嘱要有证人,可惜拉森没有,所以他全部的遗产归属了他的亲戚——他爸和他哥,他们不肯与其他人包括拉森女友分享(这里有伏笔,要读下去喔)。

然后,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他未竟的小说。且不说拉森的七本书的计划,传说中他的第四本小说已经写好75%。由于前文所说的瑞典法律,这个手稿,包括他已发表小说的收入,全部在他哥他爸手中。伏,笔,来,了——拉森女友说拉森有跟自己讲过小说的构思,如果她能拿到手稿,她就能把小说补完——但是,如我们所知,这一切都因为伟大正确的瑞典法律(以及拉森父兄的决定),而不可能得以实现了。

所以,我们就没办法知道,在纹了龙纹身、玩了火(第二部)、踢了马蜂窝(第三部)之后,我们无法不爱的Salander又做了什么。

我们大概只能仰天长叹,你说你没事爬什么楼梯呢,拉森童鞋。

 短评

很喜欢这个故事,上一版的印象就很好,几个故事交杂在了一起,环环相扣又彼此独立。芬奇在处理这版的时候更注重了角色的铺垫,比瑞典版多出的结尾让女主角性格更饱满了。整片更像一个大序幕,两人的相遇,为之后两部奠基,鲁妮玛拉没让我失望,芬奇同样如此。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看瑞典版是这样:(﹁"﹁) →=。= ........看芬奇版是这样:o.o→O.O.......

10分钟前
  • 手拥兵♬
  • 力荐

其实,只要看原片+新片预告和片头最完美。正片反而让人挺失望的。故事搞得这么拖沓是为了照顾弱智的美国观众吧,一些改动虽无太过,但也没什么必要。加入大量感情戏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难道一定要让男女主角谈恋爱吧,虽然007是挺帅的。画面的确很强,北欧寒冬的压抑都出来了。

14分钟前
  • 文西
  • 还行

听到一群美国奶奶交口称赞才进去看的,没有办法不爱女主角。她终于也会涂上红色的唇膏去见喜欢的人,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讲就走了。

16分钟前
  • Wolf
  • 力荐

片头当然酷炫,但更惊艳的是结局。不停歇的高速剪辑最后停留在玛拉凝固的表情上,这一刻也是全片积压了150分钟后爆发的最感性瞬间,节奏完美,情感力量直击人心,实在过瘾。之于我,芬奇版如同妖冶的黑暗之花,结局更是抹杀掉唯一暖色,剪辑赏心悦目,轻松完爆瑞典版。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翻拍非常满意,选角上大大优于瑞典版,对于细节更是把握很准,大量原著中的细节因为高速的剪辑快准狠地表现在银幕上,信息量大却不凌乱。片头黑色炫酷,配乐激昂妖冶。不仅拍出了北欧的银白萧瑟,更比瑞典版神秘紧张、扣人心弦,故事讲得很好,芬奇的水平实在不容小觑。

2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芬奇集大成之作,一黑到底,不过叙事上太平。片头的美工和配乐完全就是007嘛,正片就是铁金刚智破家族网,杀马特大战色情狂,悬疑片真的不能找名角演反派,太容易剧透真凶了。

2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再帅气的女孩也过不了情这一关

30分钟前
  • 疾走
  • 推荐

影片最后一幕真让人心酸。昙花一现的感情,女孩因为爱情而改变,却也因为爱情离去而恢复原来的自己,一瞬之间。龙纹身的女孩是个会让人喜欢上的女孩...

3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一份早餐,一件皮衣,一句"May I kill him?"。

39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Fuck you you fucking fuck I'm insane!片头炫到爆!结尾好伤心!配乐冷酷而孤独!电影中Salander的每一件衣服我都想要!I'm in love with Rooney Mara.芬奇每次的选角都是神决策,年轻的Rooney在好莱坞前景将一片光明!!!

42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四十年前丢个人,四十年后雇侦探。帅大叔肌肉美男,联手新人类纹身少女,床下合作,床上合欢。揪出杀人狂,干倒投机犯。有道是:两个坑爹少女,一场乱伦血案。

4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卖家居、汽车、伏特加……都不算什么,卖导演的招牌才是真!Se7en味的罪恶+Zodiac味的迷案+The Game味的男主角+Fight Club味的女主角+Panic Room味的战栗感+Social Network味的配乐,和Benjamin Button味的影像,甚至连片头都不忘了提醒他是拍MV出身!

48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悬疑惊悚变态诡异这些元素很符合大卫芬奇风格了。我真的很喜欢萨兰德啊,敏感脆弱却又生命力顽强的角色,身上有股野性,不服输,不易被打倒,不受男权社会的束缚,自己做自己的主宰。结局有点难受,但是情理之中,只是心疼动情的萨兰德。续集不是麻辣主演太可惜了,在我心里只有麻辣才是萨兰德

52分钟前
  • 樱花飞舞时
  • 推荐

终于补了这部,玛拉可硬可软,可攻可受,可屌可萌,奥斯卡欠她一座小金人。不满意玛拉跟男主的船戏觉得好好好多余啊,能不能酷炫而利索地把案子办完了拍拍屁股骑上摩托去跟魔王滚床单呢?

54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沒有看過原著的話還是不建議看這部電影,否則你對三個小時的電影的概括就會是這樣:一個怪羅莉被一個怪大叔給強了,於是她後來把一帥大叔也給強了。

55分钟前
  • 楚仙
  • 推荐

《龙纹身女孩》……以为科幻,结果是破案,女主贴了所有年轻人扮酷标签——外表中性,双性恋,仇恨父母,纹身,苍白,瘦,看上去是弱受,其实是强攻,独往独来,高科技有头脑,脆弱,冷酷,沉默忧郁,神经病,有正义感但仇视社会,贫乳萝莉推到大叔……拆开看,这人物塑造就这么简单。

56分钟前
  • 水木丁
  • 推荐

只有超炫的片头和Keren O的歌声才能给十分,其他情节和瑞典版的电影几乎一样,只不过被大卫芬奇用时髦的镜头和配乐重新包装了一下,当然007比起n瑞典大叔更加的美型,但是女主的气场明显比瑞典版弱气很多,把一个女超人一样的角色搞得好像是幽怨小三一样。

58分钟前
  • ParasItE
  • 还行

我!被!击!中!了!…捂胸口倒地不起……瘦小、骨感、深锁骨、小胸、翘臀、无口、苍白、冷酷、暗黑、高智商、从不依赖别人,这姑娘浑身都是我喜欢的点!敢脱、敢演、敢接戏,小妞星途一片光明,Rooney加油啊❤

1小时前
  • kissdemon
  • 推荐

还是更喜欢瑞典版,特别是龙纹身女孩这个角色。美版在音效、音响和剪辑上更为出色,即使在完全剧透的情况下依旧代入感十足,可惜这次改编将丹尼尔克雷格和鲁妮玛拉的两条叙事线分开,还弱化了后者的主动性,这让前者显得更像007,适合小说未必适合电影,这片子应该改名叫【007之龙纹身女孩】。★★★☆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