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情片美国2015

主演:艾琳·贝达,卡特·克利福德

导演:赵婷

 剧照

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1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2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3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4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5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6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13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14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15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16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17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18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19哥哥教我唱的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3

详细剧情

  华人导演赵婷(Chloé Zhao)自编自导的长片处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先后入围第31届圣丹斯电影节美国剧情片单元和第68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影片描写美国印第安土著人的生活,关注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

 长篇影评

 1 ) 赵婷三部都看完了,记录一下感受

哥哥教我唱的歌 songs brother taught me

2015年赵婷圣丹斯第一部长篇电影,给打5分

先看了无依之地,看完就爱上了她的叙事和她老公的摄影,俩人的配合,让西部大荒野的真实景象全部展现出来了,美丽 辽阔 荒凉 甚至有些苍白无力

这是最后一部看的,虽说有评论说没看懂,不知道主线在哪,但是却挺打动我的,

能进圣丹斯的电影,都不是那种叙事宏大,主题喧嚣的类型电影,而是用一些精致巧妙的拍摄手法,运用细腻的情感,平平淡淡地讲述一个看似不起眼 却很真实的故事

就如这部,印第安保留地之上的青年故事,青年与妹妹,与爱情,与生存的故事

看起来这么清清浅浅,但是当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问题,真的可以让人引起关注。

印第安,在美国剧集中都是老生常谈了,在冰雪暴的北达科他州的冰雪世界中,也出现了印第安的种族问题

种族的生存问题,社会管理的问题,全都在看的过程中以小见大地展现出来了

Little sister and big brother

South Dakota

Pine Ridge

West world

WitheClay

Indian Reservation[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

忍不住多吸几遍赵婷husband的摄影镜头

看似漫不经心的荒野随拍,实则是意味深长的镜头语言

每一帧的荒野景象,都能很让人印象深刻,向你展示着这片保留地的真实

静谧悠长的画面风格,在充满着急 快速 粗糙的视频年代 真是享受

by the way 她老公也是上帝之国的摄影,怪不得景别的手法如此相像

看完了赵婷的三部长片电影 竟然觉得没有啥想看的了……

三部里面 无依之地 是故事性最完整的,现实性比较强,也是她最能拿出来pk的

骑士,是我最喜欢的,镜头最美的一部,故事的构想也极其打动人 ,喜欢荒野上的rider

哥哥教我唱的歌,是最早的一部,情感最深入,也最不容易get的,虽然小部分没有前两部完整,但是她想体现的,几乎都get到了[伤心]

每一部的景色,都是极美的,她老公的摄影风格真是牛🍺

太优秀了,想看她的10个短片,可惜找不到…… 只能找她本人给我分享网盘了哈哈哈哈[允悲][允悲][草泥马][草泥马]

期待她的永恒族和德古拉[舔屏][舔屏]

最后一段的强尼boy对于自己生活的自白,也表现了他对于自己生活的接受,坦然的面对,he born to this bad land must die here

 2 ) 感伤的蓝调需要支撑

与贾樟柯的系列电影不同,贾的电影里的人物似乎有可以抱怨指向的社会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不平等、底层社会福利失衡,能感受到导演批判色彩和对底层的温暖,印第安人有我们的问题吗?美国政府对几百年前犯下的错误不断反省、做出补偿,比如博彩业几乎是印第安人垄断,是政策性福利。赵婷导演可以说她只是关注这个特殊群体,还有无依之地中的房车族等,尊重他们的选择、生活方式并无意提出解决的方式,我们感受到的是导演对之隐隐的欣赏。但客观上她片中的人物的生活状态似乎更多是无奈选择,我感受到的是失意、荒凉甚至一丝绝望。加州的流浪人口为美国之最,据说是当地政府给与流浪人员过多补助,他们可以依靠补助衣食无忧甚至不愿回归社会,其他地区流浪人口流向加州。这些人似乎又与印第安人和房车族有些许不同,后两者似乎更愿意有所谓正常的生活?无依之地里的忧伤让人禁不住想他们真的愿意那样生活吗?因为无法从无依之地女主那里看到她喜欢那样的生活。哥哥亦如此。无法提供解决方式,客观描述总应该可以做得到。所有的印第安人的归宿都是吸毒、赌博这样的不归路?显然不可能,希望也展示印第安人中成功中走入带有些暖色基调社会的个体,否则这些群体除了绝望还能有些什么呢?相信这不是赵婷导演的愿景,感伤的蓝调需要支撑,去大山里的游客除了感慨风景优美不宜暗示当地人继续生活在贫困里以保持所谓原生态

 3 ) 平原上的贾樟柯

先进文明对弱势文明的占领、屠杀、资源索取、取而代之,我时刻在想,从发现美州大陆到今天,欧州人对美州大陆原住民几百年的征伐,改造,为何没发生在中国人的身上,料想若是19世纪,欧洲人进来的时候,中国文化贫瘠若印第安部落一般,哪获得的待遇是否也与当前的印第安人一样。

文明与文化是两条线,文化养人,文明互相摧毁,文明体现的是生产力,而文化未必,两个文明有纬度差异的地区,低文明地区一样可以发育出不亚于高等文明的民族性与人格,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从19世纪开始,中国也是近200年惨造屠戮,但中国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挺过来了,哪中国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的分界线在哪里呢?是理性。

李泽厚高度赞扬孔子在中国文明中的作用,就因为以孔子为分界线,引导华夏文化走向理性,而不是迷乱的非理性崇拜,非理性的文化里,民众沉迷于未知,表现出的就是高层的酒色,底层的人殉,因为对物理世界的有限认知,无法解释自然存在的一切现象,于是大巫师上台,最后导致的就是整个区域与民族沉迷于颠乱的巫师性质仪式中,诡秘的气氛充斥民间,巫师与政治武力的结合,让底层民众根本无法自拔,只能乖乖送上自己与后代的人头,这就是在美州大陆印第安玛雅文明之所以崩坏的原因。

在中国的夏商代文明中,特别商代,也有大量记载,从上到下,成谜在酒与祭祀中无法自拔,跟电影里讲的印第安一样,我们看电影里,禁酒,然后宗教入场,牧师,礼拜,教堂,让酗酒者忏悔,再加上区域性的禁酒法案,这是行政介入了,孰不知,宗教与酗酒就是缺乏理性文化的两面,宗教代表着非礼性,而酗酒就是非理性文化的产物,而行政性质的禁酒,美国就曾经施行过几十年,最后导致的就是私酒泛滥,黑社会横行,行政体制崩坏。

所以,文化为什么能养人,如果中国没有圣哲在2500年前,就抵制非理性,高呼“始作俑者,其后无乎”,泥做的人俑殉葬都要给予痛斥,担心的就是只要还有人俑殉葬,终有一天,就会使用真人,提倡对鬼神“敬而远之”,可以崇敬,但不要与他们作交易,然后谈“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不充许撰写超于当前认知之上,鬼神之类的玄幻典籍来传播,孔子上任首杀少正卿,就因为其高谈此类,强辩而无识,为”异端“,有引导民众走向巫邪的可能,才马上杀之,事实证明孔子是对的。

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来自于跳出宗教束缚,打破宗教万能,重新解释宗教解释过的宇宙一切存在,最终导致宗教的疯狂打压,看西方的几千年文明史,从有着科学曙光的古希腊文明,一头扎入宗教文明中,一呆就是上千年,从文明跃迁上说,当然可以将哪1000多年称为“黑暗”,印第安文明也有几千年,最后因为无法形成理性的文化传统,被跨纬度的欧州枪炮文明屠虐后,即无法融合,也毫无还手之力,这就是文化贫瘠之下,被文明屠戮的下场。

在处理印第安人上,看上去美国使用的政策在中国差不多,中国称为“民族自治区”,美国称为”保留地“,但其实差距很大,面对落后的文明存在,美国向其输入什么?输入高度的自治权,可以立法,可以发展赌博产业,等等,但中国向民族自治区输入什么?输入教育机会,输入扶贫政策,输入高水平的治理干部。这三者之中,教育尤其重要,让民族自治地区,有平等的,甚至高于汉人的教育机会,这极大的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水平,也缓解了民族矛盾,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在还在贯彻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策略,各个民族自治地区,还有民族中学,民族大学,倾向性的培养少数民族的人才,然后在最近10年的扶贫政策中,将少族民族地区纳入,甚至是高规格纳入扶贫版图中,带着民族兄弟一并前进,如果中国面对少数族裔,也仅仅是给其政策,让其自治,自生自灭,哪中国民族问题,要比美国还要严重得多,中国中是56个民族,大的民族上千万人。

在电影中,印第安保留地里,上演着什么?我们看到的有私酒,纹身,特色的酒吧文化,牛仔,一夫多妻,这些东西,就是保留地高度自治下的产物,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在全世界的优秀人才纷纷进入美国的背景下,美国不期望于从印第安人族群中去培养人才,他们只块土地曾经的主人别闹事,别折腾,这何曾不是行政上的愚民。

至于电影,我给他取了另一个名字”平原上的贾樟柯“,赵婷导演说,喜欢的导演有五个,其中就有贾樟柯与李安、王家卫,我想他不喜欢姜文、黑泽明、张艺谋,哪是另一一挂。《哥哥教我唱的歌》与贾早年的电影风格极其像,只是更加的青出于蓝,都是小成本,都聚焦于少数人群体的生存,只是贾往往带着不坏好意的批判,而赵婷做到了只是使用艺术手段去反映真实存在,把批判留在观者的认知里,而不在镜头上,所以贾的《小武》《站台》把镜头对准5、6线中国城市,更加精准的不是创业的小个体户这些人一步步把事业做大做强改变命运,更不是地里刨食的农民,他们把儿女培养成大学生,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贾镜头对准的是小偷,妓女,无法翻身的底层,不知所谓的生存者,所以用一句来评价贾:”不知天,何足以知人“,贾不知民族命运,文化血脉,国家尊重,只知道要有艺术感,要有美感,要表达存在。所以贾被国际认可,再出口转内销,你说他用艺术展现真实,是美的,艺术家都可以这样,关注少数族群才有美感,但对于国家进步,民族发展,是毫无裨益,可以说,贾呆的出发点有点暗,这也是一个事实,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进步,多少人为之倾倒,我身边就有很多,哪些摆摊的小贩把儿女送到培训班不美吗?哪些朝九晚五的中产,思虑着创业不美吗?并不是边缘就是美好,从这点上讲,贾也不如李安,李安三部曲《推手》《饮食男女》《喜宴》就没有镜头角度,仅仅反应真实,更无法跟王家卫比,王是纯艺术感的,不依托于时代性来的呈现美感,想想还有陈可辛这样的香港导演来拍我们的《中国合伙人》,这真是让我无比感叹,中国导演发现美的层次,还太低,毛主席的话没有错,艺术家不发现生活的美,革命的美,创业的美,为国家民族奉献的美,天天顶着中国的暗处,意欲何为?还好,中国是发展起来了。

赵婷终是超越了贾,我认为也超越了李,仅仅于王之下了,但她还可以更丰富些。

回到电影,人类被朴素的存在,就是爱与责任,与《骑士》一样,电影主角放弃理想,紧于生活,因为他们都有一个爱他们的妹妹,我想赵婷与巴图,会是这样的吗?

 4 ) 这部电影里的印第安生活,让我想起贾樟柯的山西。

前段时间,赵婷因为《无依之地》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后,很多人开始翻出她2017年拍摄的电影《骑士》,我也如此,而且还顺便看了她的第一部长篇电影《哥哥教我唱的歌》

两个片子有很多共性,从背景上来看,都是表现美国印第安人的生活,赵婷对这个族群的关注,和整体故事的质朴语言,让我想到的是贾樟柯电影里的山西。

虽然这种比喻不太恰当,但大家应该可以体会到我想表达的那层意思。 在暂时还看不到《无依之地》这部影片时,我倒是很好奇赵婷未来要拍摄的好莱坞大片《永恒族》将是怎样的感觉。

毕竟,从她最初的两部长篇电影和《无依之地》的预告片来说,可以看出某种延续下去的相同气质。而《永恒族》这样的漫威电影和她之前三部长篇作品的调性是完全不同的。 01 印第安人 之所以说想到贾樟柯,就像这部影片里故事的发生地“青松岭印第安保留地”一样,它和山西某个无人知晓的小村镇一样,很少会有人关注它。这样的边缘和弱势群体的符号,自然也是贾樟柯早期电影的某种标志。

我们通常印象里的印第安人都充满了神秘色彩,比如《燃情岁月》里,一个美国家族中的印第安长老,带有野性和神性的光环,代表某种深层的精神依靠。

而在赵婷的电影里,处在新时代的印第安人,却是非常现实的存在,他们的生活状态窘迫,真的是有种“无依之地”的感觉。所以影片中的男孩想要离开这里,去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寻找愿景的生活。

但他还是留了下来,只有这片土地才是他最熟悉的,去洛杉矶,也许就像《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去面对他无法掌控的陆地生活一般。 02 以牛马为伴

骑马本身是《骑士》的主题,《哥哥教我唱的歌》里,最开始的镜头里,也是主角哥哥在骑马。

同一个导演,相似的人物属性和故事背景,的确有成为姐妹篇的天然理由。在这个特殊的族群里,马和牛往往不仅是生活伴侣,也是职业伴侣。

但驾驭生活比驾驭牛马更难。男孩虽然也会骑马,但那好像是一种血液里天生的技能,他不以为然,他对车更感兴趣,因为有机会带着女友去洛杉矶生活。

而那辆车被人当面烧毁,则有一种宿命感,同时充满了矛盾。这个地方越是有人看不惯自己,就越不能远走他乡。那燃烧的火光意象,让人想起李沧东的电影《燃烧》

03 兄妹

从第一部的片名里,就知道这种兄妹的感情是影片的一条主线,刚失去父亲的女孩,是不希望哥哥也马上离开自己的。

母亲不希望走自己母亲的老路,说是要保护好女儿,但这和男性的情感,比如父亲及兄弟是不同的,后者更有依赖感,有无法替代的雄性力量。

在废墟中流泪的妹妹,寻找往日岁月的痕迹,见不到父亲的尸体,就只能寻找和父亲相关的物件,睹物思人。 04 捕食猎物

与动物的相处,是一种天然的应对机制,课堂上,同学们和老师的手里都有把玩的动物,大到一条蛇,小到像蟑螂一样的昆虫。

当然,也意味着杀戮,影片中有一段剥掉鹿皮的场景,混杂着一点青春的冲动,别的姑娘主动示好,亲了男孩。

在两个人单独相处的环境下,女孩做出这个举动后还是产生了一点罪恶感,毕竟她知道男孩是有女朋友的。

05 歌唱与篝火

适合这片土地的娱乐方式是围坐在篝火旁聊天唱歌。男孩和女友在打算离开家乡前,曾一起参加了盛大的篝火派对。

当然,他们并没有离开,否则就很难有机会重温眼前的一切。同样是火焰,之前恶徒烧汽车是一种毁灭,这里的篝火却又带来某种希望。

结尾处,最终没有抛弃家乡亲友的男孩卸下了重担,在当地找到一份工作,欢快的歌曲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正是家乡带给自己的最单纯的快乐。

这种围火而坐,促膝长谈的机会很难得,交谈和歌声是非常及时的抚慰。 06 文身

电影里有一个浑身上下布满文身的年轻人,嗜酒,也喜欢唱歌,妹妹就跟着这帮人瞎混,一天去酒吧时,还被警察撞见。

文身对于女孩来说,在内心中,也许没有艺术的概念,但类似涂鸦的感觉,是她所喜欢的,她看着文身者自己在一个体恤上画画。

她不可能总游走在哥哥和女友的生活中,充当当电灯泡,她要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她也就十一二岁,这个世界对她来说还是太复杂了。 警察载着她回家,在路上,他们聊起了女孩的父亲,一个全片里经被提及的不在场者。这些年轻的生命活在父亲离世的后果中,奋力前行。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往期推荐影剧

电影《刺杀尼克松》英剧《问答》电影剧集集合推荐法国电影《阿尔德曼夫妇》电影集中推荐日本电影《大空港》美国电影《莫娣》美国电影《魅影缝匠》美剧《大小谎言》第一季中国电影《暴雪将至》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中国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美国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中国电影《村戏》日剧《贤者之爱》日本电影《蒲公英》BBC版《无人生还》韩国电影《计划男》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美国电影《卡罗尔》中国电影《山河故人》华语电影《刺客聂隐娘》|英国电影《房客》|中国电影《双鱼陨石》|日本电影《儿童食堂》|英剧《伦敦黑帮》|美剧《上载新生》中国电影《春潮》|美国电影《房间》|美剧《真相捕捉》|日本电影《默片解说员》|国产火爆网剧《隐秘的角落》|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日本电影《摇摆少女》|悬疑剧集《极地暗杀》日本电影《雨停了》法国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韩剧《恶之花》

 5 ) 美国保留地居民的社会——《哥哥教我的歌》影评

2016年10月28日,第三届“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文化论坛”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委会2016年年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此次活动展示了诸多优秀的有关民族学人类学的影视纪录片,在这些优秀的纪录片电影中,一部名叫《哥哥教我的歌》的民族志电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哥哥教我的歌》是由美籍华裔导演赵婷自编自导,先后入围了第31届圣丹斯电影节美国剧情片单元和第68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影片描写了美国印第安土著人的生活,关注少数族裔人群和弱势群体,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民族志电影。

影片主要围绕着一片叫做“松树岭”的印第安人保留地(Pine Ridge Indian Reservation)所展开,讲述了一个名叫强尼(Johnny)的保留地居民和她的妹妹洁尚(Jashaun)的保留地的日常生活与面临的问题与冲突的故事。大致上讲述了生活在松树岭保留地的,有一个入狱的兄弟和一个妹妹,与自己的单亲妈妈生活的男主人公强尼在得知自己父亲死讯之后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为了生活而进行努力的尝试与和女友奥里莉亚(Aurelia)的感情生活所展开,表现了保留地居民生活的形形色色以及他们在被排除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窘境以及困难。

看惯了美国大片所描述的灯红酒绿的主流社会的生活,这一部影片则从很少被人所关注的少数族裔群体的社会生活下手,为我们展现出了另一种不一样的美国社会。

我们都了解或多或少的美国历史,知道欧洲的白人与土著印第安人的交往的历史。在几个世纪的接触中,曾经是美洲大地的主人的印第安人被新移民的白人所侵犯。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手段相差悬殊,印第安人的土地被白人所占领,自然资源也被白人殖民者所抢夺。在美国的西进运动中这一问题尤其明显。此后虽然美国政府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逐渐开始下令保护印第安人,双方矛盾有所缓和,但此时大局已定,印第安人已经成为一种弱势群体生活在美国社会的底层。

影片中所出现的保留地制度就是美国政府在19世纪西迁印第安人过程中的产物。据了解,所谓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由美国内政部印第安事务局所管理的地区。保留地内设有部落政府,即印第安人自身的自治政府,自治政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其行政级别上与州政府相平行,拥有者与州政府同等的权力。但在这看似十分合理的保留地制度的背后又隐藏着诸多的问题。因为实行高度的自治,所以美国的联邦政府就不会对这一区域进行管理和扶持,而是让他们自生自灭,因此,许多的保留地的居民们仍然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之中。

有些保留地为了经济的发展不得不引进一些美国政府法律禁止的产业,例如说赌博、酒精、贩毒等产业,来刺激本地的经济发展。然而,这只能是饮鸩止渴。这些产业虽然能在一时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们给当地带来的灾难与痛苦却要远远比那些经济收益大得多。这些产业的引入很可能会给当地的人们以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假象,从而会使当地的居民变得更加懒惰,更加铺张浪费。更可怕的是,这些观念会随之传入到下一代的思想观念之中,进而使得他们得到不良的教育。例如说在影片中,我们随时可见青少年抽烟酗酒等镜头,这些无疑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坏处。除此之外,这些产业会与暴力黑市等地下产业相联系,进而带来地区秩序的不稳定。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暴力在保留地中随时可见,打架斗殴似乎成为了家常便饭,出入监狱也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些都是影片中所表达出的社会问题。

另外,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也在影片中体现了出来。影片中,主人公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只读到了高中就不再接受高等教育了,这在大学入学率非常高的美国是一件很令人吃惊的事情。不接受高等教育,就会丧失一些发展自己的机会,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让这个地区发展得越来越慢。所以说,印第安保留地的教育问题,也是值得令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除了这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之外,有关于印第安人传统文化的保护的问题也在影片的剧情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地表现了出来。说实话,影片中关于印第安传统文化的描述并不是很多,但是却集中在一个满身纹身的传统工艺制作者特拉维斯(Travis )身上。在这一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将他作为印第安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生存情况明显堪忧。在他的生活中,传统的印第安文化只能作为一些旅游纪念品来卖给游客,而周边的年轻人则大部分对此并不关心,从中我们就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现状。最后,他的锒铛入狱似乎也正是为这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判处了死刑。

除上述问题之外,还有许多问题在细节上被表现出来。比如说主人公的父亲有9个妻子,25个儿女,这一系列的不稳定的婚姻关系必定会造成大量的单亲家庭的出现,从而对下一代的抚养教育产生恶劣的影响。还有走私、黑社会势力猖獗等问题也在影片中有着多多少少的展现。

影片的最后,主人公并没有随着他的女友远赴洛杉矶。我想这其中除了经济原因之外,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对这片土地,对自己的家人的不舍吧。影片的最后一段自白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似乎向我们说明,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得从解决这一地区的社会问题下手。

最后,从影片中回到现实生活里,看到了美国的少数民族群体的现状以及政府的对策,我们应该思考,面对我国的少数民族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合理地解决这一系列可能出现或者是正在发生的社会问题。

 6 ) 课堂笔记

generational 重生的第七代
烟酒
Christianity
family,absent men
simple score,配乐
lighting under/over exposure
landscape
handheld camera
documentary aesthetic
naturalistic performances/non professional actors

比较本片和la cienaga
proximity of camera, intimate
shared protagnosits
silence
兄妹,想要离开的哥哥
critical/non critical
bodies,innocence of youth:破处/纹身 受伤,血迹
mountains,swamps/plains,badlands - bolivia(borders, exchange market)/ LA

 7 ) 个人风格渐露雏形的处女作

相信很多影迷朋友前些年已看过《骑士》了,而她这部处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算是《骑士》的预热,从题材到表现手法都如出一辙。无从猜测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女孩为何情有独钟地先后拍摄了两部有关美国印第安土著的作品,但这两部作品或多或少都能反映出她个性中向往自由洒脱的一面,以及她骨子里回归家庭的东方传统意识。与《骑士》类似地,这部处女作也在描写一个被美国主流社会和文化忽略的群体,从他们的家庭结构、宗教信仰、谋生手段,到年轻一代的教育与前途出路,再到少数族裔的自治管理都有所涉及,令观众对这个美国电影中鲜有出现的群体有一种全景式的观察,也从侧面揭开了原生态风光美景下的千疮百孔。

导演的个人风格在此已渐具雏形:擅用非职业演员,并由真实人物扮演自己,让其自发地展现情绪、欲望与生命力,同时在纪录片的形式里混入虚构的情节,流露出意外生猛的感染力。摄影角度和光线处理颇具大师马力克的风格,以人物的自发性视角呈现出其心理的状态起伏,这一点和影片的纪实形式保持着高度一致。

然而,这个结构松散的叙事文本牵扯的话题太多,渐渐在多重叙事线索里失去重点,光靠美轮美奂的摄影来装扮是远远不够的。这似乎也反证了《骑士》能成功俘获人心的原因,当导演将焦点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时,才能深入挖掘其复杂的内心感受,完整地捕捉其命运转折,以达到纪实与虚构融为一体的动人魅力。

 短评

可喜欢

10分钟前
  • roobs
  • 推荐

赵婷的处女作。明显是在美国电影高校学习的中国学生会拍的那种片子,选题、制作和审美都能体现。完成度还不错,只不过人物还是比较脸谱化、没有挖掘的很深。

11分钟前
  • Cinema is dead
  • 还行

一首淡淡忧伤的散文诗,给人感觉像是马利克用《生命之树》的风格来翻拍自己的处女作。分散的几个段落从画面上挺迷人,但给人感觉徒有其表,没有打入人心的力量,犹记得同样是处女长片的锡兰的《小镇》里面的篝火段落,便摄人心魂,仿佛亲临那场夜谈。

1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三星半。《骑士》前预热。完全看不出是长片处女作,华裔导演跨地域驾驭偏冷门生疏题材还能将人文关怀做到这个份上,上一个可能得追溯到李安;本片摄影后来去为《上帝之国》掌镜,又延用至《骑士》。这样的导演就该让她的才华静静流淌。站在创作角度上看,妈妈(继母)是宋丹丹这件事反而可能成为累赘。

17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父,在《哥哥教我唱的歌》里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状态,有如风中的一朵云,抑或一捧消失在风中的尘土。毫无疑问,父辈最终留给后辈的遗产是一种精神上的延续。作为《骑士》的后裔,赵婷实在太幸运了。在许多导演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我是谁」的时候,她就已经在这种代际关系里发现且捕捉到了一个持续而永恒困扰现代人的母题:乡愁。事实上,这种艺术上的自觉性我们同样也能在新一代华语电影创作者的作品里看到:陈哲艺的《爸妈不在家》和毕赣的《路边野餐》以及顾晓刚的《春江水暖》无不带着现代人的「乡愁」意识。人,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这是海德格尔给现代人指出的「还乡」之路。即,怀着乡愁寻找家园。但很少有作者能将乡愁转化为一种真正的诗意。教人如何回家的《热带雨》做到了,相信赵婷的《无依之地》也是。

20分钟前
  • Muto
  • 推荐

美国小镇青年的成长故事,第一部长片来说蛮不错的。里面的歌都很好听,怕是导演的私藏歌单,还有片名应该是哥哥们吧,真是个大家庭,哈哈

21分钟前
  • cocojamboo
  • 推荐

荒莽之地的情感述说,强劲有力。

22分钟前
  • 帕拉
  • 还行

跟american honey是一类的感觉,这个更有那种原始的生命力。我对这种片子真的服,因为这种原始感真的不好伪造,不见得谁都能拍出来。同样都学电影的,相隔也差不了几年,真的可以看出彼此的差距,服。

24分钟前
  • 帖拉索伊朵
  • 力荐

印第安原住民的生活没有多少电影关注过,除了少量极为严肃无趣的纪录片。本片大量启用原住民非专业演员,整个拍摄过程彼此信任,从社会学人类学意义上来说已经成功。有些时刻找到了属于影片自己的节奏,光芒四射,但对于风景与人物关系的呈现却非常煽情庸俗,甚至非常美剧。

26分钟前
  • 爱冷
  • 还行

WHAT THE HELL. 从文本到镜头都难以成诗的散文体,情感意淫尚且不够便自陷其中,配合凤姐私生女一般的女主更加令人难以下咽。

28分钟前
  • Lynchman
  • 很差

不太记得《骑士》是否很马利克,但这部看起来与《穷山恶水》无疑一脉相承,手持中近景与固定远景的配比即是人与环境的构造,同理是混音中人声与风声的进退,广袤而逼仄、亲密又疏离,血、肉、土、诗的协商关系。之前隐约知道原住民与酗酒的社会问题,借着这部又查了查关于拉科塔保留地的禁酒和私酒、贫困和暴力,毫不意外,殖民遗留和系统性压迫夹板气,恶土的恶是种族主义造物,社群越脆弱越难走出越脆弱加倍。但本片不是全然绝望,它指向“出路”在“教”,在文化传承,且不仅来自所有人的父亲,更重要的新世代、手足——片名应该加个“们”。很强的“Tisch感”,一查果然摄影也是校友,还是《上帝之国》的摄影。片中出现的Little Wound公立中学校舍建筑是公牛的造型,还有教室里充满动物和只有与动物有关的未来的段落好有意思。

29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摄影不错风景美,飘忽不定的运镜像马力克,但最后一大段点明中心思想的旁白配以平行剪辑让人以为在看美剧,其实是自知剧本松散无力的欲盖弥彰。

3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从观感来说感觉比无依之地流畅自然许多。

34分钟前
  • 碎米
  • 推荐

alien's-eye view of "natives" 当原本的土著变成相对弱势的一方 外来的东方导演似乎更善于取得文明的共鸣;摄于南达科他州青松岭印第安人保护区

36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还行

赵婷处女作就已然是惊艳的水准,甚至在喜爱程度上超过上一部《骑士》。身在此岸望彼岸是大多数创作会走的方向,尤其对于赵婷的个人背景去拍一部有关印第安人的电影更是可以理解。但在这里电影谈的是土地,是依恋,是留下,这首先就是很意外的走向,想要和女朋友远走高飞的哥哥满眼都是洛杉矶,是辽阔无边的反义词,但最后选择了留在脚下的这片土地,拥抱这哪怕已经看厌了的风景,握住手里可以拥有的一切。父亲是全片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的角色,但从他人的表述可知晓这个男人所处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在与他相关的家庭维系上就会有无数的社会问题交织错乱,男性的缺位让女性承担了更大的生活压力。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哥哥又要选择离开,妹妹低下头只能用抱怨发泄不快,顺着脸颊流下的泪水是这片保留地、这个民族一代又一代无奈现状的延续。

39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推荐

把故事换到同样酗酒问题严重的云南怒江或四川凉山,相信赵婷也能拍得很投入很切肤也很切实。她就是一个没落保留地和牛仔文化的观察记录者。只可惜剧情和情绪并没有给出让男孩留在南达科他保留地的充足理由,只靠着走向女友告别聚会一场雕琢 背影的黄昏戏,就试图让人信服再是恶土也得留驻的牵强理由。

41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那个时候的赵婷就像镜头下的Jashaun,她观察所有,记录所有,可能还不善编织但已经勇于呈现,够自然(颇像Sean Baker)只是不够流畅。骑士和无依之地无疑是这部电影的分支而不是进化,均脱胎于这部电影的不同方面,是在更细微处做类型的尝试。标题(Brothers)是没有问题的,哥哥是Jonny,是Travis,也是骑马的小哥,他们都教会了赵婷生活不同侧面的乐曲,你看连那匹马都叫Sundance,从这里出发,于是敢于去书写自己的歌。

44分钟前
  • 吃查3000
  • 推荐

对镜头的信任 以及自然出演 自然讲述的故事 很真实 聚焦的点以及当地的人对导演的信任 可以让镜头语言如此自如 尘土中成长 离开这里那么不易

47分钟前
  • Kateyameng
  • 推荐

作为处女作,近乎完美了。

52分钟前
  • 阿道夫爱画画
  • 推荐

A Terrence Malick-ized film.

54分钟前
  • 小A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