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狗镇

恐怖片其它2003

主演:妮可·基德曼,哈里特·安德森,劳伦·白考尔,保罗·贝坦尼,詹姆斯·肯恩,派翠西娅·克拉克森,杰瑞米·戴维斯,菲利普·贝克·霍尔,汤姆·霍夫曼,希博汗·法隆,约翰·赫特,科洛·塞维尼,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导演:拉斯·冯·提尔

 剧照

狗镇 剧照 NO.1狗镇 剧照 NO.2狗镇 剧照 NO.3狗镇 剧照 NO.4狗镇 剧照 NO.5狗镇 剧照 NO.6狗镇 剧照 NO.13狗镇 剧照 NO.14狗镇 剧照 NO.15狗镇 剧照 NO.16狗镇 剧照 NO.17狗镇 剧照 NO.18狗镇 剧照 NO.19狗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38

详细剧情

  封闭守旧的美国小镇闯进了一个神秘女子格蕾斯(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她美丽善良,正在逃避歹徒追杀。镇中的作家汤姆力劝村民留下这个女子,让她暂时在镇里避过难关。然而条件就是格蕾丝要干各种农活来偿还。人们同意了,不久后却发现格蕾丝是一个通缉中的逃犯。大家要把格蕾丝赶走,最后答应,如果她更卖力的干活,才可以在这里逗留。
  格蕾丝日以继夜的劳作,终难逃过不幸的事情发生。一个镇民在警察搜捕后,强暴了格蕾丝。龌龊的事情拉开了序幕:人们开始随意的污辱她,甚至连汤姆,也揭开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沦为镇上的一条狗,干活,受罪,善良的心也有了渐渐的改变。镇上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女子的神秘身世,让此刻的污辱成为了他日的灭顶之灾。

 长篇影评

 1 ) 美德的厄运

  我觉得要评价这部电影,只一句话就够了,那就是:美德的厄运。

  妮可基德曼的美无可质疑,但是她的表演好乏层次,在情感上缺乏那种逐步递进,直至高潮的表现力与爆发力。

  先剧透一下:一个女人因为遭到黑帮追杀而逃亡到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上的人们同意接纳和隐藏她。其中的一个作家,汤姆,甚至爱上了她。女人逐渐融入这个小镇,她认为只要自己有足够的美德,就可以得到美德的回报,她企图用她的美德来感染这个小镇,让它成为一个小型的伊甸园---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小镇的居民逐渐暴露出了他们的虚伪,盲目,贪婪,自私,冷酷,邪恶......等等等等。其中一个居民趁着警察前来搜捕的时候强奸了她。她想逃离,把汤姆给她的钱给了卡车司机,可是这个卡车司机在途中强奸了她以后,再度把她带回狗镇。人们为了防止她再度逃跑,用铁链锁住她。
    从此,每一个女人,孩子,都可以来羞辱她,每一个男人,都可以在晚上来找她泄欲。最后汤姆来了,他也要占有她-----但是她拒绝了。这个时候,代表着爱情和唯一希望的汤姆,叛变了----他拿出了自己悄悄收藏的黑帮头目电话......故事在这里突然转折,原来这个黑帮头目,是女人的父亲。女人因为从小生活在暴力与仇杀、利益与权力的争夺之中,而对人性的真、善、美充满向往和期待。她不愿意和自己的父亲同流合污,选择了逃离。当美德开始流浪的时候,她遭遇到了什么?

    只有侮辱,损害,毁灭。
    在故事的结尾,女人向父亲索要权力:“我现在就要!”她的父亲说:“也许我们可以先杀一只狗,把它钉在墙上,那样会有效果!”“不!”女人说:“这个村子可以消失掉。有一户,有小孩。”她停了一下,接着说:“先杀小孩,叫他妈妈看着,告诉她,如果她可以忍着不哭,就住手?”

    所有的人都被屠杀完后,只剩下惊恐的,背板过她的,还企图辩解的汤姆。她举起枪,对准他:“再见,汤姆!”
     最后留下的,只有一只狗。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我认识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

    这个电影,我看过李银河老师的评论。感觉李老师概括得过于片面,她认为这个片子是在描写穷人,她认为贫穷是罪恶-----大意是这样的。这样理解,也许过于片面了,这个片子,是一个寓言,我想它不是一个政治寓言或者阶级寓言,它是一部人性的寓言。它描述和攻击的,是整个人类,而且攻击得狠、毒、准、绝。不给一丝半点的希望。

    据说导演想拍《美国三部曲》,结果因为患忧郁症没有拍成。难怪呐,这样的片子,多看一遍我都怕得忧郁症呐。
       他一点也不喜欢人,也不太喜欢他自己。
       也许他是正确的。

 2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我最讨厌的一部电影莫过于《黑暗中的舞者》。整部片子中流露出那种道德完美到极点的价值观让我觉得无比的愚蠢、缺心眼儿和没意义。4年之后同一个导演拉斯·冯·提尔的《狗镇》,女主角依然充满了臆想症,把自己当成神一样站在高于所有人的道德高度,一直尝试着原谅人类卑劣的天性。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以直报怨。可见这四年里拉斯·冯·提尔对这个世界做了点有用的思考。


 
    前几天我们在看一部纪录片,是美国人虐待伊拉克囚犯的。看的我很难受。我说怎么能有人对和他们一样的人做出这么令人发指的事情。我的朋友说,你是觉得人性天生是善良的吗?我说我觉得人天生有善良的那部分,也有卑劣的那部分,至于哪部分彰显的更多,就看他们后天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所以在《狗镇》里,女主角最后想到,如果自己也是这个镇里的一个居民,难保她不会做出和这里的人一样的举动。就像红卫兵、盖世太保、虐囚的美国士兵、《朗读者》里曾经是纳粹党的家庭妇女们,如果不是在特定的疯狂环境里引发出他们恶劣的那一部分人性,平常的他们可能是一群善良又平静的人们,也许终其一生也没有伤害过一只蚂蚁,也许还会把受伤的流浪猫带回家照顾。但是这并不是原谅罪行的借口。无论怎样责怪大环境和教育,犯错和犯罪都一样需要被惩罚。
 
    我从小就有一件很困惑的事情。我父母的亲戚从他们小时候起就分别待他们都非常不好,但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出现在这些亲戚需要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的时刻。我总是问,他们待你们那么不好,你们为什么不也待他们不好?我爸妈总是说,我们不能堕落到和他们一个水平。我说又不需要报复他们,别理他们就行了。我爸妈又说,能帮就帮一点,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长了他们总是感激的。但是事实上是,这群贪得无厌的亲戚们不仅不感激,而且不知道我的父母在施恩,反而习以为常,万一帮不了他们,他们便肆无忌惮地口出恶言,其他事儿上待我爸妈还是一样毫无顾忌地坏。他们把我父母的隐忍当懦弱,把我父母的礼貌当做理所当然,把我父母的善良当做不断提过分要求的保障。我有一次生气到问爸妈:你们俩是爱心泛滥到廉价的无处发泄非要找他们吗?你们凭什么觉得你们就是道德高尚的那一方,是你们把他们纵容到这一步的,你们自己还骄傲的不得了呢。
 
    以前我有一个亲密如家人的朋友,我曾很自信地对他说,我永远不会生你气的。结果他还就当真了。试着惹我几次,我都假惺惺地以自己崇高的道德标准克制住自己不生气。然后他就愈演愈烈,不停地挑战我的极限,还总爱说,我知道你不会介意的。终于到我忍无可忍的时候,我明确地说清楚了,你下一次再惹我,我不会再原谅你了,我们以后就当不认识。于是从那时至今,他再也没有过分地惹过我了。现在我想,也许是我不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比他更容忍更宽大的人,导致把他纵容到这一步。如果我们一直站在平等的道德标准上,就像事实一样,也许我们不会有这一路无聊的拉锯战。
 
    从此以后我再不隐忍了。为什么我总得是礼貌的那一方,宽容善良的那一方,顾全大局的那一方?为什么我总得表现完美来讨别人的喜欢?为什么我总得假装我是更高尚的那一个人?事实上在道德上,感情上,我们难道不是都平等的吗?谁惹谁了,谁会不生气呢?谁伤害到谁了,谁又能平静的接受呢?不喜欢你的人,怎么讨好都是没用的。喜欢你的人,也会因为你无限度的隐忍而误以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你惹到我一次,我可以勉强不报复你,你惹到我第二次,我就决不会就此罢休。
 
    如果我第一次被朋友惹到就开诚布公地向他说明,如果我爸妈可以明确对亲戚们表示出他们的贪婪和自私是不可容忍的,如果《狗镇》的女主角在村民们一次次变本加厉地压迫她时反抗一次,我们都不要自以为是地站在更高的道德仲裁点上,也许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变得那么丑陋不堪、不可收拾。就像宠物,它们需要知道随地大小便是不可以的。就像孩子,他们需要知道暴力、谎言、歧视是不可以的。就像敌人,他们需要知道越过边界的入境侵犯是不可以的。这些被环境或教育引发出丑陋一面的人们也需要知道,他们恶劣的所作所为是不可以的、不能被容忍的。狗咬了人,人当然不能去咬狗,但是人要打狗,让狗知道以后不能再咬人。我总是听人谈论有人伤害了他们,但是他们并不愿意以牙还牙是因为他们拒绝掉到和那些人一样的档次。我想说的是,大家都是一样的档次。你假装你的档次更高,只会使那些伤害人的人将他们的丑行愈演愈烈。所以无论天生多纯真,曾经多善良的犯错者、犯罪者都需要得到实实在在的警示和惩罚,他们需要明确地知道并刻骨地牢记,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不可以的。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环境和教育去抑制每个人天性中卑劣的那一面。所以比起那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你就把你的右脸送去给人家打、别人杀了你的父亲你就把母亲送去给人家杀的圣人哲学,我更信奉简单直白的“以直报怨”。无限地忍让不过是完美道德秀的伪善表演,这只是在把这个世界引领到更毫无顾忌地放肆的方向。人被狗咬了,要是只是容忍,不去教狗,下次再被咬,就是不仅自己找死,还很可能连累别人也被咬。祸国殃民。
 
    你需要停止做无限的礼貌、善良和隐忍的那一个人。
 
    你需要停止幻想你是那个道德最高尚的人。
 
    你可以选择以德报怨,但是你也需要知道,你的所作所为没有在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3 ) 格蕾丝的成长,从格物到知行合一

格蕾丝的成长可谓是全片的主线,简单的聊一聊。

格蕾丝天资聪颖,富有同理心,善于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而长时间的进行此类思考,会必然导致一个过程,就是你会逐渐地认为:“存在皆有理”,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是顺应其所在的情境和局势,人只是无助的裹挟其中,顺应着外部情境和内在天性,做着亦正亦邪的事情。

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对外界肆意的操着生杀大权的爸爸,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万恶不赦的典范,在格蕾丝眼中,爸爸不顾人们的天性和环境的逼迫,粗暴的操纵他人的命运,实在是可恶至极,尤其是对于“犯罪者”的严惩,更令格蕾丝无法忍受,最终促使了她的出走。

有人说,刚开始的格蕾丝,有一些“圣母婊”。这个论述我是完全不同意的,“圣母婊”更多的是对“人性善”的盲目相信,无法认识到无处不在的“人性恶”。而格蕾丝是能够完全清晰的认识到“人性恶”的,她的问题在于她能够直视到“恶”产生的根源,从而彻底的理解“恶”的合理性,而又因为她超然的态度,无法对“合理的恶”产生憎恨,只是将其看作世界合理的一部分,而无所作为。

格蕾丝对“恶”的理解,被当成了对“恶”的纵容,并让小镇的行为向着地狱加速滑去。

最终的升华在于爸爸出现后,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格蕾丝的“傲慢”,“你怎么能以超然于世外的态度去理解邪恶?你真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为傲慢的人。”

被正面猛然击中的格蕾丝走下车静静的思考,当月光冲出云彩,驱散了迷雾,照亮了小镇,格蕾丝将自己带入其中:“他们只是因为处境悲惨才会作出此等恶劣行为,即使是你,你不也会这么做吗?”

“会吗?“

“不会!“

如果我格蕾丝处于小镇居民的立场上,我绝对不会作出此等行为!

格蕾丝到此才恍然惊觉,从格物的置身事外,顿悟了知行合一。你并不是神,你并没有超然世外,世间的一切确实有其合理性,恶是合理的,而制裁也是合理的,你自己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服从于其中的秩序,而属于你的那份秩序,就是“权力”。

所以格蕾丝醒了,那个作为世外天使的她离去了,而作为女儿的世间的她醒来了,她要行驶她的权力,去执行这个世界的秩序: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消灭丑恶的狗镇。

但是,这并不是爸爸所想看到的,爸爸的境界,还要在格蕾丝之上。顿悟前的格蕾丝认为人就和狗一样,顺从于天性,作出别无选择的事情来。爸爸教导他:“狗能够做很多有用的事情,只要你在他们放肆的时候教训他们。”换句话说,爸爸的思想境界是,人的行为无关于对错,世间自有对错的标准,你手握权力,应该给人以方向。这才是真涅槃后大彻大悟的思想,是释加牟尼、基督救赎世人的思想。

而此时的格蕾丝,杀掉了全村,用行动表明了:“做了错事的狗,应付出代价。”这其实距离她父亲的思想是有差距的,所以父亲才会说:“我们该走了,我觉得你今天学的太多。”


回到电影本身,所以这电影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我出于直觉的对这部电影有一种憎恶之感,因为全片的所有人都在随着潮流漂浮,没有一点点的人性之光,看不到任何的抗争。格蕾丝本来应该代表着人性的,然而导演却安排了一位“恋人”,让她盲目的相信汤姆,断绝了自己的任何抗争。

恶心。

你在一群随波逐流的矮子中间,大声疾呼着人性之恶,那你和在教堂里空谈哲学的汤姆,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人的幸福啊,当然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但是也要靠个人的抗争啊。你们全部放弃抵抗,等待着从天而降的 Power 来洒下秩序的怒火,你们是嫌集中营住的不够挤吗?

 4 ) 原谅犯罪是上帝的事,我们的任务就是送罪犯去见上帝

{转载}

《狗镇》是由拉斯·冯·提尔编剧、执导的178分钟悬疑影片,该片由妮可·基德曼、哈里特·安德森、劳伦·白考尔、保罗·贝坦尼、詹姆斯·凯恩等主演,于2003年5月19日在戛纳电影宫的卢米埃尔大厅首映。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美国1930年代,讲述了格蕾丝从逃离都市身入狗镇,以及她在狗镇梦魇般经历的故事。
电影讲述了格蕾丝从逃离都市身入狗镇,以及她在狗镇梦魇般经历的故事。故事的最后,格蕾丝其实是黑帮老大的女儿,她逃离爸爸是因为不想接手自己的家族,所谓的通缉令也只不过是爸爸为了寻找女儿所用的手段。爸爸在狗镇找到了自己被折磨的不成人样的女儿,在格蕾丝的授意下,整个镇子沦为火海,镇子里所有的人都被枪杀了。结局大快人心,但是整部电影里却将人性之恶展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曾经淳朴的居民会变成这样的恶魔呢?他们可能在死之前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作的是错的。其实这一切都归罪于格蕾丝所谓的善心和原谅。即使被不公正的对待,格蕾丝也没有怨言,而是默默的承担下来。这样的后果,就是越来越不公正的对待,当格蕾丝忍无可忍的时候,事情却已经不受控制了。在居民的眼里,这一切并没有错,我保护了你,并且为此承担了风险,你应该对我有更高的回报。但是对于过分的要求,格蕾丝也一一承受,这也就助长了居民贪婪的气焰,格蕾丝的境地其实也是她的咎由自取。
格蕾丝和爸爸的矛盾其实也是和原谅有关。格蕾丝不认同爸爸的暴力行为,她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被上帝原谅,一味的暴力不过是“傲慢”而已。也正是这句“傲慢”惹恼了爸爸,才会有逃亡的事。但爸爸并不这样认为,父女两的对话堪称经典。
圣母的人就和格蕾丝一样,站在到道德的至高点指点一切,而完全不在乎犯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如果格蕾丝在第一个不正当要求的时候就说了“不”,那些本来淳朴的居民,会一步一步的变成囚禁他人的罪人吗?人性一直都是很脆弱的东西,抵不住诱惑,扛不住磨难。即使善良如格蕾丝,在最后的最后,格蕾丝将自己代入到了镇民的位置,也同样无法原谅镇民所犯下的罪过,所以才有了杀戮的结局。格蕾丝是幸运的,她是有着家族和权利,可以将她从折磨中救赎出来。可大部分人并没有这样的幸运,当自己或家人被犯罪者所侵害的时候,如果主张原谅的话,我想只可能会再次出现犯罪。
原谅犯罪是上帝的事,我们的任务就是送罪犯去见上帝。
愿迟早有一天,世界能像圣母所期盼的那样没有罪恶,但在这天来临之前,让我们拒绝圣母,严惩罪犯吧。

 5 ) 随便写写,反正没人看。

随便翻了翻短评,发行很多短评说圣母婊如何如何的,人性潜藏的恶如何如何。我只能说,本片里村民的恶只是附赠品,真正的恶,最后一段对话已经剖析的很清楚,是女主的“傲慢”,很明显很多人根本没看懂。
  傲慢≠圣母,圣母的宽容是对于同一物种同一层次的,而女主的傲慢是把自己当成了比村民们高一等的物种,天然拥有更高的道德水准,于是低一个层次的“村民”们的各种“恶行”(在女主眼里并不算恶行,人吃屎你会恶心,狗吃屎你会觉得恶心还是正常?)在她眼里不过是他们应有的道德水准的表现。
  这种与生俱来还不自知的傲慢,才是真正的恶,从精神层面把人划为三六九等,高等人看下等人的目光里总是包含着无限宽容和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鄙夷,这才是女主“圣母”的本质。
  最后车上的一番谈话,让女主明白自己一直自以为的“宽容”其实是傲慢的表现,当她下令的那一刻,其实也是第一次真正的把村民们当成了“人”来看待,从高高在上的道德云端跌落凡尘,这并不是黑化,不过是她终于成了人。

 6 ) 看这些别有用心的名字

    我是一个不惮以最大恶意推测别人的人。当我看到电影开头,格蕾丝被狗村收收留的时候,我便猜到她可能会沦为“村妓”。我想狗村也许和李锐小说《无风之树》中的那个叫“矮人坪”的村子很像。同样是一群矮人,尘世中最卑微的人,也最刻毒。
    格蕾丝,名字和尼尔·强森电影《保持缄默》中杀人老妇的名字相同,让人有无限遐思。英文Grace的含义为:慈悲、恩惠或魅力,本片中女主角也恰似这三者的合一。她在黑夜的枪声后降临,到底会给狗村带来什么?
    再看看狗村那些孩子的名字,阿基里斯(阿喀琉斯的另外一种翻译)、奥林匹亚、雅典娜、潘多拉……简直是英雄和众神的集合。即便是那条狗,名字也是摩西。
    如果是误读,那请原谅我看的是中文字幕,因为英文字幕没看到。我觉得拉斯冯特尔显然是有意为之。也许把《圣经》和《希腊神话》扯到一起过于荒谬,但我们何必给这位伟大的导演设定藩篱?影片中分明提到了那个酒神女祭司的名字。
    想像一下狂舞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希腊神话中的放纵狂暴与圣经中的隐忍原罪,两者纠缠在一起,是怎样一种奇妙的张力?
    当然,一切发生的地点是狗村,一个崇山峻岭中与世隔绝的村子,也是一个被置于超现实外的空间,或者说是一个“试验场”。
    格蕾丝的命运在7月4日美国国庆日之后开始改变。随着警察第二次张贴告示,收留她的风险越来越高,于是狗村也要求她付出更高的成本。她开始越来越忙,遭受种果园的恰克的强奸,被小孩欺骗……后来,逃跑梦想破灭,卡车司机骗走了她的钱并奸污了她。她被拉回狗村,被锁上铁链,成为村里男人的泄欲工具。除了汤姆,所有的男人都占有过格蕾丝。
    汤姆,这个美国最常见的名字。如同那个笑话中所讲,战场上美国士兵藏身于战壕中。伊拉克兵忽然想出主意,高喊一声“汤姆”,就有十几个人伸出头来,问谁喊我?于是被狙杀。
    这里的汤姆其实也是美国平民社会中道德的一个符号。他认为自己的道德水准远超过其他人,有当领袖的冲动,甚至多次表示帮助格蕾丝。
    这也让格蕾丝说“你总是拯救我”。但是,汤姆的拯救似乎不算什么,当他想占有格蕾丝的身体并被拒绝时,他转而发怒,并回到人群中,沆瀣一气。也正是他,找出最初追杀格蕾丝的人的电话号码,为她开启宿命。
    格蕾丝最后说:“汤姆,你别消失!”其实这也是她对狗村中的人性最后一点期待破灭。
    令狗村村民惊讶的是格蕾丝居然是黑社会老大的女儿。这个情节我也在之前猜到,因为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我实在担心她会被折磨致死。
    事实上,格蕾丝进行了最后思想斗争时,早已不是针对对狗村这些人,而是变成了宗教问题。她想宽恕,但最终还是决定用毁灭的方式救赎。如同上帝大水毁灭世界,只是这一次没有诺亚方舟。
    最后的狗叫声,表明这并不是一次完全的毁灭或救赎,因为那只叫摩西的狗跑掉了。对于它,格蕾丝心怀愧疚,因为她曾在万分饥饿时透过它的一块带肉的骨头。放眼整部影片,这是格蕾丝唯一的愧疚,这是慈悲,也是人或神的弱点所在,也是恶不灭的源头。


 短评

似乎所有的剧情都是为女主黑化前和父亲在车内的那场对话做的铺垫。其实我觉得女主后面做得有点过头,但也许这正是导演的用意:观众与女主建立了足够的共情,得以在屠镇的过程里和女主一起体会施暴的快感。用观众的人性之恶呼应镇民之恶。把狗镇的范围从银幕里扩大到银幕之外。

5分钟前
  • 🐷🐷
  • 推荐

非常奇特的电影,像舞台剧一般娓娓道来人性的叩问。不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但遵从罪恶的天性也不代表可以被原谅。I wanna make this world a little better,可最终还是不得不意识到有些人尚不如狗。宽容太微弱,以牙还牙和恶有恶报才是王道,而幸好还有电影慰藉。

6分钟前
  • .
  • 力荐

观众要把自己代入狗镇的某一个村民,而不是女主角本人,因为you have no power。

7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这是一部教人向恶的电影么?不是,它只仅仅是告诉我们世界上存在着的一个物种叫做人而已。精彩的试验场,片尾过瘾到咬牙窒息的程度“先杀孩子,让母亲看着”,好吧,我也是人,我乐意令人性的残暴一面爆发。

12分钟前
  • 力荐

JP圣母进化论

17分钟前
  • 小袋
  • 推荐

本片在那届戛纳颗粒无收到底是否因为姜文从中作梗?个人觉得无须为此喊冤叫屈,《大象》拿金棕榈其实才更考验评委的眼光。《远方》也很棒,但输在过于完整,这点姜文阐释得很好,狗镇的弱点和《远方》类似,有惊艳感也容易取巧,但深究的话,这种深度似乎又属于表面文章,并没有想像中那么耐看。

21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人性本恶的最佳宣传片。。。

2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你认为没有人能达到你的道德水平所以原谅他们,这是一种傲慢。”

27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除去演员片酬以外成本好低的电影...不过也能拍的那么精彩...说明电影的创意才是王道...

29分钟前
  • 某茶君
  • 力荐

即使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也一直是站在——人之初,性本恶——站队里面的。最后以暴制暴,大快人心。尽管这也许也是我的恶的一部分。

33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前两个半小时极无趣,完全可以跳过,直接看最后半小时便是。类似话剧的电影形式很新奇,但并不讨巧,倒能节约些成本。赤裸裸的人性之恶呵,老实讲,屠村一节看的很爽。

37分钟前
  • 川总
  • 推荐

很簡單。一定要看到結尾。否則只是煩悶的摧殘。

38分钟前
  • Zen.L
  • 推荐

人和狗不同, 不管多凶恶的狗都能被教化, 人却不行.

43分钟前
  • 贾不许
  • 推荐

1.形式十分激进,巴赞的本体论在这里彻底破产,回归了戏剧式的象征性场景、突出了表演,最妙的是又是百分之百的电影,巧妙回避了戏剧的视点,连开场的镜头都是俯拍。2.没有实体墙壁的舞台倒是给景深镜头留出了空间,格蕾丝被强奸同村民的日常生活一起上演,平庸的恶在内容和形式上达成了一致。

45分钟前
  • 安托万
  • 推荐

extremely minimal stage-like set / "moral rearmament" 在人性的凝炼与玩味上,balance曾经震撼了我,而当看到这样一部富有极简和象征意味的电影时,我不知该用倾倒还是厌恶来评价。冯提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观众茫然失措地睁大眼睛凝望,好像置身一场布氏的舞台剧。

4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三个小时的跨度。小镇的初始有我所有童年的记忆,那么多欢快奔跑的游戏和世俗人的笑脸。你的天真和善良也许就是损伤你的最尖锐的那把匕首,小镇里的人懦弱胆怯在恐惧中也只会不住的战栗,但他们都是没有武器的凶手。我只相信以暴制暴,眼泪和原谅都是无用的负赘,举起枪面对苦难的你才是真的女神。

52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葛瑞斯最后明白真正傲慢的人是她自己。她把道德的标尺沉重地压在自己肩头,以为宽恕别人是最大的善,把世界想得太美好,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惩罚那个侮辱过她的女人的方式是当着她的面杀光她的孩子,就像她曾经被折磨的方式一样。这是不是正确一点也不重要。这是公平。”

55分钟前
  • 青苔
  • 推荐

话剧电影化,电影话剧化。揭露的是赤裸的人性,猜忌、自私、怯懦,一层层地摧毁着宽容,当眼神开始冷漠,报复的力量就强大起来,最后狗镇只剩下一条狗

58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力荐

有些像话剧,结尾在意料之中,过程很震撼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一个想用自己所谓的善良承受一切屈辱的圣母,一群做尽坏事却始终觉得自己在取得回报的畜生,一个坐拥权利好似独裁者的父亲。其实我们无权指责剧中的每一个人,因为人性都是一样的,只是没有机会展现而已。不是所有的善良都是善良,当全镇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时,他们都是在为妮可的善良付出代价。

1小时前
  • 后自愈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