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拉

动画片日本1988

主演:岩田光央,佐佐木望,小山茉美,玄田哲章,大竹宏,北村弘一,池水通洋,渊崎由里子,大仓正章,荒川太郎,草尾毅,田中和实,加藤将之,秋元羊介,平野正人,岸野幸正,中村龙彦,神藤一弘,伊藤福惠,二又一成,盐屋浩三,小林通孝,梅津秀行,稻垣悟,藤井佳代子,丰岛雅美,大野由佳,铃木瑞穗,石田太郎,约翰尼·扬·博施,Ted Rae,鲍勃·布克霍尔兹

导演:大友克洋

 剧照

阿基拉 剧照 NO.1阿基拉 剧照 NO.2阿基拉 剧照 NO.3阿基拉 剧照 NO.4阿基拉 剧照 NO.5阿基拉 剧照 NO.6阿基拉 剧照 NO.13阿基拉 剧照 NO.14阿基拉 剧照 NO.15阿基拉 剧照 NO.16阿基拉 剧照 NO.17阿基拉 剧照 NO.18阿基拉 剧照 NO.19阿基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8 00:46

详细剧情

1988年7月,关东地区使用新型炸弹进行爆破,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刻爆发。31年后,人类从一片废墟中重建都市,东京湾上建立了巨大城市——新东京。世界仿佛要恢复到以前的繁荣。  2019年的一个夜晚,新东京郊外的封闭高速公路上,暴走族团体正在公路上飙车。带头的少年,是一名叫做金田的职业高中学生。  突然,街上出现了一位奇怪的矮个子男子,暴走族少年铁雄为躲避车祸连人带车飞出公路。正当金田要拿那位男子问罪之时,军队驾驶直升飞机感到。将那位矮个男子与铁雄一起收押。  铁雄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似乎在从事超能力的研究。而金田则在盘算如何营救铁雄。二人都不知道,他们的未来,因为神秘力量——阿基拉而已经开始了巨大的变化。

 长篇影评

 1 ) 一流的世界观,二流的人设,三流的剧情。

首先 光是摩托车尾部晃动的灯光,这种让人心怀摇曳的细节,大友克洋就值得膜拜一下。 其次 动荡的社会,腐朽官僚化的政府议员,腹黑贪金玩弄政治的反对派政客,忠心耿耿,充满理想主义,却被无知利用的反对派人士,上街游行的不明真相群众,还有祈福祷告的邪教巫师林林种种的社会状态在片中刻画的都十分到位。那个年代的动画家老是怀着一种情怀,可惜却是末世的情怀。似乎是理想主义者,可惜却是悲观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救世的办法就是杀戮,毁灭,然后重建。阿基拉如此,EVA如此,大逃杀也是同样的路线。日本人真是悲情的一塌糊涂。至于人道主义,他们从来就没有,大批无辜的民众死得乱七八糟的,该死的,不该死的,正义的,不正义的,路人死上成百上千也不心疼,东京炸个几十遍也没关系,这个地方简直就是末日之城。但凡有点情怀的作品东京要是不炸上一回都不好意思出来混。这让中国人根本无法想象,炸帝都这种事情,从小到大,只在星之海洋里看到过。 好了,最后的故事情节,弱小者得到强大力量后暴走,最后突然消失。这种故事简单到了极点,连个然而,但是的转折词都不用。不知道是不是动画版的原因,时间太短无法展开。之前提到的社会背景其实和这个故事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起到推动故事进展的作用,把故事从背景中剥离出来,一点变化都不会发生。所有的你以为的伏笔都证明你想多了。全片一半的时间在爆炸。尽职的上校,出格的博士,跟班小弟,莫名其妙的女友,这种烂大街的人设就更不用说了。至于主人公有什么价值观?主人公面目模糊的一塌糊涂,除了不死没真什么特点。 唉,算了,不要对上个世纪的人太苛刻了。

 2 ) 反观发展的悲剧…和希望!

《阿基拉》可以写的方面如此之多,以至于想写点什么竟不知如何开始。发现电影海报的设计十分有趣,便由此下笔,梳理一下个人见解。

粗看《阿基拉》的电影海报,只见其简简单单地勾勒出男主角“鲜衣怒马”的形象。而其实从这个画面,几乎可以解读出全片可能的主旨:叩问现代人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发展。 构图的最上方,有一部红色重型摩托车。这部车直接象征的是速度和在空间中移动的能力。 工业革命以来,从蒸汽火车头到超音速客机,人类在空间中移动的能力迅速进步。信息技术的出现更让我们进一步突破物质空间的束缚实现了资讯的实时流动。这种移动的能力,流动性,意味着更广泛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资源和机会的可能,意味着驱动发展的能力。影片中将这种能力称之为“阿基拉”之力:发明和制造东西的知识和能量。因此,海报上的摩托车,实际是“阿基拉”的具象化,又或者说是代表发展能力的符号。 海报的中央,少年的背影沿着地面的直线走向这部红色的摩托。 他的决绝姿态,就像人类对发展的永恒渴望。影片中,拥有这种渴望的不止海报上的金田,还有上校和他的科学顾问,将“阿基拉”视作神明膜拜的信众,甚至与少年们厮混的轻浮女子也会说“没有摩托车还出来玩什么!”而最极端的例子,无疑是铁雄。 电影开篇便描绘了铁雄对红色摩托的称羡。影片中段,他从医院逃出后终于跨上了这部摩托,搭乘着心爱的纯子私奔。当纯子与车一同被敌手劫持威胁时(这一处被铁棍击倒的分镜十分精彩),被按倒在地的铁雄,口中喊出的居然是“要是你们把车子弄花了,我同你们拼命!” 影片后半部分,铁雄终于了解到自己获得了“阿基拉”之力。一时之间,他却还不明白自己已然拥有了渴望已久的东西,仍去追问红色摩托的下落。但最终,他意识到自己不再需要力量的符号,因为他已经可以运用力量本身。于是铁雄在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强者之姿奚落了金田,摩托车的主人 [1]。 关于铁雄的剧情,是一出发展的悲剧。Marshall Berman曾用“发展的悲剧”点出了歌德《浮士德》的内核。铁雄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另一出《浮士德》呢?男孩运用意外所获的力量,驱策起了更迭旧世界的洪流,最终却摧毁了所爱和自己(铁雄后来的造型,活脱脱就是一个long haired boy——浮士德的代称![2])。这场摧枯拉朽的发展似乎是反父权的:铁雄破坏了“育婴房”,拒绝上校带他回实验室“治疗”,甚至以身披“红旗”的姿态引领了群众(ge)反抗(ming)。但它也是迷茫的:铁雄不断的追问,你们对我做了什么?“阿基拉”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最后,这种发展更是难以控制的:发展的洪流迅速地侵蚀了发展者的心灵和身体,直至将他的自我意识也吞没。“阿基拉”在铁雄脑中最初闪现的片段预言了他的命运:沦为一个血肉和肚肠被掏空的躯壳,一个异化的人。 可是,还有别的发展方式吗? 影片海报以最最中心的位置:金田夹克衫上印制的药丸(蓝色),表达了这种希望。 这颗治疗发展创痛的“药”,不是铁雄为了让自己的能力最大化而在酒吧服用的药(红色)。影片对铁雄悲剧的刻画,清楚体现出对不顾后果、跃进式的极端发展的否定(因此,影片也明显讽刺了那些赞美铁雄之异化的人,如博士和宗教领袖)。 这药也不是实验室为了抑制“阿基拉”之力而开发的药(绿色)。被强权和机密背景的实验室控制的发展,是一种精英统治下的social engineering。影片对这种发展方式的反思没有对“铁雄式”发展的批判那样明显,在某些方面甚至肯定了它所存的人性和理性(上校对孩子们的关心;在不能掌握力量时选择封存的审慎)。但影片终究指出,这种精英垄断的发展也是有害的:那药物的副作用如此明显,导致了孩子们可怕的面貌,羸弱和残疾的身体——对发展力的研究,建立在弱小者的牺牲上,并且发展的生机也被大大地扼杀了。此外,这种发展的透明度缺失,也导致了上层机构的腐败和内斗,民众对上层机构的不信任,迷信的横行和反抗行为的涌现(串联起阿龙的剧情)。 那么,海报上的这药,这第三种发展的可能,究竟是什么? 影片并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也不可能给出现成的答案。但它提出了寻找答案的可能:这种药——正如海报画面所示——附在行动者的背上。清子对金田说:每个人身上都有“阿基拉”的潜力,当这种潜力被唤醒的时候,你必须选择如何使用它。孩子们在影片结尾还说:这种能量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太过巨大了,但总有一天我们能……你看,我们已经开始试验了。连片中腐败的政客都知道:推动新东京巨变的将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希望阿基拉重临的市民!也就是说,当每个人都做出选择,开始行动时,行动者本身便成为了第三种发展的可能。这种发展是不确定的。但它的不确定性,也是希望之所在。如阿伦特所言:The fact that man is capable of action means that the unexpected can be expected from him, that he is able to perform what is infinitely improbable (The Human Condition, p.178). 最后,在批判地看待了另外两种发展方式,并且提出了新的希望之后,大友克洋也没有忘记反思自己提出的“希望”。就像他们在海报上写的那样:The end of the world was only the beginning.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社会,在接连经历了右翼势力操纵的战争,左翼势力操纵的学生运动,以及空前的经济发展之后,成为了催生这种批判态度的土壤 [3]。在动画和漫画领域,较之《萤火虫之墓》(动画1988)对战争的反思,《攻壳机动队》(漫画1989,动画1995)对科技的反思,《阿基拉》(漫画1982,动画1988)对人类发展的反思,是更加宏大的命题。这种思考的高度,也折射在了海报的画面上:构图的俯瞰视角,仿佛正是对观看者的提醒和邀请——请登上高处,采用审视的目光来看待画面上的这个行动者,他脚下的现代性之路,以及整部电影的内容。大友克洋的这种自省态度,可能比他所提出的希望本身更加宝贵,或者说,惟有如此,那希望才能称之为希望。

[1]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发展的渴望,并不等同于权势欲和控制欲。铁雄一直以来强调的都是“我不会永远当弱者!”,“别老把我当孩子看!”——他想证明的不是自己拥有绝对的力量,而是自己的成长。

[2] 1945年,人类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进行了史上第一次原子弹爆炸实验。一个美国军人在目睹实验之后惊呼道: The long-hairs have let it get away from them! (Source: Los Alamos: Beginning of an Era, 1943-1945. p53).

[3] 影片对现实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学生运动、经济和城市发展都有明显影射:对比历史照片(//www.osti.gov/opennet/manhattan-project-history/Resources/photo_gallery/trinity_test.htm)可以发现,原子弹爆炸的场面和影片开头和结尾的爆炸场面如出一辙。而原子弹的发明无疑是可以代表人类发展和突破的里程碑式事件。影片中街道上的电视新闻明确提到了“反对派学生和防暴警察的冲突”。80年代日本的土地泡沫和都市开发热潮也反映在电影所描绘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和综合交错的道路景观之中。

 3 ) 用动漫的拳头说话

用动漫的拳头说话
   ----记大友克洋的动漫王国
  
   有些人显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当然我还不是,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斥责那些权威的论调和世俗的偏见。我想抽丫的,却找不到突破口,现在也只能集中精力去探究某个领域内的边缘人物或是人类精英,他们通常被视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抑或是与牲畜被同等看待的精神狂者,我是说,他们都应该有说话的权力。如果你还觉得不够乱,也可以幻想一下别的星球上的高人(PS:千万别超出银河系,庶不然会被某些人说成是不着边际),这样会公平些。
   所有的一切发生在不久前,当我坐在网吧里百无聊赖的把”大友克洋”四个字依次打入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后,得到的也不过是不超过50个偶尔提到他的网站,我大笑起来,并从靠椅上high起来,一切如我所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我们调皮捣蛋的小新和可爱单纯的小丸子还在被自认NB的好事者狂骂,外来的漫画还在被貌似正义爱国实则SB的民族主义怪胎谴责,仅有的漫画杂志还在被”毁”人不倦的部门禁发,哪还会有人去注意这个一不能赚钱二不能娱乐的小日本儿。如果你也真是这么想的,那也就算了;可如果你说他故弄玄虚加精神BT,那咱们就得打一架了。
   哦,我亲爱的哥们儿姐们儿,我可不想剥夺你丫的什么话语权、言论自由,实在是我激动不已悲愤有余。也罢,牢骚太多防断肠,下面我要来点儿正经的了。
   大友克洋,纯正日本大和民族人氏也,1954年生于宫城县,18岁来到东京。1973年19岁时发表短篇《铳声》(《漫画Action》刊载)出道(我的朋友们,想想我们现在都在干什么?无休止的消遣、玩儿、泡妞、无趣儿的生活,象浪费水一样浪费青春……)。1983年又凭《童梦》得到”第4届日本SF大赏”。其后开始在《Magazine》上连载《Akira》,至今单行本每卷超过70万发行量,英文版在美国、欧洲等地发行;88年被改编为同名动画电影,成为日本电影史上耗资最昂贵的一部动画片。算了,我可不想再说了,在还没有堕落成信息传播狂之前,我更愿意与有心者来到那灵魂的深处,到达其王国的心脏去探秘。
   回顾还不犯法吧?唔,我看到的第一部大友克洋作品是《老人Z》,那个感人呀,人道主义的细微关怀以及对机器未来的集体讨论,难道冷冰冰的机器会比人更具有温暖的人性吗?真是个绝妙的讽刺。后来我强迫我妈也看了这个片子,打这以后她就改变了动漫是小孩子专利品的看法。这又是个玩笑,大人们经常被自己所蒙骗。经验主义的牺牲品。其实也不错,起码我在长期的逃学生活要中积累了大量逃学经验,并有时间接着看了《记忆三部曲》(《Memories》)和《Perfect Blue》。前者是大友在1995年与当时的两位新晋动画家森本晃司、冈村天斋集体创作的一部3个单元的动画集,分为《她的回忆》、《最臭兵器》和《大炮之街》。大友在这部作品里充分显示出他超人的才能和大胆的想象力。开场的《她的回忆》完全可以看作是《蝴蝶夫人》的科幻动画版,恐怖但震撼人心,那对人性深处软弱的挖掘、陷入记忆不能面对现实的偏执作了深刻的剖析,我至今仍热爱着那精彩的对白和电影一般的画面质感。而《最臭兵器》则实实在在地玩儿了一把黑色幽默:可怜的研究员在可怜的情况下一不留神吞下了政府研制的秘密实验品,本来还忠心耿耿尽职尽力地准备把试验资料亲手交给顶头上司,谁知道政府却为了避免人员伤亡和秘密外泻倾尽全部军事力量要把他至于死地,结果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想想吧,这苦果子是谁酿出来的呢?我甚至笑出了眼泪,国家和政府的愚蠢、丑陋嘴脸一览无余;还有弱小个体的利益。他们被当作了国家公敌,尽管他没有错,而且还是”爱国”的。可以说,《大炮之街》继承了《最臭兵器》除了搞笑以外的所有气质。它独特的画风让我想起德国左翼版画家珂勒惠支,只不过老珂德作品直接煽动着革命者德情绪,而大友克洋则用内敛含蓄德方式控诉着变态德离奇世界,人们为着一个虚无的理由,日以继夜地重复着一样的生活,麻木不仁并死气沉沉,愚昧、专制和极权成了司空见惯的一日三餐,人类被调制成了机器……。这样的讽刺力量甚至胜过一个师兵力的启蒙主义者。所以有人说大友该去拍部真人电影,虽然到现在他还没有实施,但我想拍出《Perfect Blue》也够他满足了。它象极了早已蜚声世界的同类型的日本心理恐怖片,也许你会说女主人公有点儿象《她的回忆》中的女主角伊娃,她们都曾经一样迷失在过去的回忆中,但民不同的是,《Perfect Blue》中女主人公未麻一直都极力试图摆脱自己的过去,重新开始演艺生活,可悲的是,她始终被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大众的言论所捆扰,自我的留意和懦弱、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不能自已,以至于变成一个双重人格的精神分裂者,带着仇恨四处报复屠戮,直到最后完全崩溃。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大友再这部影片里运用了大量的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式的阐释,超现实主义的画面和分镜头的使用,使这部片子看起来更象是一部独特的实验电影。人性在这样后工业时代已经变得极其渺小,而在更多时侯伤害它的,其实还是人。而作为大友克洋经典代表作的《AKIRA》(《阿基拉》,又名《光明战士》)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完全象是一部探讨东方哲学的伟大史诗。近未来的世界,经历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国家,社会已经变的十分脆弱,政府为了加强控制力和防止世界再次灭亡,暗中寻找神秘力量----AKIRA,而主人公的朋友铁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政府当作了其实验品。但人们不会想到的是,这种力量会随着人类的欲望而不断膨胀,最终失控,并导致了世界的又一次毁灭。我想大友只是想试图告诉人们,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会导致世界的衰亡,道德的限制是必要的,要正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用以对抗日益物质化的世界,而毁灭又是重生的开始。再后来的《迷宫物语》以抽象的暗喻和大量晦涩难懂的象征主义让人烦恼,在这一点上,大友足以和美国另类电影大师David lynch有一拼。也许是这些鸿篇巨制和严肃题材把大友弄累了,99年的《世界末日》作为商业大片全线出击,让人过足了科幻动作片的瘾,可就是这样一部赚钱之作,也深深打上了大友风格的烙印,他总不忘去关注这个世界和人类,尽管换了种方式。
   确实,大友克洋是动漫界中的异类,他的作品看起来是那么与众不同,特例独行。大友曾经说:“我的漫画,在人物、背景的细微部分都画得非常真实,动画也延续这个特色。我的作品,不会象一般漫画给人平板的感觉,而是有深度的空间产生慑人的真实感。”早在他出道之初,就以光怪陆离的奇特构思和非线性的表现手法轰动,被人们称为新意念漫画家。在此后长期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保持着,并将其发扬光大,为动漫界的多元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始终活跃于许多动画电影监制以及人物设定,或一些商业作品的艺术设定和角色设计的创作队伍中,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着。
   关于大友克洋,你知道,他总是直刺人心最深处的欲望并且毫无保留地撕开体制、国家和社会的罪恶面目,搞笑但不媚俗,兼顾六十年代的气质、哲学和神秘主义,还有自制的泛神论和天文学,看看那些还在用卡通逗小孩儿开心和收拾呆头呆脑的新新人类们的钱包(可怜的是,偶也被算作“新新人类”)的商业漫画家们,大友却早已走到了时代的前端,挥舞起他动漫的拳头向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是说,他是个真正的战士,拥有血性、良心、勇气和智慧,关于这些,我们每个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写于2001-11


当年基本还处在不认人的阶段。。。所以很多谬误,见谅了,我也懒得改。。

 4 ) 5星神作,但解读者会不会想多了

说阿基拉的那种能量隐喻了人类物质文明,阿基拉是日语光明之意的话,这倒很有道理。但除非主创自己如是说(我没有去查证),否则,从它联想到原子能(尤其是军用)不是更直接也更顺理成章么。

何况,一个表面恭悌的少年一转眼就可以六亲不认大开杀戒,友爱和睦原来是无力时的策略,这不是比大而无当的隐喻更打动人心吗。

至于“大友克洋在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时做出末世预言,几年后日本社会和经济果然xxxx”的说法就更让人啼笑皆非了。不用做任何功课,看到反帝学生运动的场景就能明白主创者同情激进左翼的鲜明立场,这样的主创是无论身处什么时代都可能表现政治失谐、表现末世的。

物质文明反噬人类、盛世之下根基腐烂,这类醒世恒言如果只有一句话结论,只能用来刺激初中生。让作品有价值的绝不会是这种人人都能拍脑袋想出来的概念。

若有扎实细致的论证,或别出蹊径的分析,能成为很有趣的读本,但如果想用故事来支撑警世恒言,恐怕不能任由形式与隐喻对象太疏离——动物农庄的两条腿和四条腿们直接演绎了极权的路数,这是成功范本;而如果认为《阿基拉》神作之神在于隐喻物质文明的危险性,那么这个隐喻能在故事中找到更详细的第二层演绎吗,难道说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和铁雄一样处于急欲自我证明的青春期?这像是在给神作抹黑了。即便作者出于左翼立场,愿意如此解读自己的作品,观众也不妨另有一番解读。你词不达意,总不能强行改变客观逻辑吧。

 5 ) 单纯的能量

  对大友克洋,我不了解。在看漫画的时代里,隐约知道这是个大师的名字,那时候也看不下去这么不娱乐的电影。最近,实在是有太多时间需要杀死,把Akira挖出来。

     所谓淫者见淫,这种隐喻的电影,多少人看就有多少钟解读吧。说说我的。

 ---------------------------------------------金田--------------------------------------------

金田是这伙飞车党的精神领袖,被拥戴,被尊重。金田知道,铁雄“这个笨蛋想显本事”;金田祭奠山形;金田尊重生命。他让整个电影有了呼吸的节奏,不会雄性到让人窒息。

---------------------------------------------铁雄----------------------------------------------

孤儿,被践踏者和被保护者;孤独,想去依赖又害怕依赖;少年,想成为强大而独立的个体。他想要的----------MORE POWER。

那场追打小丑党的热身,铁雄骑着金田的红色战车,很爽很自信,稳稳的领跑在前面。

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在这些矛盾交织的时刻,他遇到了不想再受控制的老小孩和浪漫主义科学家,他们给了铁雄最想要的------------ULTIMATE POWER。

而铁雄只是想单纯的表达“你能奈何得了我吗?”“这个我也能办到?!”

 洞察的清子说,“城市瓦解尘飞,许多人难逃一死... ...我们将再见亚基拉”。

---------------------------------------------反战----------------------------------------------

片中政客的东逃西串,自相残杀,明示所谓的政治不过是利益的纠葛。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好的解读,还是阿婷的台词。“象变形虫这样的东西被赋予人的力量,那后果将会如何?变形虫不会建造房屋和桥梁,他们只会吞噬周围的食物”

 6 ) 科幻电影的通病——立不住的科幻概念

开场几个镜头电影味道浓烈,分镜分得那叫一个好,一直到他们飙车结束之前,我都觉得不错,但是随之而来的中后段就特别的乏味无力。

首先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如果对片子当中,对于这个阿基拉起源的解释也太过单薄,延伸而来的人的生命的起源,也非常的简单粗暴,我怀疑如果是一个科普工作者看到这里恐怕会被气疯。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在我这里是站不稳的,所以我认为科幻感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不够的。我觉得他的解释仅仅只能说是脑袋中的一个想法、猜想,这大概是很多科幻电影通病。没有一个具有说服力,而且有基础来支持,有东西能够证明的理论。这个其实很重要,就像古代说神婆能治病一样。

当然,科幻并不一定要追求与现实的合理性,因为我们对未来的探索,其实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对于那些庞大的未解的东西,我们是完全无知的。但是影片没体现出,作者所构建的这个世界观有一个能够自洽的说法。

科学当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定能够解释一切的。但是如果浅薄的把那些东西都划为科学之外,我认为说出这种话的人大概基础科学都是问题。

而且这部影片,我认为最好反而是是在于作者对未来的现实世界的描写,时局的动荡,狂热的民众,上层互相争斗,随时爆炸丧命的末日感,多么令人惶恐,这是扎根于现实的一种集合产物。作者尖锐而又集中地将这种气氛笼罩在整个城市的状态体现出来。其实,这样的状态已经能够说明很多东西,但是又被政府内部的斗争,太多的政治对话打乱了这个迷雾感,人们浑浑噩噩的状态被打破了。

以及我觉得整部影片是比较注重于故事性,所以说他的叙事是很满的。但是,他最后又是想用:宇宙的诞生、生命的重生,这样宏大的立意,以及非常具有哲思性的东西,以及最后反而给了一个特别浅薄的道理,没有思辨性,落的点特别的小,以及我觉得这是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的。我不明白是导演是真觉得这是所有问题的答案。还是说想最后来一个反讽呢?因为最后的画面,我觉得是非常有想法,也特别厉害的,但思想上却给我一种突然跌落的感觉。

整体就有点失望吧。

 7 ) 《阿基拉》 能做的,只有活下去

    大友克洋的经典作品《阿基拉》动画版让我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西奥多•斯特金科幻小说《超人类》。两者的相似点在于同样是卑微者获得超能力,没有任何过渡地成为了强权者,然后探讨突如其来的能力对人造成的影响。其不同点在于,西奥多•斯特金为《超人类》找到了消弭强权负面影响、实现美好品格完形的配件,即是道德;而《阿基拉》中,大友克洋施舍般地为人类透露出了一点未来的美好之光,但他并没有斯特金一样,有些天真地将人类明天的赌注都押在形而上的道德上,他终究还是悲观的。
    这与作者的时代有关,《超人类》成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像阿西莫夫、海因莱因等大家一样,西奥多•斯特金的小说整体格调上也是积极向上的,他在小说中有一句话:“全球的核危机,对人类历史来说不过是亚马逊河上一丝微澜。”但大友克洋在创作《阿基拉》的时候,日本经济膨胀到了号称要“买下美国”的状态。艺术家以其敏感的直觉为狂欢中的日本人规划了一个悲剧的未来:高层尸位素餐,底层麻木不堪,社会动荡,危机频发。果不其然,短短几年之后,日本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社会虽然未沦落到动画中描述的那种状况,但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混乱成为现实。
    可惜彼时没有人会通过动画联想到社会现实及未来。
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大友克洋只能通过动画对治理社会的所谓精英阶层表达不满。他消解了精英的话语权,议会中道貌岸然的议员只会指手画脚地内斗,反倒不如一位上校在现实中有所作为;获得超能力的铁雄也只是将权力滥用在掩盖自己内心的软弱上。如动画中所言,“阿基拉”的能量潜藏在每个人心中,也就是说并不是某个人生而该具有超过他人的能力,每个人都具有成为精英的潜力。这倒应了我们的一句话: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
    但消解掉精英,普通民众纵然有能量,却也是盲目的。还是在铁雄身上,一个生活在别人阴影之下的孤儿,他应该是最有资格代表底层人的。可无论底层人还是“精英”,人性的弱点都存在着。在铁雄拥有超能力后,随之放大的,还有他身上的各种瑕疵,于是,原本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变成了能毁灭世界的巨大灾害。动画里“老一辈”的超能者小月打了个比方:阿米巴原虫具有了人的力量,它不会去建筑、创造,而是依然循着本性吞噬周围的一切。有了超越本身理性控制范围能量的人类,不也是像阿米巴原虫一样吗?他所能做的,还是根据人类已有价值观念该做的事。
    大友克洋最后让铁雄随第一代阿基拉逝去,题中之义应该是说他们融入到了更高层次的文明当中。但对于约束同一级文明中强权者的能力,他还是没有回答。或者说他也不知道。道德这种东西,对感性起来无比疯狂的人类来说,似乎还是太过于薄弱,无法用来弥补人性中的缺陷。他把这个问题还是抛给了人自己,能怎么做呢?只能像宫崎骏在《幽灵公主》中借阿西达卡之口说的:一起活下去吧!

 8 ) 转一些帮助理解阿基拉的影评

网路上搜集了一些影评帮助像LZ这样看完脑子糊掉的人


什么是AKIRA(阿基拉)?
AKIRA是日语中“光明”或是“亮”的意思。全片描述人类在战后重新复苏的希望,人类的文明就是AKIRA。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成为了现代人类的图腾,然而这高度的文明最终将摆脱人类的控制,将人类推向毁灭。铁雄这个悲剧式的人物最终还不是无法承受AKIRA肆意扩张的压力,不仅精神崩溃,而且痛苦地物理自爆。那些被强制实施精神力培训的畸形的“老人”们告诉我们,文明是何其野蛮。铁雄,一个偏执的、被社会抛弃、为伙伴所不容的孩子,继承了AKIRA的力量,这是冥冥中的注定,人类在奴役文明和被文明奴役的选择中充当着两面派的角色,玩火者必自焚。
 
 
 

 
《阿基拉》:真实的科幻片
作者:佚名
 
  1988年推出的《阿基拉》是日本动画大师大友克洋的代表作,也是权威电影刊物《Wired》评选出的影史上最佳20部科幻片中亚洲唯一一部上榜的影片,且是其中的唯一一部动画片。
 
剧情梗概:公元2019年,东京在经过一场浩劫后,全市立即陷入空前的革命暴动,金田与铁雄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而在一次飞车党追逐拚斗之中,铁雄因碰到一个具有超能力的小孩而发生车祸,等到金田一行人前去搭救时,却亲眼目睹铁雄及超能力小孩都被军方给带走了。原来军方一直在秘密利用人体做脑部实验,想唤起那沈睡已久并足以毁灭世界的能量---阿基拉(AKIRA),而铁雄正好成为军方人体实验的对象。由于铁雄的脑部已被改造,成了阿基拉重回地球的替身,阿基拉惊人的能量,即将带给宇宙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浩劫。
 
动画电影《阿基拉》,在动画迷的心中可说是一部经典之作,与好莱坞的科幻动作片《银翼杀手》一样都是属于“未来式”的电影。两者的时空背景相同,都是在凌乱混杂的大都市,只不过在导演雷利史考特所营造出来的的未来世界是布满著湿冷、绝望与堕落。日本导演大友克洋却用五光十色的精致光影,来建构出“无政府状态的生命活力”,但影片的内容却又同样是毁灭、暴力;各式的抢战、飞车撞裂、爆炸都是那样的真实。大友克洋监督并导演的这部作品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社会动荡不堪、人类没有生存的希望,世界需要拯救,影片中穿插的更多的是对人类心理、对整个社会的深层次思考。据资料显示说说在2002年美国权威电影刊物《Wired 》评选的影史上20部最佳科幻作品中,亚洲唯一一部上榜影片,而且也是唯一一部动画片便是这部《阿基拉》。影片里2019年的日本似乎是1959年日本的翻版,随处可以感受到一种动荡与不安,在这种不安之中,展现了大友对于人类心理与整个社会的深层次思考。影片最后仍是以毁灭结束,这也暗合了日本人的生命观,即在毁灭之后重生。
 
 


 
用摧毁世界来尽情讽刺
作者:tangbohu2000【铁心男】
 
  宫崎俊说,“……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之上,人人都会说这是大友克洋”,或许正因大友克洋(Katsuhiro Otomo)个人的毁灭感过于强烈,手冢治虫的遗作《大都会》也要请来大友来重新担任编剧。没有办法,东京废墟上的少年,无论人或机器,都要由大友克洋来掌控发展。
 
  大概是纸上画图终究比组织上万群众演员容易,或者要比说服制片人拿出几千万特效费用实效,在我个人有限记忆中,东京乃至整个日本已经被大友克洋一个人前后灭掉了三次,而这数字已经成为号称狂虐的日本导演团难以企及的神圣高度。
 
  你叫詹姆斯·卡迈隆怎能不崇拜大友呢,一个Titanic最多也就消灭掉上千条人命,而大友克洋轻描淡抹画一部《Akira》东京就能被灭掉两次,尤其邪恶的是,大友居然凭借他多次毁灭东京的经验获得多次大赏。
 
  在《Akira》开篇的1988年7月16日,Akira将东京整个化为瓦砾,随着故事发展,31年后的2019年,一个名叫testu的暴走小子因为和复活的Akira能量大战一场,顺道又把东京“核爆”了一次,如果再加上《最臭武器》中全日本的沦陷,大友克洋的极端主义可见一斑,生命在于他只是一项戏剧冲突的调味品,他会主动使用极端手段来反映现实讽刺主题。
 
  我个人一向并不看好单纯、无序的暴力,他们往往来自无名,然后回归空落,导演带给观众的除了生理不适之外就剩哗众取宠的骂名,然而类似的鄙薄绝不适用于大友克洋,因为前者对于暴力的使用更证实了大友对于弱者的判定——弱者对于暴力的滥用程度只能从反面证明了自己精神上的严重不举,就象是西门庆才会偏爱药具。
 
  在大友克洋心目中,受迫害者毋宁被说成是心志软弱者,他们一旦掌握了极端力量即是噩梦的开端,他从不相信弱小者的快速成长能够自动导向正确方向,因为那些人往往从未尝试过抒发欲望。当被政府当作试验用品的少年Tetsu飞入宇宙炸毁宇宙飞船,并且进而毁灭整座城市,观众不能不对大友的胆大妄为表示崇敬,滥用的暴力反过来必将作用于施者自身,大友克洋从来都是用暴力来控诉暴力本身。
 
  大友的人物线条和背景描述往往现实、具体,一如他描绘飞车镜头时,车后拖长的流彩光晕,而如此的真实画面愈发彰显出的正是他讽刺题材的尖刻、犀利。
 
  大友克洋也从不相信腐败政体和所谓“人民的正义”,《Akira》中最最讽刺的一幕就是看似“勇士”的反叛者阿宇被支持他的政客枪击,阿宇绝望中支撑起破碎的身体走向光明的街道然后颓然倒下,不能瞑目的眼前是一列列游行而去的人群。
 
  与被利用者相比,所谓“人民”则是盲目的代名词,他们跟随在Tetsu身后为城市中最恐怖的力量摇旗呐喊,仅仅为了让前者能够代替他们对抗政府,而当恐怖的力量终于降临,蝼蚁般的人群一个个死于非命。
 
  如此茫然的现实中,未来又在哪里?大友借月子之口说出,未来其实并不只有一条出路,异能者只是要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能力。大友也试图在《Akira》中给未来留下尾巴,虽然那个后续仍然苍白无力。
 
  大友身处在他所面对的社会现实中,并不能对现实提出更多有益建议。他痛恨集权高压和愚民政策,但是他又同时逃脱不出日式传统对于铁腕统治的迷恋,这使得这位漫画界少有的思想家在借用《大炮之城》控诉法西斯式的穷兵黔武乃至影射“星球大战”计划的同时,又会在《Akira》中选择忠勇的上校充当人民的保护者。
 
  大友克洋就像是后弈空射而出的神箭,孤独地围绕着地球转动,并且妄想击中目标。他的价值并不能用来架构某种思想体系,而只是利用摧毁世界的暴力来尽情讽刺。
 
 
 
 
阿基拉的风——谈谈大友克洋的《阿基拉》一些所谓思想性的东西
作者:靡高
 
 东京这个城市,在各个方面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就象熟透了的果实,里面会产生种子,接下来的,只要有风,等风把果实吹落地面就可以了,而现在,阿基拉的风就要来临了……
 
2032年的东京,城市高度繁荣,但管理已经是无政府状态。国会的福利预算,总理的税金政策,政府战后奥林匹克中心的重建遇到了重重阻碍;政府的机动部队,防暴队,交通课为了应付反政府武装疲于奔命,公关安全预算严重超支;宗教团体在民间底层煽动群众,宣扬东京觉醒的时刻即将来临;反政府武装,恐怖分子不断制造恐怖事件;军队和科学部门发起的阿基拉社会改革运动遭到了调查委员会的质疑;另一方面,军队接手对东京事务的控制,随着与国会矛盾的加深,随时会爆发政变危机……
 
这便是大友克洋所刻画的《阿基拉》的未来社会背景,这与当今世界正在动乱的或者曾经动乱过的国家是何其的相似。特别是影片后部分军队发动政变,逮捕和枪杀软禁政府最高干部委员会成员,使其与指挥系统隔离,并命令坦克,装甲车,武装直升机开进市区,封锁路段,动用地面部队和空中部队对东京进行戒严,种种时势,鲜明地看到东南亚,中亚某些国家武装叛乱,政府变更的影子。
 
大友克洋与木城雪户,土朗正宗,庵野秀明被称为日本以未来世界为作品主题的动漫大师,其中土朗正宗的《攻壳机动队》,庵野秀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因主题的深刻和思想性而受到广泛注意。而大友克洋的《阿基拉》更是以当中的泛神思想,神秘论和现代存在主义和科技学说多样的哲学思辨而使电影达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而这个高度是和宫崎峻的《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一脉相承的。
 
《阿基拉》因其主题的深刻性和延伸出来的多样性不仅在日本,更是在西方受到评论界和电影界的推崇,《未来战士》的导演詹姆斯.卡麦隆就说过,日本动画有两位大师令他佩服,一位是押井守,一位便是大友克洋。一般认为,《阿基拉》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说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成了现代人类的图腾,然而高度的文明最终将摆脱人类的控制,把人类推向毁灭。这个主题和后来沃卓斯基的《黑客帝国》是有很大相似之处的。
 
《阿基拉》的成功之处不仅描绘和预言了触手可及的不久将来的社会现象和走向,更提出了对于人类未来何去何从的理论。那就是未来并不是只朝一个方向前进,我们应该有而且可以选择不同的未来。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低等向高等发展,并在最后建立达到物质和精神平衡状态的乌托邦世界。而在《阿基拉》中,提出了两个人类发展的道路,一个就是在地球上文明科学的发展,并且在未来有可能或者顺其自然地开拓在银河系的疆土,而这个过程是在和战争,落后,黑暗中艰难进行的;而另一个就是随着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发生了突变,就象阿基拉一样,身体的异变拥有了神的力量,人类触摸到宇宙的真理,构建出新的人类理论体系,并将在最后融合于宇宙的发展进化中。在电影中,前一条路是主人公金田之路,影片表现为他和女朋友留在毁灭后的东京;后一条路,便是另外一位主人公铁雄之路,在影片中表现为他向宇宙深处飞去,寻觅新的人类伴侣。前一条路所表现出来的主题和很多科幻电影相似,而后一个想法应该是参考了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只不过在《2001,太空漫游》人类获得突变的力量是神秘的“黑石”,而《阿基拉》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战争”而已,而铁雄就是那个“星孩”。
 
即使人类未来可以有多种选择的道理,但是,在每条路上,人类都有可能使自己走向毁灭。这是大友克洋在《阿基拉》中提出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人类在一生中会发现事物,会创造文明,但是,这些知识来自哪里呢?大友克洋认为是人类中先天存在的未知的遗传物质或者说是神的力量。在地球生物进化中,从爬虫类,鱼类,浮游生物,人猿,到空气和水,宇宙的尘埃,都有着共同的这种物质。也就是说任何人体内都有阿基拉的力量,可是当这个力量觉醒的时候,即使还没有准备好,那个人还是必须选择如何使用这个力量。而这个选择就很有可能造成人类的悲剧。就象铁雄一样,几乎将东京再次毁灭。
 
阿米巴原虫拥有了人类的力量,它不会象人类那样建筑,只会把附近的食物全部吃光,同样,人类拥有了神的力量,它没有神那样的思维,最终只会带来人类的毁灭。所以,“不是由我们改变城市,而是由号称期待阿基拉的人民改变。”

 短评

作为一部动画片,基本没有发挥出动画的优势。

6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宫崎骏评语:“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上,人们就知道这是大友克洋。”画风太违和,想象力很棒~!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癫狂与末世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结尾巨婴疑致敬2001太空漫友但感觉后来又被今敏的红辣椒给致敬了(而那今敏感的幻熊……看来是影响满深的)……此外对EVA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好几场的配乐老是让人想起异形……要说有遗憾的话,感觉颜色上的细节,可以更加丰富点,以便拓展空间感。

1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1988年的片子出现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并且在开赛前的147天取消。而现实中是2020年奥运会举办地的确在东京,并且2020年还取消了,延期到2021年。预言到年份地点已经够厉害了,居然连不能如期顺利举办都成真了,牛逼!

15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推荐

昭和年的日本导演们,无疑是忘记不了战争与文明的灾难冲突。即便是动画片,通过巨大的意念变形体,去阐释这个主题。《阿基拉》让人惊讶的,是它在如此早的年份,引出人类驾驭不了力量,终将毁灭与自毁的悲观主题。不过,电影段落之间,还是有许多断裂,为了打而打,有痛感而少美感(相比之下,《蒸汽少年》真的充满了艺术美感,更不必说《火要镇》),以及难以解释朋友光环如此抢眼,借老灵魂的说法,更是难以解释服众。

2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如果变形虫被赋予了人的力量,后果将不堪设想。它不会建造房屋和桥梁,只会吞噬周围的食物。如果人类被赋予了神的力量,也会导致东京沦陷,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电影之中,日本企图掌控阿基拉,结果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电影之外,日本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结果核泄漏让福岛瞬间成为鬼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技也是如此。人类永无止境地追求更先进的技术、更强大的力量,妄图征服一切,却总是遭到反噬。“阿基拉”可以是核能,也可以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VR游戏……它们能造福人类,也能杀死人类。如果我们无所顾忌地追求阿基拉的力量,而不考虑潜在的隐患,终将被阿基拉吞噬。PS:《阿基拉》早在1988年就成功预言了2020年奥运会由东京举办,还预言了东京奥运会举办得并不顺利。

2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一些人只是想看世界在火中燃烧的样子。一些人只是想试试在美丽敌托邦的绚烂街道上飙车的感觉。一些人只是想用对大师的膜拜之情来还原自我心目中那个未命名的像是终结解答的东西。

27分钟前
  • 旧书君
  • 推荐

一般被视为大友克洋的巅峰之作(影片本身的影响巨大,在美国多次获奖,并且明年美国将翻拍真人版)。不过这不是我最喜欢的大友动画。后半部超展开,并有大量令人反胃的画面。另外纯子(香织)是本片最可怜的主要人物,没有之一。

29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A-】师承《大都会》《银翼杀手》等科幻经典,近未来的霓虹灯影,金字塔样式的中心大楼,还有肮脏破败的街头小巷,画面风格极其赛博朋克。但在其故事内核上却像极了《2001太空漫游》,同样在用电影的形式去想方设法的接近一个属于人类的终极命题,尽管现在看来我们的思想实在是太过可笑,但那种对于力量、生命和宇宙的究极答案仍然太有魅力,吸引着无数思辨者在这条道路上飞蛾扑火。这种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EVA》与《攻壳机动队》。就算抛去影片内核,其制作质量仍然相当给力,在当时的真人电影技术限制下,那种动画所表现出的宏大与细腻是无可媲美的,一种只能存在于动画里的故事。

34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1988幻想2019的日本,居然还真的预测到了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开篇分镜流光溢彩的朋克风建构出“无政府状态的生命活力”,三次世界大战、两次遭毁的东京,末世情节的无政府主义,文明巨婴的膨胀,暗示人类无休止的力量汲取,自洽无能,最后自曝归于虚无。这与其时日本的情况又何其相似(果然90年代日本经济就崩盘了)。大友克洋对结尾分支两条处理,一是男主金田的正常发展(貌似今天2019也未能如此),一个铁雄那样获得超级力量后的变种爆炸最终原子湮灭。科技和社会建构真是颇具前瞻性。8.6

38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超出常人所不及为神,超脱时代 所不束即为神作, 优秀的作品不论在什么时候去看都不会让人失望。

39分钟前
  • 一脸横肉张小晒
  • 推荐

世界观设定上有些漏洞,难以自圆其说。视觉效果很惊艳,启发了不少作品,铁雄能量失控的场面最震撼。除了反乌托邦背景(很明显借鉴了[银翼杀手])与核恐惧心理,还独具创造性地将末世图景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联系到一起,凸显出对失控与毁灭的担忧。(8.0/10)

4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B+】前三分之一满分,剪辑分镜非常之牛逼,戏剧性的高光比,像极了银翼杀手的美术设计。中段对于阿基拉世界观的解释则显的有些冗长累赘。到最后更是……我本来期待的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复杂故事,结果原来是中二的超级赛亚人决斗……

42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我真不好意思说我也看过这个动画。。。。。。但我敢说 豆瓣里没有几个拥有根据此片改编的游戏!~

46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1,日本动漫中“崩坏”这个概念真是深入骨髓!末世与更新主题几乎出现在所有带科幻色彩的日本动画中。2,叙事和人设都不太符合好莱坞模式,叙事很散漫,所谓“第三幕”太长(就不是标准三幕),金田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主角(铁雄更不是)。3,对六七十年代日本游行抗议的再现,这点村上春树也写到不少。4,结尾过于神棍,不如《红辣椒》《攻壳》。5,剪辑和分镜很凌厉快速。6,还是感觉日本很多艺术家对单个人的性命并不那么看重,只看做卑微的牺牲品。7,大银幕看真爽!

48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很多科幻作品的问题就在于必须要给故事一个终极解答,而又无力给出这样的解答,有时候就只好拿爱情啊,友谊啊,正义之类的作为搪塞,有时候就干脆含糊其辞地回避掉。

49分钟前
  • junepig
  • 还行

这部片子让人深深感慨——我们无论从技术还是意识形态还是思想深度哪方面比都绝对落后日本20年以上了。人家92年拍这样的,我们到2012年也拍不出。为国产动画默哀。

53分钟前
  • 仁慈的父
  • 力荐

开场分镜头教科书 中间无聊得像终结者 后面玩大了

56分钟前
  • 𝐓
  • 还行

为什么总是“少年”和“毁灭”呢?“少年”和“废墟”,“少年”和“战斗”。不是“成人”。日本人做科幻对“少年”有执念啊。未完成体。未成熟体。未规划体。怯懦、失控,但是充满可能性,日本人对日本自身,有种娇弱的怜惜,有种处于弱势想象中的希望。

57分钟前
  • 海带岛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