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王子

动画片美国1998

主演:方·基默,Ralph Fiennes,米歇尔·菲佛,桑德拉·布洛克,杰夫·高布伦,丹尼·格洛弗,帕特里克·斯图尔特,海伦·米伦,史蒂夫·马丁,马丁·肖特,Bobby Motown,埃登·里格尔,Ofra Haza,詹姆斯·埃弗里,Aria Noelle Curzon

导演:布兰达?查普曼,西蒙·威尔斯,史蒂夫·希克纳

 剧照

埃及王子 剧照 NO.1埃及王子 剧照 NO.2埃及王子 剧照 NO.3埃及王子 剧照 NO.4埃及王子 剧照 NO.5埃及王子 剧照 NO.6埃及王子 剧照 NO.13埃及王子 剧照 NO.14埃及王子 剧照 NO.15埃及王子 剧照 NO.16埃及王子 剧照 NO.17埃及王子 剧照 NO.18埃及王子 剧照 NO.19埃及王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05:55

详细剧情

法老发现自己的王国内希伯来人日益增多,开始感到不安,对希伯来人总是无端猜疑,于是命令所有的希伯来人都去当奴隶,并吩咐讲所有希伯来人生的男孩扔到河里。这天,一个希伯来妇女生了一个漂亮的男孩,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幸免于难,她将他放到一个草箱中放进了尼罗河。   皇后在河边捡到了这个漂亮的男孩,将他带回宫殿抚养,取名摩西。摩西和王子兰姆蒂斯一起长大,两人成了最好的朋友。摩西十分反对法老对希伯来人的暴政,一次他为了阻止一名埃及人残害希伯来人而将失手将他打死。为了逃避法老的惩罚,摩西逃到了米甸地。不久法老去世,兰姆蒂斯成了新法老。摩西原本以为兰姆蒂斯会一改以往法老对希伯来人的暴政,没想到兰姆蒂斯反而变本加厉。在神的指示下,摩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于是他决定要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困境。

 长篇影评

 1 ) Terrible

Did Moses do the right thing ? I don't know. I feel so terrible about God's punishment. It's too cruel and bloody. Moses and Remises both are the suferer and bearer of misery.

I just wonder why God chose Moses not any other. Though he is Hebrew, but he raised in palace as a prince.

I can't say 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 They both have their reasons and faith to do so.

 2 ) 声音

初春的时候和一位钢琴专业的朋友聊天,谈到音乐的缘起。从最开始的宗教需求,到中期纯粹美感的表达,一直至如今对于个性的凸显。尽管初衷已经甚为淡化,但从艺术性上讲,不得不说许多至为感人动听的曲子都出自此派。埃及王子从这个角度上说,算是其中一员。

1.故事。

故事取自圣经的出埃及记,是紧随创世纪后的一卷。截取Wiki上的简介,the book tells how the children of Israel leave slavery in Egypt through the strength of Yahweh their god. Led by their great prophet Moses they journey through the wilderness to Mount Sinai, where Yahweh promises them the land of Canaan (the "Promised Land") in return for their faithfulness.

不知影片对圣经的解读是否忠实,如是那么个人角度讲还是有些接受不了。耶和华借摩西之手虽然解救了以色列人,然而对于埃及平民百姓的处置恕不敢苟同。

个人观点,圣经故事对于科学和中立来说,好像有些太沉重了。


2.音乐和动画。

重点还是侃点其他的,音乐和动画。

1998年美国出产的动画长片主要有三部,梦工厂的埃及王子,迪斯尼的花木兰,以及皮克斯的虫虫危机。前二者在原声及主题曲上都颇有建树,刚刚又去复习了一下花木兰,俏皮的沉重的都做的很好。但是很明显,埃及王子在配乐中所下的心思要更多一些。

2.1 Deliver us

影片伊始的Deliver us,背景是以色列人在埃及督工的鞭下建造宫殿。以沉重的男声齐喊Mud, Sand, Water, Straw开头,随后接以成文的句子,"Mud, and lift; Sand, and pull; Water, and raise up; Straw, faster!",节奏的掌控和变换恰到好处,很快就把人带入剧情。

"Elohim, God on high.
Can you hear your people cry?
Help us now,
this dark hour...

Deliver us
Hear our call Deliver us
Lord of all remember us, here in this burning sand.
Deliver us.
There's a land you promised us
Deliver us to the promised land..."

一句Lord of all remember us,唱的绝望都要从歌词中淌出来。

其后是摩西之母为使身为以色列血统的儿子得以活命,涉险将其装在草篮中放入尼罗河,边道别边唱最后一支摇篮曲。初而婉转复又高亢的女声,使得整部片子的异域风情在这段曲子中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2.2 All I ever wanted

摩西被埃及王后于尼罗河旁拾到,视为己出,成为埃及王子(影片情节,和圣经本身不完全相同)。成人后,一次晚宴上法老的儿子拉美西斯被授予摄政王,来自米甸的女子西坡拉被抓来当做礼物献给他,而拉美西斯大方地将其转给摩西。待摩西回到寝宫后,发现西坡拉正悄悄逃走,他追随其后,偶然间撞上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亚伦和米利安,并第一次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世。

然而自始至终以为自己是贵为埃及王子的摩西,如何肯相信一个以色列奴隶的话,他当然以为这是痴人犯上的呓语。直到米利安轻声唱起摩西母亲的那支摇篮曲,这才撼动了摩西一直以来所相信的一切。曲子就从这里开始。

摩西一遍遍唱到,all I ever wanted。在貌似雄壮坚定的曲调下,却藏着感伤的不确定。而紧随其后的,是影片第一个令人惊艳的处理。镜头推进至摩西合上的眉眼,随着一声鼓响,眼睑被描深并瞬间睁开,画风从写实转至古希腊壁画的二维风格,法老屠杀以色列婴儿,摩西被放入尼罗河的场景列次出现,摩西也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2.3 The burning bush

得知自己身世后,次日摩西为了阻止一名埃及人残害以色列人而失手将前者推下高台。摩西随后逃亡至米甸,并与西坡拉结为夫妻。

某天他为了追回一只走失的羔羊,在洞穴中见到了化为火向其显现的耶和华。摩西问,what do you want with me. 耶和华答,I have seen the oppression of my people in Egypt, and have heard them cry. So I've come down to deliver them out of slavery, and bring them to a good land,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And so, unto Pharaoh, I shall send..you.

不得不承认,仅仅从文学角度上说,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描绘的实在是太美了。

摩西惊诧道,他们怎么会相信我呢?我曾是埃及王子,那个屠杀他们婴儿的法老之子,how can I even speak to these people?

一直用温文尔雅的语气说话的耶和华立时变了口气,一道强光将摩西推至一旁并厉声道,Who made man's mouth? Who made the deaf, the mute, the seeing or the blind? Did not I? Now Go!

之前一直温柔辅佐的女高音清唱也立刻消失,被有力的交响乐代替。

摩西显然被吓坏了,耶和华便再度温和下来,告诉他你去见法老时,我将与你同在。Take the staff in your hands, Moses. With it, you shall do my wonders.

耶和华的配音拿捏的近乎完美,紧随其后摩西回到家中,手舞足蹈地和西坡拉说起刚刚发生的事情。这一段完全没有对话,全凭一连串的小动作和配乐穿插,可效果却比再用声音叙述一遍翻了倍。然而这为神至尊,胡萝卜大棒的政策实在是太过典型,即便音乐配音再美,故事本身却是无法说服人。

2.4 Playing with the big boys

摩西随即回到埃及,见到了已经成为埃及法老的拉美西斯。耶和华将摩西手中的木棍变为一条眼镜蛇,然而拉美西斯认为这不过是区区杂耍小技,遂唤两位祭司玩点大的,便有了下面这一段。

曲子从念诵埃及的诸神开始,由慢至快,缓缓进入主题。彼时为反派角色搭配的音乐大多相近,这一段很容易令人联想起狮子王中刀疤的那段独唱,尤其是偶尔类似念白的演唱。这一段的配音与动画影片增添了别样的滑稽色彩,而二者的完美匹配也让观者尤其享受。

2.5 The Plagues

法老不听,摩西没有办法,耶和华于是在埃及降下灾祸。拉美西斯和摩西在这一段的对唱,以及动画的设计,个人认为是片中最精美的一环。

从尼罗河开始,水禽飞走,成群蛙类爬上岸,男女生紧凑的合唱,以及耶和华所下的灾难就此开始。

Thus saith the Lord:
Since you refuse to free my people
All through the land of Egypt...

I send a pestilence and plague
Into your house, into your bed
Into your streams, into your streets
Into your drink, into your bread
Upon your cattle, on your sheep
Upon your oxen in your field
Into your dreams, into your sleep
Until you break, until you yield。

毫不喘息的合唱后,紧跟着的是稍息渐慢但越发有力的歌声,并带出摩西的第一段独唱。

Once I called you brother
Once I thought the chance to make you laugh
Was all I ever wanted...

合唱紧随其后毫不松口,摩西的主旋律也是不和谐音聚众,唱出他多么不愿与昔日手足为敌。

And even now I wish that God had chose another
Serving s your foe on his behalf
Is the last thing that I wanted...

然而马上,之前那首All I wanted的温柔主线渐出,歌词也变得伤感。

This was my home
All this pain and devastation
How it tortures me inside
All the innocent who suffer
From your stubbornness and pride...

可这伤感只是一瞬。拉美西斯的反问也在之后到来。

You who I called brother
How could you have come to hate me so?
Is this what you wanted?

拉美西斯紧蹙的双眉与快要倾覆的埃及交叠在一起,并引出影片设计中最巧思的一幕。

Then let my heart be hardened
And never mind how high the cost may grow
This will still be so:
I will never let your people go...

这最后一句被一字一字唱出,并在结尾一词处闪出拉美西斯与摩西二人面孔的融合,以类似石雕的表现手法将拉美西斯典型法老装束的左侧脸颊,与摩西卷发以色列人打扮的右侧脸颊相结合。之后在Thus saith the lord的合唱声中分开,还原至二人的写实像,分别鲜明地在居于屏幕左右两侧,并以他们的合唱告终。

看到这里,真是不自觉感慨这片子实在是太适合改编成为音乐剧了。连场景都已经在动画中完美地呈现出来,唯缺被搬上舞台。

2.6 至结尾

从耶和华最后一次降下灾难,取走所有埃及人长子的性命;到摩西在红海劈开波浪,引领以色列人平安通过,影片就将至末尾了。一如既往地,故事情节无法苟同,音乐和动画却愈发动人魂魄。

正片干净利落地落下帷幕,随后片尾曲华丽登场,不能再著名的When you believe。和影片中出现的干净女声相比,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的版本明显更感人更有力。全片到此为止第一次用到偏现代的架子鼓,也让二位女歌手声音的穿透力显得更加深远。


3. 吐槽

吐不动了...边看边写,这大概是有史以来写的最费力但也最仔细的一篇评...拉尔夫费因斯配音的拉美西斯底气厚的很,和现在的伏地魔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桑德拉布洛克的米利安也完全听不出傻大姐气息,感情其实拿捏的非常好;埃及法老及王后分别由X教授和女王殿下配音,戏份不大,但是个槽点嘛哈哈。

当然,最漂亮最动人的声音,当属为摩西配音的方基默(看外貌绝看联系不到这声音)。刚在imdb上查了查,发现耶和华也是他配的音。又听了一遍,果然。

洞穴中耶和华第一次借火显现的那段,真是百听不厌。从温和的指示,尊容高贵的介绍;到痛心疾首却又力图不显,言语间都淌着柔情的,对应许之地的描述;再到瞬间强而有力的威慑和反问,及其后同样迅速又再度温和的指引。那句with it, you shall do my wonders,真是让人听了无尽感慨,这是怎样一副勾人魂魄的嗓子啊。

这的确是一部除却故事本身,在音乐配音动画设计方面,都无比精致的片子,不妨一看。

 3 ) “握住这根棍,你就是我的人”

  嘛,其实这片名该叫《The Princes of Egypt》才对!中文名嘛,可以直接把《勇敢的心》的别名拿来用——《惊世不了情》!摩西和拉美西斯这对弟兄引动天雷地火,甚至连基何华都现身捧场,无愧“惊世”二字;而全片概括起来,就是在讲这对弟兄怎么用一辈子来相爱相杀的故事,正应“不了情”之题……

  啊啊,请不要说我腐,如果你百度一下“摩西 拉美西斯”,看一看第一页的那些条目,就会知道这本是人之常情……

  《埃及王子(们)》当年是叫好不叫座的典型,现在看来,这个评价相当中肯。开篇的奴隶唱段大气恢弘,配上虔诚到让人感动的作画态度,将拉美西斯二世经营下结出文明硕果的埃及风貌活生生展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冷眼望着脚下蚁行的奴隶们的巨大石雕,尼罗河畔那孔雀尾一般成簇的莎草,还是异域风情浓厚的精美壁画,都叫人印象深刻。制作组一定是做足了功课,才能把埃及风貌刻画得如此鲜活。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制作态度从一而终,一直贯彻到了片尾,在整个观赏过程中始终能让人得到新的视觉感受。音乐也十分配合,几段主题都很鲜明,恰如其分地烘托着气氛。虽然在音乐的表演上尚有可提升的空间,但做到这一步已是上佳。如此舍得下血本,叫好是自然的,想必出品人一定是个主内的教徒吧!

  作画无可挑剔,音乐恰如其分,但影视作品的另一个要素,剧情,和以上两者出色的表现相比,就不那么给力了。《埃及王子(们)》取材自《圣经·旧约》的《出埃及记》,讲述的是先知摩西接受神祗的旨意,带领希伯来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前往传说中“流着蜜与奶的应许之地”迦南的故事。因为《旧约》的很多内容是同时被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所认可的,所以,虽然是个宗教故事,但却巧妙地回避了可能的纠纷。不难看出,这个故事的主线实在比较单薄,安排的出场人物也是屈指可数,撑起整部片子的,基本都是摩西和拉美西斯这对义兄弟的爱恨情仇。也难怪,98年那个时候欧美剧场动画的主要受众还是儿童,剧情的快餐化不可避免。不过,在儿童面前,精美的埃及风貌恐怕抵不上群魔乱舞的非洲草原,大胡子和光头两兄弟的相爱相杀也没有彭彭丁满卖萌斗嘴来得好看。《埃及王子(们)》的故事对成年人来说过于简单,对儿童来说又太古板枯燥,恐怕这就是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吧。(对腐女来说应该颇有看点,不过那可是腐宅尚未觉醒的98年啊……)

  人物上,出场人物本就少得可怜,即使如此,在主要人物的刻画上也依然是乏善可陈。作为本片的主角,摩西的性格转变实在太过突兀,昨天还是纨绔子弟,今天得了中二病莫名消沉了一阵,明天就成为有责任有担当坐在公园长凳上的好男人了(咦)。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摩西(和拉美西斯闹别扭)出走,在大漠中和米甸一行人相遇,并与米甸(趁虚而入)的女儿结合,最终接受神旨这一段。虽然看上去过程够长铺垫得还算充分,但对于良知觉醒后的摩西内心责任感的建立还是刻画的不到位——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个人不喜欢这种“岳父改变命运,妹子成就人生”的主题而已。(咦我在说些什么……)

  相对摩西这个冒牌王子来说,对于正牌王子拉美西斯的刻画就要到位得多。我非常喜欢这个人物。他自幼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而又总被说成是“法老血系链中最薄弱的一环”,心中本有积怨,之后又是一连串的摩西出走、摩西被妹子NTR(咦?)、摩西虽然归来但却已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咦咦?!)、摩西亲手退还了当年定情的婚戒(咦咦咦?!!)、摩西在他眼皮底下偷(希伯来)人(咦咦咦咦?!!!),此般摩西种种纷至沓来,以致心神不宁,倒行逆施,仔细体会,皆有缘由,情感自然流露,并无生硬的感觉。所以,拉美西斯虽然担任着本片的反派角色,却是个能让人感同身受继而同情的悲剧人物。

  哦,对了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希伯来人的神,基何华。每每想起他,除了帅到爆的“圣恩夜袭一城长男”(咦?)的大戏之外,就是那句让人脸红心跳的“握住这根棍,你就是我的人”了!(咦咦?!)神棍神棍,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提到基何华逆袭这场戏,我倒是想到了一些别的东西。如果说神的存活与力量都仰仗于信徒的数量和虔诚的话,那神与神之间的斗争,等同于对信徒的争夺。基何华在本片中所做的事情,就是派遣神使,传播信仰,增加自己在埃及的威能,直到有能力开启传送门来发动圣恩夜袭,完成希伯来人的出走,从而挖埃及本土神的墙角,夺取到信徒吧。基何华在片中表现得相当嗜杀,不减当年用洪水毁灭世界的狠劲儿,和他现在“神爱世人”的说辞颇不搭调。可能当时他还没取得世界范围的统御权,处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的阶段吧。

  不论是哪里的人民,对于信仰的向往总是伴随着对美的追求,希腊的神庙,埃及的壁画,罗马的教堂,莫不如此。因为人相信自己的信仰是美好的,所以也会创造出美好的事物来装点它。便是在中华,也有敦煌、龙门等四大石窟的不世风情。虽然我不认为对信仰来说,宗教是一种好的载体,但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千年里,在所有信仰中,宗教有着最为广泛的适用度,直到今天。谁说当今的我们已经不需要偶像了呢?手制偶像这种事情,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一直都在做,只是带着不自知的愚昧和盲目,失去了对美的追求罢了。

  ……所以,要塑造偶像的话,能不能选个稍微美型一点的……透明棺材里,放个白雪公主也好啊!

 4 ) 说不出的滋味

看完这个故事,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从大道义上来说,摩西做这么多事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希伯来人。他在还是埃及王子时惊觉自己的身份而产生的那种痛苦的矛盾,令人心生同情。最后他坚持自己的信仰,依照神的旨意,完成了他的使命。
但是,我很不爽。
不爽一,看来看去摩西并没有很大能耐,无非就是反复声明他是神安排的使者,他不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反抗,万事都有神庇护着。他只需要传达神的旨意,具体如何实施,只要站在一边看着就行。这个使命当真是轻松。事实上是神解放了希伯来人,但摩西作为人,却成为了希伯来的领导者。看来,摩西的身份只是神在人间的象征。
不爽二,埃及王室已造成了无数血腥杀戮,而神对埃及王室的惩罚,最后竟然是一夜间杀死所有无辜埃及百姓家的长子。这样断子绝孙、以暴制暴的做法,实在令人心惊。
不爽三,摩西和拉姆西斯的兄弟情。站在大方位上看,两人的立足点截然相反,矛盾必然转化为仇恨。但站在两个人的方位看,摩西对兄弟的背叛,也足够让拉姆西斯痛心。最后拉姆西斯在岸边的长叹,早已不是对摩西带给埃及人民无尽痛苦的仇恨,而是对兄弟的呼唤。令人扼腕。
说到底,拉姆西斯只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他是埃及的法老,也肩负着埃及的责任。而摩西,命运自然比拉姆西斯幸运得多,因为他从出生,就得到神的眷顾。
人的命运生来注定,这样的故事,真是让人无语。

 5 ) 并不曾真心服于某个宗教,但是不得不承认,对于宗教的虔诚确实能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并不曾真心服于某个宗教,但是不得不承认,对于宗教的虔诚确实能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对于一部动画,手笔大气、制作精良到让人难以置信。相信仅仅出于商业目的是没有人愿意下这样的工本的。就像东南亚看寺庙和佛像,哪怕只是抱着去欣赏艺术品的目的前往,仍然能看得到虔诚,被这种虔诚感动。
但是作为一部宗教宣传片,后半部对意识形态的宣传让人胆寒——实在无法认同“为信仰而行恐怖主义就是正义”的价值观。
前一个小时5星没疑问,非常伟大的作品;后半个多小时开始意识形态的说教,2星。
综合3-4星吧。确实,没有对宗教的虔诚,拍不出这样的作品;对宗教的虔诚却也拉低了这部作品。

 6 ) 神在哪里?

    看完《埃及王子》的感觉是震撼。
    摩西的母亲不忍心将俊美的摩西杀死,便用一个小竹篮载着他顺着河流而下,让一切顺应天命。姐姐恋恋不舍地跟随竹篮,直到见它历经坎坷,漂进皇宫。皇后抱起了小摩西,第一次改变了摩西的命运,使之由奴隶转变成埃及王子。在皇宫中过着幸福生活的摩西并不知道他的同胞希伯来人此时所忍受的苦难,同哥哥兰姆西斯一同成长,一同享受万人景仰。与姐姐的重逢促使了摩西命运的第二次转变。摩西无法忍受埃及人对希伯来人的残酷奴役,同时为错手杀死督工的自我放逐,于是来到了米甸。在米甸,摩西娶了西坡拉,过了一阵子的朴实简单的生活。第三次转折是神的呼召:神命令摩西用神赐予的力量,带领苦难的希伯来人走出埃及的奴役。摩西没有抗拒命运,手持魔杖,面见埃及法老——兰姆西斯。兄弟二人各为其主,于是展开一场龙虎斗。经历了血灾﹑蛙灾虱灾蝇灾﹑畜疫之灾﹑疮灾﹑雹灾蝗灾﹑黑暗之灾以及击杀长子的警告之后,故事结局自然是摩西胜利地带领希伯来人,以神杖分开红海,来到流奶与蜜之地生息繁衍。
    这个故事蓝本来自《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故事的改动部分并不多,但主题却偏重于主人公摩西与兰姆西斯之间的兄弟恩怨。“影片运用大胆的想象力,将基督教的救赎精神与兄弟间的恩怨交织在一起,再辅以好莱坞式的娱乐手笔,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畅快的可看性和无穷的戏剧张力。”
    主人公摩西由奴隶到王子再到传教士,这个为人们千年来不断传颂的传奇故事并非我所关注的,我注意到的是影片中从未直接出现的神。
不用多言,这部史诗般的鸿篇巨制里出现的宏伟景象让人印象深刻:血灾营造的恐怖感,蛙灾虱灾蝇灾来得汹涌迅速,畜疫之灾﹑疮灾的令人作恶,雹灾蝗灾的惊慌失措,以及黑暗之灾的诡异与惊悚。与其说它让我们“通过银幕感受到全能上帝无所不在的圣洁力量” ,倒不如说它让我们体会到了对“自有永有”的神的恐惧。
    这也就是震撼我的地方。
    摩西遇见神的呼召之后,我一直在观察他的表情。在我以为,我并未看到信仰在他身上所起的变化,倒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摩西是无奈的,是迷茫的。
    苦难的希伯来人自然希望有一位英雄或是神的出现,能救他们出苦海。于是摩西带着神的旨意来到了他们身边。摩西对神是充满敬意的,至少这一点能从他的虔诚里看出来。至于为何全能的神要以这种极端邪恶的手法拯救人民,这一点我实在想不通。似乎神也是有人性的,他必须让人们奉他为最高的象征,他的旨意不容怀疑。显然,我所思考的问题超出了电影本身,而是一个关乎宗教信仰的高难度问题了。
    一位网友的评论,“若是由这样一个藐视生命、偏执而暴虐的上帝所赐予的自由,我倒宁可不要,因为这个傲慢的主宰者不了解生命与自由之于人的价值,那不是强大者给予渺小者的恩赐,而是一种力量、尊严与爱的实现,一种即使其创造者亦无法剥夺的存在” 。
    很直白的评价,在我开口怀疑上帝的本意之前就表明了观点。
    我怀疑摩西的无奈。在摩西对希伯来人讲述世间唯一永恒的东西只有信仰时,我开始猜测,他所说的信仰是否真的是这份宗教信仰。而神,他是否因该为我们所相信。
    此外,影片的制作实在出彩。不得不承认,无论是画面、人物造型、音乐等都是无可挑剔的。
    我们可以从摩西脸部的刻画中明显看出他在不同时期的心态。当摩西还在皇宫里肆意闯荡,惹麻烦时,我们看到一张轮廓分明、黝黑健康的脸,因为这时的摩西是单纯的。在米甸里生活的摩西,脸部明显消瘦了下去,我们看到高耸的颧骨与深陷的眼睛,并从中体会着一种沧桑感。与兰姆西斯斗争的摩西眼里时常透露着一种隐忍(本该是对信仰的坚毅感),因为又涉及到刚才提到的神的问题,所以不知道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独特,还是创作的误差,抑或是创作者的良苦用心。至少,单纯在区分差别这一点上是显而易见的。怎么看自然就见仁见智了。
    主题曲《When you believe》可谓是大手笔。两大天后级人物Whitney Houston 与Mariah Carey的聚首已是不易,创作上的成功更是为此增色不少。这首歌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成为经典也是大势所趋。
    值得关注的还有影片的主题。商业片避免不了目的性的驱使,所以纠缠着这部影片的主题大体上有两个。为了叫座,影片顺利导入了兄弟恩怨这个老少皆宜的主题;为了追逐奖项,更有宗教信仰的力量的主题。如此一来,影片既不失文化底蕴,又充满人情冷暖。只可惜,这部片子故事的限制性,使得娱乐性大大降低,失去了孩子这部分的观众,也奠定了成人动画的基础。
    有时看电影,特别是动画,或许带着一份欣赏把玩的心情更适宜品味。可是既然已经不解了,表达出来未尝不是件好事。
    以上便是我看完《埃及王子》后的所思所想。有些影评与感想相间的形式倾向,因而显得有点乱。但是却是真实想法,于是呼出肺腑,也成一文。

 7 ) 《圣经》经不起中国式的道德推敲

记得高中的时候读《圣经》,美国朋友的初衷大概是想把我教化成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而我权当了解西方文化的入口。当时的感觉是,旧约的神太凶狠,动不动就想灭希伯来人的族。。。新约啰哩啰嗦重复耶稣行神迹。。。原谅我远古记忆的模糊和当时的浅薄。
我虽不是佛教徒,但从小到大受佛的侵染显然也不少,读《圣经》时自然会把上帝和佛祖作对比,一个有佛性,一个有神性+人性。佛祖普度众生,上帝的原始子民是犹太人,从最初拯救对象的拣选,我们似乎就能嗅到一丝狭隘的气息。当然,至于后面从犹太教里衍生出了基督教,基督教视全世界儿女平等又是另一回事,至少犹太教、基督教都承认的旧约确实只视希伯来民族为自己的子民。
再来说上帝偏执的一神论,你们必不可相信其他的神,不可偶像崇拜,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信则有福,不信则招祸。在去应许之地的路上,摩西有次上山顶与神会面,一去40多天,希伯来人不安便造了个金牛,上帝怒其搞偶像崇拜,欲灭其族,摩西百般劝阻与上帝讨价还价才保全人民,啧啧~实在可怕。佛祖的态度似乎超然许多,信他也好不信也好,行善也好行恶也罢,听之任之,也不屑于去规范人世间的行为,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打发你们,自己去想。
上帝的神性强大,使其民敬畏,人性狭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佛祖则是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如此清晰地洞见上帝神性里面的人性弱点,无论有多少人前来做说客,我注定无法成为基督教徒或天主教徒,排斥外族的犹太教便更不用说。
然而我也说自己是长期受佛教文化的侵染,而中原佛教又是与中国文化长期互相纠葛而成,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样,其教义思想显然容易被土生土长的我们接受。因此,在我们的观念里,神应该是宽宏大量,仁义无边的。(我隐隐地觉得有儒家的影子。。。)
那么,也许在希伯来民族的观念里,神就应该是高高在上,享受至高无上的神权,不容违背?所以我们看到摩西在带领希伯来人经历了旷野里的千辛万苦,却因为以手杖击打磐石出泉水而违背了上帝的意思——只需对磐石言语,这样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错误,而得到无法踏上应许之地的下场,只好远远看着那流着奶与蜜的迦南美地,死在了应许之地之外。
所以讲了那么多,出埃及只是圣经里的冰山一角,大家便看出那么多不合乎中国道德标准的问题,看完整本《圣经》岂不是觉得不可理喻了。我们只是活在两个文化氛围里的民族,以我们的定式思维去衡量希伯来人的定式思维,或者反之,都是不对的。
宽容是正解。



 8 ) 很棒的片子。


有很多背景的东西,大家还不太清楚。

是这样的,人的行为是不会影响上帝的能力,更不能加添祂的什么。
  
  埃及人当时如上面所说的是他们什么都拜,上帝不喜欢这样的行为,于是上帝在埃及人面前要他们放以色列民走,法老不让,法老那时已奴役他们四百年了,上帝听着他们的呼声,上帝也是让法老及埃及人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宰,才行了那么多的神迹。上帝就这样一路上带领着他们出了埃及,最后要指向迦南应许之地。
  
  这就是旧约的大概的故事。

 短评

电影中的那首《When You Believe》获得第71届奥斯卡奖最佳原创歌曲。——《埃及王子》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给小朋友们播放的目前最后一部梦工厂出品的动画长片。台配国语版整体感觉还不错,不过唱歌部分没有对应的字幕辅助,好些歌词没听懂,而法老说的那句 “大王子是扶不起的阿斗(脆弱的一环)” 是我最不满意的台词。最后「劈海开路」的段落和小朋友们联想到《海洋奇缘》。-2018.08.07

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When You Believe已成绝唱矣

11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我觉得问题是这样的,因为《埃及王子》讲的是出埃及记,结果在豆瓣只有7.9的平均分;因为《美国队长》讲的是美国主义精神,结果在豆瓣的评分比雷神什么的都低。这事儿没什么中立可言。

12分钟前
  • Biomass
  • 力荐

这部是我觉得美国真的特别用心去做的一部不算特别商业的商业长动画,一个10分钟左右的红海场面做了改了4年,其内容所涉及的背景故事,一切如果真能做到这个水平还是能在艺术性上站在一个高点上的

14分钟前
  • 蘭女
  • 推荐

圣经中的桥断,宗教神化系,老实说感觉人情味淡泊了点,当然成神都是要为了大爱忽略小情的!喜欢音乐和画面,不喜欢这故事!

19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还行

撇开情节绝对是豪华整容精良制作,不过宗教故事永远让我退避三尺,究竟有何意义,宗教这种没逻辑的事不能减少半分痛苦和仇恨却让人没了畏惧和罪恶感,作为统治手段,任何形式的美化都是不客观。

24分钟前
  • Sally?imdb9?9
  • 推荐

这片子美工 配乐 剧情那些都不错啊我不知道为神马很多人不喜欢,也许是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这片子标志了2D动画开始落没

25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不信基督的人看了这片子会成为反基督的

29分钟前
  • 佛米
  • 还行

爱和信仰是这世上最伟大的力量

30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力荐

经典的美式风格,美式画风,美式故事,还有美式的表现手法。歌舞实在受不了,就不能别唱歌好好说话吗??跟说着说着就跳起来的阿三片似的。宗教性的观念让人反感,只是为了拯救一方就去毁灭另一方,难道这就是是所谓神明的正义吗???

31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推荐

相比1956版的[十诫],这部动画把摩西的那个埃及大哥的人品美化了不少啊。。一连串看了N部迪斯尼动画之后,看个梦工厂的真是神清气爽。。

33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还行

上音乐课时放的,片尾曲响起的时候老师无意地问了句:谁的歌? 教室里静了静,然后只有我一个人微弱的声音传出:Mariah Carey

37分钟前
  • 猛汉世雄
  • 推荐

梦工厂代表作,手绘动画的表现力对皮克斯3D来说也许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9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可惜我讨厌那种宗教自大……

41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直拍宏大圣经故事的适配形式:1默片2动画3彩色立体声现代。雷公那部法老众神感觉太写实如角斗士了。而角斗士并无神迹。红海分离真的不是单纯特效强大场面恢弘气势磅礴的问题,它需要相当程度的抽离虚假感以凸显其“神”。 动画特质满足这点。但动画的缺陷是人类部分的低幼欢愉感,即使本片采用了大量真人电影明暗光影。同时满足时代远古、构图宏大、特效适度抽离虚假的是默片。戴米尔的十诫。现代电影拍出埃及记,不要直拍要拐拍。普雷明格的60年版。

43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音乐和画面堪称绝唱了 所谓“视听盛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4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98年的动画,现在看仍是相当牛逼,特别是劈海开路那段,太壮观了

51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美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艺术性与美学表现都是毋庸置疑的,尤其爱死原声,当年第一次听就爱上了。不过宗教性实在太强了我完全无法理解与认同,强调只要去信,但却完全没有为何信、如何信,而且这种通过灾难惩罚整个民族PK掉另一个或几个宗教的霸道真是让人反感。

55分钟前
  • 胖丁桃
  • 推荐

畫得一如既往的好,雖然是美國人的風格,手舞足蹈、活靈活現卻無細節動人處。裏面的埃及音樂用錯了,用的是阿拉伯音樂。故事按照《出埃及紀》拍的,儘量中規中矩,但如此再現後總覺得hebrew的god變得比看bible時扯淡了很多,悲劇。

58分钟前
  • 沉淪。與涅槃
  • 推荐

没办法,我就是喜欢配乐,一白遮百丑啊。。。。

60分钟前
  • 丁丁|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