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动画片日本2020

主演:水田山葵,大原惠美,嘉数由美,木村昴,关智一,三石琴乃,松本保典,高木涉,荻野志保子,庆长佑香,矢口麻美,远藤绫,钉宫理惠,间宫康弘,下和田裕贵,小野大辅,悠木碧,渡边直美,木村拓哉,神木隆之介

导演:今井一晓

 剧照

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1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2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3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4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5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6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13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14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15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16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17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18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19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20:19

详细剧情

大雄把恐龙展发现的化石带回家,借助哆啦A梦的时光包袱竟然成功孵化出两只从未被发现过的长着翅膀的新恐龙。大雄和小伙伴们决定将小恐龙们带回到属于它们的时代,一场惊心动魄的白垩纪大冒险即将上演。  本片是《哆啦A梦》漫画连载50周年纪念作品,同时也是《哆啦A梦》系列电影的第40 部作品。全新的故事,全新的大雄,全新的冒险,全新出发!

 长篇影评

 1 ) 成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趁着有点映,在公映前,提前去看了一场,可以说是这十几年来最好的一个《哆啦A梦》剧场版,到中后段的时候基本上一直在哭,为小啾的坚持;为大雄的付出;为了大伙人在最后陨石撞击地球的危难时刻,还想着救更多的恐龙而奋不顾身,我感觉我的泪水落得是完全值得的,成长、爱、勇气、善良、坚持、希望与梦想,这是《哆啦A梦》系列永恒的主题,在这部剧场版一面,这些主题一样也没少,而且因为川村大师优秀的剧本,使得整部电影感人至深,我想说,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棒的动漫电影,没有之一。 “加油,我相信你一定能飞起来的。”“我们约定吧,你要学会飞翔,而我要学会翻单杠。”大雄就这样鼓励着小啾,一直在鼓励,小啾一直也没有放弃,大雄还是那个可能什么都不会的男孩,可是他身上有一样东西或许是我们都不具备的,那就是坚持以及对别人的情感的感受,会为别人的开心而快乐,会为别人的悲伤而忧愁,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性格呀,是的,这就是大雄,一个老是迟到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平平凡凡的男生,却会在每一次的冒险中和无数的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和羁绊,给无数的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还因为他的身边有哆啦A梦和一群始终不离不弃的好伙伴,整部电影没有一个反派出现,但是气氛和节奏的把控却始终保持得非常好,影片中宏大的世界观以及因为一个小道具而最后产生的逆转,都十分得让人觉得震撼,大雄和哆啦A梦以及伙伴们想把两只新恐龙送回他们的时代,却在第一次做时空穿越的时候弄错了时间点,来到了比白垩纪早1亿年的侏罗纪,然后大雄在被恐龙追杀的过程中弄掉了他给两只新恐龙平时做模拟训练用的模拟场地这个小道具,这是个让人后来会觉得意想不到的伏笔,看完电影之后细细回味,更是觉得这个伏笔做得太精妙了,这个伏笔可以解释他们正确穿越去白垩纪以后遇到的最大的谜团,不禁再一次佩服川村大师精巧的构思。 整部电影让人觉得难以忘怀的地方有很多,大雄喂小啾吃饭,小啾不肯吃,甚至还因为反抗抓伤了大雄,大雄一时生气,口头上说不管他了,但是心里还是很着急的,这一着急,大雄就向专家求助了,在得知小啾可能喜欢鱼类之后,晚餐时,大雄便省下了自己最喜欢吃的生鱼片,在生鱼片的诱惑下,小啾终于张嘴吃东西了,虽然张嘴吃东西了,但是却因为消化不良,小啾半夜吐得稀里哗啦的,大雄急得再一次连夜跑去找专家寻求对策,在专家的建议下,折腾到很晚,大雄总算是把小啾给治好了,这些场景让我非常唏嘘动容,为什么现在有些孩子不懂得关怀,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去照顾过,或者关心过什么人或者动物,父母照顾孩子的过程就是这么辛苦的,但是有多少孩子能真正体会的到呢,我在电影院的时候就听到有的家长在借着这个片段教育孩子们,看着那让人唏嘘动容的场景,我觉得孩子们多少也会明白一些家长的良苦用心吧,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在什么样的一个年龄段,知道爱与关怀都是很重要的;因为体型比较小尾巴比较短的缘故,小啾一直飞不起来,因为小啾和小咪的身体越长越大,在家里养着他们也不太可能,而且他们还需要有环境进行飞翔的练习,在大雄的求助下,多啦A梦拿出了一个模拟训练景观装置,这个装置可以把模拟的景观放在里面,然后再用缩小灯让小啾和小咪进去,这样他们就可以尽情的在里面玩耍了,同样作为新恐龙,小咪很快就掌握了飞翔的技术,可是小啾却因为尾巴太短的缘故始终飞不起来,为了让小啾能飞起来,大雄也是尽心尽力,他一直在鼓励小啾,从没有放弃,在大熊的心中,他认为小啾是一定可以飞起来的,这就是坚持,就算先天条件比不上别人,就算没有别人优秀,甚至就算比别人傻,只要肯努力,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在练习飞翔的过程中,小啾也曾想过放弃,但是大雄给了他父亲一般的宽容与耐心,在后来回到白垩纪,找到新恐龙的族群以后,小啾因为不会飞翔,被族群排挤,甚至被一只蛮横的同类抓伤了脸,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雄仍然在鼓励他,让他坚持,小啾因为内心的痛苦无处发泄而抓伤了大雄,大雄因为一时气恼,也说不管小啾了,可是等到冷静下来后,大雄表示还是要去鼓励小啾,哆啦A梦和伙伴们也都说,小啾也应该在什么地方等着他呢,在寻人手杖的帮助下,大雄成功找到了小啾,然后他继续鼓励着小啾,虽然还是一次次的失败着,但是小啾没有放弃,在最后大雄被恐怖的怪鸟龙攻击,竹蜻蜓被弄掉快要从天空掉下来的时候,小啾终于学会了飞行并且成功救下的大雄,这就是坚持的力量,也是信仰和爱的力量,因为梦想着一定能飞起来,因为一心想着想要去救大雄,因为和大雄之间的羁绊,小啾最终终于张开了双臂,翱翔于苍穹之间,让时空警察们见证了恐龙向鸟类进化这一伟大的历史瞬间,大雄也遵守了和小啾的约定,在影片结尾处,大雄成功地学会了翻单杠。 参观恐龙博物馆,大雄被霸王龙的模型吓到,引来小夫和胖虎的嘲笑,大雄说,没准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恐龙存在呢,结果又小夫和胖虎嘲笑,再加上在化石采集体验区,胖虎挖出了一块贝类化石,大雄更是心有不甘,他表示一定要找到活生生的恐龙给胖虎和小富看,他还和小夫、胖虎打赌,如果输了,他就用眼睛嚼花生,大雄挖出了恐龙蛋,然后孵出了新品种的恐龙,这恐龙一共有两只,两只手臂上长有羽毛,而且会飞翔,可以用尾巴保持身体的平衡,一只是姐姐,外表是粉色的,背上的花纹是红桃(不知道算不算个小彩蛋),大雄给她起名叫小咪,然后一个是起先赖在壳里不出来的弟弟,外表是绿色的,背上的花纹是黑桃,大雄给他取名小啾,这两只恐龙,将给大雄、哆啦A梦、静香、小夫、胖虎,带来一段探寻恐龙灭绝与进化历程的冒险,或许恐龙的结局,真的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它们从来就没有灭绝,而是进化成了鸟类,继续在世界上生存下来。” 小啾和小咪出生以后,为了照顾他俩,大雄是操碎了心,后出生的小啾更是让大雄付出了更多的心力,后来因为两只恐龙长得太大了,而且需要练习飞翔,所以哆啦A梦拿出了模拟训练场地,为了让小啾能够更好的飞起来,大雄甚至把滑滑梯的模型拍了下来,放到了模拟训练场地中,不过小啾还是没有办法学会飞行,小咪已经飞得很顺利了,小啾这还是只要一扑扇翅膀就会坠地,两只恐龙已经长得很大了,大熊也让胖虎和小夫还有静香,见到了小啾小咪,胖虎和小夫也表示输得心服口服,由于两只恐龙实在长得太大,所以大雄和哆啦A梦他们决定,把恐龙送回他们原本生活的时代。 次日,众人踏上了前往白垩纪的旅途,但是却因为哆啦A梦弄错了时间机器,众人来到了比白垩纪早一亿年的侏罗纪,在侏罗纪他们收到了肉食恐龙的追杀,然后拼了命地跑回了时光机,在途中,大雄把模拟训练场地弄掉到了一个沼泽中。 来到正确的时间点以后,通过寻人手杖所指引的方向,哆啦A梦,大雄,静香,胖虎,小夫,开始寻找小啾与小咪的种群的下落,有个神秘的女人和一只神秘的猴子一直在紧紧地盯着他们,这两个人到底是谁呢。 因为途中受到凶暴的霸王龙的攻击,这部电影中也是连用大雄看到霸王龙之后说“霸,霸,霸……”然后胖虎接道“你怎么又喊爸爸?”这样的梗,很有趣,而且桃太郎丸子已经用光,所以哆啦A梦拿出了交友巧克力,这个巧克力只要给相应的恐龙吃了,就会和对方成为好朋友,然后还能获得对方的能力,凭这个巧克力胖虎制服了暴王龙,小夫找到了三角龙当朋友,静香和小咪成为朋友,大雄选择一起吃巧克力的对象是小啾,因为路途实在是很遥远,所以哆啦A梦又派出了蛋蛋探险队,前往侦查,这里还有个梗,就是蛋蛋探险队每次出现,小咪都会想吃探险队的头领,然后大家就告诉她这不能吃。 追寻着小啾与小咪族群的脚印,一直来到悬崖边,众人决定兵分两路,胖虎和小夫一路往一边调查,哆啦A梦,大雄,静香,小啾,小咪为一路往另一边调查,为了以防万一,哆啦A梦还多给了胖虎和小夫一块巧克力,胖虎和小夫发现了跟着他们的猴子,二人一路追踪过去,跟到了猴子的秘密基地,发现猴子其实是个男人,只是通过道具伪装成猴子的样子而已,这个人击晕了他们二人,等到两人醒来时,发现他们已经被这个男人关了起来,有一群恐龙看守他们,但是胖虎和小夫身上可是有交友巧克力的呀,通过巧克力,他们获得了看守他们的口红的能力,然后成功的逃脱了,逃脱后,胖虎和小夫前往那个男人和那个女人曾经交谈过的中央控制区,大雄,哆啦A梦这边,他们追寻着小啾,小咪族群的脚印一直来到了一个断崖边,这个时候恐怖的怪鸟笼突然出现了,哆啦A梦,小咪和静香成功飞了过去,大雄和小啾却掉下了断崖,这里是一波回忆杀,06年剧场版中大雄所养的蛇颈龙救了大雄,等到大熊醒来之后,发现他和小小咪,哆啦A梦,静香,已经到达了小啾小咪族群所在的小岛上。 那个神秘的一男一女其实是时空警察,他们对小啾小咪族群所待的神秘小岛表示万分的疑惑,因为这个岛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般,而胖虎和小夫在他们基地的中央控制室通过对这个小岛的地图的观察,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其实这个小岛就是大雄在错误的穿越到侏罗纪时弄掉的虚拟训练场地,那个被藤蔓遮起来的所谓的山,其实是滑滑梯,最后的高潮就是,这个真相被发现以后,男时空警察希望女时空警察多给大雄他们一点时间,还用时空卡片证明了,不能干涉大雄他们的行为,否则就是破坏历史,哆啦A梦让胖虎和小夫还有静香,带着胖虎和小夫的恐龙朋友,再带上空间交换笔,让他们把尽可能多的恐龙放到用笔画好的区域中,哆啦A梦、大雄和小啾,他们在岛上画圈,希望把更多的恐龙转移到这个模拟训练场地呢,因为这个模拟训练条例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就算是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气温降低的情况下,也可以让恐龙活下来,怪鸟恐龙又来袭击,小啾在大雄生命陷入危险的情况下终于学会了飞行,并且让时空警察们见证了恐龙向鸟转变这一进化史上伟大的时刻,两边的圆在小行星的热浪快要席卷过来的时候终于画好了,一部分的恐龙被成功转移到了小岛上,故事圆满结束。 完。

 2 ) 《大雄的新恐龙》与不得不从循环中出发的“新大雄”

原文载于:动画学术趴:当永不长大的大雄跳出循环,你还会为他拍手叫好吗? 协力与感谢:theoldestcat、哆啦A梦的壁橱、amuro1985

于12月11日在国内上映的《哆啦A梦》诞生50周年纪念电影《大雄的新恐龙》(映画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新恐竜,下称《新恐龙》)可能是近年最争议的“哆啦A梦”电影。

自1980年起,日本每年都会上映一部哆啦A梦系列的的剧场版电影,而这是《哆啦A梦》系列电影第四次以恐龙为主题,足见恐龙之于该系列电影的特殊意义。在《新恐龙》上映前,《哆啦A梦》系列的第一部剧场版和主创成员换代后的第一部剧场版都以恐龙为主题(分别为《大雄的恐龙》和《大雄的恐龙2006》,分别下称《恐龙》和《恐龙06》),且这两部剧场版都改编自同一个原作故事。这两部电影作品前后跨越了20年以上,在这一时期,以自2005年开始播出的《新哆啦A梦》为界,哆啦A梦的TV动画也经历了制作阵容上的变更。换代后的《哆啦A梦》在粉丝中称作“水田版”,取名自哆啦A梦的新声优水田山葵,因此换代前则取上一版哆啦A梦的声优大山羡代的名字,称为“大山版”。

简要概括一下《恐龙》和《恐龙06》这两部剧场版的故事:两者都讲述了大雄在现代挖到了恐龙蛋化石,并用“时光包袱巾”(一种可以使被包裹起来的物品的时间倒流的道具)让恐龙“皮助”出生,皮助无法在现代社会生存,大雄等人只好送它回到自己所属的时代白垩纪。然而因为恐龙猎人(穿越时空以捕杀恐龙的偷猎者)的追击,导致时光机出故障,错把皮助送到美洲大陆。而当大雄发现这一点的时,他再次决定回到白垩纪,但又因为时光机的空间移动功能故障(时间穿梭功能尚完好)无法回到日本,大雄一行人只能一边移动回到日本的坐标,一边送皮助到适合它生存的日本域内。

而《新恐龙》以几乎同样的方式让大雄获得了两只来自白垩纪的双胞胎恐龙,分别叫小啾和小咪,只是它们是未曾被人类发现过的新种类,接着同样又是将恐龙送回白垩纪的情节,然而从大雄他们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开始,故事发生了变化——首先是误入侏罗纪,而大雄又在侏罗纪弄丢了饲养小啾和小咪的模型道具。再次进入白垩纪的时候,影片又出现了与《恐龙》相似的情节:送恐龙回到归属地,有神秘人士在暗中观察大雄他们。等在一个小岛上找到小啾的族群时,族群只接纳了小咪,拒绝了小啾,因为新恐龙族群里只有小啾不会飞。而此时一切也真相大白,一是神秘人士是时空巡逻队队员,二是这个小岛是大雄在侏罗纪落下的饲养用模型组合因为功能失控不断变大形成的,三是他们正好处于恐龙灭绝之前的时间点,巨大的陨石即将侵袭地球。根据探测发现,大雄他们需要拯救部分恐龙,逃入岛内,以避免物种灭绝危机。大雄和小啾以及这个巨型模型小岛其实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笔者认为,这两个恐龙的故事,事实上折射出了哆啦A梦这个已诞生半世纪的作品两个时代的精神取舍——《新恐龙》前半保守看似重复前作,后半却呈现一种自我反省的姿态,在笔者看来该作在哆啦A梦电影系列里已算是相当冒险的尝试,而且站在50周年这个值得纪念的时间点,这样一部作品也具备一定的自我批评意义。不过这样的冒险并非任何人能接受,这个争议点也是平时无人注意,但一旦提起似乎就触碰到了一些逆鳞,那就是——大雄该不该成长?

1.大雄的恐龙之根

《恐龙》的诞生离不开日本社会当时的时代背景。

《恐龙》上映的两年前,即1978年,日本本岛首次发现了恐龙化石的存在,并以发现地岩手县岩泉町茂师命名为“茂师龙”(モシリュウ)[1]。而再把时间往前推,1971-1974年日本掀起了“第二次怪兽热潮”,而“第一次怪兽热潮”则是1966-1968年。第一次怪兽热潮的标志性事件是《奥特Q》(ウルトラQ)、《熔岩大使》(マグマ大使)、《奥特曼》(ウルトラマン)等怪兽类特摄剧的相续播放,而第二次则因为第二次婴儿潮导致人口增加,再加上1971年《宇宙猿人Gori》(宇宙猿人ゴリ)《归来的奥特曼》(帰ってきたウルトラマン,国内也翻译为“杰克奥特曼”)相续播放再次引发怪兽热潮。需要注意的是,在日本的怪兽形象中,如哥斯拉这样闻名世界的许多怪兽形象都带有着恐龙的元素,恐龙作为古生物,因其经常给人庞大的印象,也经常与怪兽联系在一起。《恐龙》作为哆啦A梦第一部剧场版,为了保证票房,东宝采用了和《魔斯拉对哥斯拉》(モスラ対ゴジラ,1964)捆绑上映的营销策略,最终《恐龙》取得了15.5亿日元的票房佳绩,这个例子也侧面证明了恐龙与巨大怪兽在流行文化上的关联。不过,日本真正的恐龙热潮还需等到1993年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的上映。

当时的并映海报

《恐龙》是由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下称“藤子·F”)负责剧本的撰写,在制作公司“SHIN-EI动画”制作动画的同时,藤子·F还于1979年在杂志《COROCORO COMIC》上同时连载漫画版。而实际上《恐龙》的原著本身并不是一本单行本的“长篇”,原型是收录于单行本第10卷的短篇(不过页数也已经是普通故事的三倍)。之后在制片人楠部三吉郎的提议下,藤子·F把该故事扩充成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而更早的《哆啦A梦》也有关于狩猎恐龙作宠物饲养的故事(收录于单行本第2卷的《追捕恐龙》),与《恐龙》爱护生物的主旨截然相反,原因是藤子·F·不二雄当时对这个议题没想透彻。

《哆啦A梦》的主要读者是低龄的儿童读者。彼时,作为在一部在多本儿童向杂志连载的漫画,为了剧场版能够适应更广泛受众的需求,藤子·F还创作了不同的故事与版本。而恐龙这一脉络的变化也足以看出藤子·F面对低龄读者,对自己的作者定位不断思考。即使是面向低龄读者,《哆啦A梦》作为科幻喜剧漫画,依旧没有失去这个体裁独有的深刻性,经常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诱发更多遐想空间。这也就使得《哆啦A梦》这个作品从诞生初就具备了创作上的韧性:既可为小孩子带来精彩有趣的日常科幻世界,又能承载大人也能乐在其中的思考。《恐龙》这个最初的剧场版,足以体现这一特点。

这种韧性相信也是如今哆啦A梦电影系列转型的核心基础。2018年剧场版《大雄的金银岛》(映画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宝島)上映时,导演今井一晓(也是《大雄的新恐龙》导演)的采访提到:主导电影企划的藤子·F·不二雄Production提出了更加重视成人观众的方针。该作的剧本家川村元气(也是《大雄的新恐龙》的剧本)在创作时也注意不能太过于面向孩子,需要考虑成人和儿童观众的观感平衡。[2]相比《大雄的金银岛》,作为50周年纪念作的《新恐龙》的故事复杂程度更高,其所包含的意义也更加值得探讨。

α2.从归来到归来——从《恐龙》到《新恐龙》

《恐龙》诞生于一个宏大叙事仍发挥巨大作用的时代,那个时候的科幻作品,小说有探讨日本民族性的《日本沉没》(1973),动画有借机器人与战争题材深挖青少年内心世界的《机动战士高达》(機動戦士ガンダム,1979),数年后又有描绘着终极神圣的善良在末世中发挥巨大作用的《风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1984)。正如很多宏大叙事的作品并非只是纯粹粗暴地表达“反战”那么直接的诉求,同样寻求在低龄作品中表现一种宏大叙事的《恐龙》也并非仅仅只是“环保”那么简单。

大雄在他的小圈子中是弱势群体,皮助同样是恐龙中的弱势群体(大雄在现代透过时空电视看到了皮助在白垩纪被其他种类的恐龙排挤)。因此,《恐龙》实际上也是关于弱者如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强大起来,并在保护与教导比自己更弱小的一方中培养责任感,恐龙时代只不过是比人类社会更为恶劣的弱肉强食社会的变体。这一故事的核心即使是重新改编的《恐龙06》也未曾发生过改变。正如《风之谷》所展现的价值观一般,终极的善是具备绝对价值的,被赋予神性的,《恐龙》也让大雄的善良在没有人类文明的野蛮世界里发挥着巨大作用。押井守如此评价《风之谷》:“以奇幻故事的形式,讲述在壮阔的战争中一名少女的故事。”[3]那么类比之下,《恐龙》则是以儿童科幻电影为衣钵,讲述在达尔文式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不成熟的少年与弱者的故事。

《大雄的恐龙》,1980

渡边步导演的《恐龙06》则以影像演出更突出少年大雄与弱者皮助的独特关系,为了强化这种关系的真实性,渡边步发挥了此前在哆啦A梦系列里刻画日常生活细节的能力,将生活的真实感作为基底为这种关系进行铺垫——这恰好也是80年版《恐龙》所忽略的内容。而在演出手法上渡边导演又大量使用了低亮度的无影演出,对光影的使用相当节制,仅用于重要情景:如皮助出生的那天早上,太阳光射入大雄的房间;又如冒险回来宣告旅程结束、等候着小伙伴们各自回到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的夕阳……这些光影无疑都见证了情感流露的侧面、雕刻神圣的时刻,也悄然地勾勒出这场大人不知晓的小小冒险的深刻性。而渡边导演在采访中也透露,这一部剧场版的设定是大雄他们第一次冒险(并非像以前的剧场版那样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冒险),大雄坚定地要把皮助带回家的决心却盖过了对冒险的不安,足以反映这段关系的深厚情谊。[4]

演出上的变化在TV动画当中也有体现,正如2016年剧场版《新·大雄的日本诞生》(ドラえもん 新・のび太の日本誕生,下称《新日本诞生》)的八锹新之介导演也曾提到的,《新哆啦A梦》动起来更自然和柔软,比起帅气的动作,他也重视日常的演技。[5]

而另一方面,八锹导演把需要哆啦A梦使用道具来战胜困境的冒险称之为“非日常”,而与之相对的,包围着“非日常”的则是一头一尾的“日常”,因此必须有“日常”的铺垫,“非日常”才能成立。[6]《恐龙06》与《新日本诞生》都改编自藤子·F的原作,这两部原作都曾拍过电影版。《新日本诞生》与《恐龙06》相似的是,在世界观上,大雄一行人都需要回归原始时代,或说现代文明远未形成的时代,都需要面对粗鄙的环境。而这两个几乎诞生于一个年代的故事,在新版电影改编上依旧保留了原作的宏大叙事的内核,在笔者看来,八锹导演所说的“日常”部分铺垫,也保证了这种宏大的成立。

由此,注重“日常”的演技与《恐龙06》以及《新日本诞生》中大雄等人返回原始时代的“非日常”冒险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也由此确保了冒险的宏大属性。

事实上,“日常”与“非日常”的故事模式,给《哆啦A梦》系列带来的影响还不止如此。笔者认为八锹导演所提到的这个故事模式,也可如此概括:

同质环境—(出走)—异质环境—(归来)—同质环境

也就是说,一头一尾的环境是主角们熟悉的世界,回归之后他们的生活不会变化,与出走前保持着同质的一致。哆啦A梦的电影故事大多数都遵守这样一个出走再归来的模式。

在《恐龙06》的结尾,归来这一动作尤为明显:当大雄的母亲玉子看到他的小伙伴从他房间出来(即使大雄他们在白垩纪已经冒险了不止一天,但在现实世界中却仅仅过了一个白天),问他们这么多人刚刚干了什么时,他们只是意味深长地微微一笑,大雄则回答道:「うん...ちょっとね。」故事就这么结束了。大雄的这个回答实际上是相当暧昧的,因为「ちょっと」直译的话是“稍微、大概”,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从玉子的角度来看,大雄他们可能只是“稍微一起玩了一下”,然而大雄可能想表达的是“我们稍微去冒险了一下”——一种想要与别人分享、但还是决定把秘密藏于心底的心态。小小一句台词,就已经概括了整个出走冒险旅程的性质——在大人不知晓的情况下,“我们”自身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并深化了这个“出走归来”的故事模式。

《大雄的恐龙2006》结尾

《恐龙06》为这个故事赋予的新的意义,在去年的原创剧场版《大雄的月球探险记》(映画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月面探査記)中成为了核心概念,在这部剧场版里,五人组各自隐瞒父母离家出走的一幕是重中之重,官方甚至还发布了以离家出走为主题的角色概念海报(国内宣发方称之为“遥望月亮”版海报)。其中一款海报的标语如此写道:“我知道回去的路如何走,所以无论多黑,都不害怕。”而画面则是大雄一行人举头望着月亮的方向,而他们所站的地方是象征着地球与故乡的芦苇田里月光撒亮了大地。这是一个关于少年少女们“出走”的画面,与标语的“归来”形成了对应。在笔者看来,哆啦A梦系列电影的“出走”与“归来”得到了传承,而《月球探险记》也是第一次如此明确地把这个隐藏主题提炼出来的剧场版,大雄这一次的出走不为别的,是为了能够“归来”。再者,无论是致敬最早的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1902),还是把“想象力”这个古典纯粹的科幻词汇作为该作的关键词(宣传语是“请相信,想象力。”),都可以看出《月球探险记》是一部强调概念的作品,有着对原始的回归。这是双重意义的“归来”,一者是对科幻题材的回归,一者是童年或青春期出走的回归。

《月球探险记》概念海报之一

《恐龙06》的“归来”同样具备双重意义。大雄他们在白垩纪,需要从美洲大陆回到现代日本的位置,一方面是为了送皮助回到他生长的环境,一方面是需要回到和现代大雄房间的同一坐标位置并穿梭时间回到现代自己生活的地方,或说结束冒险回归自己的日常之中。《新恐龙》继承了这样的双重回归:送恐龙归乡,以及回到现代的“我们”的日常中去。但《新恐龙》又新增了重新出发的意义,这个意义或许站在50周年这个节点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β2.从出发到出发——从《你的名字。》到《新恐龙》

包括笔者,很多人观看《新恐龙》都联想到了四年前那部引起社会现象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上,不仅是因为一些元素的相似(如抬头望到的流星实际是毁灭级别的陨石,以及“零秒拯救世界”的情节设计),还因为这两部作品有着同一个关键人物:《你的名字。》的制片人、《新恐龙》的编剧川村元气。

《你的名字。》是将导演新海诚带向大众成为话题人物的作品,因为该作既是隶属于“世界系”这个日本ACG作品特有的故事类型和模式,又是一部映射“3·11”的电影,因此该作引发了世间各种各样的评论。在“世界系”方面关于该作最著名的短评,莫过于最早对“世界系”此进行权威定义的评论家东浩纪在推特上的评论(现已删除):《你的名字。》,与其说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不如说是宣告了一个时代终结的作品。

在笔者对东浩纪这句评论作出自己的阐释前,先引用一下批评家渡边大辅对“世界系”的定义:“以故事主人公(我)和他所牵挂的女主角(你)的二人关系为中心,将小的日常性(你和我)的问题与‘世界的危机’、‘这个世界的终结’等抽象且非日常的大问题直接连接起来,舍弃一切中间具体的(社会性的)说明描写。”[7]

笔者认为《你的名字。》之所以既是“世界系”又终结了“世界系”,一方面是这个作品符合“世界系”的故事模式——“你”与“我”的小小关系越过了具体社会直接作为世界流动之中心,并且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力量。另一方面是该作的主角已经不再是经典世界系那种“家里蹲”主角,如被称为是“世界系源头”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1995)的碇真嗣,他是拒绝成长的(拒绝乘上初号机)。

总的来说,《你的名字。》的男女主角实际上被替换成了所谓“现充”,愿意通过成长、去融入社会的运转体系之中,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说服了掌握着权力的大人,去拯救身边的人们,而完成了成长的仪式,结束了青春期。同时该作也有关于对具体的社会性有直接描写。这一点也和新海诚以往的许多作品不一样(如《秒速五厘米》最后即使身体已经长大,但依旧没能很好地适应成年人的社会秩序。),相信这种改变的原因离不开当时作为制片人的川村元气,他确实在创作上给予新海诚诸多建议。

川村元气在《大雄的金银岛》初次担任电影剧本之前,他已经是一个小说家了。他的小说《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世界から猫が消えたなら,2012)同样也以一个概念展开故事(“世界系”也是一种概念),讲述将死的男主角因遇到了能左右世界运转规则的魔鬼,在生命最后一刻完成了从消极对待身边人与事到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种关系的转变,并因知晓了入世之道而释然。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电影版剧照

若再把《新恐龙》的故事对比着来看——原本被族群拒绝并陷入成长困境的小啾,在世界毁灭的最后一刻学会了飞翔,并联合大雄通过哆啦A梦的道具“空间移动蜡笔”将大量恐龙转移到巨型模型小岛中,让地球的物种得以接续。而拯救了族群的小啾也得以融入其中。——可以发现,川村经手的故事,无一例外地肯定了在紧要关头做出决断、结束幼稚心境长大成人的行为。

川村元气作为作者,要为其选一个关键词的话,应该是“出发”。尤其是在《新恐龙》这个涉及进化论的故事中,他将成长与物种进化联系在了一起,正如物种进化是历史的客观规律,小啾这个“家里蹲”融入社会、孩童长大也是必然的,所有生物都必须完成出发的动作。

3.从归来到出发——从新恐龙到新大雄

知名动画导演宫崎骏曾如此说道:“大雄不会成长这一点非常有趣。坐上时光机,经历无数次珍贵的体验。”“一般来说,大多数作者都会在人物身上大花心思让其成长,然后变得不再像漫画主人公了。可是对于《哆啦A梦》,大雄第二天就会回归原状。”[8]

《哆啦A梦》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宫崎骏的同僚高畑勋也成做过同样是人情喜剧的《小麻烦千惠》(じゃりン子チエ,1981-1983)、《我的邻居山田君》(ホーホケキョとなりの山田くん,1999)。这些作品和现在仍在热播的《蜡笔小新》(クレヨンしんちゃん,1993-)、《樱桃小丸子》(ちびまる子ちゃん,1990-)有着共同点:描写日常中的小小人际关系的单元剧,同时作品世界的内部通过某种方式维持着一种日常时间的循环。在《哆啦A梦》中,维持这份循环的方式则是大雄通过哆啦A梦带来的各种奇妙体验。这种故事模式也存在于日本的实拍电影中,如以50部的数量突破吉尼斯纪录的系列电影《寅次郎的故事》(男はつらいよ,1969-)。如今大行其道的“空气系”作品也能从中看到这些日常人情剧的影子,如《轻音少女》(けいおん!,2009)为何能在充满变化的高中时期保持着循环状态,是因为这群少女通过课余的轻音部活动守住了那份不变的本质。

《小麻烦千惠》

正如《小麻烦千惠》漫画连载了将近20年,但作品内部的世界依旧还停留在七十年代的大阪市井环境,如今还在维持着作品生命的日常人情剧,即使创作者为其不断加入符合现代的新变化,但作品本身还是保留其诞生年代的痕迹:《樱桃小丸子》是如今少见的日式三代同堂大家庭,《蜡笔小新》依旧留有泡沫时代的印记,而《哆啦A梦》的小镇也带有昭和时代的色彩,无论大雄家里的电器如何换代,但空地上的三根水泥管的“原风景”贯穿了这五十年。(空地上的水泥管是昭和时代的日本司空见惯的风景,是日本昭和时代经济高速增长期的见证,这种风景现在几乎看不到了。)这些作品通过怀旧的力量延续至今。插画师中村佑介指出:“(《哆啦A梦》)原作漫画的杂志连载是从1969年开始的,大受欢迎时却已是约10年后的第二次TV动画化的1979年。也就是说,实际上在空地上有水泥管的时代没有受到欢迎,那个风景消失之后,人们才开始追捧。无论哪个时代都会‘追求没有的东西’,或许是因为‘过去很美’。”[9]

藤子·F·不二雄博物馆一处留有三根水泥管的空地

然而,在川村元气的“进化论”中,怀旧的力量是失效的,“不会成长”的大雄也必须“出发”。《新恐龙》就是一个从回归到出发的故事,和《恐龙06》“归来”的落脚点是不一样的。

首先,故事主要围绕小啾这只恐龙展开。小啾和皮助一样是弱者,然而大雄是皮助的保护者、引导者,小啾则是大雄的分身。而剧作也多次暗示小啾实际上就是恐龙族群里的另一个大雄,大雄在学校里无论是念书还是体育都是吊车尾,小啾它比双胞胎的小咪落后,小咪一下子学会的飞行,小啾却怎么也学不会。

其次,小咪虽然几乎没有关于它的主要戏份,但它并非是多余角色,只不过是功能性的。它是小啾第一个经历的他者,小啾一生挥之不去的对比对象。而之后大雄他们帮小啾找到它的族群时,小咪立刻融入了进去,小啾却因为不会飞而被排挤,此前小啾与作为他者的小咪的种种对比再次迅速爆发。小啾与大雄都是其所属社会的“边缘者”,大雄平时经常被胖虎和小夫欺负,被全班嘲笑,然而在剧场版中小啾却代替了大雄承担了这一边缘者的爆发作用,这也是因为大雄是不能够爆发的。

在哆啦A梦电影系列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梗叫“剧场版胖虎”,意思是平时TV版的胖虎当尽了坏人,一到剧场版却立刻成为了大雄的得力伙伴,并且在团队合作中具备重要作用。这一点类比到大雄身上也一样,大雄的射击技能以及他善良勇敢的品质在剧场版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更大。正因为剧场版中这五人组每一次都会在异质环境中互相配合,大雄失去了作为边缘者爆发的契机。小啾作为《新恐龙》限定登场的角色,它有比大雄更加自由的创作幅度,因此它可以成为另一个大雄,替他在剧场版中爆发。

而川村的“阴谋”,则是一手让大雄与小啾同等起来,一手又将小啾(大雄)的成长与世界的存亡联系起来。在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原本小啾就对自己不会飞而感到自卑,当他因此而被同族人拒绝甚至伤害时,他选择了逃走,而大雄也自暴自弃。在这里,拒绝成长的小啾(大雄)所经历的是成长仪式中的一个阶段:死亡。

大雄与小啾

学者秦刚在论述宫崎骏的《魔女宅急便》(1989)时,指出“‘成长仪式’往往蕴含一个象征性的死亡与再生的过程。由于疾病能够隐喻人物生理或心理的危机状态,因而成为死亡与再生的象征化表现形式。”[10]小啾受到同族的攻击,留下了脸颊上的伤痕,和《魔女宅急便》中离家出走的琪琪面临的困境可谓一模一样——琪琪患上了发烧,甚至失去了魔力,这暗示了她“在她融入克里克城的新社会群体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的失调,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我迷失”。[10]此后,小啾坚持独自练习飞行,然而在它还未学会飞的时候,它(大雄)再次面临另一个“死亡”——世界的死亡,末日即将到来。而时空巡逻队队员确认了大雄和小啾是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这也说明若小啾不摆脱“死亡”的阶段,去拯救物种的存续的话,那么历史与世界也会随之在此“死亡”。

因此,当小啾学会了飞翔的时候,它不仅救了大雄一命,也完成了拯救世界的任务。因为它完成了成长仪式中的“死后复生”,世界也因而得以复活大雄与小啾的小小成长推进了凝滞的时间与历史的意识,因为大雄于小啾的成长——他们成为了“新大雄”与“新恐龙”,他们重新流动而不再于此循环的个体时间让世界的时间不会停在此刻,世界因小小少年们的“出发”而成为了我们所熟稔的当下。

若说《恐龙》的归来是小小的“我”学会了保护弱者,送恐龙归乡是大雄对自己善良本心以行动的再确认,《新恐龙》归来的动作于系列作来说是回归原点,于大雄则是面对弱点寻回自我而重新出发的成长。不过,前者展现了这份善良的归来于野蛮世界所发挥的作用,是向外扩张的宏大叙事,后者则让世界退居后景,焦点则是“我们”的成长这样一种最小化。显然,《新恐龙》比起世界的发展,更关注个人的“出发”,其所处的当下已经不是宏大叙事的时代了。

4.出发之后——从新大雄到……

许多观众争议的点还有另一个,那就是《恐龙06》的主角皮助的情节。皮助在大雄落水后救了他,再默默离开了他,大雄也一直没有提起皮助的存在。如果《新大雄》皮助时存在的话,那么为什么大雄来到白垩纪没有立刻去找他?

在笔者看来,这个内部逻辑无法自恰的情节并非是那么重要——即使把皮助删去,只要稍微改动一下剧本也能让故事说得通,并非败笔——但这个情节可以是一个来自叙事外部的彩蛋,它代表的是我们观众对《恐龙06》遥远的记忆,而影片中的大雄也确实梦到了似乎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往事。然而主创成员并没有让皮助充当推动情节的重要力量,推动情节发展的是“新恐龙”,以及“新大雄”。皮助在此似乎代表的是怀旧的力量,而这股怀旧的力量在改变世界的任务面前是失效的。在这个意义上,也确实符合川村的“进化论”:大雄不再是回到过去,而是“出发”到新的日常中去。《新恐龙》在异质环境的冒险后虽然和《恐龙06》一样接驳起了同质的日常,但这一次日常并没有继续循环,大雄决定让自己成长一点点——让自己的翻单杠至少成功一次。

在大雄所生活的小镇在循环往复的第50年,似乎第一次有了向前流动的时间。这部剧场版对于这部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哆啦A梦》的意义似乎是翻开了新的一页。那么在《新恐龙》之后,《哆啦A梦》系列又会如何?在日后的《哆啦A梦》TV版和电影里,大雄是否还是那个大雄,亦或者说是那个会翻单杠的“新大雄”?或许答案并不难猜——即便如此,之后的大雄的生活可能也并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即便如此小镇依旧循环,即便如此大雄也还是那个在学校吊车尾的大雄。

在此,笔者无意评论川村将自己那套“进化论”代入哆啦A梦电影中是功是过。但至少《新恐龙》描绘了值得歌颂的成长的一瞬间。而《哆啦A梦》的生命力、“不会成长”的大雄则向我们保证,我们不会看到“出发”之后的景象,我们不必去考虑长大之后必须经历的那份不再单纯的甘与苦。我们依旧继续能体验这个循环,一次又一次经历着哆啦A梦带给我们“日常”里的“非日常”。

注释:

[1]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日本の恐竜発見史 ①,发表日期:2007.12.1,原文地址://www.kahaku.go.jp/userguide/hotnews/theme.php?id=0001217896658956&p=2

[2]浅野靖菜,『映画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宝島』今井一暁監督インタビュー,发表日期:2018.8.17,原文地址://mediag.bunka.go.jp/article/article-13652/

[3]押井守,钟嘉慧译,暢所欲言!押井守漫談吉卜力祕辛,台灣東販,2018.11,P21;

[4]小黑祐一郎,渡辺歩・小西賢一が語る『のび太の恐竜2006』(4)「まだまだペンペン草は生えているよ」,发表日期:2006.4.20,原文地址:http://www.style.fm/as/13_special/mini_060420.shtml

[5]インタビュー劇場 八鍬新之介 その一,发表日期:2016.08.28,原文地址://mij-only.com/interview/jp/yakuwashinnosuke01.html

[6]同[5];

[7]王钦,“世界系”或“决断主义”——“亚文化”的当代想象力,发表日期:2018.10.9,原文地址://new.qq.com/omn/20181009/20181009B0C158.html?pc;

[8]theoldestcat译,宫崎骏对谈藤子不二雄 消失的乌托邦——哆啦A梦的世界,发表日期:2020.8.6,原文地址://weibo.com/5127988964/JeHucBPQs

[9]中村佑介,土管のある風景,发表日期:2014.12.7,原文地址://note.com/kazekissa/n/n422767ee9509

[10]秦刚,捕风者宫崎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5,P35-37。

 3 ) 论童真和历史

论童真和历史 虽然题材是不折不扣的炒冷饭,但是画面质感,裸眼3D,情节设置和节奏把控都是一如既往的精良。当然在我这么油腻的中年人眼里,电影还是有引发思考的地方,最具争议的是用那份浪漫的童真改变历史差点儿“毁灭了人类”[捂脸] 观影结束后,我给儿子表达了历史无法改变的观点,并举了那个“杀死爷爷”的悖论。他俩觉得很有意思,我就继续用《十二猴子》《信条》《蝴蝶效应》《电话》给他们种草[偷笑]我说试图改变历史也可能会更糟 可是转念一想,这部电影的表达是为了让孩子们认为童真比改变历史重要吗?感性和理性之间一定要非此即彼吗?一定不是的,因为不止是孩子,让人类绝对的理性都是永远不可能的。 让小朋友,大朋友在自己的宇宙里永远保持那份童真才是导演的表达。与其承受拯救人类的压力,还不如好好的爱自己身边的人。 在《三体》里,罗辑和维德那样的人物,固然让人敬佩!但是程心那样的圣母难道不是同样闪耀着人类的光辉吗? 大雄:“这是我的宠物,谁也不能伤害它!人类命运共同体,我管得着嘛![呲牙]”

 4 ) 勇敢跨出“新”的一步——探析大雄的新恐龙中“新”的内涵

首先,不得不说新恐龙这部作品无愧是哆啦A梦50周年的纪念作品,总体观感非常优秀,在水田版原创剧场版里绝对能算得上是上乘之作。

剧情节奏上的把控比前几年要更好,连贯性很好,伏笔铺设和回收也处理得不错,能带给人一些惊喜。小啾和小咪两只恐龙可爱而通人性,惹人喜爱,与大雄之间的羁绊也足够打动人心。同时,延续了哆啦A梦剧场版近几年一贯的风格,在不影响观感的情况下巧妙地插入许多科普,能在看电影时也学到一些知识。当然这部作品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故事仍然存在一些bug(只能说是剧情需要吧),前期剧情展开有些套路化(还是摆脱不了前作《大雄的恐龙》的框架),但总体瑕不掩瑜,新恐龙仍然是一部感动而有寓意的作品。

然后,不得不提一下,本作与前作《大雄的恐龙》的联动也是本作的亮点之一。相信看到皮助出现的那一刻,不少老粉都会泪目吧(至于皮助在片中具体是以怎样的方式再登场,就不过多剧透了)。虽然看到了贴吧吧友的分析,皮助的出场可能确实会有些bug,片中也是模糊处理,并没有明确说明出场的就是皮助,但其实这些都已经无所谓了。毕竟哆啦A梦本来就是童话般的故事,圆一个粉丝们的梦、填补一份遗憾又有何不可呢。所以我还是更愿意相信大雄和皮助终于再次相遇了。这样的小彩蛋无疑提升了这部作品的纪念意义,《大雄的恐龙》是哆啦A梦大山版和水田版的第一部剧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哆啦A梦50周年之际推出这样一部类似题材的作品并与前作联动,这波情怀真的能给满分!

来自粉丝的原创贺图,图中皮助(大雄的恐龙中的角色)和大雄等人再次相会,不过图与电影内容无关

但同时,正如作品的标题,“新”这个字眼是本作的核心所在,这不仅仅只是说明新恐龙是有别于前作的新作品或是表示片中的小啾、小咪两只恐龙属于新品种。以下本人将基于个人的理解从多个方面阐述本作所体现的“新”的内涵。

首先,“新”是“进化”的结果,而进化则是这部作品中最关键的线索之一。片中对进化的过程以及内涵都有着独特的阐释。

片中从时空调查员的口中得知,当小啾努力地拍打着笨拙的翅膀,在经历一次次的跌倒后,一次次的失败后,终于翱翔蓝天,学会飞行的那一刻,恐龙也迈出了向鸟类进化的第一步。虽然这样将整个宏观生物群体的进化历程归结于某个微观个体的经历中,不免有些牵强,但小啾学会飞翔的经历确实可能是生物进化的一个缩影。个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既有自然环境情况改变的强制性,也有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努力改变自身的主观性,也许这只是勇敢的尝试、惊险的一跃。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如此。片中也曾提到,“新恐龙”也正是因为被天敌逼到天涯海角,不得不勇敢地纵身一跃,最终飞过海洋到达彼岸而形成的新品种。所以,生物进化的历程中,偶然却往往孕育着必然,“蝴蝶效应”或许也确实是存在的,部分个体的“一小步”也许会成为整个生物群体的“一大步”。

或许谈整个宏观生物群体的进化历程不免有些艰深,那我们不如就着眼于微观个体。对于个体而言,这一步,意味的是“成长”。可能每一个个体,在成长的历程中都会遇到那么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难关,需要一次次努力地尝试,才能够突破。对小啾来说,这个难关是学会飞行;而对于大雄来说,则是翻上单杠。也许我们有些时候也会像小啾和大雄一样笨拙,别人能够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我们尽管努力,却仍然难以做到,因此被同伴排挤,感到自卑,怀疑自己,甚至萌生退意。但如若我们最终仍然选择坚持,不愿放弃,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成功突破难关之时,我们也就真正得到了成长。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学会的不仅仅是这样一个技能,更是应对难关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样的品质让我们能够进一步去面对人生中新的挑战,这便是成长的真谛。影片的宣传语“你好,新大雄”应该也正是代表着成长的这层意思吧。

在影院,看到小啾最终扑棱着笨拙的羽翼,在染成火红的天空中翱翔之际,我不禁潸然泪下。即使个头小一点,即使尾巴短一点,即使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小啾仍然振翅飞向了天空,大雄也终于在一次次跌落、满身尘土后翻上了单杠。他们都在努力着,我们也更没有理由认输了啊。

当小啾最终飞向天空之时,影片达到了最高潮

另外,片中另一个对进化的观点那就是“情感”是人类所进化出的独一无二的特点。人类拥有情感,并能够将这份情感传递给他人、甚至是像小啾小咪这样的生物。影片的插入曲名为“与你交织的独白”,而能够让大雄和小啾这样两条属于有着物种的隔阂、本应接近平行的心路如奇迹般交织、共鸣的,正是联结的情感。一直以来,真挚的情感都是哆啦A梦系列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内核,这也是哆啦A梦系列作品总是能打动人心的原因。大雄这个看起来一无是处的少年,却因为拥有着温柔的心灵,而散发着强大的人格魅力,在这部影片中更是将大雄的这份温柔展现地淋漓尽致。

大雄和小啾的羁绊是本片最打动人心之处

我们经常会调侃“万恶的亚撒西”,觉得一个人仅仅只有温柔这一点,便足以吸引他人未免太过理所当然。但其实,能够做到像大雄那样“为别人的不幸而难过,为别人的幸福而开心”的真正温柔的人,又能有多少呢。正是因为大雄这份对万事万物近乎天真的温柔,才能够交到那么多真心的朋友,才能够打动静香的心。心灵若持续发散的温柔的信号,总有一刻会得到相同的回应。而很多时候,这份对万事万物的温柔也将化为强大的力量。在剧场版里,当同伴遇到危险的时候,最先挺身而出的总是平时看起来最为怯懦的大雄。想到大雄与动物行星ed里的歌词“会流下眼泪的,因为你是人类啊;弱小而无助的你,更像是人类啊;迷茫也无所谓,毕竟人类本来就是这样;总有一天会变得坚强,因为你是人类”,情感的存在才是人类得以高于其他生物的原因。

最后,“新”也是哆啦A梦这部作品想要维持经久不衰的人气所必需的。哆啦A梦系列已然经过了50个年头的考验,但现在这个系列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瓶颈。想要进一步走向未来,就必须要用“新”的方式去逐渐冲破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去让更多人重新认识这部作品,并吸引到新一批的粉丝群体,而不能仅仅是靠卖情怀维持人气。最近的新番中,大多仍然是重置原来的作品,而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作品却不多,这其实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现象。尽管想要突破原来的框架很难,但在这部作品中,确实可以看出主创方在保留原作情怀的同时想要去构思一个全新的故事,近些年新番原创剧场版作品的质量也确实在提高,并逐渐形成了与旧作品不同的风格。也许就是在这样旧瓶装新酒的模式下,哆啦A梦这部作品会继续走向未来吧。作为一个哆啦迷,真的希望这部作品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到60周年、70周年、100周年,直到永远。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走进影院,好好欣赏这部50周年纪念作吧。

 5 ) 新恐龙:工具理性与天皇制的令和再反思

与其说恐龙新生的迦南之地是立体景观模型演化的大雄伊甸园,不如说是那个集地震、海啸、火山、核爆灭绝恐慌于一身的日本列岛的镜像。末日硝烟下弥漫的孤岛危机萦绕在每只无邪恐龙潜意识深处,三一一地震和福岛核灾的余波尚未消散,新一轮地缘博弈的动荡又高悬在它们头顶。令和时代的孤岛将何去何从,正是这部电影想告诉观众的——旧的恐龙,新的大雄。


- 1 -

2020年是令和纪元的第一个自然年,与平成天皇同岁的藤子·F·不二雄已辞世24载。《新恐龙》作为原作50周年庆典电影,同样蕴含了半个世纪份量的时代情绪。

《哆啦A梦》诞生于安保斗争方兴未艾的1970年。铁幕下两极对峙的未来前途未卜,战后国家自信一向处于受挫状态,民主体制与宏大叙事摇摇欲坠。先天不全的日本只能沉溺在「一亿总中流」的经济奇迹中,一边安享现代文明成果,一边从各种角度神化现实。直到这场狂欢随经济泡沫崩溃戛然而止。喧嚣过后的大和民族不得不重新思考:经历辉煌与沉沦,现代性究竟会将日本带往何方。

藤子·F·不二雄身为完整历经大东亚战争至泡沫经济时期的元祖一代漫画家,对近世社会动荡体悟深刻。凝结最高思想成果的哆啦A梦长篇故事,承载着他一生里对时代精神状况的反思。

与同时代诸多具有历史责任感的巨匠一样,军国主义批判是废墟世代绕不开的主题。《宇宙小战争》和《铁人兵团》分别从主体和客体角度对日本法西斯的独裁者和侵略者身份进行批判,前者突出渲染向内高压统治的白色恐怖氛围,后者侧重表现狂热(机器人)民族中心主义的毁灭性实质。

如果说对大日本帝国时期的直面描写是响应时代思潮的反战呼吁,进入1990年代后,藤子·F·不二雄开始审视起战后和平社会里仍会将日本拖回极权深渊的不安因素,即法兰克福学派着重批判的工具理性。

工具理性,是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推崇唯效率论和目的至上。在现代文明建成中,工具理性的兴起至关重要,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它的影响。但科学导致进步与灾难的两面性对工具理性同样适用,严密规划的集中营大屠杀和极致压榨的血汗工厂也能找到它的影子。

不同于赛博朋克题材中常见的巨型企业,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极权形式在《云之王国》悄然出现——科学原则指导的规划(能源州、动物保护州)和完备的民主法治制度下,天上联邦每个角落无不展现出工具理性发挥到极致的景象。那么茫茫多理性碎片凝结成的社会整体,为何会得出诺亚计划这个看似人道的极端残忍方案。另一个被回避的事实是,天上联邦如何跳过工业的线性发展,径直跃迁至环保的太阳能系统。答案的隐去并非篇幅限制,而是天上人自命不凡的傲慢,这种表现在神话剧《天国的诞生》中推向极致,而占据颇多篇幅的后者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瓦格纳式恢弘壮阔的德意志民族史诗,艺术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极权文化体系中。

到了庭审的高潮环节,天上联邦逐渐勾画成型:它一面标榜自己的正义感和公正性,一面又对待地上人严加防范形同软禁;一面自陈保护地球的迫不得已,一面又将地上人从地球概念中剥离视若野蛮的原始人。对地上人抱有同情的帕尔帕尔解释诺亚计划时的迟疑,指向了这个新型极权社会下名存实亡的公道。

这正是合理中产生的不合理,工具理性下高度发达的天上联邦,不论能源利用效率还是环境保护力度都趋近完美,但这种理性一旦面向异族人就迅速坍塌为漠视乃至残忍。起码的人道主义伦理不复存在,省略所有和平协商步骤,直接采用最极端的诺亚计划,深刻地揭示了工具理性在立场对调后显露出的巨大残暴性。与哆啦A梦对超级武器的慎重形成对比的是,思维僵化的天上人对联邦决议不假思索的支持。在神话剧和片面传闻的大众媒体循环复述下,即使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帕尔帕尔也曾对地上人产生刻板印象,封闭的社会运作机制确保了反对意见被消灭于未然。享受着得天独厚现代性成果的天上联邦,在一片欣欣向荣中施以对另一个文明的毁灭。

但这并不意味天上人形象与第三帝国完全重合,工具理性同样造成地上社会的病态化,冲突的责任不应只由一方承担。藤子老师尤其强调地上世界对自然不加节制且蛮横粗暴的榨取和破坏,提醒唯经济发展和效率提升的技术滥用终归会反噬人类。现实中与战后经济奇迹并行的是各种公害问题的爆发:水俣病、四日市哮喘和痛痛病都成为“电化”风潮时期抹不去的阴影。未及天上的毁灭之雨降下,日本人已在自己创造的繁荣中满目疮痍。天上联邦的审判未尝不是一场西方目光下的日本审视。

翌年推出的《白金迷宫》进一步描绘了发达工业社会中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隐藏的危机,开场的电视广告正是消费社会无孔不入营销行为的一瞥。

沉浸享乐的查摩查人反过来被技术驯化到忘记道德伦理,自发放弃所有选择和思考,将生活中的一切交由被机器取代的政府决定,成了名副其实的奴隶,一个无形极权帝国的催生条件便隐然成型。随着酷似东条英机的机器博士完全掌握国家机关和技术生产,摇身一变为皇帝拿波基斯特勒一世,技术沦为极权统治的帮凶和爪牙,查摩查人的末日也接踵而至——将工具理性发挥到极致的人工智能反过来审视人类后,很容易得出该物种并非效率至上的最优解的结论,堪称完美的技术反而率先抛弃了人类这一效力主体。而下级机器人对哆啦A梦荒诞审问的无休止电击和对继续浪费资源供养人类的不满,则昭示了工具理性在现实里走向集中营大屠杀的前兆。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机器政权时代,并非没有有识之士呼吁这种倾向的危险性,然而表达了对社会现状不满的沙比奥父亲和圣诞老人,不是被污名化就是走向自我放逐。自发抑制反抗整体出现的查摩查星彻底陷入单向度社会——人类在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准和物质条件中成为无法戒断的奴隶,对物质的成瘾转化到对统治的顺从,任何指向制度的批判和对抗,都被视为当前丰厚生活的威胁。可以预见的是,即使机器人无所作为,已经躺进棺材般万能舱的人类也必然走向板上钉钉的灭亡。

这正是藤子老师对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病理化社会的具象展现,无论是互相攀比着暑假去夏威夷或瑞士度假的小夫,还是习惯于借助哆啦A梦道具实现游泳或滑雪的大雄,都将在泡沫破碎的一刹那陷入绝望。对比《宇宙小战争》和《白金迷宫》独裁形式的不同,揭示了成熟资本主义社会更加危险的一面,前者尚需要被统治的人民,而后者则成功地抹除了社会主体,实现全自动化的再生产循环。

对新型极权社会的描摹达到顶峰后,藤子老师开始呼吁走出工具理性的生活理念。《白金迷宫》结局高度智能的机器博士被初级智能的迷你哆啦摧毁的象征性场面,表明人类需要的是适度且有节制的科技。

《创世日记》则抛出更加颠覆性的观点,技术理性乃至人类文明本身,都不一定是地球演化的唯一答案,如果世界不过是造物主的恶作剧,那么一个由昆虫创造的文明并没有不合理之处。正如《魔界大冒险》的著名宣言“魔法世界里科学才是迷信”。

最后的遗作《发条都市冒险记》深化了这一主题,与同样大兴土木的《云之王国》对比,自然从纯粹被使用、被改造、被解蔽的客体变成了有自我意志和情感表达的主体,强迫主角一行正视其不仅只是被技术促逼的待用资源,这是对工具理性的又一重反叛。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钥匙城心安理得享用的发达的22世纪清洁能源科技,亦是建立在18世纪以来大肆污染的工业革命基础之上,再脱胎换骨的文明也处处凝结着人类对地球伤害的漫长历史。


- 2 -

自黑船入关以来,被迫进入现代化进程的日本埋下两颗不安的种子:其一是承继西方的工具理性,其二是未能彻底断绝的天皇制国家构造传统。

丸山真男论述极端国家主义时指出, 日本的政治权力基础建立在极端的伦理实体上。未经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即使依靠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实现表面上的现代化,兼任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的天皇的统御权力却有增无减。新国家的个体依然笼罩在天皇属民的标签下而从未被明确承认过,从公共空间到私人生活莫不处于国家权力渗透范围之内,个人的主体性永远是残缺不全的。这种意识也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国家构造中,即国家并非建立在法理之下,而是天皇自身代表法理,不断膨胀的皇道侵蚀了本无权干涉的道德伦理和价值判断领域。

《铁人兵团》中莉露露就受困于麦加托比亚国指挥官和神的子民两重身份的认知混淆,无法形成起码的逻辑判断或对上级暴行作出反驳,直到经由静香引导获得个体觉醒,方能践行符合本心的行为,以背离国家的方式成为神的天使。

对彼时被精神改造的日本帝国个体来说,道德始终是他律的,所有行为基准皆源自对天皇和上级(机轴上更接近天皇的存在)的惟命是从,而非内在良知的约束,这使得个人主体责任感更加难以建立。取而代之的是依靠压抑转嫁维系的精神平衡,如同《白百合般的女孩》中老师对野比伸助和《大象与叔叔》中军官对大象般向下一级的支配感。讽刺的是,备受资本家欺辱的日本底层民众在身份置换为天皇神兵后,又将压抑转化为优越感发泄在占领区普通民众上。

对外关系亦是如此,作为首个从殖民状态中完成现代化改革并取得军事胜利(日俄战争)的亚洲国家,日本很快就忙不迭地将西方曾施加于自己身上的举措沿用到朝鲜和台湾。而莉露露对神和奴隶的阐述恰好精准地勾勒出其帝国主义实质——将对国内民众的剥削转嫁到对他国人民的剥削来实现所谓日本的幸福。

由此体制培养出的官僚和军人将自我矮化为《白金迷宫》中依附于皇帝的傀儡机器,在不清不楚的情况下就召开一系列毁灭性战争,导致战后问责和反思环节因缺乏主体责任意识而不断推诿回避。而使这项前现代遗留问题愈加复杂化的是,本应随着战败从天皇制国家主义禁锢中解脱出来的现代日本,又在美国的接管擎制下,陷入新一轮缺乏主体性的状态并延续至今。

同样注意到这一现实的藤子老师,屡屡在剧场版故事中假托神创说对天皇制国家主义和后天皇时代社会进行病理剖析:

《铁人兵团》以神名义为侵略行为浇灌狂热、《龙骑士》对神的愚忠、《云之王国》借神话为毁灭世界的诺亚计划寻找合法性、《日本诞生》重塑天孙降临和万物有灵传说,皆从不同角度反映错误的信仰如何造成个体与社会的病态。

在此基础上的《创世日记》是呼吁解脱枷锁的集大成之作,开篇便以大雄种种的天真行为消解掉上帝的神性和权威,而后展现出的一幅幅历史碎片图景里,不仅解构了从石器岁月到大正年间古今和洋的神话内容,还讽刺了愚昧自私的落后习俗。

在大雄全知全能视角的期许中,本着乌托邦理念创造的世界依然未能免去战火屠戮,不论是应神的号召发动宗教战争的十字军,还是对神的恶作剧耿耿于怀试图夺回大地的昆虫国,都重现了真实历史上因极端信仰导致的一幕幕毁灭场景。但其中亦不乏历代野比祖先般的义人,即使没有信仰约束,遵从良知行事也可以带来安宁。

随着大雄发布新世界的人间宣言,在众人面前卸下神的光环做回平凡的你我他,也将新世界的人类和昆虫从低人一等的下级子民还原成被解放了的个体。平行宇宙间无高下之分,同个地球内亦无神民之别。

—回到地上以后,我将向世人传颂上帝的伟业。
—不,希望你把这一切都忘掉,你们建设的繁荣发达的社会一点也不比我们逊色。

可惜藤子老师天不假年,未能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得更远,但如此积累下的十七部半剧场版故事已然代表了日本漫画领域对社会思考的最高丰碑之一。


- 3 -

令和版《新恐龙》创作始于地震、台风、寒潮、暴雨并发的2018年,日本汉字协会选择“灾”作为并不安逸的这一年的总结。更使日本人颓丧的是,即使冷战结束后施展浑身解数采取的PKO法案、河野谈话、村山谈话、国旗国歌法案、和平安全法制、解禁集体自卫权等或左或右的争议举措,日本依然未能同期望中那样重回国家正常化,反而深陷在广场协议导致的失落的三十年中停滞不前,令和时代的前景充满不安和迷茫。

《新恐龙》是繁盛了50年的旧时代故事与仍面临诸多问题的新世代少年的一次对话,也是严格意义上奠定令和基调的第一作。走出20世纪阴霾的小小人工岛,依然要面对命中注定的惶惶天灾,主题却从打倒邪恶反派替换成必要的生存与独立。

此次企划由剧场版最高票房纪录《新宝岛》主创今井一晓和川村元气负责,从三度改编的恐龙返乡题材到小岛崇史力图向平成版致敬的作画风格都体现着回归原点的思路。同时不乏巧思设计:友情巧克力取代桃太郎牌驯服丸子,更温和的道具理念油然而生。

除此之外,川村元气的剧本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故事再现,而是谋求与藤子老师达成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

《新宝岛》取观众最大公约数的亲子设定显然考虑到儿童以外的家长群体,伴随1987年以降出生的宽松世代陆续进入家庭阶段,本作设置了能与其产生精神共鸣的大雄和小啾这对互为镜像的主角。在此寓意下,宽松环境成长的小啾如何适应弱肉强食世界的主题,成为当代社会背景下藤子老师思想的容器。

接受采访时川村元气表示想在电影对进化的诠释中呼吁多样性的重要。然而当工具理性应用于繁衍就不可避免地滑向社会达尔文主义,进而变成极端优生学,后者在日本动画中一向处于被批判状态,比如斯巴达色彩浓郁的战斗民族赛亚人。

新种恐龙本为躲避天敌而进化出的飞行能力,反而在避退到没有天敌的世外桃源后成了同族嫌隙的标志,对效率的盲目追求和崇拜导致了进化的异化。而实际上,关于滑翔的生理机能强化即使在白垩纪早期至关重要,但从总体视角来看,于恐龙化为鸟类这一路径上并不如小啾领悟的振翅有益。可以想见的是,这样大器晚成的小啾如果自幼生长于高度竞争的残酷丛林,而非受到大雄的呵护与鼓励,甚至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小啾出生的蛋亦确实是时代弃子),更勿论引领下一个进化的方向了。

工具理性导致对多样性不宽容的单一价值社会,只会在进化的可能性浮现前就将其扼杀于短视之中。由此产生的不安感在世界加速发展碰撞背景下依然未从失落的平成年代走出来的日本人心中更为沉重。


- 4 -

自明治维新以来,皇室与幕府的二元统治结构解体,独揽大权的天皇视神道为政权合法化的符号象征,原本弱势的本土信仰经政府神佛分离运动而地位急速攀升,一跃为具备国教性质的国家神道,与武士道精神共同发挥宣传天皇崇拜和权威的民间动员作用,甚至在朝鲜和台湾也建有神道设施。直至战后盟军强制政教分离,才剥离其军国主义属性。

随着人间宣言发布,天皇实权与“八纮一宇、七生报国”口号一齐退出政治领域,但天皇依然保有神道至高领袖身份,由神武景气、伊势神宫、靖国神社组成的闪烁其词的神道语系也未在日本精神文化生活中消弭。卷土重来的美国更在实质上填补了国家构造中原本天皇的位置,日本的法统基础不得不从明治宪法修改为盟军起草的日本国宪法。

时至今日,缺乏国家主体合法性和逃避历史责任的问题如芒在背地横梗在日本走向实质上独立的探索中。

电影试水的昭和版恐龙看似简单温情的子供向作品,却并不缺少作者表达。藤子老师将喜爱的西部片元素包装成政治符号投射到故事里,于是有了打扮酷肖牛仔印第安人的恐龙猎人和大腹便便的白人富豪,乃至被误送美洲的皮助饱受当地蛇颈龙欺负的段落也在适逢新安保条约签订2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微妙,恐龙返乡成了日本独立的象征。平成版恐龙则进一步延伸为丢失所有道具的主角一行凭借自己的力量跨越美亚大陆。

到了新安保条约缔结60周年的2020年,日本该如何总结半个世纪的发展得失,并重新确立自己在日渐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中的定位和希冀,就显得尤为值得深思。除了设置同样北美出产的巨型风神翼龙反派与前作保持立场一致外,川村元气选择《天气之子》中使用过的神道元素来诠释灾变与地缘冲突频发的当下社会的再反思。

略过大量复刻原作剧情的前半部,回到侏罗纪的主角一行反复感叹“我们日本也有恐龙”,让冒险之旅在恐龙返乡之上多了图腾寻根的意味。面朝高耸的巨峰,大雄在众人疑惑中认定小啾的同类就在上面,为自己披上神性色彩,穿过象征日本源初之地的那智大瀑(位于神话中神武天皇和徐福登陆的熊野地区),踏上寻找恐龙足迹的众人同时也进入了地理上纪伊朝圣之路和精神上神道回溯之旅的潜文本。

神道传说中父神伊奘诺尊通过将身上所佩之物生子化神创造万象,大雄也因缘巧合用月见台空地和自宅的日常物件遍撒神迹,将哆啦A梦日常论域里的景观拆解重构成剧场版异世界的雏型,彼世与此世以独特的分形结构勾连在一起,重新诠释了藤子老师的“一点点不可思议”风格。随着尺码无限扩张,单杠化作鸟居、滑梯化作参道、空间转换蜡笔化作注连绳、立体景观模型化作苇原中国,更成为超脱时空流转的神域,其存在贯穿未来、过去与当下。万物有灵的神道语境下,恐龙乐园的一草一木无不是大雄的神体所在,凡人小学生又一次不经意间成为创世神。

回过到全片开头那颗来自地层深处、承载时间积淀的恐龙蛋化石,被大雄视若珍宝地捧在胸前穿梭于练马区街角,正是神道信仰中磐座崇拜的现代复兴。

在高潮部分,取代反派恐龙猎人的陨石撞击,让本该机械降神的时光巡逻队退居背景板。这一次,真正无所畏惧也无所顾忌的主角一行终于可以放手一博,重塑一个不被干涉放任生长的现代日本。在气候调节装置的庇护下,同样拥有宽松环境和四块神迹的立体景观模型成了新日本列岛的象征。

面对使大雄陷入危机的野蛮粗暴的红色巨大入侵者,软弱任性的宽松世代典型小啾终于激发潜能,振翅跃向天空,救回自己的守护神,找到属于的自己生存方式,完成恐龙生理机能和日本独立健全的国家主体双重意义上的成人式,才能在结局朝着名为回到未来实则来自过去(侏罗纪)的大雄告别。而吉鲁对生命繁衍不息的感慨和期待,寄托对年轻一代终止过去灾难的希望。随着小啾双翼展出金色光芒,它的形象逐渐与为神武天皇指路的三足八咫乌重合,代表着令和时代的再启程。

由此完成了向《创世日记》寓言的致敬——解构神道历史的同时,将个体从神道文化中解放出来,借大雄之口指出:告别过去,自己的幸福只能靠自己争取。

本片名为大雄的新恐龙,实为通过文化寻根和前作回溯,重回藤子老师的思考方式,以解决当代日本社会精神危机的治愈之旅。


- 5 -

至于同卵双生的小啾为什么会被小咪全方位甩开,众所周知,兄妹性状差异主要来源于机油沉淀位置,很显然小啾属于上半个蛋黄,所以哆啦美为什么没登场啊!

关于《伴我同行2》:伴我同行2:少子化时代的父权复辟尝试

 6 ) 本片终于想起来哆啦A梦是育儿型机器人不是保姆型机器人

(搬一下以前的影评,找个地方存)

2020.12.12   《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总评分4.33分(满分5)   剧情:4.5(少0.5我怕你骄傲)   画面:5分(希望以后所有哆啦系列电影都按这个规格来或者更高)   配乐:4分   人设:4分(主要是指性格塑造)   额外观感:   泪点:5分   主题升华:3.5分,弱小升华进化很棒,但升华到人类有同理心本来没啥问题,但是在本作故事下,很明显恐龙和机器人都有同理心。   (单项初始分数3分,优点加分缺点扣分,没有权重,总分是全部加起来取平均数,1分一颗星,不进位)   还是希望提一嘴向导演与编剧表达我的感谢,这部电影是本年度我个人最喜欢以及近几年来最好的《哆啦A梦》剧场版,50周年纪念用心了   首先夸一下超棒的画面,虽然我不懂,铁外行人,但是恐龙的逼真度真的是超棒,分镜方面很有3d的感觉,有一种“虽然是2d电影但是现在马上把这部做成3d都不是问题”的感觉,眩晕感真实度等远超部分垃圾“3d电影”,有钱了啊!我欣慰啊!   剧情方面   和前作《大雄的恐龙》不同,本作着重渲染了照顾恐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前作大雄养的双叶颈龙野助,除了在野助个头变得过大导致无法在室内饲养这样的理论意外,并没有展示其他常规养宠物会遇到的问题。而新作则在这方面花了心思,比如不知道恐龙该吃什么的大雄跑去问研究学者,或自己查阅书籍,以及恐龙生病不知道怎么治疗等问题,可以说是很深刻地展现了“养育一个生命并不是说着那么简单”这个道理,大雄在养恐龙过程中也产生了“我再也不想管你”这样的想法,但是他却一次次坚持下来   中间的反转是可以预料到部分的,这几年好像很喜欢反转,“好”人变坏人有过一次,那么也来一次“坏”人变警察   结尾的主题升华,大雄从“就算我翻不了单杠,日子不是一样过”蜕变,他从来就不是自己飞不了还生个蛋让蛋飞的完蛋家长,他不知道该如何养恐龙,但是他会用行动去教导,看到大雄一次次翻单杠失误却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小啾也会向大雄学习失败后爬起来的精神   而特别之处在于:其他的“新恐龙”都是沿用老恐龙的滑翔式飞行,而小啾却天生无法学会这一点,被其他恐龙厌弃,禁止它回归族群,就连大雄也让它学习大众的做法,然而最终小啾确实无法做到,取而代之的是领悟了展翅飞行的能力,成为“进化”的源泉,映射许多无法在原本环境下生存的“废物”却走出自己的一条新道路(进化),成功在时代的洪流中存活下来   ed中的影子正是进化的过程   额外说一点老粉喜欢的彩蛋部分,大雄与小啾掉下悬崖落海后是前作《大雄的恐龙》中大雄养的双叶颈龙野助救了他俩,大雄在岸边醒来后却没有看到“救命恩人”。(我差点以为要来个恐龙修罗场了,野助:“明明是我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之类的有新龙忘旧龙什么的……)关于这段个人有两种理解:1.真的是想象画面,并不是真的野助,因为哆啦A梦跟静香说过有探险队服装应该不会遇到大问题,说明这套可能在海里也有作用2.确实是野助,这种我会很难过的,因为结尾那个圈没有画到海上去,野助岂不是会因为彗星而死?不过野助能带大雄到岛上应该自己也能过去吧……希望……   最后,人设,哆啦世界观里的主角和npc真的很有魅力啊,小夫前期说过无数次吃胖虎不要吃我,看起来真的很怂,但关键时刻(世界毁灭之际)他一点都不打退堂鼓。胖虎,揍人只能我自己揍,鲁莽的象征,然而大雄与小啾在侏罗纪落后大家没来得及跑进时光机时,是他抱两人进去。静香,大雄遇到危险时冲上去抱住大雄,大雄与小啾闹别扭时解开大雄心结,不需要强行凑cp,《伴我同行》的时候会想屌丝凭什么配女神,《大雄的新恐龙》只会想他们俩就是最配的!   恐龙研究员,听到四年级(或者五年级?)小孩说怎么养恐龙,没有嘲笑他,而是用孩子的语言教他,时空警察,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额外夸一点   剧场版终于意识到哆啦A梦是的【育儿型机器人】不是保姆机器人了,感动!鼓掌!把前几年剧场版的导演都拖出去   大雄的异想天开以及没文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这种异想天开却会带来一丝“可能性”,在大雄说可能还有恐龙时,哆啦A梦先是表达了不可能,而后又对大雄的优点表示肯定   大雄想养恐龙时,哆啦A梦先发出警告“养育生命并不简单”但同时又在大雄遇到困难时鼓励他   大雄想用时光包袱巾把化石变回蛋,哆啦A梦说可能只是便便而已,降低期待值。   以及结尾大雄起床去练翻单杠,哆啦A梦起床后欣慰的表情(而且还能看出平时说哆啦A梦起床喊大雄起床,笑~)   顺带一提哆啦A梦装这么多蝗虫罐头干啥?口袋里进蝗虫啦?桃太郎饭团都被咬破了

 7 ) 本作终于想起来哆啦A梦是育儿型机器人不是保姆机器人

 (搬一下以前的影评,找个地方存)

2020.12.12   《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总评分4.33分(满分5)   剧情:4.5(少0.5我怕你骄傲)   画面:5分,希望以后所有哆啦系列电影都按这个规格来(或者更高),以后低于这个水准通通扣分   配乐:4分,   人设:4分,主要是指性格塑造,你要非说黑人女性当老大是政治正确那我只能说你不懂孩子的世界   额外观感:   泪点:5分   主题升华:3.5分,弱小升华进化很棒,但升华到人类有同理心本来没啥问题,但是在本作故事下,很明显恐龙和机器人都有同理心,还是希望提一嘴向导演与编剧表达我的感谢,这部电影是本年度我个人最喜欢以及近几年来最好的《哆啦A梦》剧场版,拒绝反对意见,一切反对意见以我为准,50周年纪念用心了   首先夸一下超棒的画面,虽然我不懂,铁外行人,但是恐龙的逼真度真的是超棒,分镜方面很有3d的感觉,有一种“虽然是2d电影但是现在马上把这部做成3d都不是问题”的感觉,眩晕感真实度等远超部分垃圾“3d电影”,有钱了啊!我欣慰啊!   剧情方面(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但我感觉没人看哆啦A梦/泪奔)   和前作《大雄的恐龙》不同,本作着重渲染了照顾恐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前作大雄养的双叶颈龙野助,除了在野助个头变得过大导致无法在室内饲养这样的理论意外,并没有展示其他常规养宠物会遇到的问题。而新作则在这方面花了心思,比如不知道恐龙该吃什么的大雄跑去问研究学者,或自己查阅书籍,以及恐龙生病不知道怎么治疗等问题,可以说是很深刻地展现了“养育一个生命并不是说着那么简单”这个道理,大雄在养恐龙过程中也产生了“我再也不想管你”这样的想法,但是他却一次次坚持下来(男妈妈超棒)   中间的反转是可以预料到部分的,这几年好像很喜欢反转,“好”人变坏人有过一次,那么也来一次“坏”人变警察   结尾的主题升华,大雄从“就算我翻不了单杠,日子不是一样过”蜕变,他从来就不是自己飞不了还生个蛋让蛋飞的完蛋家长,他不知道该如何养恐龙,但是他会用行动去教导,看到大雄一次次翻单杠失误却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小啾也会向大雄学习失败后爬起来的精神   而特别之处在于:其他的“新恐龙”都是沿用老恐龙的滑翔式飞行,而小啾却天生无法学会这一点,被其他恐龙厌弃,禁止它回归族群,就连大雄也让它学习大众的做法,然而最终小啾确实无法做到,取而代之的是领悟了展翅飞行的能力,成为“进化”的源泉,映射许多无法在原本环境下生存的“废物”却走出自己的一条新道路(进化),成功在时代的洪流中存活下来   ed中的影子正是进化的过程   额外说一点老粉喜欢的彩蛋部分,大雄与小啾掉下悬崖落海后是前作《大雄的恐龙》中大雄养的双叶颈龙野助救了他俩,大雄在岸边醒来后却没有看到“救命恩人”。(我差点以为要来个恐龙修罗场了,野助:“明明是我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之类的有新龙忘旧龙什么的……)关于这段个人有两种理解:1.真的是想象画面,并不是真的野助,因为哆啦A梦跟静香说过有探险队服装应该不会遇到大问题,说明这套可能在海里也有作用2.确实是野助,这种我会很难过的,因为结尾那个圈没有画到海上去,野助岂不是和彗星一起玩完了?不过野助能带大雄到岛上应该自己也能过去吧……希望   最后,人设,哆啦世界观里的主角和npc真的很有魅力啊,小夫前期说过无数次吃胖虎不要吃我,看起来真的很怂,但关键时刻(世界毁灭之际)他一点都不打退堂鼓。胖虎,揍人只能我自己揍,鲁莽的象征,然而大雄与小啾在侏罗纪落后大家没来得及跑进时光机时,是他抱两人进去。静香,大雄遇到危险时冲上去抱住大雄,大雄与小啾闹别扭时解开大雄心结,不需要强行凑cp,《伴我同行》的时候会想屌丝凭什么配女神,《大雄的新恐龙》只会想他们俩就是最配的!   恐龙研究员,听到四年级(或者五年级?)小孩说怎么养恐龙,没有嘲笑他,而是用孩子的语言教他,时空警察,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额外夸一点   剧场版终于意识到哆啦A梦是的【育儿型机器人】不是保姆机器人了,感动!鼓掌!把前几年剧场版的导演都拖出去   大雄的异想天开以及没文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这种异想天开却会带来一丝“可能性”,在大雄说可能还有恐龙时,哆啦A梦先是表达了不可能,而后又对大雄的优点表示肯定   大雄想养恐龙时,哆啦A梦先发出警告“养育生命并不简单”但同时又在大雄遇到困难时鼓励他   大雄想用时光包袱巾把化石变回蛋,哆啦A梦说可能只是粪便而已,降低期待值。   以及结尾大雄起床去练翻单杠,哆啦A梦起床后欣慰的表情(而且还能看出平时说哆啦A梦起床喊大雄起床,笑~)   顺带一提哆啦A梦装这么多蝗虫罐头干啥?口袋里进蝗虫啦?桃太郎饭团都被咬破了

 短评

(注意!有轻微剧透)和前几年的剧场版完全不是一个水平,故事流畅,世界观完全,难得的是竟然没有反派出场,绝对四颗星的水平。但是有一点非常生气,不知道怎么回事,莫名其妙皮助出场救了大雄,到最后也没有别的故事展开。世界末日时我满脑子都是皮助有没有得救。非常喜欢2006版的大雄与恐龙,这么重要的角色,大雄完全没有记忆太不合理。如果能回到白垩纪,直接冲去找皮助才符合大雄的性格吧,之前洒泪分别,说一定会回来见你的,算什么?最后一个镜头,皮助远远的看着大雄在时空巡逻队的飞船上准备离去,看着他与两只新恐龙分别,画面十分诡异。因而减一颗星。

3分钟前
  • 陳冉少年
  • 还行

每次看哆啦A梦的剧场版,都深切的体会到什么叫深谙套路。

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实话实说,觉得这个五十周年剧场版有些敷衍,不一定是指态度上制作上,三维建模的恐龙、第一视角的运镜都很能彰显动感,但在立意上故事上显得偏离主题。讲自然,讲守护,讲友谊和责任,这些都没问题,但通篇都是把重心放在恐龙主角上,没有落到人文上,人性和人的生活才应该是一篇具有怀旧属性历史价值作品的内核,结局大雄回忆起了照顾恐龙成长的点点滴滴和为人父母般的苦辣酸甜,那么告别恐龙回到家中为什么没有感同身受回馈这份爱去拥抱一下自己的父母呢。还是时间纠察队说对了一句话,一颗懂得关爱其他生命情感丰富的心,这才是人类进化出的其他动物所不能比拟的吧。

5分钟前
  • 极圈里的燕鱼
  • 还行

今年这剧情实在不能让我满意,老套

10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还行

好棒,太温柔了,看得我老泪纵横的,哆啦A梦就是一部写给平凡人的美好童话。它一边坚定地告诉你,“历史是不能被改写的”;另一边又安慰你,没关系,再平凡的人也可能改变历史的轨迹。它教你要试着为自己的决定负起责任,教你不要歧视和你不一样的人,教你要凭自己的努力突破自我,还教你要学着接受失去和告别,即便那会让人很难过。它是如此纯真美好,以至于在我们这个残酷的成人世界里,这些美好的“谎言”看起来一戳就破。但又怎样呢?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大人,但所有人一定都做过孩子。我希望活在一个有人告诉我“加油吧,笨小孩也是可以飞”的世界里。当然我也觉得“可以飞”和“逼你飞”是两回事。如果自己有想改变的主动意识,那不停地跌倒再爬起不是应该的吗?生活太难了,成年人总要去试着去相信点什么,来唤醒自己或许已经弄丢了的东西。

13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比早期的剧场版已有较大差距了,更多是一种情怀吧

17分钟前
  • Fal Conde
  • 还行

近年好几部剧场版比较划水,50周年纪念作品总算拉高一截。就像静香对大雄所说的,你不是一无是处,那种同理心与善心明明就比旁人要多。故事也是一如地温柔,与恐龙,或是其他各式物种邂逅那么多回,始终都有相伴的温暖与相送的忧伤,那种具有超越性的羁绊,也是好久没在他们稚气的故事里强烈感应到了。凡人扭转历史的一个英雄梦,实在很美。1.木村拓哉捞了个很帅的角色。2.出木杉这些同学终于刷了一点点存在感。3.粤语版技安变成国语版胖虎后,这次变成阿武?空气炮一出场就觉得巴达兽要来了。4.他家暴小夫时竟然还扒人家裤子……三星半。

22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大雄的恐龙皮助出来的时候😭

25分钟前
  • Sim.
  • 推荐

引出片头的一段动画比较出彩,余下就是常规操作正常发挥。饲养小啾的过程(挑食、呕吐等反应)想必能得到铲屎官的共鸣。万变不离其宗。大雄依旧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这次扮演“驯龙高手”。成长是不变的主题,小啾是大雄的翻版;而哆啦A梦依旧用百宝袋为观众造梦——时间包袱皮、立体景观模型、缩小灯、空间移动蜡笔、时光机、探险队套装、大方巾、竹蜻蜓、足迹印章、蛋蛋探险队、寻人手杖⋯⋯ (彩蛋:🈚️)

30分钟前
  • [未注销]
  • 还行

和《金银岛》一个毛病,情感刻画和剧情发展都过于刻意,失去了哆啦A梦系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31分钟前
  • 悟空&憨豆
  • 还行

大雄你个负心汉,有了新恐龙以后,老恐龙来救你,你都认不得人家了 : ( 和前作一样煽得一手好情;蛋蛋探险队和拼装恐龙岛可以好评

32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前半段太低幼平庸了,看到我几欲离场,陨石开始才渐入佳境

36分钟前
  • 玩酷子弟
  • 还行

7分,虽然还是常规哆啦A梦冒险加科学套路,但蕴含的情感还是很厉害。寓教于乐,又有感情支撑,很适合小朋友。

4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木村配的角色掏出查询卡说:“不要再干涉他俩。”我内心感受到强烈的“刻意”编写,这是一个彻头彻尾拿来帮大雄一众的工具人,包括抓小夫和胖虎使得他们看穿大雄恐龙乐园,过于人为的角色有哆啦A梦足矣,毕竟在此之前我已经看够了人类优先思维编写,比如拟人化而非拟动物的小咪和小啾。PS:夸这部我可以理解,diss去年那部剧场版的是怎么回事?

45分钟前
  • 久光耀一郎
  • 还行

非粉丝还是别去看了。我帮你们说了,幼稚,无聊,电影院有小孩子哭。

49分钟前
  • cloud
  • 还行

4.5/5 這是多拉A夢電影第三部重啟恐龍篇章的劇場版,雖然套路都一樣,但是論「情感」本身真是一部返回初心之作,大雄與小Q的成長相輔相成,兩者的情感羈絆竟然讓我想起了《馴龍高手》的沒牙與小嗝嗝,最後面甚至感動到想哭,已經好久好久沒被多拉A夢電影感動到了,這部真的是喚起了我的童心,2006年版本的《大雄與恐龍》竟然還有偷偷客串,難怪我總覺得那麼熟悉,總之這次的多拉A夢劇場版真的誠意十足,值得一看,換了一隻恐龍,也許故事換湯不換藥,但是將小恐龍的笨拙、發育遲緩與大雄相借鑒,兩人的成長之旅意外地動人,大雄在小Q身上看到了自己,小Q在大雄身上看到人性的善良與一股腦兒的傻勁,最後都成為了改變歷史的關鍵,雖然早已過了看多拉A夢的年紀,但這部一點也不幼稚啊😭

54分钟前
  • Puff
  • 推荐

哆啦A梦的未来充满可能!在夏天看夏天的大冒险代入感更强了~

56分钟前
  • ekling
  • 推荐

每次看完哆啦A梦剧场版都感叹,深谙套路,可自古套路得人心鸭,该看的还得看。童心向,适合小盆友。

57分钟前
  • WIKI魏
  • 还行

围绕“学会飞翔”这种极度老套、所有观众都看过不止一遍的煽情点做设计的话,不摆出深厚的功力是过不去的。所以这个50周年纪念剧场版,主打简单纯粹、富余深情,并没有多数哆啦A梦剧场版的多角色、正反派对立、复杂世界观,而是以宿命论的反转、残酷诗意的末日舞台做文章,在这种简单的外表下做足了内在的文本嵌套。当最后“弱者学会飞翔”与人类的物种起源相互链接在一起,世界与个体的关系是如此宏大而又如此简单,还是非常动人的。长大以后看过8部哆啦A梦剧场版(小学期间看过的忘了),这部可以算是其中的最佳之作了。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

(7/10)算是近几年比较好的剧场版了,虽然讲故事的水平依然远不如大山时代的旧作剧场版。片尾花了几分钟展现Q飞起来的镜头,恰恰是全片我最无感的一幕,拖沓过头反而有种导演在不断喊“看,感动了没?感动了没?快哭啊!”的感觉。真正让我感动的镜头,是皮助(大雄的上一只恐龙)的客串,尽管救了大雄后,就再也没有戏份,但看过1980版和2006翻拍版,就知道这一瞬间代表着什么。

1小时前
  • [己注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